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北京導游詞匯編15篇北京導游詞1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qū)山巒起伏的一塊小盆地里,距北京約75公里,背后以朱山為依托,對面以石經山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經而著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書法、美術、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義的古跡,在北京以至全國諸多古寺名剎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1012年該寺被評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點”之一。房山縣西北部山岳地帶,自隋唐以來就是佛教勝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關寺、云蒙山龍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為中心的七十三庵等許多佛教遺跡文物,而石徑山云居寺則是其中最出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譽。
云居寺創(chuàng)建於隋唐時代,歷代屢有重修擴建,成為華北地區(qū)聞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斗爭時期毀於日軍炮火,現僅存遺址。寺東北1.5公里處石徑山上有藏徑洞九座,洞內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經板,連同寺院南端藏經穴中遼、金經板共143l2塊,鐫字數千萬。除去重復刻造者外,計刻經112O馀部,刻工精湛,為中國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值得大書特書。刻制云居石徑的規(guī)模,遠超過北齊的音堂山摩崖石經和泰山經石峪刻經。
云居寺名稱最早見於唐總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時代已具相當規(guī)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經山上,寺址已無考,下寺即今遺址。遼、金時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經知名,故有“石經寺”之稱。明代因在石經山東麓建東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稱“西峪寺”清初又改稱“西域云居禪林”,仍舊保留著云居之名。云居寺歷代屢有修葺,最後的修繕年頭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101年)。被毀前的寺院規(guī)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層,殿宇六進。寺依山而建,每層院落逐步上升,各層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側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門前引泉水流過,清泉垂柳,山霧繚繞,自然環(huán)境頗為幽美,的確是一處修行佳處。“七七事變”后寺院被日軍炮火毀為一片廢墟,南塔也於此時被毀。在云居寺遺址范圉內,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後僅存遺物。所幸攝有云居寺被毀前照片,中日邦交復原後,日方將當時照片送歸。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經東傳中國后,譯著經卷便是眾多僧人信徒“經久不息"的一項事業(yè)。但是紙張、絹綢、木板經卷,不僅易受風、火、水、蟲的破壞,也易受人為的損毀,歷史上兩次“法難"期間,大量的手寫佛經化為灰燼,斗爭兵火也給佛教寺院、佛像經籍帶來毀滅性災難。造樣就促使僧徒想方設法讓佛法傳承久遠。鑒於山東泰山、河北鼓山等處的摩崖刻經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靜琬認為經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長,於是繼承其師慧思遺志,選擇了盛產漢白玉、艾葉青石,又遠離幽州城的房山,起先了刻經於石、秘藏於室的艱難工捏。靜琬先是創(chuàng)建了石經山藏經洞和云居寺,他發(fā)愿造十二部石經。這一行動得到當時社會各方面的支待。從隋大葉中到唐初,靜琬30年刻經不輟,每刻完一批石經就鑿洞封存起來。貞觀十三年(639年)靜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導、僧儀、惠暹、玄法四代相續(xù)主持刻經,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賜經本四千多部作為底本,先後刻經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經洞中。自隋至明,共開鑿藏經洞九個藏石經版4559塊;遼金時又在寺南側挖穴,埋藏經版1O611塊。遼天慶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稱“壓經塔”。
靜琬最初所刻石經146塊,一部分鑲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座開放式藏經洞,洞前有門可以進出,長寬各約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撐洞頂,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稱“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閉式,里面疊藏石經板,洞門封錮,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經是我國的石經寶庫,也是世界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對於探討我國古代文化、歷史、藝術以及佛教歷史和典籍都有重大價值和意義。遼金年頭所刻石經,原以《契丹藏》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傳。近年來從山西應縣木塔中發(fā)覺了《契用藏》殘卷,與房山石經比照,完全相同。房山石經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經,這在世界佛經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經是原刻石板,沒有寫經傳抄所易產生的那種訛誤、版本校勘價值極高。同時,它保存了50種以上的各版大藏經所沒有的經籍。鏤刻技術精淇,書法秀麗,不僅是有價值的佛教文物,也是中國書法雕刻藝術的精品。所以問世后,即名聞遐邇。在書法藝術方面,隋代刻經已是高手所書,唐代刻經更具有隋唐書法的美麗風格。從石經中也可以看到我國書法風格的變遷和文字演化(如:俗寫字,異體字,簡化字,武周時期新造字等)狀況。石經中有很多經文后面附刻有題記,這些題記是探討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風民俗的珍貴資料。從1956年起先中國佛教協會和有關部門一起,對房山石經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發(fā)掘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將部分石經進行編號,上架展覽。
11011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探討所佛學家羅焰在洞內研修之際,於原地面拜石下五厘米處,發(fā)覺一方石,下有一洞窟,內存石函、銀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號白玉石函,函蓋上刻有173個字,函內還刻有83字銘文。這些文字記述了明代萬歷二十年(1592年)間,在石經山首次發(fā)覺隋代所藏佛舍利狀況。二號青石函,較上函略小;函蓋上刻有“大隋大業(yè)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十已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36字銘文。說明佛舍利在這里已珍藏l300年之久。三號漢白玉石函,有楔狀抽斗蓋,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號鍍金銀函,四周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刻線圖案,蓋上有花卉圖案,內有木質彩繪香珠一顆、珍寶11顆。五號白玉函非常精致,長寬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兩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旁邊還伴有兩顆珍寶。
關於這些佛舍利的來歷,據記載:隋文帝曾從一印度僧人處得到佛舍利,并於仁壽元年(601年)、仁壽二年(602年)、仁壽四年(604年)三次向全國各州頒發(fā)佛舍利,地處幽州的弘業(yè)寺和智泉寺皆有幸得到。而這兩寺都距云居寺不很遠。同時,云居寺創(chuàng)始人靜碗法師原本是智泉寺僧人,是佛教天臺宗慧思弟子,所似很可能當時皇帝也賜給了云居寺佛舍利?!逗┥酱髱焿粲渭泛汀兜劬┚拔锫浴分性涊d明萬歷二十年在云居寺石經山雷音洞發(fā)覺了三粒佛舍利。當時萬歷皇帝的母親篤信佛教,於是迎入宮中供給三曰後又安放在雷音洞內,但是記載中的三粒佛舍利,現存只有兩粒,據專家推斷,其中一粒可能在明代萬歷皇帝母親迎人宮內供給時不慎遺失或是被私自留下。目前這兩粒佛舍利及相關文物被中國佛教協會保管,一俟云居寺修復後,將送回云居寺內安置,供各界人士瞻禮。
云居寺四周現存唐遼石塔及遼代磚塔共六座,相互拱衛(wèi),從而形成云居寺特別的佛教人文景觀。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聞名的房山石窟漢白玉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單層和密檐式兩種,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門,內兩側刻披甲胄金剛武士,生動逼真。其中唐開元十五年(737年)建的石塔內兩壁所刻渾目高鼻供給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時期民族團結的旺盛景象。這批石塔是北京地區(qū)現存最早古塔,成為探討唐代幽州地區(qū)文化史和佛教史的寶貴實物資料。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云居寺所藏石經進行了發(fā)掘和整理。到現在還完好保存的石經就有14278塊,分別藏在對面石經山上的9個洞內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國務院將云居寺遺址、兩座遼塔、八座唐塔、藏經洞和石經,列為全國重點愛護文物,并為愛護這些寶貴的文物,先後對遼代北塔進行了加固修理,安裝了避雷設施,為愛護石經板蓋了石經庫,以使這些上千年的古代寶貴文物代代相傳。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35年4月1曰確定修復云居寺。第一期工程,天王殿、毗盧殿已竣工開放。原云居寺千年遺物——漢白玉鐫刻的圓形山門雄姿也已復原。為更好地愛護石經,避開風化剝蝕,現已確定於11019年9月9曰9目9時9分9秒,將全部石經全部重新秘封於地下。石經藏而天下安,這項舉措必成這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云居寺因珍藏著15000余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被譽為"北京的敦煌"。在云居寺四周兩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內云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寶庫。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始刻于隋大業(yè)年間,歷經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千余年,刻經1122部,3573卷,刻石14278塊,分藏于石經山九個藏經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F又將木雕《龍藏經》7.7萬多塊,明代經2萬多卷運藏于寺。石經、紙經、木板經過這三種經本已稱為世界"三絕"。陳設展覽有"石經展覽"。
云居寺有五大院落六進殿宇,東接上方山,西俯拒馬河,占地7萬多平方米,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并有南北兩塔對峙,歷史悠久,飽經風霜。解放后,云居寺經過兩次大規(guī)模修復重現莊重。云居寺古時亦有"碑海塔林"之稱,現存碑20余塊、塔10余座,是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石經山在云居寺東二里處,俗稱小西天。海拔450米。這里不僅是房山石經刊刻起源之處,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處,4196塊隋唐石經為國之重寶,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為代表的眾多歷史遺跡,具有極高的價值。
據考,石經始刻于隋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靜琬為維護正法,鐫刻經于石??探浭聵I(yè)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刻佛經1122部,3573卷,14278塊,分藏于石經山9個藏經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規(guī)模之大,歷時之長,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堪與著名寰宇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輸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寶貴的文化遺產。
北京導游詞2
敬愛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故宮。我是河南油田王的導游。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將帶你具體觀賞漂亮的故宮。
故宮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古代木質宮殿建筑群???,這是故宮朝南的正門,叫武門門。午門下有五個拱門。只有皇帝才能進出中門。即使是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用兩端的小門。地方長官只能用兩頭最小的門。一般人連故宮都接近不了,但此刻誰都可以進入!
快看!這座建筑叫太和門。它是故宮最大的木門。這里有一對獅子。他們強壯、威猛、高大,代表著皇帝的威歷。
正前方的大廳叫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建筑,也是過去北京最高的建筑。你覺得高嗎?是的,目前不高,因為北京發(fā)展快速,高樓林立。
好了,我的說明結束了,每個人都可以在30分鐘內自由參觀和見面
北京導游詞3
各位團友:
大家早上好!(一般出遠門都在早上)
很興奮能跟大家一起參與神州旅行社組織的春游活動。
首先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叫汪峰,是神州旅行社的一名專職導游員,大家可以叫我汪導或是小汪。我謹代表公司及我個人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情的歡迎。(男導拱手,女導鞠躬)
這位是大家的駕駛員汪師傅。汪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齡,技術嫻熟,行車穩(wěn)妥,大家坐他的車既平安又舒適。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小汪將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假如您在旅途中有什么看法和要求,盡管向我提出,在小汪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合理而可能的狀況下,會盡量滿意大家的要求的。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有緣千里來會面,無緣對面不相識”。今日,大家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個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輛車里,大家由不相識到相見、相知,正是應了上面那句老話。這真是一種很奇異而又美妙的緣分,那么就讓大家將這個美妙的緣分進行究竟,讓大家快樂而行,滿足而歸。
迎著絢麗的朝陽,沐浴著清爽的晨風,大家的旅程起先了!各位摯友平常工作肯定特別辛苦,難得有這個機會出來走走。工作當然重要,但適當的放松還是必不行少的。哈哈,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啊。
介紹這次旅游的行程。
介紹旅游的留意事項。
看到有的摯友打瞌睡了,是不是平常老愛睡懶覺啊,那可不是好習慣。好了,小汪不羅嗦了,大家休息一下,或者吃點東西,或者閉目養(yǎng)神,等一會小汪再給大家供應旅游服務
北京導游詞4
敬重的游客:
看起來大家非常精神,今日我們將要巡游的是長城,請大家做好打算。長城是我國最長的建筑也是我國最出名的建筑它的長度達到一萬三千多里,我們經常叫它萬里長城
首先我們來到了長城腳上,你看這長城那么到高大堅實,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非常平整,像很寬的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你們望見了一邊像牙齒的洞、小正方形和一座堡壘了嗎?讓我來告知你這三個東西有什么用?那個像牙齒的洞吧!它叫暸望口,我想你們肯定相知道它為什么叫嘹望口?我來告知你,打仗的時候,八路軍叔叔來看狀況的,那個小正方形叫射口它是用來射箭的。那個堡壘是用來城臺之可以相互呼應。
大家都走累了,是不是也餓了?可以吃一下食物,我發(fā)給你們一個袋子來裝垃圾,記住不要亂丟垃圾,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是關于長城的故事:在很就以前秦始皇打仗許多,然后他想到了蓋長城,于是他把秦國全部的男人都捉去蓋長城,秦始皇怕男人們跑了,所以就把男人們的腳給綁在一起。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智,才疑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你們認為我這個導游當的怎么樣?下一次我再來給你們當導游。
長城導游詞375字范文5:敬重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白澤沛,大家也可以叫我白導。很興奮相識大家。今日我將帶領大家巡游長城,希望大家玩得快樂。在參觀之前我要告知大家留意平安,不要掉隊。在巡游過程中,請大家留意愛護環(huán)境,不要亂寫亂畫。
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長城腳下,長城是世界上八大奇跡之一,因為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像一條長龍蜿蜒回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長達一萬三千多里,歷史悠久。戰(zhàn)國時期,各國相互防衛(wèi),就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它就連接了全部長城,此后原來各個朝代都在原來的基礎上修筑長城?,F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就是明代的長城。
大家請看這段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實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長方形的眺望口和射口,供眺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相互呼應。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大家請看——墻的條石一條就會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多數的肩膀多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關于長城我就介紹到這,下面請大家盡情游玩吧!
北京導游詞5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3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在這里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立的。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特別發(fā)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很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fā)覺,有一顆星的位臵是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識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肯定的禁忌之地。于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06年起先營建的,用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相傳紫禁城有宮殿101101間半,事實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并向兩邊綻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宏偉,極為壯麗。當我們閑逛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觀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寶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細心選擇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
北京導游詞6
大家好,這次去頤和園由我?guī)Т蠹胰パ灿巍α?,遺忘說,我的名字叫吳洋羊,大家叫我洋羊就能夠了。
快到頤和園了,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是有萬壽山和昆明湖。再提示大家?guī)c。1、不能亂扔垃圾,要扔就扔在四周的垃圾桶。2、要跟緊我,頤和園很大,一不細心會迷路的。3、帶的珍貴物品自我放好。這就是頤和園的大門,很大,很寬敞。
大家跟我一齊進來。
瞧,這是遠近著名的長廊,全長738米,共273間,是中園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101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梁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余幅,內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沒有哪兩幅畫是一模一樣,沒有一點兒相像的。
別忘了看兩旁的花草,也很美。
此刻走完長廊了,來到萬壽山腳下。大家抬頭向上看,那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就是佛香閣。下頭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以前很美麗的排云殿。大家隨我一齊爬上萬壽山吧。
此刻已經在萬壽山了,看一看下頭的景色。這下頭是昆明湖。
大家跟我一齊下去吧。
這就是昆明湖,清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想坐游船的能夠去,等會兒到這集合。
此刻,看這邊的橋,叫十七孔橋,因為它有十七個孔。橋的的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只是相同的。
今日的巡游結束了,下回再見。拜拜!
北京導游詞7
敬愛的游客們,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張,可以叫我小張,也可以叫我張導。請不要在墻上、古代物品上刻畫,也不要亂扔垃圾哦!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它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宮,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譽為五大宮之首。故宮起先建立于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06年至1420年。你們看!故宮的四個美麗的大門,我來告知你它們的名字吧!正門名為午門,俗稱五鳳樓。午門一般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呢!狀元、榜眼和探花的人只可以從今門出入一次。后門“神武門”,明朝為“玄武門”,因為玄武是古代四神獸之一。
清代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為“神武門”?!皷|華門”與“西華門”是個“對門”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一座,橋北還有三座門??禳c兒,快點兒,快點兒去太和門吧!太和門里有三座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你們自己去看看吧!二非常鐘之后記得回來找我哦!看!那兒是內廷,內廷就是皇帝、皇后和妃子們生活的地方??烊タ纯窗?因為內廷比較長,所以拿著你們手中的地圖,三非常鐘后我們在御花園里碰面哦!御花園里鳥語花香,草木茂密。各位家長留意孩子的平安,不要讓他們爬假山。還有不要折鮮花和小草哦!哦,我們到出口了。好了,我們這次的故宮游玩到此結束了。假如下次還想來北京故宮要記得找我哦!在回家的路上要留意平安哦!
北京導游詞8
外出旅行自然少不了拍照,對于大部分游客來說,無論走到哪都喜愛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的旅途,然后共享到自己的摯友圈當中,慢慢的這也成為了一種旅游的習慣。但并不是全部的景點都很適合拍照,例如5A級景區(qū)頤和園,進去閱讀的時候,導游都會提示到,有些地方不能合影,這是為什么呢?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國清朝時期的一座皇家園林,具有著獨特的價值意義,早在上個世紀就被列為了全國第1批重點文物愛護單位。和故宮一樣,這里的人文景觀特別深厚,同時又不缺乏自然美景。在每個節(jié)假日,頤和園往往都會人滿為患,到處都是拍照的游客。
細心的游客可能發(fā)覺了,在頤和園中有一個地方是不能合影的,這個地方就是位于頤和園樂壽堂院子里的“北太湖石”旁。這塊石頭體積浩大,重量達到了30多噸,造型奇妙,并且上面還刻著乾隆皇帝的手書“青芝岫”。
頤和園這所園林當中并不缺乏石頭,但是這一塊石頭非常的特別,在游客們的眼中,這塊石頭還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敗家石”。顧名思義,名字就告知了我們答案,假如游客們想與這塊石頭合影的話,導游往往都會站出來進行阻擋,說這是一種不祥的征兆,建議大家不要拍照。
關于這塊石頭,背后也有著一個特別好玩的故事,與“敗家石”的名字有關。
故事要追溯到明朝年間,有一個叫米萬種的富豪,愛好收集天下的奇石,石頭的形態(tài)越是不一樣,就越受他的青睞。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米萬種和管家一起在北京遠郊的深山當中發(fā)覺了這塊石頭,這塊石頭實在是太特殊了,深受富豪的寵愛。
可是這塊石頭的體積如此浩大,如何運輸卻成為了一個難題,終歸深山與自己的園林路程比較遠。富豪一起先想著找?guī)讉€強壯的勞動力一起將石頭搬回去,可是當真正實施起來,卻發(fā)覺取得的效果特別顯微,怪石只挪動了一點點距離。
這可讓富豪感到發(fā)愁不已,這個時候管家獻上了一計,管家建議修建一條特地的道路,等到冬天的時候,將道路上面潑滿水,待道路結冰,這樣這塊石頭運輸起來便很簡單了。
聽聞此計后,富豪大喜,隔日便起先了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修到了一半,富豪卻發(fā)覺自己的家產已經揮霍完了,甚至這個月連修路工人的工資都難以發(fā)放。原本富甲一方的富豪,如今已經起先變得身無分文,這塊石頭也被扔到了路邊,無人問津,大家給他起了一個“敗家石”的名字。
石頭本無錯,但是寓意不好,久而久之便流傳成了如今的習俗,對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北京導游詞9
各位游客摯友們
大家好,今日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時故宮的午門前,在進入故宮之前,我先就故宮的狀況向大家作個簡潔介紹。
故宮,又稱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筑群,11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紫禁城這一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封建帝王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所以他們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宮象征為人間的紫宮。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備森嚴,不許庶民百姓接近,是肯定的禁地,又稱為禁宮,所以故宮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宮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陽。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由多數房屋、高大的城墻和寬敞的護城河組成。占地面積7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于兩個標準的足球場那么大。共有宮殿房屋8704間(1973年統計),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護衛(wèi)著。
故宮始建于永樂四年(1406)。為營建這座雄偉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國各地采備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納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貴、川及兩廣地區(qū);金磚產自蘇州;漢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立過程中,動用工匠23萬,民夫百萬人。經過十四年的建立,紫禁城最終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樂十九年元旦,朱棣遷都北京。從今故宮起先成為明清兩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從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國家。清代從清世祖福臨到遜帝溥儀,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國家。
北京導游詞10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日的小導游—(小吳),我將帶你們去一個風水寶地—北京!
北京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qū)和7個縣組成??偯娣e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fā)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薊”,從今“燕京”之名流傳至今。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今起先。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北京的遠郊昌平區(qū),那即將進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區(qū)。利用這段時間,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十三陵的歷史背景和說明。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風水術士到北京選擇“吉壤”,其實就是祥瑞的土地,打算修建陵寢。當時這些人找了許多地方,但是都不勝利,最終直到明永樂七年,才選定了現在的這片天壽山陵區(qū),在四周有蟒山,虎峪,龍山和天壽山。這里正符合了陰陽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還有溫榆河經過這里,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從今可見當時皇帝要為自己修建一個陵寢要耗費多少精力啊。隨后,就起先修建了長陵,經過四年最終竣工了。那明朝歷代的皇帝,也接連在這里修建了陵寢。而且從1409修建長陵始終到1644年明王朝滅亡,這200多年間,明十三陵的營建工程從來沒有間斷過。在這方圓40平方公里的范圍,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還有很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墒沁@里也沒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在清兵入關以后,為了報復金人將清太祖的祖墳毀掉,所以就將這里燒了。后來在乾隆五十年的時候,為了籠絡漢人,就下令修繕陵區(qū)。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對這里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并且開放了的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宮已經被發(fā)掘了?,F在這里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安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F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個皇帝么?怎么在這里只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寢?其實緣由很簡潔,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當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其次個皇帝建文帝,因為被朱棣奪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這里就沒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時候,他曾經被宦官王振慫恿,率軍親征,后來在河北懷來的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這個事務稱為“土木之變”,一國不能無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冊封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奪取皇位的“奪門之變”,所以在十三陵中沒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親王的禮節(jié)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這樣一來,大家肯定都明白了為什么這里叫做十三陵了。
從十三陵出來,我們來到了清朝第一大官和珅的府邸—親王府
大門入園——后罩樓——龍王廟——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門——明道齋(展室)——大戲樓——綠天小隱——福字碑——澄懷擷秀——秋水山房——榆關——出園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起先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jiān)李廣也曾經置第于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寶
約值白銀兩千萬兩,相當于清政府半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101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如愿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全部。與此同時,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訢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子,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耙蛔醺氩壳宄贰笔菤v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后由輔仁高校用108根金條贖回,并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運用過。
假如說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話,那么四合院應當就是能代表我們百姓文化的了,現在讓我們來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說是天下著名,老北京人都說假如沒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沒有了生命一樣,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出名,還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qū)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欠志向。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非常便利,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guī)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yǎng)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特別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yǎng)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共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妙天地。四合院,也是華北地區(qū)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筑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閑情逸致的氣氛。之所以這樣,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ú莩苑N外,還可盆栽、水養(yǎng)。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祿”、“壽”等象征祥瑞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祥瑞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納“五谷豐登”、“祥瑞如意”、“福如東?!钡淖謽踊驁D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筑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墻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祥瑞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假如四合院沒了,那就徹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調,那不僅是北京的符號,也是北京的魂兒??上攵暮显菏潜本┑囊环N文化特色,成為了北京漂亮的風景線!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這里結束了!
北京導游詞11
北京安定門內有條國子監(jiān)街,又名成賢街。這條街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樓,是北京保留牌樓最多最完整的一條街。街道兩旁槐樹成行,濃蔭蔽日,槐花飄香。北京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
北京孔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元大德十年(公元1320年)建成,初具規(guī)模。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建崇圣祠,用于供奉孔子五代先人。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20年)擴建大成殿,孔廟始成今日的規(guī)模。整座孔廟分三進院落,占地約220平方米,采納了主體建筑沿中軸線分布,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筑布局。在7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這里成為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尊孔崇儒,宣揚教化,主興文脈的圣地,也成為眾多志在功名的讀書人頂禮膜拜的殿堂。這組比故宮還年頭久遠的皇家古建筑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一段數百年的漫漫科舉之路。徜徉在古柏參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廟里,遠離都市的熱鬧,觸摸歷史、文化的脈搏,泊的心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實在是件雅事。
北京孔廟主體建筑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筑規(guī)制。整座孔廟建筑布局科學,規(guī)模宏大,凸顯皇家氣派。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風格,先師門兩側連接廟宇的外圍墻,如同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中心院落御道的西側有口古井。由青石板組成的花瓣形井臺,石質井圈。由于坐落在德勝門、安定門內一帶水線上,當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質純潔甘冽,相傳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在拜謁孔子后都要飲一下井中圣水,據說飲后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寫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寫出的字墨香四溢,筆勁流暢。故乾隆帝賜名“硯水湖”。雖然現在井中水位很低,也沒有人飲用,但這口井雅致大氣的名字及動人的傳聞,為孔廟增加了幾分文采。
北京導游詞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北京頤和園來游玩,我是頤和園旅游公司的導游,大家可以稱我為“小張”,特別榮幸能為大家供應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開心的一天,也能讓您真正感受到頤和園這座皇家園林的魅力。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就來到出名的長廊。長廊長738米,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動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其中人物故事畫最引人注目,那就請游客們細細欣賞吧!。
穿過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萬壽山地處頤和園的中心部位。南臨昆明湖。山上建有佛香閣、排云殿等,山上樹木蔥濃,宮殿金碧輝煌,是宮庭功能、宗教功能、園林功能的集中體現。各位游客不妨親自登山,既熬煉了身體,又能沿途觀賞好風景。
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面積約200多萬平方米。湖邊圍著長長的堤岸,湖沿有石舫,湖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其中十七孔橋最引人注目,橋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著各種各樣、自然成趣的數百只獅子,它們率真大膽,美不勝收,有的正在繡球上靈活地做著各種美麗的動作,有的幾只獅寶寶游戲在獅媽媽四周,歡蹦亂跳,盡情玩耍,獅媽媽慈祥地摩挲著小寶寶,眼里流露出歡欣的喜悅,金色的陽光灑在這些獅子們身上,像賜予它們一種生命力,傳續(xù)著人間動人的故事。走在橋上,可以看到湖岸柳樹成行,湖光山色,風景迷人,是頤和園最出名的景點。
我真誠地希望您能在里這得到美的享受,祝您玩得快樂,游得盡興。
北京導游詞13
萬佛堂位于北京市城西南房山區(qū)云蒙山南麓,依山而建,有殿宇3座,為青磚發(fā)券無梁殿。該殿始建于唐朝,曾名“大歷禪寺”,現稱“大歷萬佛龍泉寶殿”,為明萬歷年間重建。殿內墻壁上有唐大歷五年鑲嵌的長23.08米,高2.47米、由31塊漢白玉鐫刻的“萬菩薩法會圖”巨幅浮雕,其人物神態(tài)各異,活靈活現,是我國難得的一件唐代浮雕藝術珍品。
萬佛堂的下面是自然形成的溶洞--孔水洞。洞中有泉,水勢洶涌,其源頭高深莫測,房山八景之一“孔水浮舟”便指此地。洞口有碑記,洞內巖壁有隋唐時期的刻經和石佛造像。11012年孔水洞一度干枯,清淤時出土7條小金龍,又為此洞增加了神奇色調。
萬佛堂交通線路:六里橋乘917路車到良鄉(xiāng)站,乘去河北鎮(zhèn)的中巴到萬佛堂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中心建筑施工合同
- 出租房屋合同
- 技術秘密轉讓合同
- 貨物買賣合同
- 2025年不定時工作制員工勞動合同(三篇)
- 化肥農藥運輸合同模板
- 2025版臨時停車場場地平整與安全防護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商鋪買賣合同(一店一策版)
- 課題申報參考:巨災指數保險調節(jié)下政府應急物資采儲策略優(yōu)化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教育強國與新質生產力研究
- 2024版?zhèn)€人私有房屋購買合同
- 2024爆炸物運輸安全保障協議版B版
- 2025年度軍人軍事秘密保護保密協議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合同3篇
- 《食品與食品》課件
- 讀書分享會《白夜行》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DB4101-T 121-2024 類家庭社會工作服務規(guī)范
- 化學纖維的鑒別與測試方法考核試卷
- 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自動駕駛汽車道路交通安全性探討研究論文
- 術后譫妄及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