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丸-濟生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十補丸-濟生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十補丸-濟生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十補丸-濟生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十補丸-濟生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54十補丸_濟生卷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十補丸_濟生卷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231.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31.2. 功效: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231.3. 來源:《濟生》卷一。 23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232. 相似度80%:加味地黃丸 232.1. 組成:熟地黃(酒浸,蒸透,曬干)8兩(酒拌杵膏),山茱萸4兩,干山藥4兩,五味子(炒)4兩,澤瀉3兩,白茯苓3兩,牡丹皮3兩,鹿茸(炙)3兩,肉桂(厚者,去皮取肉)1兩。 232.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32.3. 加:干山藥 232.4. 減:附子、山藥 232.5. 功效:小兒痘瘡,腰痛發(fā)熱。 232.6. 來源:《準(zhǔn)繩_幼科》卷六。 233. 相似度70%:加減腎氣丸 233.1. 組成:山茱萸(取肉)1兩,白茯苓(去皮)1兩,牡丹皮(去木)1兩,熟地黃(灑蒸)1兩,五味子1兩,澤瀉1兩,鹿角(鎊)1兩,山藥(銼,炒)1兩,沉香(不見火)半兩,官桂(不見火)半兩。 243.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43.3. 加:鹿角、沉香、官桂 243.4. 減:附子、鹿茸、肉桂 243.5. 功效:勞傷腎經(jīng),腎水不足,心火自炎,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煩,腰痛腳弱,肢體羸瘦,不能起止。三消。 243.6. 來源:《濟生》卷一。 244. 相似度70%:加味八味丸 244.1. 組成:熟地黃1斤(用8兩,水煎汁,去渣,將8兩入汁內(nèi)煮爛,搗爛入藥),淮山藥4兩(炒微黃色),牡丹皮4兩(焙),白茯苓3兩(入乳拌透,曬干,焙),山茱萸(去核)4兩(酒拌蒸,曬干,焙),澤瀉2兩(淡鹽水拌,曬干,炒),五味子2兩(每個銅刀切作兩片,蜜酒拌蒸,曬干,焙燥),牛膝3兩(淡鹽酒拌炒),肉桂(取近里1層有油而滋潤甜極者)1兩5錢(即入藥,勿出氣,不見火),制附子1兩5錢(切薄片,微火焙)。 244.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44.3. 加:淮山藥、牛膝、制附子 244.4. 減:附子、山藥、鹿茸 254.5. 功效:癇癥,脈洪弦有力,尺弱者。 254.6. 來源:《馮氏錦囊_藥按》卷二十。 255. 相似度70%:加味腎氣丸 255.1. 組成:附子(炮)2個,白茯苓1兩,澤瀉1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炒)1兩,車前子(酒蒸)1兩,牡丹皮1兩(去木),官桂(不見火)半兩,川牛膝(去蘆,酒浸)半兩,熟地黃半兩。 255.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55.3. 加:車前子、官桂、川牛膝 255.4. 減:五味子、鹿茸、肉桂 255.5. 功效:蠱證,脾腎大虛,肚腹脹大,四肢浮腫,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黃;亦治消渴,飲1溲1。 255.6. 來源:《濟生》卷四。 256. 相似度70%:增益八味丸 256.1. 組成:熟干地黃(酒灑9蒸,曬干)4兩,鹿茸(去毛,炙)4兩,五味子4兩,山藥(大塊者,酒浸1宿),山茱萸(去核)2兩,大附子1兩者(炮),牛膝(酒浸1宿)2兩,白茯苓1兩半,牡丹皮(去骨)1兩半,澤瀉(酒浸1宿)1兩半。 256.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66.3. 加:熟干地黃、大附子、牛膝 266.4. 減:附子、熟地黃、肉桂 266.5.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八。 267. 相似度70%:加減金匱腎氣丸 267.1. 組成:白茯苓3兩,附子5錢,川牛膝1兩,桂1兩,澤瀉1兩,車前子1兩,山茱萸1兩,山藥1兩,牡丹皮1兩,熟地黃4兩(掐碎,酒拌杵膏)。 267.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67.3. 加:川牛膝、桂、車前子 267.4. 減:五味子、鹿茸、肉桂 267.5. 功效:脾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癥。 267.6. 來源:《明醫(yī)雜著》卷六。 268. 相似度70%:濟生腎氣丸 268.1. 組成:熟地黃16O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120g,澤瀉60g,肉桂20g,附子(制)20g,牛膝40g,車前子40g 268.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78.3. 加:茯苓、牛膝、車前子 278.4. 減:五味子、鹿茸、白茯苓 278.5. 功效: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用于腎陽不足、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飲咳喘。 278.6. 來源:《中國藥典2015》 279. 相似度62%:壯陽固本地黃丸 279.1. 組成:熟地黃2斤(酒煮,去滓,熬濃膏12兩),山茱萸(去核)6兩(酒拌蒸,曬干,炒),山藥6兩(炒黃),白茯苓4兩(人乳拌透,曬干,焙),澤瀉3兩(淡鹽酒拌炒),鹿茸(去毛骨,酥酒炙黃)3兩,補骨脂4兩(鹽酒浸1宿,炒香),五味子2兩(蜜酒拌蒸,炒),枸杞8兩(另熬膏4兩),紫河車1具(用銀針挑破血筋,用長流水洗凈,可酒浸、酒煨,搗爛),鹿角膠4兩(用酒溶化),肉桂(臨磨刮去粗皮)1兩5錢(不見火),制附子1兩5錢(切片,焙)。 279.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79.3. 加:補骨脂、枸杞、紫河車、鹿角膠、制附子 279.4. 減:附子、牡丹皮 279.5. 功效:元陽衰憊已極。 279.6.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一。 2710. 相似度60%:加減地黃湯 2810.1. 組成: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山茱萸、山藥、澤瀉、柴胡、白芍藥。 2810.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810.3. 加:柴胡、白芍藥 2810.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 2810.5. 功效:少陰經(jīng)瘧。 2810.6. 來源:《癥因脈治》卷四。 2811. 相似度60%:和肝滋腎地黃丸 2811.1. 組成:熟地黃8兩(酒煮,搗爛入藥),山茱萸(去核)4兩(酒拌蒸,曬干,炒),牡丹皮2兩(酒培),茯苓3兩(人乳拌透,曬干,焙),山藥4兩(炒黃),澤瀉2兩(淡鹽酒拌,曬干,炒),當(dāng)歸身3兩(酒拌,炒),白芍3兩(蜜水拌,曬干,炒),肉桂(臨磨刮去粗皮,不見火)1兩。 2811.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811.3. 加:茯苓、當(dāng)歸身、白芍 2811.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白茯苓 2811.5. 功效:虛勞。 2811.6. 來源:《馮氏錦囊》卷十一。 2812. 相似度60%:人參地黃丸 2912.1. 組成:人參(去蘆)2錢,熟地黃4錢,鹿茸(酒炙)3錢,山藥(去皮)3錢,白茯苓(去皮)3錢,牡丹皮(去心)3錢,山茱萸(去核)3錢。 2912.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912.3. 加:人參 2912.4. 減:附子、五味子、肉桂、澤瀉 2912.5. 功效:嬰孩、小兒顱囟開解,頭縫不合。 2912.6. 來源:《袖珍小兒》卷七。 2913. 相似度60%:八味地黃丸 2913.1. 組成:熟地黃(懷慶者,酒浸爛,研如泥)8錢,牡丹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山茱萸4錢,山藥4錢,黑附子(炮)2錢,厚樸2錢。 2913.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2913.3. 加:黑附子、厚樸 2913.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 2913.5. 功效:腎氣虛衰,不能攝養(yǎng),使邪水溢上,多吐痰涎。 2913.6. 來源:《杏苑》卷四。 2914. 相似度60%:加味地黃丸 3014.1. 組成:熟地黃8兩(杵膏),山茱萸(酒蒸,去核)4兩,干山藥4兩,牡丹皮3兩,白茯苓3兩,澤瀉3兩,牡蠣3兩,五味子3兩(1方,六味丸去澤瀉,加益智仁)。 3014.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014.3. 加:干山藥、牡蠣 3014.4. 減:附子、山藥、鹿茸、肉桂 3014.5. 功效:內(nèi)虛熱者,小便頻數(shù)不禁。 3014.6. 來源:《濟陽綱目》卷九十三。 3015. 相似度60%:加味地黃丸 3015.1. 組成:熟地黃(煮爛,搗)4兩,山茱萸肉2兩,山藥2兩,澤瀉1兩,牡丹皮半兩,白茯苓半兩,鹿茸(酥炙)2錢,牛膝2錢。 3015.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015.3. 加:山茱萸肉、牛膝 3015.4. 減:附子、五味子、山茱萸、肉桂 3015.5. 功效:小兒稟受不足,腎虛精髓內(nèi)耗,氣血不充,致肌肉瘦薄,骨節(jié)呈露,狀如鶴膝,成鶴膝節(jié)者。 3015.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 3116. 相似度60%:加味七味丸 3116.1. 組成:熟地黃8兩(清水煮,搗爛入藥),山茱萸(去核)4兩(酒蒸,曬干,炒),牡丹皮3兩(炒),茯苓3兩(人乳拌透,曬干,焙),懷山藥4兩(炒黃),澤瀉2兩(淡鹽酒拌,曬干,炒),五味子1兩(每個用銅刀切作2片,蜜酒拌蒸,曬干,焙),麥冬(去心)3兩(炒),肉桂(臨磨刮去粗皮)1兩(不見火)。 3116.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116.3. 加:茯苓、懷山藥、麥冬 3116.4. 減:附子、山藥、鹿茸、白茯苓 3116.5.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一。 3117. 相似度60%: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3117.1. 組成:熟地黃8兩,山茱萸(去核,炙)4兩,山藥4兩,澤瀉3兩,牡丹皮(去木)3兩,白茯苓3兩,黃柏(鹽炒)2兩,知母(鹽炒)2兩。 3117.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117.3. 加:黃柏、知母 3117.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 3117.5. 功效:肝腎陰虛,虛火上炎。頭目昏眩,耳鳴耳聾,虛火牙痛,五心煩熱,腰膝痠痛,血淋尿痛,遺精夢泄,骨蒸潮熱盜汗,顴紅,咽干口燥,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腎勞,背難俯仰,小便不利,有余瀝,囊濕生瘡,小腹里急,便赤黃者;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腎虛淋瀝,莖中澀痛,或時作癢。 3217.6. 來源:《醫(yī)方考》卷五。 3218. 相似度60%:七味地黃丸 3218.1. 組成:熟地黃8兩(忌鐵,杵膏),山茱萸(酒潤,去核)4兩,干山藥(炒)4兩,牡丹皮(酒洗,微炒)3兩,白茯苓(去皮,乳制)3兩,澤瀉(去毛,酒浸,焙)3兩,肉桂(去皮,忌火)1兩。 3218.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218.3. 加:干山藥 3218.4. 減:附子、五味子、山藥、鹿茸 3218.5. 功效: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fā)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fā)熱,五臟齊損,火拒上焦。 3218.6. 來源:《攝生秘剖》卷一。 3219. 相似度60%:加味地黃丸 3219.1. 組成:干山藥、山茱萸(肉)、牡丹皮、澤瀉、白茯苓、熟地黃、生地黃、柴胡、五味子(各另為末)各等分。 3219.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319.3. 加:干山藥、生地黃、柴胡 3319.4. 減:附子、山藥、鹿茸、肉桂 3319.5. 功效:肝腎陰虛諸癥,或耳內(nèi)癢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熱渴便澀。 3319.6.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3320. 相似度60%:天一補真丹 3320.1. 組成:羊1只(去筋膜,取精肉),熟地黃(姜浸)10兩,山藥5兩,山茱萸5兩,牡丹皮3兩,白茯苓3兩,澤瀉3兩,陳皮2兩,縮砂2兩。 3320.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320.3. 加:羊、陳皮、縮砂 3320.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 3320.5. 功效:氣血大虛,男子瘦弱腎虛,婦人虛勞無子。 3320.6. 來源:《濟眾新編》卷二。 3321. 相似度60%:滋陰八味丸 3321.1. 組成:熟地黃8兩(清水煮,搗爛入藥),山茱萸4兩(去核,酒拌蒸,曬干炒),牡丹皮3兩(焙),懷山藥4兩(炒黃),茯苓3兩(人乳拌透,曬干焙),澤瀉2兩(淡鹽水拌炒),麥門冬3兩(炒),五味子1兩(每個銅刀切成2片,蜜酒拌蒸,曬干焙),肉桂(臨磨刮去粗皮)1兩(不見火),制附子1兩(切片焙)。 3321.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421.3. 加:懷山藥、茯苓、麥門冬、制附子 3421.4. 減:附子、山藥、鹿茸、白茯苓 3421.5. 功效:勞瘵。 3421.6.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一。 3422. 相似度60%:玄麥地黃湯 3422.1. 組成:玄參2錢,麥門冬(去心)2錢,熟地黃8錢,白茯苓3錢,牡丹皮3錢,澤瀉3錢,山藥4錢,山茱萸4錢。 3422.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422.3. 加:玄參、麥門冬 3422.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 3422.5. 功效:陰虛,心火狂躁,腎水不足。 3422.6. 來源:《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_補遺》。 3423. 相似度58%:增益歸茸丸 3423.1. 組成:熟干地黃(酒浸,9蒸)4兩,鹿茸(去毛,酥涂炙)4兩,五味子4兩,山藥(酒浸)2兩,山茱萸(去核)2兩,大附子(炮,去皮臍)2兩,川牛膝(酒浸1宿)2兩,白茯苓1兩半,牡丹皮(去骨)1兩半,澤瀉(酒浸1宿)1兩半,大當(dāng)歸4兩(去蘆),黃連2兩(去蘆)。 3523.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523.3. 加:熟干地黃、大附子、川牛膝、大當(dāng)歸、黃連 3523.4. 減:附子、熟地黃、肉桂 3523.5. 來源:《得效》卷八。 3524. 相似度55%:益陰地黃丸 3524.1. 組成:生地黃2兩,熟地黃2兩,茯苓1兩,澤瀉5錢,牡丹皮1兩,山茱萸1兩,當(dāng)歸1兩,柴胡5錢,五味子3錢,山藥1兩,菊花5錢。 3524.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524.3. 加:生地黃、茯苓、當(dāng)歸、柴胡、菊花 3524.4. 減:附子、鹿茸、肉桂、白茯苓 3524.5. 功效:水不足而目不明。 3524.6. 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3525. 相似度54%:脾腎丸 3525.1.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附子、肉桂、牛膝、砂仁、車前子、補骨脂、益智仁。 3625.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625.3. 加:茯苓、牛膝、砂仁、車前子、補骨脂、益智仁 3625.4. 減:五味子、鹿茸、白茯苓 3625.5. 功效:老人因虛衰而致喘者。 3625.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一引《嵩崖尊生》。 3626. 相似度50%:地黃丸 3626.1. 組成:熟干地黃8錢(洗,焙干),澤瀉(洗)2錢,牡丹皮(去心)3錢,牛膝3錢,山茱萸3錢,白茯苓(去心)3錢,鹿茸(酥炙)4錢,干山藥4錢。 3626.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626.3. 加:熟干地黃、牛膝、干山藥 3626.4. 減:附子、五味子、山藥、熟地黃、肉桂 3626.5. 功效:小兒稟賦不足,腎虛不生骨髓,頭囟不合,并體瘦骨露,有如鶴膝者。 3626.6. 來源:《醫(yī)方大成》卷十引錢氏方。 3627. 相似度50%:增減地黃湯 3627.1. 組成:附子1個,熟地2兩,山茱萸1兩,北五味5錢,麥冬9錢,茯苓1兩,澤瀉1兩,丹皮1兩,山藥1兩,肉桂3錢。 3727.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727.3. 加:熟地、北五味、麥冬、茯苓、丹皮 3727.4. 減:五味子、牡丹皮、鹿茸、熟地黃、白茯苓 3727.5. 功效:肺癆。上焦火盛,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身冰涼,此假熱真寒證。 3727.6. 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3728. 相似度50%:加減八味丸 3728.1. 組成:干熟地黃(焙,銼)2兩,真山藥(銼細,微炒)1兩,山茱萸(去核取肉,焙干)1兩,肉桂(削去粗皮,銼,不見火)1兩(別研,取半兩凈末,和入眾藥,余粗滓仍勿用),澤瀉(水洗,銼作塊,無灰酒濕,瓦器盛蓋,甑上蒸5次,銼,焙)8錢,牡丹皮(去心枝杖,銼,炒)8錢,白茯苓(去黑皮,銼,焙)8錢,北真五味子(揀去枝杖,慢火炒至透,不得傷火)1兩半(別研羅,和入眾藥。最要真者)。 3728.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728.3. 加:干熟地黃、真山藥、北真五味子 3728.4. 減:附子、五味子、山藥、鹿茸、熟地黃 3728.5. 功效:腎水不足,心火上炎,津液虧損,心煩燥渴,易生癰疽,寢汗發(fā)熱,形體消瘦,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腎消小便頻數(shù),或腎虛火不歸元,烘熱咳嗽。癰疽之后,轉(zhuǎn)作渴疾,或未發(fā)疽人,先有渴癥者。小兒稟賦腎陰不足,或吐瀉久病,津液虧損,或口舌生瘡,兩足發(fā)熱,或痰氣上涌,或手足厥冷。腎虛津乏,心煩燥渴。腎消,小便頻數(shù),白濁,陰痿弱,飲食不多,肌膚漸漸如削,或腿腫腳先瘦小?;蛳然及b疽而才覺作渴,或有癰疽而無渴。瘡痊后口干渴,甚則舌或黃,及口舌生瘡不絕。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fā)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瘦悴,寢汗發(fā)熱,五臟齊損。腎虛火不歸元,烘熱咳嗽。 3828.6. 來源:《集驗背疽方》。 3829. 相似度50%:加參八味丸 3829.1. 組成:熟干地黃8兩,山藥4兩,山茱萸4兩,澤瀉3兩,赤茯苓3兩,牡丹皮3兩,桂(去皮)2兩,附子2兩,元參2兩,赤芍藥2兩。 3829.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829.3. 加:熟干地黃、赤茯苓、桂、元參、赤芍藥 3829.4. 減:五味子、鹿茸、熟地黃、肉桂、白茯苓 3829.5. 功效:陰虛小便難,并寒淋。 3829.6. 來源:《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宋義叔方。 3830. 相似度50%:滋陰臟連丸 3830.1. 組成:懷生地4兩,熟地4兩,山藥4兩,牡丹皮3兩,澤瀉3兩,白茯苓(去皮)3兩,川黃連(酒炒)3兩,槐花(人乳拌蒸)3兩,山茱萸(酒蒸,去核)3兩,川大黃(酒蒸9次)3兩。 3930.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930.3. 加:懷生地、熟地、川黃連、槐花、川大黃 3930.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熟地黃、肉桂 3930.5. 功效:大便下血去多,心虛四肢無力,面色萎黃。 3930.6. 來源:《回春》卷四。 3931. 相似度50%:育脾固腎地黃丸 3931.1. 組成:熟地黃8兩(姜酒煨,搗爛入藥),山茱萸(去核)5兩(酒拌蒸,曬干,炒),白茯苓4兩(焙),懷山藥6兩(炒黃),澤瀉3兩(淡鹽酒拌,曬干,炒),五味子2兩,補骨脂4兩(鹽酒浸1宿,炒香),菟絲子(酒洗曬干,炒,另研凈末)6兩(即入藥丸,勿令出氣)。 3931.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3931.3. 加:懷山藥、補骨脂、菟絲子 3931.4. 減:附子、山藥、牡丹皮、鹿茸、肉桂 3931.5. 功效:腎虛晨瀉。 3931.6. 來源:《馮氏錦囊_雜癥》卷十一。 4032. 相似度50%:地黃丸 4032.1. 組成:熟地黃(酒灑,9蒸9曬,焙干稱)2兩半,肉蓯蓉(酒浸,水洗,焙干)3兩,白茯苓(去皮)3兩,澤瀉3兩,桂枝(不見火)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味子3兩(揀),黃耆(獨莖者,蜜水涂炙)1兩。 4032.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032.3. 加:肉蓯蓉、桂枝、黃耆 4032.4. 減: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鹿茸、肉桂 4032.5. 功效:腎虛或時腳腫,兼治脾虛。 4032.6. 來源:《本事》卷二。 4033. 相似度50%:益陰腎氣丸 4033.1. 組成:澤瀉2錢5分,茯苓2錢5分,生地黃(酒洗,干)5錢,牡丹皮5錢,山茱萸5錢,當(dāng)歸稍(酒洗)5錢,五味子5錢,干山藥5錢,柴胡5錢,熟地黃2兩。 4033.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033.3. 加:茯苓、生地黃、當(dāng)歸稍、干山藥、柴胡 4033.4. 減:附子、山藥、鹿茸、肉桂、白茯苓 4033.5. 功效:眼目內(nèi)障。 4133.6. 來源:《蘭室秘藏》卷上。 4134. 相似度50%:地黃丸 4134.1. 組成:山藥3錢,山茱萸(酒浸,去核取肉)3錢,熟地黃3錢,獨活2錢,川續(xù)斷(酒洗)2錢,白茯苓2錢,丹皮2錢,澤瀉2錢。 4134.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134.3. 加:獨活、川續(xù)斷、丹皮 4134.4. 減:附子、五味子、牡丹皮、鹿茸、肉桂 4134.5. 功效:小兒癇癱在左者。此為肝血虛,筋無所養(yǎng),故筋急拘攣強直。 4134.6. 來源:《育嬰秘訣》卷上。 4135. 相似度50%:地黃丸 4135.1. 組成:熟地黃4兩,山藥1兩5錢,山茱萸1兩5錢,牡丹皮1兩5錢,茯苓1兩5錢,澤瀉1兩,香附(童便制)1兩。 4135.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135.3. 加:茯苓、香附 4135.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白茯苓 4135.5. 功效:脾胃虛弱,食少,月經(jīng)過期者。 4235.6. 來源:《葉氏女科》卷一。 4236. 相似度50%:當(dāng)歸地黃丸 4236.1. 組成:懷熟地(酒蒸)8錢,山茱萸(酒蒸,去核)3錢,山藥(蒸)3錢,澤瀉(去毛)3錢,牡丹皮(去梗)3錢,白茯苓(去皮)3錢,當(dāng)歸(酒洗)3錢(一方加鹿茸酥炙4錢,牛膝酒洗4錢去蘆)。 4236.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236.3. 加:懷熟地、當(dāng)歸 4236.4. 減:附子、五味子、鹿茸、熟地黃、肉桂 4236.5. 功效:小兒血氣不充,故肌瘦薄,骨節(jié)呈露,如鶴之膝。 4236.6. 來源:《回春》卷七。 4237. 相似度50%:八味膏 4237.1. 組成:干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4237.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4237.3. 加:干地黃、茯苓、桂枝 4237.4. 減:五味子、鹿茸、熟地黃、肉桂、白茯苓 4237.5. 功效:肝虛不能克制腎水,水泛為痰,吐而不咳者。 4337.6. 來源:《理瀹》。 4338. 相似度50%:八味地黃丸 4338.1. 組成:干山藥(去黑皮)5錢,山茱萸(酒拌潤,蒸軟去核,取肉焙干)5錢,熟地(酒洗,焙干)5錢,鹿茸(蜜涂炙,酒浸炙亦可)4錢,川牛膝(酒洗,焙)4錢,牡丹皮(去心,凈洗)3錢,白茯苓(去皮)3錢,澤瀉2錢。 4338.2. 原方對照:附子(炮,去皮臍)2兩,五味子2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銼,炒)1兩,牡丹皮(去木)1兩,鹿茸(去毛,酒蒸)1兩,熟地黃(酒蒸)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1兩,白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