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1.gif)
![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2.gif)
![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3.gif)
![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4.gif)
![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a6255e6df2b3ceb5764e5748c522ac29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七論司馬光的史學思想〔內(nèi)容提要〕司馬光創(chuàng)作史學名著《資治通鑒》的實踐為我們提了一個典型。司馬光在其著作中力求描述歷史的本來面貌用“國家興衰、生民休”兩項綱領作為修史原則在歷史編纂學上提出考異法、無修長編的修史原。正是以這些史學思想為指導才得以完成《通鑒》這一“歲宏冒、思精”的編年史。西方有的學者認為編年史只是假歷史是空洞的敘述、的事物。孰是孰非一留給學者們深思。體大無言戚則〔作者簡介〕孫方明1915年生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宋史曾參與寫作尚錢主編的《中國歷史綱要》。爭護尹砂診~滬~~滬、、.爭一\司馬光(1019一一108G年)字君實宋朝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出身于宮僚地主家庭父司馬馳歷仕宋真宗、仁宗兩朝官至天章閣待制、三司副使為“一時名臣”①。司馬光二十歲時(1。38年少考中進士甲科隨因服喪在籍。到慶歷六年(104G年)至京師官大理評事大理寺垂嘉砧七年改天章閣待制兼侍講仍知諫院英宗時任尚書吏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判流內(nèi)銼。神宗時摧翰林學士權(quán)御史中盡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繼因反對變法請求外任專心編寫《資治通鑒》。哲宗繼位之后拜門下侍郎尚書左仆射居正宰相之位。有人說他“大用于砧際奮身許國揭萬代之規(guī)模張膽極言切一時利病”②。其實司馬光從豐八年五月至京師初任門下侍郎旋升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到砧年九月初一病逝在位不過一年多時間他在政治上屬于保守派特別是他晚年執(zhí)政期間排斥新黨一意孤行。但在史學方面卻有著杰出的貢獻。司馬光從小愛好史學他說:“臣性識愚魯學術(shù)荒疏凡百事為皆出人下獨于前史粗嘗盡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厭”③。壯而從政之后更加倍致力于史價“常欲艾去蕪雜發(fā)揮精籬窮探治亂之源上助圣明之鑒”④。治平三年完成《通志分八卷上之英宗皇帝。他說?!俺忌俸檬穼W病其煩冗常欲刪取其要為編年一書力薄道悠久而未就今茲忽遇皇帝陛下……留意藝文……講求古訓臣有先述《通志》八卷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盡秦二世三年史記之外參以他書于七國興亡之跡大略可見”⑤。他編書受到極大重視與鼓勵英宗“命自選辟官屬于崇文院置局許借龍圖、天章閣、三館、秘閣書籍”⑧續(xù)成其書并“賜以御府筆、墨、增、帛及御前錢以果餌”⑦。司馬光先后推薦翁源縣令劉恕太常博士劉斂前知資州龍水縣事范祖禹同修。司馬光的兒子司靡髻置袱粼贏六墓蕊鼎馨磊黔靠羹算瑟雹鑫翼纂曹蒸氨當面賜給司馬光命“候書成后寫入”⑨。自此到熙寧三年因反對新法請準外任之前開局于內(nèi)院達五年之久編成《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進上。從熙寧三年出知永興軍不久差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及提舉西京篙山崇福宮前后六任聽以書局自隨。得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著凡十五年時間完成《通鑒》其余部分。到豐七年十二月全部告成上起戰(zhàn)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包十六代編成二百九十四卷確是洋洋大觀前古未有的編年體通史巨著。一-《資治通鑒))編修中搜羅和碑用了當時所能找到的史書?!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正史之外.雜史至三百二十豐種”。張煦侯先生著價通鑒學扎根據(jù)《通鑒考異》所見書名為主分十類探求司馬光援用書共合三百零一種⑩??梢娙俣N之說大致不錯足見引證書籍之廣泛。特別在“所引之書已半亡佚”叭的情況下更顯示了《通鑒》一書的史料價值?!锻ㄨb》一書“羅宏富少考訂精確。修書班子都由當時著名史學家組成例如劉恕博聞強記專精史學“自太史公所記下至周顯德末紀傳之外至私記雜說無所不覽。上下數(shù)千載間巨微之事如指諸掌獷。劉放則“博記能文章”⑩是著名漢史專家。范祖禹“智識明敏·一好學能文”O(jiān)專精唐史著有《唐鑒》。他們分工合作“史記、前后漢則劉貢甫自三國歷七朝而隋則劉道原唐訖五代則范純甫”⑩。他們“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偏閱舊史旁采小說簡犢盈積浩如煙海抉摘幽一隱校計毫厘”⑩。為此書辛勤工作了十九年。為輔助《通鑒》的閱讀或進而闡發(fā)修《通鑒》的宗旨司馬光寫了《通鑒考異》三十卷為闡明對史料的“參考同異”之書與《通鑒))同時進呈。另有:《稽古錄》匕十卷·上起伏羲下至治平亦貫穿古今闡述治亂興亡之書。封建史學家司馬光為其事業(yè)“鞠躬盡瘁”奮斗子終身。一《資治通鑒》一書完成后一受到統(tǒng)治階級從封建皇帝到地主士大夫的推崇?!に紊褡诮幼x《通鑒》后謂群臣日:“前代未嘗有此書.過荀悅《漢紀》遠矣”O(jiān)。趙項還連續(xù)在邇英殿聽講《資治通鑒》南來高宗“與講官言閱《資治通鑒》知司馬光有宰相量”⑩。宋孝宗在明遠樓下告誡皇太子“近日《資治通鑒》已熟”接著就該經(jīng)史并讀。吵無怪近代學者梁啟超說《通鑒》是“絕好之皇帝教科書”⑩獷南宋重視《通鑒》的研究往釋和續(xù)編《通鑒》成了風氣。補編《通鑒》的有劉恕的《通鑒外紀》和南宋末金履祥的《資治通鑒前編》等都是補編三家分晉以前的上古史的。續(xù)編有李熹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0卷記北宋九朝事跡(現(xiàn)在只520卷)。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丫記宋高宗朝36年事跡。改編的主要有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另外朱熹“病其(書)于正閏之際名分之實有未安者因嘗竊取春秋條例。稍加具括別為一書”名《通鑒綱目》加強了《春秋》懲善惡、寓褒貶的書法。朱蓑是道學蒙名氣大明時期很多人丟開《通鑒》去學《綱目》??滴鯐r還有《御批通鑒綱目》編成。南宋史學界研究《通鑒》的多盛加稱譽?;喂湓凇犊S讀書志》說:“公武心好是書學之有年矣”主應麟甚至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胡蘭省熱心于《通鑒》的注釋工作釋《通鑒》三十年。其《音注》、《通鑒釋文辯誤》內(nèi)容廣泛成為音注、解釋、校注、全面注釋《通鑒》的第一大書被稱為《通鑒》功臣。宋代指責《通鑒》闊失的最早推劉恕之子劉羲仲作《通鑒問疑》指出《通鑒》中間題凡八事⑩。以外晃公武謂“其大抵不采俊偉卓異之說”。胡貢謂“今談其書蓋自唐及五代采取微冗年月或差”。洪邁則說:“通鑒凡年號皆以后來者為定……頗有窒而不通之處”⑩。到清代考證史籍之風甚盛研究《通鑒》的學者也大有人在。明末清初系統(tǒng)地對《通鑒》進行校補的最著名的是嚴衍及其學生談允厚嚴氏熟讀《通鑒》病史家有七失謂《資治通鑒》“則所云七病間亦有之”因竭三十年之精力于明崇禎十七年(l644年)成《資治通鑒補》二百九十四卷為胡三省以后對《通鑒》用力最勤的人發(fā)現(xiàn)、補正‘《通鑒》不少缺點。乾嘉時代及以后研習《通鑒》的人更多。趙翼在《陵余叢考》的《一人兩書》條指出《通鑒》個別有誤抄《史記》、并影響《通鑒綱目》的地方。⑩王鳴盛把《通鑒》說成是“此夭地間不可無之書亦學者不可不讀之書也”⑩。章學誠則把《資治通鑒》與鄭樵《通志》、杜佑《通典》和裴磷的《太和通選》四部書稱為我國古代“總古今之學術(shù)”的“史部之通”⑩即四通之學。近代張之洞的《翰軒語》告誡四川學生“史學須漸次為之亦須窮年累月若欲通知歷朝大勢莫如《資治通鑒》及《續(xù)通鑒》”。梁啟超說:宋司馬光矯班固以后斷代為史之弊作《資治通鑒》以續(xù)《左傳》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間大事“共所經(jīng)緯規(guī)制確為中古以降一大創(chuàng)作故至今傳習之盛與《史、漢》嬌”。甚至認為“自有左氏、司馬遷、班固、荀悅、杜佑、司馬光、袁樞諸人然后中國始有史;自有劉知幾、鄭樵、章學誠然后中國始有史學矣t”O(jiān)陳寅烙先生盛贊宋代史學的發(fā)達“他極恭維《資治通鑒》稱為中國第一部政治史?!雹嗫傊顿Y治通鑒》成書之后所受到的贊揚起到的影響是主要的。這首先是由于該書的內(nèi)容迎合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要為鞏固和加強封建統(tǒng)洽提了最有用的經(jīng)驗。宋神宗對該書的稱贊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說:“聯(lián)惟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所載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議論之精語德刑之善制夭人相與之際休咎庶政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規(guī)模利害之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斷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辭令淵厚之體溉諫深切之義良謂備焉”。是“典型之總會冊犢之淵林矣”⑩。其次我們必須看到《資治通鑒》在概括歷史內(nèi)容的方法方面在史學體例和治史方法方面有其超越前人、并能長期影響以后史學發(fā)展的內(nèi)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通鑒》的總說;“故其書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⑧。91-二司馬光的史學思想反映在他的文集、論著當中特別集中地表現(xiàn)在他的史學專著《資治通鑒》和《稽六錄》當中。這兩部專著從體例、論述到史料的取舍文字的錘煉都飽含著司馬光對歷史的認識和設想。關(guān)于如何寫歷史他表示不贊成象《春秋》那樣“立褒貶之法”的筆法而要“據(jù)其功業(yè)之實書之”則善惡自見。他認為在敘事中有的善惡還不夠明顯需“辨疑惑釋凝滯”⑩他就采用增加附論的辦法直書已見。對于闡明史意附論“臣光日”一直被從為有“點睛”的作用。《通鑒》的前身《歷年圖》有附論·《稽古錄》也有附論《通鑒》的論贊總計196篇212條。是見司馬光是很重視使用論贊的。司馬光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所生活的宋代是我國封建制進一步發(fā)展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都極尖銳的時代。司馬光的思想上浸潤著濃厚的封建的唯心主義思想是毫不奇怪的。司馬光認為是英雄創(chuàng)造世界、推動歷史前進而不是廣大的物質(zhì)財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和推動歷史發(fā)展。他說:“昔者圣人順天理、察人情知齊民之莫能相使也故建諸侯以制之;知列國之莫相服也故立天子以統(tǒng)之”⑩。又說:“天生杰民共勢不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茍能禁暴除害以保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于亂斯可謂之君矣”⑩。又認為天子統(tǒng)治人民是天所決定的“人之貴賤貧富壽夭系于天”⑨人力是無法改變的這當然是顛倒事實的。至于天子如何統(tǒng)治萬民呢?司馬光認為唯有禮治。他說:“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綱也。何謂分君臣也。何謂名公卿大夫也”⑩歸根到底就是要用禮作為紀綱用以統(tǒng)治人民。即所謂“是故天子統(tǒng)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⑩。禮還被認為是有絕對權(quán)威的包羅一切。他說:“禮之沁物大矣!凡之于身則動靜有法而百行備焉;用之于家則內(nèi)外有別而九族睦焉;用之于鄉(xiāng)、則長幼有倫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國則君臣有敘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則諸侯服而紀綱正焉;豈直幾席之上戶庭之間得之而不亂哉了”⑩所以他認為禮是可以“安固萬世”的⑩。司馬光甚至把國家治亂安危的根源說成是出于人君之心。他說:“夫治亂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于人君之心”⑩。可以看出在司馬光的史觀上是充滿了英雄史觀、天命論等唯心主義的東西。但是除此之外在他的史學論著中還有一些較能反映客觀實際的論點。第一明一確把借鑒前世“國家盛衰、生民休戚”作為“考當今得失”的兩項標準。以古鑒今是我國的歷史傳統(tǒng)司馬光曾說:“臣聞商書日與治同道周不興與亂同事周不亡”。又說:“周書日:我不可不監(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商”⑩。各代都是把古代的成敗作為加強當今統(tǒng)治的借鑒的。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同樣提出要“窮探治亂之;立上助圣明之鑒”⑩作為其修史的機因。至于借鑒的內(nèi)容司馬光明確提出:“專取關(guān)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⑩。應該看到把“生民休戚”與“國家盛衰”看作借鑒古史考察令史的兩項標準從史學思想發(fā)展來看這是頗有見地的。在《資治通鑒》、《稽古錄》等書的編寫中貫徹了這一思想。一關(guān)于“國家盛衰”司馬光從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與教訓中歸納出兒個原則。他說:‘人君之德三:日仁、曰明、日武。致洽之道三:日任官、日信賞、日必罰”畫。又說:“夫為國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禮懷民以仁交鄰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節(jié)百姓懷其德四鄰親其義。夫如是則國家安如磐石熾如豢火硬山二”勵。又說:“治國之要莫先于用人”(。在《通鑒》和《稽古錄》中具體記錄了這些內(nèi)容。關(guān)于國家用賢和信賞必罰方面的生實《硯鑒》和《稽古錄加卜記錄的更多也有更多的論述。為了“任官以才”、“擇人而治沙、司馬光對于選人、用人以及用人不疑都有頻繁的論述、建議。在王猛謀害慕容垂時、他說:“普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昊得伍員而克強楚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飲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⑩。幾他強調(diào)人才的作用有時有些過分但重視人才的作用集中賢才于政府這還是對的。對賞罰問題他不僅著意闡述還時加。晉初武帝對于恃權(quán)占據(jù)宮稻田豹官僚們因愛僧不同而賞罰不一致司馬光說:“政之大本在于刑賞刑賞不明政何以成!晉武赦山濤而褒李熹其于刑賞兩失之。使熹所言為是則濤不可赦;所言為非則熹不足褒”這里批評了晉武帝對是非賞罰沒有統(tǒng)一的標淮。在《通鑒》和《稽古錄》中最強調(diào)的部分《附論》“巨光曰”中絕大部分是對國家盛衰甚至存亡原因的分析?!耙怨艦殍b護這是符合資治的要求的。_關(guān)于“生民休戚”、也受到了司馬光的極大重視。重民思想是儒家傳統(tǒng)的思想司馬光把它提‘高到與“國家盛衰”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說:“為政在順民心民之所欲者行之所惡者去之則何患號令不行民心不附國家不安名譽不榮哉!”⑩他又把民與國的關(guān)系說成是互相依賴的關(guān)系“民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民叛之故可畏。言民戴君以自存君恃眾以守國相須而立”⑩。所以他在編寫《通鑒》和《稽古錄》時特別重視這方面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與用相當多的篇幅把人民生活的清況人民反抗封建壓迫與剝削的起義和戰(zhàn)爭作了詳細的記錄反映的也比較真實。比如《通鑒》稱陳勝、吳廣起義為“起兵”認為是“因夭下之愁怨”顫而發(fā)。赤眉、綠林起義則稱“以饑寒窮愁起”⑩。對東漢末黃巾起義則特別采進郎中張鈞之說“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議謀不軌”砂。特別是對唐末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廣引雜史刪證正史把起義軍轉(zhuǎn)戰(zhàn)南北歷時十年隊伍發(fā)展到土百萬之眾打得唐王朝遍體鱗傷逼得唐朝皇帝狼狽逃離京城長安避難西蜀的具體情況作了逼真生動的描述。同時對唐統(tǒng)治者的腐敗無能也作了相當深人的揭發(fā)。如《通鑒》記嘻宗年黃巢、王仙芝起義說:“_上年少政在臣下南衙北司互相矛盾。爵宗以來奢侈日甚州縣不以實聞_匕下相蒙百姓流俘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蜂起?!雹庥秩缣莆趶V明年(880年)一七月記載“黃巢自采石渡江圍夭長、六合”之下說:“(高驕)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諸將嚴備自保而已”這是司馬光用《考異法》把正史材料經(jīng)與《唐末見聞錄》等野史記載比較異同后對唐王朝一向依任的掌握地方軍、政、財權(quán)的諸道行營都統(tǒng)高驕富有諷刺意味的揭發(fā)。以后起義軍勝利地進軍中原連克兩京農(nóng)民軍建政權(quán)于長安?!锻ㄨb》描述其進入東京洛陽說:“黃巢陷東都留守劉允章帥百官迎龍易;巢入城勞問而已閻里晏然”。黃巢軍進入唐京都長安更是浩浩蕩蕩“黃巢前鋒將柴存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師文武數(shù)十人迎巢于霸上。巢乘金裝肩輿其徒皆被發(fā)約以紅蹭衣錦繡執(zhí)兵以從甲騎如流轆重塞涂千里絡繹不絕。民夾道聚觀尚讓歷。93.諭之日.: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畫。這樣一方面對唐王朝腐朽無能作了無情地揭露另方面對農(nóng)民軍的所作所為作了如實的記載。司馬光這樣寫的原因雖出于告誡統(tǒng)治者要接受教訓免遭覆亡的心情但司馬光的論述是接觸了當時構(gòu)成社會的兩大階級幾其記述是比較符合歷史實際的。司馬光重視歷史真實如實描述歷史事實不虛構(gòu)不歪曲這在歷史學上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的。第二、“據(jù)功業(yè)之實而言之”置歷史的“正閏之說”于不顧力爭擺脫傳統(tǒng)歷史偏見的思想。古史有所謂正閏之說即正統(tǒng)論這本出于漢代陰陽家用“五德相勝”說附會歷史上各朝代相承的關(guān)系(硬說有的朝代繼承是正統(tǒng)有的則是僧偽)是一種企圖用“夭”的意志證實某個政權(quán)的權(quán)威性的歷史唯』乙主義謬論。但我國古代卻一直沿襲此說到宋代還爭論不休。司馬光明確表示不贊成這種不合理的傳統(tǒng)思想他說:“是以自古至今未有能通其義確然使人不可移奪者也”。當時的正統(tǒng)論者以“秦、晉、隋皆為霸統(tǒng)”⑩不得為正統(tǒng);’及漢室顛覆三國鼎峙晉室失馭五胡云擾。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黔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朱氏代唐四方幅裂朱邪人汁比之窮、新運歷年紀皆棄而不數(shù)”必這些說法他認為“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也”。司馬光主張任何一個政權(quán)“茍不能使九州合而為一統(tǒng)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天子之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tǒng)而其余皆為僧偽哉!”⑩他還接著用具體的例證批駁了那種用“華夷仁暴”、“自上相授”、“居中夏”或“有道德”等說法來區(qū)別“正統(tǒng)”、“僧偽”的歷史觀指出它們的矛盾說明那許多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司馬光在《通鑒》中采用的辦法是:“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具體的像周、秦、漢、晉、隋、唐都曾統(tǒng)一九州傳柞后代就應全用夭子之制對待。對于其它“地丑德齊莫能相一名號不異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國之制處之”⑩。他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彼此均敵無所抑揚庶幾不誣事實近于至公”⑩。司馬光“據(jù)功業(yè)之實”從實際出發(fā)對待歷史上各代不同政權(quán)的作法沖破了“正統(tǒng)論”的束縛使他能夠比較正確地對待我國歷史上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這是很大的進步。司馬光是個儒學家自然承受了儒家“華夷之辨”的輕視少數(shù)民族的思想;但是他曾引證荀悅的話說:“春秋之義王者無外欲一天下也。戎狄道遼遠人跡介絕故正朔不及禮教不加非尊之也其勢然也”??梢娝€是承認地區(qū)不同民族間自然存、在著差異因而主張對待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要按照“交鄰以信”的原則盡量做到能平等對待。他對于漢族統(tǒng)治者對待少數(shù)民族領袖不守信用的錯誤作法是堅決反對的。比如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恃強與薛延陀首領絕婚司馬光嚴厲譴責說:“孔子稱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審知薛延陀不可妻則初勿許其婚可也既許之矣乃復恃強棄信而絕之雖滅薛延陀猶可羞也。王者發(fā)言出令可不慎哉!”這樣對待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尊重其地位與貢獻是難能可貴的。又如對待南北朝時期北朝的前、后趙、慕容燕、一前秦、后秦以及后來的北魏等政權(quán)和漢族的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一樣對其發(fā)展、興亡都有較詳細的分析、記錄。、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及其政權(quán)之間有友好交往但也不時有戰(zhàn)爭發(fā)生。對于歷史上的民族戰(zhàn)爭為弓!起封建帝王的警惕司馬光也毫不隱諱有較多的記錄。特別對較大的戰(zhàn)爭記錄更詳細。在記載中司馬光還能對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和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加以區(qū)別對待。比如對公379年前秦符堅發(fā)動的對東晉的戰(zhàn)爭946年契丹發(fā)動的對后晉的戰(zhàn)爭司馬光都明顯地站在被侵略的東晉和后晉一邊而對侵略者符堅和契丹貴族耶律德光采取了揭露其驕傲、愚蠢、殘暴的作法有時甚至是嘲弄的態(tài)度。而對漢族人民的反侵略斗爭精神寄與了很大的同情。同樣地對歷史上漢族統(tǒng)治者發(fā)動的對少數(shù)民族的侵略和屠殺采取的是批判和反對的態(tài)度。比如169年漢靈帝遣將殺戮隴西各部羌族時司馬光譴責說;“夫蠻夷戎狄氣類雖殊其就利避害樂生送死亦與人同耳。御之得其道則附順服從失其道則離扳侵擾固其宜也?!庇终f:一“若乃視之如草木禽獸‘‘不分藏否不辨去來悉艾殺之豈作民父母之意哉!”這里對少數(shù)民族雖仍有輕蔑的稱謂但實際意義還在于比較平等的相待。他認為“羌之所以叛者為郡縣之所侵冤故也”叛亂是由漢族地方官之不良引起。“夫御之不得其道雖華夏之民亦將蜂起而為寇又可盡誅耶!”所以他最后譴責漢將說:“然則段紀明之為將雖克捷有功君子所不與也”。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這是歷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之間有矛盾斗爭也經(jīng)常和平相處民族之間的融合要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能不能正確看待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是評定歷史學家是否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對于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并不簡單地看作一“蠻夷”這是司馬光在史學上的一個:重要突破表現(xiàn)了他的史學思想的進步性。司馬光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華夷之辨”的偏見使我國歷史記錄增加了對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重視增加并充實了歷史上有關(guān)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活動的內(nèi)容使我國的歷史在逐步反映我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實際方面‘大大前進一步?!畯氖穼W史上看這是應該給予充分估價的?!さ谌?、不信佛道反對陰陽五行迷信荒誕的思想。一司馬光反對陰陽五行早有論說。嘉砧八年(1063)他在《上英宗言山陵擇地札子》中說:“夫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畏;至于喪葬為害尤甚?!蕹I罴泊孙L一欲乞國家禁絕其書而未暇也”⑩一。后在《葬論》卜二文中義說:“吾嘗疾陰限家立邪說以惑眾;為世患于喪家為尤甚。頃為諫官嘗奏乞禁夫下葬書當時執(zhí)政莫以為意。今著茲論‘庶伸后之子孫葬必以時欲葬具之不必厚視吾祖;.欲知葬書之不足信視吾家”鉀。司馬光反對陰陽五行之害不專指喪葬而言連有關(guān)災異、符瑞、」圖俄、占卜之類統(tǒng)統(tǒng)都在反對之列。他在與范祖禹論修《通鑒》的原則時規(guī)定:“妖異止于怪誕、詼諧止于取笑之類便請直刪不妨”。在與劉恕的信中也說:“其符瑞等皆無用可刪”⑩這就是司馬光等編寫《通鑒》時對五行、妖異、符瑞、鑲緯諸謬說的明確態(tài)度。所以王應麟指出:一“《通鑒「》不書符瑞高帝赤帝子之事失于刪削”⑩。意思是說這類記載只是偶然的失誤。為貫徹反對五行符瑞的思想在《通鑒》中也有于刪削之處申述所以刪削的理由的比如《通鑒》卷一九六唐太宗命太常博上呂才與諸術(shù)士刊定《陰陽雜書》四十七卷呂才為之序?!锻ㄨb》刪原書而留序言其《敘錄命》說:“祿命之書多言或中人乃信之。然長平坑卒采聞共犯三刑;南陽貴士何必俱當六合!今亦有同年同祿而貴賤懸殊共命共胎而壽夭更異”?!洹稊⒃帷氛f:“今葬書以為子孫富貴、貧賤、一壽夭皆因卜葬所致。夫子文為今尹而三已-柳下惠為士師而蘭瓢計其丘隴未嘗改移。而野俗無識妖巫妄言遂于砰踴之際擇葬地以希官爵;茶毒之秋選葬時以規(guī)財利。或云辰日不可哭泣遂莞爾而對弟客;或云同屬忌泊病獷遂吉服不送共親。傷教敗禮一莫斯為甚I”⑩東漢光武帝劉秀信用俄文司烏光引范嘩論贊以批其謬誤說:“桓譚以不善俄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遺能付會文致最差貴顯;一世主以此論學悲哉王”比較起來王應麟所指“失于刪削”而誤存的部分是極少數(shù)?!锻ㄨb》之為書在破除陰陽五行、圖戳、符瑞、卜筑等迷信上是盡了很大努力的。司馬光不信佛教、道教。他說:“其微言不能出吾書其誕吾不信也?!彼抉R光以儒學反對佛道他在_E給皇帝的奏札中說:“竊以釋老之教無益治世而聚匿游惰耗蠢良民此明識所共知不待臣一二言也”⑩。他尤其反對佛教的世俗宣傳如以人初死七日至七七日、百日為小祥、大祥必作道場功德則滅罪升天;否則入地獄受到燒春磨之苦。他說:“夫死則形朽腐而神飄散雖到春磨燒又安得施”。司馬光反對道教特作《無為贊》說:“學黃老者以心如死灰形如稿木為無為遷夏以為不然作無為贊”⑩。司馬光對北魏太武帝拓跋壽崇奉篙山道上寇謙之一事特加說:“老莊之書大指欲同死生輕去就。而為神仙者服餌修煉以求輕舉煉草木金銀其為術(shù)正相庚矣是以劉欲《七略》敘道家為諸子神仙為方技。其后復有符水、禁咒之術(shù)至謙之合而為一。至今循之之其訛甚刻一.聲頤在記載隋場帝楊廣大業(yè)八年(612年)篙高道士潘誕受命為場帝“合煉金丹”耗費無數(shù)六年無成結(jié)果被殺一條更徹底戮穿了道家煉丹術(shù)的騙局⑩。司馬光指出了道家“服餌修煉”之術(shù)與老莊的“同死生輕去就”主張已相背離并指斥了道家服餌修煉乃至符水、禁咒之術(shù)的荒謬說:“君子之于擇術(shù)可不慎哉”警告統(tǒng)治者應該高度注意選擇什么樣的學說作為自己治國的指導思想。這種意見是有所為而發(fā)的針對的就是當時北宋皇帝對道教、對神仙方士的迷信。《通鑒》里對佛教的記載一直采取抵制、駁斥的態(tài)度。在東漢明帝永平八年(65年)記佛教傳人我國一事指出它“善為宏闊勝大之言以勸誘愚俗”⑩。當佛教盛行我國之后又多次記載各種反對佛教的言論和措施特別是歷史上的“三武滅佛”活動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次以皇帝的命令大舉禁止佛教的活動⑩使佛教傳播遭受嚴重打擊;其中北周武帝的禁佛又是連道教同時一禁止使道教的傳播也遭受沉重打擊。關(guān)于反對佛教的言論以齊永明二年(484年)范繽發(fā)表《神滅論》⑩、唐憲宗和十四年(819年)韓愈上《諫迎佛骨表》⑩等文對佛教的駁斥最為深切?!锻ㄨb》一書中集中記錄了大量反對佛道謬論的活動和論斷。司馬光在《通鑒》一書中大量記載了反對陰陽術(shù)數(shù)、宗教迷信的史料用其明確的政治態(tài)度猛烈地沖擊了當時正史、野史、筆記、小說中充塞的虛妄迷信的消極氣氛給當時的封建宗教迷信以打擊這是有進步意義的。第四、《通鑒》在歷史編纂學上作出的重要貢獻。治史方法也是極關(guān)重要的。司馬光在編修《通鑒》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的繼承和改革了古人的治史方法在考訂史料方面創(chuàng)造了“考異法”在編修史書方面使用了從叢目、長編到成書的一套方法。這是他修《通鑒》中使用的方法也是他的新創(chuàng)造這對完成《通鑒》的編修和以后的修史工作都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司馬光著《通鑒》是通過對歷史記錄的考察探索“治亂之源”不能不接觸大量史料“正史之外旁采他書”⑩使用正史之外的雜史至三百二十二種。參考書如此之多如何使用、駕御這些史料便是一大難題。宋人高似孫說:“光編集《通鑒》有一事用三四·96·黔出處纂成者”⑩。引用書既多“其間傳聞異詞稗官既喜造虛言正史亦不皆實錄”買一_攀_作到取材精當記事翔實便須經(jīng)過詳細地“參考異同卜、“辨證謬誤的工作司馬光因而創(chuàng)造了《考異法況、卒以祛將來之惑”。、_一.卜一卜一司馬光的“考異法”「的創(chuàng)立一方面是出于矯時之弊。北宋初期在修史上出現(xiàn)了重褒貶、…一輕史實的風氣把((I日唐書》和((I日五代史》改編成《新唐書》(宋祁、歐陽修等)_和《新五代史》(歐_陽修)可在發(fā)現(xiàn)和諫用不少新資料的情況下.兩部書在原書的基礎上「本應比!日書修得更好但一則由于他們過分模仿所謂《春秋》的筆法丫強.調(diào)一字一詞的“褒貶件作用_一則不適當?shù)赜谩肮盼募摇币坏膶懽鞣椒ㄖ略S多史實失真有不少破綻_隨之對上述著作的《糾謬》、《纂誤》(吳繽作)很快出現(xiàn)二書也因此頗為時論所不滿一這不能不引起司馬光的注意。另外歷史學的發(fā)展也使司馬光能夠有所借鑒這主要表現(xiàn)在裴松之作價三國志注》對他的影響。陳壽《三國志》的史學、文筆雖為時人所推重“然失于略_-時有所脫漏”函。裴松之為之作注便不再采取過去注書的重文字訓話和解釋的舊辦法而是廣泛地搜集歷史資料用以補充陳書。.他說:“繪事以眾色成文一蜜蜂以兼茱為味”_⑩廣采眾書__成為裴松之作注方針。裴注體例在他的《‘進書表》中_列舉了四個方面樸“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周不畢取以補其.闊?;蛲f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一疑不能判_并皆抄納以備異聞。若乃紙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_頗以愚意有所論辯”一。結(jié)果裴注的分量竟超過本文三倍卜不但補充了原書、也起了保存史料和改進治史方法的作用?;鹚膸焯嵋氛f:“昔陳壽作《三國志派裴松之注之二’·”其例最善。”又說:一娜而修史之家未有自撰一書明其所以去取之故者獷有一之實自光始”(指《通鑒考異丫)指明旬馬光考異法與《裴注三國志》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裴注的“拾遺補一、{’’以備異聞”、異》則重點放到了“參考同異”“糾正紙繆”主要在補充、排列史實上下功夫?!锻ㄨb考“辨證謬誤”的校正更料釣工作上。正如他自己所說:麥耀繆默摧粼子馨竺菜蒙嘿箕撇粼拔粼巡明傅人不但可以了解辛冬史料去取的根據(jù)而且可以自己去判斷他的根據(jù)是否正確_這表現(xiàn)了司馬光對待修史的嚴肅態(tài)度和負責精神把史學的資料工作推進葬歸個新階段支司馬光修《通鑒))的過程也就是他進行考異的過程。他的考訂工作是大量的也是細致的、認真的他說:“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顫、這樣一價通鑒考異》縱正了史書上不少錯誤少保存了大量舊有史料。同時改進了注史方法一推進了封建史孚的進一步發(fā)展對我國史學的影響是極大的。南宋李熹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分、一季心傳的長建炎以來贊藻愁贅蒸想華蒙:戈:的工作方法和步驟給歷史編纂學提了另一方面的寶貴經(jīng)驗。司馬光塔范夢得腆信中標第較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編書步驟和要求:第一步將收集到的資料按年月事月加瀏卜比明出處并進行剪貼這叫作雙叢目·))要求二步是把叢目中編排的史料進行初步整理“稍與其事相涉者、即注之一氣過多不害、分析鑒別考證異同選擇去取并加以組織0了安扣卜文辭上也有所加工。對年月、事跡有相違決、有所取舍的要說明理由作為附注。這樣寫成的第二稿叫《長編夯。長編要求“寧失于繁勿失于略”作為進一步修改的基礎。以上兩個步驟都是由劉放、劉恕、范祖禹等協(xié)修人員負責整理編寫的。第三步則由司馬光本人對長編再進行詳細認真考訂、刪繁就簡加工潤色直到最后寫成《通鑒》完稿。這個工作是比較繁難的工作又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須經(jīng)九次修改然后定稿。jll恕的J仔劉羲仲在一《通鑒問疑》中說:“先人在書局止類事跡勒成長編其是非予奪之際一出君實筆削”。可以看出農(nóng)通鑒》是由一批史學專家集體協(xié)作完成的項目·其中分工明確要求嚴格一最后的統(tǒng)編、筆削潤色完全出自司馬光一人之手。這又是一整套集體編寫史書分工負責的完整經(jīng)驗。一_「一~_司馬光的關(guān)子史料工作的考異法關(guān)于編修史書從搜集資料到完成定稿的編寫步驟和集體編定史書的分工負責的制度都是歷史編纂學上的新創(chuàng)造~進“步推動了我國封建史學的發(fā)展。一-一}-一卜---二一綜上所述一司馬光的這些思想都是積極的、進步的。在這些思想的引導下完成了編寫《資治通鑒萬這二部至今仍有很高價值的史學巨著推動了我國封建史學的發(fā)展影響了我國史學從宋到清幾百年的發(fā)展方向。這個客觀事實我們必須給予充分肯定。自‘⑩⑩⑧⑥⑩頤⑩⑩⑩此段均見蘇軾《司烏溫公行狀萬二《司馬溫公神道碑》.(《蘇東坡集》前集卷三十六、卷三十九及《宋史》《司馬光傳》等書。)南宋劉嬌《進司馬溫公集表》、③⑥⑦⑩⑩⑩⑩司馬光《資治通鑒進書表》。④⑩⑥甸畫司馬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時勞動合同管理規(guī)定
- 一紙合同定乾坤:離婚孩子撫養(yǎng)權(quán)新規(guī)
- 個人合同轉(zhuǎn)讓授權(quán)委托書范文
- 個人與個人投資合作合同
- 中外技術(shù)研發(fā)合作合同范本
- 個人貸款合同模板版
- 個人與公司間的借款合同范本
- 個人與企業(yè)土地購置合同
- 上海市常用勞務合同范本
- 個人房產(chǎn)抵押借款合同
- 2022年中國電信維護崗位認證動力專業(yè)考試題庫大全-上(單選、多選題)
- 《電氣作業(yè)安全培訓》課件
- 水平二(四年級第一學期)體育《小足球(18課時)》大單元教學計劃
- 《關(guān)于時間管理》課件
- 醫(yī)藥高等數(shù)學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 城市道路智慧路燈項目 投標方案(技術(shù)標)
- 水泥采購投標方案(技術(shù)標)
- 醫(yī)院招標采購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試行)
- 初中英語-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廣州市勞動仲裁申請書
- 江西省上饒市高三一模理綜化學試題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