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懷疑與學問》課件(37張PPT)_第1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懷疑與學問》課件(37張PPT)_第2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懷疑與學問》課件(37張PPT)_第3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懷疑與學問》課件(37張PPT)_第4頁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懷疑與學問》課件(37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28

懷疑與學問顧頡剛實用課件制作:渦陽八中臧文清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chǎn)生了懷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瓦特因為有“水開了,壺蓋為什么會跳起來”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對前人的成果不盲從提出了地動學說;牛頓因為有“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這些創(chuàng)造都是從懷疑中來,那么懷疑與學問和創(chuàng)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顧頡剛先生的《懷疑與學問》。新課引入1、學習本文運用分論點的寫法、擺事實講道理和對比的論證方法、層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2、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3、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學習目標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中國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部,歷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齊魯、中央、復旦、蘭州等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等職。1949年后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作有《秦漢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雜識初編》《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作者簡介有一次,顧頡剛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著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為《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為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為什么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后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jīng)》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并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有心存疑問,勇于提問,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于提問,只是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程頤(yí)虛妄(wàng)步驟(zhòu)大儒(rú)譬如(pì)辨別(biàn)懶惰(duò)腐草為螢(yíng)檢查預習字音字形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墨守:戰(zhàn)國時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來就用“墨守成規(guī)”表示因循守舊,不肯改進。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它自己就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jīng)不起反駁或攻擊。辨?zhèn)稳ネ罕鎰e虛假的并除去不合實際的。停滯:指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流俗:一般的風俗習慣(含貶義)。檢查預習詞語釋義文章的論點是什么?

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整體把握文章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學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論點,同時學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論據(jù),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整體把握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提出了哪兩個分論點?這兩個分論點可以互換位置嗎?

①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②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不可以,“不僅……也”表示遞進關系,分別從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論證了中心論點。整體把握朗讀課文,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第二部分:層層深入論證。

第一層(3-5):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第二層(6):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整體把握概括第3至6段的段意。第③段: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jù)。第④段:我們對于傳說的話,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第⑤段: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思索、辨別,這樣,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第⑥段: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合作探究試找出第3-5段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①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②聽說“腐草為螢”。道理論證:①“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對比論證:①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合作探究第一個分論點(3-5)課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類比論證?

這句是類比論證,通過跟做學問有相同特點的事例來進行類推,從而說明“事實和證據(jù)”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是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實例,此句中“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學問的實例。合作探究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緊緊相聯(lián)。這段講了做學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據(jù)是“靠別人的傳說”,如何對待這“傳說”,而下文緊接著就談論這個問題。(2)形成層進,使文章論說更深一層。這段講學問的基礎是什么,下面進一步講如何對待這個基礎,內(nèi)容更加深入了。(3)鋪石墊基,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這個關系到全篇中。本段雖未加以論說,而“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這點已在本段得到說明,這就為后文論述做學問應該如何對待傳說墊下了基石,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合作探究第4段可以分為幾層?請概括層意。

可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到“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指出“懷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第二層(“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到“有什么科學根據(jù)”):舉“三皇、五帝”的傳說、“腐草為螢”的記載這兩個例子,具體說明如何以懷疑的精神對待傳說。第三層(最后一句):指出懷疑的精神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合作探究第4段的中心在哪一層?為什么?

在第三層。第一層提出文章的總論點,第二層舉例說明在做學問中如何以懷疑精神對待傳說,第三層則是在第二層說明的基礎上作出結(jié)論,指出懷疑精神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在于攻破一切虛妄的學說。而這正是本文的第一個分論點。合作探究第5段和第4段同是談懷疑精神對做學問的意義,為什么寫了第4段還寫第5段?兩段的內(nèi)容有何不同?①第4段說的是對于“傳說”要用懷疑精神對待,第5段則說“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②第4段側(cè)重說懷疑思索是為了取“是”棄“非”,攻破“一切虛妄的學說”;第5段側(cè)重說懷疑思索的三個步驟及其目的。合作探究課文中第5段“懷疑、思索、辨別”三步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人只有先懷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別是非,三個步驟是按人對事物進行懷疑時的先后順序排列的,進行調(diào)換后就不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了。合作探究第6段共13句,請標上序號。試找出第6段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1)第⑦句戴震幼時善問。

(2)第⑩句笛卡爾懷疑萬事萬物。道理論證:第⑨句我懷疑,所以我存在?!?笛卡爾)合作探究第二個分論點(6)

對比論證:(1)第②-⑤句:“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地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先從反面說理,后從正面說理,闡明為什么“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2)最后兩句:“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先從正面概述事實,后據(jù)此事實從反面作一推理,闡明“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闡述“從懷疑到創(chuàng)新”這一治學過程的?

作者在進一步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時,又把懷疑到創(chuàng)新的治學過程分析為“懷疑、辯論、評判、修正、創(chuàng)新”。作者通過舉例、正反說理,使內(nèi)容闡述得鞭辟入里,無懈可擊。合作探究第6段可分哪幾個層次?

分為四層:第一層(第①句),提出分論點;第二層(第②-⑤句),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懷疑精神對學問形成的重要作用;第三層(第⑥-?句),先例證,然后得出結(jié)論,一切學問家以懷疑精神做學問,會在文化史上起到巨大作用;第四層(第?-?句),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懷疑精神在學術、文化方面的作用。合作探究第6段第一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論述了什么分論點?

作用:承上啟下,而且使前后部分具有層進關系,使論述更加深入;揭示第一個分論點,并提出第二個分論點,即懷疑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合作探究②③④⑤四句同第①句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四句中,又可分哪幾個小層次?第②③④⑤句是用道理去論證第①句提出的論點。第②③是第一層:從反面說理,指出沒有懷疑精神永遠不能治學。第④⑤是第二層:從正面說理,指出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一切學問才會起來。合作探究第⑥⑦⑧三句同第①句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三句中,又可分為哪幾個小層次?第⑥⑦⑧三句是用事例去論證第①句提出的論點。第⑥句是第一層:提出一個小論點。第⑦⑧句是第二層:用大學問家戴震和笛卡爾的事例來證明第⑥句的小論點和第①句的全段論點。合作探究“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薄耙磺小焙汀八膫€常?!蹦軇h去嗎?為什么?句中的冒號能改為句號嗎?為什么?不能。用這些詞,是為了強調(diào)所有的學問家都包括在內(nèi),都善于經(jīng)常的懷疑、提問、評判、修正過去學者的學說。這是建設新學說的基本條件。句中的冒號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幾句的總括。所以不能改為句號。合作探究第?、?兩句分別是從什么方面論述的?第?句中的“學術”和“文化”這兩個詞能互換嗎?

第?句從正面論述,第?句從反面論述?!皩W術”和“文化”這兩個詞不能互換。因為“學術”是人類眾多的“文化”活動中的一種,“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是從部分說到整體,互換位置后就講不通了。合作探究說說作者的論證思路。

開頭兩段引用名言作為中心論點。

第3、4自然段先說對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jù),這種證據(jù)有時又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于傳說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即懷疑;

合作探究第5自然段擴展開來,又提出“不論對于……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的觀點。這樣,本文議論的內(nèi)容從對于傳說的懷疑,進而擴大到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囊饬x;第6自然段進而轉(zhuǎn)到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作用,層層深入論證,對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全面而精當?shù)年U述。合作探究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試舉例說明。合作探究

本文的語言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如“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短短兩句,15個字,把對傳說“信”與“不信”,“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的理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耙磺袑W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边@是一個70余字的長句,對“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作了準確而精辟的論述,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這70余字的長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1)思路縝密、層層深入。

文章開篇引用名言,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后,分別從消極與積極兩方面進行論證。文章論述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全面而精當?shù)仃U述了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2)論證充分,說理透徹。

文章使用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有力地論證了中學論點。(3)語言準確、透辟周密。

本文語言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寫作特點你還能舉出哪些事例來證明懷疑精神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美國麻省謝皮羅教授對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懷疑,證明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zhuǎn)有關。(2)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對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跡般地變紅產(chǎn)生懷疑,經(jīng)過反復實驗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3)一位奧地利醫(yī)生對兒子睡覺時眼珠忽然轉(zhuǎn)動起來感到很奇怪,經(jīng)過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后得出結(jié)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zhuǎn)動時,說明正在做夢。有關懷疑的名言拓展延伸(1)從來如此,便對嗎?(魯迅)(2)懷疑一切?!R克思(3)人最可貴的品質(zhì)是能明智地意識到什么不該相信。(歐里庇得斯)(4)懷疑比自信更安全。(馬辛杰)(5)懷疑是無限的探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6)懷疑,像針一樣剌激人的頭腦。(高爾基)

在我們學習了議論文后,就要學習實踐寫作簡單的議論文,不斷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