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1頁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2頁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3頁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4頁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同步練習1.12、13世紀西歐封建主開始大量向農民征收貨幣,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勞役地租。有些地區(qū)的農民發(fā)動"公社運動",利用公社傳統(tǒng)組織起來同封建主斗爭,從封建主那里取得寫明農民負擔數(shù)額的證書。這說明A.歐洲商品經(jīng)濟日趨繁榮 B.白銀大量流入歐洲C.歐洲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D.農民負擔愈發(fā)沉重2.如圖中的場景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時間及地區(qū)是A.公元前27年的羅馬帝國 B.公元475年的西羅馬帝國C.公元6世紀的法蘭克王國 D.公元7世紀的東羅馬帝國3.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體系,有人形象地說“高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主義的分配””。導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出現(xiàn)了“主動失業(yè)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福利制度A.惠及低收入階層 B.存在著一定弊端C.消除了社會矛盾 D.降低勞動者品質4.《國語。齊語》載:“管子于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焉?!标套拥摹墩f范。奉使》載:“齊之臨淄三百閭(里門),張袂成帷,揮汗成雨。”臨淄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記有陶工的籍貫、名氏,其籍貫多寫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說明,齊國當時A.通過管仲改革成就了霸業(yè) B.基層普遍建立了鄉(xiāng)里制C.人口聚集使臨淄成為國都 D.戶籍成為征派賦役依據(jù)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共7章34條,其內容包括:總則、勞動保險金的征集與保管、各項勞動保險待遇的規(guī)定、享受優(yōu)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guī)定等內容。這部條例的頒布意在(

)A.深化經(jīng)濟體制改革 B.推動社會主義改造C.保護勞動者的利益 D.建立市場經(jīng)濟體制6.明朝正德以前,法令只允許有官銜品級的達官貴族設立祠堂祭祀祖先,平民百姓建祠堂是不合法的。嘉靖時期,才正式允許庶民修建祠堂,民間修葺祠堂之風開始興盛起來。這一政策的轉變旨在(

)A.發(fā)揮民間宗族治理功能 B.緩和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C.打擊貴族強化中央權力 D.彌補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不足7.1934年,美國公共工程管理局出臺了第129號命令,對聯(lián)邦政府針對城市公共工程的撥款做了適用性規(guī)定,但是其對地方自治的干預引發(fā)了強烈抗議,最終以羅斯福總統(tǒng)的讓步落幕。這說明A.聯(lián)邦政府對地方的干預必然會引起地方的反彈B.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觀念深入人心C.地方自治的傳統(tǒng)和精神潛伏在美國的社會當中D.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界限明晰8.與周代相比,春秋時期“民”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統(tǒng)治者從對天的崇拜中脫離出來?!蹲髠鳌せ腹辍贩Q“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言“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這表明A.統(tǒng)治階層對社會治理持理性態(tài)度 B.民的尊崇與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織C.民的地位與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禮 D.鬼神成為了國運衰落的罪魁禍首9.在古代中國,縣以下基層社會由具有強烈獨立意識的家族、宗族、鄉(xiāng)族等組織系列(如里社、保甲與行會等)……成為國家末端政權的補充﹐起到所謂“結構—功能替代物”的作用。下列關于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A.基層管理的自治性逐漸消退 B.基層管理中宗法關系扮演了重要角色C.基層管理官員治理與士紳參與相結合 D.基層管理的自治色彩較鮮明10.中古時期,西歐封建國王只不過是貴族中的一員,與其他貴族相比,沒有多少特權,其經(jīng)濟收入主要來自于王室領地。10世紀時的法國國王如果離開自己的領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貴族搶劫和襲擊。這反映出當時A.封君封臣制度趨于瓦解 B.西歐民族國家逐漸形成C.天主教會控制世俗世界 D.國王僅是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11.封建莊園制度盛行是中古時期西歐社會的特征之一。下列對莊園制度的表述中,正確的是A.莊園中的主要勞動者是市民B.大學主宰了莊園中人們的精神生活C.以莊園為基礎,西歐確立了種姓制度D.城市的興起對封建莊園經(jīng)濟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12.1954年,國家頒布條例確立街居體制,無單位、無組織的群眾被全部納入政府管理范圍。2000年以來,社區(qū)居民通過議事協(xié)商和民主聽證等形式參與公共事務。這一變化反映了A.基層治理的民主化趨勢 B.地方行政機構功能細化C.社區(qū)將會取代政府功能 D.行政變革推動機構精簡13.二戰(zhàn)后,英國等歐美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服務開支等一系列的經(jīng)濟社會政策和制度安排抵消市場機制的負面影響,從而前所未有地擴展了國家活動的領域,形成福利國家。據(jù)此可知,“福利國家”制度(

)A.有利于緩和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B.解決了歐美國家分配不均問題C.改變了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D.消除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困現(xiàn)象14.開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根據(jù)戶籍上登記的年齡,來核對個人體貌。隋煬帝大業(yè)五年,又一次“貌閱”。通過這兩次全國性大規(guī)模的檢括戶口,共檢出隱漏人口228萬余。隋朝這種舉措A.根源于國家吏治的腐敗 B.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勢力C.著眼于賦稅制度的變革 D.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15.在中古時期的西歐,封建主的領地采取莊園制的經(jīng)營方式。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且佃戶需向領主繳納租稅。莊園內設有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這說明莊園A.實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是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體制C.使農奴受到沉重的剝削 D.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16.《大明律》規(guī)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yǎng)而不收養(yǎng)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jiān)守自盜論。這主要反映了明朝A.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對貧苦之人進行救助 B.貧苦無依之人與朝廷官員矛盾尖銳C.真正解決了貧苦無依之人的溫飽問題 D.《大明律》以嚴刑峻法維護其統(tǒng)治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古代政府歷來重視社會救濟。漢朝建立常平倉制度,積谷備倉,調節(jié)糧價。隋唐時期,政府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隋文帝置倉積谷,預防荒年,還鼓勵民間自置公共糧倉“義倉”,令各州百姓在收獲時按貧富分三等出糧,于當?shù)卦靷}積蓄。官倉救大災,義倉防小災。宋朝以來,宗族內部的救助活動逐漸興起。宗族通過設立義田、義學、義宅、義冢等族產,在衣食、住行、婚娶、蒙養(yǎng)、喪葬等方面資助族中貧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內創(chuàng)設義田,賑濟族人,影響深遠。明清時期,慈善組織開始興起,出現(xiàn)了善堂、善會等慈善機構?!幾浴秶抑贫扰c社會治理》材料二

“光榮革命”后,英國社會事業(yè)的重點是救濟貧困,組織形態(tài)以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fā)為主。18世紀20年代以后,教區(qū)相繼建立濟貧院,“濟貧院體制”逐漸發(fā)展。到18世紀70年代,全國約有2000所這樣的濟貧院。19世紀30年代起,議會先后通過修訂《濟貧法》(1834年),頒布《公共衛(wèi)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擔更多扶助貧困和提供基礎教育的責任,并增設濟貧部(1847年)地方事務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機構,搭建起管理社會事業(yè)的基礎框架?!幾酝蹀薄队苿由鐣卫憩F(xiàn)代化的主要歷程、特點及啟示》(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會救濟的不同,并說明古代社會救濟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英國社會治理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英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救濟的啟示。18.材料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后,在其統(tǒng)治區(qū)域內,開始全面整頓戶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對成年男子登記十分嚴格。秦代戶籍等級的明顯區(qū)別,具體表現(xiàn)在“閭左”制度中。貧富階層分居閭里左右,在戶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漢承秦制而有所變革,戶籍制度更為完善、更為嚴格。當時的戶口登記縣、里、爵、名、年庚,依次登錄,前面還綴有現(xiàn)任身份。[探究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內容。材料二宋政府對戶籍制度進行了改革,將客戶與主戶(有田地、家產并承擔國家賦稅的有產戶)均列為國家的編戶齊民,給予獨立的戶籍。宋代在主戶和客戶外還設置了特殊戶籍。宋真宗年間將坊郭戶作為正式戶種,包括商賈、手工業(yè)者和城內其他的居民家庭,開創(chuàng)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戶籍中還有兵籍。宋代規(guī)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選授……悉歸樞密院?!薄幾越面谩端未鷳艏贫忍轿觥穂探究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宋代戶籍制度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其積極作用。參考答案:1.A2.C3.B4.B5.C6.A7.C8.A9.A10.D11.D12.A13.A14.B15.D16.A17.(1)不同:宋代以前社會救濟主要由政府實施,重點在救災,核心在于糧食供應;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組織作用逐漸增大,側重于日常生活中賑濟。作用:救濟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對政權的認同感。(2)變化:組織形態(tài)由教會和慈善組織自發(fā)為主到政府加強立法,開始著手建立社會管理體制,對社會事業(yè)進行“有限管理”。原因:工業(yè)革命后貧富分化加?。还と穗A級的斗爭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3)社會救濟要符合本國國情,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