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復習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1.gif)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2.gif)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4f9d8a32ef65583eb9e2fafa95453814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假借:古時候,語言中的某個“詞”,本來沒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聲音“假借”一個“同音字”來寄托這個“詞”的意義。 許慎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難”原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本無其字的假借:某些詞原先并沒有為它專門造字, 人們就從現(xiàn)有的文字中選取某些同音字來記錄。例如:表示“沒有誰,沒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無定代詞, 原先沒有為它專門造字,就借用與之同音的莫”(本義為昏暮)字來記錄它。這樣,“莫”也就成了記錄否定性無定代詞的專用字。本有其字的假借:指某些詞原先已為它造過專用字, 但由于一些原因,書寫者卻用了同音或音近的字來代替它。早晚的“早”寫成“蚤”;屈伸的“伸”寫成“信”。古今字:古今字,是不同時代記錄同一個詞(或語素)使用的不同形體的字。使用年代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較晚的是今字。例如“債”字,本寫作“責”, “債”是在“責”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柏煛迸c“債”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與“返”。6.異體字:是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如淚一-涙、覩-一睹、徧——遍。7.繁簡字: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辭?!方忉尀椋骸昂喕值膶ΨQ,原來筆劃較多、漢字簡化后已有簡化字代替的字”,也就是古籍中所使用的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的關系大致有以下幾種關系:(1)簡對繁:如棄棄,睹覩,淚淚,岳岳,巖巗,哺哺,唇脣( 2)繁對簡:如“辟”,就有辟、避、僻、嬖、譬。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的異同相同點:三者都是形體相異,但古今字、異體字二者為意義相同,讀音相同,而繁簡字則在讀音和意義方面有些相同,有些不相同。相異點:古今字產(chǎn)生時代先后不一;異體字可以產(chǎn)生于不同時代;繁簡字可以產(chǎn)生于同時代。古今字只代替古字的某一項意義,不能再所以情況下通用;異體字各字在任何情況下可以交換通用;繁簡字意義之間有些相同,有些不相同。古今字與通假字:不同點:通假字僅僅是在聲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義上無任何關系。 而古今字不僅在意義上有聯(lián)系,且讀音也相同或相近。相同點:同音、同義、異形,且在某一義項相同時可互換。古今字與假借字:少數(shù)古今字的形成是通過文字上的假借,后再在字形上加以區(qū)別而來。古今字和異字同詞:不同點:古今字分用時其音有變,如說、悅;責、債等,而異字同詞中的“異字”,除了多音字外,則無論是單用還是在特殊組合的復音詞中, 其音均無變化,如年輕、年青。聯(lián)系:古今字是形成異字同詞的重要途徑。異體字與異字同詞:相同點:同音、同義、異形。不同點 :異體字音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情況下可以互相替代,而異字同詞中的異字,只是在特殊組合后運用時才可以互相替代, 如果單用時則有時可以運用,如果與其他字組合運用則多數(shù)意義有變,如浩渺、浩淼。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四體二用中的四體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為造字法,“二用”則指轉(zhuǎn)注、假借兩種為用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之間的區(qū)分1) .象形:屬于“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與指事的主要區(qū)別是它有形可像。2) .指事: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與會意的主要區(qū)別是它既非獨體也非合體。3).形聲:屬于“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 (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fā)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fā)音與“嬰”字一樣。4).會意:屬于“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并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焙汀敖恰狈珠_來字達。古今詞義的異同古今詞義基本未變的:基本詞匯及一些一般詞匯。例如:埃:塵也。巢:鳥在木上曰巢。古今詞義完全不同或已經(jīng)消亡的詞。綢,古:纏繞,今:絲綢。古今詞義發(fā)展變化的。如:敵:古代的詞義主要是指“匹敵”。今天主要是指“敵人”。古今詞義在范圍上的差異詞義擴大:菜——古:蔬菜。今:與“飯”相對;睡——古:瞌睡。今:泛指睡覺。詞義縮小:宮——古:房屋。今:指某些文化娛樂場所。臭——古:氣味。今:臭味。詞義轉(zhuǎn)移:墳:本指大的土堆、河堤,“墳”由土堆轉(zhuǎn)指墳墓。古今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褒貶色彩的不同:爪牙:古代指武臣,也比喻輔助君王的人。那時帶有贊美的意味。詞義輕重的不同a.從詞義的輕重情況看,有些詞,古義輕,今義重。如誅:最初只是責備的意思。今成語有“口誅筆伐”。后來發(fā)展為“殺戮”的意思,意義加重了。b.與此相反的情況是:古義重,今義輕。女口:感激:古義是“憤激”的意思。而今義則是“感謝”的意思。古漢語同義詞的辨析:同義詞是指語言中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1) 搞清詞義所指對象的差異商、賈(gu)這兩個詞都指做買賣的行為和做買賣的人,但所指對象并不完全相同。 “商”指往來行商,“賈”指設店售貨。(2) 辨明行為方式狀態(tài)的不同視、觀、察、看、望、見,這四個詞都有“看”義,但“看”的方式不同。 “視”表示一般性的“看”的行為,“觀”指有目的地細看,“察”指翻來覆去細細審看,力圖看出究竟,“望”指向高處、遠處看,(3) 分析詞義褒貶感情的差別征、伐、侵、襲——這四個詞都指發(fā)動軍事進攻,但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 “征”是褒義詞,用于“上(天子)”攻“下(諸侯)”、“有道”攻“無道”?!胺ァ北臼侵行栽~,指敲鐘擊鼓公開宣戰(zhàn),“侵”是貶義詞?!扒帧敝覆恍鴳?zhàn),侵犯別國,“襲”則是中性詞,指秘密偷襲,乘人不備以輕兵銳卒發(fā)起突然襲擊。(4) 辨析詞義輕重程度的差別(5) 區(qū)分詞義適用范圍的差異:擊、攴都有“敲打”之義,但“攴”的詞義范圍小于“擊”(6) 認清同義詞使用條件和語法功能的不同能、得這兩個詞都表示“可能”、“能夠”之義,但使用條件不同。“能”強調(diào)主觀能力,“得”強調(diào)客觀條件允許。詞的本義我們所講的本義,指的是詞在文獻語言所使用的諸多意義中作為引申派生起點的那個意義。四鄙之萌人。一一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邊邑。焚符破璽,而民樸鄙。一一“鄙”的意思是質(zhì)樸,厚道。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一“鄙”的意思是淺陋,庸俗。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一一“鄙”的意思是貪吝。我皆有禮,夫猶鄙我。一一“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以上②③④⑤諸義,都是從①的“邊邑”義引申而來??纱_定“鄙”的本義是“邊邑”。詞的引申義由本義推演而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根據(jù)與本義關系的親疏遠近可將引申義分為直接引申義和間接引申義。直接引申義是直接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 又稱近引申義。間接引申義則由引申義再引申而來的意義,又稱遠引申義。例“朝”: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水經(jīng)注?江水》)早上(本義)盛服將朝。(《左傳?宣公二年》)朝見、上朝(直接引申義)使婦人載以過朝。(《左傳?宣公二年》) 朝堂、朝廷(間接引申義)漢朝陵墓對南山。(杜甫《諸將》)/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 甲類詞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點,并臨時作乙類詞用,這種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詞類活用的類型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在漢語中,名詞不能帶賓語,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 如果名詞帶賓語了,說明它臨時具有動詞的性質(zhì),就是詞類活用。所以,如果名詞后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 ?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同理,如果兩個名詞連用,二者之間既非并列關系,也非修飾關系,其中必有一個活用成了動詞;又因為能愿動詞只能修飾動詞, 所以,如果名詞前緊接能愿動詞時,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1) 名詞十名詞晉軍函陵(軍,駐扎?駐軍)?!败姟北臼敲~,用“函陵”前,活用為動詞,是“駐扎”的意思,“軍函陵”是動補結(jié)構。遂王天下?!巴酢迸c“天下”并列,“王”活用為動詞“稱王”。2) 副詞十名詞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本是名詞,這里用在副詞“不”后,活用為動詞,是“稱王,此處指統(tǒng)一天下”的意思。3)名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動詞后面,便活用為動詞。 因為能愿動詞與及物動詞組成合成謂語,名詞前面放上能愿動詞,等于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為動詞。1?左右欲兵之。(這里的兵跟在能愿動詞“欲”后,就活用為動詞“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八北臼敲~,這里用在能愿動詞“能”之后,賓語“水”之前,活用為動詞,是“游水.游泳”的意思。4) 名詞后面緊跟代詞,該名詞便活用為動詞。1?驢不勝怒,蹄之。(驢子很惱怒,用蹄子踢他)5)名詞后面帶了介詞結(jié)構作補語,這個名詞便活用為動詞。 因為介詞結(jié)構只能附在謂語動詞后面,名詞后面帶了介詞結(jié)構(有的省略介詞) ,就等于名詞處在了動詞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為動詞。例如:晉師軍廬柳。 (晉國的軍隊駐扎在廬柳)6)名詞用“而”同動詞或動賓詞組連接時,便活用為動詞。 例如: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禮制各不相同,卻都成就了王業(yè),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樣,也都成就了霸業(yè))7)所+名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八弊滞ǔEc動詞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詞組,所以所字后的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作狀語現(xiàn)代漢語里,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卻是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即如果名詞出現(xiàn)在動詞前,而句子已有明確的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成了狀語。1) 表示比喻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像牛馬一樣,如牛馬一般。這里是作者謙稱)。2.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因景從。名詞作狀語,名詞前面可以加“如”字來解釋,含有“象……那樣地(似的、一樣)”的意思。例1中的“牛馬”是名詞,用來修飾動詞“走”作狀語,翻譯為“像牛馬一樣,如牛馬一般”;例2中的“云、響、景”本是名詞,用來修飾動詞“集、應、從”作狀語,意思是“象云那樣匯集”、“象聲響那樣應和”、“象影子那樣隨從”。2)表示對待人的態(tài)度或方式如:(1)倡優(yōu)蓄之(倡優(yōu),像對待樂師優(yōu)伶一樣) 。(2)皆謙而禮交之(禮,按照禮節(jié),有禮貌地與他交往)。這種形式翻譯時應為“當作……那樣”、“象對待……的似的”。例1中“倡優(yōu)”,就可翻譯為“像對待樂師優(yōu)伶一樣”;例2中“禮”可翻譯為“按照禮節(jié),有禮貌地與他交往”。3) 表示處所如:1.而相如廷斥之。這種形式翻譯時名詞前可以加介詞“于”字來理解,含有“在(從、向)哪兒”的意思。例1中的廷,表示斥責秦王的處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4) 表示動作使用的工具如:1.厚幣委質(zhì)事楚。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這種形式名詞前可以加介詞“以”字來理解,含有“用”的意思。例1中“厚幣”修飾它后面的動詞,表示使用的內(nèi)容,翻譯為“用厚幣……”。例2中“舟”,修飾限制后邊的動詞“行”,表示“行”的工具“用船行路”。5) 表示動作進行的時間如:1.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地)2.日削月割,以趨于亡。3.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時間名詞作狀語,有三中情況,其一,表示時間的階段性、經(jīng)常性,含有“每每”的意思;其二,表示時間的持續(xù)性、逐漸性,含有“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其三,表示追溯過去,含有“往日”、“從前”、“當時”的意思。例1中“日”屬于第二種情況,翻譯為“一天天地”;例2中的“日”、“月”屬于第一種情況,含有“日日”“月月”的意思;例3中的“時”,用在句首,來追溯當時的情景,“時大風雪”,就是“當時大風大雪”。使動用法一般句子,主語是動作的施行者,賓語是動作的對象。當主語不施行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施行這個動作時,即是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動詞的使動用法古代漢語里,它異乎常規(guī)地帶上賓語的時候,之間的關系不是支配關系,而是“使它怎么樣1、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歸,使2、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古代漢語里,它異乎常規(guī)地帶上賓語的時候,之間的關系不是支配關系,而是“使它怎么樣1、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歸,使2、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3、 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活)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詞,往往屬于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是不帶賓語的,當及物動詞本來帶有賓語,當動詞與賓語,即是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厝ィā读H藺相如列傳》)使動用法的翻譯方法有二:一是使令式?!哆^秦論》)《鴻門宴》)格式為:“主語+使(賓語)+謂語”。二是動補式。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潔凈;美,使 美) (《勾踐滅吳》)格式為:“主語+動補詞組+賓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里,形容詞也常常活用為使動詞,質(zhì)或狀態(tài)。例如:1、潔其居,美其服(潔,使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名詞使動用法1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之,使他為王) 。(《鴻門宴》)2、齊威王欲將孫臏(將孫臏,使孫臏為將)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數(shù)詞使動用法:“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中的“二三”的意思“使……反反復復”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用作動詞后,主語對賓語含有“認為(覺得)賓語怎么樣”,或者主語把賓語“當做(看成)什么” ,即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或者成為用如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形容詞意動:形容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可譯為“認為……”“以……為……”。1公子怪之(怪,感到奇怪) (《信陵君竊符救趙》)。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廉頗藺相如列傳》。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名詞意動:名詞的意動用法,其特點是名詞必帶賓語,且是主語把賓語看成這個名詞的人或事物,可翻譯“把……看作”“把……當作”。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廉頗藺相如列傳》2、糞土當年萬戶侯(把 當作糞土)。動詞的為動用法:動詞的為動用法就是動詞對賓語含有 “為它怎么樣”的意思。為動用法的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關系不是支配關系,而是“動詞為賓語而動”的“為動”關系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急,為……著急) (《信陵君竊符救趙》)2、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死,為……而死)(《報任安書》)3、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為之泣) 。(《病梅館記》)古代漢語的語序賓語前置: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賓語用代詞復指動詞賓語前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及物動詞+賓語(名詞性語言單位)=動賓短語,及物動詞與后面的賓語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墒?,在文言文中,時有將賓語放在動詞前面的語言現(xiàn)象,即“賓語前置”?,F(xiàn)將常見的幾種類型歸納于下: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面。常見的疑問代詞有“誰、孰、惡、何、奚、曷、胡、惡、安、焉“等。(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2)沛公安在?《寡人之于國也》(3)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寡人之于國也(4)“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对狸枠怯洝?、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于動詞前。所謂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意義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 。如果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謂語的前面。(1)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峨x騷》(2) 不吾知其已矣兮?!峨x騷》(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國也》3、借助“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之”“是”在這類句型中作結(jié)構助詞,無實義,只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賓語用代詞復指)(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2)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3)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稁熣f》(4)惟命是聽(成語)(5)惟利是圖(成語)(6)惟馬首是瞻《馮婉貞》(7)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判斷句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為謂語,表示某種事物是什么東西或不是什么東西,某種事物屬于某一類或不屬于某一類?,F(xiàn)代漢語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一般要用判斷詞“是”來聯(lián)系,并幫助表示判斷,否定判斷就在是的前面加上否定副詞“不”??隙ㄅ袛嗑?)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現(xiàn)代漢語很不相同,尤其是秦漢以前,它不用判斷詞,而是在判斷句的謂語后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 (?…,?…也)制,巖邑也?!多嵅硕斡谯场?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鄭伯克段于鄢》張騫,漢中人也?!稘h書?張騫傳》有時候,主語后面還可以加上“者”字復指,弓I出謂語。 (?…者,…也)吾所欲者,土地也?!俄n非子?五蠹》 陳勝者,陽城人也?!蛾惿嫫鹆x》這種句中用“也”字煞尾,并且“者”與“也”前后照應。 (?…者,?…)有時候,可以不用“也”字。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陳軫者,游說之士?!妒酚?張儀列傳》。有時“者”“也”都不用。夫魯,齊晉之唇?!蹲髠?哀公八年》荀卿,趙人?!妒酚?孟軻荀卿列傳》用動詞“為”表判斷。項燕為楚將?!妒酚洝肥钱敒楹硬畫D。夫執(zhí)御者為誰?《論語》用副詞“乃”“即”或句中語氣詞“維”“惟”加強判斷。呂公女乃呂后也?!妒酚?高祖本紀》 梁父即楚將項燕?!妒酚?項祖本紀》否定判斷句否定判斷是在判斷句的謂語之前加上“非”,如: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論語?憲問》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戰(zhàn)國策?魏策》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李斯《諫逐客書》)這種用法的“非”可以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不是”,便它本身并不是判斷詞,而是否定副詞,它是來否定謂語的,而不是用來否定判斷詞的,所以不是“不”與“是”的結(jié)合。判斷句的主語也可以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省掉,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對話。如: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論語?微子》子曰:“非吾徒也?!薄墩撜Z?先進》古漢語中“是”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但它并不就是判斷詞,尤其在先秦的時候,一般是指示代詞,作用和“此”一樣,常用來作判斷句的主語。被動句:被動,就是主語和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 也就是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被動句分類:無標記的被動句和有標記的被動句。無標杞的被動句又稱作“意念被動句 ",主謂之間的被動關系完全依靠意合、依靠語環(huán)境來表示,而不借助於任何虛詞標記。有標記的被動句1) 于字式:“動祠+于+施事”。例如:然而兵破于陳涉,地躲于劉氏者。 (《漢書》)2) 為字式:“為+施事+動祠”式和“為+動詞”式。例如: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3) 見字式:“見+動祠”。例如:才高見屈,遭時而然。 (《論衡?自紀》)4) 見?…于?…式:“兄+動祠+于+施事”。例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5) 為?…所式和為所? ??式:“為+施事+所+動祠”和“為+所+動詞”。如:楚遂削弱,為秦所輕。不者,若屬皆且禺所虜。 (《史記?項羽本紀》)6) 被字式:“被+動祠”式和“被+施事+動詞”式。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 (《斡非子?五蠹》)
意念被動句所謂意念被動句,即無標志的被動句是在形式上沒有任何標志 ,只是意念上的被動。可以從句意上來確定的被動句(1) 君子疾歿世而名不稱焉。整句的意思是“君子痛恨(自己)死了以后而(自己的)名字卻不被人稱揚(或稱道)”自己不能稱揚自己,這在在世的時候是這樣,在歿世以后,當然更不能自己稱揚自己。所以,這句話里的“稱”是被動的,全句是被動句。(2)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全句的意思是:所以聰明人創(chuàng)制法令而愚笨的人被限制在那上面;賢能的人改變舊禮,而不好的人被束縛在那上面。由于制、拘是被動的,因此,全句是被動句。(3) 仇牧聞君弒。全句的意思是:仇牧聽說君被弒(殺)了(指宋萬殺了閔公),所以,這“弒”字一定是被動的因而句子是被動句。(4) 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整句話意思是:那些偷竊衣帶鉤的人被誅罰,盜竊整個國家的人成為諸侯。所以,這句話也是被動句。必須從別的角度來考慮、確定的被動句(1) 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2)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大,弱役強。(3)圍者柑馬而秣之?!叮ü騻?宣公十五年》)古漢語復音詞義的異同(1) 兩個詞各屬單純詞,兩者臨時組合,各有意義。如聰明:古義聰指聽得清、聽力好,明指看得清,視力好;今義指智力發(fā)達,天資好(2) 兩個詞為一個復合詞,兩者非臨時組合,意義有別。如行李:古義指外交使者;今義指出門攜帶的物品。3)兩個正反詞為一個復合詞。如“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中的“得失”是腋:形聲,從肉夜聲?;⑷。簳?,從耳從又受眉:象形,像眉毛在眼睛上的樣子遘夕:象形,像月亮的樣子亦分析下列各字的結(jié)構一對反義詞,但偏于“失”分析下列各字的結(jié)構象形,像老虎的樣子會意(兼形聲),從爪從舟從又。形聲,從辵冓聲。指事,從人從兩丶,丶指示腋下。伐莫行雷問和會意,從人從戈,像用戈砍人的樣子。會意,從茻從日,表示太陽落在草叢中。象形,像通衢大道的樣子形聲,從雨畾省聲形聲,從口門聲形聲,從口禾聲趾:形聲,從足止聲。車:象形,像車子的樣子。甘:指事,從口從一,一指示口中有可口之物。從:會意,從二人,表示一個人跟隨著另一個人。伐莫行雷問和會意,從人從戈,像用戈砍人的樣子。會意,從茻從日,表示太陽落在草叢中。象形,像通衢大道的樣子形聲,從雨畾省聲形聲,從口門聲形聲,從口禾聲趾:形聲,從足止聲。車:象形,像車子的樣子。甘:指事,從口從一,一指示口中有可口之物。從:會意,從二人,表示一個人跟隨著另一個人。林:會意,從二木,表示多樹的林子。分析下列會意字的結(jié)構,并簡要分析形義關系逐:從辵從豕,像追趕豬的樣子,表示“追逐”。?。簭亩鷱挠?,像獲取耳朵的樣子(古代戰(zhàn)爭的禮俗),表示“獲取”。及:從人從又,像用手(又)觸及人的樣子,表示“趕得上”。看:從手從目,像手搭涼棚觀望的樣子,表示“眺望”。即:從皀從卩,像一個人跪在食器旁的樣子,表示“靠近”。伐:從人從戈,像用戈砍人的樣子,表示“征伐”。戍:從人從戈,像人扛著戈的樣子,表示“戍守”。戒:從廾從戈,像雙手持戈的樣子,表示“警戒”。並(竝):從二立,像兩個人并肩站立的樣子,表示“并立”。采:從爪從木,像用手在樹上采摘的樣子,表示“采集”。鳴:從鳥從口,表示鳥叫。各:從口從夂(止的反寫),像腳踏在某處的樣子,表示到達。北:從二人,像兩人相背站立,表示“相背”。分析下列形聲字的結(jié)構哀:從口衣聲,內(nèi)形外聲。衷:從衣中聲,外形內(nèi)聲。悶:從心門聲,內(nèi)形外聲。閨:從門圭聲,外形內(nèi)聲。錦:從帛金聲,右形左聲。錫:從金易聲,左形右聲。篇:從竹扁聲,上形下聲。鴻:從鳥江聲,右形左聲。膏:從肉高聲,下形上聲。旂:從方斤聲,左形右聲。徒:從辵土聲,左形右聲。從:從辵從聲,左形右聲。雜:從衣集聲,左形右聲。盆:從皿分聲,下形上聲?;簭耐疗渎暎滦紊下?。勝:從力朕聲,右形左聲。務:從力矛夂聲,右形左聲。街:從行圭聲,外形內(nèi)聲。累:從糸畾省聲,下形上聲。釜:從金夫聲,下形上聲。斧:從斤父聲,下形上聲。鳳:從鳥凡聲,內(nèi)形外聲。藩:從艸潘聲,上形下聲。波:從水皮聲,左形右聲。匪:從匚非聲,外形內(nèi)聲。 群:從羊君聲,右形左聲。指出下列字古今意義的異同憐:古義指可愛;今義指可憐國:古義指國家、封邑、國都、區(qū)域、故鄉(xiāng);今義只指國家羹:古義指帶汁的肉;今義指湯類的食物 謗:古義指背后議論人;今義指誹謗、誣陷人習:古義指鳥拍翅膀?qū)掖尉氾w;今義指學過后再溫熟,反復地學使熟練搶:古義指撞、觸的意思,即用頭撞地之意;今義指奪、硬拿獄:古義指訴訟案件;今義指監(jiān)獄 謝:古義指道歉;今義指道謝防:古義指堤壩;今義指提防萬歷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百次。眾咸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zhuǎn)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則鼠首已碎矣。然后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則歸,彼歸則復,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明朝萬歷年間,皇宮中有老鼠,大小和貓差不多,危害極為嚴重。 (皇家)從民間找遍了好貓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國進貢來的獅貓,渾身毛色雪白。把獅貓投入(有)老鼠的屋子,關上窗戶,偷偷觀察。貓蹲在地上很長時間,老鼠從洞中出來巡視,見到貓之后憤怒地沖向(獅貓)。貓避開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就跳下來。如此往復,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說貓膽怯,以為是沒有能力的貓。過了一段時間,老鼠跳躍動作漸漸遲緩,肚子鼓起看上去有些氣喘, 蹲在地上稍稍休息。貓隨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頭頂上的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輾轉(zhuǎn)往復爭斗,貓嗚嗚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開窗戶查看,老鼠腦袋已經(jīng)嚼碎了。大家這才明白,獅貓開始時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 笖橙顺鰮粑冶阃嘶?,敵人退下我又出來」,獅貓使用的就是這種智謀呀。唉!那種不用智謀,單憑個人血氣的小勇的人,和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zhàn),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文公辭舅犯,因召雍季而問之,曰:“我將與楚人戰(zhàn),彼眾我寡,為之奈何?”雍季對曰:“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后必無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文公曰:“善?!鞭o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zhàn)以敗之。 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敝倌崧勚?,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睍x文公將要與楚國人打仗,就召來舅犯詢問這件事,說: “我將要與楚國人打仗,他們?nèi)硕辔覀內(nèi)松伲瑢Υ嗽撛趺崔k?”舅犯說: “我聽說,多禮的君子,不厭倦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彈性墻面涂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無塑餐盒封口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吊車租賃合同范本參考
- 2025加盟合同書樣式
- 貨車包月合同范本
- 范文環(huán)保驗收合同范本
- 裝修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搭棚施工承包合同
- 2025技術許可合同
-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弧長》課件
- 體檢科運營可行性報告
-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
- 北京市豐臺區(qū)市級名校2024屆數(shù)學高一第二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設立項目管理公司組建方案
- 薪酬戰(zhàn)略與實踐
- 答案之書(解答之書)-電子版精選答案
-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上)01總緒論
- GB/T 22085.1-2008電子束及激光焊接接頭缺欠質(zhì)量分級指南第1部分:鋼
- 上海中心大廈-介紹 課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讀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