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課件_第1頁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課件_第2頁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課件_第3頁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課件_第4頁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文主義”一詞最初來自與“神學學科”相對立的“人文學科”。12、13世紀時,世俗性的學校開始出現,在“神學”學科之外增設了“人文學科”,其內容就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各科藝術。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被稱為“人文主義者”。

返回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一詞最初來自與“神學學科”相對立的“人文學科”。1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祥地。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Boccaccio,Giovanni1313-1375)是早期人文主義文學的代表。彼特拉克的抒情詩集《歌集》歌詠愛情和幸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其中的“十四行詩”

開創(chuàng)了歐洲抒情詩的新詩體。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西班牙:16世紀后半期是西班牙人文主義文學的黃金時代,以小說、戲劇成就最大。塞萬提斯和維加是代表人物。英國:英國在16世紀資本主義得到了迅猛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在文學園地開花結果,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全面繁榮。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成就最大的是戲劇家莎士比亞.返回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祥地。彼特拉克(1304-13742Downmycheeksbittertearsincessantrain,

Andmyheartstruggleswithconvulsivesighs,

When,Laura,uponyouIturnmyeyes,

Forwhomtheworld’sallurementIdisdain.

ButwhenIseethatgentlesmileagain,

Thatmodest,sweet,andtendersmile,arise,

Itpouroneverysenseablestsurprise,

Lostindelightisallmytorturingpain.

Toosoonthisheavenlytransportsinksanddies,

Whenallthysoothingcharmsmyfateremoves,

Atthydeparturefrommyravish’dview,

Tothatsolerefugeitsfirmfaithapproves.

Myspiritfrommyravish’dbosemflies,

Andwing’dwithfondremembrancefollowsyou.

哀愁之淚沿著我的雙頰潸然落下我的心同聲聲哀嘆在苦悶

我的眼睛轉望羅拉的時候

我鄙視世上一切誘惑,為了她

但我再瞥見那溫柔的微笑

羞怯、甜蜜、溫柔的微笑浮起

它在每種感覺中都注入了幸福的驚奇

折磨我的苦痛在這喜悅里洗滌

這神圣喜愿匆匆而逝

當我的命運把你那慰籍之美

在你離開我那狂喜的視野時,移向它那堅強信心贊許的安全之地

我的精神飛離喜悅的胸膛

帶著凝望的記憶追隨你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羅拉的微笑》返回哀愁之淚沿著我的雙頰潸然落下彼特拉克的十3

有人說《十日談》是“人間喜劇”(HumanComedy)。

薄伽丘——《十日談》:返回薄伽丘——《十日談》:返回4文藝復興三杰萊昂納多·達·芬奇:15-16世紀意大利的一位藝術大師和科學巨匠。代表作有:《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基羅:佛羅倫薩雕刻家、畫家、建筑師、詩人。代表作《大衛(wèi)》、《摩西》(雕塑)、《創(chuàng)世紀》、《最后的審判》(繪畫)等。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畫家,他的風格代表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達·芬奇自畫像拉斐爾自畫像名畫與雕塑欣賞返回文藝復興三杰萊昂納多·達·芬奇:15-16世紀意5蒙娜?

麗莎達芬奇《西斯廷圣母》拉斐爾蒙娜?麗莎達芬奇《西斯廷圣母》6《最后的晚餐》達芬奇《最后的晚餐》達芬奇7《最后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

《最后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8《大衛(wèi)》米開朗基羅

《摩西》米開朗基羅返回《大衛(wèi)》米開朗基羅《摩西》米9

圣彼得大教堂

米開朗其羅圣彼得大教堂10圣彼得大教堂

米開朗其羅返回圣彼得大教堂返回11佛羅倫薩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12

英國音樂的風格特點:

1、和聲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節(jié)奏的和弦進行;

c、運用協(xié)和的和聲,避免強拍上的不協(xié)和音程。第一章、從文藝復興早期到若斯坎第一節(jié)、英國音樂英國音樂的風格特點:第一章、從文藝復興早期到若斯坎13返回2、織體方面a、多采用和聲式的織體;b、常將兩個聲部的旋律和節(jié)奏組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造出“福布爾東”(Fauxbourdon)的復調音樂手法。3、當時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約翰?

鄧斯泰布爾(JohnDunstable,1390----1453年)其創(chuàng)作涉及經文歌、彌撒曲等各種體裁,約有70首。作品風格:多為三個聲部,突出上聲部,節(jié)奏一致,有大量三和弦結構,風格和諧、悅耳、流暢。

聽賞:鄧斯坦布爾的經文歌《你多么美妙》返回2、織體方面3、當時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約翰?14返回

福布爾東”(Fauxbourdon):

從樂譜上看,是一種二聲部音樂,高聲部與低聲部構成以平行六度為主的進行,偶爾出現八度,每個樂句總結束在八度上。

演唱時在高聲部下方四度再即興加入一個聲部,該聲部在譜面上往往未寫明.由于強調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協(xié)和音,因而音響和諧、悅耳。

“福布爾東”一詞意為“假低音”,意指其低聲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是一個附屬的對位聲部。

返回“福布爾東”(Fauxbo15

第二節(jié)、勃艮第地區(qū)的音樂

(一)迪費(G.Dufay,1400-1474)迪費的手稿

西方音樂史上把文藝復興早期歐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稱為“勃艮第作曲家”。

迪費第二節(jié)、勃艮第地區(qū)的音樂(一)迪費(G.Dufay,116迪費的手稿返回迪費的手稿返回17迪費的創(chuàng)作

勃艮第地區(qū)音樂作品主要體裁是尚松(chanson,是14-16世紀以法文詩歌譜寫的復調世俗歌曲的概稱。)、彌撒曲、經文歌。a、尚松:歌詞大部分是愛情詩,常采用突出上聲部的三聲部織體,一般上聲部是獨唱聲部,下面是兩個器樂聲部,風格抒情、細膩、典雅。b、經文歌:大部分是等節(jié)奏經文歌,使這種體裁更為豐富、復雜。一般采用三個聲部,有時是四個聲部,以旋律流暢的高聲部織體為主導。

聽賞:迪費經文歌《最近玫瑰開放》

c、彌撒曲:迪費創(chuàng)作的大多是定旋律彌撒曲,他首次以世俗旋律作為彌撒曲的定旋律,并在彌撒曲中采用了經文歌常用的四個聲部的織體,首次把對應聲部置于定旋律聲部之下。(四個聲部由下向上依次為:低對應聲部、定旋律聲部、高對應聲部、旋律聲部)迪費的創(chuàng)作勃艮第地區(qū)音樂作品主要體裁是尚松(chan18

勃艮第時期音樂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一種大型的宗教音樂體裁“彌撒曲”,即把常規(guī)彌撒的五個部分(慈悲經、榮耀經、信經、圣哉經、羔羊經)連成一個整體進行創(chuàng)作。

最常用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是“定旋律彌撒曲”,即在彌撒曲的五個樂章中采用一個相同的旋律(一首圣詠或世俗旋律)作為定旋律,以此作為統(tǒng)一音樂的“軸心”來把各樂章聯(lián)系起來。彌撒曲:返回勃艮第時期音樂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一種大型的19(二)班舒瓦

班舒瓦是勃艮第地區(qū)最重要的尚松作曲家,采用的都是高聲部為人聲,下面兩個聲部是器樂聲部的形式,其中高聲部旋律簡潔,優(yōu)美典雅而富有感染力。

返回(二)班舒瓦返回20

第三節(jié)、法——弗蘭德作曲家

(一)奧克岡(JohannesOckeghem,1410——1497):

奧克岡的主要成就在彌撒曲方面。奧克岡有時把定旋律放在最低音部,并把定旋律當作樂曲的主要結構因素,每個樂章都要至少完整地呈示一次。奧克岡也有些彌撒曲沒有引用定旋律,較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常常使用“卡農”手法,包括復雜的有量卡農。第三節(jié)、法——弗蘭德作曲家(一)奧克岡(Johan21返回

有量卡農(mensurationcanon):

卡農的不同聲部以不同比例的節(jié)拍時值進行,如第二聲部是第一聲部音符時值的增值或減值。譜例奧克岡第二《慈悲經》(選自《短拍彌撒曲》)返回有量卡農(mensuratio22

(二)若斯堪(JosquindesPres,1440—1521)

若斯堪創(chuàng)作中經文歌最為突出。他很注意如何通過音樂來表現歌詞的內容和意義,無論是宗教的拉丁文歌詞還是世俗的方言歌詞。若斯堪的彌撒曲大多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技法,但也體現出他技術上的獨創(chuàng)性。他在彌撒曲《不幸向我襲來》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模擬彌撒曲”手法。返回(二)若斯堪(JosquindesPres,123返回

模擬彌撒曲

————

寫作彌撒時不只借用一首圣詠,而是借用幾首現成的復調作品(如彌撒曲、經文歌、尚松等)為基礎,引用多個聲部的材料或吸取其曲調、動機、結構等而創(chuàng)作的彌撒曲。

返回模擬彌撒曲24(三)奧蘭多.迪.拉索創(chuàng)作有彌撒、經文歌、牧歌、尚松等。欣賞代表作品:《回聲》

意大利牧歌體裁,完全是對自然的表現,寫人與自然的融合,技法上以主調和聲為主,也有復調手法,其中和聲的構思、復調的輪唱手法,將宗教情緒一掃而空,極富人文主義藝術特征。(三)奧蘭多.迪.拉索創(chuàng)作有彌撒、經文歌、牧歌、尚松等。25拉索的音樂特點1、初步建立了主到屬、屬到主的和聲功能。2、在彌撒曲的寫作中,定旋律聲部的圣詠旋律被世俗旋律取代。3、奠定了復調藝術的兩種寫作類型:一是對位化寫作,二是對位和聲化寫作。4、創(chuàng)作風格:明凈、質樸而又含有一種動態(tài)的情感美。拉索的音樂特點1、初步建立了主到屬、屬到主的和聲功能。26

第二章、16世紀的新趨勢第一節(jié)、世俗聲樂音樂的興起(一)意大利(意大利牧歌,madrigal)

1、意大利牧歌的萌芽——

弗羅托拉(frottola)

2、意大利牧歌

意大利16世紀的牧歌是一種重要的世俗音樂體裁,是一種復調歌曲,歌詞多為名詩人所作,一般有較高的文學水準,許多是愛情詩,表達出詩人細微的心緒。音樂注重對歌詞的細致表達.

第二章、16世紀的新趨勢(一)意大利(意大利牧歌,27

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意大利并沒有形成有自己特點的音樂體裁,直到15世紀末,在意大利北部流行起一種稱為弗羅托拉(frottola)的世俗多聲部歌曲,不但在宮廷里流行,在普通市民階層也廣為傳唱。一般為四個聲部的主調風格織體(主旋律在高聲部,下面三個聲部作和聲基礎。),高聲部通常由人聲演唱,其它聲部由器樂伴奏,歌詞多是愛情和諷刺的內容,節(jié)奏生動鮮明。后來的作曲家在弗羅托拉風格的基礎上加入經文歌式的對位手法,結果形成一種通過復調得以生動化的主調音樂,這便發(fā)展為意大利牧歌。

返回弗羅托拉(frottola)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意大利并沒有形成有自己特點28主調音樂是多聲部音樂的一種,整部作品的進行以其中某一個聲部(多數情況下是高音部)的旋律為主,其他的聲部以和聲或節(jié)奏等手法進行陪襯和伴奏。與主調音樂相對的是復調音樂。主調音樂29

意大利牧歌,madrigal

a、馬林秋(L.Marenzio,1553-1599):

年幼時在教堂做唱詩班歌童,后來長期在一些宮廷任職。他偏愛以田園詩作為歌詞進行譜曲,在以抒情的音樂筆調表達田園體裁方面顯示出獨特的才能,有“牧歌的舒伯特”之美稱。他創(chuàng)作的牧歌包括四聲部、五聲部、六聲部,常突出對位織體中的上聲部,自由地運用變化音,以描繪性的音樂手法來表現詞意,音樂抒情優(yōu)美而富有歌唱性。

聽賞:馬林秋牧歌《我獨自沉思》

意大利牧歌,madrigal30意大利牧歌,madrigal

b、杰蘇阿爾多(C.Gesualdo,1560-1613):他追求在牧歌中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情和個性。在他的牧歌中常通過尖銳的和聲對比、音區(qū)對比、突然的休止以及半音進行等來表現歌詞的情感和內容,作品中能聽得到呼喚、熱情、悲哀等心情的音調,把詩詞的細節(jié)以及情感變化在歌曲中表現出來。

聽賞:杰蘇阿爾多牧歌《我離去,不再說話》

c、蒙特維爾第(C.Montevirdi,1567-1643):他的牧歌體現出主調與復調風格自然結合,音樂忠實于歌詞的表現,和聲富有表現力,自由地運用不協(xié)和音等特征。他關注的不僅是歌詞的表現,還有作品整體的戲劇性。

聽賞:蒙特威爾第牧歌《殘酷的阿瑪里利》意大利牧歌,madrigalb、杰蘇阿爾多(C.Ge31返回

杰蘇阿爾多牧歌《我離去,不再說話》返回杰蘇阿爾多《我離去,不再說話》32返回

蒙特威爾第牧歌

《殘酷的阿瑪里利》返回蒙特威爾第牧歌33

法國尚松題材范圍很廣,但有一個總的特點:描繪生活、反映生活,可以描繪熱鬧的集市、戰(zhàn)爭、大自然、愛情等等,有嚴肅或戲劇性的愛情內容,也有社會和日常生活的內容。詩詞擺脫了以往的格律詩,改用通俗明晰、風趣幽默而口語化的短詩節(jié)詩歌為歌詞,旋律不象弗蘭德樂派的尚松那么優(yōu)美,而是具有輕快的朗誦性,常采用同音或同一音型的反復,顯得簡潔單純、活潑粗獷。音樂根置于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鮮明輕快,多為四個聲部。

雅內堪C.Jannequin,1485-1558)是16世紀30、40年代出現的一位重要的法國尚松作曲家,他的作品有《鳥之歌》、《云雀》、《巴黎的鬧市》等。

(二)法國尚松(chanson)了解更多其它國家的“世俗歌曲”

返回聽賞:雅內坎尚松《百鳥之歌》法國尚松題材范圍很廣,但有一個總的特點:描繪生活、反映生活,34

德國利德(Lied)

——德國的世俗歌曲,常為單聲部,多由德國市民音樂家“名歌手”演唱。16世紀的作曲家把弗蘭德樂派的復調手法和德國利德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復調形式的利德。英國康索爾特歌(consort)

——康索爾特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一種室內樂合奏體裁,康索爾特歌就是用這種室內樂合奏伴奏的獨唱或合唱歌曲,歌詞常為格律詩歌。西班牙維良西科(Villancico)

——

也譯作村夫謠,三或四個聲部,是帶疊歌的分節(jié)歌形式,歌詞涉及愛情、政治甚至宗教等,有器樂伴奏,音樂具有純樸的民歌風格。返回德國利德(Lied)返回35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特征1、織體音樂織體是復調。從12世紀開始趨于精密復雜,至14世紀聲部的獨立性獲得加強。2、無伴奏合唱

原意為“教堂風格”,從15世紀開始發(fā)展起來,約斯坎完成了其和諧性。3、詞與曲

探索一切途徑使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富于戲劇化,令音樂更富感染力,從而打動聽眾的心靈。4、節(jié)奏與旋律

兩者受到整體的制約與牽制,旋律多為級進,節(jié)奏穩(wěn)定。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特征1、織體36“人文主義”一詞最初來自與“神學學科”相對立的“人文學科”。12、13世紀時,世俗性的學校開始出現,在“神學”學科之外增設了“人文學科”,其內容就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各科藝術。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被稱為“人文主義者”。

返回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一詞最初來自與“神學學科”相對立的“人文學科”。37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祥地。彼特拉克(1304-1374)和薄伽丘(Boccaccio,Giovanni1313-1375)是早期人文主義文學的代表。彼特拉克的抒情詩集《歌集》歌詠愛情和幸福,表達了人文主義精神,其中的“十四行詩”

開創(chuàng)了歐洲抒情詩的新詩體。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西班牙:16世紀后半期是西班牙人文主義文學的黃金時代,以小說、戲劇成就最大。塞萬提斯和維加是代表人物。英國:英國在16世紀資本主義得到了迅猛發(fā)展,人文主義思想在文學園地開花結果,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全面繁榮。英國人文主義文學成就最大的是戲劇家莎士比亞.返回意大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祥地。彼特拉克(1304-137438Downmycheeksbittertearsincessantrain,

Andmyheartstruggleswithconvulsivesighs,

When,Laura,uponyouIturnmyeyes,

Forwhomtheworld’sallurementIdisdain.

ButwhenIseethatgentlesmileagain,

Thatmodest,sweet,andtendersmile,arise,

Itpouroneverysenseablestsurprise,

Lostindelightisallmytorturingpain.

Toosoonthisheavenlytransportsinksanddies,

Whenallthysoothingcharmsmyfateremoves,

Atthydeparturefrommyravish’dview,

Tothatsolerefugeitsfirmfaithapproves.

Myspiritfrommyravish’dbosemflies,

Andwing’dwithfondremembrancefollowsyou.

哀愁之淚沿著我的雙頰潸然落下我的心同聲聲哀嘆在苦悶

我的眼睛轉望羅拉的時候

我鄙視世上一切誘惑,為了她

但我再瞥見那溫柔的微笑

羞怯、甜蜜、溫柔的微笑浮起

它在每種感覺中都注入了幸福的驚奇

折磨我的苦痛在這喜悅里洗滌

這神圣喜愿匆匆而逝

當我的命運把你那慰籍之美

在你離開我那狂喜的視野時,移向它那堅強信心贊許的安全之地

我的精神飛離喜悅的胸膛

帶著凝望的記憶追隨你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羅拉的微笑》返回哀愁之淚沿著我的雙頰潸然落下彼特拉克的十39

有人說《十日談》是“人間喜劇”(HumanComedy)。

薄伽丘——《十日談》:返回薄伽丘——《十日談》:返回40文藝復興三杰萊昂納多·達·芬奇:15-16世紀意大利的一位藝術大師和科學巨匠。代表作有:《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米開朗基羅:佛羅倫薩雕刻家、畫家、建筑師、詩人。代表作《大衛(wèi)》、《摩西》(雕塑)、《創(chuàng)世紀》、《最后的審判》(繪畫)等。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畫家,他的風格代表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達·芬奇自畫像拉斐爾自畫像名畫與雕塑欣賞返回文藝復興三杰萊昂納多·達·芬奇:15-16世紀意41蒙娜?

麗莎達芬奇《西斯廷圣母》拉斐爾蒙娜?麗莎達芬奇《西斯廷圣母》42《最后的晚餐》達芬奇《最后的晚餐》達芬奇43《最后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

《最后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米開朗基羅44《大衛(wèi)》米開朗基羅

《摩西》米開朗基羅返回《大衛(wèi)》米開朗基羅《摩西》米45

圣彼得大教堂

米開朗其羅圣彼得大教堂46圣彼得大教堂

米開朗其羅返回圣彼得大教堂返回47佛羅倫薩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48

英國音樂的風格特點:

1、和聲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節(jié)奏的和弦進行;

c、運用協(xié)和的和聲,避免強拍上的不協(xié)和音程。第一章、從文藝復興早期到若斯坎第一節(jié)、英國音樂英國音樂的風格特點:第一章、從文藝復興早期到若斯坎49返回2、織體方面a、多采用和聲式的織體;b、常將兩個聲部的旋律和節(jié)奏組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造出“福布爾東”(Fauxbourdon)的復調音樂手法。3、當時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約翰?

鄧斯泰布爾(JohnDunstable,1390----1453年)其創(chuàng)作涉及經文歌、彌撒曲等各種體裁,約有70首。作品風格:多為三個聲部,突出上聲部,節(jié)奏一致,有大量三和弦結構,風格和諧、悅耳、流暢。

聽賞:鄧斯坦布爾的經文歌《你多么美妙》返回2、織體方面3、當時英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約翰?50返回

福布爾東”(Fauxbourdon):

從樂譜上看,是一種二聲部音樂,高聲部與低聲部構成以平行六度為主的進行,偶爾出現八度,每個樂句總結束在八度上。

演唱時在高聲部下方四度再即興加入一個聲部,該聲部在譜面上往往未寫明.由于強調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協(xié)和音,因而音響和諧、悅耳。

“福布爾東”一詞意為“假低音”,意指其低聲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是一個附屬的對位聲部。

返回“福布爾東”(Fauxbo51

第二節(jié)、勃艮第地區(qū)的音樂

(一)迪費(G.Dufay,1400-1474)迪費的手稿

西方音樂史上把文藝復興早期歐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稱為“勃艮第作曲家”。

迪費第二節(jié)、勃艮第地區(qū)的音樂(一)迪費(G.Dufay,152迪費的手稿返回迪費的手稿返回53迪費的創(chuàng)作

勃艮第地區(qū)音樂作品主要體裁是尚松(chanson,是14-16世紀以法文詩歌譜寫的復調世俗歌曲的概稱。)、彌撒曲、經文歌。a、尚松:歌詞大部分是愛情詩,常采用突出上聲部的三聲部織體,一般上聲部是獨唱聲部,下面是兩個器樂聲部,風格抒情、細膩、典雅。b、經文歌:大部分是等節(jié)奏經文歌,使這種體裁更為豐富、復雜。一般采用三個聲部,有時是四個聲部,以旋律流暢的高聲部織體為主導。

聽賞:迪費經文歌《最近玫瑰開放》

c、彌撒曲:迪費創(chuàng)作的大多是定旋律彌撒曲,他首次以世俗旋律作為彌撒曲的定旋律,并在彌撒曲中采用了經文歌常用的四個聲部的織體,首次把對應聲部置于定旋律聲部之下。(四個聲部由下向上依次為:低對應聲部、定旋律聲部、高對應聲部、旋律聲部)迪費的創(chuàng)作勃艮第地區(qū)音樂作品主要體裁是尚松(chan54

勃艮第時期音樂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一種大型的宗教音樂體裁“彌撒曲”,即把常規(guī)彌撒的五個部分(慈悲經、榮耀經、信經、圣哉經、羔羊經)連成一個整體進行創(chuàng)作。

最常用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是“定旋律彌撒曲”,即在彌撒曲的五個樂章中采用一個相同的旋律(一首圣詠或世俗旋律)作為定旋律,以此作為統(tǒng)一音樂的“軸心”來把各樂章聯(lián)系起來。彌撒曲:返回勃艮第時期音樂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一種大型的55(二)班舒瓦

班舒瓦是勃艮第地區(qū)最重要的尚松作曲家,采用的都是高聲部為人聲,下面兩個聲部是器樂聲部的形式,其中高聲部旋律簡潔,優(yōu)美典雅而富有感染力。

返回(二)班舒瓦返回56

第三節(jié)、法——弗蘭德作曲家

(一)奧克岡(JohannesOckeghem,1410——1497):

奧克岡的主要成就在彌撒曲方面。奧克岡有時把定旋律放在最低音部,并把定旋律當作樂曲的主要結構因素,每個樂章都要至少完整地呈示一次。奧克岡也有些彌撒曲沒有引用定旋律,較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常常使用“卡農”手法,包括復雜的有量卡農。第三節(jié)、法——弗蘭德作曲家(一)奧克岡(Johan57返回

有量卡農(mensurationcanon):

卡農的不同聲部以不同比例的節(jié)拍時值進行,如第二聲部是第一聲部音符時值的增值或減值。譜例奧克岡第二《慈悲經》(選自《短拍彌撒曲》)返回有量卡農(mensuratio58

(二)若斯堪(JosquindesPres,1440—1521)

若斯堪創(chuàng)作中經文歌最為突出。他很注意如何通過音樂來表現歌詞的內容和意義,無論是宗教的拉丁文歌詞還是世俗的方言歌詞。若斯堪的彌撒曲大多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技法,但也體現出他技術上的獨創(chuàng)性。他在彌撒曲《不幸向我襲來》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模擬彌撒曲”手法。返回(二)若斯堪(JosquindesPres,159返回

模擬彌撒曲

————

寫作彌撒時不只借用一首圣詠,而是借用幾首現成的復調作品(如彌撒曲、經文歌、尚松等)為基礎,引用多個聲部的材料或吸取其曲調、動機、結構等而創(chuàng)作的彌撒曲。

返回模擬彌撒曲60(三)奧蘭多.迪.拉索創(chuàng)作有彌撒、經文歌、牧歌、尚松等。欣賞代表作品:《回聲》

意大利牧歌體裁,完全是對自然的表現,寫人與自然的融合,技法上以主調和聲為主,也有復調手法,其中和聲的構思、復調的輪唱手法,將宗教情緒一掃而空,極富人文主義藝術特征。(三)奧蘭多.迪.拉索創(chuàng)作有彌撒、經文歌、牧歌、尚松等。61拉索的音樂特點1、初步建立了主到屬、屬到主的和聲功能。2、在彌撒曲的寫作中,定旋律聲部的圣詠旋律被世俗旋律取代。3、奠定了復調藝術的兩種寫作類型:一是對位化寫作,二是對位和聲化寫作。4、創(chuàng)作風格:明凈、質樸而又含有一種動態(tài)的情感美。拉索的音樂特點1、初步建立了主到屬、屬到主的和聲功能。62

第二章、16世紀的新趨勢第一節(jié)、世俗聲樂音樂的興起(一)意大利(意大利牧歌,madrigal)

1、意大利牧歌的萌芽——

弗羅托拉(frottola)

2、意大利牧歌

意大利16世紀的牧歌是一種重要的世俗音樂體裁,是一種復調歌曲,歌詞多為名詩人所作,一般有較高的文學水準,許多是愛情詩,表達出詩人細微的心緒。音樂注重對歌詞的細致表達.

第二章、16世紀的新趨勢(一)意大利(意大利牧歌,63

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意大利并沒有形成有自己特點的音樂體裁,直到15世紀末,在意大利北部流行起一種稱為弗羅托拉(frottola)的世俗多聲部歌曲,不但在宮廷里流行,在普通市民階層也廣為傳唱。一般為四個聲部的主調風格織體(主旋律在高聲部,下面三個聲部作和聲基礎。),高聲部通常由人聲演唱,其它聲部由器樂伴奏,歌詞多是愛情和諷刺的內容,節(jié)奏生動鮮明。后來的作曲家在弗羅托拉風格的基礎上加入經文歌式的對位手法,結果形成一種通過復調得以生動化的主調音樂,這便發(fā)展為意大利牧歌。

返回弗羅托拉(frottola)在15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意大利并沒有形成有自己特點64主調音樂是多聲部音樂的一種,整部作品的進行以其中某一個聲部(多數情況下是高音部)的旋律為主,其他的聲部以和聲或節(jié)奏等手法進行陪襯和伴奏。與主調音樂相對的是復調音樂。主調音樂65

意大利牧歌,madrigal

a、馬林秋(L.Marenzio,1553-1599):

年幼時在教堂做唱詩班歌童,后來長期在一些宮廷任職。他偏愛以田園詩作為歌詞進行譜曲,在以抒情的音樂筆調表達田園體裁方面顯示出獨特的才能,有“牧歌的舒伯特”之美稱。他創(chuàng)作的牧歌包括四聲部、五聲部、六聲部,常突出對位織體中的上聲部,自由地運用變化音,以描繪性的音樂手法來表現詞意,音樂抒情優(yōu)美而富有歌唱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