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_第1頁
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_第2頁
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_第3頁
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_第4頁
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范文大全]

第一篇: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13頁的例1、例2、例3,“試一試”和“練一練”,第14頁的練習二。[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以長方形面積公式為基礎,引導學生探索和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又是進一步探索并掌握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積的意義和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習之后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結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及數(shù)學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討論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測量、填表、討論、分析、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進一步體會“等積變形、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空間觀念,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培養(yǎng)自主探究和主動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同學們,這幾年我們的城市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現(xiàn)在跟著鏡頭一起去看看吧?。úシ懦鞘薪ㄔO規(guī)化圖)定格在一塊平行四邊形花壇和長方形花壇上。師:看到這兩個花壇,你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要問?生:長方形的花壇大還是平行四邊形花壇大?師:要判斷哪個花壇大必須知道什么?生:長方形的花壇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師: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可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是怎樣計算的呢?這節(ji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并板書題。[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針對這一點,創(chuàng)設學生身邊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時引出本節(jié)要解決的問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一)出示例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熱熱身好嗎?看看誰的眼力好。游戲的名字叫做“猜猜誰的面積大”,先來看第一組!生:我認為兩個一樣大,因為把1號圖形上面的四個小方格補到空的地方也就成了2號正方形了。師:看看是這樣嗎?對,真棒。請看第二組。這個呢?誰有想法?生:我認為還是一樣大的,把旁邊的三角形移到右邊補上,就拼成一個長方形了。師:大家聽明白了嗎?真善于觀察。一起看看。你是這個意思嗎?生:是。師:真聰明,都觀察出來怎么樣把他們兩個轉化成一樣的了。師:通過這組小游戲,你有什么感受?生:兩個圖形雖然樣子不一樣,但是只要變換變換他們就變成一樣了。師:通過轉化就能一樣的了,還有嗎?生:雖然圖形的樣子不一樣,但是變變看,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師:還有想說的嗎?生: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不會求面積的圖形,可以轉化成一個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來求它的面積。師:說的太好了。就像這個同學說的一樣,在這組游戲當中蘊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我們把它叫做轉化的方法。在今天這節(jié)上,我們就用轉化的方法來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設計意圖:學生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為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打下基礎。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體會到獨立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二)出示例2師:你能把右圖中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嗎?學生操作,小組交流操作情況。師:誰愿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聽?生:我們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變成了長方形。轉化的過程中,長方形的面積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說明求出了長方形的面積,也就求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師:為什么要沿著高剪開?生:沿著高剪開,能使拼成的圖形出現(xiàn)直角,從而符合長方形的特征。小結:盡管我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并且知道轉化前后面積的大小沒有變化。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轉化前后平行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對應關系,討論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討論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點撥。學生匯報:長方形是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而來的。轉化前后面積的大小沒有變化,所以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是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下面請大家想一想,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底邊上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師板書“S=a×h”)師小結:面對著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我們利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后我們還要用這種思想方法繼續(xù)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設計意圖:學生有疑后,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借助學具,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形成建構過程。學生的實際操作可能是笨拙的,觀察、比較、概括可能會觀點不一,或者不夠完整,這都不重要,重要的這些都是學生自己實踐操作,自主生成的知識。]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師: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就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完成“練一練”。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計算時應用了什么公式。2.完成練習二第1題。鼓勵學生嘗試操作,討論: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要使畫出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與長方形相等,它的底和高可以分別是多少?3.做練習二第2題。先讓學生指出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讓學生各自測量計算。注意:測量的結果取整厘米數(shù)。4.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4米,高是6米。(1)高不變,如果底擴大2倍,則面積擴大多少倍?獨立計算后匯報(2)底不變,如果高擴大3倍,則面積擴大多少倍?請大家猜一猜,面積怎樣變化?再驗證匯報,總結發(fā)現(xiàn):高不變,底擴大多少倍,面積就擴大多少倍;高不變,底縮小多少倍,高就縮小多少倍。底不變,高擴大多少倍,面積就擴大多少倍;底不變,高縮小多少倍,面積就縮小多少倍。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一個平行四邊形,底不變,高擴大或縮小多少倍,面積就擴大或縮小多少倍。

第二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教案《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教案李煒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P64~66教學目的:1、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與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3、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具、學具準備:1、多媒體計算機及課件;2、投影儀;3、硬紙板做成的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4、每個學生5張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及剪刀一把。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我們認識的平面幾何圖形有哪些呢?(微機出示,圖形略)2、在這幾個圖形中你們會求哪幾個的面積呢?(微機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幾個圖形的面積怎么求呢?我們這個單元就來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二、質疑引新:1、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它解決好不好?2、微機顯示動畫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長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腳,把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狀改變了,面積改變了嗎?3、演示教具:將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框架,拉動其一角,變?yōu)槠叫兴倪呅巍?、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求出來進行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怎么求呢?這節(jié)可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三、引導探求:(一)、復習鋪墊:1、什么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2、拿出一個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畫下來,比比看誰畫得多。3、微機顯示并小結:平行四邊形可以作無數(shù)條高,以不同的邊為底對應的高是不同的。(二)、推導公式:1、小小魔術師:我們現(xiàn)在來做一個變一變的小游戲(微機顯示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所學過的求面積公式來求它的面積嗎?2、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用割補法轉化為長方形)3、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多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及剪刀,自己動手,運用所學過的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4、學生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5、學生交流實驗情況:⑴、誰愿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呢?請上臺來交流!(用投影儀演示剪拼過程)⑵、有沒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繼續(xù)請同學演示)。⑶、微機演示各種轉化方法。6、歸納總結規(guī)律: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拼合成一個長方形。并引導學生形成以下概念:⑴、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⑵、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⑶、剪樣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得出: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底×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S=a×h(板書)。同時強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記作S=a.h或S=ah(板書)。8、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音樂中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四、鞏固練習:1、剛才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幾個條件?(底和高,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2、練習:(1)、(微機顯示例一)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判斷題(微機顯示,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3)、比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用求面積的公式計算、比較,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4)、思考題:用求面積的公式解決流氓兔的難題(微機演示,得出結論:原長方形與改變后的平行四邊形比較,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積不相等)。五、問答總結: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3、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得出的?六、課后作業(yè):P671、2、3、5

第三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案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運用。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1.播放運載“嫦娥一號”探月衛(wèi)星的火箭成功發(fā)射的錄像。2.師:為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時刻,我們學校的小朋友們在數(shù)學活動上利用一些圖形拼出了運載“嫦娥一號”的火箭模型呢!3.(課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提問:如果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要知道它們的什么?哪些圖形的面積是我們已經學過的?怎樣求?4.比較其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二、自主探究1.數(shù)方格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1)提出要求: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2)學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兩個圖形的面積并填寫書上80頁表格。(3)反饋匯報數(shù)的結果,得出: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4)提出問題:如果平行四邊形很大,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5)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6)引導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并全班反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7)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2.操作驗證。(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完成后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2)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3)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4)利用課件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過程。(5)觀察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B.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6)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得出:A.形狀變了,面積沒變。B.拼成的長方形,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7)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用字母表示。(8)活動小結: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了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邊的面積等于底乘高,驗證了前面的猜想。3.教學例1。(1)(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2)學生獨立完成并反饋答案。三、看書質疑四、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回答。)五、鞏固運用1.練習十五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反饋答案。2.你會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3.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4.練習十五第3題。六、全課小結(略)

第四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5《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案5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P64~66教學目的:1、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與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3、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具、學具準備:1、多媒體計算機及課件;2、投影儀;3、硬紙板做成的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4、每個學生5張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及剪刀一把。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我們認識的平面幾何圖形有哪些呢?(微機出示,圖形略)2、在這幾個圖形中你們會求哪幾個的面積呢?(微機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幾個圖形的面積怎么求呢?我們這個單元就來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二、質疑引新:1、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它解決好不好?2、微機顯示動畫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長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腳,把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狀改變了,面積改變了嗎?3、演示教具:將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框架,拉動其一角,變?yōu)槠叫兴倪呅巍?、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求出來進行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怎么求呢?這節(jié)可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三、引導探求:(一)、復習鋪墊:1、什么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2、拿出一個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畫下來,比比看誰畫得多。3、微機顯示并小結:平行四邊形可以作無數(shù)條高,以不同的邊為底對應的高是不同的。(二)、推導公式:1、小小魔術師:我們現(xiàn)在來做一個變一變的小游戲(微機顯示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所學過的求面積公式來求它的面積嗎?2、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用割補法轉化為長方形)3、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多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及剪刀,自己動手,運用所學過的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4、學生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5、學生交流實驗情況:⑴、誰愿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呢?請上臺來交流?。ㄓ猛队皟x演示剪拼過程)⑵、有沒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繼續(xù)請同學演示)。⑶、微機演示各種轉化方法。6、歸納總結規(guī)律: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拼合成一個長方形。并引導學生形成以下概念:⑴、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⑵、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⑶、剪樣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得出: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底×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S=a×h(板書)。同時強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記作S=a.h或S=ah(板書)。8、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音樂中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四、鞏固練習:1、剛才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幾個條件?(底和高,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2、練習:(1)、(微機顯示例一)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判斷題(微機顯示,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3)、比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ㄓ们竺娣e的公式計算、比較,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4)、思考題:用求面積的公式解決流氓兔的難題(微機演示,得出結論:原長方形與改變后的平行四邊形比較,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積不相等)。五、問答總結: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2、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3、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得出的?六、課后作業(yè):P671、2、3、5《指導叢書》練習十六1

第五篇: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7—88頁。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動手體驗,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學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學生對探究性學習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及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學方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索。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剪高)2個、課件。學具準備:每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三角尺,每小組一張操作卡。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都有哪些?(課件展示幾何圖形)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幅街區(qū)的主題圖,觀察圖中學校門口的兩個花壇,說一說這兩個花壇都是什么形狀?師:在我們周圍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平行四邊形?他有什么特征?師:你認為哪個花壇的占地面積會大一些?師:要比較兩個花壇哪個大也就是比較兩個花壇的什么?可是現(xiàn)在我們只會計算哪個圖形的面積?師: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已經會計算了,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跟長方形又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二、探索新知:1、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師: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F(xiàn)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同桌合作完成。)2、課件演示,匯報交流。師: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生匯報: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師:他們的面積是不是真的相等呢?我們就來動手驗證一下吧。3.操作驗證,得出結論。(1)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師: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纯茨隳馨l(fā)現(xiàn)什么?(2)匯報交流: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3)演示操作過程。(課件演示)師: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然后完成討論題卡,匯報后,教師歸納。)師:同學們真聰明,在操作過程中運用了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叫“轉化法”,是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轉化法”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以后學習中會經常用到。(4)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5)用字母表示:師: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成什么?字母中間乘號可以寫成圓點,公式為:S=a·h,字母中間乘號還可以省略,寫作:S=ah.三、深化理解:1、師: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得出了它的面積公式,現(xiàn)在我們就來運用它。請看題(課件出示例1),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一人板演集體校對。)提問:做這題時,要注意什么?(單位名稱)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什么條件?(底是多少,高是多少。)2、比一比誰最聰明:已知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如右圖),求高。5厘米15平方厘米3、學校里有一塊長方形草地,想在草地的一邊修一條小路通向另一邊,下面的三種設計方案,你認為哪種設計方案的面積最???為什么?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S=a×h或S=a·hS=ah

北師版數(shù)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3篇1教學目標:1、體會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2、利用學過的小數(shù)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3、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探討數(shù)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教學難點: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師:從這個調查匯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五年級1班匯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匯報信息:一個小區(qū)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師:看到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二、探究新知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根據(jù)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學生閱讀題目后,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xiàn)的方法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另一種方法: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qū)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qū)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著列出綜合算式,根據(jù)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運算出結果。3、總結規(guī)律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shù)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北師版數(shù)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3篇2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2)體會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教學難點: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教法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jù)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1、談話引入。2、出示情景圖。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3、回顧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4、揭示課題。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shù),還有很多小數(shù)的情況。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shù)變成了小數(shù)。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fā)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shù)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shù)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shù)算式和小數(shù)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第一關、我會算。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530+12×25÷60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第二關、我會解決。讓學生體會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課堂總結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

北師版數(shù)學書五年級上冊教案3篇3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2、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除數(shù)是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3、正確掌握已學過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小數(shù)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點:除數(shù)是整數(shù),商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除得的結果有余數(shù),補“0”繼續(xù)除。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開學了,班級購置了打掃衛(wèi)生用具,買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買4個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獨立計算:18.6÷624÷4計算后說一說整數(shù)除法與小數(shù)除法的異同。二、對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師:復習題中的兩道問題同學們解決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它們稍作改動,你還會不會計算呢?教師把情境題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請你嘗試計算這兩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師:有余數(shù)還能不能繼續(xù)除下去?該怎么繼續(xù)除?試算18.9÷63、討論交流,異中求同。(1)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2)展示匯報。(可能出現(xiàn)第4頁中幾種不同的方法)(3)對比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是轉化成整數(shù),拆分整數(shù)與小數(shù)分別除,還是豎式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數(shù)的末尾可以添“0”繼續(xù)除,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解釋為,18元里有6個3元,9?里有6個1角,剩余的3角可以換算成30分,30分里有6個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4、應用方法,歸納總結。豎式計算26÷4(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數(shù)除以整數(shù)有余數(shù)時,可以在被除數(shù)個位后點小數(shù)點,添“0”繼續(xù)除,商的小數(shù)點一定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2)嘗試總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三、鞏固練習。1、買16個玩具恐龍花了12元,平均每個玩具恐龍多少元?2、錯題診所。209÷5=41810÷25=41.26÷18=0.73、先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豎式計算。32÷812÷252.45÷34、一只蜜蜂的飛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時飛行11千米,蝴蝶每小時能飛行多少千米?四、課堂總結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第一篇: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倍的認識》教案冀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倍的認識》教案冀教版教學目的:、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lián)系。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義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師:剛才我們說的多少是表示兩種數(shù)量差的關系,除了這兩種數(shù)量的關系外還有一種新的關系,那就是倍,這節(ji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新的關系“倍”(板書題:倍的認識)。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2倍的探究三、鞏固練習、畫一畫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我們的新朋友“倍”。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相同的另一個數(shù),這個數(shù)就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現(xiàn)在我來考考大家,老師拍幾下,大家就畫它的2倍,你們準備好了嗎?師:畫的時候要聽清指揮的要求。來!預備,開始!師拍兩下。師:你畫了幾個?怎么才能畫的更快?2、拍一拍師:我們今天一起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倍”,對于他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生:沒有師:老師真高興大家學的這么認真。現(xiàn)在,老師要把掌聲送給你們,聽,老師拍了幾下?(師拍3下)生:3下師:請你們也用掌聲表揚一下自己吧!請注意,你們拍的數(shù)量是老師的3倍。生:齊拍師:你們拍了幾下?怎樣算的?生:9下,3×3=9師:掌聲里都有“倍”的知識,可見“倍”的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后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識來解決的問題,把它記錄下來。四、后鞏固習做81頁習題1,師擺出三個紅色花片,問:誰能給老師擺出紅色花片的倍數(shù)?師板書,黃色花片是紅色花片的()倍。生自己擺完后填寫括號里的內容。2,3,4。五、后總結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今天我們學習了“倍的認識”,又認識了一種數(shù)與數(shù)的關系,學會了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數(shù)學是一門數(shù)與數(shù)的科學,數(shù)學當中還有好多種關系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呢!

第二篇:冀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圓的認識》教案教學內容:冀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能力目標:讓學生認識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找出圓的對稱軸。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德育目標:讓學生養(yǎng)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一)情景引入出示課本的情景圖,動物設計的汽車,思考兔博士的問題。學生回答師:你想過沒有,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車軸又是安裝在哪兒的?又是為什么?生答。師:這一切,都跟圓的知識有關,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二)探索新知1、師: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圓。生:一些圓形鐘面,紐扣是圓形的,硬幣是圓形的,球(球是立體圖形,把球從中間剖開得到的剖面才是圓形。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師: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古希臘的一位數(shù)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2、用一個瓶蓋或圓柱體在紙上描出一個圓,并剪下來。學生獨立完成。3按照書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組同學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總結。明確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同時介紹直徑和半徑。4思考下面幾個問題。(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4)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說說你們小組的發(fā)現(xiàn)?生匯報:(1)同一個圓里可以畫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師: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生:沒有。(師板書: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無數(shù)條)(2)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師:你量出你畫的圓的半徑是多少?其他同學呢?量直徑的同學呢,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師: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徑都相等,必須加上一個前提條件。(板書:在同一個圓里與等圓中)(板書:都相等)(3)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教師適時引導并小結。(同一個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談話:你能用字母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板書:d=2r,r=d÷2)(4)圓是軸對稱圖形。師:為什么?(因為將圓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師:它的對稱軸是什么?(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師:它有幾條對稱軸?(無數(shù)條)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師:同學們掌握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來完成幾道挑戰(zhàn)題。1、填寫下表。半徑(r)20厘米7厘米3.9米直徑(d)6米0.24米2判斷練習,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自己的意見。(正確的舉手,錯的不舉手)(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2)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4厘米。(3)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4)所有的半徑都相等。(5)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2、畫圓。3、解釋與應用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什么位置?為什么?師:為什么車輪子要設計成圓形而不設計成方形或其它形狀呢?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內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wěn),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shù)學道理.四:結課。師:數(shù)學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認真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你就能感受到美。板書設計:圓的認識在同一個圓半徑-----相等、無數(shù)條中直徑-----相等、無數(shù)條d=2rr=d/2

第三篇: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倍的認識》教案教學內容: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76頁例2、3。教材分析:“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等數(shù)學問題打下基礎。設計了3個例題:先用擺圖形的實例,說明“什么是一個數(shù)的幾倍”;再用擺物與推想,說明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該怎樣計算;最后用現(xiàn)實情景,結合線段圖,教學怎樣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目標: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具體意義。3、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建立倍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概念第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實物操作,由“份”自然過渡到“倍”。(1)大家看,(出示實物)老師這里有2個蘋果,有幾個梨?(6個)請小朋友用數(shù)學眼睛觀察蘋果的梨的數(shù)量,說出你的發(fā)現(xiàn)。(2)你還想用怎樣的方式把這些梨和蘋果的數(shù)量介紹給大家呀?(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梨比蘋果多2個2、梨是蘋果的3份等)。(3)為什么說梨是蘋果的3份?請說說你的想法。(4)你為什么要把兩個做為一份???(5)教師小結:正因為蘋果有2個,所以我們就把2個做為一份,這樣呢,2個一份,梨就是蘋果的3份。梨是蘋果的3份,我就可以說梨是蘋果的3倍。(板書:倍)(出示課件:有6個梨,2個蘋果,動態(tài)地展示分的過程)【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利用等分的經驗進行蘋果和梨兩種數(shù)量之間的比較,抓住了“倍”的形成過程,溝通了“倍”和“份”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學生的探索交流活動中,“倍”是花熟蒂落自然成?!?、直觀感受,加深“倍”的認識。(1)(出示課件:圖上畫有小紅有3支鉛筆,小明有6支鉛筆)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2)那你知道小明鉛筆的支數(shù)是小紅鉛筆支數(shù)的幾倍嗎?為什么?你能分給我們看看嗎?(學生解釋完了后動態(tài)地展示分的過程)【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具體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倍”的意義,通過“分一分”和“說一說”,深化認識和理解。)第二、動手擺擺,學會計算。1、下面我們動手擺一擺好嗎?請大家拿出學具袋里的小紅花和小黃花。先在第一行擺4朵紅花,在第二行擺2朵黃花,擺完后請你想一想紅花是黃花的幾倍?為什么?2、剛才我們擺了4朵紅花,2朵黃花,通過擺一擺,我們知道了紅花是黃花的2倍,你還能通過怎樣的方式得到紅花是黃花的兩倍?(板書算式:4÷2=2)3、請大家第一行擺4朵紅花,第二行擺事12朵黃花,你能告訴我誰是誰的幾倍嗎?為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嗎?4、請大家在第一行擺3朵紅花,第二行擺9朵黃花,請問誰是誰的幾倍?。繛槭裁??你能列出算式嗎?5、請大家從第一行拿出一朵紅花放到第二行,這時你看誰是誰的幾倍???為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嗎?【設計意圖】由直觀操作獲得“倍”數(shù),到利用算式算出“倍”數(shù),這是學生構建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是學生進行方法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把黃花和紅花混合,引導學生深化數(shù)學思維,適時、到位。)第三、開放活動一:在直觀圖形中找倍數(shù)關系。1、出示圖:這幅圖上告訴大家每種花各有幾朵???那紅花是黃花的幾倍?。繛槭裁??你知道應該怎樣列算式嗎?2、這里提供了這么多的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誰是誰的幾倍嗎?能直接列出算式嗎?第四、開放活動二:在圖與數(shù)的結合中找倍數(shù)關系。1、(展示圖片)圖上畫了什么?各種動物各有幾只?請大家認真看圖,數(shù)好了以后把它填在書上好嗎?2、那你能告訴我誰是誰的幾倍嗎?如: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3倍,也就是9是3的3倍等。第五、開放活動三:在數(shù)字卡片中找倍數(shù)關系。1、(出示24和6兩張卡片)你能告訴我誰是誰的幾倍嗎?2、(出示3和12兩張卡片)誰能說誰是誰的幾倍呢?3、(出示一張12的卡片)老師現(xiàn)在只給你一張卡片,另一個數(shù)你自己來想,你能告訴我誰是誰的幾倍嗎?第六、開放活動四:在實踐生活中找倍數(shù)關系。師:其實在實踐生活中很多地方也要用到倍數(shù)關系,比如我們身邊有很多的物體,象電腦、電視等,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倍數(shù)關系嗎?第七、全課小結。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倍的知識。【設計意圖】提供開放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必要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獲得應用知識、方法、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用“倍”去觀察解決兩個量相比較的結果,能夠讓學生理解更透徹,應用更靈活。練習設計力爭“大氣”而有序,呈現(xiàn)了這樣的順序:在直觀有序的圖形中找倍數(shù)關系——在圖和數(shù)的結合中找倍數(shù)關系——在純粹的數(shù)字之間找倍數(shù)關系——從數(shù)學中的倍數(shù)關系過渡到生活中的倍數(shù)關系,適應了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第四篇: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2倍的認識|冀教版優(yōu)秀教學案例科目數(shù)學課題倍的認識執(zhí)教教師教學內容倍的認識學情與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已掌握表內乘法德基礎上進行研究?!氨丁笔怯蓛蓚€數(shù)量相比較而產生的,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以一個量為標準,另一個量有這樣相同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可見,“1份數(shù)”在“倍的認識”中具有重要性與關鍵性。只要“1份的個數(shù)”確定了,另一個量就是這樣的幾個幾。因此,溝通“倍”與“幾個幾”之間的聯(lián)系是掌握“倍”這一概念的關鍵。要在理解幾個幾的含義的基礎上,用幾個幾來理解“倍”,使“倍”和幾個幾之間融會貫通。設計理念(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說、圈、擺、做等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注重學生基本數(shù)學活動經驗的積累;(二)倍”是由兩個數(shù)量相比較而產生的,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以一個量為標準,另一個量有這樣相同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溝通與前面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注重知識遷移。教學目標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倍的含義。2.通過比,圈,擺,說,估等活動,利用多種表征方式充分感知“倍”,建立倍的概念。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和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理解“倍”的概念。2.會比較說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教學資源課件、習題卡、數(shù)學寶盒、圓片、習題卡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一、課前熱身:調查班上男女生人數(shù),并比一比。介紹今天男生女生將pk,比比誰的表現(xiàn)更好。寶盒解密,激趣導入馮老師這有一個寶盒,寶盒里面藏了一個數(shù)學的奧秘,想知道嗎?1.向寶盒內放入一個黃圓,拿出3個紅圓,放進1個,拿出幾個1?2.如果放進2個黃圓,會拿出來幾個?6個,你是怎么想的?3.揭示課題:紅圓片的個數(shù)和黃圓片比,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怎么說呢?這就是藏在寶盒里的秘密。設計意圖:倍”是由兩個數(shù)量相比較而產生的,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以一個量為標準,另一個量有這樣相同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因此,溝通“倍”與“幾個幾”之間的聯(lián)系是掌握“倍”這一概念的關鍵。通過寶盒的未知性神秘性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理解幾個幾的含義,用幾個幾來理解“倍”,從而建立倍的概念,為后面做鋪墊。二、自主探究,建構概念1.觀察比較,初步感知(1)師:有2個,我把他圈起來看作一份,板書2個第二行有3個2。我們就可以說的個數(shù)是的3倍。(定義概念)(2)學生表達誰能向馮老師這樣說一說?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2.動手操作,熟練運用(1)如果,紅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