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_第1頁
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_第2頁
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_第3頁
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_第4頁
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口腔粘膜病全演示文稿第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正??谇徽衬ぃň捉勒衬ぃ┑诙摚惨话傥迨豁?。正常口腔粘膜第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背粘膜第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一、基本病理變化過度角化(hyperkeratosis)角化不良(dyskeratosis)棘層增生(acanthosis)上皮異常增生(epithelialdysplasia)海綿形成(spongiosis)基底細胞空泡性變(vaculationandliquefactionofbasalcell)棘層松解(acantholysis)皰(vesicle)糜爛(erosion)潰瘍(ulcer)第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過度角化(Hyperkeratosis,過角化癥)

粘膜或皮膚的角化層過度增厚

過度正角化(Hyperorthokeratosis,過正角化癥)過度不全角化(Hyperparakeratosis,過錯角化癥)第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Hyperorthokeratosis第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Hyperorthokeratosis角化層過度增厚,細胞界限不清,細胞核消失,形成均質(zhì)性、嗜伊紅角化物,并伴有棘層增厚及顆粒明顯。第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Hyperparakeratosis角化層過度增厚,但細胞核未分解消失,且顆粒層不明顯。第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角化不良(Dyskeratosis,異角化癥)在上皮棘層或基底層內(nèi)個別或一群細胞發(fā)生角化第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第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棘層增生

Acanthosis

棘細胞癥由棘層細胞肥大或數(shù)目增加所致棘細胞層肥厚。第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異常增生(Epithelialdysplasia,上皮性異型性)上皮總的紊亂◆細胞核極性消失◆核漿比例增加◆核濃染第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異常增生(基底膜不明顯;核分裂像增加;核異形性)第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異常增生(上皮全層變薄;基底細胞和棘細胞異形性明顯)第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重度上皮異常增生:上皮層次紊亂,細胞多形性明顯,上皮釘突呈水滴狀。第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異常增生(有絲分裂相增加)第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異常增生(有絲分裂相增加)第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海綿形成

(Spongiosis)上皮細胞間水腫,間隙加寬,間橋拉長或斷裂。第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准毎张菪宰兗耙夯?/p>

Vaculationandliquefactionofbasalcell基底細胞內(nèi)水腫,胞漿呈空泡狀,嚴重時細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基底膜不清或消失,上皮與固有層界限不清。第二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棘層細胞間橋溶解、斷裂,細胞解離,形成裂隙或泡。棘層松解(Acantholysis)

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皰(Vesicle)粘膜或皮膚內(nèi)液體的貯存形成半圓形的突起。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棘層內(nèi)皰:水泡位于棘細胞層內(nèi)或基底細胞與棘細胞之間。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基層下皰:水泡位于基底細胞與固有層之間。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糜爛(Erosion,糜爛)上皮淺層破壞,未侵及上皮全層。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潰瘍

(Ulcer,潰瘍)粘膜或皮膚表層壞死、脫落形成凹陷。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潰瘍頰潰瘍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潰瘍組織學圖像(低倍):上皮組織缺損,表面為壞死層,下方為炎性肉芽組織。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潰瘍組織學圖像(高倍):表層壞死組織因標本制作部分缺失,下方為炎性細胞浸潤明顯的肉芽組織。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二、口腔粘膜病(一)白斑(Leukoplakia,白板癥)左舌側(cè)緣白斑第三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下頜左后牙區(qū)牙齦白斑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口底及牙齦白斑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白斑,與紅斑混合存在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白斑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槽粘膜白斑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右側(cè)邊緣部白斑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诮羌邦a粘膜白斑:表面呈顆粒狀隆起。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過度正角化:過度正角化,粒層明顯,棘層肥厚。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過度不全角化:過度不全角化,粒層不明顯,棘層肥厚。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過度正角化(軟腭):過度正角化,粒層明顯,棘層輕度肥厚。第四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上皮單純增生(頰粘膜):過度不全角化,及棘層增厚顯著。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過度正角化:角化明顯增厚為過度正角化。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上皮單純性增生:過度不全角化為主,伴有棘層肥厚,上皮釘突伸長且增寬。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上皮異常增生(舌側(cè)緣):輕度的過度不全角化,上皮釘突不規(guī)則增生,上皮下炎細胞浸潤。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

白斑上皮異常增生(中度):細胞極性紊亂,核漿比增大,核深染。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一、定義

指發(fā)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塊,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診斷為其他任何疾病者。二、病因:局部長期刺激三、臨床表現(xiàn)1.患病率:10.47%2.部位:頰舌粘膜最多見??诘?,舌腹,舌側(cè)緣為高危險區(qū)。3.性別:男:女=13.5:14.分型:均質(zhì)型:白色,平坦,起皺波紋狀,邊界清楚,平齊或略高起,粗澀感非均質(zhì)型:夾雜疣狀,結(jié)節(jié),潰瘍,紅斑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四、病理改變鏡下:

1過度正角化或過度不全角化;

2粒層明顯;

3棘層增厚;

4基底層清晰;

5上皮釘突伸長,肥厚,可呈水滴狀;

6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7可伴有上皮異常增生。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二)紅斑(Erythroplakia,紅板癥)舌側(cè)緣紅斑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側(cè)緣紅斑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紅斑(重度上皮異常增生):上皮無度過角化,細胞異型性顯著。第五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紅斑(重度上皮異常增生):上皮全層細胞異型性顯著,無過度角化。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紅斑伴原位癌或早期浸潤癌(鏡下):上皮全層變薄,細胞異形性明顯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定義:

指口腔粘膜上出現(xiàn)的鮮紅色,天鵝絨樣斑塊,在臨床和病理上不能診斷為其他疾病者。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臨床表現(xiàn):年齡:41~50歲最多見性別:男性多見部位:舌緣,齦,齦頰溝,口底,舌腹較多見分類:

1均質(zhì)型-軟,鮮紅,邊界明確,表面光滑,不高出粘膜表面。

2間雜型-紅白相間,紅斑區(qū)可不規(guī)則,紅斑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點。

3顆粒型-邊緣不規(guī)則,稍高于粘膜表面,表面不平整,有顆粒樣微小結(jié)節(jié)紅或白色。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三病理改變

均質(zhì)型——上皮萎縮,上皮異常增生或原位癌顆粒型——大多數(shù)為原位癌或早期浸潤癌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萎縮變薄,不全角化上皮釘突表面凹陷結(jié)締組織乳頭高起,血管增生,擴張充血紅斑與顆粒形成的機制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三)扁平苔蘚(扁平苔癬,Lichenplanus)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臺蘚(牙齦)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白色線狀和網(wǎng)狀條紋,及紅色糜爛面。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環(huán)狀的白色條紋中心處混雜紅色糜爛和白色斑塊區(qū)。第六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紅色粘膜背景上可見白色網(wǎng)狀條紋。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網(wǎng)狀型):環(huán)狀和編織狀白色條紋包繞著紅色病變。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糜爛型)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網(wǎng)狀型)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唇扁平臺蘚:下唇環(huán)狀病灶。

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扁平臺蘚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舌扁平臺蘚:淺白色斑塊,似滴奶狀外觀,不高起,不粗糙。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皮膚扁平臺蘚:圓形扁平丘疹,中心凹陷,逐漸變?yōu)楹稚?。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皮膚扁平臺蘚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低倍):鋸齒狀上皮釘突;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形成水泡;帶狀淋巴細胞浸潤)第七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高倍):基底細胞液化變性,上皮下皰形成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固有層帶狀淋巴細胞浸潤,并侵入上皮內(nèi)。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鋸齒狀上皮釘突;基底細胞液化,基底膜界限不清;帶狀淋巴細胞浸潤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上皮與固有層界限不清;帶狀淋巴細胞浸潤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白色病變部位角化亢進,過度角化。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常常見到上皮與固有層分離,形成間隙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在棘層、基底層或固有層可見圓形或卵圓形、均質(zhì)性嗜酸性小體,稱膠樣小體,或Civatte小體。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扁平苔蘚(免疫組化染色:淋巴細胞CD45RO陽性)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不明臨床表現(xiàn):

患病率0.5%

年齡40~49歲好發(fā)性別女性多見

部位頰,舌,唇,牙齦(常為對稱性)

體征

1、白色或灰白色條紋呈網(wǎng)狀線狀,環(huán)狀或樹枝狀,條紋間粘膜發(fā)紅。

2、舌部:灰白色斑塊狀,比白斑色淺。

3、皮膚: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中心凹陷,鮮紅色或紫紅色或褐色。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理改變1表層:白色條紋處-不全角化,發(fā)紅部位-無角化。2棘層:增生居多,少數(shù)萎縮。3基底層:液化變性,排列紊亂,基底膜界限不清,可形成基層下皰。4上皮釘不規(guī)則延長,呈鋸齒狀。5固有層淋巴細胞帶狀浸潤。6棘層—固有層可見膠樣小體(colloidbody/Civattebody)。第八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性質(zhì):1.良性病變2.癌前病變3.癌前狀態(tài)4.癌變潛能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四)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Chonicdiscoidlupuserythematasus,紅斑性狼瘡)下唇紅斑狼瘡,發(fā)紅腫脹,形成瘢痕(箭頭)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全身性紅斑狼瘡,口唇病灶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非全身性紅斑狼瘡,皮膚病灶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非全身性紅斑狼瘡,皮膚病灶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慢性盤狀紅斑狼瘡:下唇粘膜過度角化,上皮下毛細血管擴張,炎癥細胞浸潤明顯。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慢性盤狀紅斑狼瘡: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結(jié)締組織內(nèi)淋巴細胞浸潤。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

性別:女性多見年齡:壯年部位:1.口頰部的皮膚與粘膜呈蝴蝶斑。鮮紅色斑,覆蓋白色鱗屑,角質(zhì)栓塞。

2.唇頰粘膜紅斑樣病損,糜爛,出血,結(jié)痂。陳舊性:萎縮角化病損周圍白色放射狀條紋。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理改變1.表層:過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可見角質(zhì)栓塞。2.粒層:明顯。3.棘層:萎縮變薄,部分增生,釘突伸長。4.基層:變性液化。5.固有層:淋巴細胞浸潤,膠原纖維水腫斷裂,毛細血管擴張,管腔不整,血栓形成,管周類纖維蛋白沉積。6.免疫病理:基底膜區(qū)域有免疫球蛋白補體沉積,可檢測出翠綠色的熒光帶。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五)天皰瘡(Pemphigus,天皰瘡)一種少見而嚴重的皮膚粘膜皰性疾病。四型尋常性增殖性落葉性紅斑性第九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齦、口唇粘膜水皰破裂形成糜爛面。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腭粘膜為好發(fā)部位,水皰破裂形成糜爛面。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腭部上皮剝脫,廣泛糜爛。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形成水皰,腭部糜爛。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棘層細胞松散,解離,間橋消失呈游離狀,棘細胞間液體積聚,形成小皰。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基底層與棘層之間,或棘層內(nèi)形成水皰,稱基層內(nèi)皰,或上皮內(nèi)皰(*)。***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低倍):基底層與棘層形成上皮內(nèi)皰,皰底可見不規(guī)則的乳頭向上突起呈絨毛狀(箭頭)。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皰底呈乳頭狀突起,乳頭表面均排列著單層基底細胞,上皮下密集炎細胞浸潤。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細胞涂片,天皰瘡細胞)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細胞間IgG沉積,呈褐色網(wǎng)狀)第一百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尋常性天皰瘡:免疫熒光染色顯示細胞間IgG沉積,呈翠綠色網(wǎng)狀熒光圖形。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橋粒蛋白為本病的抗原。橋粒鈣依賴性粘附蛋白附著斑蛋白橋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s)橋粒芯膠粘蛋白(desmocollins)橋粒斑珠蛋白(plakoglobin)橋粒斑蛋白(desmoplakins)橋粒自身抗原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臨床表現(xiàn)

年齡:中年居多性別:女性稍多部位:軟腭,頰,齦多見體征:1皰壁薄易破——糜爛

2邊緣擴展

3尼氏征陽性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理改變1.棘層松解及上皮內(nèi)皰形成;2.天皰瘡細胞;3.不規(guī)則乳頭突起呈絨毛狀,表面單層基底細胞排列;4.固有層中等炎細胞浸潤;5.熒光環(huán)。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六)良性粘膜類天皰瘡

(Benignmucousmembranepemphigoid,粘膜類天皰瘡)舌緣上皮剝離,形成淺潰瘍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齦類天皰瘡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腭類天皰瘡:腭粘膜為好發(fā)部位之一,糜爛和殘存皰壁共存。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齦類天皰瘡:牙齦粘膜水皰形成,為本病的好發(fā)部位之一。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齦類天皰瘡:牙齦基底下皰形成后破裂,上皮下炎細胞浸潤。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牙齦類天皰瘡:牙齦上皮下小水皰即將形成,附近彌漫炎細胞浸潤。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紫掳捫纬桑掀と珜优c固有層分離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皮與固有層分離,基層下皰形成(銀染色)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類天皰瘡,免疫熒光染色顯示基底膜IgG沉積,呈翠綠色熒光帶狀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皮的基底膜復合體半橋粒蛋白為本病的抗原。臨床表現(xiàn)年齡:50歲以上部位:牙齦多見,腭,頰,舌,還可發(fā)生在眼、尿道、外陰、肛門及皮膚等處體征:皰壁較厚,色灰白,無邊緣擴展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理改變1、基底細胞變性,上皮全層剝脫,形成基層下皰。2、固有層膠原水腫,大量淋巴細胞浸潤。3、熒光帶。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七)復發(fā)性阿弗它潰瘍

(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再発性アフタ性口內(nèi)炎)舌側(cè)緣復發(fā)性阿弗它潰瘍,直徑約5mm,圓形,表面被黃色假膜覆蓋。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唇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圓形,邊緣發(fā)紅,呈紅暈,接觸痛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上腭多發(fā)阿弗他潰瘍(上腭殘根)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淺潰瘍表面被薄層痂皮覆蓋,炎細胞浸潤廣泛,直至下方的脂肪組織。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潰瘍底纖維素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下方以淋巴細胞浸潤和水腫為主。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頰粘膜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上2/3為上皮及上皮下組織壞死區(qū),下1/3為上皮下炎癥反應區(qū)。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上層組織壞死,下層炎細胞浸潤及血管擴張。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不明,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病率:為口腔粘膜發(fā)病之最;

年齡:10~30歲;

性別:女性多見;

部位:唇,舌,頰,牙齦,口底;

病程:7-14天,可自愈,但復發(fā);

體征:充血紅斑-中央淺潰瘍,黃色假膜覆蓋,

圓-橢圓形,疼痛明顯(紅、黃、凹、痛)第一百二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1、上皮細胞內(nèi)和細胞間水腫—破潰-潰瘍,假膜覆蓋。2、固有層膠原纖維水腫,玻璃樣變性,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內(nèi)皮細胞腫脹,腔閉塞,淋巴細胞為主。病理改變第一百二十四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八)白塞綜合征

(Behcetsyndrome,ベーチェット癥候群)又稱眼、口、生殖器三聯(lián)綜合征。Behcet(1937)首次報道此病。

口腔——

潰瘍生殖器——

潰瘍眼——

虹膜炎其他部位——

血管炎、胃腸病變、皮膚病變、滑膜炎、腦膜炎等第一百二十五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白塞綜合征:舌背大的不規(guī)則的深潰瘍形成,邊愈合,邊多發(fā)。第一百二十六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白塞綜合征:與前同一患者腭部大的不規(guī)則的深潰瘍形成第一百二十七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白塞綜合征:舌部深潰瘍,伴非特異性炎癥細胞浸潤第一百二十八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白塞綜合征:舌部淺潰瘍,形成表面纖維素覆蓋第一百二十九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細菌、病毒可能為誘因。臨床表現(xiàn)

年齡:青年~成人??谇唬悍磸桶l(fā)病的口腔潰瘍。眼:單純性結(jié)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視網(wǎng)膜炎,前房積膿,失明。生殖器:睪丸,陰唇,陰莖潰瘍。皮膚:丘疹膿皰,毛囊炎,結(jié)節(jié)性紅斑,多形性紅斑等。全身:周期性發(fā)熱,頭痛,關(guān)節(jié)痛,肝脾腫大,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心肺也可受累。病理改變:同RAU,以血管變化顯著。第一百三十頁,共一百五十一頁。(九)復發(fā)性壞死性粘膜腺周圍炎再発性壊死性粘液腺周囲炎)

又稱腺周口瘡第一百三十一頁,共一百五十一頁。復發(fā)性壞死性粘膜腺周圍炎:瘢痕形成第一百三十二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因: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guān)臨床表現(xiàn)

年齡:20~50歲

性別:均等

部位:舌,軟腭,咽,頰,唇

體征:潰瘍大而深,直徑>5mm,病程1~2月,長者達1年。第一百三十三頁,共一百五十一頁。病理改變1.上皮層:缺損,形成潰瘍,表面覆蓋纖維素性滲出物;2.固有層:膠原纖維水腫、斷裂,毛細血管擴張充血;3.粘膜下層:腺泡組織破壞,腺管擴張,腺上皮增生,嚴重時,小葉結(jié)構(gòu)消失為淋巴細胞取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