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_第1頁
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_第2頁
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_第3頁
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_第4頁
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布希亞的消費與模擬社會理論法學院陳紅兵2012.101第一節(jié)生平簡介與思想觀點一、生平1、祖父母是農民,父母是公務員。(農民懶散的世界觀;對市民社會的反感;對消費異化的批判)2、高中階段后與父母決裂,逃離了大學預備班3、1956年攻讀德國社會理論與文學。4、1966年以前,中學教德語。受薩特思想影響。(思想激進)25、60年代,參與創(chuàng)辦激進的《烏托邦》雜志,出于學生運動的中心。6、60年代末開始,在楠泰爾學院社會學系教學科研工作。7、1986年辭去大學教職,專心從事寫作和攝影創(chuàng)作。2007年《我們是……?》影集獲國際攝影中心年度的“無限”大獎?!霸?0世紀60年代我進入大學,但那是從一條迂回進入的路??傊?,就正常的職業(yè)生涯來說,我總是沒有命中目標,其中包括我從來沒有升到教授”,然而,“這就是我所要的。這是我自己的游戲,我想說,我要的是某種程度的自由。”——體制內反體制的態(tài)度不同于一般社會理論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3二、思想三階段☆1、第一階段:受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和索緒爾、羅蘭·巴特符號學影響,主張將兩者結合起來,以社會批判理論家面貌出現。主要著作:《物體系》《消費社會》《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主要思想:消費社會思想:資本主義社會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操縱消費、創(chuàng)造對新的知名商品的需求上。符號價值理論:符號價值成為商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物體系理論:所有社會成員都根據“物”的生產、安排、使用和消費活動來組織其日常生活?!矬w系決定了人的生活體系42、第二階段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轉向對馬克思歷史唯物

主義的批評主要著作:《生產之境》☆3、第三階段1976年之后,著作帶有虛構、創(chuàng)造性的色彩,大量討論誘惑、擬象、模擬、

超現實等問題,被視作后現代社會理論著作的代表?!断笳鹘粨Q與死亡》;《擬象與模擬》與《黑客帝國》:導演開拍前研讀布希亞著作;尼奧電影一開始翻開的是該書。機器電腦反過來控制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虛構的?!嘶钤谧陨韯?chuàng)造的虛擬世界里,為虛擬世界所異化。5分組討論:當代社會出現的消費異化現象?在我國,消費異化有沒有成為主流?你對符號消費的看法、態(tài)度?6第二節(jié)消費社會中的物體系一、物體系的三重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對家庭或家族為核心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蕩滌第二次革命:生產社會→消費社會第二次革命與物的存在方式的改變7☆物體系的三重分析:物體系功能的變遷物體系時代主體動機分析物體系的實踐意識形態(tài)批判81、物體系的功能變遷☆物體系:通過對物的研究,揭示物中所反映的一個時代家庭和社會結構,反映的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1)功能結構的變遷116-1古典時代:家具及其擺設是建立在父權制關系基礎上;體現的是具有道德取向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級、權力象征)以父權為中心的情感性;莊重宏偉9現代社會莊重宏偉→小型家具;空間伸縮性;凸顯家具自身的功能性,而不是其中蘊含的家庭情感物從傳統(tǒng)道德、等級秩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人不在經由“物”的中介與家庭聯系在一起(2)物的氛圍的變遷116-2傳統(tǒng)時代對色彩的拒絕與否定→現代社會對色彩的解放102、物體系時代的動機分析116-d1物的世界——(擬人化的世界→)功能化的世界(還包括人創(chuàng)造的功能,社會關系的功能)——個人實現自己的舞臺→主體性幻覺;物的世界對人的操縱:人的功能化比如古物收藏,關注的不是其使用價值,而是其中顯現身份地位的價值11人為什么要收藏古董呢?3、物體系的實踐意識形態(tài)(1)物體系必須與職業(yè)經歷、教育程度、居住環(huán)境、社會地位、人際關系網絡等聯系在一起才具有意義(2)物體系體現的是人的行為及人際關系系統(tǒng)物體系成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3)布希亞是以物體系作為研究消費社會的切入點布希亞關于物體系的研究,主要是從消費意義上考察(意識形態(tài)批判見第二部分)12這些方面影響人對物的消費二、物體系與“物”的消費1、物體系與社會關系、社會實踐的關聯物的消費并不只是其物質性功能的消費。在消費社會,商品作為一種符號存在,存在于社會關系之中。物體系—物的消費—符號消費2、消費者為符號秩序所控制(意識形態(tài)批判)117-d1符號秩序是大型技術統(tǒng)治集團和大眾傳媒合謀的結果合謀→符號秩序→物的秩序→消費欲望→對消費者的控制消費者只剩下空洞的消費欲望消費者與消費品的關系是一種需求對象與滿足需求的關系——這種欲望是被制造出來的

118-213這是不是社會普遍現象?3、布希亞對消費的獨特理解118-3消費是一種建立關系的主動模式:不僅是人與物的關系,而且是人和集體、人和世界間的關系社會生活與消費:當代生活主要是通過消費來組織的:一起吃飯,一起玩樂文化體系就是在消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4、符號系統(tǒng)的社會文化意義118-4物體系成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符號系統(tǒng)對人的控制,規(guī)定著我們的現代生活符號系統(tǒng)對消費的操控→對人的操控14第三節(jié)消費社會的符號分析一、符號消費與符號價值(一)符號消費1、消費品成為一種分類體系物品經常以表明差別的形式來被消費消費社會是一個生產差別的社會2、意義符碼119-2意義符碼的生產:廣告意義符碼對物品和個體的控制:物品的價值不在于其使用價值,而在于被賦予的意義;人對物品的消費(如買寶馬),關注的不是需要,而是身份與地位個體對意義符碼的了解和認同153、符號主宰著消費119-3對身體的主宰:靈魂包裹著身體→皮囊包裹著身體。從關注人的靈魂、德性,到關注人的包裝。(二)符號價值1、符號價值120-2商品的符號價值與使用價值:符號價值彰顯的是消費者的社會地位2、符號消費:為了某種社會地位、名望進行的消費。120-43、符號價值與藝術品拍賣拍賣成了一種儀式拍買者關注的是財富的炫耀符號拜物教16***結語:符號價值——符號消費——資本主義一種新的控制形式:通過商品消費中蘊含的等級秩序,維護社會秩序17二、消費社會的本質特征布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打破了人們頭腦中對“豐裕社會”的固有印象,揭示了消費社會的本質特征:1、消費社會的結構性匱乏什么是真正的豐盛?或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確立原始社會的人的信心的,以及促使他們在饑餓中體驗豐盛的,最終是社會的透明度和互補性。”豐裕假象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匱乏:任何擁有的東西都在與他人的比較時被相對化了。《多少算夠?》:我們永遠也不能滿足……182、消費社會的消費(性質),不等于數量和物質需要的滿足,而是一種系統(tǒng)的符號操控行為122-4消費發(fā)揮的名望和等級區(qū)分的社會功能。商品被消費的不是其物質性,而是其差異性。只有符號消費才能解釋消費“無限”的特點。3、消費社會的增長并不意味著平等123-2教育、職業(yè)、權力、環(huán)境、時間、身體等方面消費的不平等系統(tǒng)的不平等:(自然和生物的秩序→)物品的符號化、符號構成的差異秩序194、消費可以先行于生產123-4貸款購房、貸款購物對人的生活節(jié)奏的影響,強制性20第四節(jié)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消費社會的悖論1、消費社會的枷鎖:符號和物的枷鎖消費異化對人性的異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2、消費與我們通常所謂的需要沒有關系符碼告訴我們需要;符號系統(tǒng)告訴我們需要3、消費與我們通常所謂現實沒有任何關系麥當勞代表的是快節(jié)奏社會的要求;寶馬代表的是更高的地位跟我們的真實生活沒有關系(老子:圣人為腹不為目)214、人際關系轉變?yōu)槲锲酚绕涫俏锲废M的關系5、消費與符號系統(tǒng):消費是確保符號調控和群體整合的系統(tǒng)符號系統(tǒng)對消費的控制消費的邏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支配22二、符號拜物教批判1、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拜物教:人們對商品、貨幣、資本的崇拜根源于資本主義社會關系:這些代表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關系、地位2、布希亞對馬克思拜物教思想的超越馬克思拜物教思想仍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制約符號價值理論才能解釋商品如何成為欲望的對象;消費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發(fā)揮的極其重要的作用233、符號系統(tǒng)占據了整個商品系統(tǒng)的中心對商品、貨幣的崇拜→對商品符號的崇拜4、消費社會是一個徹底異化的社會商品的邏輯不僅控制勞動進程和物質產品,而且支配整個文化、人際關系,乃至個體的幻想和心理沖動。5、符號與擬象化社會符碼不再反映現實本身,符碼與現實的關系變成了符號與符號、擬象與擬象之間的關系。當代社會是一個模擬的社會,一個擬象化社會。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擬象化的世界:幻妄的,人為的世界。人的生命越來越短暫,越來越膚淺——歸根到底是對意識的支配24第五節(jié)模擬社會一、擬象的三個序列127-d1,2;128-125擬象三序列歷史時期遵循的規(guī)律藝術品為例仿造文藝復興-古典時期價值的自然規(guī)律手工仿制:贗品生產工業(yè)時代主導模式價值的商品規(guī)律機器印刷:名畫翻制模擬目前時代:符碼所主宰價值的結構規(guī)律網絡影象:無限復制的擬象第四種擬象2、模擬與現實的關系(1)“形象文化”或“視覺文化”:反映基本現實→掩飾和歪曲基本現實→掩蓋基本現實的缺場→純粹是自身的模擬:人造現實(2)形象文化與人們的生活128-3我們依據形象文化創(chuàng)造的方式生活263、第四種擬象序列其所描述的系統(tǒng)或模式傾向已經取代了現實,并在其自身的內在邏輯范圍內無限擴展這一序列可以以病毒或癌細胞轉移那樣的速度發(fā)展藝術作品數量不斷增加,但卻失去了對現實反思與批判的能力4、擬象與人的想象人的想象也受擬象影響:擬象已經內化為觀眾自我經驗的一部分。在擬象基礎上想象,而不是在現實基礎上。文化沒有任何現實感;體驗時間的斷裂感和無深度感275、媒體與模擬社會《海灣戰(zhàn)爭并沒有發(fā)生》:電視觀眾體驗的不真實跟電視劇沒有多大差別28二、象征交換社會與模擬社會☆布希亞70年代后期對后現代世界的研究129-2后現代是一個由符號、符碼和模型控制的模擬時代291、從象征交換社會到模擬社會(1)象征交換社會(初民社會):通過送禮、節(jié)慶、宗教儀式將施與受組織起來如亡者被整合到初民社會生活中如民眾到寺廟還愿施受雙方都得到滿足充滿真誠30(2)象征交換被經濟交換取代趨勢為了增加生產,經濟交換(消費)沒有終點(3)由象征交換社會過渡到模擬社會社會世界失去了它的魅力……312、模擬社會的特征(1)模擬社會無物掩飾符號背后沒有深層的東西:沒有真實,沒有形而上(模擬與再現的區(qū)別)(2)模擬社會是一個模型不斷自身復制的世界,是一個意義內爆的世界——人為的、虛構的模型如民俗文化村如迪士尼樂園如減肥、美容32(3)模擬社會的原則符號、編碼和模型對身份、人與人關系的決定作用經濟(商品生產與消費)、政治、社會生活(日常生活如何度過)和文化(文化如何生產與消費)都受模擬邏輯控制(4)意義內爆與去分別化內爆:各式各樣的事物崩潰到一起經濟基本是由文化、政治和其他一些領域構成的。藝術被融入了政治和經濟的范圍。33(5)后現代社會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現實的媒介模擬、迪士尼樂園、娛樂公園、商業(yè)區(qū)、消費天堂、電視體育運動,比真實更真實超現實:當世界通過擬象變成了純粹的表征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世界里,不再有本質與現象、真實與表象之分,表象本身就是真實,并且是一種比真實還要真實的“超現實”。34(6)社會生活——真實與想象的混合民俗文化村的生活迪士尼樂園的工作人員3、媒介作為生產擬象物的機器廣告、電視劇等35思考題1、物質消費與符號消費的區(qū)別(1)定義不同:物質消費是指有關物品和勞動資料方面的消費。符號消費是指有閑階級為了某種社會地位、名望進行的消費。(2)物質消費注重的是商品滿足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需要和勞動資料需要的使用價值;符號消費注重的是商品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聲望和表現其個性、特征、社會地位以及權利等象征性符號的價值。(3)符號消費具有物質消費所沒有的社會分層功能。(4)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符號消費使商品、貨幣拜物教進一步發(fā)展為符號拜物教。362、布希亞關于模擬社會的觀點(1)模擬社會的內涵:我們的社會是被大量符碼所控制的社會,但這些符碼不再反映現實本身,符碼與現實的關系變成符號與符號、擬像與擬像的關系,因此,當代社會是一個模擬社會。在模擬社會中,廣大社會成員生活在模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