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康德批判哲學視域中的目的論考評,自然辯證法論文目的論是當下西方學術思想界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它不但在諸多哲學家的視野中構成了獨特的思想景觀,而且任何關于它的探究都不可避免地與科學密切關聯;正是在這種雙重意義上,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回溯到康德。在康德目的論批判語境中,自然目的是一個核心概念,其經典表述與含混性語義一再成為目的論話語的焦點,更不用講它在哲學與生物學等穿插領域激發(fā)起來的持久討論。理解自然目的概念對于把握康德哲學以及廓清現代目的論疑難具有重要意義。自然目的是康德基于內在合目的性和有機體特征的經典表示出,但它所帶來的理論困惑卻如影隨形:我們應怎樣理解有機體既是自然發(fā)展的產物、又是作為原因性的目的所造成的結果?現代學者致力于消除自然目的概念暗含的矛盾或歧義,制定出多種解讀策略:蓋耶爾〔P.Guyer〕試圖對康德的自然目的觀點與反思性判定力進行關聯研究,把自然目的評判歸之于判定力的權能;〔1〕金斯伯格〔H.Gins-borg〕以為對有機體進行自然目的評判本身就是一種規(guī)范性行為,嘗試以此來打通經歷體驗對象觀念化的癥結,并解決康德目的論論證中的一致性問題;〔2〕也有學者以為,沒有必要訴諸規(guī)范性概念,由于我們能夠像康德那樣借助于人工產品的類比,設想有機體的部分具有交互性并由整體產生?!?〕本文嘗試回溯到康德批判哲學的開山之作---(純粹理性批判〕,參照先天綜合判定來解讀自然目的概念。仿照康德對知識判定形式的追問方式,問題轉述為:有機體作為自然目的是怎樣可能的?筆者以為這是康德文本中的一個隱性問題,并試圖從康德對自然目的的追溯和論證,來考察和評估康德批判哲學視域中的目的論,以期部分地回答當下目的論討論中的疑難問題。一、判定力的說明與自然合目的性的演繹康德批判哲學致力于兩個核心問題的解決:批判問題與系統問題.〔4〕172前者是指我們能否以及在何種意義上能夠分別在知性、理性以及判定力中找到知識的先天原則,即主體的先天權能問題;后者是指具有偶爾性的經歷體驗知識怎樣被理解為具有系通通一性,即理性關于知識的建筑術的問題。反思性判定力在前述兩個互相關聯問題的語境中呼之欲出:就純粹理性的調節(jié)性運用而言,其理念僅僅指向知性在它必須與之打交道的那些對象上的一般運用,而一切偷換的錯誤任何時候都必須歸咎于判定力的缺乏,而絕不能歸咎于知性或是理性.〔5〕506這是康德在第一批判的先驗辨證論附錄中初次對新的判定力做出瞻望,并且暗示出它關乎那種懸擬的普遍、理性的假設的應用.〔5〕509換句話講,要使一般性的雜多知識獲得系統的統一就要對先驗理念作調節(jié)性地運用,而這必然反過來要求理性使用一種新的判定力來整理知性概念---重新定義判定力的含義,使知性概念獲得擴展的同時又賦予統一性?!?〕506判定力原初的含義并無改變:假如把一般知性解釋為規(guī)則的能力,那么判定力就是把事物歸攝到規(guī)則之下的能力,也就是分辨某物能否附屬于某個給定的規(guī)則之下?!?〕135它暗含著這樣一個假定:知性給予規(guī)則,判定力只是用來歸攝給定的特殊或者尋求適當、可歸攝的特殊?!?〕35如今一種全新的判定力被納入考量,追溯懸擬普遍就演變?yōu)榈谌兄蟹此夹耘卸Φ呢熑危盒撵`的能力要把給定的特殊歸攝到一個尚未找到的普遍之下。反思性判定力首先是一個批判問題---對判定力及其先天原則作深切進入考察;其次,對判定力的批判就是重新審視整個批判哲學大廈的地基,那么這個批判就必須對這個大廈的地基預先作出這樣深的探查,直到奠定不依靠于經歷體驗的那些原則之能力的最初基礎,以便大廈的任何一個部分都不會沉陷下去,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全體的倒塌?!?〕2但是判定力沒有自個的領地,唯有依靠學理的探究對自個的原則進行批判?!?〕4一方面,判定力在知識的運用中充當了知性與感性的中介,知性的先天概念保證了認識活動的普遍必然性,但不能使我們從中獲得判定力本身的原則;另一方面,從系統問題的角度來看,根據我們理性的本性,知性建構起來的經歷體驗性知識須遵循節(jié)約原則走向系統的統一。這兩個重要方面結合于反思性判定力的合目的性原則。目的以及合目的性是第一批判先驗辨證論附錄部分屢次牽涉的重要概念,康德強調它們是由理性造成的原則,理性真正講來只把知性及其合目的性的職能當作對象,〔5〕506由于一切在我們氣力的本性中建立起來的東西都必然是合目的的并且與這些氣力的正確運用相一致的,只要我們能夠防止某種誤解并找到它們的真正方向?!?〕506換句話講,知識正是由于理性之于知性的那種合目的性關系而要求具備先驗的完備性。然而,康德在第三批判中主張,合目的性原則出自反思性判定力,而非理性---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原則是判定力的一個先驗原則.合目的性原則在第一導言中至少蘊含著兩層意思:作為自然合適于我們認識能力的根本原則,以及作為自然既向我們又在本身內顯示出系統特征的原則。〔4〕185前者就自然合適于被主體所認識的角度而言,或者講對一個直觀對象的形式的單純領會,又叫做主觀合目的性;后者是就自然本身而言具有合目的的運行機制而言,即自然合于它本身存在的目的,叫做客觀合目的性;兩種合目的性的運用分別對應于審美與目的論判定力??档略趯а灾嘘P于自然合目的性原則的演繹到達了學理探究的頂點,但也引發(fā)重重疑惑。首先,在第一批判中,演繹明確針對的是知性范疇的先天來源、經歷體驗性使用及其客觀有效性;如今康德聲稱自然合目的性是先驗原則,也要進行演繹,這就好像把任何基于自然合目的性的判定劃定為知識,難道合目的性概念也具有知性范疇的地位?其次,康德關于合目的性原則的先驗立場也懸殊于第一批判先驗辨證論附錄中先驗理念的調節(jié)性主張。正像康普斯密所指出的那樣,先驗辨證論附錄的純粹理性諸理念的調節(jié)性運用這一章節(jié)的后半部分充滿了自相矛盾,〔8〕547似乎完全相左的闡釋都能夠在康德的文本中找到根據。但毫無疑問,康德關于知識系通通一的理念并非理性的先驗原則,而只是一個為了把雜多知識帶入到統一性中來的邏輯原則;所以導言在將理性的調節(jié)性原理轉化為合目的性原則的同時,就有賦予合目的性原則以構成性原理的嫌疑;如若不然,就是先驗的含義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以上理論困難共同指向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為什么要對合目的性原則進行演繹?霍斯特曼〔RHorstmann〕根據合目的性概念在第一與第三批判之間的不一致,以為康德將一個邏輯原則轉變?yōu)橐粋€先驗原則,所以就像康德在導言中所講,必須對合目的性原則作出演繹?!?〕173勃蘭特〔RBrandt〕則以為第一批判先驗辨證論附錄部分關于理性的調節(jié)性原理與第三批判中的合目的性概念完全是兩回事,并不存在從一個轉向另一個的問題;在他看來,理念的調節(jié)性應用必須以理性概念的圖型為前提,它源于理性;而合目的性原則純粹出自判定力?!?〕187毋庸置疑,康德通過演繹賦予合目的性原則以先驗的地位,即自然是先天地合適于我們認識能力的,這完全歸于反思性判定力。筆者想要補充的是,作為先驗原則的合目的性概念,不僅要求具有邏輯的、主觀的必然性,還應當坐實到客觀自然中、超出單純主觀必然性而具有某種客觀的應用,即是講它還應當就有關對象在客觀性方面有所斷定,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判定力的自然合目的性原則最終指向目的論判定力批判。因而,演繹帶來雙重結果,首先是合目的性原則本身,其次是它的一種客觀性應用,二者構成第三批判的兩部分內容。但是這樣一種先驗原則是如何被找到的呢?康德的回答是鑒賞判定。從寫于1780年代末的書信來看,康德試圖通過詳盡闡述鑒賞力批判來完成其批判哲學的事業(yè),并且談到了哲學的三個部分:理論哲學、目的論、實踐哲學.康德在1787年12月寫給萊茵霍爾德的信中又提到,他已經發(fā)現了一種新的先天原則,該原則支配著我們愉快與不愉快的情感;目的論卻最缺乏先天規(guī)定的根據.〔9〕110康德此時已經暗示出合目的性原則在鑒賞中的發(fā)生原理及其與目的論的關系,它最終在第三批判中展開為深層次內在關聯的全景??档聫娬{,判定力關于自然的一個合目的性的概念假如屬于自然概念,那么它就是一個調節(jié)性原則而作為審美判定,它就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而言是構成性的原則?!?〕32換言之,判定力具有兩種不同的應用:就自然合目的性之于情感能力而言,在一個判定力的批判中,包含審美判定力的部分是本質地屬于它的,由于只要這種判定力才包含有判定力完全先天地用做它對自然進行反思的基礎的原則但是當那條先驗原則已經使知性對于把這目的概念〔至少是根據其形式〕應用于自然之上有了準備之后,才包含有這種原則,以便為理性起見來使用目的概念。〔7〕29這就是講,自然合目的性是反思性判定力用來評判自然的根本原則,卻是在審美判定力中被找到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構成了自然合目的性的根基,而一旦批判地奠定了判定力的這個先天原則,就能夠從審美合法地過渡到目的論,自然合目的性的審美表象與邏輯表象具備內在的鉤聯??傊匀缓夏康男栽瓌t最本質地具體表現出在鑒賞中,與其講審美使我們領略到大自然的美,不如講我們在對美的欣賞中意識到本身認識能力的和諧運作以致深深感到主體能力的優(yōu)越與自由,這恰恰暗示著一個由美向目的的逾越。二、有用性抑或完善性伴隨著中世紀神學的衰落、啟蒙運動的興起以及自然科學的繁榮,在解釋自然方面發(fā)揮重要補充作用的預成論與后成論日漸式微,〔6〕16目的論淪為不能生育的處女之境地,成為眾矢之的---只要萊布尼茨、沃爾夫等唯理論者還在努力保衛(wèi)目的論。萊布尼茨批駁利用外在目的來講明目的論的拙劣做法,積極探尋求索內在合目的性的可能,〔10〕11固然不可避免地帶有近代機械論的烙印。在這種意義上,康德真正地摒棄了外在目的,開拓出基于判定力的內在合目的性,而他所真正根據的是有機體的自組織特征。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過哥白尼式革命,宣稱知識并不在于我們的觀念要符合對象,而是對象要符合我們的觀念,借用康德的話講,我們的理性運用本身的能力強迫大自然回答它的問題?!?〕13但是,就自然能否有目的這樣一個問題,在自然本身中并無答案:可循,任何一種獨斷論解釋都是與先驗哲學背道而馳的。不僅如此,康德在第三批判導言中強調,自然目的表象完全不同于美的表象,后者只須厘清情感能力對于主觀合目的性的構成性作用即可,而前者牽涉目的理念與特殊的經歷體驗性概念的聯合,就需要尋找通達自然目的判定的經歷體驗性線索。對此,康德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討論對自然目的的追問之路,即從事物之有用性以及完善性兩條途徑來進行---他在第一導言結尾處做了明確的講明?!?1〕176從有用性方面將某物評判為自然目的,就是在一種外在目的關系中把該物當做另一物的手段,以此類推,但最終會超出有條件序列而到達作為超感性存在的無條件者,這顯然超出了人類的能力。外在目的必然要求預設一個超驗的存在者,正是這個原因使目的論在近代遭受普遍詬病。斯賓諾莎在其(倫理學〕附錄中,以為終極原因是人類的發(fā)明或虛構,只是人們假設自然也像他們自個那樣行動、追逐目的并以為上帝自個引導所有的事物朝向一定的目的.〔10〕2在他看來,人類把自個的行為歸因于自然,自然被以為是趨向于目的的;由于把自然現象理解為實現人類自個的目的,就會錯誤地推斷它們的存在是由自然的統治者為了人類的善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批評這種帶有強烈的人類中心主義傾向的目的論時,康德與斯賓諾莎持一樣的立場??档乱惨詾椋瑑H就事物趨向目的的有用性方面來考察自然,就永遠也不能奠定科學探究自然的基礎。〔10〕5完善性本來是一個本體論意義上的理性概念,康德剔除了華而不實的獨斷論成分,并將其轉化為一個具有認識論意蘊的批判性概念。對于理性主義者來講,完善性是就個體的存在方面來斷定其統一性,比方靈魂或單子就是真正本體意義上的個體;萊布尼茨就以為個體偶爾之物最易于通過完善性被把握?!?2〕8所以,理性主義者通常使用完善性概念假定,偶爾性的自然是被那個最高理性者根據最理想的可能性而設計的;除此之外,完善性還標志知識的完美形式特征??档乱獜闹黧w認識之可能性的角度衡量完善性概念,絕對遵從人類知性的特點、批判地使用理性主義的方式方法。他在第一批判先驗辨證論附錄已經指出理性理念的調節(jié)性使用就是基于我們對某種可能完善性的興趣,但還沒有根據這種完善性概念對目的概念展開細致的討論,僅限于用它來講明經歷體驗知識的系通通一性;〔5〕521只要到了第三批判,合目的性通過判定力與完善性關聯起來,分別在美與目的兩個表象中都有應用,而美又能夠被包含在作為完善性的目的中?!?〕231因而康德結合了合目的性與完善性概念,從內在合目的性角度經歷體驗地追溯自然目的。康德對內在目的的細致考察扭轉了目的論的走向,具有里程碑意義。他把自然目的經典地表述為:一物自個是自個的原因和結果〔7〕220并以樹的例子來講明:作為自然目的的事物,首先必須能夠作為類自個產生自個;其次是能夠作為個體自我產生;最后是它的部分既自我產生,又同時與其他部分具有交互依存關系?!?〕220-221他從目的因的概念進一步推導出了兩個條件:其一,自然目的之物的的各個部分通過與整體的關系才是可能的;其二,自然目的之各部分相互作為原因和結果而自我產生、結合為一個統一體?!?〕222-223通過第一重規(guī)定,康德以人工制品來類比自然目的,但是最終將其排除于自然目的的范圍---由于藝術品的概念要求設定一個外在于它的原因性,其類比意義極其有限。于是,自然目的概念通過第二重規(guī)定而恰好聚焦于有機體。根據某種外在有用性、甚至藝術品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所不能傳達出來的可貴品格,恰好在有機體那里得到實現---即自然目的確實恰概念:作為有組織的和自組織的存在者。〔7〕223康德強調了有機體內在的構成力,這種力能夠把質料組織起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各個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互相因果關聯,這是一個通過單純的機械原理無法解釋的整體。應當講,康德絕不是以任何一種形式復興古代的物活論或有靈論,那將耽于靈、物一體的神秘化解釋;與此同時,他通過限制藝術品與有機體之間的可類比性,拒絕萊布尼茨等人以理性神學的方式把自然目的與藝術品做簡單類比。這樣一來,康德通過有機體切近地觸及自然目的概念,給合目的性概念帶來了相應的客觀實在性,同時又以自然目的的原則將有機體拯救出物活論等神秘主義的轄域。黑格爾非常贊揚康德在有機體問題上所闡發(fā)的內在合目的性,以為這保證了有機體必然不能以機械論的方式來解釋,故而它不是因外力施加于其上的結果,或者用黑格爾的話講,即:有機體是自我規(guī)定的??档聦@種自組織特征的描繪敘述,幾近到達了范疇表示出的邊緣,康德一方面竭力使用因果關系范疇闡述其特征,有意地將有機體的內在性特征最大化地歸結為因果律的形式,盡可能地用因果關系來解釋有機體自組織本身內部的特性,所以構成力這樣的表述也帶有明顯的機械論痕跡;另一方面,他通過否認因果范疇在理解有機體問題中的可能性,為自然目的概念博得了宏大的空間,從有機體所獨具的內在形式特征來通達目的論的制高點。簡言之,從事物之有用性的角度,很容易將我們帶入到獨斷論的死胡同,而根據一種內在完善性---基于對理性主義的改造,卻能夠引導我們到達反思性判定力的核心地帶,即自然目的。第一批判業(yè)已表示清楚,知識開場于經歷體驗,但它的普遍必然性卻與經歷體驗無關,即是講我們完全能夠根據知識的先天綜合特征、在認識活動之前,來追溯客觀必然性的知識,并且在先驗演繹中最終回答先天綜合判定怎樣可能的問題,統覺的綜合統一功能就是知識的最高根據,因而我們才有權利迫使自然回答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然而對于自然目的判定來講,康德卻是通過對有機體自組織特征的刻畫,從它們本身的內在完善性出發(fā)來追溯。因而,自然目的判定是我們立足于經歷體驗的領地并基于有機體特征而反思到的一種準認識樣式,它凸顯出自然目的判定懸殊于知識判定的一個維度:從經歷體驗個體性到達概念普遍性,而不是用普遍去歸攝特殊---與兩種判定力的劃分相符。三、自然目的作為先天綜合判定的認識論意蘊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以先天綜合判定作為衡量知識形式的總綱,不但追查先天綜合判定這種知識形式的根據和來源,還要根據知識門類來追問這種判定形式怎樣可能的方式。只要將人類本身的理性認識能力所提供出來的先天原理運用于感性直觀或經歷體驗的情況下,這種判定才是可能的,以之為基礎的科學知識才具有客觀及普遍必然性。一句話,先天原理與感性直觀的結合是先天綜合判定得以可能的必然方式,這是康德在第一批判中關于知識判定的基調。然而(判定力批判〕給我們這樣的暗示:先天綜合判定并不只是知識判定的專屬,康德甚至主張鑒賞中也包含先天綜合判定的形式?!?〕130在康德看來,把一個對象評判為美的,與該表象結合著的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即是將這種愉快作為謂詞加到對于該對象的直觀之上,因此鑒賞判定首先是綜合的;同時,他對這種經歷體驗性的判定賦予先天的品格,即一個對象的表象與出自內心的自發(fā)情感之間是直接結合著的,其先天原則就在那種作為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能力中---判定力在這里本身對自個在主觀上既是對象又是規(guī)律.〔7〕130康德不但肯定了鑒賞判定仍然具有先天綜合判定的特征,并且以演繹的方式進一步追溯鑒賞判定作為先天綜合判定是何以可能的。我們不禁要問,自然目的判定是先天綜合判定嗎?假如鑒賞判定與自然目的判定也具有先天綜合判定的形式,豈不是混謠雷同于知識了嗎?這與論文第一部分內容相關并有待澄清。從一個自然特殊對象反思到某個目的的理念,就是經歷體驗把我們的判定力引向一個客觀質料的合目的性概念、即自然目的概念,〔7〕215進而將該對象的可能性與作為特殊的原因性的概念相聯,僅就判定形式而言,就是自然特殊之物與目的概念的聯合。因此,就該物由其特殊形式而繞開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并與理性的理念發(fā)生這種聯合來講,自然目的概念是通過經歷體驗性對象的后天觀察而造成的,因此具有偶爾性,換句話講,它不同于知性根據范疇對于其下直觀對象所具有的那種規(guī)定性的必然關系,所以只是偶爾地關聯于判定力之下的那個目的概念;但由于它所表示出的有關這樣一種合目的性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就不僅僅僅是基于經歷體驗的基礎上的,而必須把某一個先天的原則作為基礎,〔7〕226因而又無法否認這種判定形式所包含著的先天性。總之,自然目的判定是基于反思性判定力的合目的性原則,固然這種評判發(fā)生在經歷體驗的基礎上,卻無論怎樣都不能通過單純占有和積累足夠多的特殊性經歷體驗而能夠做出的,因而它從根本源頭上看就是先天的:偶爾之物一旦被評判為自然目的,就遵循那個作為判定力的先天原則---自然合目的性。相應于前兩大批判的訴求,康德把我們的高級知識能力歸因于兩種類型的先驗原理:知性的先驗原理與理性的先驗原理,前者使一般經歷體驗對象成為可能的、因此支配著我們關于自然的概念,后者與自由概念相關,奠定了道德實踐的基礎原則。事實上,有眾多個知性的先驗原理〔十二范疇〕,卻只要一個理性的先驗原理〔絕對命令〕。兩類原理已經窮盡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兩大領域的對象,所以判定力沒有屬于自個的領地,然而它所擁有的合目的性原則卻為自然目的判定提供了有效性,是自然目的何以可能的先天根據。問題恰恰就在于,關于知識的先驗原理與關于實踐的先驗原理分別屬于知性與理性,而合目的性完全屬于判定力。根據康德的意思,假如沒有那個被理解為判定力的先驗原則的合目的性,審美判定就是不可能的;然而目的論判定并非在本質上取決于判定力及其原理,固然其有效性取決于反思判定力。〔4〕175換言之,對于判定力在自然目的之物中的運作,還需要借助于知性和理性的功能,判定力在它們二者中間起中介作用。就此而言,第一批判所提出的目的論,從形而上學著眼來引導知識的統一性,〔13〕176是完全關乎理性的本性與能力??档略谏形匆肱卸Φ那闆r下想要溝通知性與理性,將知性結合在一起并構成統一性、連貫性,或者講理性必然要綜合知性范疇,給知性提供并指引出方向;然而人類理性并不具有知性認識中那種直觀的圖型,于是康德在先驗辨證論附錄中采用了理性圖型,根據感性圖型的類比來表征理性的最大統一性,即理念。固然這個圖型只是代表理性的調節(jié)性與主觀必然性,但是理性根據完善性而對于知性范疇的這種統攝既是先天又是綜合的,或者換用直觀知性的概念更能夠傳達出這種含義。能夠講,用感性圖型來類比知性圖型的做法,潛在地預設了一種知性直觀的存在,這既反映了主體的有限性,又暗含著某種超越的努力;問題是,感性圖型的講法本來就很讓人費解,而知性圖型更像是一種方的圓了,也難怪康德沒有在第一批判中就目的、合目的性等一系列目的論概念提出討論。事實上,第一批判中牽涉的理念圖型,是康德在缺乏一種新的判定力的情況下、全憑理性與知性的先天關系而對于知識的合目的統一性學講的嘗試,又叫做理性的建筑術.在第一批判的純粹理性的建筑術一節(jié)中,康德牽涉了圖型的兩種使用---建筑術的統一性和技術的統一性,〔5〕630前者是根據一個理念、先驗地建立起系統知識對于雜多的各部分的秩序及統一性,而后者是根據大自然偶爾顯露出來的意圖、經歷體驗性地描繪這種統一性,這恰好成為第三批判中自然的技藝概念的先導。但既然已經完全能夠借助于反思性判定力及其合目的性原則,康德在第三批判的第一導言中放棄了圖型的設想,而直接訴諸技術的統一性,使其協助知性來綜合自然特殊對象的雜多;所以康德講,反思判定力絕對不能圖型化地處理特殊經歷體驗對象,而只能先天地使自然的技術成為自個反思的原則來技術性地處理這些對象?!?1〕144所謂技術,是指自然在其產品的形式方面作為目的的這種原因性的評判手段,〔11〕149是基于某種可操作的完備性理論而針對一物的后果所做的考量;換言之,我們利用人類有目的的活動來對自然特殊對象進行類比,進而為它提供一種合目的性的主觀根據。康德很明確地指出,就一物被評為自然目的而言,這種關于合目的性的技術運用是客觀的,在這華而不實判定力提供反思性的技術根據,并對知性與理性以及它們的系統可能性關系進行比擬?!?1〕150固然康德在正式出版的第二導言中不再援用自然的技藝概念,嘗試在既不利用理性的圖型又不使用自然的技藝的情況下對合目的性原則作出合法的講明,但這完全是為了防止任何關于無條件的創(chuàng)始者理念的設定;而且我們發(fā)現,康德在目的論判定力批判部分,仍然將自然的技藝這種類比方式用于有機體??傊ㄟ^這種合目的性的應用,判定力使我們在特殊自然之物〔有機體〕那里看到了理性對于知性的綜合統一功能。所以從學理上來講,自然目的判定是反思判定力協同知性與理性兩大功能的結果,這從康德關于自然目的的詳細論證中可見一斑。既然自然目的這種判定形式是將一個目的表象加到自然的經歷體驗性概念之上,前者經過反思性判定力而對后者構成一種特殊的綜合,康德通過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來闡述這種綜合意味。在第三批判65中,康德就是運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來解析有機體的特征并界定自然目的概念,自然目的之物的第一重規(guī)定就是部分的存在取決于它與整體的關系,即是講某物之部分被把握在整體中、整體決定其部分。固然這是一個仿照藝術品而對自然目的的初步界定,但從根本上講又是自然目的判定中理念的綜合在有機體那里的詳細表示出。在接下來的66中,康德把自然目的看作是理念對于物的多數性的復合,由于機械論解釋無論怎樣都不能使物的某種多數性在一個整體中得到理解,而目的這個理念是表象的一種絕對統一性,〔7〕241那么就應當引進一種與自然機械作用截然不同的秩序以克制其盲目性,使用自然目的給予雜多之物以統一??档伦罱K由自然目的概念溯及人類知性思維的特點---即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04年O公司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研發(fā)合同
- 《476例結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比較分析》
- 《融合通信系統中分布式存儲引擎的設計與實現》
- 2024城市地鐵建設設備采購及安裝服務合同
- 2024年快遞店業(yè)務外包合同
- 2024年度舞臺設備安裝合同
- 2024年銀川客運車資格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烏魯木齊道路運輸客貨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庫
- 2024年綿陽客運從業(yè)資格證理論考試題
- 2024年克拉瑪依客運上崗證模擬考試題答案
- 車間生產計劃完成情況統計表
- 品管圈(QCC)降低ICU護士床頭交接班缺陷率課件
- 《左道:中國宗教文化中的神與魔》讀書筆記模板
- 2023年初級游泳救生員理論知識考試題庫(濃縮400題)
-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
- 同仁堂藥品目錄
- 社會問題概論
- 高中語文-如何讀懂古詩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虛假訴訟刑事控告書(參考范文)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11課《變廢為寶有妙招》優(yōu)質課件
- 2018年考研英語一真題和答案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