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教學大綱_第1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教學大綱_第2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教學大綱_第3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教學大綱_第4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說明:本課程為北京大學通選課,每學年的第2學期開課。每輪講授,內(nèi)容都會有修訂、調(diào)整與改進。所以最新大綱與較早錄制的視頻內(nèi)容,會有略所不同。一、基本目的在中國古代史的紛繁事象之中,本課程選擇若干專題,著重從政治與文化兩個視角,對中國古代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通過各種類型的問題,如位階安排、諸子治道、士族階層、民族統(tǒng)治、官僚選拔、重要帝王、都城地理、中外交流等方面,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強化歷史感,初步理解歷史分析的基本方法、相關視角,把握中國古代史的基本線索與發(fā)展趨勢。二、內(nèi)容提要第01講從爵本位到官本位一、周代貴族政治封建和宗法·世卿和采邑·爵:貴族身份尺度二、戰(zhàn)國選賢任能選賢任能·軍功爵制·祿秩和官人百吏三、秦漢以吏治天下布衣將相和軍功階層·祿秩與以吏治天下·封爵和賜爵【思考題】1.周代封建體制與戰(zhàn)國秦漢的集權官僚體制的區(qū)別何在?2.“爵本位”與“官本位”的區(qū)別何在?【推薦閱讀】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章“爵祿與吏祿”閻步克:《品位與職位》,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章第5節(jié)“傳統(tǒng)官階制的五段分期”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2章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制》,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02講此起彼伏:戰(zhàn)國秦漢的法道儒一、先秦儒法道的治國主張儒家的德治法家的法治道家的無為而治二、秦政與法術秦國的法治·二世而亡三、休養(yǎng)生息與黃老無為休養(yǎng)生息·黃老無為·儒道互絀四、獨尊儒術與霸王道雜之從黃老到儒術·霸王道雜之五、新莽奉天法古奉天復古思潮·新莽制禮作樂六、東漢儒法合流經(jīng)術與吏化·儒法合流【思考題】1.儒、法、道的歷史觀、人性論,與其治國之道是什么關系?2.戰(zhàn)國秦漢間法、道、儒在政治上此起彼伏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理解新莽改制?【推薦閱讀】郭沫若:《十批判書》,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諸子部分。錢穆:《中國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版,第6-15章;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4卷,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98年版。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章“儒法與儒吏”。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03講儒生·文吏·士大夫一、士階層的形成歷史早期的士·戰(zhàn)國士階層·士階層文化風貌二、樂師與史官周代士大夫與胥吏·樂師與儒生·史官與文吏三、儒、吏的分化與沖突戰(zhàn)國秦漢儒吏分途·漢代的儒吏沖突四、儒生文吏合流東漢初“類多辦職俗吏”·儒生文吏合流·士大夫政治【思考題】1.士人與文吏群體的來源、發(fā)展。2.士人與文吏群體的對立與融合【推薦閱讀】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5章“儒法與儒吏”。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002年版,第1-2章。第04講中古士族門閥一、漢晉士族發(fā)展士族的概念·東漢士族的發(fā)展·魏晉士族權勢的確立二、東晉門閥政治王與馬共天下·吳姓士族與流民武裝·東晉門閥政治三、中古士族制度任官特權·士族門第婚·標榜郡望·譜學繁榮·士庶之辨四、南朝皇權的重振劉裕與北府兵·皇子鎮(zhèn)要藩·寒人掌機要·武將執(zhí)兵柄·政治僵局【思考題】1.士族門閥的起源。2.中古士族制度的特點3.門閥政治與皇權官僚政治的關系?!就扑]閱讀】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8章。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章“論王與馬共天下”,“后論”部分。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1篇第2章“門閥政治”。第05講玄學與名士一、正始之音正始之音·玄學發(fā)展二、四聰八達浮華案四聰八達浮華案·由儒入玄問題·儒法聯(lián)手抵制玄風三、無為君主論無為君主論·忠孝先后論·忠君思想淡化·越名教而任自然·無君論四、名士生活方式清談論辯·重風神氣質(zhì)·縱酒服藥·崇尚隱士·鄙薄政務【思考題】1.中古士族的政治理念及其政治影響。2.為什么說玄學是士族名士的意識形態(tài)?【推薦閱讀】侯外廬等:《中國思想通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章“魏晉南北朝思想的性格與相貌”。湯用彤:《儒學·佛學·玄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玄學”部分。王瑤:《中古文人生活》,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玄學與清談”、“文人與藥”、“文人與酒”、“論希企隱逸之風”等節(jié)。第06講南北分途與歷史出口一、民族沖突與南北分途少數(shù)族內(nèi)徙與十六國·北方的政治變態(tài)二、胡化漢化的曲折歷程十六國政治動向·孝文帝漢化改制·北周北齊的胡化與漢化三、專制官僚政治的重振北朝政治結(jié)構(gòu)·新興政治文化·官僚政治復興·南北實力的消長四、南北地位與歷史出口南朝化論與北朝主流論·北朝的文化貢獻·民族大融合【思考題】1.異族征服政權的政治結(jié)構(gòu)、政治特點是什么?2.比較南北朝兩方的政治文化異同?!就扑]閱讀】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2章。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后論”部分。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篇“第二篇論南北朝的差異”及“綜論”。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17章“北方政權之新生命”。第07講南北文化交融與隋唐大一統(tǒng)格局一、隋唐大一統(tǒng)格局的形成1.楊隋代周及其歷史文化評價2.隋唐大一統(tǒng)格局的形成二、大運河的開通及其意義1.溝通南北的大運河2.大運河開通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三、制度的傳承與更新1.律令格式:隋唐法典體系2.“唐律一準乎禮”【思考題】1.關隴軍事貴族集團與關中本位政策對于隋唐政治文化有何影響?2.大運河的開通在古代歷史上有何意義?3.《唐律》所反映之古代禮、法關系如何?【推薦閱讀】陳寅?。骸短拼问肥稣摳濉?,三聯(lián)書店,2001年,上篇《統(tǒng)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第183-235頁。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年,第一章緒論,第十章結(jié)論,第1-14,124-126頁。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第六章《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附錄《中國法律之儒家化》,第292-374頁。第08講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的交流一、絲綢之路的繁榮:雙向的文化饋贈1.絲綢之路的繁榮2.雙向的文化饋贈二、絲綢之路的咽喉重鎮(zhèn)——敦煌1.藏經(jīng)洞與敦煌文書2.莫高窟與漢化佛教3.東西文化的匯聚【思考題】1.何謂“絲綢之路”?2.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意義?【推薦閱讀】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121頁。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代前言),第1-15頁。榮新江:《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一講《中國歷史上的敦煌》,第二講《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第13-51頁。張廣達:《唐代的中外文化匯聚與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3期。第09講新型士人的境界與情懷一、關于“唐宋變革說”二、科舉制度的發(fā)展與新型士人的出現(xiàn)1.從察舉到科舉2.科舉制:開放與嚴密3.新型士人群體的出現(xiàn)三、才學、吏干與操守:士大夫群體的成長1.綜合型士大夫的成長2.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思考題】1.何謂“唐宋變革說”?這一研究框架對于唐宋歷史研究有何影響?2.試比較察舉與科舉。3.科舉制度的興起、發(fā)展、完善過程如何?它對中國古代政治與社會曾經(jīng)發(fā)生怎樣的影響?【推薦閱讀】[日]內(nèi)藤湖南:《概況的唐宋時代觀》,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中華書局,1992年,第10-18頁。[法]謝和耐著,劉東譯:《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導言,第1-9頁。吳宗國:《唐代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一章《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第1-10頁,第十四章《科舉與社會等級再編制》第252-269頁。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三聯(lián)書店,2004年,自序二,第二章《宋代“士”的政治地位》,第三章《“同治天下”——政治主體意識的顯現(xiàn)》,第199-230頁。第10講規(guī)范與制約:文官制度的完善一、宰相、“內(nèi)廷”與“外朝”二、唐宋以降中樞決策機構(gòu)的演變1.隋唐中央官僚政治制度2.宋代的中樞權力機構(gòu)3.中樞機構(gòu)的政務化趨勢三、文書的運轉(zhuǎn)與規(guī)范的完備1.文書(文件)制度的完善2.制詔文書運轉(zhuǎn)舉例3.小結(jié):效率與制衡【思考題】1.帝國時代“內(nèi)朝”與“外朝”的關系及其演變。2.隋唐以降中樞體制演變的基本脈絡。3.傳統(tǒng)帝國政治中的“效率”與“制衡”?!就扑]閱讀】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前言,第1-17頁。吳宗國主編:《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緒論,第1-15頁;第一章《三省的發(fā)展與三省體制的建立》,第1-10頁;第七章《唐前期中書省地位的變化與中書門下體制的建立》,第264-294頁。鄧小南:《“祖宗之法”與官僚政治制度----宋》,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22-258頁。第11講學術與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一、從雕版到活字:印刷術的普及1.雕版印刷2.活字印刷二、儒釋道的融合與新儒學的產(chǎn)生1.佛教(禪宗)對唐宋學術思想的影響2.新儒學的產(chǎn)生三、從宋學到理學1.關于“宋學”2.理學的產(chǎn)生與理學家的實踐活動四、學校、書院與家塾:教育的發(fā)展和普及1.官學教育的主要變化2.書院、家塾與蒙學【思考題】1.印刷術對于文化發(fā)展的影響。2.佛教“中土化”的過程及其影響。3.簡述對于“宋學”和“理學”的基本認識?!就扑]閱讀】鄧廣銘:《鄧廣銘治史叢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略談宋學》,第163-176頁。陳來:《宋明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引言,第1-16頁。田浩(Tillman,Hoyt)著:《朱熹的思維世界·緒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緒說,第3-183頁。第12講從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驕一、唐太宗與“貞觀之治”1.玄武門之變2.貞觀之治二、一代女皇武則天三、宋太祖與趙宋的“祖宗家法”四、成吉思汗與蒙元時代史1.成吉思汗與大蒙古國2.蒙元國號問題概說3.關于蒙元歷史研究中的特有問題【思考題】1.如何認識唐太宗與貞觀之治?2.如何評價武則天、趙匡胤、成吉思汗等歷史人物?【推薦閱讀】陳寅?。骸短拼问肥稣摳濉?,三聯(lián)書店,2001年,中篇《政治革命與黨派分野》,第236-320頁。[美]崔瑞德(Twitchett,Denis)主編:《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四章《唐政權的鞏固者唐太宗》,第193-241頁;第五章《高宗與武后》,第242-286頁。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第三章《“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第184--280頁。周良霄、顧菊英著:《元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章《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與大蒙古國的建立》,第90-180頁。第13講政治文化中心的遷移與分合一、古都的選址與遷移軌跡二、文明薈萃、海納百川:古都舉例1.國際性都會:唐代長安2.宋代汴京與臨安3.元大都與明清北京三、政治文化中心/重心的遷移與分合【思考題】1.影響中國古代首都選址的主要因素?2.簡述秦漢以來中國地方行政體制的變化。3.宋代的東京、杭州與唐代長安相較,在格局及文化方面有哪些不同的風貌?【推薦閱讀】史念海:《中國古都和文化》,中華書局,1998年,第二章《中國古都概說》,第33-179頁。周寶珠著:《〈清明上河圖〉與清明上河學》第一章,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15頁。周振鶴:《中國歷史文化區(qū)域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結(jié)語《從北到南與自西徂東》,第361-375頁。三、參考書目──第01-06講參考書目──閻步克:《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閻步克:《從爵本位到官本位》,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閻步克:《品位與職位》,中華書局2002年版。西嶋定生:《二十等爵制》,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002年版。侯外廬等:《中國思想通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陳寅?。骸端逄浦贫葴Y源略論稿》,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07-13講參考書目──錢穆:《國史大綱》(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陳寅?。骸短拼问肥稣摳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