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學》教學大綱課程編碼1151751949310課程類別專業(yè)基礎課程課程名稱動物學英文名稱Zoology學分2建議修讀學期第1學期總學時數(shù)36其中:實踐學時實驗學時0其他學時0預修課程無考核方式期末考試+課堂測驗+課程論文+出勤考核適用專業(yè)生物技術一、課程目標1.掌握代表性動物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并理解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掌握動物分類知識。(支撐畢業(yè)要求2知識整合)2.掌握動物學研究常用的技術方法及其應用范圍。(支撐畢業(yè)要求4技術融合)3.理解現(xiàn)代動物學相關研究進展及其限制因素,培養(yǎng)學生利用新技術方法解決動物學相關問題的能力。(支撐畢業(yè)要求5多維視野)二、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的對應關系畢業(yè)要求指標點權重課程目標2.知識整合2.1.熟練掌握生物學、生物技術及其與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具備一定的整合生物學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驗實踐知識的能力。課程目標14技術融合4.1.系統(tǒng)掌握將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原理應用于生物技術相關科學研究和產(chǎn)業(yè)開發(fā)中的實踐方法。課程目標25多維視野5.2.了解國際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沿動態(tài),能夠通過學習和交流借鑒國際相關領域的先進科學研究和產(chǎn)業(yè)開發(fā)經(jīng)驗。課程目標3三、教學內容、重難點和課時安排教學模塊1:緒論(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動物學發(fā)展簡史和動物分類的知識學習要求:了解動物學的學習目的、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了解動物學學科的國內外發(fā)展歷史以及當前面臨的前沿科學問題。掌握生物類群的分界系統(tǒng)。教學模塊2:原生動物(支撐課程目標1,2)(2課時)主題1:原生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原生動物分類學習要求:了解原生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以及運動方式。了解原生動物的主要類群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模塊3:多細胞動物的起源(支撐課程目標1,3)(2課時)主題1:多細胞動物起源證據(jù)主題2:胚胎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學習要求:了解多細胞動物起源于單細胞動物的證據(jù),了解胚胎發(fā)育的重要階段,了解生物發(fā)生律,了解多細胞動物起源學說。教學模塊4:海綿動物(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海綿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殖發(fā)育※主題2:海綿動物的分類及分類地位學習要求:掌握海綿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功能。了解該類群的多樣性及分類地位。教學模塊5:腔腸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腔腸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腔腸動物的主要類群學習要求:重點掌握腔腸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掌握腔腸動物與原生動物以及海綿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差異。掌握腔腸動物的代表性物種——水螅的主要特征。了解腔腸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主要特征。教學模塊6:扁形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扁形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扁形動物的主要類群主題3:寄生蟲和寄主的相互關系及防治原則學習要求:重點掌握扁形動物的主要結構特征及其適應意義。掌握扁形動物主要類群如渦蟲、吸蟲以及絳蟲的主要生活史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寄生蟲的生活習性,懂得如何在生活中預防寄生蟲的感染。教學模塊7:原腔動物(支撐課程目標1,2)(2課時)主題1:線蟲動物門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其它線形動物學習要求:掌握原腔動物(假體腔動物)體腔的發(fā)育來源。重點學習掌握原腔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教學模塊8: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2課時)主題1: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類群和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真體腔、同律分節(jié)。掌握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掌握真體
腔與假體腔的區(qū)別。重點掌握該類群的代表動物-環(huán)毛蚓的身體結構特征及其生活史特征。了解環(huán)節(jié)動物的分類及其經(jīng)濟意義。教學模塊9:軟體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軟體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軟體動物的主要類群和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掌握軟體動物及其代表動物-河蚌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了解軟體動物的經(jīng)濟以及農(nóng)業(yè)價值。教學模塊10:節(jié)肢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主題2: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類群和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掌握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身體結構特征。熟悉昆蟲綱的分類以及主要昆蟲類群的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性。能夠識別昆蟲的常見種類。教學模塊11:棘皮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1課時)主題1: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主題2:棘皮動物的主要類群及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掌握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類群的分類特征。教學模塊12:半索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1課時)主題1:半索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動物界的位置※學習要求:了解半索動物主要代表性類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半索動物的分類地位。教學模塊13:脊索動物門(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脊索動物的主要特征※主題2:脊索動物分類學習要求:重點掌握脊索動物的幾個關鍵特征及其適應意義。掌握尾索動物亞門與頭索動物亞門及各自代表動物的特征。了解尾索動物亞門與頭索動物亞門的物種多樣性。掌握脊索動物主要類群(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與脊椎動物亞門)的關鍵區(qū)別。教學模塊14:圓口綱(支撐課程目標1)(2課時)主題1:圓口綱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主要特征※主題2:圓口綱動物的分類和生態(tài)學習要求:掌握圓口綱動物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征。理解圓口綱動物作為低等脊椎動物分類地位的意義。了解圓口綱代表動物的主要生活特點。教學模塊15:魚綱(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魚類的主要特征※主題2:魚類分類※主題3:魚類洄游和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掌握魚類的主要特征,掌握魚類上下頜、魚鰭對水生生活的適應意義。掌握軟骨魚與硬骨魚的區(qū)別,并了解各自主要類群的特征。理解魚類洄游的概念以及適應意義。了解魚類的經(jīng)濟價值。教學模塊16:兩棲綱(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從水生到陸生的轉變主題2:兩棲綱的主要特征※主題3:兩棲綱分類和經(jīng)濟意義學習要求:理解水陸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從兩棲動物對水、陸兩種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性來理解其主要特征。重點掌握兩棲動物與陸生生活相適應的關鍵特征如五趾型附肢的結構特征。了解兩棲動物的分類及其關鍵類群的主要特征。教學模塊17:爬行綱(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爬行綱的主要特征※主題2:爬行綱分類※主題3:爬行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學習要求:重點掌握爬行綱的主要特征及其對陸生環(huán)境的適應性。掌握羊膜卵的概念及其結構、適應性。掌握爬行綱的分類及其與人類的關系。了解滅絕爬行動物恐龍的多樣性及其滅絕機制。了解恐龍與鳥類的關系。教學模塊18:鳥綱(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鳥綱的主要特征※主題2:鳥類分類及與人類的關系主題3:鳥類生態(tài)學習要求:重點掌握鳥類與飛翔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理解鳥類主要特征的適應意義。了解鳥類主要類群的特征及其生活習性。了解鳥類與人類的關系。了解鳥類飛行進化起源的主要學說觀點,并能形成自己的認識。教學模塊19:哺乳綱(支撐課程目標1,2,3)(2課時)主題1:哺乳綱的主要特征※主題2:哺乳綱分類及與人類的關系學習要求:重點掌握哺乳類的主要特征。理解胎生哺乳的適應意義。掌握哺乳類的分類,并了解主要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四、課程教學方法1.問題導向教學法:展示代表性動物的生活場景,提出每堂課的核心問題,引發(fā)思考;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動物學教學模具進行關鍵知識點講授;回到核心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并發(fā)表見解,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同時布置課外作業(yè)。2.自主學習法:對于一些知識點,如動物的進化以及動物地理章節(jié),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完成。教師提出幾個主要問題,學生自學完后需要書面回答這些問題。最后教師再對一些較難問題進行講解。3.科學探究訓練:學生根據(jù)興趣自主選擇相關課題并結合教師引導,進行文獻查閱,獨立思考,進行課程論文撰寫。五、實踐教學安排本課程為理論類課程,沒有相關的實踐課程。六、課程教學評價課程教學目標考核內容評價依據(jù)課程目標1.掌握代表性動物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并理解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掌握動物分類知識。1.對不同動物類群主要特征及其功能適應的掌握程度;2.對代表性動物的分類學知識。1.課堂測驗2.期末考試3.出勤考核課程目標2.掌握動物學研究常用的技術方法及其應用范圍。1.對野生動物野外研究技術方法的了解;2.對動物學室內研究方法的了解。期末考試課程目標3.理解現(xiàn)代動物學相關研究進展及其限制因素,培養(yǎng)學生利用新技術方法解決動物學相關問題的能力。1.了解動物學研究前沿及其重要問題;2.能夠嘗試利用新技術方法來解決問題。課程論文七、課程成績評定1.成績評定方式學生成績由四部分組成:期末考試(60%);出勤考核(5%);課堂測驗(10%);課程論文(25%)。出勤考核主要根據(jù)學生的遲到,早退以及曠課等情況減去相應分值。課堂測驗分兩次,包括無脊椎動物測試與脊椎動物測試,測試以簡答題為主。課程論文一篇,內容包括動物的進化以及適應等主題。2、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方式課程教學目標期末考試出勤考核課堂測驗課程論文分值權重分值權重分值權重分值權重課程目標1掌握代表性動物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并理解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掌握動物分類知識。7060%1005%10035%00%課程目標2掌握動物學研究常用的技術方法及其應用范圍。30100%00%00%00%課程目標3理解現(xiàn)代動物學相關研究進展及其限制因素,培養(yǎng)學生利用新技術方法解決動物學相關問題的能力。00%00%00%100100%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方法:1.課程分目標達成度=課程分目標下各評定方式的“學生平均成績/分值*權重”之和。2.整體課程目標達成度:各課程分目標達成度的最小值。八、課程學習資源1.選用教材教材名稱編者出版社出版時間是否馬工程教材備注普通動物學(第4版)劉凌云、鄭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否2.主要參考書目[1]徐潤林,《動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StephenA.Miller,JohnP.Harley,Zoology(10thedition),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153.其它學習資源[1]/,國家數(shù)字動物博物館[2]愛課程,普通動物學/sCourse/course_3835.html(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負責人:張雁云教授)九、課程學習建議1.自主學習建議學生獨立規(guī)劃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養(yǎng)成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通過網(wǎng)絡、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資料拓展課堂學習內容,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能動性。對于動物學相關章節(jié)(如動物進化與動物地理),主要通過自學完成。2.研究性學習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動物學研究前沿和熱點論題,鼓勵組成學習小組,通過文獻查閱方式完成論題,提交研究性學習論文。十、評分標準課程目標評分標準90-10080-8970-7960-690-59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課程目標1.掌握代表性動物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并理解其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掌握動物分類知識。能夠扎實掌握代表性動物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能夠準確表述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能夠扎實掌握主要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能夠綜合專業(yè)信息,準確理解動物分類知識,能用工具書對動物進行準確的鑒定分類。在課堂測驗以及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正確率很高。能夠較好掌握代表性動物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能夠較好的表述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能夠較好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較為準確理解動物分類知識,能用工具書對動物進行較為準確的鑒定分類。在課堂測驗以及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正確率高。能夠基本掌握代表性動物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能夠較為準確的表述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能夠基本掌握不同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較為準確理解動物分類知識,能用工具書對動物進行大體準確的鑒定分類。在課堂測驗以及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正確率較高。能夠大體掌握代表性動物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能夠大體上表述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能夠大體掌握代表性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大體理解動物分類知識,能用工具書對動物進行一定程度的鑒定分類。在課堂測驗以及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正確率一般。未掌握代表性動物主要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未能表述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的適應性。未掌握代表性動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未能正確理解動物分類基礎知識,不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基本上不能用工具書對動物進行的鑒定分類。在課堂測驗以及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正確率較低。課程目標2.掌握動物學研究常用的技術方法及其應用范圍。能夠準確描述動物學室外室內研究常用方法及其應用范圍。在期末相關試題的考試中,能夠全面系統(tǒng)梳理不同的研究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未成年人教育信息共享與隱私保護協(xié)議
- 海外市場調研與分析咨詢合同
- 網(wǎng)紅奶茶店全國區(qū)域獨家代理加盟合作協(xié)議
- 股權投資股權信息披露與投資咨詢協(xié)議
- 環(huán)境保護控制補充協(xié)議
- 校招時政常識題庫及答案
- 直播平臺虛擬偶像形象版權授權合同
- 地鐵盾構區(qū)間隧道施工環(huán)境保護與風險防范合同
- 校招面試題目及答案
- 校招流程及注意事項面試題目及答案
- 墩柱及系梁專項施工方案
- 武漢理工大學建筑信息模型(BIM)期末復習題
- 木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范
- GB 5009.5-202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
- 建筑施工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責任保險
- DB23T 3711-2024市縣級礦產(chǎn)資源總體規(guī)劃編制技術規(guī)程
- 透水磚項目施工合同
- 2025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真題答案解析
- 團課考試試題及答案
- 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 傳統(tǒng)文化【大單元教學之整體規(guī)劃】【知識精研精講】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大單元教學(統(tǒng)編版2024)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畢業(yè)設計 基于PLC的噴涂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