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絲綢路_第1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絲綢路_第2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絲綢路_第3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絲綢路_第4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絲綢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課設計絲綢之路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課設計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以獨到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眠古國溝通的一幕,再現(xiàn)了西部絢爛絢爛的歷史文化,說了然絲綢之路不單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仍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來往、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情之路。教課目的認識“矗凹”等九個生字,理解相關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引學生理解絲綢之路的偉馬虎義,激發(fā)民族驕傲感,進而產(chǎn)生為祖國跳躍而努力奮斗的信念。激勵學生經(jīng)過各種路子收集相關絲綢之路的資料,培育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指引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培育獨立閱讀的能力。教課要點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教課難點絲綢之路的價值教具準備古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表現(xiàn)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情景的圖畫或影像課前準備預習課文。激勵學生收集相關絲綢之路的資料教課過程一、發(fā)言引入出示“絲綢之路”路線圖,大體認識“絲綢之路”的地理地址。二、檢查預習狀況同桌檢查生字詞。和同學溝通自己最喜愛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最好能談談理由。三、閱讀課文,溝通領悟師: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況,我們沒有時機再看到。而現(xiàn)在聳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靜靜地給我們表達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漂亮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一)領悟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溝通的價值。出示表現(xiàn)“絲綢之路”繁榮情景的圖畫或影像。要點抓住“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這句話,(聯(lián)系2──10自然段,或聯(lián)系生活中的影視作品、課外閱讀中所獲取的信息進一步理解、領悟絲綢之路為促進東西方物質文化溝通所作出的貢獻)(二)領悟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溝通方面的作用:1.安眠國與中國進行溝通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擬一些動作與表情,領悟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抓住要點詞句領悟,如安眠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疆迎候”,剛出現(xiàn)駱駝隊時人們的“喝采”“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眠國將軍的“翻身下馬”“快樂得連連點頭”等,從以上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善與友善。)(三)溝通資料,深入理解溝通小組內收集到的相關絲綢之路的故事。相機介紹:張騫、班超、玄奘與絲綢之路。自由讀13自然段,議論:為何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再讀全文,談感覺。拓展閱讀:《絲綢之路》原文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聳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那馱著彩綢的一峰峰駱駝,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飽滿,栩栩如生。商人們在這個東方多半市開了眼界,正滿載貨物返回故鄉(xiāng)。望著這座群雕,就憂如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停的情景,憂如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公元前115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清早。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正在安眠國邊疆等待。將軍騎在高頭大立刻,身后兵馬不計其數(shù)。這浩浩蕩蕩的大軍奉安眠國國王的命令,正在迎候遠道而來的友善使節(jié)。東方隱約傳來一陣陣丁零丁零的駝鈴聲,士兵們循著鈴聲譽去,遠處出現(xiàn)了一支駱駝隊,駱駝隊前面飛揚著嬌艷的旌旗?!皝砹?來了!”安眠國士兵喝采起來?!芭抨牃g迎!”將軍發(fā)出了命令。騎兵迅疾排列兩隊,一左一右,擺成夾道歡迎的聲勢。樂隊奏起了軍樂,人群一片歡騰。中國使者從騎著的駱駝上下來,右手高擎節(jié)杖,滿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將軍翻身下馬,立正高呼:“本將軍受命率官兵歡迎大漢國使者!”中國使者抱拳,作揖還禮:“有勞將軍遠迎。我是博望侯張騫的副使,謹代表大漢皇帝向安眠國國王陛下致敬!”將軍還禮表示感謝。中國使者指著身后的駱駝隊,說道:“這是大漢皇帝敬贈安眠國國王陛下的'一點重禮。”只見每峰駱駝的背上都馱著兩個大包袱。打開包袱,各色綾羅綢緞,五彩繽紛。安眠國將軍快樂地連連點頭,說道:“希望已久的大漢使者終于到了!我謹代表安眠國國王陛下,向大漢皇帝的使者贈禮?!彼咽忠徽?,四名士兵送上兩個大禮盒。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好多特別大的鳥蛋,每個足有斤把重。這是當時中國沒有的鴕鳥蛋。中國使者正要道謝,將軍又把手一招,走上兩個人來,本來是魔術師。打頭的一個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即刻吞了下去。只見他一拍肚子,匕首又從嘴里吐了出來。第二個則張開大口,噴出一團又一團火苗。魔術師的優(yōu)秀表演,讓在場的人們都看得驚呆了。將軍微笑說道:“今天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特意讓他們前來助興。”中國使者拱手道謝,快樂地說:“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這可是是張騫出使西域后,東西方溝通的生動一幕。張騫在此從前,于公元前138年曾歷盡艱險出使過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增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友善來往。從那今后,一隊隊駱駝商隊在這漫長的商貿大道上前進,他們高出崇山峻嶺,將中國的養(yǎng)蠶、繅絲、冶鐵、造紙、鑿井、灌溉等技術帶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將那處的葡萄、核桃、石榴、蠶豆、黃瓜、芝麻、無花果等食品帶到我國,還有獅子、犀牛、良馬等動物,也傳進了我國。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琢,因為吸取了外來文化的優(yōu)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聯(lián)想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課設計-第四單元3.比率的應用整理和復習,人教版整理和復習復習內容:教材第65及練習十二相關題目。復習目標:1.經(jīng)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率的相關知識,能用比率解決生活中的實責問題。培育學生的概括、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踴躍參加數(shù)學知識的整理過程,領悟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教課要點:理清知識結構,形成完好的知識系統(tǒng)。教課難點:拓展學生的思想能力。教課準備:多媒體課件。教課過程學生活動(二次備課)一、系統(tǒng)梳理組織學生溝通整理知識,回憶知識點。復習比率的意義。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率?二者有什么差別?(課件展現(xiàn))比率的基天性質是什么?解比率的依據(jù)是什么?2.復習正、反比率的意義。課件出示以下問題:(1)什么叫做成正比率的量和正比率關系?2)什么叫做成反比率的量和反比率關系?(3)正比率和反比率有什么聯(lián)系和差別?學生思慮后回答。比率的應用。1)什么是比率尺?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圖上距離∶實質距離=比率尺)議一議,說一說:怎樣依據(jù)比率尺和圖上距離務實際距離?怎樣依據(jù)比率尺和實質距離求圖上距離?(2)圖形的放大與減小。經(jīng)過學生回答,明確圖形的各邊按同樣的比率放大或減小后,可是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形狀不變。(3)用比率解決問題。指引學生回答:用比率知識解決問題有哪幾個步驟?①解析題意,判斷兩種相關系的量成什么比率關系。②找出兩種相關系量的對應數(shù)值,依據(jù)比值必然或乘積必然列出比率。③解比率,查驗并寫出答語。二、針對練習1.完成教材第65頁第2題。完成教材第65頁第3題。完成教材練習十二第3題。完成教材第65頁第4題。三、牢固練習完成教材練習十二第1題。四、拓展延伸1.媽媽用一些錢買面粉,若是買20元一袋的可以買15袋。實質每袋增添了5元,實質可以買多少袋?設實質可以買袋。20+5)x=20×15x=122.媽媽用一些錢買面粉,若是買20元一袋的可以買15袋。實質每袋的價錢比原價多25%,實質可以買幾袋?設實質可以買x袋。20×(1+25%)x=20×15x=12五、課堂總結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六、作業(yè)部署教材練習十二第2、4題?;卮鹨韵聠栴}。二者表示的意義、表現(xiàn)形式都不同樣。學生代表回答,其余人增補。獨立完成后集體校正。2、3.小組議論完成。獨立完成。不足之處:內容量大,學生一定在自己整理好本單元知識結構的前提下才能讓這節(jié)課獲得最好的收效。教課建議:初步的知識整理必然要放在課前完成,在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的前提下,課堂上只對知識點進行復習,并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訓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教課設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教課設計教課內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

8頁例

4及做一做,練習二第1、2、4題。教課目的:1.知識與技術目標:結合詳盡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可以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辯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向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領悟到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的需要,進一步培育學生辯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點。3.感情與態(tài)度目標:能踴躍參加研究物體所在方向的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領悟方向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覺數(shù)學知識與平時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教課要點:能辯認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教課難點:領悟地址與方向的相對性。教具學具:第8頁例4的掛圖(注明教課樓、體育館、圖書室,刪去人物及話語)。教課過程:一、激疑導入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2.請9名學生面向北按以下形式站在講臺前面。ABCDEFGHI3.(教課時應依據(jù)實質狀況調整教課語言)說一說,B、D、F、H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A、C、G、I分別在E的哪個方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二、研究新知1.初步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1)分組議論:你們以為A在E的什么方向?談談你們是怎么想的?可能有以下幾種看法:1A在E的北面,因為A在“D—E—F”的北面。2A在E的西面,因為A在“B—E—H”的西面。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為又在“B—E—H”的西面。

A既在“D—E—F”的北面,2)集體商議:同學們以為哪一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沒有其余的方法確立哪一組的想法是正確的呢?3)學生充分發(fā)布建議后,提出借助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做最后裁判。請E同學拿著指南針宣告最后結果,教師說明:我們平時說“西北”而不是“北西”。(板書:西北)(4)睜開猜一猜活動。a.誰能猜猜G在E的什么方向,并談談為何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告猜的結果。(板書:西南)b.誰再猜猜C在E的什么方向,并談談為何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告猜的結果。(板書:東北)c.誰愿猜猜I在E的什么方向,并談談為何這樣猜?請E同學手拿指南針宣告猜的結果。(板書:東南)2.辨別生活中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1)指一指,教室里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2)說一說,你的東、南、西、北面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詳盡情境,讓學生領悟東、南、西、北的相對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3)說一說,你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分別坐的是哪一位同學?結合詳盡情境,讓學生領悟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相對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東南面。3.辨別地圖上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出示例4的掛圖,注明教課樓、體育館、圖書室,刪去人物及話語。1)指引學生依據(jù)太陽的方向確立東面,依據(jù)東面確立其余的七個方向。2)說一說,教課樓、圖書室、大門、體育館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3)議一議,多功能廳和食堂分別在操場的什么方向?4)想想,操場在多功能廳和食堂的什么方向?三、牢固練習1.第8頁做一做。分組議論、溝通、報告“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向的知識?”2.練習二第4題。1)找一找,地圖上標出了我國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合時教育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2)圈一圈,在地圖上圈出武漢的地址(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3)說一說,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在武漢的什么方向?3.練習二第2題。明確題目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四、全課總結今天學會了什么?怎樣辯認東北、東南、南北、西南呢?五、部署作業(yè)練習二第1題。檢查自己家有對于學校的地址。四年級道德與社會下冊《從戰(zhàn)火臺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案四年級道德與社會下冊《從戰(zhàn)火臺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課設計教課目的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通訊的發(fā)展與人們的生活的需求、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相關系。能力:能經(jīng)過采訪、檢查等多種路子獲守信息、選擇和辦理信息。知識:認識過去人們傳達信息的方式;知道通訊發(fā)展的過程以及不同樣階段的主要通訊方式。學情解析從學生的心理特色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心和研究欲念,人類通訊的發(fā)展歷史過程,自己就是一部生動的百科知識書,所以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是有興趣的。從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小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相比較較封閉、教課資源比較單薄的環(huán)境里,固然他們對現(xiàn)代的一些通訊方式如電話已有所認識,但本課中有些從歷史的角度來表現(xiàn)的內容,學生缺乏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需要經(jīng)過學習來掌握。他們對古代、近代和現(xiàn)代的通訊方式缺乏詳確和全面的認識,也就沒法感覺到通訊的發(fā)展和變化。針對以上的學情解析,所以本課確立的教課要點是讓學生認識過去人們傳達信息的方式;知道通訊發(fā)展的過程,以及不同樣階段的主要通訊方式。教課難點是讓學生領悟從古到今通訊的發(fā)展變化。要想打破重難點,教師可指引學生結合教材的資料和教師供給的相關課件來認識古代人們的通訊方式;經(jīng)過教材供給的兩個檢查表指引學生研究通訊的歷史演變;用繪畫或演講等形式暢談將來的通信方式。教課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靈便運用比較等方法,來睜開通訊發(fā)展史的學習,使學生能生動又真切地感覺從古到今通訊的.發(fā)展變化。教課要點認識過去人們傳達信息的方式;知道通訊發(fā)展的過程以及不同樣階段的主要通訊方式。教課難點領悟從古到今通訊的發(fā)展變化。教課準備教師準備:教課課件。學生準備:認識古代人們傳達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訊是怎么發(fā)展的。課時安排課時。完成話題“過去的人們是怎樣傳達信息的”“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通訊網(wǎng)絡”“通訊暢想曲”的教材內容。教課過程活動一研究古代的通訊方式1.[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