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質子理論與酸堿平衡_第1頁
酸堿質子理論與酸堿平衡_第2頁
酸堿質子理論與酸堿平衡_第3頁
酸堿質子理論與酸堿平衡_第4頁
酸堿質子理論與酸堿平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本章學習要求

①弄清各種概念;

②學會正確應用[H+]計算公式;

理解和掌握酸堿滴定原理,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

6.1酸堿制粒理論

6.2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

6.3緩沖溶液

6.4酸堿滴定法

6.1酸堿質子理論電離理論電子理論質子理論酸——能電離出H+的物質堿——電離出OH-的物質酸——凡能給出質子的物質堿——凡能接受質子的物質酸——凡能接受電子的物質堿——凡能給出電子的物質酸堿的定義一、

酸堿質子理論

1.質子理論酸堿的定義及共軛酸堿對:酸:凡能給出質子(H+)的物質堿:凡能接受質子(H+)的物質;

酸共軛堿+質子

HAcAc-+H+NH4+NH3+H+HCO3-CO32-+H+H6Y2+H5Y++H+

通式:HAA-+H+共軛酸堿:酸給出H+后成為堿,堿接受H+后成為酸,互為共軛關系;共軛酸堿之間只差一個H+。

HClH+

+C1-

H2SO4H++HSO4-

HSO4-

H++SO42-

酸質子+堿

NH4+H++NH3

H2PO4-

H++HPO42-特點:1)具有共軛性

式中HA失去一個質子,或A-得到一個質子變成相應的堿或酸稱為酸堿半反應。酸失去質子后變成相應的共軛堿;而堿接受質子后變成相應的共軛酸。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A-+H+HA如:2)具有相對性

如,H2PO42-既能給出質子,又能接受質子,在H3PO4—H2PO4-共軛體系中為堿,而在H2PO4-—HPO42-共軛體系中為酸。

H3PO4H++H2PO4-H2PO4-H++HPO42-

同一物質在某些場合是酸,而在另一場合是堿,其原因是共存物質彼此間給出質子能力相對強弱不同。因此,酸或堿是相對的,視溶液的介質而異。可見:

①當一種酸給出質子后,其剩下的酸根(堿),自然對質子具某種親合力,所以構成上述共軛酸堿對;②酸或堿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陽離子或陰離子,同一物質既可以是酸,也可以是堿,共軛酸堿對中酸較其共軛堿多一個質子。如:酸1

堿2

堿1

酸2

HAc+NH3Ac-+NH4+

完整的酸堿反應

HAc-Ac-,NH4+-NH3

共軛酸—共軛堿反應實質:

二、酸堿反應酸堿反應實際上是兩個共軛酸堿對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質是質子的轉移。兩對共軛酸堿之間質子傳遞過程;1.解離反應

解離反應的實質就是水與分子酸堿之間的質子傳遞反應。↑↑2.中和反應↑酸1

堿2

酸2

堿13.水解反應↑酸1

堿2

酸2

堿1三、溶劑(H2O)的質子自遞反應

發(fā)生在溶劑間的質子轉移→溶劑的質子自遞反應;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s

→溶劑的質子自遞常數(shù);H2O既能接受質子又能給出質子→兩性物質;發(fā)生在水分子間的質子轉移→水的質子自遞反應

H2O+H2OH3O++OH-

—水的質子自遞常數(shù)kW=f(T)

PkW=pH+pOH=14

(25℃)

(30℃:kW=1.47×10-14;0℃:kW=0.12×10-14)

(一)水的質子自遞常數(shù)(二)水溶液的酸堿性和pH1、溶液中[H+]、[OH-]與酸堿性的關系(25℃):中性:[H+]=10-7mol/L=[OH-];

Kw=10-14酸性:[H+]>10-7mol/L>[OH-];

Kw=10-14堿性:[H+]<10-7mol/L<[OH-];

Kw=10-14(一)溶液的酸堿性和pH2、溶液的pH:1)定義:pH=-lg[H+]2)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25℃):pH<7:酸性;pH=7:中性;

pH>7:堿性;

pOH=-lg[OH-],pH+pOH=14(25℃)6.2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全部電離成陰、陽離子的電解質稱為強電解質。(如NaCl=Na++Cl—)強電解質包含:強酸——如硫酸、鹽酸、硝酸、高氯酸,強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絕大多數(shù)鹽。一、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有小部分能電離成陰、陽離子的化合物稱為弱電解質。(如)弱電解質包含:弱酸——醋酸(HAc)、碳酸、硼酸等,弱堿——氨水等少數(shù)鹽類——氯化汞、醋酸鉛HAcH++Ac-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度和電離平衡電離度電離度的定義:電離平衡時,已電離的弱電解質分子數(shù)和電離前溶液中它的分子總數(shù)的百分比。電離度的大小可以相對地表示電解質的強弱。α=

l00%理論上強電解質比如HCl,NaOH等電離度為100%,但實際不是(P103表6-1)。因此德拜和休克爾提出了強電解質溶液理論——主要因為“離子氛”的存在。影響電離度(解離平衡)的因素:A.電解質的性質;B.溶液濃度;(cB↓

,α↑)-稀釋定律C.溶劑性質;D.溫度(影響較小,T↑,α↑)E.同離子效應(α↓)F.鹽效應(α↑)E.同離子效應舉例:HAc

H++Ac-

NaAc==Na++Ac-

E.同離子效應定義:在弱電解質溶液中,當加入一種與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時,使弱電解質的電離度降低的現(xiàn)象。幾點說明:1.使電離平衡向左移動;2.結果總是α↓;3.Ki不變;(一)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如:HAc+H2OH3O++Ac-

對堿:

NH3+H2ONH4++OH-同樣有:

①ka、kb分別為酸和堿在H2O中的解離常數(shù),它們與溶劑的性質、酸或堿的本性及溫度等因素有關。②ka,kb是衡量酸堿強度的尺子,ka或kb越大,其酸或堿的強度越強。

(二)共軛酸堿對的Ka與Kb的關系如:HAc/Ac-

HAc+H2OH3O++Ac-

ka=[H+][Ac-]/[HAc]

Ac-+H2OHAc+OH-

kb=[HAc][OH-]/[Ac-]

或pka+pkb=pkW=14.00(25℃)(三)多元酸堿的強度

如,H3PO4H2PO4-

+H+

Ka1Kb3

H2PO4-

HPO42-

+H+

Ka2Kb2

HPO42-

PO43-

+H+

Ka3Kb1形成的多元共軛酸堿對中最強酸的解離常數(shù)

Ka1對應最弱共軛堿的解離常數(shù)Kb3

討論:多元酸堿在水中逐級離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