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_第1頁
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_第2頁
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_第3頁
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_第4頁
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力學(雙語)》教改項目成果概述一、項目成果的具體內容及主要特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有趣的教學游戲,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更輕松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領悟,通過教學網站拓展課堂所學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為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有所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制作和收集了大量的多媒體資源,使學生對力學知識的理解更加輕松。有時一張圖片比枯燥的說教強得多,有時一段動畫或視頻演示更是勝似千言萬語。增加多媒體演示,使課堂講解更加生動、形象、直觀。.設計了多個教學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做一些力學游戲,把一些枯燥難懂的理論寓于輕松快樂的游戲當中。.創(chuàng)建了《工程力學(雙語)》教學網站,拓展課堂知識。網站中含有課堂知識的歷史沿革、工程應用、研究進展和重要資料等。學生通過閱讀教學配套網站上的課外讀物,拓展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學校的網絡不應該僅僅是學生下載課件的地方。結合每年一屆的“結構設計大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二、實踐運用情況及效果評價該成果已在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石工創(chuàng)新08班中進行了教學實踐應用,效果良好。期末平均分為82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興趣,對課本知識有了更輕松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領悟,拓寬了學生視野,為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有所創(chuàng)新打下基礎。三、項目成果支撐材料目錄1.項目研究報告;2.教學軟件:多媒體資源、教學網站、第一堂課授課內容。項目研究主報告一、教改的意義和內容對創(chuàng)新人才及其培養(yǎng)的思考所謂創(chuàng)新即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東西。對于學校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人才,我們可以把其創(chuàng)新能力構成要素簡要概括為知識、能力、素質這三大要素,那么,如何培養(yǎng)現(xiàn)代教育中學校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呢?創(chuàng)新型人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培養(yǎng)。首先,學識廣博。從創(chuàng)新的概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說,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學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首先要培養(yǎng)掌握豐富知識的人,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而且是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但學校在有限的時間內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所以這就有一個優(yōu)化知識結構的問題,尤其是要突出教會學生具備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的問題。其次,能力卓然。能力的范疇是很廣泛的,對于創(chuàng)新人才,首先是掌握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并且會運用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條件,當然,這還不夠,還要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創(chuàng)造新思想,有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或體力勞動才會出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學校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人才要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創(chuàng)造性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一句話,要培養(yǎng)有能力的人。第三,素質全面。創(chuàng)新需要創(chuàng)造性工作,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需要一個人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需要具備艱苦頑強的工作作風、有時還要富有靈感和靈活性、要有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通過實踐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構成創(chuàng)新人才的要素中,還有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東西存在,它對于人才接受和獲取知識、提高和發(fā)揮能力有決定性影響,這就是“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有豐富知識和較強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備較高素質的人,而這樣的人才也是不健全的。而素質不高的人必然影響其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影響其能力的正常發(fā)揮,所以,學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必須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教改的意義和內容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大多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而且是填鴨式的,學生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也僅局限于教科書上的。這些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進行創(chuàng)新人才的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有著重要意義。本次教改內容如下:1課程內容改革方案:在現(xiàn)有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基礎之上增加一些知識背景和工程應用實例的介紹;建設教學配套網站,精選一些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課外讀物,形式包括文章、圖片、視頻等。延伸學生的閱讀視野,擴大知識面。2教學方法改革方案:減少枯燥的說教,增加多媒體演示,使講解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做一些力學游戲,把一些枯燥難懂的理論寓于輕松快樂的游戲當中;學生通過閱讀教學配套網站上的課外讀物,拓展課堂所學到的知識;結合每年一屆的“結構設計大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3考核方式改革方案:在現(xiàn)有考核方法(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末成績)的基礎上,增加動手能力和課外閱讀方面的考核,前者可通過競賽等活動來評價,而后者可以通過教學配套網站來自動評分。第一堂課在與以往學生座談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反映,有些課程學到最后,還不知道學習這門課有什么用。對每一門課程而言,第一堂課非常重要,第一堂課要講述課程內容,學習目的,對后續(xù)課程、對工作、對生活有什么用,使同學對該課程有一個宏觀的、清晰的認識。第一堂課講好了,可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對后面的學習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梢院敛豢鋸埖卣f,第一堂課是相當重要的。本著力學的深刻領悟,對《工程力學(雙語)》第一堂課進行了精心設計,講授“身邊的力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學的興趣,告訴大家,力學就在我們身邊,不枯燥,到處有應用。第一堂課從牛頓和愛因斯坦說起,講述了力學和天文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船舶工程、能源工程(特別是石油工程)、經濟、體育、日常生活等的緊密聯(lián)系,從力學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雖然沒有直接講解力學這門課有什么用,但學生已經深深地理解了。下面的幻燈片給出了第一堂課講授的內容。多媒體的制作收集、制作了的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寓教于樂,便于學生接受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對力學知識的理解更加輕松。有時一張圖片比枯燥的說教強得多,有時一段動畫或視頻演示更是勝似千言萬語。增加多媒體演示,使課堂講解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約束在靜力學中,作剛體或剛體系的受力分析圖非常重要,而受力分析圖的關鍵是理解各種約束的性質,如果僅僅通過圖形和講解,很多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勁,而通過動畫演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舉了其中的兩個動畫截圖。圖3-1固定鉸支座動畫 圖3-2移動鉸支座動畫運動機構在講解運動學時,涉及很多運動機構,以往都是配一個機構簡圖,然后用文字描述該機構如何運動,非常不直觀,需要學生去想象,很多同學不能很好理解。配合理論和例題講解,制作了若干動畫,通過演示動畫,使學生快速了解了該機構的運動情況,對理論和例題的理解有極大的幫助。下面列舉了其中的兩個動畫截圖。圖3-3曲柄連桿機構運動動畫截圖圖3-4某二自由度機構運動動畫截圖平面假設材料力學中的平面假設是眾多應力公式推導的基礎,對平面假設的理解至關重要。制做了拉壓、扭轉、彎曲的平面假設動畫(圖3-5?圖3-7)。圖3-5拉壓平面假設動畫 圖3-6扭轉平面假設動畫圖3-7彎曲平面假設動畫其它動畫對僅僅通過文字和圖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制作了相關的動畫,如平面彎曲和非平面彎曲的概念(圖3-8)。圖3-8平面彎曲和非平面彎曲《科技與奧運》《科技與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推出的科普教育片,由中央電視臺、武漢電視臺等單位聯(lián)合攝制,共35集,每期18分鐘。此前,著名科學家周光召為《科技與奧運》題詞:“通過科學欣賞體育,通過體育理解科學”,高度概括了本片的制作宗旨。節(jié)目以獨特視角解析了科技元素在體育運動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用體育、奧運與科技的完美結合,詮釋了“科技奧運”的豐富內涵。其中的科技元素很多是與力學緊密相關的。在課間給學生播放了一些精品,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肯定和好評。圖3-9《體操ABCDE》一集中關于體操與轉動慣量的關系結合力學游戲開展研討式教學設計了“找重心和21點”、“走鋼絲”和“香蕉球與飛去來器”等多個力學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做一些力學游戲,把一些枯燥難懂的理論寓于輕松快樂的游戲當中。找重心和21點“找重心和21點”游戲與力學中的重心、摩擦和平衡有緊密關系,在講解完重心概念后,講解摩擦時,結合“找重心和21點”游戲開展研討式教學。.游戲介紹老師拿起教鞭,問學生,教鞭重心在何處,一學生拿起教鞭看了看,想了想,把手指放在教鞭下方試了幾下,未果。老師拿過教鞭,把左右兩手的食指分別放在教鞭接近兩端的下方,使教鞭平放,然后左右兩手的食指向教鞭中間部分逐漸用力,發(fā)現(xiàn)左右兩手的食指交替移向教鞭中間部分,最后兩手指匯交于教鞭下一點,此點上方即為教鞭重心。老師拿出一張20元紙幣和一枚1元硬幣(共21元,即為21點),要求學生把紙幣拉直使紙幣形成一平面,該平面與水平面垂直,然后把硬幣水平放在紙幣上緣處靜止10秒鐘以上。一學生直接把紙幣拉直,然后在紙幣上緣處放硬幣,放了幾下,一松手硬幣都立刻掉了下來。老師拿過紙幣和硬幣,沒有直接把紙幣拉直,而是先把紙幣折彎,把硬幣放在紙幣彎角上緣處,然后把折彎的紙幣緩慢拉直,待紙幣拉直后,驚奇的一幕發(fā)現(xiàn)了,硬幣停止在被拉直紙幣的上緣處。兩個游戲是同一個原理。找重心游戲,移動手指過程中,由于兩手指受到教鞭的正壓力逐漸發(fā)生變化,根據庫侖摩擦定律,導致兩手指和教鞭接觸處的允許最大摩擦力也跟著發(fā)生變化,兩手指就會交替地移向教鞭中間部分,而教鞭始終處于準靜態(tài)平衡,教鞭重心只能局限在兩手指之間,當兩手指匯交于教鞭下一時點,此點上方即為教鞭重心。21點游戲,把紙幣拉直過程中,紙幣與硬幣各接觸點處的正壓力逐漸發(fā)生變化,根據庫侖摩擦定律,導致紙幣與硬幣各接觸點處的允許最大摩擦力也跟著發(fā)生變化,硬幣相對于紙幣會發(fā)生位移,而硬幣始終處于準靜態(tài)平衡,硬幣重心只能局限在與紙幣接觸點所圍大致呈三角形的面積內,待紙幣拉直后,三角形變成一線段,而硬幣重心只能停留在這條線段上,因此,硬幣就停止在被拉直紙幣的上緣處。.研討式教學設計老師演示完游戲后,邀請幾個同學分別來做找重心游戲和21點游戲,在學生好奇的基礎上,研討下面的問題:(1)找重心游戲中,分析過程中兩手指與教鞭間的摩擦力是如何變化的?靜、動摩擦力是怎樣交替變化的?(2)左右兩手的食指與教鞭接近兩端的下方的初始接觸位置會影響最后的結論嗎?(3)左右兩手的食指向教鞭中間部分交替移動過程中,教鞭重心為什么始終保持在兩手之間?(4)教鞭重心為何能自動停留在兩手指正上方?21點游戲中,分析過程中紙幣與硬幣間的摩擦力是如何變化的?靜、動摩擦力是怎樣交替變化的?(6)硬幣重心為何能自動調整到與紙幣的接觸線上?.效果分析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相當熱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教學效果非常好。走鋼絲“走鋼絲”游戲與力學中的轉動慣量和人的反應時間有緊密關系,在講解動力學的動量矩定理時,引出了轉動慣量的概念,結合“走鋼絲”游戲開展研討式教學。.游戲介紹“走鋼絲”表演是在拉緊懸空的繩上走、跳舞或表演翻筋斗。1997年7月4日,新疆“達瓦孜”傳人阿迪力沒帶任何保險繩,僅用13分48秒就徒步走完600米跨越長江三峽高空鋼繩,首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研討式教學設計給學生放映觀看高空“走鋼絲”的視頻。然后老師有做了一個關于人反應時間的游戲,讓一學生張開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老師把一張100元的紙幣放在兩手指之間,要求學生在看到老師松開紙幣后去抓住紙幣,抓住可據為己有。但學生嘗試了幾下都不能抓住紙幣,這是因為人從看到紙幣落下,再命令手去抓,這都需要反應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其實“走鋼絲”就是一個表演者感覺摔倒,然后命令自己調整的不斷重復的過程。表演者手拿一根桿子是為了增大自己個桿子的轉動慣量,使得自己有更多的反應時間。研討下面的問題:(1)走鋼絲時表演者為何手拿一根桿子?(2)桿子的方向是否可以沿著鋼絲方向?(3)桿子的長度和重量對“走鋼絲”有何影響?(4)雖然桿子可以增大轉動慣量,但也增大了傾覆力矩,為何有利于保持平衡?.效果分析學生們躍躍欲試,圍繞游戲展開熱烈的研討,比起簡單的填鴨式告訴式的教學,效果不言而喻。香蕉球與飛去來器“香蕉球與飛去來器”游戲與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方程有關系,不在《工程力學耕授范圍之內,在上第一堂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力學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結合“香蕉球與飛去來器”游戲開展研討式教學。1游戲介紹香蕉球,又稱“弧線球”,足球運動技術名詞。指足球踢出后,球在空中向前并作弧線運行的踢球技術。弧線球常用于攻方在對方禁區(qū)附近獲得直接任意球時,利用其弧線運行狀態(tài),避開人墻直接射門得分。當球在空中飛行時,若不但使它向前,而且使它不斷旋轉,由于空氣具有一定的粘滯性,因此當球轉動時,空氣就與球面發(fā)生摩擦,旋轉著的球就帶動周圍的空氣層一起轉動。若球是沿水平方向向左運動,同時繞平行地面的軸做順時針方向轉動,則空氣流相對于球來說除了向右流動外,還被球旋轉帶動的四周空氣環(huán)流層隨之在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在球上方的空氣速度除了向右的平動外還有轉動,兩者方向一致;而在球的下方,平動速度(向右)與轉動速度(向左)方向相反,因此其合速度小于球上方空氣的合速度。根據流體力學的伯努利定理,在速度較大一側的壓強比速度較小一側的壓強為小,所以球上方的壓強小于球下方的壓強。球所受空氣壓力的合力上下不等,總合力向上,若球旋轉得相當快,使得空氣對球的向上合力比球的重量還大,則球在前進過程中就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合力,這樣球在水平向左的運動過程中,將一面向前、一面向上地做曲線運動,球就向上轉彎了。若要使球能左右轉彎,只要使球繞垂直軸旋轉就行了??磥黻P鍵是運動員觸球的一剎那的腳法,即不但要使球向前,而且要使球急速旋轉起來,不同的旋轉方向,球的轉向就不同,這需要運動員的刻苦訓練,方能練就一套嫻熟的腳頭功夫,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其實,何止是足球有〃香蕉球〃,乒乓球、排球、網球等都有利用旋轉技術創(chuàng)造出各種飄忽不定、神秘莫測的怪球,如乒乓球中的弧圈球、排球中的飄球等都是根據這個原理創(chuàng)造出來的。香蕉球的原理是依照空氣動力學的。就是球面與空氣的相對速度越大,球面受力就越大,球的弧度就越大。假設從球的正上方向下看(視線與地面垂直),同時球的運動軌跡的瞬時方向與你的視線垂直向上,球是逆時針旋轉。球的右側與空氣的相對摩擦速度比左側大,這時球的運動方向就會向左偏移。相對摩擦速度越大,球的偏移量就越多,也就是弧度越大。這個是弧度,下面說高度。再假設從球的正側面看(視線與地面平行),同時球的運動軌跡的瞬時方向與你的垂直向左。假如球是順時針旋轉,球的下部與空氣相對摩擦速度比上部大,球下落的就越快。這樣比較難繞過人墻(但繞過去就是威脅)。反之,球下降的就越慢,但是容易繞過人墻(但球速慢,給守門員反應的時間太多)。飛去來器(boomerang)又名回旋鏢、自歸器、飛去飛來器等其它名稱,顧名思義就是飛出去以后會再飛回來。它的形狀有“廠字型、香蕉型、鐘型、三葉型、“十”字型、多葉型,以及其它的各種造型。很多人在電視中曾見過雜技表演者將飛去來器飛出去以后繞觀眾的頭頂盤旋一圈在一片驚呼聲中又飛回表演者的手中并獲得滿堂喝彩(其實只要多加練習你們也可以做得到)?!皬S字型和香蕉型的飛去來器曾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的傳統(tǒng)獰獵工具,熟練的獵手向獵物發(fā)出飛去來器以后,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飛去來器會神奇般的返回發(fā)出者的手中。飛去來器飛行的原理同香蕉球類似。.研討式教學設計在觀看視頻的基礎上,研討下面的問題:(1)月球上能踢出香蕉球嗎?(2)踢出去時足球的旋轉方向與足球的飛行方向有何關系?(3)飛去來器扔出去時不旋轉,它還可能回來嗎?(4)打排球時不讓排球旋轉,排球的飛行軌跡有何特點?(將飄忽不定,產生卡門渦街).效果分析從香蕉球與飛去來器延伸開去,討論了乒乓球的弧圈球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了對力學的興趣。教學網站的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了《工程力學(雙語)》教學網站,拓展課堂知識。網站中含有課堂知識的歷史沿革、工程應用、研究進展和重要資料等。學生通過閱讀教學配套網站上的課外讀物,拓展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學校的網絡不應該僅僅是學生下載課件的地方。網站除了下載課件和平時作業(yè)答案外,還包括力學重要網站(如中國力學學會等)的鏈接和下面的重要內容。力學相關資料力學中有一些常用的資料需要經常查閱,為了方便,網站中列出了這些資料工學生查閱。這些資料有:.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國際單位制前綴表、力學中的單位換算.線段、面積和實體的一些性質:常見線段形心表、面積形心表、平面圖形形心表、平面曲線形心表、空間實體形心表、空間曲面形心表.轉動慣量表.慣性矩表.型鋼表:熱軋等邊角鋼、熱軋不等邊角鋼、熱軋槽鋼、熱軋工字鋼.常見約束表:平面約束表、空間約束表.常用材料的滑動摩擦系數和滾動摩阻系數.常用工程材料的主要力學性能.梁在簡單載荷作用下的變形.一些基本物理常量.空氣、水、地球、太陽系一些常用數據.術語表對照(中文-English-PycCKU出83HK).工程力學英漢詞典力學競賽.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初賽命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百廢初興,科技的發(fā)展卻面臨科技隊伍的斷層和人才匱乏的瓶頸制約。振興教育,培養(yǎng)新一代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是時代的呼喚。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醞釀。1986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力學與實踐》編委會上,北京大學武際可教授建議舉辦一次大學程度的力學競賽,獲得一致贊同。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鄭哲敏院士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并安排《力學與實踐》編委會(競賽組織委員會)籌辦。組委會成立了兩個命題小組,武際可教授任理論力學、流體力學課程組長,徐秉業(yè)教授任材料力學、彈性力學課程組長,同時向全國有關專家學者征題,共獲得58份回函,提供了140余道題。命題組精選整編了28道作為初賽題,在《力學與實踐》1988年第1期刊出,要求參賽者在約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寄回答案。組委會從62份答案中評選了31人進京復賽(一人因故缺席)。通過嚴格的筆試和口試,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共17名。頒獎會由武際可教授主持,著名力學家張涵信、張維、莊逢甘、鄭哲敏、王仁、黃克智等院士及高教社易鐘煜副主編頒獎。本次競賽還得到了有關高校、高教社和著名力學家錢令希院士贊助。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我國力學界的大師們參與這項賽事,極大地激勵了青年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活躍了力學界學術氣氛,對我國力學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爸袊嗄陥蟆庇?988年10月13日報導了此次競賽。再賽更名從1992年到2004年的第2至5屆競賽可以看作這項競賽活動發(fā)展的第二階段。為了鼓勵青年學生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科學的獻身精神,這項競賽從1996年第三屆起改名為“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根據首屆競賽的反饋意見,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賽,競賽內容精簡為只含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門工科學生普遍學習的課程;為了保證平等競爭,采用了閉卷方式,在全國各考點同一時間用統(tǒng)一試卷競賽。這一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從東海之濱到西部新疆,從東北地區(qū)到特別行政區(qū)香港,競賽得到了全國高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的熱烈響應。同學們珍視這個機會,將競賽看作21世紀科技大戰(zhàn)場角逐預演的擂臺,許多高校希望通過競賽使教學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將競賽作為展示教學水平與教學改革成果的一個窗口。競賽規(guī)模在第二階段得到了階躍式發(fā)展,第一屆全國62人、12單位參賽,第二屆1389人報名參賽,第三屆1711人報名參賽,第四屆25個省市、81所高校、2752名學生報名參賽,第五屆30個?。ㄊ校?、自治區(qū),164所高校7617人報名參賽,表明“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已經有廣泛的代表性,在高校有了重要的影響。在北京賽區(qū)歷屆競賽中,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第一屆鄭哲敏院士,第二屆,第三屆莊逢甘院士,第四屆白以龍院士,第五屆崔爾杰院士都帶隊看望參賽選手,給青年學生以極大鼓舞。我校近幾年組織參加了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配合大賽的培訓與選拔,網站中給出了歷屆試題及答案,供學生學習參考。.結構設計大賽“結構設計大獎賽”最初作為清華大學四大競賽之一,以“激發(fā)同學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對專業(yè)的熱愛,鍛煉實際動手能力,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為根本目的,通過幾年來大賽組織者的努力以及大量開拓性工作,已經摸索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fā)展道路?!敖Y構設計大獎賽”為低年級的同學發(fā)揮豐富創(chuàng)造力和自學鉆研精神,為高年級同學利用較全面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更深更廣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條件。可以說,“結構設計大獎賽”為同學搭建起一座通往科學技術圣殿的橋梁?!苯Y構設計大獎賽”每年舉行一次,由在科研、教學和工程領域富有經驗的專家、教師組成命題委員會和評判委員會負責大賽的命題和成果鑒定,并且作為大賽組織工作的顧問。網站中給出了歷屆作品精選,可供學生們揣摩。下圖是2004年我校材料專業(yè)學生參與并獲得一等獎的情況。課堂知識的歷史沿革網站中添加了力學簡介、力學大師、力學大事年表、中國古代對力學的研究等課外閱讀內容,期待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對力學的進一步理解。力學簡介從發(fā)展簡史、學科性質、學科分類幾方面概括了力學這門科學。力學大師列出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力學大師,從他們的成就我們可以看到力學的發(fā)展歷史,督促著我們孜孜不倦地為力學做出自己的貢獻。力學大事年表則列出了力學主要概念、定理、定律、方法產生的年代和相關貢獻者。中國古代對力學的研究是我們燦爛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講述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力學這門古老科學的貢獻。趣味力學趣味力學列舉了若干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力學趣味問題,供學生課外閱讀,包括:.投鉛球時的角度應該是多少?.投鉛球為什么要滑步?.往高處流的水.為什么肥皂泡總先上升后下降?.為什么橋都設計成凸形的?.為什么旋轉球不走直線?.自行車身上的力學知識.讓雞蛋站起來.“香蕉球”的奧秘10花樣滑冰時為什么能轉得那樣快?.火車頭做得輕些好嗎?.江河大堤與水庫大壩.為什么滑水運動員站在滑板上不會沉下去呢?.漫話乒乓球與力學.為什么水槽的下水管常做成彎曲的?.車沿同一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重車為什么比輕車快?.走鋼絲表演中的平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除了結合每年一屆的“結構設計大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外,設計了一個課外趣味作業(yè),讓學生們發(fā)揮想象力制作欹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什么是欹器欹器,又常被稱做歌器。它是一種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欹器有一種奇妙的本領:未裝水時略向前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豎起來一些,而一旦灌滿水時,罐子就會一下子傾覆過來,把水倒凈,爾后又自動復原,等待再次灌水。關于“欹器”的最早的有關記載,可見于戰(zhàn)國時《荀子》一書《宥坐》編。這里“宥”字相當于“右”字?!板蹲币布?/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