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兒科疾病臨床治療的論文(共2篇)_第1頁
中醫(yī)兒科疾病臨床治療的論文(共2篇)_第2頁
中醫(yī)兒科疾病臨床治療的論文(共2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兒科疾病臨床治療的論文〔共2篇〕第1篇:淺析灸法在兒科疾病臨床治療中的主要地位灸法作為外治療法的一種,在臨床中有側重要的地位,在多種兒科疾病都有其應用價值。小兒臟腑嬌嫩,肌膚軟弱,易受藥物毒副作用的傷害,而且內服中藥困難。灸法無毒副作用,可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加強體質、防病保健,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隨著灸法儀器和材料的不斷改良,更便于應用推廣。深切進入全面地研究灸法對小兒疾病的作用,能更好地指點灸法在兒科中的運用,為更多的兒科疾病提供安全有效、低廉綠色的治療方法?,F(xiàn)將近5年來灸法在兒科疾病中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1腹瀉唐英等1用艾灸法治療小兒慢性腹瀉20例。治療組選取關元、神闕、足三里〔雙〕穴,采取艾條灸法,艾條點燃后距穴位皮膚約5cm左右,以溫熱不痛為宜,每穴灸20min,寧顆粒,有效率為85%。兩組療效比照,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武志2通過艾灸仆參穴佐治嬰幼兒腹瀉98例,施以懸灸,將已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間隔約0.5~1寸,隨時調節(jié)施灸間隔,患者感到舒坦無灼痛感,以皮膚潮紅為度,每穴灸10min左右,天天1~2次,有效率為83%。林紹瓊等3采取改進艾灸法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100例,結果顯示,改進艾灸法止瀉起效時間快,更能縮短腹瀉時間、改善中醫(yī)證候,同時該法操作簡單,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避免了小兒服藥困難、內服藥物毒副作用大等不足,發(fā)揮了法優(yōu)勢,值得推廣。徐秋菊4通過艾灸神闕、足三里穴治療小兒虛寒性腹瀉50例,結果總有效率為98%。灸神闕穴可促進陽氣升發(fā),激發(fā)經(jīng)絡之氣,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的陰陽平衡,到達治療疾病的目的;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主逆氣而泄。因而,神闕、足三里穴共灸治療虛寒性小兒腹瀉顯效更快。閆冬梅等5通過采取四步艾灸法治療小兒慢性泄瀉發(fā)現(xiàn),四步艾灸法聯(lián)合應用能夠加強艾灸透熱及傳熱作用,使所灸腧穴聯(lián)絡的臟腑及經(jīng)絡得到更有效的調節(jié)及疏通,加強治療效果?;匦挠欣跍責岵糠謿庋?;雀啄灸有利于加強施灸部位的熱敏化水平,疏通部分的經(jīng)絡,進而為部分的經(jīng)氣激發(fā),以至產生灸性感傳作進一步地預備;循經(jīng)往返灸有利于疏導經(jīng)絡、激發(fā)經(jīng)氣;溫和灸則有利于激發(fā)施灸部位的經(jīng)氣活動,發(fā)動灸性感傳,開通經(jīng)絡。張現(xiàn)豪6比照溫和灸與丁桂兒臍貼治療脾虛型小兒泄瀉的療效,結果提示溫和灸、丁桂兒臍貼都能減少患者的大便次數(shù)、改善大便性狀,但溫和灸較丁桂兒臍貼改善更為顯著〔P<0.05)。高偉民7通過附子理中湯加減配合灸法治療小兒慢性腹瀉26例,結果顯示中藥內服合足三里隔姜灸治療小兒腹瀉療效明顯優(yōu)于西藥組。隔姜灸足三里能夠通過溫通經(jīng)脈、祛除寒濕治療腹瀉。劉琳等8觀察灸法配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脾胃虛弱型泄瀉療效,對照組給予口服蒙脫石散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礎上加用灸脾俞〔雙〕、神闕穴,天天1次,6d為1個療程,結果有效率觀察組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6.47%,兩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有隔鹽灸、點灸法及背部十二胸椎灸法等治療小兒腹瀉均獲得了較好效果。以上資料充足說明了無論是單純的灸法,還是灸藥聯(lián)合應用,都能在小兒腹瀉的治療中獲得了理想的效果。2遺尿洪嘉蜻等9將99例小兒遺尿癥患兒隨機分為艾段灸組、針刺組和藥物組,艾段灸組與針刺組選取百會、命門、腎俞、膀胱俞、關元俞穴,天天1次;藥物組予中成藥縮泉丸口服,每次2g,天天2次;各組均連續(xù)治療14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d,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顯示:總有效率艾段灸組為90.90%,針刺組為93.93%,藥物組為69.6%。艾灸組與針刺組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灸組及針刺組與藥物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艾灸組及針刺組療效優(yōu)于藥物組。結果表示清楚,針灸療法治療小兒遺尿療效確切,且無不良反應,尤其是艾段灸法具有操作簡便、無病無創(chuàng)、易于被患兒承受等優(yōu)勢。盧華鋒等10通過對68例小兒遺尿癥患者比照治療觀察發(fā)現(xiàn),總有效率方面灸法配合耳穴貼壓治療的34例與針刺組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前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好,更適于臨床推廣。任莉赟[11]將附子切細研末,以調黃酒,作成2~3mm厚的藥餅,交替放置于關元及命門穴,上置艾柱,并在藥餅下襯墊紗布,以防燙傷,每穴灸3壯。上述針刺配合灸法均天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3d后繼續(xù)下1個療程。結果:治愈〔經(jīng)治療后未再遺尿,1年內無復發(fā)〕36例,占72%;好轉〔遺尿次數(shù)減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10例,占20%;無效(遺尿無改變〕4例,占8%,總有效率為92%。該研究表示清楚,針灸并用可奏補腎益氣、固攝止遺之功,臨床療效較好。曹淑華等[12將67例患兒隨機分為熱敏灸組和中藥組,各治療10次,結果顯示,熱敏灸組34例中,痊愈26例,好轉8例,無效0例;中藥組33例中,痊愈15例,好轉18例,無效0例。研究表示清楚,熱敏灸組治愈率高于中藥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劉輝[13]治療58例遺尿患兒,取雙側三陰交及關元穴針刺加艾灸,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顯示,痊愈(治療后遺尿癥消失半年未復發(fā)〕50例,占86.2%;好轉〔經(jīng)治療后遺尿次數(shù)明顯減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計〕8例,占13.8%,總有效率為100%。姚慧蕓[14]治療33例遺尿患兒,主穴選取關元、膀胱俞、氣海、三陰交、中極,并加以辨證取穴,針刺得氣后給予艾灸,天天1次,連刺3d后,改為隔天治療1次,10次1個療程,療程間隔3d。患兒經(jīng)過3~5個療程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9%。王學軍[15]結合針刺及艾灸方法治療60例患兒3個療程。結果治愈45例,占75%;好轉11例,占18.3%;無效4例,占6.7??傆行蕿?3.3%,且年齡越小療效越好。在上述針刺和灸法的比照研究中能夠看到,針法與灸法在小兒遺尿的療效中,差別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二者均可獲得較好效果,但因患者對艾灸法依從性更好,因此有著更好的推廣優(yōu)勢。3呼吸系統(tǒng)疾病陳小波等[16通過白芥子冷灸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研究顯示,白芥子冷灸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慣例藥物,而且安全性高,患兒依從性好,適宜于對小兒進行治療操作。祁鵬等[17給予對照組采取慣例的糖皮質激素吸入療法及藥物治療,且在哮喘發(fā)作時均使用慣例平喘和抗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燈火灸治療取穴:實喘取肺俞〔雙〕、定喘〔雙〕、天突、膻中;虛喘取肺俞〔雙〕、定喘(雙〕、天突、脾俞〔雙〕、膻中、腎俞〔雙〕、命門、氣海、足三里(雙〕等穴,同時辨證配穴。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6.5%,對照組為65.5%,兩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臨床觀察表示清楚,燈火灸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取材方便、辨證靈敏、見效快、療程短和治愈率高等特點。燈火灸療法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小兒哮喘療效肯定,而單用燈火灸治療小兒哮喘的臨床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楊維榮等[18]用灸法配合中藥治療嬰幼兒肺炎后期〔包含拖延性肺炎〕咳嗽啰音久不消失的患兒57例,療效滿意。方法:取背部肩胛下區(qū)或腋下啰音最明顯處以及百勞、膏肓、定喘、肺俞等為主穴,同時辨證配穴,用艾條灸每次灸5min,天天2次。結果表示清楚,灸藥合用可使嬰幼兒肺炎后期炎癥迅速消失。彭娜等[19]將90例患兒按病情分層抽樣的實驗設計原則分為艾灸組、灸藥結合組和中藥組各30例,艾灸組采取單純艾條溫和灸,每穴灸10min,天天1次,中藥組以口服平喘方為主,天天1劑,分2~3次溫服,灸藥結合組的艾灸方法及穴位同艾灸組,中藥處方及服用方法與中藥組一樣,3組療程均為2個月。結果顯示,單純艾條溫和灸及口服中藥治療虛性小兒哮喘非急性發(fā)作期均有較好的療效,而灸藥結合臨床效果更突出,對輕度病例則能夠采取單純艾條溫和灸治療。田新發(fā)等20將6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在內服克己中藥調元玉屏湯的基礎上,觀察組采取新型艾灸推拿器滾動艾灸療法,對照組采取艾條懸灸法,取風門、肺俞、膈俞、脾俞、巨闕、中脘穴為主,治療3個月后觀察療效。結果顯示,顯控率、總有效率觀察組為66.7%(20/30)、0.0%(27/30),優(yōu)于對照組的40%(12/30)、3.3%(25/30),兩組治療后當年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5)。且治療經(jīng)過中,觀察組較對照組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無皮膚感染等不良反應。可見,新型艾灸推拿器配合中藥內服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療效顯著,可減輕癥狀,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效果優(yōu)于艾條懸灸。4其他疾病楊俊等21將90例手足口病患兒分為3組,分別采取點灸結合慣例西藥療法〔灸藥結合組〕、慣例西醫(yī)療法〔西藥組〕、點灸療法〔點灸組〕。灸治:主穴選取大椎、肺俞、曲池、尺澤、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穴,辨證配穴。3組均治療7d后比較療效差別。結果:在皮疹、口腔皰疹消退、便秘或便溏消退、消化不良和厭食消退時間以及有效率方面比較,灸藥結合組優(yōu)于西藥組,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示清楚:點灸法能夠較理想地改善小兒手足口病的消化道等癥狀,縮短病程,減少患兒痛苦,較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更為明顯。點灸結合西約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是提局臨床療效的主要途徑之一??滴慕?2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腎敷靈擇時敷貼加灸法治療脾腎兩虛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臨床效果較好,能夠顯著提升治愈率,改善臨床癥狀,降低p2-MG水平,安全可靠,值得鼎力推廣。中國民間療法還記載了督脈鋪灸法23治療小兒咳喘、遺尿、泄瀉等疾病,以及用火柴火灸法與三棱針點刺法24治療兒童痄腮,灸法[25]治療復感兒“三虛〞證等。近年來,抽動-穢語綜合征、青少年近視、過敏性鼻炎、小兒腦癱康復等也用到了灸法。5總結上述研究充足證明了小兒灸法在兒科疾病治療中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在腹瀉、遺尿、咳喘中的應用比較廣泛。隨著艾灸方法和儀器的不斷改良,以及艾灸機制的深切進入研究,艾灸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也應當發(fā)揮愈加廣泛的作用。但當前對小兒灸法的應用研究重要基于某一個病種或是某一種方法,或是依附于成人灸法研究一隅,這就對我們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研究提出了要求,以為灸法在兒科臨床推廣應用提供更充足的根據(jù)和指點。李明月(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014)第2篇:推拿治療兒科疾病的臨床研究推拿療法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推拿療法已廣泛用于治療兒科疾病。為討論推拿療法在現(xiàn)代兒科疾病中的適應癥,筆者對近30年期刊文獻中關于推拿治療兒科疾病的臨床研究類文章進行總結,初步歸納兒科推拿病譜。1資料與方法1.1數(shù)據(jù)來源文獻數(shù)據(jù)庫來源于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81-2011年〕、萬方數(shù)據(jù)庫〔1995-2011年〕、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989-2011年〕、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1978-2011年〕。檢索截止日期為2011年12月。1.2檢索策略以主題或本文關鍵詞語“推拿推拿手法〞and“小兒〞進行文獻檢索。1.3納入文獻的制訂1.3.1文獻納入標準①推拿治療小兒疾病的臨床研究文獻〔病例數(shù)為10例〕;②不區(qū)分醫(yī)學類別,包含中醫(yī)、西醫(yī)、苗醫(yī)、蒙醫(yī)、藏醫(yī)、壯醫(yī)等全部納入。1.3.2文獻排除標準推拿療法運用于兒科疾病治療的實驗研究、理論討論、經(jīng)歷體驗總結、綜述、個案報道〔病例數(shù)<10例〕;②各數(shù)據(jù)庫中反復的文獻、反復發(fā)表的以及反復使用數(shù)據(jù)的文獻1;③推拿療法作為次要治療方法的文獻。1.4分析方法根據(jù)某一種疾病文獻出現(xiàn)的頻次及病例數(shù)的高低挑選高頻系統(tǒng)和高頻病種,根據(jù)衛(wèi)生組織關于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10)對疾病進行分類2。以原文提及的病名進行分類,同時具有中醫(yī)病名和西醫(yī)病名的以西醫(yī)病名分類,未收入ICD10的疾病歸屬于其他。病癥種類跨越10個,總病例數(shù)大于9000的屬于高頻系統(tǒng),報道頻次跨越10次,病例數(shù)大于600的為高頻病種。2研究結果2.1文獻檢索情況用以上檢索條件,將四個數(shù)據(jù)庫合并、刪除反復整理得到有效文獻1383篇。2.2疾病分布情況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10),得出推拿療法治療兒科疾病共牽涉15大類系統(tǒng),100個病種。在15大類系統(tǒng)中消化系統(tǒng)為高頻病癥系統(tǒng),100個病種中腹瀉、肌性斜頸、腦性癱瘓、小兒厭食癥、肱骨髁上骨折、遺尿、哮喘、咳嗽、高熱、營養(yǎng)不良、便秘、反復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消化不良、髖關節(jié)半脫位節(jié)病、先天性畸形足、腹痛、尺橈骨遠端雙骨骨折、橈骨小頭半脫位、小兒夜啼、積滯、小兒驚證為高頻病種。為客觀反映推拿療法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考慮各系統(tǒng)病癥的平衡性,兼顧臨床治療頻次,總病例數(shù)由高到低排列,每個系統(tǒng)后括號內為該病癥系統(tǒng)的病種總數(shù)、文獻篇數(shù)/總病例數(shù),每種疾病后括號內為該種疾病的文獻篇數(shù)/總病例數(shù)。①消化系統(tǒng)〔10個病種,447/43802):腹瀉(379/38545),消化不良〔13/1555),便秘〔25/1636),腸套疊〔5/339),腹股溝嵌頓疝〔9/1039),慢性淺表性胃炎(1/50),術后胃腸功能紊亂〔1/30),小兒口瘡〔12/553),小兒地圖舌〔1/38),嬰兒皰瘆性口炎〔1/17)。②肌肉骨骼系統(tǒng)和結締組織病〔7個病種,253/20225):肌性斜頸(176/15526),臀肌攣縮癥〔4/136),小兒落枕〔2/50),小兒腰椎間盤突出癥〔1/13),小兒骨盆傾斜癥〔2/1097),肘關節(jié)生硬〔3/104),髖關節(jié)半脫位(65/3299)。③癥狀、體征和臨床與實驗異常所見,不可類與他處者〔13個病種,209/17908):腹痛〔15/1119),小兒厭食癥〔101/9598),咳嗽〔32/2883),咳喘〔7/845),小兒生長痛〔3/132),高熱(31/2311),小兒脫肛〔2/36),小兒夏季熱〔7/311),功能性嘔吐〔5/479),小兒吐弄舌〔1/35),新生兒吐乳〔2/47),滯頤(2/43),小兒膝關節(jié)疲憊痛〔1/69)。④損傷、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5個病種,181/16240):,肱骨髁上骨折(102/9980),尺橈骨遠端雙骨骨折〔12/641),股骨干骨折(9/679),肱骨外髁旋轉移位骨折〔4/117),孟氏骨折(3/116),尺骨下1/3骨折〔1/50),脛骨遠端骨垢骨折(1/40),小兒大腿內收肌損傷〔3/164),小兒胭肌損傷(1/17),橈骨小頭半脫位〔35/3992),小兒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2/58),尺橈關節(jié)半脫位〔2/85),下尺橈骨關節(jié)脫位(1/50),骶髂關節(jié)錯位〔4/238),中毒性腸麻木〔1/13)。⑤神經(jīng)系統(tǒng)〔8個病種,110/11180):腦性癱瘓〔89/9519),四周性面癱〔6/518),癲癇〔3/467),小兒頭痛〔1/25),小兒急性偏癱〔1/36),中樞協(xié)調障礙〔1/43),臂叢神經(jīng)損傷〔7/455),小兒坐骨神經(jīng)損傷〔2/117)。⑥其他〔15個病種,145/9531):遺尿〔76/3937),小兒夜啼〔29/2540),小兒驚證〔13/631),積滯〔10/1225),小兒癃閉〔5/143),小兒尿頻(2/135),小兒牽拉肩〔2/96),痿癥〔1/560),肩關節(jié)假性脫位〔1/30),小兒汗癥〔1/55),脾虛綜合征〔1/60),新生兒嚴寒損傷綜合征〔1/31),踝關節(jié)骨錯縫〔1/48),黃疸〔1/30),小兒聾啞〔1/10)。⑦呼吸系統(tǒng)〔8個病種,88/7496):反復呼吸道感染〔23/1703),哮喘〔28/2039),感冒〔7/1058),支氣管炎〔14/1579),肺炎〔6/459),慢性扁桃體炎〔5/452),鼻炎(4/176),小兒瘡瘆性咽夾炎〔1/30)。⑧先天性畸形、變形和染色體異常疾病〔4個病種,30/2075):先天性畸形足(18/1176),先天愚型〔1/13),原發(fā)性脊柱側凸〔2/132),先天性髖關節(jié)半脫位〔9/754)。⑨內分泌、營養(yǎng)和代謝疾病〔1個病種,25/2062):營養(yǎng)不良〔25/2062)。⑩流行癥和寄生蟲病(4個病種,7/1515):小兒膽道蛔蟲〔1/10)、小兒麻木后遺癥〔4/1350)、百日咳〔1/103)、小兒病毒性腮腺炎(1/52)。?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牽涉免疫機制的疾患〔3個病種,9/536):小兒缺鐵性貧血〔7/462),小兒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1/35),小兒免疫力底下〔1/39)。?眼和附器疾病(6個病種,8/324)小兒斜視〔3/122),小兒近視〔1/60),小兒急性結膜炎〔1/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