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念館_第1頁
抗美援朝紀念館_第2頁
抗美援朝紀念館_第3頁
抗美援朝紀念館_第4頁
抗美援朝紀念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專題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館落成并正式開館。紀念館坐落在遼寧省丹東市市中心北部風景秀麗的英華山上,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新義州市隔江相望。由紀念塔、陳列館、全景畫館三大主體建筑構成。紀念塔高53米,正面為鄧小平題寫的塔名,背面刻有記述中國人民志愿軍光輝業(yè)績的塔文。陳列館通過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圖表、沙盤、繪畫、模型、雕塑等,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偉大史實。全景畫館陳列著長132米、高18米的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zhàn)》,人們在旋轉(zhuǎn)看臺上觀看,猶如身臨其境,深為志愿軍指戰(zhàn)員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氣概所感佩。文化傳承抗美朝援紀念館共收藏文物19500余件,分為兩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歷史文物?,F(xiàn)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7件,如原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同志的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平壤以北道路調(diào)查材料和朝鮮交通調(diào)查圖;志愿軍參謀長解方同志在談判時期使用的照相機;志愿軍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同志的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同志的一級國旗勛章、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同志的卡賓槍;魏巍同志的《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該館還收藏有歷史文物7391件,其中瓷器826件,銅器126件,鎮(zhèn)幣2687件,書畫355件,其它工藝品627件。歷史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4件,即戰(zhàn)國時期的葉脈紋雙紐銅鏡、青銅短劍、元代的乳白黑釉花大罐、清乾隆年間象牙雕塔。背景資料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出兵朝鮮,在仁川登陸,并將戰(zhàn)火引向中國邊境,轟炸安東(今丹東市)等地。應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經(jīng)過慎重考慮,決定發(fā)兵朝鮮,與朝鮮人民軍共同戰(zhàn)斗,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經(jīng)過三年艱苦戰(zhàn)斗,迫使美國在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大堂正面的雕塑志愿軍用過的武器黃繼光烈士塑像全景畫描寫的戰(zhàn)爭場

鴨綠江斷橋丹東鴨綠江斷橋,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于1909年,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第四孔為“開閉梁”,可旋轉(zhuǎn)開合,便于船舶航行??姑涝瘧?zhàn)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cè)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歷史見證?,F(xiàn)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橋憑吊游覓。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大橋景區(qū)主要景點。歷史鴨綠江斷橋是集恥辱、斗爭、成就于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1905年,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抗美援朝期間,美軍為切斷我方供給線,1950年11月8日炸斷此橋,只剩下殘留在朝鮮一側(cè)的“斷橋”。這座橋問世近100年來,親歷了中華民族從忍屈受辱到奮起抗爭,從歷經(jīng)挫折到不斷勝利,從當家作主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的艱難歷程。站在斷橋之上,不僅可以回顧歷史,增強愛國熱情,更可以飽覽丹東市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1993年丹東市委、市政府投資200多萬元開發(fā)斷橋,幾年來,又投資400萬元,用于增添景點和維修,使斷橋成為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評為省及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8年來,斷橋共接待中外觀眾90多萬人次。1993年6月,斷橋被開辟為旅游景點。橋上現(xiàn)有原橋旋轉(zhuǎn)及炸斷處觀賞臺各一處,炮樓一個,橋史話展板30塊。游客參觀斷橋,不僅能了解斷橋歷史,觀看中朝兩岸風光,更能激發(fā)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2001年6月,鴨綠江斷橋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8月,被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列為國家重點建設紅色旅游景區(qū)。修建“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諸多橋中的第一橋,1909年5月動工,1911年10月竣工,為當時殖民機構日本駐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始為鐵路橋,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從中方數(shù)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zhuǎn)90°,便于過往船只航行,1943年4月當時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實行殖民統(tǒng)治的日本人在此橋上游不足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兩座鴨綠江大橋成為我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侵朝美軍多次對大橋狂轟炸,1950年11月,第一橋被炸毀。中方所剩四孔慘橋保留至今,被稱為“鴨綠江斷橋”。第一橋為廢橋,中方一側(cè)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習慣稱為“斷橋”。意義“斷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是1993年修復開發(fā)的戰(zhàn)爭遺跡型旅游景點,命名為“鴨綠江斷橋”,橋身漆為淺藍色,意不忘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戰(zhàn)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梁正中懸掛的紫銅巨扁上的“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為遲浩田題寫。斷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成為抗美援朝的見證。斷橋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歷史老人,憑吊和銘記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yè)跡。現(xiàn)在,鴨綠江斷橋是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橋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橋頭飛翔的群群白鴿,把戰(zhàn)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畫面同時呈現(xiàn)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兩座鴨綠江大橋成為我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侵朝美軍多次對大橋狂轟亂炸,1950年11月,第一座橋被炸毀。中方所剩四孔慘橋保留至今,被稱為“鴨綠江斷橋”。短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成為抗美援朝的見證。

斷橋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歷史老人,憑吊和銘記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yè)跡?,F(xiàn)在,鴨綠江斷橋是全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橋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橋頭飛翔的群群白鴿,把戰(zhàn)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畫面同時呈現(xiàn)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遼東解放烈士紀念塔紀念塔于1948年冬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落成。紀念塔用白色花崗巖砌成。塔體為花崗巖、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整體造型由環(huán)形塔基、圓形塔座、方型塔身、銅鑄塑像四部分構成,通高10.73米,方向南偏東10度,俯瞰丹東市區(qū)。塔頂矗立著一尊銅鑄解放軍戰(zhàn)士塑像,高2.08米,重約2噸。他頭戴棉軍帽,帽上有五星,身著棉大衣,胸前佩兩枚勛章,右手持槍,左手振臂吶喊,仿佛是在呼喚人們?yōu)榱俗鎳榱巳嗣駴_鋒,那勇往直前的神態(tài)氣勢,栩栩如生。青銅雕像設計制作者為古達,叢肇芝設計基座,遼東軍區(qū)后勤部協(xié)助制作。

塔正面鐫刻著立體鎏金塔名題字“為解放遼東人民而犧牲的烈士紀念塔”和“1949年10月1日奠基”一行小字。

塔東側(cè)題詞是:“為解放遼東人民而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們有信心來完成你們所未竟的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yè)。中國共產(chǎn)黨遼東省委員會遼東省人民政府遼東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敬志公元1949年10月立”??傆?2個字,由當時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張聞天撰。

塔西側(cè)題詞為:“為解放遼東人民而犧牲的烈士千古!全市人民將永念你們的偉績,以英勇而勤勞的工作建設新安東。中國共產(chǎn)黨安東市委員會安東市人民政府”總計62個字,由當時安東市長陳北辰撰。兩側(cè)字均為原遼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佟冬的手跡。

烈士塔周圍蒼松翠柏環(huán)抱,正面有花崗巖鋪成的路面,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來此公祭烈士,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這座紀念塔不僅是丹東的驕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1962年4月12日,這座紀念塔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又被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東解放烈士紀念塔",巍巍屹立在錦江山公園的中心,為秀美的錦江山增添了莊嚴的氣氛。它以獨特的選型、鮮明的特色,成為革命先烈為解放遼東而英勇獻身的歷史見證。紀念塔于1948年冬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落成。整體選型由環(huán)形塔基、塔座、方型塔身、銅鑄塑像四部分構成,總高度為10.73米,面南偏東10度,俯瞰丹東市區(qū)。塔頂矗立著一尊銅鑄解放軍戰(zhàn)士塑像,高2.08米,重約2噸。他右手持槍,左手振臂吶喊,仿佛是在呼喚人們?yōu)榱俗鎳?為了人民沖鋒,那勇往直前的神態(tài)氣勢,栩栩如生。這座紀念塔不僅是丹東的驕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年初,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鹿島大鹿島,位于祖國萬里海疆的東端,矗立于煙波浩淼的黃海北域,面積6.6平方公里,為遼寧省丹東東港市孤山鎮(zhèn)所轄?!疤燧臀锶A,地聚靈象”,寸海寸金的經(jīng)濟價值、相對完整的生態(tài)價值、獨具特色的景觀價值,被譽為“中國北方的夏威夷”。大鹿島度假區(qū)位于遼寧省東港市大孤山南19海里的大鹿島上,總面積6.6平方公里,景色獨秀。北與大孤山隔海相望,東與獐島唇齒相依,遠望孤島高聳,??汉C?,如一只梅花鹿臥于黃海之中。與韓國、朝鮮毗鄰,,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黃海之濱。在其南面海域,是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著名愛國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至今還沉睡附近的海底。憑吊甲午英靈,鄧世昌和全體將士及“致遠號”化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訪古追今,讓人慨嘆。因此,大鹿島現(xiàn)已成為聞名中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避暑觀光旅游勝地。主要特產(chǎn)大鹿島四面環(huán)海,盛產(chǎn)對蝦、梭子蟹、海螺、雜色蛤、文蛤以及各種魚類等上百個品種,且以鮮活著稱,為美食家贊不絕口,島上有二郎石、嘎巴棗樹、滴水、老虎洞、駱駝峰、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毛文龍碑、海神娘娘廟、英式導航燈塔以及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島前環(huán)抱的月亮灣、雙珠灘、為中國北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場,也是游人拾貝、垂鉤、沖浪、晨觀日出、夜半聽濤的理想去處。地區(qū)介紹月亮灣大鹿島大鹿島前的月亮灣,是一個天然浴場,海岸線長3公里,縱深1公里,坡降只有1米。灘沙細膩無海底礁石,為全國少有的優(yōu)質(zhì)浴場。游人可在灘上追波逐浪,乘船游弋海上。入夜,岸上霓虹燈倒映海中,五彩斑斕,岸上燈,水中燈,交相輝映,令人目眩。而到了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島上人家都要到灘上送海燈,月亮灣又成了一個燈的世界。有許多外地游人為此特意趕來觀海燈。音樂噴泉音樂噴泉廣場占地20,000平方米,是島上人和游客休閑、娛樂、游玩的場所。傍晚,你可以坐在這里喝著啤酒,吃著海味燒烤,看音樂噴泉變幻莫測的水柱和燈光,聽悠然蕩起的海潮,又是一番心境和情趣,你也可以拿起麥克盡情唱一首你喜愛的歌。吃完了,喝足了,你可以獨坐海邊,看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看大海錦緞一樣在月光下抖動,你的思緒會無羈無絆,放飛得很遠,似乎進了時間隧道,與古人坦蕩博大的胸廓相通,陡增無限感慨。鄧世昌塑像為了紀念鄧世昌以身殉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00年大鹿島人在島上立起了這座花崗巖雕塑,大理石基座上的文字是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楊汝岱題寫的。整個雕塑莊嚴凝重,鄧將軍威武高大,手按腰刀,炯炯的目光遠望大海,象征我國的領海神圣不可侵犯。嘎吧棗樹嘎吧棗樹400余齡。主干圍9尺,高三丈三,冠覆25步。中秋后紫紅色棗熟,甘甜如飴,嚼之發(fā)出“嘎巴嘎巴”聲響,因此得名。相傳可消災避難,佑護一方。望之目睿,拜之耳聰,虔誠所至,心想事成。島人奉為圣樹。美麗傳說據(jù)說,許多年前的一個春天,玉皇大帝派兩個仙女下凡。她們兩個下到人間,一個變成獐子,一個變成鹿。當她們在山林里閑逛時遇見一個獵手,被獵手追得沒命地奔逃,一直跑到了大海邊。兩個仙女既不敢現(xiàn)原形,又不能哀求。獵人追了上來,一只箭射進了獐子的咽喉,一只箭射在鹿的心口窩上。獐和鹿使盡最后的氣力,躍進了波濤洶涌的大海。兩個仙女從此再也回不到天宮去了,她們倆已被獵人射死,變成了兩個小島,就是現(xiàn)在的大鹿島和相鄰的獐島。而島上的姑娘更是漂亮得出奇,以至于有了“龍王廟的蔥,小島的風,大孤山的姑娘賽妖精”(漂亮)的說法歷史發(fā)展震驚中外的甲午黃海大戰(zhàn)就爆發(fā)在大鹿島海面,民族英雄鄧世昌及700名將士和“致遠”等4艘戰(zhàn)艦分別犧牲和沉沒在大鹿島海面,島上有鄧世昌墓和鄧世昌塑像。首都之窗施工建設多年來,加大了以旅游服務為對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港口、賓館、景區(qū)規(guī)劃、風景綠化、道路擴建鋪設和客運車船修造購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等基礎建設等項投資累計達2800余萬元,初步建成了集旅游、餐飲、住宿.娛樂一條龍配套服務的海上渡假旅游地,自“七五”末和“八五”以來,平均年接待游客3萬人次,最高年份達13萬人次。

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擾。現(xiàn)在看到的虎山長城,是依據(jù)1992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虎山長城現(xiàn)已修復1250延長米,過街城樓、烽火臺、敵臺、戰(zhàn)臺、馬面等十二景,恢復了當年明長城之首的壯觀氣勢?;⑸皆R耳山,因兩個并排高聳山峰,狀似兩只豎立的虎耳,亦稱虎耳山,至清代演化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鴨綠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余。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丹東歷次被外敵入侵,虎山首當其沖,總被視為軍事要塞,最先遭到攻擊,任何一個懂得軍事的人都知道,占據(jù)制高點,就等于控制了戰(zhàn)斗的主動權。景區(qū)內(nèi)的虎山長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當時的主要作用是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而努爾哈赤稱王以后,為了保住其的“龍興之地”,他頒布了法令嚴禁山海關以內(nèi)的人到關外來。關內(nèi)的人也不許在滿人發(fā)祥地的范圍內(nèi)耕種、狩獵。因此,他興修柳條邊,在修柳條邊時他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nèi)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然而歷經(jīng)幾百年虎山長城幾乎是瀕于湮沒了以至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就已明確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F(xiàn)在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jù)1992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⑸介L城現(xiàn)已修復1250延長米,過街城樓、烽火臺、敵臺、戰(zhàn)臺、馬面等十二景,恢復了當年明長城之首的壯觀氣勢。景區(qū)景觀虎山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里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丹東虎山長城風景如畫游勝地。虎山長城是明長城[1]的東部起點,位于鴨綠江畔,愛河之濱與朝鮮隔江相望。上世紀90年代初,文物考古部門發(fā)掘出虎山南北連綿不斷的長城墻體和墻基,經(jīng)過羅哲文等一大批長城專家學者實地考察認定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使教科書中的傳統(tǒng)說法得以改寫,政府部門也隨即組織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修復工作。現(xiàn)在看到的虎山長城,就是依據(jù)1992年通過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在明長城遺址上修復起來的?;⑸介L城現(xiàn)已修復1250延長米,過街城樓、烽火臺、敵臺、戰(zhàn)臺、馬面等十二景。修復后的明長城依山就勢,蜿蜒北去,與丹東市區(qū)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這里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臨江峭立的虎耳山,于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可一覽兩國風光,舉目看去,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虎山長城已修復的長城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鴨綠江畔,成為鴨綠江風景名勝中一個旅游勝地。明代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山上。山下濱江路與201國道相連,江邊的幫山臺是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虎山附近有漢代城池西安平縣遺址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戰(zhàn)場遺址?;⑸矫娣e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huán)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規(guī)劃中的虎山綠水縈繞,山上長城起伏,環(huán)山湖游艇穿梭直通鴨綠江,綠樹山花與湖水相映,風景如面。這里將建設民俗村、邊貿(mào)市場、長城博物館、美食街等。經(jīng)國家批準正在修復的虎山長城已俊工730多延長米。不久沿江游覽路將直通虎山景區(qū),從市區(qū)到虎山只需十幾分鐘就能到達。虎山長城未來的虎山將是集游覽、娛樂、度假、科研于一體的深受游客睛睞的旅游區(qū)。旅游景區(qū)虎山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早年安東八大名景之一,這里有長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個景點,是丹東城郊絕好的旅游勝地[1]。過街城樓過街城樓位于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長城的標志性建筑。過街城樓高23.6米,共五層,其中主體三層,箭樓二層。主體城樓高9.6米,主體上女墻高0.8米,底層進深20.5米,用仿古青磚砌筑而成。過街城樓的箭樓部分為仿木結(jié)構,高14米,開間14米,進深11米,每層頂部都是青瓦挑檐。過街城樓整個樓體以紅色為主,給人以雄渾的歷史韻味。虎踞龍盤主題雕塑“虎踞龍盤”這座雕塑是2007年9月完成的。雕塑主體高度8.8米,材質(zhì)為紅色花崗巖,底座高度為1.5米,材質(zhì)為花崗巖。雕塑的底座部分。底座正面鑲嵌著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寫著“萬里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這十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羅哲文先生所題寫的。羅哲文先生將大半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在長城的研究與恢復的工作當中,特別是近十幾年羅老更是對虎山長城的修復的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正因為此,我們才能有幸重睹虎山長城這一“巨龍之首”的雄姿。雕塑的主體部分,主體底部是洶涌的波濤它象征著鴨綠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側(cè)是一只虎頭這座山便是虎山。在山的右側(cè)站著一個留著長發(fā)的東方巨人他代表著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東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條巨龍,龍頭在巨人掌中龍尾幻化為長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著初升的太陽寓意為這里是世界的東方是太陽最早生起的地方。整個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龍、日等造型渾然一體,突出了虎山長城是萬里長城最東端起點這一重要地位,同時也顯示出只有偉大的中華民族才能修建出這樣偉大的建筑工程。

千米棧道千米棧道是虎山景區(qū)另一主要景點,中國有三大古建筑那就是長城、棧道和運河其中運河即人工河。而在虎山景區(qū)內(nèi)這三大古建筑您都可以看到。棧道是從前用木柱、木板等修筑在懸崖絕壁上的通道。虎山景區(qū)的千米棧道是在原棧道遺址上修建的走在上面既驚險又刺激,特別是“虎口”這一段更是考驗你膽量的地方?!盎⒖凇边@段險路有20多米長,是天然形成的夾扁石,遠看像老虎半張著的嘴。游客走在上面頭上是探出來的巨大而嶙峋的巖石,腳下幾乎沒有路。走出“虎口”,前面是一段下坡路,前面就是索橋,它由五根粗大的鋼索組成,有30多米長。走在上面搖搖晃晃使人有一種挑戰(zhàn)極限的感覺。山險墻山險墻是虎山長城建筑中特有的結(jié)構。虎山長城山險墻利用陡峭的山巖,在臨敵的一面修鑿成陡壁代替城墻,再將頂部鑿削平坦??脊耪{(diào)查發(fā)現(xiàn),山險墻有的在巖石頂部修有腳登窩;有的打出圓孔,可插上木樁或系上繩子,供守城軍士上下行走。修復后的山險墻用磚石在外側(cè)壘砌垛口墻,在內(nèi)側(cè)壘砌女墻。從遠處看,長城好像從這里斷開了,其實作為長城的一種特殊結(jié)構,山險墻也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長城總是依山就勢而建,有些地方山勢陡峭、易守難攻,所以這些地段借用山勢,根本就不用再修筑高大的墻體。邦山臺邦山臺是文物工作者在虎山發(fā)掘的第一座敵臺遺址,編號為1號臺。這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東端第一座敵臺。據(jù)史書記載,明代遼東鎮(zhèn)所轄長城東端的第一座敵臺稱邦山臺。文物考古專家經(jīng)過考證,認定1號臺址就是明代的邦山臺。因此,修復后的1號臺定名為邦山臺。邦山臺長26米,寬20米,高10米。修復后的邦山臺,臺頂架有兩門火炮,四周插滿彩旗,頗有戰(zhàn)時威風。據(jù)史書記載,邦山臺并不是很大的敵臺,當時可能駐兵7-8名。據(jù)遼寧省文物考古專家們推斷,邦山臺的大小應為方圓10米左右,不應建得過大。但是,為什么把臺子建大了呢?原因是有一位著名的旅游專家曾發(fā)出這樣的忠告:邦山臺的位置是整個虎山景區(qū)游客的集散地,如果這個敵臺規(guī)模過小,很容易出現(xiàn)意外事故。由于更多考慮了旅游安全因素,丹東市在重新修復時最終采取了后者的意見。四號墻臺四號墻臺是一個長寬均8米的平臺,墻上有垛口和射孔、通風孔等。這里曾是守城兵卒與攻入長城的敵軍廝殺的戰(zhàn)場,如今作為游人觀光的平臺,我們不但可以在這里憑吊歷史,更可以在這里放眼長城內(nèi)外。回頭看,一路攀登而來,山腳下的廣場、過街城樓、散落的人家以及遠處的丹集(丹東-集安)公路,都可以盡收眼底了。往左側(cè)看,那就是鴨綠江上有名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最窄的水道。鋪房敵樓在登上五號鋪房敵樓之前,值得注意欣賞的是長城馬道上的障墻建筑。這段墻體陡峭,是虎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