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_第1頁
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_第2頁
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_第3頁
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_第4頁
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辦公中局域網與Internet的應用內容提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管理和辦公活動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引起了各級領導者、管理學者以及技術人員的普遍重視。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計算機構成的通信網絡,已成為各個國家在經濟競爭中的戰(zhàn)略武器。辦公室也開始了以自動化為重要內容的“辦公室革命”,也稱為“管理革命”,其目標是借助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辦公效率和質量,將管理和辦公活動納入到自動化、現代化的軌道中。6.1計算機網絡6.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計算機網絡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tǒng)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即網絡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網絡操作系統(tǒng)等)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tǒng)。圖6-1一個典型的計算機網絡示例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是數據處理與數據傳輸(包括交換),因此在結構上形成了與之相對應的兩部分:計算機和終端負責數據處理,通信控制處理機(CommunicationControlProcessor,CCP)和通信線路負責數據傳輸和交換。6.1.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是負責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分別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負責實現。一個典型的計算機網絡結構如圖6-1所示。1.通信子網主要由CCP、通信線路和其他相關設備組成。2.資源子網主要由計算機、終端、終端控制器、聯網外設、軟件及數據資源等組成。6.1.3計算機網絡的演變和發(fā)展計算機網絡發(fā)展的歷史并不長,但發(fā)展速度非???,其發(fā)展過程可歸結為以下3個階段: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和開放式標準化網絡。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tǒng),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用一臺中央主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上處于分散位置的終端,如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的SAGE系統(tǒng)。為減輕中心計算機的負載,在通信線路和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rontEndProcessor,FEP)或通信控制器(CommunicationControlUnit,CCU)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使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在終端機較集中的地區(qū),采用了集中管理器(集中器或多路復用器)用低速線路把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起來,通過Modem及高速線路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如圖6-2所示。這樣的遠程聯機系統(tǒng)既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又節(jié)約了遠程線路的投資。圖6-2單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tǒng)2.計算機-計算機網絡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現了多臺計算機互聯的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時代。美國的ARPA網,IBM的SNA網,DEC的DNA網都是成功的典例。這個時期的網絡產品是相對獨立的,未有統(tǒng)一標準。3.開放式標準化網絡由于相對獨立的網絡產品難以實現互聯,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于1984年頒布了一個稱為“開放系統(tǒng)互聯基本參考模型”的國際標準,即著名的OSI七層模型。從此,網絡產品有了統(tǒng)一標準,促進了企業(yè)的競爭,大大加速了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6.1.4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1.星型拓撲結構星型網絡由中心節(jié)點和其他從節(jié)點組成,中心節(jié)點可直接與從節(jié)點通信,而從節(jié)點間必須通過中心節(jié)點才能通信。如圖6-3所示,在星型網絡中,中心節(jié)點通常由一種稱為集線器或交換機的設備充當,因此網絡上的計算機之間是通過集線器或交換機來相互通信的。這是目前局域網最常見的方式。圖6-3星型網絡2.總線型拓撲結構總線型網絡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計算機網絡結構,它采用一條稱為公共總線的傳輸介質,將各計算機直接與總線連接,信息沿總線逐個節(jié)點廣播傳送。如圖6-4所示。圖6-4總線型網絡

圖6-5環(huán)型網絡3.環(huán)型拓撲結構環(huán)型網絡將計算機連成一個環(huán)。在環(huán)型網絡中,每臺計算機按位置不同有一個順序編號,在環(huán)型網絡中信號按計算機編號順序以“接力”方式傳輸。如圖6-5所示,若計算機A欲將數據傳輸給計算機D時,必須先傳送給計算機B,計算機B收到信號后發(fā)現不是給自己的,于是再傳給計算機C,再由計算機C傳送給計算機D。在實際應用中,上述3種類型的網絡經常被綜合應用。4.樹型拓撲結構樹型網絡是星型網絡的一種變體。同星型網絡一樣,樹型網絡節(jié)點都連接到控制網絡的中央節(jié)點上。但并不是所有的設備都直接接入中央節(jié)點,絕大多數節(jié)點是先連接到次級中央節(jié)點上再連到中央節(jié)點上。其結構如圖6-6所示。圖6-6樹型網絡5.網狀型拓撲結構網狀型網絡的每一個節(jié)點與其他節(jié)點間都有一條專用線路相連。網狀型拓撲結構廣泛用于廣域網中。由于網狀型網絡結構很復雜,所以我們在此只給出如圖6-7所示的抽象結構圖。圖6-7網狀型網絡對于網絡拓撲結構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實現費用低、可靠性高、靈活性和擴展性好、易于管理和維護。6.1.5計算機網絡分類根據網絡覆蓋的范圍,網絡可以分為廣域網、局域網、城域網等。廣域網(WideAreaNetwork,WAN)。局域網(LocalAreaNetwork,LAN)。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新型網絡設備和傳輸媒體的廣泛應用,距離的概念逐漸被淡化,局域網以及局域網互聯之間的區(qū)別也逐漸模糊。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部門開始利用局域網以及局域網互聯技術組建自己的專用網絡,這種網絡覆蓋整個企業(yè),范圍可大可小。6.1.6常用網絡設備介紹計算機網絡中,除了計算機設備之外,還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等網絡傳輸介質和中繼器、網橋、路由器、網關等網絡互連設備。它們具有各自的功能,將節(jié)點計算機連接起來,使數據能夠正確傳輸。下面簡單介紹這些網絡設備的功能和特點。1.網卡網卡也叫網絡適配器,是連接計算機與網絡的硬件設備。網卡有的集成在主板上,有的外插于計算機或服務器擴展槽中。當前組建局域網的過程中,常用的是10M/100網卡的主要作用是從計算機向網線發(fā)送數據,或接收網線傳輸來的數據。注意:每一塊網卡都有自己唯一的卡號,用于在網絡上向其他設備表明自己的位置或地址,以便與網絡上其他網卡區(qū)分開來。2.網線網線包括光纜、同軸電纜和雙絞線。光纜傳輸距離長,傳輸率高,不會受到電子監(jiān)聽設備的監(jiān)聽,是高安全性網絡的最佳選擇。但由于其價格較高,同時又需要高水平的安裝技術,所以常用在大型骨干網中。同軸電纜又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帶同軸電纜。它以硬銅線為芯,外包一層絕緣材料,這層絕緣材料又用密織的網狀導體環(huán)繞,網外再覆蓋一層保護型材料。同軸電纜具有屏蔽性好,傳輸距離遠的特點,但安裝維護不太方便,目前在一般局域網中已很少使用。雙絞線由兩條擰在一起的互相絕緣的銅線組成,它是目前最常用的聯網線纜。雙膠線價格便宜,安裝方便,但易于受干擾。目前的局域網中常用的雙絞線一般都是非屏蔽的5類4對(即8根導線)的電纜線。線纜兩端安裝有水晶頭(RJ-45),連接工作站的網卡和集線器。雙絞線傳輸速率能達到100Mb/s,最大網線長度為100m??梢酝ㄟ^安裝中繼器加大連接距離,這時最大網線長度可達到3.中繼器由于存在損耗,當局域網物理距離超過了允許的范圍時,在網絡線路上傳輸的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衰減到一定的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會導致接收錯誤。中繼器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而設計的,它完成物理線路的連接,對衰減的信號進行放大,保持與原數據相同。所以,中繼器一般用于延伸同型局域網。不能通過使用中繼器來使網絡無限延長,因為網絡標準中都對信號的延遲范圍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很多網絡上都限制了工作站之間加入中繼器的數目,如在以太網中最多使用4個中繼器。4.網橋網橋用來連接兩個局域網絡段,網間通信從網橋傳送、網內通信被網橋隔離。網絡負載重而導致性能下降時,用網橋將其分為兩個網絡段,可最大限度地緩解網絡通信繁忙的程度,提高通信效率。例如,把分布在兩層樓上的網絡分成每層一個網絡段,用網橋連接。網橋同時起隔離作用,一個網絡段上的故障不會影響另一個網絡段,從而提高了網絡的可靠性。5.集線器和交換機集線器是局域網中計算機和服務器的連接設備,是局域網的星型連接點,每個工作站使用雙絞線連接到集線器上,由集線器對工作站進行集中管理。最簡單的獨立型集線器有多個用戶端口(8口、16口或24口),用雙絞線連接每一個端口和網絡終端(工作站或服務器),其端口一般為連接雙絞線的RJ-45口。獨立型集線器通常是最便宜的集線器,一般用于辦公室、樓層一級的設備連接。集線器工作時所有端口共享10M或局域網中使用的交換器和集線器的外形類似,但交換機功能更強,每個端口都獨占10M或6.網關網關用于連接不同協議的子網,組成異構的互聯的網絡。網關能實現異構設備之間的通信,對不同的網絡協議進行翻譯和變換。網關具有對不兼容的高層協議進行交換的功能。7.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解釋,以使它們能夠互相通信,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數據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徑表(RoutingTable)。路徑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不同網絡的節(jié)點之間通信選擇一條最佳路徑。路由器的互聯能力強,可以執(zhí)行復雜的路由選擇算法,處理的信息量比網橋多,但處理速度比其慢。路由器適合于連接復雜的大型網絡。6.2Internet6.2.1Internet的形成與發(fā)展與很多人的想象相反,Internet并非某一完美計劃的結果,Internet的創(chuàng)始人也絕不會想到它能發(fā)展成目前的規(guī)模和影響。在Internet面世之初,沒有人能想到它會進入千家萬戶,也沒有人能想到它的商業(yè)用途。從某種意義上,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zhàn)的產物。在美國的歷史上,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很特殊的時代。20世紀60年代初,古巴核導彈危機發(fā)生,美國和原蘇聯之間的冷戰(zhàn)狀態(tài)隨之升溫,核毀滅的威脅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話題。在美國對古巴封鎖的同時,越南戰(zhàn)爭爆發(fā),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發(fā)生政治危機。由于美國聯邦經費的刺激和公眾恐懼心理的影響,“實驗室冷戰(zhàn)”也開始了。人們認為,能否保持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將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賴于計算機領域的發(fā)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個主要的聯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純商業(yè)性組織、大學,都有了由美國新興計算機工業(yè)提供的最新技術裝備的計算機設備。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這個中心被原蘇聯的核武器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于癱瘓狀態(tài),其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有必要設計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tǒng)——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后其他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訊網取得聯系。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ARPA)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絡,它把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部門用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當初,ARPAnet只聯接4臺主機。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異構網絡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發(fā)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議,在5個科研教育服務超級計算機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廣域網。由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把自己的局域網并入NSFnet中。ARPAnet——網絡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ARPAnet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NSFnet已成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網之一。1989年,由CERN開發(fā)成功WWW,為Internet實現廣域超媒體信息截取和檢索奠定了基礎。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中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由于NSFnet是由政府出資的,因此,當時Internet最大的老板是美國政府,只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Internet在20世紀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亦帶來某些質的改變。由于多種學術團體、企業(yè)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計算機專業(yè)人員。新的使用者發(fā)現,加入Internet除了可共享NSFnet的巨型機外,還能進行相互間的通訊,而這種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于是,他們逐步把Internet當作一種交流和通信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共享NSFnet巨型機的運算能力。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僅限于研究和學術領域。商業(yè)性機構進入Internet一直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法規(guī)或傳統(tǒng)問題的困擾。事實上,像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曾經出資建造Internet的政府機構對Internet上的商業(yè)活動并不感興趣。1991年,美國的3家公司分別經營著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網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戶提供Internet聯網服務。他們組成了“商用Internet協會”(CIEA),宣布用戶可以把他們的Internet子網用于任何的商業(yè)用途。Internet商業(yè)化服務提供商的出現,使工商企業(yè)終于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入Internet。商業(yè)機構一踏入Internet這一陌生的世界就發(fā)現了它在通訊、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于是,其勢一發(fā)不可收拾,世界各地無數的企業(yè)及個人紛紛涌入Internet,帶來Internet發(fā)展史上一個新的飛躍。6.2.2Internet在我國的發(fā)展作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國目前對接入Internet的網絡基礎設施已進行了大規(guī)模投入,如建成了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和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覆蓋全國范圍的數據通信網絡已初具規(guī)模,為Internet在我國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早在1987年就開始通過國際網絡線路接入Internet。1994年隨著“巴黎統(tǒng)籌委員會”的解散,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中國政府進入Internet的限制,我國互聯網建設全面展開。到1997年底,已建成了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等,并與Internet建立了各種聯接。1.ChinaNETChinaNET是由原郵電部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原郵電部與美國SprintLink公司在1994年簽署Internet互聯協議,開始在北京、上海兩個電信局進行Internet網絡互聯工程。目前,ChinaNET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有兩條專線,作為國際出口。ChinaNET由骨干網和接入網組成。骨干網是ChinaNET的主要信息通路,連接各直轄市和省會網絡節(jié)點,骨干網已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包括8個地區(qū)網絡中心和31個省市網絡分中心。接入網是由各省內建設的網絡節(jié)點形成的網絡。2.CERNETCERNET是1994年由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批準立項,原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計算機互聯網絡。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科研基礎設施,把全國大部分高校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公享。它是全國最大的公益性互聯網絡,其拓撲結構如圖6-8所示。圖6-8CERNET網拓撲圖CERNET已建成由全國主干網、地區(qū)網和校園網在內的3級層次結構網絡。CERNET分4級管理,分別是全國網絡中心、地區(qū)網絡中心和地區(qū)主節(jié)點、省教育科研網、校園網。CERNET全國網絡中心設在清華大學,負責全國主干網的運行管理。地區(qū)網絡中心和地區(qū)主節(jié)點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負責地區(qū)網的運行管理和規(guī)劃建設。目前,CERNET主干網的傳輸速率已達到10Gb/s。CERNET已經有32條國際和地區(qū)性信道,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和香港特區(qū)聯網,總帶寬在310Mb/s以上。CERNET地區(qū)網的傳輸速率達到155Mb/s,已經通達中國大陸的160個城市,聯網的大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達900多個(其中高等學校800所以上),聯網主機160萬臺,網絡用戶達到860萬人。CERNET還是中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試驗網絡,它以現有的網絡設施和技術力量為依托,建立了全國規(guī)模的IPv6試驗床。1998年,CERNET正式參加下一代IP協議(IPv6)試驗網6BONE,同年11月成為其骨干網成員。CERNET在全國第1個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高速網Internet2的互聯,目前國內僅有CERNET的用戶可以順利地直接訪問Internet2。CERNET還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國家重要的網絡應用項目。例如,全國網上招生錄取系統(tǒng)在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錄取工作中發(fā)揮了相當好的作用。CERNET的建設,加強了我國信息基礎建設,縮小了與國外先進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差距,也為我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3.CSTNETCSTINET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全國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機構,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信息服務網絡,旨在促進全社會廣泛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CSTNET的建成對于加快中國國內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CSTNET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為國內外科技界和高技術產業(yè)界的廣大用戶提供服務。CSTNET是利用公用數據通信網為基礎的信息增值服務網,在地理上覆蓋全國各省市,邏輯上聯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機構,是國家科技信息系統(tǒng)骨干網,同時也是國際Internet的接入網。CSTNET在服務功能上是Intranet和Internet的結合,其Intranet功能為國家科委系統(tǒng)內部提供了辦公自動化的平臺以及國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他部委科技司局之間的信息傳輸渠道;其Internet功能則主要服務于專業(yè)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包括國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務機構。CSTNET自1994年與Internet接通之后取得了迅速發(fā)展,目前已經在全國45個城市建立網絡節(jié)點。4.ChinaGBNChinaGBN是建立在金橋工程的業(yè)務網,支持金關、金稅、金卡等“金”字頭工程的應用。它是覆蓋全國,實行國際聯網,為用戶提供專用信道、網絡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基干網。6.2.3地址與協議Internet的本質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互相通信并交換信息,這種通信跟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一樣,必須具備一些條件。例如,你給一位國外朋友寫信,首先必須使用一種對方能看懂的語言,然后還得知道對方的通信地址,才能把信發(fā)出去。同樣,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通信,首先也得使用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語言”——通信協議,然后還得知道計算機彼此的地址。通過協議和地址,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就能交流信息,這就形成了網絡。1.TCP/IP協議Internet是由許多小的網絡構成的國際性大網絡,在各個小網絡內部使用不同的協議,正如不同的國家使用不同的語言,那如何使它們之間能進行信息交流呢?這就要靠網絡上的世界語——TCP/IP協議,其工作原理如圖6-9所示。圖6-9TCP/IP協議工作原理2.IP地址IP(InternetProtocol,網絡之間互聯的協議)是為計算機網絡相互聯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IP協議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給Internet上的每臺計算機和其他設備都規(guī)定一個唯一的地址,叫作“IP地址”。由于有這種唯一的地址,才保證了用戶在聯網的計算機上操作時,能夠高效而且方便地從千千萬萬臺計算機中選出自己所需的對象來。我們知道因特網是全世界范圍內的計算機聯為一體而構成的通信網絡的總稱。聯在某個網絡上的兩臺計算機之間在相互通信時,在它們所傳送的數據包里都會含有某些附加信息,這些附加信息就是發(fā)送數據的計算機的地址和接收數據的計算機的地址。像這樣,人們?yōu)榱送ㄐ诺姆奖憬o每一臺計算機都事先分配一個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一樣的標識地址,該標識地址就是IP地址。根據TCP/IP協議規(guī)定,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而且在Internet范圍內是唯一的。例如,某臺聯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的IP地址為:11010010010010011000110000000010很明顯,這些數字對于人來說不太好記憶。人們?yōu)榱朔奖阌洃?,就將組成計算機IP地址的32位二進制數分成4段,每段8位,中間用小數點隔開,然后將每8位二進制數轉換成十進制數,這樣上述計算機的IP地址就變成了:。每個IP地址包括兩個ID(標識碼),即網絡ID和宿主機ID。同一個物理網絡上的所有主機都用同一個網絡ID,網絡上的一個主機(工作站、服務器和路由器等)對應有一個主機ID。這樣把IP地址的4個字節(jié)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來標明具體的網絡段,即網絡ID;另一部分用來標明具體的節(jié)點,即宿主機ID。這樣的32位地址又分為5類,分別對應于A類、B類、C類、D類和E類IP地址。(1)A類IP地址一個A類IP地址由1個字節(jié)(每個字節(jié)是8位)的網絡地址和3個字節(jié)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即第1段數字范圍為1~127。每個A類地址可連接16387064臺主機,Internet有126個A類地址。(2)B類IP地址一個B類IP地址由2個字節(jié)的網絡地址和2個字節(jié)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即第1段數字范圍為128~191。每個B類地址可連接64516臺主機,Internet有16256個B類地址。(3)C類IP地址一個C類地址由3個字節(jié)的網絡地址和1個字節(jié)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即第1段數字范圍為192~223。每個C類地址可連接254臺主機,Internet有2054512個C類地址。(4)D類地址用于多點播送第1個字節(jié)以“1110”開始,第1個字節(jié)的數字范圍為224~239,是多點播送地址,用于多目的地信息的傳輸和作為備用。全零()地址對應于當前主機,全“1”(55)的IP地址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5)E類地址以“11110”開始,即第1段數字范圍為240~254。E類地址保留,僅作實驗和開發(fā)用。(6)幾種用作特殊用途的IP地址①主機ID全部設為“0”的IP地址稱為網絡地址,如就是B②主機ID部分全設為“1”(即255)的IP地址稱為廣播地址,如55就是B③網絡ID不能以十進制“127”作為開頭,在地址中數字127保留給診斷用,如用于回路測試。同時網絡ID的第1個8位組也不能全置為“0”,全置“0”表示本地網絡。網絡ID部分全為“0”和全部為“3.Internet的工作原理有了TCP/IP協議和IP地址的概念,我們就能很好理解Internet的工作原理了:當一個用戶想給其他用戶發(fā)送一個文件時,TCP先把該文件分成一個個小數據包,并加上一些特定的信息(可以看成是裝箱單),以便接收方的機器確認傳輸是正確無誤的,然后IP再在數據包上標上地址信息,形成可在Internet上傳輸的TCP/IP數據包,如圖6-10所示。圖6-10Internet工作原理圖當數據包到達目的地后,計算機首先去掉地址信息,利用TCP的裝箱單檢查數據在傳輸中是否有損失,如果接收方發(fā)現有損壞的數據包,就要求發(fā)送方重新發(fā)送被損壞的數據包,確認無誤后再將各個數據包重新組合成原文件。就這樣,Internet通過TCP/IP協議這一網上的“世界語”和IP地址實現了它全球通信的功能。6.2.4域名1.域名解析盡管IP地址能夠唯一地標識網絡上的計算機,但IP地址是數字型的,用戶記憶這些數字十分不方便,于是人們又發(fā)明了另一套字符型的地址方案,即所謂的域名。IP地址和域名是一一對應的,如洛陽理工學院的IP地址是“0”,對應域名為“”。域名信息存放在一個叫域名解析服務器(DomainNameServer,DNS)的主機內,使用者只需記住域名,域名和IP地址的對應轉換工作留給DNS,DNS是提供IP2.域名的意義域名是從右至左來表述其意義的,最右邊的部分為頂層域,最左邊的則是這臺主機的機器名稱。一般域名可表示為“主機機器名.單位名.網絡名.頂層域名”。例如,“”,這里的“dns”是洛陽理工學院的一個主機的機器名,“l(fā)it”代表洛陽理工學院,“edu”代表中國教育科研網,“cn”代表中國。頂層域一般是網絡機構或所在國家或地區(qū)的名稱縮寫。常見的以機構性質命名的域,一般由3個字符組成,如表示商業(yè)機構的“com”,表示教育機構的“edu”等。以機構性質或類別命名的域如表6-1所示。

表6-1機構域名域名含義com商業(yè)機構edu教育機構gov政府部門mil軍事機構net網絡組織int國際機構(主要指北約)org其他非贏利組織以國家或地區(qū)代碼命名的域,一般用兩個字符表示,是為世界上每個國家和一些特殊的地區(qū)設置的,如中國為“cn”,中國香港為“hk”,日本為“jp”,美國為“us”等。但是,美國國內很少用“us”作為頂級域名,而一般都使用以機構性質或類別命名的域名。一些常見的以國家或地區(qū)代碼命名的域如表6-2所示。表6-2國家或地區(qū)頂級域名域名國家或地區(qū)域名國家或地區(qū)ar阿根廷nl荷蘭au澳大利亞nz新西蘭at奧地利ni尼加拉瓜br巴西no挪威ca加拿大pk巴基斯坦co哥倫比亞pa巴拿馬cr哥斯達黎加pe秘魯cu古巴ph菲律賓dk丹麥pl波蘭eg埃及pt葡萄牙fi芬蘭pr波多黎各fr法國ru俄羅斯de德國sa沙特阿拉伯gr希臘sg新加坡gl格陵蘭za南非hk中國香港es西班牙is冰島se瑞典in印度ch瑞士ie愛爾蘭th泰國

續(xù)表域名國家或地區(qū)域名國家或地區(qū)il以色列tr土耳其it意大利gb英國jm牙買加us美國jp日本vn越南mx墨西哥tw中國臺灣cn中國6.2.5統(tǒng)一資源定位符統(tǒng)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是對可以從因特網上指定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URL給資源的位置提供一種抽象的識別方法,并用這種方法給資源定位。只要能夠對資源定位,系統(tǒng)就可以對資源進行各種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換和查找其屬性。URL的一般形式如下:協議://主機地址:端口/路徑/文件名其中,“協議”部分可以是常用的應用層協議中的任何一種;“:”和“//”是URL的分隔符;“主機地址”是存放因特網資源的主機地址,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IP地址;“端口”指訪問該資源時應該使用的端口,一般來講,每一種常用服務都有自己特定的端口號;“路徑”指資源在主機中的存取路徑;“文件名”就是該資源在主機中的名字。最常用的協議有3種:超文本傳輸協議、文件傳輸協議和新聞組協議。下面是超文本傳輸協議和文件傳輸協議的URL例子。超文本傳輸協議URL實例:http:///index.htm文件傳輸協議URL實例:ftp:///incoming/soft對于URL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通常情況下在客戶端輸入URL地址時,協議可以省略,因為客戶程序可以提取主機名中包含的協議,如主機名中的“www”和“ftp”等都是協議的名字。②通常情況下URL中的端口號可以省略,因為通用的應用層協議都有自己特定的端口號,如www為“80”,ftp為“21③主機名既可以是域名,也可以是IP地址。④URL中的文件也可以省略。例如,在“”這個URL中,除了主機名外,其他部分都沒有,但是一樣可以訪問指定主機的特定資源。從上面幾點可以知道,協議和端口號都可以省略,路徑和文件名也可以省略。通常情況下服務器會設定默認的路徑和文件名,默認的路徑一般是根目錄,默認的文件名通常是index.htm、index.asp、index.html或default.html等。6.3辦公中網絡應用6.3.1辦公局域網的組建與打印機共享辦公室的聯網端口只有一個,卻要把5臺計算機、1臺HP激光打印機聯成一個辦公局域網,此時只需要買一個8口100M集線器或8口10/100M交換機。這種聯網方式特別適合5~1.連接局域網準備小型交換機或集線器、網線。用網線把計算機與集線器連接起來,如圖6-11所示。圖6-11辦公局域網示意圖2.設置IP地址右鍵單擊桌面上的“網上鄰居”圖標,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屬性”命令,打開“網絡連接”窗口。選中“本地連接”,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屬性”命令,打開“本地連接屬性”對話框。選中“Internet協議(TCP/IP)”,單擊“屬性”按鈕,打開“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對話框,如圖6-12所示。為每臺計算機申請一個IP地址,填寫相應的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默認網關,或設置為自動獲取IP地址。3.設置工作組右擊“我的電腦”圖標,單擊“屬性”命令,打開“系統(tǒng)屬性”對話框,切換到“計算機名”選項卡,單擊“更改”按鈕,打開“計算機名稱更改”對話框,如圖6-13所示,為每臺計算機設置相同的工作組名稱。圖6-12“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對話框圖6-13設置工作組4.安裝并設置打印機安裝好打印驅動程序后,在“開始”→“設置”→“打印機和傳真”的文件夾中會出現已正確安裝的打印機圖標。在這個圖標上單擊鼠標右鍵,單擊“共享”命令,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中“共享這臺打印機”單選按鈕,在“共享名”文本框中填上需要共享的名稱,如EPSON,如圖6-14所示。圖6-14共享打印機5.打印機共享假設現在已安裝上打印機的計算機C的IP地址為“00”,那么辦公室的其他計算機想共享使用這臺打印機可以進行如下操作:單擊“開始”→“設置”→“控制面板”命令,雙擊“打印機和傳真”圖標,單擊“添加打印機”,打開“添加打印機向導”對話框,如圖6-15所示。單擊“下一步”按鈕,選中“網絡打印機或連接到其他計算機的打印機”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指定打印機。如圖6-16所示,選中“連接到這臺打印機”單選按鈕,并在“名稱”文本框中輸入計算機C的IP地址及共享打印機名稱“\\00\EPSON”,單擊“下一步”按鈕完成。這樣就可以連接到計算機C上的打印機,實現了打印機的網絡共享。圖6-15“添加打印機向導”對話框圖6-16連接網絡打印機6.3.2FTP服務器安裝無論提供軟件的下載還是實現Web站點的維護,很多時候都要借助于FTP服務器。下面以常用的FTP服務器程序Serv-U為例說明FTP服務器的搭建過程。1.Serv-U的安裝雙擊“setup.exe”,出現安裝向導窗口,如圖6-17所示,按照向導提示完成安裝。圖6-17Serv-U的安裝2.建立FTP服務器如果本機的IP地址為“56”,欲訪問的文件放在“D:\wwwroot”中,現在根據這些建立自己的FTP服務器(供匿名訪問)(1)添加新域名①打開Serv-U管理器,此時,系統(tǒng)會自動彈出一個名為“安裝向導”的設置向導窗口,建議單擊“取消”按鈕,以便進行手動設置。②在左邊窗格中,展開“本地服務器”,如果使用的是試用版,則系統(tǒng)會彈出一個“信息”窗口,提示還可試用的時間,單擊“OK”按鈕繼續(xù)。③在左邊窗格中選中“域”,單擊右鍵,單擊“新建域”命令,打開“添加新建域”對話框。④在“域IP地址”下拉列表框中,輸入(或選擇)本機的IP地址“56”。此處輸入的是該FTP所綁定的IP地址,如圖6-18圖6-18FTP綁定IP地址輸入框⑤單擊“下一步”按鈕,在“域名”下拉列表框中,輸入“ftp”。原則上在這里應該輸入所需要的域名,如“”,實際上域名可以在DNS服務器上進行設置,因此這里可輸入任意內容,如圖6-19所示。可以將它當成“站點名稱”來看。圖6-19域名輸入框圖6-20域端口號輸入框⑥單擊“下一步”按鈕,在“域端口號”下拉列表框中,默認值為“21”,一般不用修改,如圖6-20所示。此處用于設置所使用的端口號,一般應設為FTP的默認端口號“21”,如果該端口被其他FTP服務器(如IIS)占用了,則此處應設為其他值,如“⑦單擊“下一步”按鈕,在“域類型”下拉列表框中,默認為“存儲于.INI文件”,一般不用修改,如圖6-21所示。此處用于選擇存放的地方?!按鎯τ冢甀NI文件”用于“小域名”的情況,即用戶數不超過500個;如果FTP的用戶數超過500個,則屬于“大域名”,就需要選擇存儲到注冊表或者ODBC數據庫。圖6-21域類型設置⑧之后,在Serv-U管理器左邊窗格中即可看到新建立的域名“ftp”,如圖6-22所示。圖6-22域名設置結果(2)添加匿名用戶①在左邊窗格中,選中“ftp”下的“用戶”,單擊右鍵,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單擊“新建用戶”命令,打開“添加新用戶”對話框。②在“用戶名稱”文本框中,輸入“anonymous”,如圖6-23所示。此處用于設置需要增加的用戶名稱。由于FTP服務器需要接受匿名登錄,因此這里應輸入匿名用戶名“anonymous”。圖6-23用戶名稱設置③單擊“下一步”按鈕,在“主目錄”文本框中,輸入或選擇“D:\wwwroot”,如圖6-24所示。此處用于設置主目錄。圖6-24主目錄設置④單擊“下一步”按鈕,在“是否鎖定用戶于主目錄”欄中,默認選中“是”單選按鈕,不用修改,如圖6-25所示。如果這里選擇的是不鎖定,那么用戶登錄后將可以訪問到整個D盤中的內容(不能訪問到其他分區(qū))。圖6-25訪問鎖定設置⑤如果一切正常,在“用戶”下面就會多出一個“anonymous”項。⑥選中左邊窗格里的“本地服務器”,再在右邊窗格中勾選“自動開始(系統(tǒng)服務)”復選框,此時系統(tǒng)會彈出一個“警告”對話框,如圖6-26所示,提示FTP服務器需要被自動停止和重啟,所有正在進行的連接均會中斷,單擊“是”按鈕接受。圖6-26服務器的啟動這步完成后,在“服務”窗口中將自動添加上“Serv-UFTPServer”項;如果不做這一步,則只有打開Serv-U管理器后,其FTP服務才可用。⑦確保右邊窗格中顯示的是“服務器正在運行”,此時即可匿名訪問到所建立的FTP服務器了(由于該服務已成了系統(tǒng)服務,所以,就算關閉了Serv-U管理器,一樣可訪問到FTP服務器),如圖6-27所示。圖6-27服務器管理器(3)添加虛擬目錄若想輸入“ftp://56/test”的格式就可匿名訪問到“E:\soft”,具體設置方法如下。圖6-28虛擬目錄設置示意圖①在如圖6-28所示的左邊窗格中選中“anonymous”,在右邊窗格中切換到“目錄訪問”選項卡中。②單擊“添加”按鈕打開“添加文件/路徑到訪問規(guī)則”窗口。③在“文件或路徑”處輸入(或選擇)“E:\soft”(即虛擬目錄所對應的真實路徑)。④最后單擊“完成”按鈕返回Serv-U管理器。此時,在“目錄訪問”選項卡的列表中已經添加好了“E:\soft”目錄,其默認權限有“R-L-I”3種。單擊右邊窗格底部的“應用”按鈕保存所做的設置。R-Read:文件讀取如果沒有這一項,則所有文件均無法正常訪問(提示“該頁無法顯示)。L-List:目錄列表,如果沒有這一項,則目錄和文件將不會顯示出來。I-Inherit:子目錄繼承,如果沒有這一項,則此處所做的限制對該目錄下的子目錄將無效。⑤在左邊窗格中選中“ftp”(即相應的域名)下的“設置”,在右邊窗格中切換到“常規(guī)”選項卡中,如圖6-29所示。圖6-29添加虛擬目錄⑥單擊“虛擬路徑映射”列表框下的“添加”按鈕,打開“虛擬路徑映射”對話框。⑦在“物理路徑”文本框中,輸入或選擇“E:\soft”,如圖6-30所示。這里輸入的是真實路徑。圖6-30真實目錄輸入界面⑧單擊“下一步”按鈕,在“映射物理路徑到”文本框中,輸入或選擇“D:\wwwroot”目錄,如圖6-31所示。由于前面的示例要求所建立的虛擬目錄為主目錄下的一級目錄,因此這里應該選擇為主目錄。圖6-31映射目錄設置⑨單擊“下一步”按鈕,在“映射的路徑名稱”文本框中,輸入“soft”,如圖6-32所示。圖6-32映射目錄名稱設置⑩單擊“完成”按鈕返回Serv-U管理器。此時,在“常規(guī)”選項卡的列表中已經添加好了相應的虛擬目錄,單擊“應用”按鈕保存所做的設置。之后即可訪問到所添加的虛擬目錄了,如圖6-33所示。圖6-33設置虛擬目錄后的服務管理器(4)添加普通用戶所謂的“普通用戶”,是指用戶不是“anonymous”的非匿名用戶。它可以直接新建,也可以通過復制已有的用戶來實現。下面以直接新建為例進行介紹。①在左邊窗格中,選中“ftp”下的“用戶”,單擊右鍵,單擊“新用戶”命令打開“添加新建用戶”對話框。②在“用戶名稱”文本框中,輸入普通用戶名(即除“anonymous”外的任意合法名稱),如“ibm”,如圖6-34所示。圖6-34增加用戶界面③單擊“下一步”按鈕,在“密碼”文本框中,輸入任意密碼,如“123”,如圖6-35圖6-35密碼設置界面④剩下的步驟和“anonymous”用戶的建立方法完全一樣,參照執(zhí)行即可。之后在Serv-U管理器中就能看到所建立的普通用戶了。(5)詳解目錄權限在Serv-U管理器左邊窗格中,選中任意一個用戶,在右邊窗格的“目錄訪問”選項卡中即可設置目錄的權限,如圖6-36所示。圖6-36目錄權限設置在Serv-U中,其對應的用戶想要在FTP登錄成功后可訪問任意一個目錄(包括主目錄、虛擬目錄等),都必須首先在“目錄訪問”選項卡中設置相應的訪問權限,列表中沒有的或者權限不夠的目錄將無法訪問。用戶權限如表6-3所示。表6-3用戶權限表權限類別權限名稱選中效果未選效果文件只讀允許下載文件和目錄訪問任意文件時,均會提示“該頁無法顯示”寫入允許上傳文件(不包括目錄)上傳文件時,提示權限不夠追加允許上傳和附加文件(不包括目錄)刪除允許刪除文件和對文件進行更名(不包括目錄)刪除文件或更名文件時,提示權限不夠執(zhí)行允許執(zhí)行文件

續(xù)表權限類別權限名稱選中效果未選效果目錄列表允許顯示文件和目錄的列表文件名和目錄均不會顯示出(但只要權限足夠,給出正確路徑時仍可訪問)創(chuàng)建允許建立和上傳目錄(不包括文件)建立和上傳目錄時,提示權限不夠刪除允許刪除目錄和對目錄進行更名(不包括文件)刪除目錄或更名目錄時,提示權限不夠子目錄繼承讓該目錄下的所有子目錄都具有所設置的權限所設置權限僅對當前目錄有效,其下的子目錄(含文件)均不可訪問、更名和刪除(6)基本信息的修改對于已經建立好的站點,有時出于某種需要,可以對全部或部分信息(如綁定的IP地址、主目錄等)進行修改。修改主目錄:先在左邊窗格中選中要修改主目錄的用戶,然后在右邊窗格,先修改“帳號”選項卡中的“主目錄”,如圖6-37所示,再修改“目錄訪問”選項卡中目錄列表里相應的內容即可,如圖6-38所示。圖6-37修改主目錄界面圖6-38修改訪問權限界面修改虛擬目錄:如果只是想更改虛擬目錄名,則先在左邊窗格中選中“ftp”下的“設置”,然后在右邊窗格中,雙擊“常規(guī)”選項卡中虛擬目錄列表里相應內容,再根據提示進行修改即可;如果要修改真實路徑,則除了要按更改虛擬目錄名的方法去修改真實路徑外,還要為每個要使用此虛擬目錄的用戶修改“目錄訪問”選項卡中的相關內容。修改域名、綁定IP地址、端口號等內容:先在左邊窗格中選中“ftp”,然后在右邊窗格中相應處進行修改即可,如圖6-39所示。圖6-39修改域名、綁定IP地址、端口號等界面修改用戶名:先在左邊窗格中選中要修改用戶名的用戶,然后在右邊窗格中,切換到“帳號”選項卡,修改“用戶名”處即可。修改目錄權限:先在左邊窗格中選中要修改目錄權限的用戶,然后在右邊窗格中,切換到“目錄訪問”選項卡中,再進行相應操作即可。禁用匿名登錄:在“anonymous”處單擊右鍵,單擊“刪除用戶”命令可徹底刪除匿名用戶;也可先選中“anonymous”,然后在“帳號”選項卡中選中“禁用帳號”復選框以便暫時禁用匿名用戶。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永久或暫時禁用所有用戶,如圖6-40所示。圖6-40匿名登錄禁止設置6.3.3使用OutlookExpress收發(fā)郵件當用戶正確設置了OutlookExpress電子郵件后,打開的OutlookExpress窗口如圖6-41所示。圖6-41OutlookExpress界面1.編寫電子郵件啟動OutlookExpress后,用戶就可以編寫電子郵件發(fā)送給自己的親友了。編寫電子郵件的操作步驟如下。①單擊工具欄上的“創(chuàng)建郵件”按鈕,或單擊“文件”→“新建”→“郵件”命令,打開“新郵件”窗口,如圖6-42所示。②在該窗口中的“收件人”文本框中,輸入收件人的郵箱地址,若收件人不止一個,可用分號或逗號分開;在“抄送”文本框中可輸入要抄送給其他人的郵箱地址;在“主題”文本框中可輸入該郵件的主題。③單擊下面的文本框,在其中編寫郵件的內容即可。用戶可單擊格式欄中相應的按鈕,對編寫的郵件進行設置。④若用戶想在郵件中發(fā)送圖片、聲音或其他多媒體文件,可單擊工具欄上的“附加”按鈕。⑤彈出“插入附件”對話框,如圖6-43所示。圖6-42編寫電子郵件圖6-43“插入附件”對話框⑥在該對話框中選擇要作為附件發(fā)送的文件,單擊“附件”按鈕即可。這時在“新郵件”窗口的“主題”下將出現“附件”文本框,其中顯示了所要發(fā)送的附件的名稱。⑦編寫完畢后,單擊“發(fā)送”按鈕,或單擊“文件”→“發(fā)送郵件”命令,或直接按Alt+S鍵,即可立即發(fā)送郵件。⑧若用戶當時沒有聯網,可單擊“文件”→“以后發(fā)送”命令,將其先保存到“草稿”文件夾中。2.閱讀電子郵件啟動OutlookExpress后,在OutlookExpress窗口中的“電子郵件”選項組中將顯示是否有未讀的郵件,以及有幾封未讀的郵件等信息。單擊“閱讀郵件”鏈接,即可閱讀所有的郵件,也可以在左邊的“文件夾”窗格中單擊“收件箱”文件夾,打開“收件箱”窗格,選擇要閱讀的郵件。有時打開了電子郵件,卻發(fā)現該電子郵件顯示的是亂碼,這時用戶可執(zhí)行以下操作,使其恢復正常顯示。①打開該電子郵件。②單擊“查看”→“編碼”→“簡體中文”命令。若執(zhí)行上述操作后,顯示仍是亂碼,則可能是對方發(fā)送的郵件有問題。3.回復寄件人在收到電子郵件后,用戶若需要給寄件人回復信件,可執(zhí)行下列操作。①打開要回復的電子郵件。②單擊工具欄上的“回復作者”按鈕,打開回復郵件窗口,如圖6-44所示。圖6-44回復郵件③在“收件人”文本框中顯示了收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單擊下面的文本框,編寫郵件內容。④編寫完畢后,單擊工具欄上的“發(fā)送”按鈕即可將其回復給寄件人。4.為郵件添加簽名有時為了顯示個性,用戶還可以在郵件中添加簽名,將其附在郵件的結尾處。在郵件中添加簽名的操作步驟如下。①啟動OutlookExpress。②單擊“工具”→“選項”命令,打開“選項”對話框,切換到“簽名”選項卡,如圖6-45所示。圖6-45設置簽名③在該選項卡中的“簽名”選項組中單擊“新建”按鈕,新建一個簽名;在“編輯簽名”選項組中,用戶可選中“文本”單選按鈕,直接在OutlookExpress中編輯簽名,或先在文本編輯器(如記事本)中編輯好簽名內容,然后選中“文件”單選按鈕,單擊“瀏覽”按鈕,將該文件添加到簽名中。注意:簽名只允許使用純文本格式,即.txt格式。④若用戶要在所有新郵件中添加簽名,可選擇“簽名設置”選項組中的“在所有待發(fā)郵件中添加簽名”復選框;若清除“不在回復和轉發(fā)的郵件中添加簽名”復選框,則在回復和轉發(fā)的郵件中也將添加簽名。⑤設置完畢后,單擊“應用”和“確定”按鈕即可。6.3.4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一個能夠對Internet中的資源進行搜索整理,并提供給用戶查詢的網站系統(tǒng),它可以在一個簡單的網站頁面中幫助用戶實現對網頁、網站、圖像和音樂等眾多資源的搜索和定位。目前Internet上搜索引擎眾多,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有谷歌()、百度()等。谷歌搜索引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全的搜索引擎之一,是面向全球范圍的搜索引擎,以使用方便快捷的特性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1.搜索網頁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網頁的方法非常簡單,用戶只需要先打開InternetExplorer瀏覽器,訪問搜索引擎網站首頁,在頁面中的文本框內輸入要搜索信息的關鍵詞,然后按下Enter鍵(或單擊頁面中的“搜索”按鈕)即可。2.搜素圖片圖片搜索是谷歌搜索引擎的一個強大的功能,其自稱是Internet上最好用的圖片搜索工具,可以搜索880000000張圖片。用戶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快速地查找所需圖片,如裝飾圖片、桌面墻紙等。6.3.5下載網絡資源隨著網絡時代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習慣使用網絡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網絡資源。目前網絡流行的下載方式有Web、BT、P2SP這3種。Web下載方式分為HTTP和FTP兩種類型,它們是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的方式。BT下載實際上就是P2P下載,該下載方式與Web方式正好相反,BT下載不需要服務器,而是在用戶機與用戶機之間進行傳播,每位用戶機在自己下載其他用戶機上的文件的同時,還提供被其他用戶機下載的服務,所以使用該種下載方式的用戶越多,其下載速度就越快。P2SP下載方式實際上是對P2P技術的進一步延伸,它不但支持P2P技術,同時還通過多媒體檢索數據庫這個橋梁,把原本孤立的服務器和P2P資源整合到一起,這樣下載速度更快,同時下載資源更豐富,下載穩(wěn)定性更強。1.使用瀏覽器下載文件IE瀏覽器已經提供了文件下載的功能,直接使用瀏覽器下載網頁會非常方便、實用。用戶在沒有安裝任何下載軟件時,可以通過使用IE直接下載文件,只需直接單擊下載鏈接即可。2.使用迅雷下載網絡資源Internet上由于用戶眾多,往往造成網絡擁擠不堪,傳輸速度相應也變得很慢。不少用戶使用IE下載文件時,經常會遇到下載過程中意外中斷造成下載任務前功盡棄的問題。迅雷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優(yōu)秀下載工具之一,它是針對網絡線路差、寬帶低、速度慢等特點而編寫的。利用快捷菜單使用迅雷下載文件的方法很簡單,在網頁中,當右擊需要下載文件的超鏈接時,會發(fā)現快捷菜單中增加了“使用迅雷下載”和“使用迅雷下載全部鏈接”兩個命令,用戶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個命令來執(zhí)行下載操作。打開的迅雷下載界面如圖6-46所示。圖6-46迅雷下載界面6.3.6網絡視頻會議(NetMeeting)1.NetMeeting的啟動單擊“開始”→“運行”命令,在“打開”下拉列表框中輸入“conf”后單擊“確定”按鈕,就能打開Netmeeting。第1次啟動NetMeeting的時候會出現NetMeeting初始設置對話框,如圖6-47~圖6-56所示。圖6-47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1步圖6-48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2步一般都默認系統(tǒng)顯示的設置。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圖6-48處,必須要輸入姓、名和電子郵件地址信息。

圖6-49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3步圖6-50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4步圖6-51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5步

圖6-52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6步圖6-53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7步圖6-54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8步

圖6-55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9步圖6-56NetMeeting初始設置第10步單擊“完成”按鈕之后,在桌面顯示出NetMeeting的快捷方式圖標和NetMeeting的啟動界面,如圖6-57所示。圖6-57NetMeeting啟動界面第1次啟動完NetMeeting后,以后可以單擊桌面的快捷方式圖標或是通過單擊“開始”→“程序”→“附件”→“通訊”→“NetMeeting”命令,啟動NetMeeting。2.NetMeeting的連接圖6-58NetMeeting連接步驟1圖6-59NetMeeting連接步驟2圖6-60NetMeeting連接步驟33.共享桌面的操作在確認已經成功進行NetMeeting連接之后,在圖6-61中,單擊“工具”→“共享”命令,啟動“共享”對話框,如圖6-62所示。圖6-61共享桌面的操作1圖6-62共享桌面操作2在圖6-62的列表框中,選擇“桌面”,單擊“共享”按鈕,然后單擊“控制”欄中的“允許控制”按鈕,隨后選擇“自動接受控制請求”復選框,最后單擊“關閉”按鈕就完成了桌面的共享操作。6.4常見網絡測試及故障分析6.4.1ping命令1.ping命令簡介ping命令是網絡故障檢測最常用的命令,它向目的主機發(fā)送ICMP數據包,并要求目的主機對該數據包做出響應,根據目的主機的響應判斷目的主機的狀態(tài)。常見的操作系統(tǒng)如UNIX、Linux、WindowsNT/XP等都支持ping命令,在各種操作系統(tǒng)中,它的選項和顯示結果略有不同。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下其使用格式如下。ping[-t][-a][-ncount][-lsize][-f][-iTTL][-vTOS][-rcount][-scount][[-jhost-list]|[-khost-list]][-wtimeout]target_nameping命令中的選項是可選的,各選項含義如表6-4所示。表6-4ping命令中各選項的含義選項含義-tping指定的計算機直到按下Control-C中斷-a將地址解析為計算機名-ncount發(fā)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lsize發(fā)送包含由length指定的數據量的ECHO數據包大小-f在數據包中發(fā)送“不要分段”標志。數據包就不會被路由上的網關分段-iTTL將“生存時間”字段設置為TTL指定的值-vTOS將“服務類型”字段設置為TOS指定的值-rcount在“記錄路由”字段中記錄傳出和返回數據包的路由-scount指定count指定的躍點數的時間戳-jhost-list寬松的源站選路(路由稀疏源)。利用computer-list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在路經列表中的主機之間可以經過其他未在列表上的主機-khost-list嚴格的源站選路(路由嚴格源)。利用computer-list指定的計算機列表路由數據包。在路經列表中的主機之間不可以經過其他未在列表上的主機-wtimeout指定超時間隔,單位為ms2.ping命令的使用ping命令主要用來進行連通性檢測。當網絡連接好以后,就需要檢測主機是否和網絡保持連通,通??梢酝ㄟ^對一臺網絡中的遠程主機進行ping命令測試,如果正常就可以看到如圖6-63所示的結果。圖6-63ping命令正常情況示意圖如果不通則顯示如圖6-64所示的結果。在該圖中我們可以看到ping命令并沒有接收到正常的響應,這時說明網絡是有問題的,但是卻并不能檢測出是本地網絡設置有問題還是遠程主機沒有開機。圖6-64ping命令網絡故障示意圖一般來說,用ping命令檢測網絡主要有如下幾個步驟。①測試本主機網絡協議加載是否正確,可以通過ping測試地址來實現,方法如下。ping127.0.0.1地址是用來測試的網絡地址,通過對本地址的檢測,可以檢測本機網絡協議加載是否正確,如果沒有正常響應則可能是TCP/IP協議加載不正確,重新加載協議進行測試。②測試本地網絡適配器是否有故障,通過ping本主機IP地址實現。如果網絡適配器工作正常則會接收到響應,否則可能是驅動程序或者網絡適配器本身出現問題,需重新安裝驅動程序或者更換網絡適配器。③測試能否到達臨近主機,通過ping臨近主機IP地址實現。如果不能正常到達臨近主機,且臨近主機網絡工作正常,這時可能是網絡線纜出現故障,如水晶頭沒有插緊、電纜沒有連接、電纜接頭沒有壓緊、沒有和交換機連接等,故障范圍可以鎖定在主機和交換機之間的介質上。④測試能否到達路由器,通過ping路由器IP地址實現。如果不能,用網絡中的其他主機測試能否到達路由器,并檢測是否能到達該主機。⑤測試能否到達外部網絡,通過ping外部網絡中一臺主機的IP地址實現。如果不能,原因比較復雜,可能是路由器阻斷ICMP數據包的傳輸,也可能是遠程主機沒有正常工作等。但是,若網絡中的其他的主機能正確到達,就是本機出問題了。利用上述步驟我們可以輕易地判斷出故障的原因和位置。3.ping命令結果分析沒有連通的結果主要有3種:timeout、unknownhost、networkunreachable。timeout表示遠程的主機可能沒有開機、中間路由器沒有正常工作等,如果要進一步確認故障原因,需要結合其他網絡測試命令,如tracert等,有的時候也可能是本地網絡限制網際控制報文的傳輸。unknownhost表示遠程主機的名字不能被正常解析,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會提示找不到主機名,提示確認主機名,這種情況出現在用主機名而不是IP地址作目的主機的時候。networkunreachable表示沒有通向目的主機的路徑,經常會出現在路由表出錯的時候,如路由表中沒有默認路由,這個時候需要檢查主機或者路由器中的路由設置,及時糾正錯誤的路由表。6.4.2route命令route命令是操作系統(tǒng)中關于路由操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