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屆高三地理試題位于新西蘭南島的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面積約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前往該公園進行徒步、自駕相結(jié)合的深度體驗游。下圖為該游客在公園內(nèi)拍攝的一處景點照片,該景點位于海岸懸崖旁,由一形如蘋果的巨型球狀花崗巖從中間分裂為兩瓣而成,被稱為分裂蘋果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組成分裂蘋果巖的礦物直接來自()A.地球表面B.地殼上部C.地殼下部D.地幔上部該游客對分裂蘋果巖的形成過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A.地殼抬升一剝蝕出露一球狀風化一巖體斷裂B.地殼抬升一剝蝕出露一巖體斷裂一球狀風化C.地殼下沉一剝蝕出露一水平擠壓一巖體斷裂D.地殼下沉一剝蝕出露一水平拉張一巖體斷裂考慮當?shù)氐沫h(huán)境特征,該游客前往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體驗游之前無需準備()A.防風帳篷B.防曬物品C.氧氣瓶D.防寒衣物【答案】1.D2.A3.C【解析】【1題詳解】分裂蘋果巖為巨型球狀花崗巖,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是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來自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D正確。ABC錯誤。故選D?!?題詳解】分裂蘋果巖的形成過程是:巖漿侵入到地殼內(nèi)部,形成侵入巖花崗巖;這時花崗巖還在地殼深處,后來地殼抬升;花崗巖周圍的圍巖被外力剝蝕,圍巖被剝蝕完畢后,花崗巖巖體出露;花崗巖巖體出露后,巖體發(fā)生球狀風化,巖體形成圓球狀,進而巖體斷裂,如蘋果的巨型球狀花崗巖從中間分裂為兩瓣,形成分裂蘋果巖,A正確,BCD錯誤。故選A?!?題詳解】新西蘭南島處于西風帶,四周為海洋,風力較大,需準備防風帳篷;戶外活動時間長,需準備防曬物品;“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新西蘭即將進入冬季,需準備防寒衣物,ABD錯誤。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最高峰海拔1156米,整體海拔不高,無需準備氧氣瓶,C正確。故選C。【點睛】巖石的分類(按成因):巖漿巖(不含化石):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等。沉積巖(可能含化石):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變質(zhì)巖(不含化石):大理巖、石英巖、片麻巖等北京時間2020年5月27日11時,8名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峰(28°N,87°E),開展各項測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13時22分,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各項測量工作完成。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時()A.富士山上晨光初露B.安大略湖烈日當空C.幾內(nèi)亞灣夕陽西下D.萊茵河岸子夜繁星與山麓相比,珠峰峰頂()A.日出時刻較晚 B.自轉(zhuǎn)線速度略大C.日落時刻較早 D.自轉(zhuǎn)角速度略小【答案】4.D5.B【4題詳解】材料信息表明,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時為北京時間5月27日11時。富士山位于東九區(qū),此時為12時左右,不會晨光初露,A錯誤;安大略湖位于美國東北部,大致位于西五區(qū),此時為22時左右,不會烈日當空,B錯誤;幾內(nèi)亞灣鄰近本初子午線,此時應為3時左右,幾內(nèi)亞灣不會是夕陽西下,C錯誤;萊茵河岸大致位于東一區(qū),此時為2時左右,有可能子夜繁星,D正確。故選D。5題詳解】地球是個球體,海拔越高,日出越早,珠峰峰頂海拔高,會比山麓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排除A、C;珠峰峰頂和山麓的自轉(zhuǎn)角速度相同,但珠峰峰頂距地心較遠,單位時間自轉(zhuǎn)運動的弧線較長,因此自轉(zhuǎn)線速度略大,B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點睛】地方時:因經(jīng)度不同的時刻是地方時,經(jīng)度相差1°,地方時相差4分鐘,東邊地點的時刻總是比西邊地點早。所求地方時二已知地方時土相差經(jīng)度X4分鐘??茖W表明,受環(huán)境變化影響,L洋流(下圖)可能“銷聲匿跡”屆時整個西歐地區(qū)的氣候?qū)l(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形成L洋流的盛行風為()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南風D.西北風.L洋流可能“銷聲匿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B.海洋污染 C.海底火山噴發(fā)D.颶風頻繁.若L洋流“銷聲匿跡”,西歐氣候?qū)②呌冢ǎ〢.暖濕B.暖干C.冷濕D.冷干【答案】7.C8.A9.D【7題詳解】根據(jù)圖中海陸輪廓判斷,L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風為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北半球中緯西的風向為西南風,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題詳解】L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東北。隨著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勢力增強,對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礙作用增強,最終可能導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銷聲匿跡”,A符合題意;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噴發(fā)均不可能改變北大西洋暖流的動力狀況,從而不可能讓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排除B、C;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緯度地區(qū),不可能颶風(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而成)頻繁,也不可能讓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排除D。故選A?!?題詳解】L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對沿岸西歐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是形成西歐終年溫和濕潤氣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銷聲匿跡”,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消失,則西歐氣候?qū)②呌诶涓?,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點睛】全球變暖導致北極附近冰川融化,導致大量淡水融入北大西洋,淡水密度小于海水,很難沉入下部水底。北大西洋暖流的補償流減弱,進而導致洋流循環(huán)體系變慢,因此暖流勢力減弱,暖流的減弱勢將導致歐洲和北美東部氣候變冷。北大西洋暖流是風海流,全球變暖使副極地與副熱帶地區(qū)的溫度差變小,副高與副極地低氣壓間氣壓差減少,氣壓梯度力因此減小,西風勢力變小,引起北大西洋暖流減弱。卡卡杜國家公園(下圖)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每年在干濕兩季的交替中接受著洗A.3?5月B.6?8月C.9?11月D.12?次年2月11.干季游覽卡卡杜國家公園時可能見到()A.焦黑的樹干B.滾滾的麥浪C.密集的礦車D.廣闊的沙漠【答案】10.D11.A【10題詳解】讀圖可知,卡卡杜國家公園位于10°?20°S之間,按照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及季節(jié)性移動規(guī)律判斷,卡卡杜國家公園應受赤道低氣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夏季赤道低氣壓帶南移至此,當?shù)厥⑿杏珊Q蟠迪虼箨懙奈鞅憋L影響,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形成濕季,因此當?shù)貪窦緫悄习肭虻南募尽??5月、6?8月、9?11月、12?次年2月分別是南半球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11題詳解】讀圖可知,卡卡杜國家公園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干季受來自陸地的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少,空氣干燥,枯枝落葉容易自燃,從而形成焦黑的樹干,A符合題意;卡卡國家公園禁止開墾,且當?shù)夭皇前拇罄麃喌男←湻N植區(qū),見到滾滾的麥浪的可能性小,排除B;卡卡國家公園禁止開礦,見到密集的礦車的可能性小,排除C;題意表明,卡卡國家公園有明顯干濕兩季,應為熱帶草原景觀,加上公園保護措施,因此見到廣闊沙漠的可能性小,排除D。故選A。【點睛】熱帶草原氣候一般分布在10~20°之間,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降水較多,形成濕季,冬季(天文)受來自陸地的信風控制,降水較少,形成干季。下圖示意秦嶺地區(qū)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甲)和生長季末期(乙)與海拔之間的關系。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2.秦嶺地區(qū)森林植被()A.生長季山上比山麓長B.生長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長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長季始期南坡比北坡遲1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圖中甲、乙()A.相互靠近B.上下遠離C.同時下降D.同時上升14.推測南、北坡水熱差異最小處位于海拔()A.500m以下B.1000?1500mC.2000?2500mD.3000?3500m【答案】12.C13.B14.D12.讀圖可知,該地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隨海拔高度升高而推遲,生長季末期隨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長季是生長季始期到生長季末期的時間,因此圖示海拔越高生長季越短,故生長季山上比山麓短,A錯誤、C正確;秦嶺山區(qū)的南坡為陽坡,熱量條件相對較好,生長季始期較早,生長季末期較遲,因此B、D錯誤。故選C。13.隨著全球變暖,熱量條件變好,森林植被生長季始期提前,生長季末期延遲,故圖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遠離,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隨著海拔升高,山坡面積縮小,南、北坡相隔距離縮短,水熱交換增多,森林植被生長的水熱條件差異減小,因此南、北坡水熱差異最小處位于秦嶺山頂附近,在四個選項中,選項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頂附近,因此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军c睛】垂直地帶性:在高山地區(q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溫度和降水發(fā)生變化,自然帶也依次變化。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從山麓到山頂?shù)淖匀粠ё兓?guī)律是:常綠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高山草甸草原帶、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2020年7月26日重慶武隆區(qū)發(fā)生山體滑坡,壅塞烏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脅沿河居民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下圖為滑坡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滑坡發(fā)生后,坡面等高線示意圖為()16河流沿岸的聚落()A.為取水方便,在上游峽谷多選擇地勢較低處B.為防范洪災,在上游峽谷多選擇地勢較高處C.在下游平原多選擇地勢較高處,以通風透氣D.在下游平原多選擇地勢較低處,以便于耕作17.為防范滑坡,加強滑坡的監(jiān)測需使用()A.遙感技術B.北斗系統(tǒng)C.地理信息系統(tǒng)D.無人機群【答案】15.D16.A17.B15.由圖可知,滑坡產(chǎn)生的滑坡臺階地勢平坦,海拔較兩側(cè)低,其等高線應往海拔較高處凸;且往山腳方向的邊緣部分較陡,該部分等高線密集;對比選項中的四幅圖,D正確。故選D。.為取水方便,聚落多選擇地勢較低處,A正確。上游峽谷地區(qū)多深切河谷,水流湍急,河水容易下泄,不易發(fā)生洪災,B錯誤。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易遭受洪災,故為防范洪災,聚落多選擇地勢較高處,C、D錯誤。故選A。.為防范滑坡,需實時獲取坡體位置微小變動(移動)的信息(即定位),發(fā)現(xiàn)滑坡前兆,及時預警;定位是北斗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B正確。故選B?!军c睛】等高線圖中,地勢較高山脊,其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地勢較低的山谷,其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海云是沿海一帶一種特有的對流發(fā)展較旺盛的積云,形似古代的城墻。海云的演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沿海陸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現(xiàn),但是維持時間較短;另一種快速發(fā)展,整日或連日維持不散。下圖為海云形態(tài)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在沿海陸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現(xiàn)的海云,其循環(huán)周期一般是()A.一小時B.一個白天C.一晝夜D.一年19.維持時間長且快速發(fā)展的海云最可能開始于()A.午夜的陸地上B.黎明前的海上。日出時的陸地上D.午后的海上20.夏季時我國東南沿海會出現(xiàn)海云幾天不散,并且整個云體快速向上發(fā)展的情況,預報概率最高的天氣是()A.晴朗B.無風C.大霧D.暴雨【答案】18.C19.B20.D18.若海云在陸地和海上交替出現(xiàn),最有可能是陸地和海上交替的上升氣流所致,那么其交替周期應當與氣溫的交替周期一致,為一晝夜,C正確。故選C。.午夜的陸地,氣溫低于海上,為下沉氣流,不會形成海云,A錯誤。黎明前的海上,氣溫高于陸地,為上升氣流,且濕度大,海云快速發(fā)展且維持時間長,B正確。日出時的陸地,陸地處于最低值,不易產(chǎn)生對流,難以形成海云,C錯誤。午后的海上,氣溫低于陸地,為下沉氣流,不會形成海云,D錯誤。故選B。.夏秋季節(jié)出現(xiàn)于我國東南沿海強烈的上升氣流最可能是熱帶氣旋所造的,所以概率最高的天氣應是狂風暴雨,D正確。故選D。【點睛】受上升氣流控制,易形成云雨;受下沉氣流控制,多晴天。下圖為2019年2月某日某時刻歐洲西部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此時,受不同天氣系統(tǒng)影響()A.甲地風向為東南風 B.乙地狂風暴雪C.丙地有連續(xù)性降水 D.T地雨過天晴.與同緯度大陸東岸地區(qū)相比,丙地()A.氣溫年較差小B.降水量年變化大 C.四季變化明顯D.年太陽輻射量大【答案】21.C22.A21.據(jù)圖可知,該地區(qū)受不同天氣系統(tǒng)影響,甲地所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北半球風向向右偏為西南風,故A錯,乙地為高壓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故B錯,丙地位于暖鋒的鋒前,有連續(xù)性降水,故C正確,丁地位于冷鋒的鋒前,天氣將由晴轉(zhuǎn)陰雨,故D錯。22.讀圖可知,該區(qū)域為亞歐大陸西部,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東岸的溫帶季風區(qū)比,冬季氣溫較高,夏季氣溫較低,年較差小,故A正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四季溫和,年降水量四季分配均勻,而溫帶季風性氣候的特點是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大,溫差大,四季分明,故BCD錯。.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鴨綠江河口地貌在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河口灣中發(fā)育而成,河口段水動力環(huán)境復雜,泥沙落淤與懸浮交替。薪島以上河段水動力以河流作用為主,薪島以下河段以潮流作用為主。自20世紀以來,鴨綠江流域陸續(xù)建設多座水庫,影響了河口段水沙運移特征,河口區(qū)沉積物平均粒徑先變小后變大。薪島與綢緞島已經(jīng)相連。西水道因上游淤塞變淺,徑流不暢,已轉(zhuǎn)變?yōu)槌毕?。有學者指出,綢緞島未來可能與陸地相連。下圖示意鴨綠江河口區(qū)不同水域的含沙量。(1)與中水道和東水道相比,闡述西水道沉積物來源的差異。(2)分析薪島南側(cè)存在含沙量高值區(qū)的原因。(3)隨著流域內(nèi)水庫的陸續(xù)開發(fā),河口區(qū)沉積物平均粒徑先變小后變大,對此做出合理解釋。(4)指出綢緞島未來與陸地可能相連的形成條件。【答案】23.(1)東水道、中水道作為徑流的主要入海通道,其沉積物主要來源于鴨綠江(當前與歷史上的)的輸沙;西水道與鴨綠江主水道交換不暢,受(潮汐、波浪等)海洋動力作用的影響更強,沉積物來源于淺海(及歷史上的徑流輸沙)。(2)位于咸淡水交匯處,水城擾動較強,底部物質(zhì)懸浮,含沙量較高;由松散堆積物組成的江心洲為局地潮汐、海浪沖刷提供沙源;海水運動挾帶來的泥沙受薪島地形阻擋,在其南部易形成泥沙聚集。(3)流域水庫攔截大量粗砂,輸向河口的泥沙平均粒徑減小,導致河口沉積物粒徑變??;隨著水庫數(shù)量進一步增加,上游來水來沙量下降,河口區(qū)受(潮汐、波浪等)海洋動力作用加強。沉積物中較細顆粒的物質(zhì)再懸浮、再搬運(細顆粒物質(zhì)難以沉積),(只剩下較粗顆粒的物質(zhì),)河口區(qū)的沉積物明顯粗化。(4)(由于水庫蓄水、流域用水、降水減少,)來水量減少;(水庫調(diào)節(jié)使得綢緞島)缺乏洪峰沖刷,沉積作用相對增強;(綢緞島與陸地)距離較近?!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考查河流入??诔练e物來源、分布差異及河口地貌的變化,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diào)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驹斀狻浚?)東水道和中水道仍然是徑流的主要入海通道,其沉積物主要來源于鴨綠江,而西水道因上游淤塞變淺,徑流不暢,已轉(zhuǎn)變?yōu)槌毕?,故其沉積物來源于淺海。(2)薪島南部含沙量高,要從泥沙物質(zhì)來源充足以及水動力條件復雜兩個角度作答。薪島以上河段水動力以河流作用為主,薪島以下河段以潮流作用為主,薪島南部位于咸淡水交匯處,水城擾動較強,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