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串講_第1頁
社會心理學串講_第2頁
社會心理學串講_第3頁
社會心理學串講_第4頁
社會心理學串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心理學串講第一節(jié)概述第一單元社會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范圍第二單元社會心理學簡史第三單元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第四單元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第二節(jié)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第一單元社會化第二單元社會角色第三單元自我、身份與自尊第三節(jié)社會知覺與歸因第一單元社會知覺第二單元印象形成與印象管理第三單元歸因第四節(jié)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第一單元社會動機概述第二單元主要的社會動機第三單元社交情緒社會心理學第五節(jié)態(tài)度形成與態(tài)度轉變第一單元態(tài)度概述第二單元態(tài)度轉變第三單元態(tài)度測量第六節(jié)溝通與人際關系第一單元溝通的結構與功能第二單元身體語言溝通第三單元人際關系的原則和理論第四單元人際吸引第五單元人際互動第七節(jié)社會影響第一單元從眾第二單元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第三單元模仿、暗示和社會感染第八節(jié)愛情、婚姻與家庭第一單元愛情第二單元婚姻第三單元離婚第四單元家庭社會心理學本章考點提示:

(1)社會心理學概述(識記)(2)社會化與自我(重點掌握)(3)社會知覺與歸因(掌握)(4)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重點掌握)(5)態(tài)度(重點掌握)(6)溝通與人際關系(重點掌握)(7)社會影響(識記)(8)愛情、婚姻和家庭(識記)社會心理學概況:一般來說,考試時這部分一共考10道選擇題(單選6道、多選4道。)每題1分,實占0.9分。考試內容不脫離教材。簡史、研究方法、主要理論流派、家庭這四小節(jié)不作為考試重點。本章節(jié)復習時,建議將相似的內容總結區(qū)分。社會心理學定義簡史哲學思辯階段經驗描述階段實證分析階段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檔案法主要原則價值中立原則、系統(tǒng)性原則、倫理原則社會學習論社會交換論符號互動論精神分析論F.H.奧爾波特G.W.奧爾波特艾爾烏德1908年羅斯《社會心理學》麥獨孤《社會心理導論》標志研究社會情境中的人的心理過程及其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流派側重點不同個體層面社會層面社會化社會知覺人際溝通群體凝聚力社會影響概念、內容、條件、載體、分類研究內容人際層面群體層面自我意識社會動機社交情緒態(tài)度人際關系……風俗……概念、結構、功能、發(fā)展、自尊印象形成、歸因親和、成就、權利、侵犯、利他焦慮、嫉妒、羞恥、內疚概念、成分、測量方法、轉變概念、結構、功能;體語溝通概念、特點、自我暴露、原則從眾、社會促進、模仿、暗示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第一節(jié)·概述社會心理學定義-研究社會情境中的人的心理過程及其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羅斯《社會心理學》和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標致學科誕生勒溫的社會行為公式:B=f(P,E)行為是個體及其情境的函數再社會化終身社會化涉及兩方面

本部分重點社會視角個體視角早期社會化繼續(xù)社會化對個體重新進行社會化對不合格個體的再教化第二節(jié)社會化與自我概念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fā)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個體社會化家庭社會化的基本條件:遺傳素質、較長的生活依附期。社會化的載體:家庭、學校、大眾傳播媒介、參照群體學校大眾傳播媒介參照群體最早性性別性別角色性別角色表示社會對其在態(tài)度、角色和行為方式方面的期待生物學概念心理學概念表示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異全部社會化是以語言社會化為前提的。性別角色社會化角色承擔者的心理狀態(tài)自覺角色:老師…不自覺角色:圍觀群眾…角色獲得方式先賦角色:父母、年輕人…成就角色:工人、農民、科學家…角色行為的規(guī)范化程度

角色的功能規(guī)定型角色:心理咨詢師…開放型角色:朋友…功利型角色:房地產開發(fā)商…表現型角色:牧師、學者…社會角色的分類角色扮演三要素角色失調四形式角色領悟角色期待角色實踐角色沖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斷角色失敗自我:自我或自我意識(自我概念)(selconsciousness)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的生理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人際關系、社會角色的認知?!拔沂且粋€什么樣的人?”主我與客我(詹姆斯的觀點):自我具有兩重性,即自我是由主觀的我(I)和客觀的我(me)兩方面構成。I:自我的動力部分,是認識的主體、主動行動者。Me:自我認識的對象,是被觀察者,他是通過接受別人(社會)對自己的有組織的態(tài)度系統(tǒng)形成的。是社會的我,通過角色獲得。鏡我:是由他人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們周圍的群體是我們觀察自己的一面鏡子。自我結構(五個層面)

物質自我:自我的載體 心理自我:態(tài)度、信念、價值觀、人格 社會自我:個體扮演的社會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理想自我:理想中我該是什么樣的人 反思自我:自我概念的反饋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個體內在的一致性 解釋經驗 決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三階段:1)生理自我(8個月—3歲):原始階段,對軀體的認識2)社會自我(3—14):自我中心,了解社會期待,調節(jié)自己行為3)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身的發(fā)展的要求知覺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親子關系:哪些親子行為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高自尊?行為表現的反饋:注意對成功行為的反饋。根據相似性原理正確進行社會比較:選擇適合的坐標系。選擇參與和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古語所謂的“藏拙”。自尊——個體是否對自己有積極態(tài)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價值的。自尊的概念詹姆斯的經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負

影響自尊的因素第三節(jié)·社會知覺和歸因區(qū)別社會知覺和普通心理學中的“知覺”。印象形成與印象管理:印象形成的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

光環(huán)效應刻板印象熟悉的人之間容易出現近因效應,不熟悉的人之間容易出現首因效應。往往具有消極的性質,具有社會適應的意義。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模式形成總體印象時參考的是各種品質的評價分值的總合將各個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根據均值的高低形成印象加法平均用權重與每種特征的強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根據重要的、對個體意義重大的特征來形成總體印象。一般來說更接近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實際情況加權平均中心品質歸因的定義行為原因的分類控制點理論-內控者與外控者歸因原則:不變性原則;折扣原則;協(xié)變原則(三級不用掌握):事件的歸因要考慮刺激客體、行為主體及背景三方面因素。特異性——是否只針對客體做反應;共同性——不同主體對客體的反應;一致性——背景不同反應是否相同。影響歸因的四個因素:

社會角色、自我價值保護、觀察位置、時間因素第四節(jié)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社會動機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的關系——倒U形曲線。親和動機-起源于依戀成就動機-抱負水平及影響因素權利動機-權利需要是決定因素侵犯行為-三種解釋理論及影響因素利他行為-影響利他的因素

利他行為由利他動機引起以人為對象親社會行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情境時間壓力利他的對象的特點心境內疚人格外部因素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影響因素救助技能與手段的掌握,會增加人們利他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利他技能社交情緒:人際交往中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的社會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羞恥與內疚嫉妒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1、抑郁2、酗酒3、社交焦慮針對性持續(xù)性對抗性普遍性羞恥:因為缺憾,或不一致,產生痛苦的情緒體驗。內疚: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想象的罪行或過失負有責任,產生的強烈的不安、羞愧和負罪的情緒體驗。第五節(jié)態(tài)度形成與態(tài)度轉變態(tài)度:個體對特定對象的綜的評價和穩(wěn)定性的反應傾向。態(tài)度的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行為傾向成分。態(tài)度內在性對象性穩(wěn)定性認知成分(C)情感成分(A)行為傾向成分(B)強度深度態(tài)度的成分態(tài)度的屬性方向態(tài)度的特點相中度外顯度影響態(tài)度轉變的因素:傳遞者方面?zhèn)鬟f者的威信傳遞者的立場說服的意圖說服者的吸引力溝通信息方面

信息差異畏懼信息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接受者方面原有態(tài)度與信念的特性人格因素個體的心理傾向情境預先警告分心重復態(tài)度轉變理論:海德平衡理論(P-O-X模型)P(個體)、O(他人)、X(客體);“+”代表肯定、“-”代表否定;三者間,符號運算的結果為肯定(+)時,關系平衡;為否定(-)式,關系不平衡。平衡代表令人愉快、不平衡代表令人不愉快;P-O之間肯定:強平衡、強不平衡;P-O之間否定:弱平衡、弱不平衡。PO XP155海德平衡理論P-OO-XX-P平衡強弱+++平衡強++-不平衡強+--平衡強---不平衡弱-++不平衡弱--+平衡弱第六節(jié)溝通與人際關系溝通的功能人際溝通的分類溝通的概念

體語溝通:目光與面部表情目光——眼睛是最有效的顯露個體內心世界的途徑。面部表情身體運動和觸摸人在觸摸和身體接觸時情感體驗最為深刻。姿勢與裝飾人際距離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人際關系的理論及原則:隱私自我概念人際關系態(tài)度個體性直接性情感性情趣愛好相互性交換性自我價值保護平等特點深度原則第七節(jié)社會影響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在認知、判斷、信念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尋求行為參照對偏離的恐懼群體凝聚力從眾行為的原因群體因素個體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確性影響從眾的因素社會促進與社會惰化社會促進結伴效應觀眾效應社會惰化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任務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優(yōu)勢反應強化說模仿:是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或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