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石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石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石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石膏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22石膏湯_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膏湯_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01.1. 組成: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01.2. 功效:產(chǎn)后中風(fēng),煩熱,身體拘急,頭目昏痛。 101.3.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 10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02. 相似度90%:知母湯 102.1. 組成:知母3兩,獨(dú)活(去蘆頭)3兩,葛根(銼)3兩,白術(shù)3兩,甘草(炙)2兩,石膏(碎)2兩,桂(去粗皮)2兩,芍藥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半夏(生姜汁制)半兩。 102.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02.3. 加:葛根 102.4. 功效:產(chǎn)后中風(fēng),煩悶發(fā)熱,渴燥頭痛。 102.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 103. 相似度67%:知母湯 103.1. 組成:知母2兩,防風(fēng)(去叉)3兩,桂(去粗皮)3兩,白術(shù)5兩,芍藥3兩,甘草(炙,銼)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 103.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03.3. 加:附子 113.4. 減:石膏、半夏、獨(dú)活 113.5. 功效:歷節(jié)風(fēng)。身體四肢疼痛,如脫落或腫,按之皮急,頭眩,身熱悶欲嘔吐。 113.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 114. 相似度67%:防己湯 114.1. 組成:防己1兩半,白術(shù)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芍藥1兩半,葛根(銼)2兩半,半夏(湯洗去滑,炒)2兩半。 114.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14.3. 加:防己、枳殼、葛根 114.4. 減:石膏、知母、甘草 114.5. 功效:腳氣風(fēng)毒,冷痹腫滿,胸膈噎塞,嘔逆不下食,兼去濕毒。 11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 115. 相似度60%:防風(fēng)湯 115.1. 組成:防風(fēng)4兩,白術(shù)4兩,知母4兩,生姜5兩,半夏5兩,芍藥3兩,杏仁3兩,甘草3兩,芎?3兩,桂心4兩。 115.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15.3. 加:生姜、杏仁、芎?、桂心 125.4. 減:石膏、獨(dú)活、桂 125.5. 功效:身體四肢節(jié)解如墮脫腫,按之皮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欲吐者。 125.6. 來源:《千金》卷八。 126. 相似度60%:葛根湯 126.1. 組成:生葛根(切)4兩,半夏(湯洗7遍)4兩,生姜5兩(與半夏同搗,炒干),獨(dú)活(去蘆頭)2兩,桂(去粗皮)2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膚)半兩。 126.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26.3. 加:生葛根、生姜、當(dāng)歸、附子 126.4. 減:石膏、知母、白術(shù) 126.5. 功效:中賊風(fēng),半身不隨,口面?僻,言語不便。 126.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 127. 相似度56%:桔梗湯 127.1. 組成:桔梗(銼,炒)3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姜汁炒)1兩1分,白術(shù)3分,甘草(炙,銼)1分,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玄參1兩半。 127.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27.3. 加:桔梗、玄參 127.4. 減:石膏、知母、獨(dú)活、防風(fēng) 137.5. 功效:虛勞,驚恐不安,夜不得眠。 13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138. 相似度56%:地黃湯 138.1. 組成:熟干地黃(焙)1兩1分,芍藥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桂(去粗皮)3分,栝樓實(shí)3分,葛根(銼)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 138.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38.3. 加:熟干地黃、麻黃、栝樓實(shí)、葛根 138.4. 減:石膏、知母、半夏、白術(shù) 138.5. 功效:風(fēng)濕腰痛。 138.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五。 139. 相似度56%:防風(fēng)湯 139.1. 組成:防風(fēng)4兩,桂心4兩,知母4兩,白術(shù)5兩,生姜5兩,芍藥3兩,甘草3兩(炙),附子2枚(炮)。 139.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39.3. 加:桂心、生姜、附子 139.4. 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 139.5. 功效:歷節(jié)風(fēng)。 149.6. 來源:《外臺》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1410. 相似度56%:防風(fēng)湯 1410.1. 組成:防風(fēng)(去叉)1兩,白術(shù)1兩,桂(去粗皮)1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赤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3兩,石膏(碎)2兩。 1410.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410.3. 加:細(xì)辛、赤芍藥、黃芩、麻黃 1410.4. 減:知母、芍藥、半夏、獨(dú)活 1410.5. 功效:中風(fēng),頭痛面赤,翕翕發(fā)熱,惡風(fēng)煩悶,身痛如碎。 141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1411. 相似度56%:解利湯 1411.1. 組成: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5分,半夏1錢,白術(shù)3錢,豬苓1錢,茯苓3錢,澤瀉1錢,肉桂1分。 1411.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411.3. 加:豬苓、茯苓、澤瀉、肉桂 1411.4. 減:芍藥、獨(dú)活、桂、防風(fēng) 1411.5. 功效:夏日傷暑而濕氣不解,自汗,兩足逆冷至膝下,腹脹滿,不省人事。 1511.6. 來源:《辨證錄》卷六。 1512. 相似度56%:桂芍知母湯 1512.1. 組成:桂枝4兩,芍藥3兩,甘草2兩,麻黃2兩,生姜5兩,白術(shù)5兩,知母4兩,防風(fēng)4兩,附子2枚(炮)。 1512.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512.3. 加:桂枝、麻黃、生姜、附子 1512.4. 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 1512.5. 功效: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fēng)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zāi)摚蜻^期不結(jié)痂。 1512.6. 來源:《金匱》卷上。 1513. 相似度56%:清肅湯 1513.1. 組成:石膏5錢,知母1錢,麥冬1兩,甘草1錢,人參1錢,柴胡1錢,梔子1錢,獨(dú)活5分,半夏5分。 1513.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513.3. 加:麥冬、人參、柴胡、梔子 1513.4. 減:芍藥、桂、白術(shù)、防風(fēng) 1513.5. 功效:冬月傷寒,邪太陽明,留于太陽,發(fā)熱,頭痛,汗出,口渴。 1613.6. 來源:《辨證錄》卷一。 1614. 相似度56%:芍藥湯 1614.1. 組成:芍藥半兩,芎?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銼)1兩,生干地黃(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術(shù)半兩。 1614.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614.3. 加:芎?、當(dāng)歸、生干地黃、枳殼 1614.4. 減:石膏、知母、半夏、獨(dú)活 1614.5. 功效:婦人血積氣攻刺疼痛不巳,面黃體瘦,經(jīng)水不調(diào)。 161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1615. 相似度56%:桂枝芍藥知母湯 1615.1. 組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麻黃二兩,白術(shù)五兩,知母四兩,防風(fēng)四兩,附子二枚(炮)。 1615.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615.3. 加:桂枝、生姜、麻黃、附子 1615.4. 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 1615.5. 功效:通陽行痹,祛風(fēng)逐濕,和營止痛。清熱,散寒,通絡(luò),活血,補(bǔ)虛。主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fēng)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zāi)?,或過期不結(jié)痂。 1715.6. 來源:《金匱要略》卷上 1716. 相似度56%:桂枝芍藥知母湯 1716.1. 組成:桂枝4兩,芍藥3兩,甘草2兩,麻黃2兩,生姜5兩,白術(shù)5兩,知母4兩,防風(fēng)4兩,附子2枚(炮)。 1716.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716.3. 加:桂枝、麻黃、生姜、附子 1716.4. 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 1716.5. 功效: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fēng)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zāi)?,或過期不結(jié)痂。 1716.6. 來源:《金匱》卷上。 1717. 相似度55%:麻黃湯 1717.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干)3兩,枳實(shí)(去瓤,麩炒微黃)3兩,細(xì)辛(去苗葉)3兩,白術(shù)3兩,防風(fēng)(去叉)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4兩,甘草(炙,銼)2兩,桂(去粗皮)2兩,石膏(碎)8兩,當(dāng)歸(切,焙)2兩,芍藥2兩。 1717.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717.3. 加:麻黃、枳實(shí)、細(xì)辛、附子、當(dāng)歸 1817.4. 減:知母、半夏、獨(dú)活 1817.5. 功效:脾風(fēng)。 181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1818. 相似度55%:獨(dú)活散 1818.1. 組成:獨(dú)活1兩,白術(shù)3分,防風(fēng)2分(去蘆頭),細(xì)辛3分,人參3分(去蘆頭),石膏2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3分,荊芥3分。 1818.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818.3. 加:細(xì)辛、人參、赤芍藥、芎?、荊芥 1818.4. 減:知母、芍藥、桂 1818.5. 功效:婦人風(fēng)眩,頭痛嘔逆,身體時痛,情思昏悶。 1818.6. 來源:《圣惠》卷六十九。 1819. 相似度50%:麻黃湯 1819.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1兩,葛根1兩,石膏(火煅)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1兩,秦艽(去土)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 1819.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819.3. 加:麻黃、葛根、附子、秦艽、當(dāng)歸 1919.4. 減:知母、半夏、獨(dú)活、白術(shù) 1919.5. 功效:產(chǎn)后傷寒,頭痛目眩。 1919.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1920. 相似度50%:麻黃湯 1920.1. 組成: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3兩,桂(去粗皮)半兩,獨(dú)活(去蘆頭)3分,羚羊角(鎊)3分,萎蕤(切,焙)1兩,葛根(銼)3兩,升麻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石膏(碎)6兩,甘草(炙,銼)3分。 1920.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920.3. 加:麻黃、羚羊角、萎蕤、葛根、升麻 1920.4. 減:知母、芍藥、半夏、白術(shù) 1920.5. 功效:中風(fēng)肢體弛緩,言語謇澀,精神惛憒。 192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 1921. 相似度50%:赤石脂湯 1921.1. 組成:赤石脂1兩,黃連1分(去須),石膏1分(碎),甘草(炙)1分,龍骨1分,知母1分(焙),前胡1分(去蘆頭),赤茯苓1分(去黑皮),桂1分(去粗皮),芍藥1分。 1921.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1921.3. 加:赤石脂、黃連、龍骨、前胡、赤茯苓 2021.4. 減:半夏、獨(dú)活、白術(shù)、防風(fēng) 2021.5. 功效:小兒卒下熱痢。 202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2022. 相似度50%:茯苓湯 2022.1.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3兩,陳橘皮(去白,焙)3兩,澤瀉3兩,桑根白皮(銼)3兩,芍藥4兩,白術(shù)4兩,人參2兩,桂(去粗皮)2兩,石膏8兩,半夏6兩(湯洗7遍)。 2022.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2022.3. 加:赤茯苓、陳橘皮、澤瀉、桑根白皮、人參 2022.4. 減:知母、獨(dú)活、防風(fēng)、甘草 2022.5. 功效:胃中積熱,食已輒饑,面黃肌瘦,胸滿脅脹。 2022.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2023. 相似度50%:人參石膏湯 2023.1. 組成:人參1錢,石膏3兩,川芎半兩,半夏2錢(去滑),白術(shù)半兩,茯苓半兩,甘草1兩(炙),大梔子3錢,知母1兩半,黃芩3錢。 2023.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2023.3. 加:人參、川芎、茯苓、大梔子、黃芩 2023.4. 減:芍藥、獨(dú)活、桂、防風(fēng) 2123.5. 功效:傷寒咳嗽不已,心煩;及風(fēng)熱頭痛,精神不利,惛憒。 2123.6. 來源:《宣明論》卷六。 2124. 相似度50%:十物獨(dú)活湯 2124.1. 組成:獨(dú)活4兩,桂心5兩,生葛根8兩,甘草(炙)2兩,防風(fēng)2兩,當(dāng)歸2兩,生姜10兩,芍藥1兩,附子1兩(炮),半夏1升(洗)。 2124.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2124.3. 加:桂心、生葛根、當(dāng)歸、生姜、附子 2124.4. 減:石膏、知母、桂、白術(shù) 2124.5. 功效:中風(fēng),半身不遂,口不能言。 2124.6. 來源:《外臺》卷十四引《深師方》。 2125. 相似度50%:獨(dú)活湯 2125.1. 組成:獨(dú)活4兩,生葛根半斤,芍藥3兩,防風(fēng)2兩,半夏1斤(洗),桂心5兩,當(dāng)歸2兩,附子(炮)2兩,甘草(炙)2兩,生姜10兩(一方去半夏,用麻黃3兩)。 2125.2. 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2125.3. 加:生葛根、桂心、當(dāng)歸、附子、生姜 2125.4. 減:石膏、知母、桂、白術(shù) 2125.5. 功效:中風(fēng),半身不遂,口不能語。風(fēng)軃曳,肢體不能收攝。 2225.6. 來源:《外臺》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22原方組成: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功效:產(chǎn)后中風(fēng),煩熱,身體拘急,頭目昏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90%:知母湯組成:知母3兩,獨(dú)活(去蘆頭)3兩,葛根(銼)3兩,白術(shù)3兩,甘草(炙)2兩,石膏(碎)2兩,桂(去粗皮)2兩,芍藥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半夏(生姜汁制)半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葛根功效:產(chǎn)后中風(fēng),煩悶發(fā)熱,渴燥頭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一。相似度67%:知母湯組成:知母2兩,防風(fēng)(去叉)3兩,桂(去粗皮)3兩,白術(shù)5兩,芍藥3兩,甘草(炙,銼)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附子減:石膏、半夏、獨(dú)活功效:歷節(jié)風(fēng)。身體四肢疼痛,如脫落或腫,按之皮急,頭眩,身熱悶欲嘔吐。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相似度67%:防己湯組成:防己1兩半,白術(shù)2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芍藥1兩半,葛根(銼)2兩半,半夏(湯洗去滑,炒)2兩半。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防己、枳殼、葛根減:石膏、知母、甘草功效:腳氣風(fēng)毒,冷痹腫滿,胸膈噎塞,嘔逆不下食,兼去濕毒。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相似度60%:防風(fēng)湯組成:防風(fēng)4兩,白術(shù)4兩,知母4兩,生姜5兩,半夏5兩,芍藥3兩,杏仁3兩,甘草3兩,芎?3兩,桂心4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生姜、杏仁、芎?、桂心減:石膏、獨(dú)活、桂功效:身體四肢節(jié)解如墮脫腫,按之皮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欲吐者。來源:《千金》卷八。相似度60%:葛根湯組成:生葛根(切)4兩,半夏(湯洗7遍)4兩,生姜5兩(與半夏同搗,炒干),獨(dú)活(去蘆頭)2兩,桂(去粗皮)2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膚)半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生葛根、生姜、當(dāng)歸、附子減:石膏、知母、白術(shù)功效:中賊風(fēng),半身不隨,口面?僻,言語不便。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相似度56%:桔梗湯組成:桔梗(銼,炒)3分,半夏(湯洗7遍去滑,姜汁炒)1兩1分,白術(shù)3分,甘草(炙,銼)1分,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玄參1兩半。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桔梗、玄參減:石膏、知母、獨(dú)活、防風(fēng)功效:虛勞,驚恐不安,夜不得眠。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相似度56%:地黃湯組成:熟干地黃(焙)1兩1分,芍藥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桂(去粗皮)3分,栝樓實(shí)3分,葛根(銼)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熟干地黃、麻黃、栝樓實(shí)、葛根減:石膏、知母、半夏、白術(shù)功效:風(fēng)濕腰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五。相似度56%:防風(fēng)湯組成:防風(fēng)4兩,桂心4兩,知母4兩,白術(shù)5兩,生姜5兩,芍藥3兩,甘草3兩(炙),附子2枚(炮)。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桂心、生姜、附子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功效:歷節(jié)風(fēng)。來源:《外臺》卷十四引《古今錄驗》。相似度56%:防風(fēng)湯組成:防風(fēng)(去叉)1兩,白術(shù)1兩,桂(去粗皮)1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赤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3兩,石膏(碎)2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細(xì)辛、赤芍藥、黃芩、麻黃減:知母、芍藥、半夏、獨(dú)活功效:中風(fēng),頭痛面赤,翕翕發(fā)熱,惡風(fēng)煩悶,身痛如碎。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二。相似度56%:解利湯組成: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5分,半夏1錢,白術(shù)3錢,豬苓1錢,茯苓3錢,澤瀉1錢,肉桂1分。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豬苓、茯苓、澤瀉、肉桂減:芍藥、獨(dú)活、桂、防風(fēng)功效:夏日傷暑而濕氣不解,自汗,兩足逆冷至膝下,腹脹滿,不省人事。來源:《辨證錄》卷六。相似度56%:桂芍知母湯組成:桂枝4兩,芍藥3兩,甘草2兩,麻黃2兩,生姜5兩,白術(shù)5兩,知母4兩,防風(fēng)4兩,附子2枚(炮)。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桂枝、麻黃、生姜、附子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功效: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fēng)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zāi)摚蜻^期不結(jié)痂。來源:《金匱》卷上。相似度56%:清肅湯組成:石膏5錢,知母1錢,麥冬1兩,甘草1錢,人參1錢,柴胡1錢,梔子1錢,獨(dú)活5分,半夏5分。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麥冬、人參、柴胡、梔子減:芍藥、桂、白術(shù)、防風(fēng)功效:冬月傷寒,邪太陽明,留于太陽,發(fā)熱,頭痛,汗出,口渴。來源:《辨證錄》卷一。相似度56%:芍藥湯組成:芍藥半兩,芎?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銼)1兩,生干地黃(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術(shù)半兩。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芎?、當(dāng)歸、生干地黃、枳殼減:石膏、知母、半夏、獨(dú)活功效:婦人血積氣攻刺疼痛不巳,面黃體瘦,經(jīng)水不調(diào)。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相似度56%:桂枝芍藥知母湯組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麻黃二兩,白術(shù)五兩,知母四兩,防風(fēng)四兩,附子二枚(炮)。原方對照:石膏(碎)、知母(焙)、芍藥、半夏(生姜汁制)、獨(dú)活(去蘆頭)、桂(去粗皮)、白術(shù)、防風(fēng)(去叉)、甘草(炙)各等分。加:桂枝、生姜、麻黃、附子減:石膏、半夏、獨(dú)活、桂功效:通陽行痹,祛風(fēng)逐濕,和營止痛。清熱,散寒,通絡(luò),活血,補(bǔ)虛。主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風(fēng)毒腫痛,憎寒壯熱,渴而脈數(shù);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zāi)?,或過期不結(jié)痂。來源:《金匱要略》卷上相似度56%:桂枝芍藥知母湯組成:桂枝4兩,芍藥3兩,甘草2兩,麻黃2兩,生姜5兩,白術(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