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基礎》課件_第1頁
《教育學基礎》課件_第2頁
《教育學基礎》課件_第3頁
《教育學基礎》課件_第4頁
《教育學基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學2023/2/21課程簡介課程名稱:《教育學基礎/公共教育學》課程類別:專業(yè)基礎課、必修課授課學時:32

課程學分:2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相關專業(yè)必修的教育類課程之一。它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社會理論學科。主要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師范生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學素養(yǎng),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師范生所必須具備的教育觀念、知識與技能。為以后創(chuàng)造性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己朔绞剑鹤鳂I(yè)、考勤及平時聽課情況占總評成績的30%。期末進行閉卷考試,占總評成績的70%。2023/2/222023/2/22023/2/2參考書目1.《學會生存》華東師大比較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2.《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起。3.威爾斯曼著,袁振國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年。4.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5.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6.杜威著,姜文閔譯,《我們怎樣思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W.F.康內爾著,張法琨等譯,《20世紀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8.《世界教育危機——八十年代的觀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9.A.C.奧恩斯坦著,《美國教育學基礎》,劉付忱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0.袁振國著,《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2版。11.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1~25)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2.陸有銓,《躁動的百年——20世紀教育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13.瞿葆奎主編,《教育基本理論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4.袁振國,《教育改革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15.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6.陳桂生,《教育原理》,華東師大出版社1994年。17.黃濟,《教育哲學導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8.金一鳴主編,《教育社會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2023/2/25專題1:什么是教育一、

教育的概念與要素二、教育的屬性三、教育的起源四、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2023/2/26教育的詞源英語及法語和德育的“教育”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就是“引出”,就是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yōu)楝F實。漢語的“教”的甲骨文的寫法是,金文的寫法是。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學習行為。2023/2/27“學”在甲骨文中常見的寫法是,金文的寫法是。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間里學習有關的知識。

結論:從詞源上看教與學是統(tǒng)一的,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事物,同一種活動。我國“教育”一詞取代“教”與“學”是在清末民初從日本引進,逐步演化而來的。2023/2/28

一、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由來“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币馑际牵骸熬佑腥N樂趣,父母健在,兄弟沒災禍,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上天,低頭無愧于他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2023/2/2(二)教育的日常用法某同學看電影后:“我從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p>

政府官員大會發(fā)言:“教育是振興地方經濟的基礎?!奔彝ブ鲖D:“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一種社會制度方法思想轉變過程2023/2/210(三)教育家解釋什么是教育盧梭認為:“教育應當按照兒童自然發(fā)展的程序,培養(yǎng)兒童所固有的觀察、思維和感受的能力。”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是準備完善的生活過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法國教育學家涂爾干認為:“教育是年長的幾代人對社會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幾代人所施加的影響。其目的在于,使兒童的身體、智力和道德狀況都得到某些激勵和發(fā)展,以適應整個社會在總體上對兒童的要求,并適應兒童將來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的要求?!?023/2/211分析有的是從社會需要出發(fā)來解釋教育,有的則是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來探討教育。

他們各持各的觀點,各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某些特點,但又各有自己的偏頗和局限。2023/2/212(四)教育的概念1.廣義:2.狹義:

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它包括社會、學校、家庭教育。

主要指學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2023/2/2132023/2/2那什么是教育?或者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教育就是愛與規(guī)則。教育不是把一個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教育就是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律。教育就是忘記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而非細節(jié)教育,知識的細節(jié)很容易忘記,能完全滲透你身心的,活動、生活習慣,獨立思考和總結的能力。

(五)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教育者教育影響學習者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

有明確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實踐活動中所肩負的促進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任務或使命。學習是個高度個性化的活動。

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信息的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2023/2/2152023/2/2二、教育的屬性

教育的屬性:本質屬性和社會屬性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guī)定性):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社會屬性: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民族性階級性生產性長期性2023/2/21、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B是否促進人的發(fā)展C是否促進社會發(fā)展D是否具有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2、人類的教育活動與動物的教育活動存在本質區(qū)別,這主要表現為人類的教育具有()A延續(xù)性B模仿性C社會性D永恒性三、教育的起源流派觀點代表人物神話起源說教育是神創(chuàng)造的。

幾乎所有宗教生物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法國社會學家勒圖爾諾(Letourneau)《人類各種人種的教育演化》;利托爾諾、沛西·能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美國教育家孟祿《教育史教科書》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勞動,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tǒng)一。持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觀點的大部分學者。米丁斯基、凱洛夫。182023/2/21、有人認為,教育不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早在人類出之前動物界就普遍存在教育現象,如小鳥學飛行,老兔教小兔,母鴨帶雛鴨等等,這種觀點屬于()A.勞動起源說B.心理起源說C.生物起源說D.神話起源說2、教育起源于模仿,這種觀點屬于教育的()A.生物起源說B.心理起源說C.勞動起源說D.神話起源說四、教育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原始社會的教育中國古代的教育近代社會的教育20世紀以后的教育2023/2/2202023/2/2農業(yè)社會的教育特征:原始社會末期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以農耕為主的經濟形態(tài)教育特征:古代學校的出現和發(fā)展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國學校產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古代學校的特征:古典學校,培養(yǎng)統(tǒng)治人才,個別化教學教育階級性的出現和強化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勞教脫離、有階級2023/2/2222023/2/22023/2/22023/2/2信息社會教育的特征展望:后工業(yè)社會;知識社會。學校將發(fā)生一系列變革。教育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國際化與教育的本土化趨勢都非常明顯。教育的終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2023/2/226專題2:教育學的價值

——對教育學的科學認識教育學的概念教育學的建立與發(fā)展教育學的價值學校教育學2023/2/227一、教育學的概述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問題和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我國教育學的萌芽孔子:《論語》孟子:《孟子》2023/2/236老子:《老子》莊子:《莊子》朱熹:《四書集注》《禮記》《中庸》《學記》《大學》韓愈《師說》程頤、程顥:《二程遺書》王守仁:《傳習錄》……我國教育學的萌芽2023/2/237(二)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背景來源于教育實踐發(fā)展的客觀需要。與近代科學發(fā)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有著密切的關系。與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2023/2/238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對象:教育問題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概念和范疇:形成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與規(guī)律的概念與范疇及其相關體系方法: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結果:產生重要的教育家,出現專門的、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組織:出現專門教育研究機構(二)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2023/2/239培根1623年首次將“教育學”從哲學中獨立;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教育學獨立的標志;康德最早在哥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科學教育學之父;2023/2/240夸美紐斯:其論著《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赫爾巴特:被認為是“現代教育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學》是公認的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二)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2023/2/241洛克:《教育漫話》盧梭:《愛彌兒》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二)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2023/2/2422023/2/21.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研究兒童及其與教育的關系的理論。代表人物:梅伊曼《實驗教育學綱要》拉伊《實驗教育學》2023/2/2442023/2/2(三)教育學的發(fā)展1.多元、深化2.涌現出很多教育家、教育流派實驗教育學文化教育學實用主義教育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批判教育學2023/2/2462023/2/2晏陽初教育思想晏陽初認為中國農村多數民眾存在的四大病象,即“愚”、“窮”、“弱”、“私”以文藝教育救愚,培養(yǎng)知識力以衛(wèi)生教育救弱,培養(yǎng)強健力以生計教育救窮,培養(yǎng)生產力以公民教育救私,培養(yǎng)團結力2023/2/22023/2/2主要觀點:反對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提倡運用實驗心理學研究成果和方法把教育實驗分三個階段指出教育實驗與心理實驗的差別主張進行定量研究缺點:過于量化,不能夠涵蓋教育學問題1.實驗教育學2023/2/250實驗教育學代表人物:梅尹曼、拉尹主要的觀點:重視實驗2023/2/2主要觀點: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人類歷史是文化的歷史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過程是歷史文化過程教育研究應用理解與解釋的方法進行教育目的是促進“社會的個體化”,培養(yǎng)完整的人格,主要通過“陶冶”、“喚醒”的途徑。特點:在反對科學主義、理性主義的基礎上建立實踐性不足,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忽略教育中的客觀事實2.文化教育學2023/2/252文化教育學流派代表人物:狄爾泰主要觀點:教育過程是歷史文化的過程2023/2/23.實用主義教育學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國版”教育學。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經驗與教育》克伯屈《設計教學法》批判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杜威2023/2/254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教育過程與生活合一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的不斷增長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組織課堂,而非學科知識體系師生關系是以兒童為中心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缺點:忽略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校的特質。3.實用主義教育學2023/2/255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教育問題的論述,也就是他們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學家們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現代教育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結果。2023/2/2564.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基本觀點:教育受社會政治經濟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育起源于社會性生產勞動,受制于社會勞動的方式與性質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現代教育過程應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方法論基礎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缺點:容易造成簡單化和機械化2023/2/257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加里寧、凱洛夫、楊賢江、馬可連柯主要觀點:凱洛夫《教育學》世界第一楊賢江《新教育大綱》中國第一馬可連柯《教育詩》流浪兒童、集體主義2023/2/25.批判教育學批判教育學是20世紀70年代之后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也是當前在西方教育理論界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潮,對于教育諸多問題的研究都有比較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代表人物:鮑爾斯、金蒂斯:《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布厄迪爾《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采用實踐批判的態(tài)度和方法阿普爾《教育與權力》吉魯《批判教育學、國家與文化斗爭》2023/2/259基本觀點當代資本主義學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教育的階級性人們已經喪失對教育階級性的“意識”崇尚對人類意識的“解放”用實踐批判的態(tài)度和方法,重點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關系問題缺點:有“破”無“立”5.批判教育學2023/2/2602023/2/2(四)當代教育學的狀況當代教育學的新特征: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多樣化教育學發(fā)生細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學科體系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2023/2/262教育學發(fā)展的總體特征教育學發(fā)展受社會條件的制約教育學研究形成不同的傳統(tǒng)和風格教育學的發(fā)展得益于學派之間的相互批評和借鑒2023/2/263三、教育學的價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經驗(二)科學解釋教育問題(三)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2/264(一)超越日常教育經驗

教育的科學認識即教育學是對教育的習俗認識即日常教育經驗的一種歷史性超越,是教育習俗性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主要原因:第一,教育習俗性認識以及由此產生的日常教育生活經驗本身的局限性。第二,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習俗性認識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日常教育經驗逐漸失去了解釋規(guī)范與指導作用,無法滿足教育變革理論的需要。2023/2/265(二)科學解釋教育問題

教育學是對教育問題的“科學解釋”,這意味著:第一,以教育問題為邏輯起點和對象;第二,教育學使用專門的語言、概念、符號;第三,其解釋是有理論視角的,是理性的;第四,多元的理解使教育知識持續(xù)不斷地增長。2023/2/266啟發(fā)教育實踐工作者的教育自覺性獲得教育理論知識,擴展教育工作的理論視野養(yǎng)成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培植堅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實踐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發(fā)展能力為成為研究型教師打下基礎(三)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2/267四、學校教育學古代學校:1.學校最出現在夏朝2.特點:階級性、等級性、倫理性、專制型、保守型

近代學校:1.德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義務教育法2.我國是1986年頒布并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法3.我國1862年在京師同文館實行了班級授課制特點:以法治教、普及義務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學校教育系統(tǒng)——學制創(chuàng)立了新的教育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普遍特點:制度化、系統(tǒng)化、多元化、強制性現代教育制度的改革:1.重視早期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普及義務教育與延長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雙軌并行,且相互滲透4.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多元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終身教育發(fā)展6.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學校教育的功能政治功能(接班人)經濟功能(經濟價值)文化功能(傳播文化)個體功能(身心發(fā)展、個體社會化、社會個性化)2023/2/2練習1.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A.認知結構學說B.教學最優(yōu)化的教育理論C.范例教學的理論D.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論2023/2/22.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4.簡述孔子的教育觀點?5.論述杜威的教育觀點?2023/2/272專題3

教育功能

——教育的社會功能2023/2/273功能的含義杯子的功能??2023/2/274對功能的解釋哲學上:指由事物的結構決定的該事物的特性和能力。社會學上:指某一活動或社會系統(tǒng)所發(fā)揮的作用。綜合:指有特定結構的事物或系統(tǒng)在內部和外部的聯系中所表現出來的作用。系統(tǒng)內部作用的表現方面系統(tǒng)外部

2023/2/275第一節(jié)教育功能的概述

功能:是指某事物的功效和作用,尤其是指積極的或有利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含義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tǒng)對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內部與外部2023/2/276二、教育功能的特征(一)客觀性教育功能不是主觀臆想,教育的本質和教育系統(tǒng)的結構決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觀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2023/2/2(二)社會性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教育功能的實現是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教育功能也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2023/2/2(四)整體性盡管教育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多樣的功能之間不是雜亂無序的而是一個有序的組合體,表現出整體性。教育功能的整體性不僅表現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協(xié)調一致,還表現在教育與社會系統(tǒng)的整體聯動。2023/2/2(五)條件性功能是由事物的本質和結構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功能就會自動實現。教育應該干什么?教育能夠干什么?教育實際干什么?2023/2/2三、教育功能的類型

個體功能從作用的對象社會功能教育的個(本)體功能,是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決定的,對個體產生的作用與影響。如:師資水平、課程的設置及內容的新舊、教育物質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及其運用,都構成影響個體發(fā)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稱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對社會的作用不是無限的,而要受社會結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性質所制約。

2023/2/281

正向功能從作用的方向

負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負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fā)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2023/2/282

顯性功能

從作用的呈現形式隱性功能顯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隱性教育功能是伴隨顯性教育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的功能。(校園文化、校訓)聯系:顯性與隱性的區(qū)分是相對的,一旦隱性的潛在功能被有意識地開發(fā)、利用,就轉變成了顯性教育功能。如,小組合作2023/2/283教育功能的類型多維度的復合分類把對象與性質結合起來劃分

柴野昌山學校教育功能分析框架圖分析顯性隱性客觀結果正向AB負向DC2023/2/284例1:有一位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點大學,但由于該生生活不能自理,因此不得不放棄去外地讀書的機會,那么在這個案例中,這種在教育實踐中產生的高分低能體現的就是教育的隱性負向功能。例2:某老師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很多同學的學習成績提高了,這體現的就是教育的顯性正向功能;但是在競賽的過程中,老師卻發(fā)現也出現了惡性競爭、偷藏資料等行為,這體現的就是教育的隱性負向功能。2023/2/2從功能的層次來看教育的兩大功能是本體和衍生的關系,從形成過程看,教育通過培養(yǎng)人實現其本體功能;然后,培養(yǎng)的人才進入社會,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實踐,衍生其社會功能。

2023/2/2基于此,我們把教育功能的實現分為兩個階段:教育本體功能的形成

教育社會功能的衍生釋放思考與討論教育對個體(社會)的正向功能教育對個體(社會)的負向功能教育對個體(社會)的顯性功能教育對個體(社會)的隱形功能請你談談:你從教育中受到哪些積極影響(正向功能)?個體功能你從教育中受到了哪些負面影響(負功能)?你認為教育對當前的社會產生什么影響?社會功能比如:大學擴招,研究生擴招、應試教育等對社會的影響。2023/2/287教育功能的歷史演進(一)古代教育的政治倫理功能觀

培養(yǎng)政治家與哲學家(二)近代教育的功能觀為個體的完滿生活作準備是教育應有的功能與應盡職責。(三)現代教育的功能觀改造社會、變革社會、推動社會進步2023/2/2教育功能取向的確立和諧、一致——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和諧一致,這時社會的功能需求和個人的功能需求是一致的沖突、對立——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是沖突、對立的,衍生出個人本位、社會本位兩個不同的取向社會本位:社會的價值高于個人的價值,教育要根據社會的要求,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工具人個人本位:個人的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教育就是要根據人身心發(fā)展的要求,促進人自由和諧的發(fā)展。2023/2/2892023/2/2

盧梭說,要在“人”和“公民”之間做出選擇的話,他選擇“人”。

德國現代教育家凱興斯泰納則認為,國家的教育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生產技術、絕對服從國家利益的個人和士兵。(二)教育功能行動的發(fā)生教育功能行動是指可能導致產生一定功能結果的所有教育行動,主要是指入學選拔和培養(yǎng)。入學選拔是選定教育的對象,是教育過程的輸入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是加工環(huán)節(jié),是教育本體功能生產的關鍵。2023/2/2其他功能:教育調節(jié)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功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是80年代中期以來最先從環(huán)境學、生態(tài)學角度提出來的。意在使經濟、社會、科技、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地、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把發(fā)展的負面效應和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地球的資源和環(huán)境不致遭到嚴重破壞,既達到發(fā)展經濟的目的,又保持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既滿足當代人的發(fā)展需要,又不對后代人的發(fā)展構成威脅。人與自然的發(fā)展關系:順從——征服——和諧的自然發(fā)展關系;20世紀是社會生產力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取得重要突破,人類社會取得全面進步的世紀。世界工業(yè)化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和社會財富,比過去全部世代所創(chuàng)造的加起來還要多,還要大。但是,這些成就大部分是建立在損害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吃祖宗的飯,斷子孫的糧”2023/2/292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與社會2023/2/2專題32023/2/22023/2/22023/2/2政治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在人類社會中,誰掌握了生產資料,掌握了政權,誰就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掌握著教育的領導權。在階級社會中,統(tǒng)治階級總是利用它的政權力量來頒布教育的方針、政策,制定教育的目的和制度,規(guī)定教育的內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控制教育經費,按照他們的政治思想要求去教育受教育者。通過這些手段把教育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使其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2023/2/2

政治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在階級的社會中,不同的社會成員受教育的權利也是不同的。誰有受學校教育的權利,受什么程度的教育,以及上什么樣的學校等,都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即由統(tǒng)治階級根據自己的利益來分配和干預受教育的權利。如我國唐朝中央設立的學校“六學二館”就規(guī)定:國子學只收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入學;太學只收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入學;四門學收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入學;律學、書學和算學,收八品及八品以下官員子孫和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學;東宮的崇文館和門下省的弘文館專收皇親國戚及宰相大臣的子孫入學。(毛禮銳《中國教育史簡編》,教育科學出版社,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則規(guī)定了,“所有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憲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還規(guī)定了:“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可見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2023/2/2

政治決定著教育的目的和德育的內容

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這些人才為誰服務,以及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樣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等,都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如我國清朝末年(1906年),清廷就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為教育宗旨,這是由封建制度決定的。而在蘇區(qū),毛主席在1934年曾提出的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是“在于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于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zhàn)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于使教育與勞動聯系起來,在于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毛澤東同志論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5頁)再如日本帝國主義者統(tǒng)治我國東北時,實施的就是從屬其軍國主義政治的奴化教育。規(guī)定教育宗旨為“重仁義,講禮讓,發(fā)揚王道主義”,并以“親仁善鄰,共存共榮”為目的,并廢除現行教科書,各校大講“四書”和“孝經”等。2023/2/2由上可以看出,教育的領導權和受教育權、教育的方針政策、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等,都是隨著政治制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因而,就此種意義上說,在階級社會中,“超階級”、“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2023/2/2

教育的政治功能

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為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務的人才自古以來,任何一種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實現、鞏固與發(fā)展,必須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學校教育。正如顏元所說:“人才為政事之本,而學校尤為人才之本也?!保Y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第三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如美國,從1789~1953年,約有67%的高級政治領導人是大學畢業(yè),其中絕大多數畢業(yè)于名牌大學。而日本在1937年的1377名文職官員中,有73.6%是東京大學的畢業(yè)生。(美)卡扎米亞斯、馬西亞拉斯合著《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另外,世界各國都設有專門的軍事和黨務學校來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專門的政治人才。如我國解放前的黃浦軍校、抗日軍政大學以及目前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黨校等。2023/2/2通過教育傳播一定的政治思想,形成政治輿論來服務于一定的社會政治

學校是知識分子和青年人集中的地方,他們有知識、有見解、政治思想敏銳,勇于發(fā)表意見。通過教育者的言行以及學校中的教材和刊物等,來傳播一定的政治思想,形成一定的政治輿論,進而可以影響社會上的廣大群眾的政治觀點。所以統(tǒng)治階級都牢牢地抓住學校這塊陣地為其政治服務。反動的階級總要利用學校教育來宣傳反動的政治思想觀點和宗教迷信等來為其反動的政治服務;革命的階級也要利用學校教育來宣傳革命的思想,傳播科學真理,制造革命輿論,為革命的政治服務。教育對政治的影響,不僅通過學校教育這一渠道,還要通過社會教育這一渠道,包括報刊雜志、書籍、廣播電視、因特網等。

2023/2/2

通過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一個國家的政治是否民主,這由該國的政體所決定,但與人民的文化水平、政治素養(yǎng),即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程度也有著密切關系。一個國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國民就越能增強公民的意識,充分認識到民主的價值,并自覺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行使民主的權利,從而推動政治的民主化。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里,獨裁政治,宗教迷信和官僚主義是比較容易推行的。2023/2/2★促進政治民主化教育傳播科學,啟迪人的民主觀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推進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如提高民主意識,促進政治民主,絕不意味著少數人服從多數人,還意味著多數人理解寬容、保護少數人。2023/2/21042023/2/22023/2/22023/2/2控制人口增長的手段很多,如戰(zhàn)爭、災難。計劃生育等,教育作用更長遠。一些人口學家研究認為:全體國民受教育程度高低與人口出生率成反比。拉丁美洲的調查:有工作的婦女生育率低于家庭婦女。有專業(yè)知識的婦女生育率低于一般農村婦女受過中等教育程度的婦女嬰兒死亡率低于文盲婦女原因:1、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觀、幸福觀

2、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大

3、受教育年限延長,男女結婚生育年齡推遲

4、女性受教育程度增高提高了婦女就業(yè)機會,增加了養(yǎng)育孩子的難度108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遺傳素質、改善社會環(huán)境和人的生活質量;學校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義務教育:基礎性、全民性、全面性面向所有適齡兒童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終身教育、成人教育——父母水平影響下一代

我國人口文化素質、文盲大國,所以要實施人才開發(fā)戰(zhàn)略,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才資源優(yōu)勢。溫家寶總理2003年教師節(jié)四句話:讓孩子們都能上學;讓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讓為人師表成為每個教師的行為準則;讓教育成為政府一項最重要的工作。

2023/2/21092023/2/22023/2/2專題4

教育的個體功能教育與人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grrb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二、教育的個體功能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促進—正向、顯性功能個體發(fā)展是個體從出生到死亡,身心諸方面變化的過程,教育就是通過其獨特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促進個體身心和諧全面地發(fā)展。真正成熟的人往往能充分地適應社會,承擔社會的責任,同時又鮮明地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因此教育的個體功能表現在:首先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人生下來,只能說是生物人,變成社會人,必須經過后天的學習和教育。

2023/2/2124“人是所有生物中最無能的,最脆弱的”(弗洛姆)在生理機能上,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馬”,人是自然界的一根蘆葦(法國17世紀哲學家巴斯葛)。人有較長的生物依賴期。人生下來時是世界上最不成熟、機能最不完全的小動物,除了一點簡單的條件反射能力外,沒有對環(huán)境作出反應的先定模式,如果沒有成年人長期和親切的照料,就完全不能生存下去。但是人一旦受到良好的教育,則會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因此人具有先天空白和后天無限性,這依賴于教育。2023/2/21252023/2/22023/2/22023/2/22023/2/2家庭環(huán)境家庭是孩子成長發(fā)展的第一個學校,影響著孩子發(fā)展的質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就像無聲的教師,引導著孩子向健康的方向成長和發(fā)展.在人生成長歷程中,家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2023/2/2留守兒童2023/2/2研究發(fā)現:監(jiān)護人的能力缺乏、家庭貧困等是影響農村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家庭環(huán)境因素;衛(wèi)生習慣、家務勞動和無節(jié)制看電視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農村中小學生的健康2023/2/2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相對來說容易走向發(fā)展的兩個極端,有的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也有的孩子變得異常堅強和勇敢,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即是如此。2023/2/2同伴群體2023/2/2同伴群體是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情境。同伴群體的社會經濟地位、種群構成、學習能力,以及同伴群體在某些情緒行為上的特征都會影響兒童個體的發(fā)展。2023/2/22023/2/2社區(qū)的影響社區(qū)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地方行政區(qū);大學、軍營、礦區(qū);城市社區(qū)、農村社區(qū)、小城鎮(zhèn)社區(qū)、城鄉(xiāng)聯合體。社區(qū)給予了兒童各種必需的物質資料,合適的活動場所等,同時社區(qū)文化也在無聲的影響兒童的各種行為習慣的習得2023/2/2《烏龜也會飛》這部關于孩子的故事,是部反戰(zhàn)題材,全球獲獎無數。講述了在特殊的地點,特殊的時間,一群平凡但又特殊的孩子。在美伊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伊拉克和土耳其的邊境上,一群孩子的生活。因為戰(zhàn)爭,他們失去了父母,失去了雙臂,失去了腳,失去了眼睛。要自己謀生——挖地雷賣錢。2023/2/2大眾傳媒的影響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2023/2/2

如何理解這兩句話中的“人”——

人是社會的人。

社會是人的社會。2023/2/2

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

教育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fā)展教育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fā)展,形成人的獨特性教育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個體化的核心是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促進自主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形成。2023/2/21462023/2/22023/2/2第二節(jié)教育的個體功能教育的個體謀生和享用功能——正向顯性(隱性)功能教育的個體謀生功能學會生存,獲得謀生的本領。不同時期,社會要求人的生存本領是不同的,呈現出不斷提高的發(fā)展趨勢。使人獲得未來社會生活或職業(yè)生活中相應的角色和意識。教育傳授“何以為生”的本領。因此斯賓塞認為:教育就是為圓滿生活做準備。2023/2/2149●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教育成為個體生活的需要,受教育過程是需要滿足的過程,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個體可以獲得自由和幸福,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從知識到意義,造就完美人格?!蹲x者》上有一個叫利奧巴恩格利亞先生反思的一段話很有啟發(fā):“我們整天在干些什么?我們如此忙于傳授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教給學生任何他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地活著,如何有個人的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教育給他如何讀書、寫作、算題,這又有什么用呢?”教育的價值恰在于通過教學,在師生的互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精神世界的發(fā)展,更好地使學生走進生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2/21502023/2/22023/2/22023/2/22023/2/2片面追求升學率:1、把基礎教育高程升學教育、應考教育2、把精力放在少數學生身上,忽視了多數學生培養(yǎng)3、為升學置學生個性發(fā)展于不顧,重智輕德4、把學生封閉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里,沒有自由中小學課業(yè)負擔過重:增加課時、增加習題量、惡補升學造成學生分化:確定名次、標準化考試扼殺學生創(chuàng)造性-雪化了是什么、造句、繪畫評價教師素質學生素質:模具制造、批量生產

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負向功能2023/2/2155三、教育的個體功能有效發(fā)揮的條件2023/2/22023/2/2小結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tǒng)對人的發(fā)展和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實際作用和影響。

個體功能:本體功能、功能的直接結果教育功能(作用對象)社會功能:派生功能、功能結果的釋放要正確處理兩個功能的關系:兩者具有統(tǒng)一性。教育要通過人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來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要把個體功能放在首位,不能本末倒置,導致教育本質的異化。2023/2/2

小結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功能不能無限制地發(fā)揮。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fā)展,教育要著眼于本體功能的發(fā)揮。至于教育培養(yǎng)的人參與社會活動之后,能干什么,或干了什么,嚴格意義上不是教育功能,而屬于教育功能的釋放。教育不都是“偉大”和“神圣”的,教育同樣具有負功能的存在。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正功能,削弱其負功能。2023/2/2這些正功能發(fā)揮的條件既表現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也表現在與教育相連的社會方面;它們既影響著教育功能的形成,也影響著教育功能的釋放。因此,要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提高教育功能形成和釋放的效益,減少教育功能形成和釋放中可能遇到的阻力。2023/2/22023/2/2教育目的

專題5教育目的內涵教育目的取向第一節(jié)

教育目的內涵一、含義、特點、作用二、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三、類型、結構、功能2023/2/2163一、教育目的的含義

1.教育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人類活動的意識性、目的性決定了教育活動的目的性。2.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是一種在理性指導下的有目的的追求,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問題。3.教育目的(1)狹義理解:是指一定社會(國家或地區(qū))為所屬各級各類教育人才培養(yǎng)所確立的總體要求。(2)廣義理解:是指對教育活動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領域(目標領域),含有不同層次預期實現的目標系列。(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2023/2/21641.11.21.3二、三、

3.1基本類型

(一)價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終極性教育目的和發(fā)展性教育目的(三)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的教育目的2023/2/2167(一)價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1.價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價值判斷意義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價值觀實現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養(yǎng)所具有的某種價值取向,是指導教育活動最根本的價值內核。2.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教育目的,即現實要達到的具體教育目標,表示實際教育工作努力爭取實現的某些具體目標,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長期的具體教育目標所組成。2023/2/2168(二)終極性教育目的和發(fā)展性教育目的

1.終極性教育目的:也稱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種教育及其活動在人的培養(yǎng)上最終要實現的結果,它蘊涵著人的發(fā)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質。2.發(fā)展性教育目的“也稱現實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動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所要實現的各種結果,表明對人培養(yǎng)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前后具有銜接性的各種要求。2023/2/2169(三)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的教育目的1.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被社會一定權利機構確定并要求所屬各級各類教育都必須遵循的教育目的。它一般是由國家(或一定地區(qū))作為主體提出,其決策過程要經過一定的組織程序,常常體現在國家或地區(qū)重要的教育文本或有關法令之中。2.非正式的教育目的:指蘊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會一定權利機構正式確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理論主張和社會根基而存在的。

2023/2/2170教育目的結構3.2教育目的

培養(yǎng)目標

教育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2023/2/21723.3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對教育活動的定向功能(二)對教育活動的調控功能

(三)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功能2023/2/2173(一)對教育活動的定向功能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層次性,不僅內含對整體教育活動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結果要求,而且還含有對具體教育活動的具體規(guī)定性。具體體現為:

1.是對教育社會性質的定向作用

2.是對人培養(yǎng)的定向作用

3.是對課程選擇及其建設的定向作用

4.是對教師教學方向的定向作用正因為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教育活動才有所依循,避免其社會性質和發(fā)展方向上的失誤。2023/2/2174(二)對教育活動的調控功能

1.通過確定價值的方式來進行調控:主要體現在對教育價值取向的把握上。2.通過標準的方式進行調控:教育目的總是含有“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標準要求,使教育者根據這樣的標準調節(jié)和控制自身對教育內容或教學方式的選擇等。3.通過目標的方式來進行調控:一種教育目的的自身衍生出系列的短期、中期或長期的目標,具體調節(jié)和控制教育的各種活動。調控的對象:(1)對教育工作者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的調控。(2)對受教育者的調控,具體體現為對學生的外部調控和學生的自我控制。2023/2/2175

(三)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功能

教育目的不僅是教育活動應遵循的根本指導原則,也是檢查評價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

1.對價值變異情況的判斷與評價。

2.對教育效果的評價上。2023/2/2176第二節(jié)教育目的的選擇與確立

一.教育目的選擇確立的基本依據二.教育目的選擇確立中的基本價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社會價值取向的確立應注意的問題2023/2/2178

教育目的的選擇,即對人培養(yǎng)目的或目標所進行的選取或抉擇。教育目的的確立,即以一定組織形式對教育目的進行確認和確定,是對教育目的或目標選擇結果的肯定。2023/2/2179教育目確定依據教育目的價值取向含義(一)人本位的價值取向

1.人本位的價值取向,即把人的價值看成高于社會價值,把人作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張。其特點是:重視人的價值、個性發(fā)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發(fā)展及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認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發(fā)展,使其需要得到滿足;主張應根據人的本性發(fā)展和自身完善這種“天然的需要”來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發(fā)展的需要來規(guī)定教育目的。2.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各種人本位的價值取向背景和針對性不同。不同歷史發(fā)展時期人本位的價值取向2023/2/2186(1)弘揚人性、發(fā)展人的個性——古希臘智者派(2)人的解放和個體自我意識覺醒,培養(yǎng)獨立個人——文藝復興(3)培養(yǎng)具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自然人”,促進人的自然發(fā)展(18—19世紀自然主義)(4)全面和諧地發(fā)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項能力得到自然的進步與均衡的發(fā)展——人文主義(5)培養(yǎng)人的獨立自主性、個性的自由發(fā)展——20世紀的人本主義2023/2/21873.在對待人與社會的關系上,人本位的價值取向具有激進和非激進之分。激進的人本位價值取向的思想家從人與社會的對立上來強調人本位的主張。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是典型的代表。非激進的人本位價值取向則不是從人與社會的對立上來強調人本位的主張,他們不否認人的社會性,不否認人的發(fā)展是有其社會需要的。如裴斯泰洛齊就是典型的代表。2023/2/2188(二)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這種觀點,古已有之,但其理論的鼎盛時期是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納托普、凱興斯泰納、法國的孔德和涂爾干等。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把滿足社會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這種觀點認為,社會是人們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礎,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培養(yǎng)的效果,只能以其社會功能的好壞來加以衡量,離開社會需要,教育就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主張,教育目的不應從人的本位出發(fā),而應從社會需要出發(f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2023/2/2189(三)價值取向中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確認1.這兩種主張雖各含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是一個超歷史的抽象公式,它們各自的合理性需聯系具體的歷史條件來進行分析。2.這兩種主張都割裂了人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否定了人與社會在教育目的中的合理性存在,限制教育多方面功能的發(fā)揮。2023/2/2190(四)如何認識和解決教育目的選擇確立中人與社會的關系

1.對教育目的中人和社會關系的思考應給予動態(tài)、發(fā)展性的把握。2.就一個社會(國家或民族)整體教育目的而言,在其價值取向上要把滿足人的需要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重視人的價值和重視社會價值結合起來。3.就價值取向的實現過程而言將滿足社會需要與滿足人的需要予以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把握。在價值實現過程中不應是僵化地以個人或社會的價值作為基點,而是互為基點。4.就價值實現的實踐著眼點而言,要落在人的發(fā)展上。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教育的社會價值和人的價值實現的著眼點。2023/2/2191三、教育目的社會價值取向的確立應注意的問題(一)確立社會價值取向應注意的問題(二)人的價值取向確立應注意的問題2023/2/2192(一)確立社會價值取向應注意的問題

1.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為指導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理念最早源于人對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及其保護的認識。1987年,聯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委員會在長篇調查報告中,將可持續(xù)發(fā)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fā)展。選擇確立教育目的必須要依據和體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和要求,要把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發(fā)展作為教育目的選擇確立的根本價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單向度、片面化。2023/2/21932.適應與超越問題適應,即指教育對現實社會當前要求(或需要)滿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教育既要適應現實社會當前要求和需要,因為這是社會繼承所必須。超越,即指教育對現實社會當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現實社會當前的發(fā)展趨勢或可能,在體現現實社會未來發(fā)展要求,滿足現實社會未來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狀態(tài)。教育也要講究超越,因為沒有超越就不會有發(fā)展。2023/2/21943.功利價值與人文價值教育的功利性,即它自身活動所產生的社會物質生產、經濟發(fā)展及物質利益滿足方面的功用性和效益,這方面的意義體現為教育在社會中的功利性價值。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動對社會精神生活、文化發(fā)展、價值精神建構方面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這方面的意義體現為教育在社會中的人文價值

。從社會物質、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精神文化的內在要求來看,教育目的的選擇確立要堅持功利和人文價值取向的有機結合

。

怎樣堅持功利和人文價值取向的有機結合?

2023/2/2195(1)在重視人文精神、重視教育的人文價值的同時,要避免把它與功利價值對立起來。(2)重視教育的人文價值,就是要倡揚人文精神。但不能等同于西方倡導的和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而是按照時代的發(fā)展,去建構對人類功利取向、物質追求和經濟發(fā)展具有良好價值導向的人文精神。(3)確立人文精神與功利追求是人生意義和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觀念。人們在追求功利的同時,賦予功利追求以重要的人文價值導向,提升人及人類社會的精神境界。人及人類社會的生存以及在程度水平上的不斷發(fā)展,正是在二者的互動中實現的。2023/2/21964.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民族性涉及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傳遞、保持、敬重及維護問題。其根本在于不使自己民族失去獨立和自主,從而得以凝聚和發(fā)展。世界性涉及對世界交往與合作的各種文化、規(guī)則的認同或接受,進而使自身具有與世界各國進行交往與合作的基礎。堅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在實踐上需要對民族性和世界性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怎樣把握和理解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2023/2/2197(1)對民族性的理解和把握要避免僵化和封閉。不是以自己的傳統(tǒng)特點去抵制全球化趨勢,同時也要重視民族自身的長處與不足,賦予民族具有發(fā)展活力的新品質,即開放性和容納性的品質。(2)在理解和把握世界性價值取向時要避免盲目性。不能把民族的世界性過程理解為“全盤世界化”或“全盤西化”,也不是盲目地跟隨世界發(fā)展,或盲目照搬世界模式和西方模式。2023/2/2198(二)人的價值取向確立應注意的問題1.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問題社會化一般指個體在出生后的發(fā)展中,習得社會文化規(guī)范、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等,并借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的過程。個性化一般指個體在社會適應、社會參與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獨特性(即個體自身多種因素綜合而表現出來的獨特性。人的發(fā)展與完善,在于社會化個性化二者的和諧與統(tǒng)一。

人的社會化、個性化理解2023/2/2199(1)沒有人的社會化及其發(fā)展,個體將難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自主創(chuàng)造于社會,從而使各個不同的個體在社會中失去共有的基礎和賴以相互交往的基本規(guī)范。(2)沒有人的個性化及其發(fā)展,個體的觀念和行為就會千人一面,其自身的才智及其潛能難以充分自由地發(fā)揮。對個性的束縛和壓抑,不僅會造成個性自主自立和創(chuàng)造性的萎縮,而且還會在活動源泉上,影響到社會文化的進步,使社會發(fā)展的內在生機和活力匿乏。2023/2/2200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問題理性即人在認識和行為方面表現出來的理性遵循(對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邏輯性遵循,對科學的概念、價值準則的遵循等)以及運用理性(邏輯、科學概念和價值準則等)來揭示或把握客觀對象(自然、社會、人及其相互關系)的普遍性本質和規(guī)律,來看待或處理問題的特點等。非理性即人在認識和行為方面表現出來的非理性遵循(對產生于感覺、情緒、欲望之上的直覺、直接體驗或靈感、頓悟的遵循),以及運用非理性來把握或說明客觀對象或事物,來看待或處理問題。理性是人類戰(zhàn)勝蒙昧、擺脫蒙昧,走向文明的巨大力量,因此,在此處所說的理性和非理性僅就人的個體性表現而言,統(tǒng)指人在認識和行為上的不同特點。20世紀以前,理性被作為人的本質性存在而備受推崇,成為教育目的的主要價值取向,在課程設計及內容構建、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等方面,無不體現對人的“理性能力”、“理性品質”培養(yǎng)的重視。

2023/2/220120世紀以來,非理性主義把理性崇拜導致的理性僵化、教條與日益突出的人的異化和種種社會危機聯系起來,將其看成是現代社會發(fā)展中人的缺失、人的異化及種種社會危機的根源,并給予激烈的批判,進而把人的非理性視為人的本質存在,倡揚非理性及其對人的意義。在非理性主義的影響下,以往教育目的以理性為主的價值取向也受到質疑。(1)當代教育目的的選擇和確立,在價值取向上首先要避免陷入理性和非理性二者對立的誤區(qū)。

(2)要充分認識理性與非理性各有的長處與局限性,避免對二者的盲目性。2023/2/22023.科技素質與人文素質問題科技素質指人認識、作用于自然,從事與物質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品質及能力發(fā)展的水平,通常體現為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掌握及運用的能力,與此相關的思維品質、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崇尚科學理性的精神等。人文素質指與人認識解決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問題、與人從事社會價值建構活動密切相關的人類文化、價值方面的素養(yǎng)、品質及能力發(fā)展水平,通常體現為在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關切中所形成的價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

相關鏈接2023/2/2203從歷史的發(fā)展來看,近代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素質培養(yǎng)作為主要的價值取向。近代以來,科技素質在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上日顯突出,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哲學觀的對峙以及科學技術在滿足社會功利追求中的巨大作用,加劇了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的分離,人文教育中缺少對科技素質的培養(yǎng),科學技術教育中缺少對人文素質的觀照,使近現代教育目的的科技素質與人文素質價值取向失衡。不僅造成了當代社會人的素質的明顯缺失,而且也無益于幫助社會解決“人文精神失落”問題。(1)在科技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價值取向上,必須擺脫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哲學觀的片面性。(2)要充分認識和理解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性。(3)充分認識科技素質與人文素質有機培養(yǎng)的時代性要求。

2023/2/2204第三節(jié)我國的教育目的一.我國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實質二.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三.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構成四.教育目的實現的策略

2023/2/2205一、我國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實質(一)教育目的的歷史回顧(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2023/2/2206(一)教育目的的歷史回顧1.1957年,我國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開始了以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經濟為重點的大規(guī)模建設時期,當時社會上曾出現一種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培養(yǎng)經濟建設人才只要傳授知識技術就可以了,所謂全面發(fā)展就是掌握各種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在國務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保ㄉ鐣髁x制度確立后首次提出的教育方針)2023/2/22072.“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78年)

2023/2/22083.“堅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又紅又專、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相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1981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又紅又專的人才,堅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相結合。”(同年五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2023/2/22094.“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23/2/22105.“教育要為90年代至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新的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各級各類人才?!泵鞔_指出:“所有這些人才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都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的科學精神?!?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2023/2/22116.“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奠定基礎?!笔状伟烟岣呷褡逅刭|納入教育目的。(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23/2/22127.“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0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年規(guī)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2023/2/22138.“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貫徹‘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2023/2/22149.“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23/2/221510.“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23/2/221611.“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1983年鄧小平在景山學校的題詞)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2023/2/2217(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既源于社會需要也受社會制約。因此,教育無不帶有各個時代社會的特點和要求,無不體現一定的社會性質。我國教育目的的社會主義方向。它不同于以往歷史上任何社會的教育目的,是為社會主義鞏固和發(fā)展服務的。維護社會主義利益,為社會主義服務,一直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2023/2/2218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既源于社會需要也受社會制約。因此,教育無不帶有各個時代社會的特點和要求,無不體現一定的社會性質。我國教育目的的社會主義方向。它不同于以往歷史上任何社會的教育目的,是為社會主義鞏固和發(fā)展服務的。維護社會主義利益,為社會主義服務,一直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2)明確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質(德、智、體、美)形成發(fā)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促進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而不應僅僅局限在德、智、體、美四方面。2023/2/2219德,指個人對待生活和工作,對待與社會、與集體、與他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具有的價值觀念、行為品質、道德追求、人格修養(yǎng)、人生信念等,是對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政治觀及其行為品質的總稱。智,指人在生活、事業(yè)中,在認識自然、社會并作用于自然和社會中所具有的學識、才能、智慧等。體,指人在各種活動中所應具有的身體活動機能、能量、體質和體力等。美,具體指的是審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2023/2/2220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我國教育目的不僅包含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而且還含有對整個民族素質全面提高的要求,這是我國教育目的所蘊涵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加速科技進步并用科技進步來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就取決于整個民族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促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觀念在內的社會的全面進步,也更需要整個民族素質的全面提高。2023/2/22214.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發(fā)展進步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國教育的基本使命?!案骷壐黝惾瞬拧迸c以往教育目的中所說的“勞動者”并不是矛盾的。從實際來看各級各類人才都是勞動者,這里所說的“人才”不是狹義的,而是廣義的。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的要求與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也不應看做是矛盾的。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延續(xù)來看,各級各類人才都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從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產生活等方面發(fā)展需要來看,各級各類人才都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2023/2/2222二、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含義(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基本思想(三)馬克思主義全面發(fā)展學說的確立(四)馬克思主義全面發(fā)展學說的確立教育目的的意義2023/2/2223(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全面發(fā)展的含義

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全面發(fā)展含義的豐富的內涵:1.指人的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的、普遍的發(fā)展”,“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曉整個生產系統(tǒng)的人”,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fā)展的個人……也就是用能夠適應極其不同的勞動需求并且在交替變換的職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種能力得到自由發(fā)展的個人”。這種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既表現為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fā)展,又表現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發(fā)展。2023/2/2224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說的“每一個人都無可爭辯地有權全面發(fā)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的一切能力”。2023/2/22253.指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它意味著“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均勻地發(fā)展全部的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