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_第1頁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_第2頁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_第3頁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_第4頁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第四章引言: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運動規(guī)律的探索(一)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背景過程和原因:最初學習法律,后轉向研究歷史和哲學,最后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馬克思哲學:“經濟哲學”“林木盜竊法案”(1842)。國家法的關系——根源于社會的經濟關系?!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1844)研究和寫作時間:馬克思1843-1883年,《資本論》(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出發(fā)點: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研究對象: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剝削現象的實質?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相互關系和產品的分配關系。生產關系及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生產關系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基本的經濟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產品分配制度)二是具體的經濟體制(資源的配置方式)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關系(市場經濟的制度屬性)社會化大生產一般規(guī)律經濟運行機制總需求與總供給資源配置(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資本論的體系:生產——流通——總過程。剩余價值學說是一條主線貫穿三卷五大部分(1)勞動價值論(2)剩余價值的生產第一卷(3)資本積累(4)資本運行第二卷(5)資本分配第三卷“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保ǘ鞲袼梗┙虒W要點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第一節(jié)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矛盾一、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與

勞動價值理論商品和商品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但商品是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細胞。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通過對商品經濟運行的分析和研究建立起來的。方法論:感性具體——抽象規(guī)定——思維具體(一)商品經濟產生商品經濟是一種歷史現象。它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而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特征的經濟形式。自然經濟以分散的、自給自足的家庭生產為基礎,生產規(guī)模狹小,社會分工低下,以使用價值為生產目的?!靶∞r經濟”

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它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

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

一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什么是社會分工?——指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為不同部門和行業(yè)

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產生的重要歷史條件隨著社會分工的產生和發(fā)展,形成了專門生產各種不同產品的生產者和經濟單位。各行各業(yè)的生產者為了滿足自身在生產和生活方面的多種需要,都要求互通有無,以取得對方產品作為生產資料或者消費資料,因而產生了相互交換產品的要求。恩格斯指出:“隨著生產分為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這兩大主要部門,便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

在私有制下,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私人占有,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的產品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只有進行交換。私有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在彼此發(fā)生經濟聯(lián)系和相互交換產品時,要求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因而勞動產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著不同利益主體。

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的另一個重要條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商品——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商品必須具有的三個特性:有用——使用價值勞動產品——價值用于交換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體現商品的自然屬性,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拉鏈馬路”,并不真正增加社會財富)商品的使用價值,不是用來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過交換用來滿足別人的、社會的需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體現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價值之間在質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的差別可以相互比較。商品的二因素勞動產品交換體力腦力耗費共同的質凝結著人類勞動價值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的價值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其實質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交換實際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交換兩把斧子是一只羊的交換價值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對立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同一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不能同時兼得的。統(tǒng)一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反過來,價值又是使用價值相互交換確立數量關系的基礎,因此兩者缺一就不構成其為商品。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qū)分為:

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馬克思也稱之為有用勞動。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消耗。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勞動的二重性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正是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體勞動抽象勞動同一勞動的兩種規(guī)定對立:各種具體勞動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無法比較的;而抽象勞動在性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較的。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而抽象勞動反映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統(tǒng)一: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兩種勞動或兩次勞動,它們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tǒng)一的,是商品生產者的同一勞動過程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也是矛盾統(tǒng)一的關系勞動的二重性馬克思把“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命題精確為“抽象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商品的價值:質的規(guī)定性和量的規(guī)定性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則按照勞動時間來計量。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三)價值量與價值規(guī)律勞動時間價值量勞動量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甲乙丙8小時10小時12小時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盈利正常補償虧損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2)價值量與勞動的復雜程度會有關勞動生產率指的是勞動者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測量。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分工協(xié)作),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和效能等。影響勞動生產率的因素價值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價值規(guī)律是貫穿于整個商品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它既支配商品生產,又支配商品流通。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fā)波動。價值價格是在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體現它的客觀要求和作用的。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表現在:第一,自發(fā)地調節(jié)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第二,自發(fā)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第三,自發(fā)地調節(jié)社會收入的分配。價值規(guī)律在對經濟活動進行自發(fā)調節(jié)時,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后果。其一,可能導致壟斷的發(fā)生,阻礙技術的進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其三,價值規(guī)律自發(fā)調節(jié)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勞動的浪費。價值規(guī)律(四)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貫穿商品經濟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決定著商品經濟的各種內在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的私人性和社會性商品經濟產生條件社會分工私有制勞動是生產者的私事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社會勞動私人勞動矛盾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tài),交換體現了商品經濟的本質。這一本質正是由勞動的私人性和社會性的矛盾決定的。解決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交換。其次,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生產商品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是不能直接進行量的比較的,只有將具體勞動還原為抽象勞動,才能進行量的比較。而具體勞動能否還原為抽象勞動,在根本上取決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能否實現統(tǒng)一。最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商品的售賣過程,是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進行得是否順利,決定著生產者的經濟利益甚至命運。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商品只有賣出去,其耗費的勞動才能得到補償,生產者才能生存和進行再生產。

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進一步發(fā)展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正是這一矛盾的不斷運動才使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為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觀必然性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通過對商品關系的深刻分析,馬克思闡明了商品的二因素、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價值和價值規(guī)律、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一系列理論、規(guī)律的綜合(一)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其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余價值論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石。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論的同時,創(chuàng)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么樣的勞動形成價值,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從而為揭示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創(chuàng)立剩余價值理論奠定了基礎。(一)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其二,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在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分析中得出的,但是如果撇開其中的制度因素,它包含的關于價值的本質和價值量的規(guī)定的理論,關于價值規(guī)律的理論等,都是對市場經濟發(fā)展最一般規(guī)律的揭示。馬克思創(chuàng)立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是工業(yè)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現在人類進入了21世紀,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社會經濟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新的情況,必須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深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途徑?(二)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深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途徑第一,深化對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對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chuàng)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第三,深化對科技、知識、信息等新的生產要素在財富和價值創(chuàng)造中作用的認識。第四,深化對價值創(chuàng)造與價值分配關系的認識。第二節(jié)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二、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絕對規(guī)律三、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一、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

轉化為資本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制度。雇傭勞動:無產者把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并提供剩余價值的勞動。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形成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所以,認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必須從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入手。(一)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的使用過程或消費過程即勞動。勞動力成為商品,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第二,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條件,并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會后期發(fā)生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發(fā)展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資本家與工人的關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契約關系,而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的關系。馬克思說,“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原來的貨幣所有者成了資本家,昂首前行;勞動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隨于后。一個笑容滿面,雄心勃勃;一個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縮不前,就象在市場上出賣了自己的皮一樣,只有一個前途——讓人家來鞣。”

——馬克思(二)勞動力商品的特點勞動力商品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是,勞動力是特殊的商品,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點。勞動力的價值(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包括三個部分:(1)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2)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3)為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力價值的構成還包含著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決定=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者自己及其家屬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馬克思:“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fā)展、維持和延續(xù)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p>

(二)勞動力商品的特點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力本身的價值更大。正是由于這一特點,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以后,在消費它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收回他在購買這種商品時支付的價值,還能得到一個增殖的價值即剩余價值。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剩余價值,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二、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無休止地采取各種方法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這樣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剩余價值規(guī)律。馬克思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

“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p>

——馬克思摘引(一)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剩余價值是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出來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另一方面是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即價值增殖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價值增值過程所謂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勞動力價值的補償這個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資本家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價值超過了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從而形成了剩余價值,是價值形成過程轉變?yōu)閮r值增殖過程的關鍵。資本是可以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工作日(12小時)0612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

剩余價值就是雇傭勞動者在剩余勞動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新價值。

具體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預生產資料

…………

勞動過程

付價值(24元)勞動轉移生產資料的舊價值資本勞動

價勞動力抽象創(chuàng)造新價值(6元)

值價值(3元)

………勞動勞動力價值

價值增殖過程示意圖(30元)剩余價值價值增殖過程必要勞動、剩余勞動(時間)(總計27元)價值增殖過程(24元)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是以生產資料形態(tài)存在的資本,它在生產過程中被消耗,生產出新的產品。生產資料的價值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其轉移的價值量不會大于它原有的價值量。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勺冑Y本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不是被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勞動再生產出來的。由于這一部分資本價值不是不變的,而是一個可變的量,所以馬克思把這一部分資本叫做可變資本。不變資本機器設備廠房原材料勞動力可變資本資本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原有價值

,價值量

。原有價值

,能產生

。

轉移沒有變化

增值剩余價值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劃分的意義把資本區(qū)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剩余價值既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產生的,而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雇傭勞動者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唯一源泉。這種劃分也為確定資本家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用數學式表示:m'=m/v

m‘為剩余價值率,m為剩余價值,v為可變資本。剩余價值率還可以用剩余勞動與必要勞動的比率,或者剩余勞動時間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來表示:

m‘=剩余勞動/必要勞動=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這兩個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個關系,即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可變資本公式:剩余價值率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叫做剩余價值率,也就是剝削率。(二)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工作日(8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4剩余勞動時間4m'

=

4小時=

100%4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4剩余勞動時間62410工作日(10小時)m'

=

6小時=

150%4小時(M/v)絕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勞動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工作日(8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m'

=

4小時=

100%4小時m'

=

6小時=

300%2小時048必要勞動時間2剩余勞動時間62工作日(8小時)相對剩余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生產的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結果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力的價值降低生活資料價值提高生活資料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

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是通過個別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來實現的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差額一般企業(yè):8小時/雙個別企業(y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價值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價值4小時/雙提高勞動生產率個別資本家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只是暫時的—追求剩余價值—激烈的競爭提高勞動生產率超額剩余價值消失相對剩余價值產生個別資本家整個社會資本家摩登時代(機器吃人)摩登時代(榨取工人剩余價值)(三)工資與剩余價值的分割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和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現代管理科學之父:泰羅血汗工資制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和實質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和實質從現象上看,資本主義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但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主義工資形式把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歪曲地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問題:為什么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不是勞動的報酬,而是購買勞動力的支出?勞動力和勞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勞資買賣關系中,勞動力是商品,而勞動不是商品;資本家與工人建立契約關系在前,勞動發(fā)生在后;不可能是所有勞動的報酬,否則資本家將一無所獲;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和實質剩余價值的分割商業(yè)資本的利潤來源?銀行資本的利潤來源?剩余價值的分割也就是剩余價值在整個資本家階級之間如何分配的問題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1)剩余價值和利潤馬克思:在全部預付資本中,只有購買工人的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才能產生剩余價值。商品價值w=c+v+m資本家:剩余價值是全部預付資本產生的。商品價值w=k+p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當剩余價值在觀念上被看作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便取得了利潤形式。m→p,w=c+v+p=k+p利潤和剩余價值,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即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里創(chuàng)造的價值。只是對它產生的來源看法不同,就變成了兩個概念。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2)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剩余價值率:m’=m/v利潤率:p’=m/c+v利潤率是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反映了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利潤率比剩余價值率低的多,掩蓋了資本對勞動的剝削程度和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有機構成(c:v)資本周轉速度不變資本的節(jié)省2、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1)利潤率的平均化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不同→等量資本的利潤率不同→引起部門之間為追逐高利潤率的競爭(方式是資本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自由流動)→結果使各部門的利潤率趨于平均化2、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總資本量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過程,是各生產部門的資本家重新瓜分剩余價值的過程。(2)平均利潤=預付資本×

平均利潤率不同部門的資本家都按“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原則,根據資本的大小,按平均利潤率分得相應的一份剩余價值,即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理論的意義:整個無產階級同整個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對立結論: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

——使利潤趨于平均化平均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社會總資本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3、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商業(yè)資本:在流通領域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以獲取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職能資本。商業(yè)資本執(zhí)行的是商品資本的職能,即通過商品的銷售,實現商品中包含的價值和剩余價值。3、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是商業(yè)資本家從事商品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利潤。商業(yè)利潤是由產業(yè)資本轉讓給商業(yè)資本的一部分剩余價值。商業(yè)利潤是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3、商業(yè)資本和商業(yè)利潤商業(yè)資本也參與利潤率的平均化:平均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4、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銀行是專門經營貨幣資本的企業(yè),它在貨幣借貸關系中充當借貸雙方的中介。銀行利潤:銀行存貸款利息的差額,在扣除經營業(yè)務費用后形成銀行利潤。銀行利潤的真正來源是生產部門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勞動,是由銀行雇員的剩余勞動實現的。

4、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銀行資本也參與利潤率的平均化:平均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銀行資本5、土地所有權和地租(1)資本主義地租農業(yè)資本家作為使用土地的報酬支付給土地所有者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它來源于農業(yè)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農業(yè)利潤要高于工業(yè)利潤)資本主義地租體現大土地所有者和農業(yè)資本家瓜分剩余價值,共同剝削農業(yè)雇傭工人的關系。(2)級差地租與土地等級相聯(lián)系的地租形式,即租種較優(yōu)土地所獲得的超額利潤轉化而成的地租。產生的原因是對土地經營權的壟斷。(3)絕對地租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私有權所獲取的地租。形成條件:農業(yè)的資本有機構成一般比工業(yè)部門低(m’高);農業(yè)中的剩余價值并不參加利潤平均化的過程。形成原因:土地私有權的壟斷產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利息銀行利潤地租資本家之間在瓜分剩余價值上固然有一定程度的利害沖突,但在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價值這點上,有著共同的階級利益。剩余價值的分割(四)資本的運行資本作為一種自行增殖的價值,不僅在生產過程內運動,而且也在流通過程內運動,要深刻認識資本價值增殖的秘密,還必須考察資本的流通。研究對象:流通領域(廣義)中心內容:分析產業(yè)資本的流動現實意義:對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經濟運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四)資本的運行資本運行:單個資本運行和社會資本運行單個資本運行:資本循環(huán)和資本周轉社會資本運行: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

1、單個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產業(yè)資本是指投資于工業(yè)、農業(yè)、采掘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建筑業(yè)等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工業(yè)農業(yè)建筑業(yè)采礦業(yè)(1)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三個階段和三種職能形式銷售階段為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生產剩余價值實現剩余價值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購買階段生產階段階段

公式

職能形式

職能作用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也是貨幣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的統(tǒng)一

(2)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三種循環(huán)形式時間上的繼起性三種職能形式空間上的并存性空間上的并存性把全部資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其同時并存于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三種形態(tài)上時間上的繼起性必須同時連續(xù)不斷地順次通過三個階段,相應變更它們的職能形式并回到原來的出發(fā)點(3)資本的周轉資本的循環(huán),不是當作孤立的行為,而是當作周期性的過程時,叫做資本的周轉。影響資本周轉的因素周轉速度生產資本的構成周轉時間周轉次數固定資本流動資本2、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個別資本①個別資本和社會資本

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個別資本的總和

—社會資本

②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價值補償實物補償社會總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通過商品出售以貨幣形式實現價值(賣的出去)各個組成部分轉化為貨幣后,如何再購買到再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買的回來)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問題價值構成c+v+m實物構成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社會總產品生產生產資料的第一部類Ⅰ生產消費資料的第二部類Ⅱ②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2)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理論前提社會總產品分為

——價值構成與實物構成社會生產劃分為

——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馬克思研究社會總資本運行的

兩個基本理論前提第一,社會總產品分為價值構成與實物構成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構成:c;v;m。社會總產品的實物形態(tài):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第二,社會生產的兩大部類:Ⅰ和Ⅱ。(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簡單再生產:生產過程在原有規(guī)模上的重復,它是相對擴大再生產而言的。(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Ⅰ(v+m)=Ⅱc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必須等于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這個條件表明兩大部類的生產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Ⅰ(c+v+m)=Ⅰc+Ⅱc它表明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供給與整個社會對生產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3)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Ⅱ(c+v+m)=Ⅰ(v+m)+Ⅱ(v+m)它表明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料供給與整個社會對消費資料的需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4)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和實現條件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兩個前提條件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簡單再生產實現條件(2)推出)第一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生產資料,除了維持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的需要之外,還必須有一個余額,以滿足擴大再生產時追加生產資料的需要。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兩個前提條件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第二部類一年中所生產的全部消費資料,除了維持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的需要之外,還必須有一個余額,以滿足擴大再生產時因增補勞動力而追加消費資料的需要。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三個實現條件:Ⅰ(v+Δv+m/x)=Ⅱ(c+Δc)其中Δc表示追加的不變資本,Δv表示追加的可變資本。Ⅰ(c+v+m)=Ⅰ(c+Δc)+Ⅱ(c+Δc)Ⅱ(c+v+m)=Ⅰ(v+Δv+m/x)+Ⅱ(v+Δv+m/x)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揭示了社會資本運動的內在規(guī)律性,即社會兩大部類之間以及部類內部都應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社會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否則社會總產品的實現就會遇到困難,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就會產生。結論(五)資本積累把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或者說,剩余價值的資本化,就是資本積累。馬克思關于資本積累的學說,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富兩極分化和失業(yè)現象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深刻地闡明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剩余價值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促進促進1、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資本家瓜分到剩余價值后,如果將其完全用于個人消費,則生產就在原有規(guī)模的基礎上重復進行。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不僅生產商品,不僅生產剩余價值,而且還生產和再生產資本關系本身:一方面是資本家,另一方面是雇傭工人。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就其實質而言,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2、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資本家獲得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后,并不是將其完全用于個人消費,而是將一部分轉化為資本,用以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生產在擴大的規(guī)模上重復進行,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資本積累的本質,就是資本家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工人的剩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資本積累不但是社會財富占有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資本主義社會失業(yè)現象產生的根源。資本積累的本質3、資本的有機構成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上看,資本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c:v來表示。4、相對過剩人口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一般趨勢,這是由資本的本性決定的。在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情況下,由于可變資本的相對量的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地減少,其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yè),形成相對過剩人口。

所謂相對過剩人口,就是勞動力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它的需要隨著資本積累的增長,在資本主義生產愈來愈具有社會性的同時,資本愈來愈集中于少數資本家手中。這樣,在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間便發(fā)生了深刻的矛盾。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5、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六)馬克思剩余價值論的意義剩余價值論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闡明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發(fā)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yōu)榭茖W。三、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與經濟危機(一)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生產關系與社會化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歸根到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體現。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生產關系與社會化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導致經濟危機。(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實質生產相對過剩次貸危機根源是金融業(yè)引誘普通百姓通過借貸超前消費、入市投機。2、經濟危機的根源個別企業(y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表現為3、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第一階段:危機第二階段:蕭條第三階段:復蘇羅斯福新政第四階段:高漲3、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周期性,這是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階段性決定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的四個階段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其中危機階段是周期的基本階段或決定階段。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再一次證明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guī)律認識的正確性。第三節(jié)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一、資本主義的國家、政治制度

及其本質

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產生的,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統(tǒng)治階級地位的資產階級的要求。國體奴隸主階級專政封建主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一)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和本質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是以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利益為根本內容的,是資產階級進行政治統(tǒng)治的工具。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與歷史上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職能一樣,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基本方面,即對內實行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對外進行國際交往和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主要是政治統(tǒng)治的職能,即資產階級作為統(tǒng)治階級,運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機構和軍隊、警察、法庭、監(jiān)獄等國家機器,對被統(tǒng)治階級進行壓迫、控制,使社會生活保持在統(tǒng)治階級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內。希臘債務危機引發(fā)大規(guī)模街頭抗議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職能

指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進行國際交往和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職能。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職能是國家對內政治統(tǒng)治職能的延伸,是服務于其政治統(tǒng)治的。國家還具有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即國家要運用各種權力和資源對包括郵政、鐵路、水利、文教、衛(wèi)生保健、社會福利等事業(yè)進行管理,以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國家的公共管理職能與政治統(tǒng)治職能是緊密聯(lián)系的,從根本上說國家的公共管理職能也是服務于其政治統(tǒng)治職能的。其他職能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利益的體現,在經濟上要求自由競爭、等價交換,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義平等,這些特征與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相比,顯然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上的一大進步。但是,這種進步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剝削階級對人民進行階級統(tǒng)治和階級壓迫的工具的性質,并沒有消除人們在政治生活方面實際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的現象。本質(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是通過具體的政治制度實現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包括:民主與法律制度政權組織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及其本質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是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而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民主制的國家在不危及資本主義國家安全和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給予民眾以一定的選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遷徙等權利和自由。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統(tǒng)一憲法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法律制度的核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