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患率調查方案_第1頁
現患率調查方案_第2頁
現患率調查方案_第3頁
現患率調查方案_第4頁
現患率調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6現患率調查方案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方案

為了貫徹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管理辦法》、《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指導原則》及《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規(guī)范》,了解我院醫(yī)院感染的現患率發(fā)生情況、抗菌藥物使用及重要病原體的檢出以及耐藥情況。根據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方案,具體如下:

一、目的

1、了解我院醫(yī)院感染的實際發(fā)生情況。

2、病人抗生素使用情況。

3、了解重要病原體的檢出以及多重耐藥情況。

二、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時間及范圍:

1、調查時間:2014年11月27日

2、調查范圍:醫(yī)院所有2014年11月27日0點—24點住院的病人(包括當日出院病人,但不包括當日新入院病人)

3、應查人數=調查日在院總人數+該日已出院病人數-該日新入院病人數

三、現患率調查組織形式:

1、院感辦組織開展,臨床科室實施。

2,臨床科室院感監(jiān)控小組(包括院感監(jiān)控組長、副組長及院感監(jiān)控醫(yī)生、監(jiān)控護士)實施調查。

3.調查前三日各科室完善所有病人特別是感染病人的各項檢查及病歷的書寫。

4、匯報:向院領導匯報,爭取全方位的支持。

5、培訓:開會集中培訓,包括調查方案、診斷標準及調查表項目填寫說明等。

四、調查程序與方法

1、調查人員的配備與分工:

調查人員每組3-4人,有各科主任、院感監(jiān)控醫(yī)生及監(jiān)控護士組成,

負責本科室的病人;醫(yī)務科及院感科工作人員分片進行指導,并填寫《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及《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

2、調查對象

為調查日2014年11月27日0點—24點所有住院的病人,包括當日出院、轉科、死亡的病人。但不包括2014年11月27日的新入院病人。

3、調查步驟

(1)調查組成員首先得到該病房住院病人總數及名單,由各科監(jiān)控護士將病人的姓名、床號等詳細登記在調查表上,再由監(jiān)控人員(醫(yī)師)逐一對病人進行床旁詢問和體檢,(床旁調查人員應注意詢問方法與技巧)。每位病人至少3分鐘,發(fā)現有感染者,將感染診斷登記在《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上。

(2)其他調查人員根據《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上的內容逐一翻閱病歷認真填寫。

(3)每個病人均需填寫《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調查表上的內容均不得遺漏。

4、感染判斷與診斷標準;床旁調查結果與病歷調查結果相結合,按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衛(wèi)醫(yī)發(fā)[2001]2號)確定是否為醫(yī)院感染。如感染病人的診斷有疑問,可與院感科討論后確定。

5、病原學檢查:注意追蹤病原學檢查結果,包括調查當天還沒有,而日后有本次感染的檢驗結果,應補上。

6、抗菌藥物使用目的:不明確者,可詢問病房主管醫(yī)生。

7、、特別關注的項目:體溫記錄單、臨時及長期醫(yī)囑單的抗菌藥物使用、病原學報告單、住院時間、病情嚴重、免疫功能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等。

8、、填寫完整:醫(yī)院感染控制專職人員,要仔細檢查每一調查表是否填寫完全。

五、登記表填寫注意事項:

1、重點關注住院時間長、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留置管路及手術后患者。

2、每個病人均需填寫《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登記表上的每一項內容均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填寫。入院診斷《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中填前4個診斷,《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中填前1個主要診斷。

3、如果有泌尿道感染,并且在泌尿道感染前24小時內有泌尿道插管操作,則認為泌尿道感染與泌尿道插管有關,在相應處打勾。

4、如果有血液感染,并且在血液感染前24小時內有動靜脈插管操作,則認為血液感染與動靜脈插管有關。在相應處打勾。

5、如果有肺部感染,并且在肺部感染前24小時內使用了呼吸機,則認為肺部感染與使用呼吸機或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有關。在感染相關因素的相應處打勾。

6、所有手術病人必須填寫(四、感染相關因素中“與手術有關因素欄”)的內容。不得遺漏。

7、治療用藥:病人確診為感染之后所用抗菌藥物。

8、預防用藥:病人確診為感染之前所用抗菌藥物。

9、若病人所用抗菌藥物為“治療用藥”或“治療+預防用藥”,應注明是否已送細菌培養(yǎng)。(單純預防用藥和未用抗菌藥物者不必填寫)

10、外科圍手術期用藥:是否(僅調查Ⅰ類切口病人外科圍手術期用藥)。

六、現患率調查要求

1、各病區(qū)院感監(jiān)控護士填寫病人基本信息(二張表的基本信息)。

2、院感監(jiān)控醫(yī)生對該病區(qū)所有住院病人進行調查,完成剩余的所有信息的填寫。

3、監(jiān)控醫(yī)生嚴格掌握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

4、每一位住院病人均需填寫《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

5、實際調查率力爭達到100%。應≥96%。

6、調查工作保證在調查當日完成。

7、調查表填寫應完整、及時、準確、規(guī)范。

8、11月28日前將匯總的《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及《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交醫(yī)院感染管理科。七、匯總與反饋

1、匯總:院感科將調查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

(1)現患率與實查率:根據《醫(yī)院管理評價指南(2008版)》測算“現患率”與“實查率”評價指標?,F患率定義: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處于一定危險人群中實際感染病例(包括以往發(fā)病至調查時尚未愈的舊病例)的百分率。計算方法如下:

醫(yī)院感染現患率=院患者人數

觀察期間實際調查的住數

次染例同期存在的新舊醫(yī)院感)(×100%

現患調查實查率=應調查住院患者數實際調查住院患者數

×100%

(2)本次現患率調查的評價標準

按照衛(wèi)生部要求:醫(yī)院感染現患率≤10%,醫(yī)院感染現患調查實查率≥95%。

4、反饋:對于相關數據的主要結果、本次調查中存在的技術方法問題,將以書面的形式進行總結及反饋。

控感科

2014年11月20日

附1:《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附2:《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

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床旁調查表

注:1、調查人數指調查時段該科室的住院病人,包括當日出院人數,不包括入院人數。

2、實查人數指實際調查到的人數。

3、感染分類包括社區(qū)感染和醫(yī)院感染。

調查者:調查日期:年月日

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匯總表

匯總人:匯總日期:年月日

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個案登記表

二、醫(yī)院感染情況

三、抗生素使用情況

抗菌藥物使用:是否目的:治療()預防()治療+預防()聯用情況:一聯()二聯()三聯及以上()

治療用藥已送細菌培養(yǎng):是否

四、感染相關因素

調查者:調查日期:年月日

相關概念

醫(yī)院感染:又稱醫(yī)院內獲得性感染,即病人在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而在醫(yī)院內發(fā)生的感染(48小時),包括在醫(yī)院獲得而出院后發(fā)病的感染。

社區(qū)感染:病人入院時已經存在或處于潛伏期的感染。

現患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處于一定危險人群中實際感染病例(包括以往發(fā)病至調查時尚未愈的舊病例)的百分率。

床旁調查主要詢問常見癥狀,如畏寒、發(fā)熱、咳嗽、咽痛、咳痰、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尿痛、局部紅腫、傷口流膿、以及必要的體檢。

手術者填“是”(擇期手術填“是”急診手術填“否”),未做手術填“否”。

切口的分類:

Ⅰ類切口:及清潔切口。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癥區(qū),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Ⅱ類切口:即清潔-污染切口。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污染。

Ⅲ類切口:即污染切口。手術進入急性炎癥但未化膿區(qū)域;開放性創(chuàng)傷手術;胃腸道、尿路、膽道內容物及體液有大量溢出污染;術中有明顯污染(如開胸心臟按壓)。

Ⅳ類切口:及感染切口。有失活組織的陳舊創(chuàng)傷手術;已有臨床感染或臟器穿孔的手術。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是指相應調查前一日的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如調查前一日前已經停用了,則不算)。不包括:抗結核治療藥物;抗菌藥物的霧化吸入;抗病毒藥物(如無環(huán)鳥苷、病毒唑);眼科(抗菌藥物滴眼)、耳鼻喉科(耳、鼻的滴藥)等局部用藥;不包括抗真菌藥物。并將所有使用的抗菌藥物名稱、劑量、給藥途徑填寫在相應欄內。

通知

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控感科將進行“2014年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工作,此項工作需全院各臨床科室積極配合完成。

定于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2:30在十二樓會議室召開“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前培訓會”。

培訓內容包括調查的目的、時間、調查的范圍、方法、步驟及填表的注意事項等。

要求參加人員:各臨床科室院感監(jiān)控小組成員(包括監(jiān)控小組組長(主任)、副組長(護士長)、監(jiān)控醫(yī)生及監(jiān)控護士),不得缺席。

控感科2014年11月25日

華縣人民醫(yī)院2014年醫(y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工作總結

為了貫徹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管理辦法》、《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指導原則》及《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規(guī)范》,比較準確地了解我院社區(qū)感染、醫(yī)院感染發(fā)生情況、了解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了解重要病原體多重耐藥菌的檢出情況,提高全院醫(yī)務人員的醫(yī)院感染控制意識,避免暴發(fā)流行的發(fā)生,根據我院年初制定的院感工作計劃,醫(yī)院感染管理科于2014年11月27日組織開展了對醫(yī)院感染現患率的調查,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院感科首先制定出調查方案,上報院領導,并向各科室發(fā)出通知,對調查目的、方法、調查的范圍、填表的注意事項等進行開會培訓,取得領導的支持及各科的積極配合,使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二、調查結果

1、醫(yī)院感染現患率總體情況

應調查人數426人,實查426人,調查實查率100%。按科室分:內一科30人、內二科56人、內三科58人、內四科22人、內兒科102人、腦外科11人、骨外科36人、外科26人、婦產科37人、五官科30人、急診科15人,調查率符合規(guī)定要求(調查實查率要求>96%)。各調查人員根據《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通過床旁調查,結合查閱病歷,得出最終調查結果醫(yī)院感染病例11例,醫(yī)院感染現患率為2.58%。社區(qū)感染病人200例,社區(qū)感染患病率為46.95%。

2、醫(yī)院感染情況

醫(yī)院感染病例11例,按科室分:內二科2例、內三科2例、內兒科1例、腦外科3例、骨外科3例;按感染部位分: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4例、消化道2例、手術切口1例;其中發(fā)現有1例肺炎與氣管插管有關;醫(yī)院感染主要病原體為:嗜麥芽食單包菌1例、支原體2例。

3、病原體監(jiān)測情況

在195人治療性用藥或治療+預防性用藥中,66人送細菌培養(yǎng),

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細菌送檢率為33.85%。在11例醫(yī)院感染患者中,有3例送細菌培養(yǎng),細菌送檢率為27.27%。

4、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11月27日全院臨床使用抗菌藥物共計262人,使用率為61.5%;其中內一科使用25例,占9.6%,內二科使用15例,占5.7%,內三科使用11例,占4.3%,內四科使用11例,占4.3%,內兒科90例占34.1%。腦外科使用8例,占3%。骨外科使用24例,占9.2%,外科使用23例,占8.8%,婦產科使用24例,占9.2%.五官科使用23例,占8.8%,急診科使用8例,占3%。

預防性用藥:共69例,占26.34%。其中內一科1例、內三科2例、內兒科5例、腦外科5例、骨外科17例、外科8例、婦產科21例、五官科3例、急診科7例。

治療性用藥:共168例,占64.12%。內一科23例、內二科14例、內三科5例、內四科10例、內兒科85例、腦外科1例、骨外科4例、外科8例、婦產科1例、五官科17例。

治療+預防性用藥:共25例,占9.5%。內一科1例、內二科1例、內三科4例、內四科1例、腦外科2例、骨外科3例、外科7例、婦產科2例、五官科3例,急診科1例。

一聯用藥:154例,構成比例為58.8%。其中內一科7例、內二科10例、內三科10例、內四科8例、內兒科49例、腦外科8例、骨外科21例、外科6例、婦產科20例、五官科7例,急診科8例。

二連用藥:103例,構成比例為39.3%。其中內一科17例、內二科5例、內三科1例、內四科2例、內兒科39例、骨外科3例、外科16例、婦產科4例、五官科16例。

三連用藥:5例,構成比例為1.9%。其中內一科17例、內二科5例、內三科1例、內四科2例、內兒科39例、骨外科3例、外科16例、婦產科4例、五官科16例。

5、手術情況

在調查的426人中共查出手術69例,手術率為16.2%。其中:骨

外科21例、腦外科3例、外科12例、婦產科19例、五官科14例。

Ⅰ類切口:33例,占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