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3加味四苓散_壽世保元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加味四苓散_壽世保元卷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5組成: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而有熱。 15來源:《壽世保元》卷五。 15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5相似度88%:加減五苓散 15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2.3. 加:蓮肉 15減:石蓮肉 15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15來源:《濟陽綱目》卷五十七。 15相似度75%:人參香薷散 15組成:人參1錢,白術1錢,赤茯苓1錢,香薷1錢,澤瀉8分,豬苓8分,蓮心8分,麥門冬8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蓮心、麥門冬 15減:石蓮肉、麥冬 16功效:伏暑心經,小便赤濁。 16來源:《杏苑》卷七。 164. 相似度75%:瑞蓮丸 16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去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16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蓮肉、麥門冬 16減:石蓮肉、麥冬 16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16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165. 相似度75%:伏暑湯 16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去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16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蓮肉、麥門冬 16減:石蓮肉、麥冬 16功效:心經伏署,小便赤濁。 16來源:《醫(yī)統(tǒng)》卷七十二引《集成》。 17相似度75%:赤茯苓散 17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門冬(去心)各等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蓮肉、麥門冬 17減:石蓮肉、麥冬 17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17來源:《普濟方》卷三十三引《醫(yī)方大成》。 17相似度62%:加味保元湯 17組成:人參、豬苓、澤瀉、白術(土炒)、黃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17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黃耆、甘草 17減:香薷、石蓮肉、麥冬 17功效:痘瘡水泡,形大皮薄,內含一包清水,手足獨密,身面俱少。 17來源:《金鑒》卷五十七。 178. 相似度62%:春澤湯 17組成:澤瀉3錢,豬苓3錢,赤茯苓2錢,白術2錢,官桂1錢,人參2錢,柴胡2錢,麥門冬2錢。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官桂、柴胡、麥門冬 18減:香薷、石蓮肉、麥冬 18功效:傷寒表里不解,發(fā)渴飲水,小便赤澀,陰陽不分,疑貳之間。 18來源:《普濟方》卷一三三引《御藥院方》。 189. 相似度62%:參術散 18111133錢,木通3錢。 18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干姜、木通 18減:香薷、石蓮肉、麥冬 18功效:嬰孩小兒,初受濕氣,身體疼痛,發(fā)熱惡風,多汗,面浮,作嘔,小便不利。 來源:《幼科證治大全》引《全幼心鑒》。 1810. 相似度62%:參苓散 18組成:人參2分,白術2分,豬苓2分,澤瀉2分,干姜(炮)2分,赤茯苓2錢,木通2錢。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干姜、木通 19減:香薷、石蓮肉、麥冬 19功效:小兒受濕,身痛面浮,發(fā)熱惡風,多汗作嘔,小便不利。 19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 19相似度56%:附子理苓湯 19組成:附子(炮)15分,干姜(炮)1錢,甘草(炙)5分,人參(去蘆)1錢,白術(炒)1錢,豬苓1錢,赤茯苓(去皮)1錢,澤瀉1錢,官桂1錢。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附子、干姜、甘草、官桂 19減:香薷、石蓮肉、麥冬 19功效:傷寒5-7日,傳入三陰,大便自利,四肢厥冷,臍腹疼痛,小便不利作渴。 來源:《內經拾遺》卷二。 19相似度56%:加味薷苓湯 19組成:天花粉2錢,赤茯苓1錢,豬苓7分,澤瀉7分,香薷7分,干葛7分,白術5分,黃連5分,甘草5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天花粉、干葛、黃連、甘草 20減:人參、石蓮肉、麥冬 20功效:霍亂,身熱口渴。 20來源:《濟陽綱目》卷二十。 2013. 相似度56%:二宜丸 20組成: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人參、干姜、甘草(炙)、術。 20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桂枝、干姜、甘草 20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0功效:泄瀉。 20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引《梁氏總要方》。 2014. 相似度56%:理苓湯 20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枝。 20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干姜、甘草、茯苓、桂枝 20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1功效:胃虛食滯,喘脹浮腫,小便不利。產后霍亂,脈緊細者。 21來源:《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21相似度56%:加味五苓湯 21組成:豬苓7分,澤瀉7分,白術5分,赤茯苓1錢,天花粉2錢,干葛1錢,香薷、黃連、甘草各等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天花粉、干葛、黃連、甘草 21減:人參、石蓮肉、麥冬 21功效:暑熱傷中,口渴身熱。 21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五。 21相似度50%:加味四苓散 21組成:茯苓、白術、豬苓、澤瀉各等分,ft21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ft梔、木通、黃芩 21減:人參、赤茯苓、香薷、石蓮肉 21功效:濕熱不清便濁。 21來源:《證治匯補》卷八。 21相似度50%:加減五苓散 22組成:赤茯苓(去皮)、豬苓(去皮)22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17.3. 加:茵陳 22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2功效:飲酒、伏暑,郁發(fā)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22來源:《醫(yī)方大成》卷六引《濟生》。 22相似度50%:加味四苓散 22組成:白術、赤茯苓、豬苓、澤瀉、海金沙、木通、車前子。 22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海金沙、木通、車前子 22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2功效:小便不通。 22來源:《便覽》卷三。 22相似度50%:加減薷苓湯 22組成:豬苓2錢,澤瀉2錢,香薷1錢,干葛2錢,赤茯苓3錢。 22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19.3. 加:干葛 23減:人參、白術、石蓮肉、麥冬 23功效:夏中熱暑,霍亂身熱口渴。 23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2320. 相似度50%:桂黃丸 23組成:硫黃4兩,桂1兩,白術1兩,赤茯苓1兩,澤瀉1兩,豬苓1兩,黃橘皮1兩。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硫黃、桂、黃橘皮 23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3功效:水氣腫滿,小便不利。 23來源:《雞峰》卷十九。 23相似度50%:家傳異功丸 23組成:澤瀉1兩2錢,豬苓(湯浸,去皮)3分,官桂半兩(減半)茯苓3分,白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辰砂半兩(另研)。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官桂、茯苓、辰砂 23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3功效:暑熱口渴。 24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九。 24相似度50%:甘露解毒湯 24香薷。24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木通、地骨皮、連翹、官桂 24減:人參、赤茯苓、石蓮肉 24功效:痘瘡,因夏月炎天,暑氣熏蒸,不能靨者。 24來源:《種痘新書》卷八。 24相似度50%:淡滲二苓湯 2412兩,赤茯苓、白術、豬苓(12半)。24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23.3. 加:滑石 24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4功效:中濕,病似傷寒,頭汗自出,肢體疼重,難于轉側,小便不利停心下,或太陽少陰俱病,或一切嘔瀉霍亂無問寒熱,及小兒吐瀉急慢驚風。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 2524. 相似度50%:春澤湯 25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澤瀉、豬苓。 25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24.3. 加:茯苓 25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5功效: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熱,表里未解,煩渴引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 來源:《得效》卷二。 2525. 相似度50%:春澤湯 25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甘草(炙)。 25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肉桂、甘草 25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5功效:腸虛泄瀉,小便不利。 25來源:《醫(yī)鈔類編》卷十。 2526. 相似度50%:柴苓湯 25組成:柴胡、白術、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樸、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柴胡、黃芩、茯苓、厚樸、甘草 26減:赤茯苓、石蓮肉、麥冬 26功效:瘧初發(fā)1-2日。 26來源:《慈幼新書》卷九。 2627. 相似度50%:參術散 26151511錢,赤茯苓1錢,甘草梢1錢,滑石1錢。 26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麥門冬、甘草梢、滑石 26減:豬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6功效:氣虛淋瀝。 26來源:《杏苑》卷七。 26相似度50%:參桂通濕湯 26組成:白術8分,人參8分,豬苓1錢,茵陳1錢,澤瀉1錢,木通1錢,ft梔1錢5分,桂枝5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茵陳、木通、ft梔、桂枝 27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7功效:疽癥。脈虛便赤。 27來源:《玉案》卷三。 2729. 相似度50%:葛根散 27組成:葛根(銼)1兩,豬苓(去黑皮)111兩,白術1兩,澤瀉1兩,栝樓根1兩。 27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葛根、桂心、栝樓根 27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7功效:時氣煩渴,飲水即嘔吐,心胸不利。 27來源:《圣惠》卷十六。 2730. 相似度50%:四苓湯 27組成:白術(炒)、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炒)、酒芩、連。 27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白芍藥、酒芩、酒連 27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8功效:熱瀉,小水短少,腹中作疼。 28來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2831. 相似度50%:豬苓湯 28組成: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白術(炒)、麻黃(去根節(jié))、桂(去粗皮)、葶藶(微炒)、澤瀉各等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麻黃、桂、葶藶 28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8功效:傷寒表不解,心下喘滿及大小便秘難。 28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2832. 相似度50%:豬苓湯 28組成:豬苓(去皮)1兩,澤瀉2兩,白術1兩半,赤茯苓2兩。 28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8功效:暑天冒熱,熱渴昏迷,瘡出不快。小兒邪熱,面赤多啼,小便利。 28來源:《普濟方》卷四○三。 2833. 相似度50%:豬苓散 29組成:豬苓1兩(去黑皮),澤瀉1兩,赤茯苓1兩,桂心半兩,白術半兩,葛根1兩(銼)。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桂心、葛根 29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29功效:傷寒中風,發(fā)熱6-7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 29來源:《圣惠》卷十。 29相似度50%:止瀉定痛丹 29組成:人參1兩,白術3兩,附子1錢,茯苓1兩,澤瀉3錢,豬苓3錢,肉桂2錢。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附子、茯苓、肉桂 29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29功效:寒性大瀉。 29來源:《石室秘錄》(萱永堂本)卷三。 2935. 相似度50%:異功丸 29137275錢,人參5錢,辰砂1錢。 29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桂心、茯苓、辰砂 30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0功效:小兒夏月心熱,煩渴引飲。 30來源:《袖珍小兒》卷六引湯氏方。 3036. 相似度50%:異功散 30組成:澤瀉3錢,豬苓(去皮)3錢,陳皮2錢半,白術5錢,茯苓5錢,人參5錢,辰砂1錢。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陳皮、茯苓、辰砂 30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0功效:小兒脾胃虛寒,瀉痢兼嘔,或腹中作痛。 30來源:《保嬰撮要》卷七引湯氏方。 3037. 相似度50%:香苓散 30組成:香薷1錢5分,黃連(姜汁制,炒)5分,白扁豆5分,厚樸5分(姜炒),甘草5分,豬苓7分,澤瀉7分,赤茯苓7分,白術7分,官桂分。 30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黃連、白扁豆、厚樸、甘草、官桂 31減:人參、石蓮肉、麥冬 31功效:中暑霍亂,吐利交作。 31來源:《杏苑》卷四。 3138. 相似度50%:五苓散 31組成:白術(土炒)、澤瀉、豬苓、肉桂、小茴香、赤茯苓。 31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肉桂、小茴香 31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1功效:寒淋。冷氣入胞,以致小便閉塞,脹痛難禁,不時淋漓,少腹痛。 31來源:《金鑒》卷五十四。 3139. 相似度50%:五苓散 31組成:白術、赤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減半、阿膠(炒)31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肉桂、阿膠 31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1功效:妊?轉胞,小便不通者。 31來源:《宋氏女科》。 3240. 相似度50%:五苓散 3231111兩半。32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肉豆慈 32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2功效:夏、秋痢病。 32來源:《普濟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 3241. 相似度50%:五苓散 32組成:澤瀉1錢5分,白術1錢,赤茯苓1錢,豬苓1錢,肉桂5分,姜1片,棗1枚。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肉桂、姜、棗 32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2功效:痘瘡,因天氣炎熱,過求溫暖,使瘡被熱氣熏而不收靨者;痘瘡因發(fā)渴飲水過多,以致水漬脾胃,濕淫肌肉而不收靨者。痘瘡飲水過多而嘔吐者;痘瘡身實中滿,不食而瀉,小便不利,或水瀉而渴者。 來源:《痘科類編》卷三。 3242. 相似度50%:君苓湯 331錢,白術(蜜炙)1111錢,豬苓1錢。 33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甘草 33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3功效:產后熱瀉,小便不利,腸垢,口渴,痛一陣下一陣者。 33來源:《葉氏女科》卷三。 3343. 相似度50%:通苓散 33組成:豬苓(去皮)、白術(去蘆)、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車前子、木通、茵陳、瞿麥。 33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車前子、木通、茵陳、瞿麥 33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3功效:泄瀉屬暑證者;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腫滿,口燥咽干,小便絕少。腸鳴水瀉,痛一陣,瀉一陣,或出黃糜,或所下稠粘。 來源:《得效》卷五。 3344. 相似度50%:白術散 33組成:白術、豬苓、澤瀉、ft藥、蓮肉、白茯苓、人參、炙甘草。 33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ft藥、蓮肉、白茯苓、炙甘草 34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4功效:脾虛身腫。 34來源:《癥因脈治》卷三。 3445. 相似度50%:四苓湯 34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豬苓、澤瀉。 34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干姜、甘草 34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4功效:痘后泄瀉。 34來源:《醫(yī)部全錄》卷四九二引《幼科全書》。 34相似度50%:四苓散加木瓜湯 3411156分,木通8分,車前子4分,燈心1團。 34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木瓜、木通、車前子、燈心 34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5功效:小兒暑月水瀉,小便赤澀,或全不小便者。 35來源:《痘疹活動至寶》卷終。 3547. 相似度50%:四苓散 3512分(去皮),1212分,白術8分,木通5分,車前子(炒)5分。 35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木通、車前子 35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5功效:小兒伏暑吐瀉。 35來源:《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3548. 相似度50%:疏中丸 35組成:制半夏2兩,人參1兩,白術5錢(生用),升麻1兩,銀州柴胡1兩,豬苓1兩,化州橘紅5錢,澤瀉1兩。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制半夏、升麻、銀州柴胡、化州橘紅 35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5功效:伏陰病,心下痞塞,按之滿悶者。 35來源:《伏陰論》卷上。 36相似度50%:疏風五苓散 36組成:防風、蒼術(米泔水浸)、肉桂、羌活、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土炒)。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防風、蒼術、肉桂、羌活 36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6功效:陰囊腫大,癢痛墜下。 36來源:《金鑒》卷五十四。 3650. 相似度50%:薷苓湯 36組成:香薷、黃連(姜汁炒)、厚樸(姜炒)、扁豆(炒)、豬苓、澤瀉、白術、茯苓等分。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黃連、厚樸、扁豆、茯苓 36減:人參、赤茯苓、石蓮肉、麥冬 36功效:夏月暑瀉,欲成痢者。 36來源:《醫(yī)統(tǒng)》卷三十五引《局方》。 3651. 相似度50%:如意丹 3611111兩,澤瀉1兩(一方有桂1兩) 37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硫黃、陳皮 37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7功效:脾濕腫滿,小便不利。 37來源:《雞峰》卷十二。 37相似度50%:去桂五苓散 37組成:豬苓5錢,白術5錢,赤茯苓(去皮)5錢,澤瀉7錢半(一方加羌活)。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7功效:嬰孩吐瀉。 37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五。 3753. 相似度50%:苓砂膏 3725錢,桂(去皮)1兩,豬苓(去皮)1兩半,赤茯苓(去皮)1兩半,白術(去蘆)1兩半。 37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53.3. 加:桂 38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8功效:傷寒脈數(shù),熱入胃嘔吐;亦治發(fā)熱,煩渴飲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瘀熱在里發(fā)黃。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七。 3854. 相似度50%:豬苓湯 38組成:豬苓3分(去黑皮),白術3分,澤瀉1兩,桂心半兩,赤茯苓3分,丁香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桂心、丁香、甘草、厚樸 38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 38功效:傷寒六日,發(fā)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shù),小便利。 38來源:《圣惠》卷九。 38相似度50%:利水益元散 38組成:茯苓半兩,白術半兩,人參半兩,豬苓半兩,澤瀉半兩,滑石(水飛)6兩,甘草3錢。 38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加:茯苓、滑石、甘草 39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 39功效:濕熱蠱證,二便不利,正氣虧虛。 39來源:《簡明醫(yī)彀》卷三。 39相似度50%:五苓去桂加香薷湯 39組成:豬苓、茯苓、澤瀉、白術、香薷各等分。 39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豬苓、澤瀉、香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56.3. 加:茯苓 39減:人參、赤茯苓、石蓮肉、麥冬 39功效:太陽中暍,汗大出,微惡寒,發(fā)熱。 39來源:《溫熱暑疫全書》卷三。 3914PAGEPAGE39原方組成: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而有熱。來源:《壽世保元》卷五。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冬(去心)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蓮肉減:石蓮肉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來源:《濟陽綱目》卷五十七。111188分,蓮心8分,麥門冬8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蓮心、麥門冬減:石蓮肉、麥冬功效:伏暑心經,小便赤濁。來源:《杏苑》卷七。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去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蓮肉、麥門冬減:石蓮肉、麥冬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來源:《丹溪心法》卷三。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去心)、麥門冬(去心)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蓮肉、麥門冬減:石蓮肉、麥冬功效:心經伏署,小便赤濁。來源:《醫(yī)統(tǒng)》卷七十二引《集成》。組成:人參、白術、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門冬(去心)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蓮肉、麥門冬減:石蓮肉、麥冬功效:心經伏暑,小便赤濁。來源:《普濟方》卷三十三引《醫(yī)方大成》。組成:人參、豬苓、澤瀉、白術(土炒)、黃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黃耆、甘草減: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痘瘡水泡,形大皮薄,內含一包清水,手足獨密,身面俱少。來源:《金鑒》卷五十七。332212錢,柴胡2錢,麥門冬2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官桂、柴胡、麥門冬減: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傷寒表里不解,發(fā)渴飲水,小便赤澀,陰陽不分,疑貳之間。來源:《普濟方》卷一三三引《御藥院方》。111133錢,木通3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干姜、木通減:香薷、石蓮肉、麥冬便不利。來源:《幼科證治大全》引《全幼心鑒》。2222分,干姜(炮)2分,赤22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干姜、木通減: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小兒受濕,身痛面浮,發(fā)熱惡風,多汗作嘔,小便不利。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八。組成:附子(炮)15分,干姜(炮)1錢,甘草(炙)5分,人參(蘆)1錢,白術(炒)11錢,赤茯苓(去皮)11錢,官桂1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附子、干姜、甘草、官桂減:香薷、石蓮肉、麥冬5-7利作渴。來源:《內經拾遺》卷二。21777分,干葛7分,白術5分,黃連5分,甘草5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天花粉、干葛、黃連、甘草減:人參、石蓮肉、麥冬功效:霍亂,身熱口渴。來源:《濟陽綱目》卷二十。組成:豬苓、茯苓、白術、澤瀉、桂枝、人參、干姜、甘草(炙)術。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桂枝、干姜、甘草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泄瀉。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引《梁氏總要方》。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枝。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干姜、甘草、茯苓、桂枝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胃虛食滯,喘脹浮腫,小便不利。產后霍亂,脈緊細者。來源:《張氏醫(yī)通》卷十六。77512錢,干葛1錢,香薷、黃連、甘草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天花粉、干葛、黃連、甘草減:人參、石蓮肉、麥冬功效:暑熱傷中,口渴身熱。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五。組成:茯苓、白術、豬苓、澤瀉各等分,ft梔、麥冬、木通、黃芩。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ft梔、木通、黃芩減:人參、赤茯苓、香薷、石蓮肉功效:濕熱不清便濁。來源:《證治匯補》卷八。組成:赤茯苓(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術、茵陳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茵陳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飲酒、伏暑,郁發(fā)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來源:《醫(yī)方大成》卷六引《濟生》。組成:白術、赤茯苓、豬苓、澤瀉、海金沙、木通、車前子。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海金沙、木通、車前子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小便不通。來源:《便覽》卷三。22123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干葛減:人參、白術、石蓮肉、麥冬功效:夏中熱暑,霍亂身熱口渴。來源:《壽世保元》卷三。411111兩,黃橘皮1兩。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硫黃、桂、黃橘皮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水氣腫滿,小便不利。來源:《雞峰》卷十九。12錢,豬苓(湯浸,去皮)3分,官桂半兩(減半)茯苓3分,白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辰砂半兩(另研)。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官桂、茯苓、辰砂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暑熱口渴。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九。薷。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木通、地骨皮、連翹、官桂減:人參、赤茯苓、石蓮肉功效:痘瘡,因夏月炎天,暑氣熏蒸,不能靨者。來源:《種痘新書》卷八。12兩,赤茯苓、白術、豬苓(12錢半)。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滑石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中濕,病似傷寒,頭汗自出,肢體疼重,難于轉側,小便不利者;欲作癇狀,或表熱里寒而自利,或誤用巴豆熱藥下之而協(xié)熱利不止,或表里俱心下,或太陽少陰俱病,或一切嘔瀉霍亂無問寒熱,及小兒吐瀉急慢驚風。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魯般經》。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澤瀉、豬苓。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即吐,或小便不利。來源:《得效》卷二。組成:人參、白術、茯苓、澤瀉、豬苓、肉桂、甘草(炙)。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肉桂、甘草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腸虛泄瀉,小便不利。來源:《醫(yī)鈔類編》卷十。組成:柴胡、白術、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樸、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柴胡、黃芩、茯苓、厚樸、甘草減:赤茯苓、石蓮肉、麥冬1-2日。來源:《慈幼新書》卷九。151511111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麥門冬、甘草梢、滑石減:豬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氣虛淋瀝。來源:《杏苑》卷七。881111錢,ft155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茵陳、木通、ft梔、桂枝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疽癥。脈虛便赤。來源:《玉案》卷三。組成:葛根(銼)1兩,豬苓(去黑皮)111111兩。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葛根、桂心、栝樓根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時氣煩渴,飲水即嘔吐,心胸不利。來源:《圣惠》卷十六。組成:白術(炒)、赤茯苓、澤瀉、豬苓、白芍藥(酒炒)連。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白芍藥、酒芩、酒連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熱瀉,小水短少,腹中作疼。來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六。組成: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去黑皮)、白術(炒)、麻黃(節(jié))、桂(去粗皮)、葶藶(微炒)、澤瀉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麻黃、桂、葶藶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傷寒表不解,心下喘滿及大小便秘難。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四。組成:豬苓(去皮)1212兩。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利。來源:《普濟方》卷四○三。1兩(去黑皮),111兩(銼)。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桂心、葛根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6-7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來源:《圣惠》卷十。131133錢,肉桂2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附子、茯苓、肉桂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寒性大瀉。來源:《石室秘錄》萱永堂本卷三。137275錢,人參5錢,辰砂1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桂心、茯苓、辰砂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小兒夏月心熱,煩渴引飲。來源:《袖珍小兒》卷六引湯氏方。3錢,豬苓(去皮)3255錢,人參5錢,辰砂1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陳皮、茯苓、辰砂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小兒脾胃虛寒,瀉痢兼嘔,或腹中作痛。來源:《保嬰撮要》卷七引湯氏方。15分,黃連(姜汁制,炒)555分(姜炒),甘草5分,豬苓7分,澤瀉7分,赤茯苓7分,白術7分,官桂3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黃連、白扁豆、厚樸、甘草、官桂減:人參、石蓮肉、麥冬功效:中暑霍亂,吐利交作。來源:《杏苑》卷四。組成:白術(土炒)、澤瀉、豬苓、肉桂、小茴香、赤茯苓。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肉桂、小茴香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痛。來源:《金鑒》卷五十四。組成:白術、赤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減半、阿膠(炒)各等分。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肉桂、阿膠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妊?轉胞,小便不通者。來源:《宋氏女科》。31111兩半。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肉豆慈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夏、秋痢病。來源:《普濟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151115分,姜1片,棗1枚。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肉桂、姜、棗減:人參、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痘瘡,因天氣炎熱,過求溫暖,使瘡被熱氣熏而不收靨者;痘瘡因痘瘡身實中滿,不食而瀉,小便不利,或水瀉而渴者。來源:《痘科類編》卷三。1錢,白術(蜜炙)11111錢。原方對照:人參減半、白術(去蘆)、赤茯苓(去皮)薷、石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加:茯苓、甘草減:赤茯苓、香薷、石蓮肉、麥冬功效:產后熱瀉,小便不利,腸垢,口渴,痛一陣下一陣者。來源:《葉氏女科》卷三。組成:豬苓(去皮)、白術(去蘆)、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車前子、木通、茵陳、瞿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考《00259 公證與律師制度》近年考試真題庫(含答案)
- 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用拋光硅片生產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申批備案
- 2025年江門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中華瑰寶推拿保健》課件
- 10kV配電站房工程建設方案的設備選型與布局
- 火源監(jiān)測與報警裝置的特點與應用
- 《中華會計文化傳承與變遷》課件-第一篇 遠古會計文化
- 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無人機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研究
- 一種用于樣本不均衡問題的差異性組件算法研究
- 長江委水文局2025年校園招聘17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IF鋼物理冶金原理與關鍵工藝技術1
- JGJ46-2024 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
- 銷售提成對賭協(xié)議書范本 3篇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九章 言語障礙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凸優(yōu)化在經濟學與金融學中的應用
- 家譜、宗譜頒譜慶典講話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齊魯師范學院
- GB/T 9123.1-2000平面突面鋼制管法蘭蓋
- 元代文學-緒論課件
- 方案報審表(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