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學文化差異問題研究3200字【論文】》_第1頁
《中日文學文化差異問題研究3200字【論文】》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風骨”和“物哀”的審美差異“風骨”一詞源于中國詩學評論,是中國文學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帮L格”一詞最初是用來衡量人的品格標準的,在《文心雕龍》中認為‘風骨’是一種被詩人高度贊揚的“英雄”文學風格,“風骨”代表了活力和完整的文學精神。在文學批評的后期發(fā)展中,“風骨”也被用來形容文學的風格和脊梁,并逐漸成為一種審美標準。李白的‘蓬萊建安風骨’是指對“漢魏骨”的贊譽和發(fā)展。如果說“風骨”是中國文學作品的代表性審美標準,那么日本文學的審美標準就包含在“物哀”之中,日本的“物哀”表達了一種美麗、含蓄、細膩、靜謐的情趣,蘊涵著對萬物的感動和同情,它是日本傳統(tǒng)文學精神的總稱。例如《源氏物語》中有十余種“物哀”的相關表述。中國優(yōu)秀文學的標準是表達意見而不注重情感,即‘文以載道’,但在日本則有所不同,在日本文學中,意見的表達與“物哀”之心相比并不重要,只有對人物內心情感的細膩而深刻的描寫和表達,才是優(yōu)秀的作品。這樣一來中國文學更加注重理性的表達,語言的相對節(jié)奏輕快,目的是為了貶低當下的弊端,批判現實的黑暗,揭露某種道理,有著男子漢的朝氣蓬勃,所以帶有“風骨”的文章才是中國文學的主流。而陷入“物哀”的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學截然不同,她們似乎更注重女性文學的表現,更喜歡兒童和女性的靦腆與羞澀。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支持者多為文人和知識分子,他們往往通過文學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心愿,因此可以繼承和發(fā)揚蓬勃發(fā)展的“文體”美學,而日本文學的核心是小市民思想,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文學,由此產生了“物哀”的審美觀念,當然,這或許與日本是島國,多雨多霧有關。另一方面由于讀者群體的不同,中國文學面臨著廣泛而復雜的讀者群體,而日本是一個讀者群體數量有限的小國,“物哀”成為文學傳達的主要信息,這也是兩國文學作品審美差異的原因之一。二、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哲學差異一般來說,日本文化傾向于輕視形而上學,這體現在日本文化不那么抽象而是具體,輕來世重現世,在早期孕育出來的日本文學,深深烙上了重具象、重現世的烙印,如《古事記》《日本書紀》中的原始歌謠,是日本先民的日常生活,正是由于日本崇尚形而下的文化特點,早在白鳳時代和奈良時代,就已經形成了市民化的白鳳文化和天平文化。這兩種文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生活化的重視,即所謂的“物語”,到了室町時代,“物語”文化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傳統(tǒng)文學的高度發(fā)展,如日本守業(yè)派、林派、大河派、后世浮世派等都是這種文化影響下的獨特流派,與日本文化相比,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注重事物的形而上學,往往從包羅萬象的角度抽象事物。例如,天、氣、道,還有陰陽、五行等概念紛紛是這種文化思維方式的結晶,代表作品有老子的《道德經》、《世語新說》,魏晉時期的新道家著作等等。三、入官場和離官場的政治差異與中國文學相比,日本文學還具有與政治疏遠的特點,日本學者鈴木對日本文學的“脫離政治”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大多數一流水準的文學作品都與政治密切相關,比如四書五經,《論語》《文選》《長恨歌》等,在中國一流的文學作品通常是由一個文人的官僚知識分子完成的,孔子、蕭統(tǒng)等,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政治特征相比,在日本,自古以來的文學承擔者是隱士、宮廷婦女、隱士等,那些與政治無關的人完成的文學,自然遠離政治,他們對政治保持著本能的警惕,斷絕了政治與文學的聯姻。中國的文學觀認為“理想的文學應該有一種入世的態(tài)度,即使是政治問題也不應該回避,而應該積極介入,比如范仲淹詩歌中的中常見“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雅士”精神就寓于“諷刺”(政治批評),與腐敗的政治做對抗,而日本文學則認為情趣是重要的,如果說政治與文學糾纏在一起,那就是一種很強的庸俗化傾向,因此它表現出一種“非政治性”(超政治性)。四、“樂生”與“崇死”的生死差異佛教傳入之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等完整而領先的社會哲學思想體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意識,但不能成為社會意識的主導,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專家鈴木修次說,中國的原始無常觀與佛教的無常觀是沒有關系的,在佛教思想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古代文人已經擁有了自己生死觀,并牢固地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體系。而在理性精神不發(fā)達的古代日本,日本民族宗教沒有教義。當然,由于沒有古典的思想和理論,佛教思想一傳入日本,就在日本占據了主導地位。佛教傳入后形成了生死無常的觀念,即自然萬物總是多變的,無論事物有多美,最后都會消失,事事到頭一場空,日本本有的物哀文化,很容易認同佛教中的這種觀點,因此日本古典文學中的無常思想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面對無常時,要么是一種積極的“及時行樂”的態(tài)度,要么把世事無常的原因歸結于政治腐朽,如杜甫的《登樓》“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痹娙吮瘒@說,這個國家正遭受許多災難,世界正在發(fā)生變化。同時,他堅信唐朝如同北極星座一樣不可能毀滅,即使吐蕃入侵,也難以改變人們的正統(tǒng)觀念。而日本早期名著《源氏物語》中的女性,要么一了百了自殺走入墳墓,要么落發(fā)為尼斬斷塵緣,或是獨自守著空蕩蕩的閨房,她們的災難命運與源氏的人生經歷如出一轍,體現了紫式部的審美特征。在紫式部的眼中,生活是一片苦海,而擺脫苦海的最好辦法就是皈依佛教,紫式部在這里宣揚了一切皆苦的思想?!度龂萘x》的“滔滔東去長流水”看似感慨生命的無常,但整部作品的主題是揭露社會弊端;而《平家物語》‘驕奢主人不長久,如似春夜夢一場’則貫穿了人生無常的主題始終。一般來說,中國古代文人對無常持樂觀態(tài)度,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币驗樯菬o常的,所以應該及時地享受樂趣,或者盡力去創(chuàng)造生命。因此魏晉時期“同一盡于百年,何寡歡而愁殷?!崩畎渍f:“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闭菍ι?、命運的強烈渴望和懷舊,是一種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而日本則不同,日本的《古今集》通過欣賞落下的櫻花來把握生命的無常,把落下的櫻花作為最美的東西來欣賞,《徒然草》寫道:“徒野之朝露不消,鳥部山之煙塵不升,則世間之事何等沒趣?!薄俺柯丁毕笳魅说纳?,“鳥部山”是東京郊外的火葬場,它升起的煙象征著死亡,作者不僅不為死亡感到悲傷,反而用優(yōu)美而詩意的語言贊美死亡,他從透視生死的高度出發(fā),放棄對外界萬物的依戀,從而達到淡漠無情的境界。日本文化對死亡采取了一種崇拜態(tài)度,日本人自殺有著悠久的歷史。剖腹和殉道作為日本人民特有的一種死亡方式,得到了人民的崇拜。但是中國人堅信人既然活著,就應該有責任感,為家庭、為集體、為國家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既是一項權利,也是一項義務??偨Y中國文學主要是經世濟時,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傾向,而日本文學是超凡脫俗、玩物說情的非現實主義文學。中國文學重視“風骨”與“樂生”,氣勢突出,潑墨渾厚流暢,文論清晰;日本文學喜歡“物哀”“崇死”,意蘊高雅,筆觸纖細柔美,夢幻無常。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文學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日本文學主要受佛道思想的影響;中國作家多為與政治社會關系密切的文人,而日本作家多為與政治社會無關的宮女、法師和隱士;中國文化是大陸文化,日本文化是海島文化等。這些不同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性,也豐富了東方文學。參考文獻[1]邢莉.中日近現代寫實主義文學比較研究[D].遼寧大學,2013.[2]李雙.中日“鬼”文化之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3.[3]張淼.《平家物語》與《三國演義》無常觀之比較[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