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_第1頁
《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_第2頁
《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_第3頁
《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_第4頁
《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靈飛經(jīng)》的版本與作者《靈飛經(jīng)》四十三行墨跡本第一開楷書自漢魏之際形成以后,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鴮懼凶顬橹匾淖煮w,而小楷則在日常的書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科舉考試的試卷、臣僚寫給皇帝的奏章,都需要用工整的小楷來寫。千百年來,寫一手工整、漂亮的小楷是每個讀書人的基本功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件小楷作品能夠成為歷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其難度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件相傳為唐代鐘紹京所書的小楷《靈飛經(jīng)》廣受贊譽,被譽為“銘心絕品”。小楷《靈飛經(jīng)》的版本有四個,分別是僅存四十三行的墨跡本,以及三種刻本——渤海本、滋蕙堂本和望云樓本。至于此卷小楷的作者,也是有鐘紹京和寫經(jīng)生兩種說法?!鹅`飛經(jīng)》的墨跡本與刻本這件小楷《靈飛經(jīng)》所寫內(nèi)容為道教的經(jīng)典,最初為《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和《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箓》的合抄本,流傳至明代中后期時,僅剩四十三行,即《靈飛經(jīng)四十三行本》,或簡稱《四十三行本》。明末清初,顧復在《平生壯觀》中記錄,這卷墨跡本的《靈飛經(jīng)》為玉真公主請人代寫后呈送唐玄宗李隆基,后經(jīng)宋代宣和內(nèi)府收藏、有宋徽宗的題簽和宣和內(nèi)府收藏印,再經(jīng)元代袁桷、倪瓚、王廓等人鑒賞,至明代楊士奇、董其昌等人題跋,可謂是一件流傳有緒的佳作?,F(xiàn)存的四十三行墨跡本是中間的一段,顧復所提到的這些題簽、收藏印和元明兩代人的題跋均已不見。清代乾隆年間的錢泳,在他的《履園叢話》中詳細描寫了這件《靈飛經(jīng)》為何只剩四十三行的原因。原來是董其昌曾將此卷《靈飛經(jīng)》與陳之伸抵押借貸,后索還的時候,陳之伸將《靈飛經(jīng)》悄悄割下四十三行,而董其昌并未覺察。后來陳之伸再向董其昌問到《靈飛經(jīng)》時,歸還董其昌的部分已經(jīng)被董氏售與他人。此后,這卷四十三行本《靈飛經(jīng)》傳到翁同龢之手,累數(shù)世之后,被其子孫翁萬戈捐贈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瘫臼侵笇⒛E刻于石碑、棗木板等材質(zhì)上,通過傳拓的方式制作的碑帖,在影印技術發(fā)明之前,傳拓是經(jīng)典書法墨跡能夠被大量復制和廣為流傳的主要技術。《靈飛經(jīng)》的墨跡在明代中后期即被刻成,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三種:渤海本、滋蕙堂本和望云本。渤海本,出自《渤海藏真帖》,刻于崇禎三年(1630),由浙江海寧陳之伸編次、蘇州章鏞摹勒。清末楊守敬《學書邇言》稱:“其中《靈飛經(jīng)》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弊剔ヌ帽荆谇∪辏?768)由嘉祥曾恒德所刻,為渤海本之翻刻本。望云樓本以四十三行墨跡本刻石,由清人謝恭銘審定,陳如岡摹勒。據(jù)錢泳所記,四十三行墨跡本被吳余山收藏,謝恭銘借去刻石。小楷《靈飛經(jīng)》的作者關于小楷《靈飛經(jīng)》的作者,歷來就存有爭議,有鐘紹京和唐寫經(jīng)生所作兩種說法。鐘紹京(659—746),字可大,在武則天時代即因擅長書法而入直內(nèi)閣,后因協(xié)助時為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平復“韋氏之亂”而被重用,官至中書令,封越國公。鐘紹京因擅長書法而名噪一時,并且收藏了大量的古代書法經(jīng)典。唐代張懷瓘《書估》記述道:“近日鐘尚書紹京,亦為好事,不惜大費,破產(chǎn)求書。計用數(shù)百萬貫錢,惟市得右軍行書五紙,不能至真書一字?!笨梢?,鐘紹京擅長書法且收藏古代法書所費不菲。元代書法家袁桷被認為是最早認定《靈飛經(jīng)》作者為鐘紹京的人,他在《清容居士集》中寫道:《靈飛六甲經(jīng)》一卷,唐開元間書。當時名能書者莫若李泰和徐季海,然皆變習行體。獨鐘紹京守鐘王舊法。余嘗見《愛州刺史碑黃庭經(jīng)》,無毫發(fā)違越,至開元間從貶所入朝,一時字畫皆出其手,此卷沉著遒正,知非經(jīng)生輩可到,審定為紹京無疑。繼袁桷之后,董其昌也將其作者判定為鐘紹京。啟功先生判斷非鐘紹京所書的依據(jù),主要是根據(jù)書法的藝術風格。從書法的藝術風格來看,此卷《靈飛經(jīng)》與敦煌所出的大量寫經(jīng)體非常相像,與文人士大夫的楷書作品的藝術風格有著不小的差異。顧復《平生壯觀》和董其昌題跋中均提到,他們所見到的全本《靈飛經(jīng)》墨跡,有宣和、政和小璽與宋徽宗趙佶題簽。從流傳下來的諸多宋徽宗趙佶的題簽來看,一般都會寫明作者和作品,如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李白《上陽臺帖》,即有宋徽宗趙佶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帖”;展子虔《游春圖》上也有宋徽宗趙佶所題“展子虔游春圖”。顧復查閱了《宣和書譜》,既不見這卷《靈飛經(jīng)》的蹤跡,也不見收錄鐘紹京的大名,因而提出,為什么此卷會獲得宋徽宗趙佶的題簽呢?對于這樣的疑問,顧復記載了當時收藏者的回答,說此卷經(jīng)的內(nèi)容必然受到皇帝本人的青睞,不會讓它與作為玩物的《宣和書譜》所收錄的那些書法作品混在一起。顧復對這樣的回答顯然是不滿意的,但他依然沒有肯定地質(zhì)疑此卷作者并非鐘紹京。想來原因有二,一是鐘紹京傳世書法很少,顧復沒有見過鐘紹京其他的書作,無法對比分析,其依據(jù)必然是徽宗的題簽;二是從書風風格判斷,此卷確為唐人所書無疑,其時尚無多少寫經(jīng)體出土,沒有參照,顧復無法得出結論。由此進一步推測,元代的袁桷、明代的董其昌得出此卷為鐘紹京所書的結論,必然也同樣是因為見到徽宗題簽的緣故。而董其昌之后,流傳的四十三行本,正如我們?nèi)缃袼姷降?,已?jīng)失去了徽宗的標題。清代書法家王澍認為其并非鐘紹京所書,原因有四:一是,這卷《靈飛經(jīng)》在宋元以來并不著名,直到明萬歷年間才名于一時;二是,經(jīng)上的落款為“大洞三景弟子玉真長公主”,鐘紹京沒有此號;三是,王澍自己曾得到一卷唐經(jīng)生書《三彌底部論》,其字形、筆法與《靈飛經(jīng)》毫發(fā)不差,但顯然并非鐘紹京所書;四是鐘紹京人品不高。前文提到,啟功認為這卷《靈飛經(jīng)》顯然是寫經(jīng)體,系寫經(jīng)生所書。小楷《靈飛經(jīng)》縱然為寫經(jīng)生所作,作者也不是一般的寫經(jīng)生。寫經(jīng)生是指那些專門替人抄寫經(jīng)卷賺取薪資的人員,他們一般是寺僧、經(jīng)生、朝廷書吏。此卷既然為玉真公主所請之人寫成,其人是朝廷書吏的可能性比較大。啟功說:“《靈飛》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jīng)中允推精品,試用敦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