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學年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九年級(上)期末模擬化學試卷一、選擇題1.如圖表示四種物質的密閉容器中反應一段時間后質量的變化,則其化學反應表達式是()A.a+b→c+d B.c→a+b C.a+bc D.ca+b2.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由這種元素組成的單質是()A.N2 B.Fe C.2Mg D.O3.學好化學,就要學會歸納和總結,下列總結有錯誤的一組是()A安全常識B生活知識瓦斯爆炸──天然氣引起煤氣中毒──CO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含量高蜂窩煤易于燃燒──與空氣充分接觸C物質的性質與用途D物質分類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煉鐵──還原性空氣──混合物河水──氧化物A.A B.B C.C D.D4.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組對比實驗:①加熱5gKClO3②加熱5gKClO3和1g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實驗完畢后畫出了生成氧氣和加熱時間t之間的變化圖象.你認為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上述實驗的是()A. B. C. D.5.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A.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碳還原氧化銅,固體由黑色逐漸變紅色C.白磷自燃產生大量的白煙D.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6.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粒子是()A.H2O B.2H C.H2SO4 D.H27.民族英雄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請你找出符合詩句中物質變化順序的選項()A.CaCO3→Ca(OH)2→CaO→CaCO3 B.CaCO3→CaO→Ca(OH)2→CaCO3C.CaO→Ca(OH)2→CaCl2→CaCO3 D.Ca(OH)2→CaCO3→CaO→Ca(OH)28.氯仿(CHCl3)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光照條件下被氧氣氧化而產生劇毒光氣(COCl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氯仿由碳、氫和氯三種元素組成B.氯仿是一種氧化物C.氯仿轉化為光氣是化學變化D.一個光氣分子由4個原子構成9.據(jù)報道,1994年12月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新元素,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2,其原子核內有161個中子.該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A.433 B.161 C.272 D.11110.油炸和膨化食品中常含有明礬,明礬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鋁鉀(KAl(SO4)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A.+2 B.+4 C.+6 D.﹣211.當mg硫和ng氧氣在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是()A.等于(m+n)g B.大于(m+n)gC.小于或等于(m+n)g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12.如圖將一根銅絲燒成螺旋狀網罩罩在一支燃著蠟燭的火焰處,不多久蠟燭火焰熄滅,其熄滅的原因是()A.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著火點 D.隔絕了氧氣13.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匙內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B(tài).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C.p=,p′=p0是因為紅磷的著火點比木炭低D.由圖3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4.下列4個坐標圖分別表示4個實驗過程中某些質量的變化,其中正確的是()A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銅絲在空氣中加熱C木炭在盛有氧氣的密閉容器內燃燒D電解水生成兩種氣體A.A B.B C.C D.D二、填空題15.(4分)從①純堿②一氧化碳③氫氧化鈣④氧氣⑤西紅杮⑥鈉離子中,選擇符合題意的選項,按要求填寫在橫線上.(1)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氣體是(填序號);(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學式);(3)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是(填化學式);(4)構成氯化鈉的陽離子(填化學符號).16.(4分)選擇下列物質的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①空氣;②大理石;③石墨: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鉀;⑥冰水共存物;⑦水銀;⑧氫氧化鈉;⑨活性炭.(1)混合物:;(2)化合物:;(3)氧化物:;(4)單質:.17.在一個鐵制的坩堝里放入松節(jié)油,加熱把它點燃,待燃燒正常以后,如圖所示,將坩堝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將看到的現(xiàn)象是;(2)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3)要使松節(jié)油熄滅的方法還有很多,請你再寫出一種.1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化學性質相差很大.(1)有人認為,二者就像孿生姐妹,這是因為(填序號);A.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B.它們由相同的元素組成C.它們都能與氧氣反應(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寫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區(qū)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填序號);A.聞氣味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點燃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寫出一條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三、問答題19.根據(jù)信息回答問題:(1)將黑色氧化銅粉末裝入試管中加熱,通入氨氣(NH3)則生成紅色的銅、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某發(fā)電廠煙氣處理的新工藝:CH4十2NO2═N2+X+2H2O,則X的化學式為.(3)工業(yè)上常用接觸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鐵礦(主要含F(xiàn)eS).在高溫下,將硫鐵礦的粉末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硫,再經過一系列轉化可生成硫酸.試寫出硫鐵礦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這個反應中鐵由+2價升到+3價,硫元素的化合價由變成.20.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易升華,如圖是干冰升華時的情景,根據(jù)圖中信息,從“物質性質物質用途”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質和用途.(1)干冰升華時(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因此可作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轉化成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看到的現(xiàn)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將干冰轉化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現(xiàn)象,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示),加熱后可看到的現(xiàn)象.(4)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過高,容易造成“溫室效應”.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以下建議中合理的是(填序號).①開發(fā)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能源;②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④人類少呼出二氧化碳.21.X、Y、Z、甲、乙、丙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中X、Y、Z為單質,Z為紅色固體,甲、乙、丙為氧化物.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1)Y的化學式是;(2)甲的化學式是.(3)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丙;乙+丙.四、實驗探究題2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圖1~4是教科書上的裝置圖:(1)圖1是利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該反應測定結果偏小的原因是.(答出一點即可)(2)圖2實驗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本實驗的結論是:水是由組成.(3)圖3是制取蒸餾水的簡易裝置.在燒瓶中加入幾顆沸石的原因是.(4)圖4是粉塵爆炸實驗.鼓氣的目的是.23.有一種神奇的蠟燭,點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滅,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蠟燭一模一樣,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機能讓蠟燭持續(xù)燃燒?請你一起參與探究.查閱資料:普通蠟燭由石蠟和蠟燭芯制成,而吹不滅的蠟燭是在蠟燭芯上包裹一層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種金屬摻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著火點只有150℃,當蠟燭燃燒時,金屬并不燃燒;但當蠟燭吹滅后,未冷卻的金屬接觸到氧氣就發(fā)生燃燒,從而使蠟燭復燃.老師告訴同學們,蠟燭芯內打火石中的某種金屬可能是鎂、鐵或銅中的一種,為確定該金屬的成分,大家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請你填空和回答有關問題(注:不考慮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對探究金屬性質的影響).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1切開蠟燭,取出打火石,用砂紙打磨打火石呈銀白色該金屬一定不是.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該金屬一定不是鐵,而是鎂反思交流:(1)實驗2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這種蠟燭燃燒時,蠟燭芯里的金屬為什么不燃燒?.(3)這種“吹不滅”的蠟燭實際上也可以熄滅,你采用的方法是.五、計算題24.2022年3月,日本強烈地震后,海嘯引發(fā)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外泄,有關131I(碘﹣131)的相關報道成為熱門話題.請回答下列問題:(1)131I原子中含有53個質子,78個中子.①131I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種穩(wěn)定的碘原子127I,它和131I同屬于碘元素.127I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2)專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為KI)可以治療131I造成的輻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為I2)卻會引起碘中毒.KI和I2的性質不同的原因是.(3)日本地震后,個別居民搶購食鹽.假設某人經醫(yī)生確認,每日需要補充166mgKI,其中含碘元素的質量為.已知每千克某品牌碘鹽中KIO3的加入量為,如果用該食鹽替代碘片提供治療輻射所需的碘元素,則每日需食用該食鹽的質量為kg.25.小宇同學在實驗室里將16g高錳酸鉀放在試管里加熱制取氧氣,反應一段時間后,他稱得剩余固體物質的質量為14.4g,試求:①生成氧氣為多少克?這些氧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多少升?(設標準狀況下O2的密度為1.4g/L)②剩余固體物質中含有哪些物質,各有多少克?
2022學年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九年級(上)期末模擬化學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如圖表示四種物質的密閉容器中反應一段時間后質量的變化,則其化學反應表達式是()A.a+b→c+d B.c→a+b C.a+bc D.ca+b【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我們知道在化學反應進行的過程中,反應物的質量將不斷減少,而生成物則不斷增多,因此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一種物質的質量隨著反應的進行在不斷增加,我們就可以判斷該物質是此反應的生成物,若某物質隨反應的進行在不斷減少,則該物質是此反應的反應物,若某物質隨反應的進行而質量不變的,則該物質可能是此反應的催化劑或者與該反應無關.【解答】解:由圖可知,a、b反應后減少,故為反應物,c反應后增加,故為生成物,d反應前后不變故可能為催化劑,綜合四個選項可知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是考查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判定,只要抓住反應中質量增加的為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為生成物即可正確解答本題.2.下列符號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還能表示由這種元素組成的單質是()A.N2 B.Fe C.2Mg D.O【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據(jù)元素符號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金屬、固體非金屬、稀有氣體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它們的元素符號,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單質.【解答】解:A.該符號是氮氣的化學式,不是元素符號,故選項不符合題意.B.Fe屬于金屬元素,可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還能表示鐵這一單質,故選項符合題意.只能表示2個鎂原子,故選項不符合題意;D.氧元素的元素符號,表示氧元素還能表示一個氧原子,不正確.故選B.【點評】熟練掌握物質的化學式和元素符號的意義,要靈活運用,特別注意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只要前面有數(shù)字就只有微觀意義表示幾個這樣的微觀粒子.3.學好化學,就要學會歸納和總結,下列總結有錯誤的一組是()A安全常識B生活知識瓦斯爆炸──天然氣引起煤氣中毒──CO引起硬水──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含量高蜂窩煤易于燃燒──與空氣充分接觸C物質的性質與用途D物質分類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CO煉鐵──還原性空氣──混合物河水──氧化物A.A B.B C.C D.D【考點】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與自燃;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一氧化碳的毒性;硬水與軟水;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氫氣的化學性質與燃燒實驗.【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分析】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量高,蜂窩煤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C、氫氣燃燒的發(fā)熱量高,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D、空氣中含有多種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種成分.【解答】解: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有毒的氣體,故A正確;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量高,蜂窩煤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故B正確;C、氫氣燃燒的發(fā)熱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用于煉鐵,故C正確;D、空氣中含有多種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種成分,都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化學基礎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4.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組對比實驗:①加熱5gKClO3②加熱5gKClO3和1g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實驗完畢后畫出了生成氧氣和加熱時間t之間的變化圖象.你認為下列圖象能正確反映上述實驗的是()A. B. C. D.【考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專題】空氣與水.【分析】催化劑是一種物質,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解答】解:A.氯酸鉀加熱分解制取氧氣時,要先加熱一段時間達到一定溫度氯酸鉀才會分解,故產生氧氣的時間不能從時間為0開始畫,故A錯誤;B.氯酸鉀加熱分解制取氧氣,加入二氧化錳會使反應速度加快,但不能使產生氧氣質量增加,故二者產生氧氣質量相等,且②所用時間較短,故B正確;C.催化劑不影響產物的質量,既相同質量的氯酸鉀加不加催化劑最后產生氧氣的質量是相等的,故C錯誤;D.催化劑不影響產物的質量,既相同質量的氯酸鉀加不加催化劑最后產生氧氣的質量是相等的,故D錯誤;故選B.【點評】催化劑只是改變反應的速率,對反應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沒有影響.5.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的是()A.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碳還原氧化銅,固體由黑色逐漸變紅色C.白磷自燃產生大量的白煙D.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考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xiàn)象;碳的化學性質.【專題】元素與化合物;氧氣、氫氣的性質與用途;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記錄.【分析】A、根據(jù)硫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jù)碳還原氧化銅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jù)白磷自燃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jù)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B、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會觀察到固體由黑色逐漸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C、白磷自燃,產生大量的白煙,故選項說法正確.D、細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實驗結論和實驗現(xiàn)象的區(qū)別.6.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粒子是()A.H2O B.2H C.H2SO4 D.H2【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粒子是氫分子.A、H2O表示水分子,故選項錯誤.B、2H表示2個氫原子,故選項錯誤.C、H2SO4表示硫酸分子,故選項錯誤.D、H2表示氫分子,故選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化學用語的含義、分子的概念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7.民族英雄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請你找出符合詩句中物質變化順序的選項()A.CaCO3→Ca(OH)2→CaO→CaCO3 B.CaCO3→CaO→Ca(OH)2→CaCO3C.CaO→Ca(OH)2→CaCl2→CaCO3 D.Ca(OH)2→CaCO3→CaO→Ca(OH)2【考點】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專題】生活實際型.【分析】根據(jù)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間的轉化規(guī)律,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解答】解:詩句中鑿出深山的石塊,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烈火焚燒后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溶于水生成白色的微溶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又轉化為碳酸鈣.轉化過程為: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之間的相互轉化,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8.氯仿(CHCl3)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它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光照條件下被氧氣氧化而產生劇毒光氣(COCl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氯仿由碳、氫和氯三種元素組成B.氯仿是一種氧化物C.氯仿轉化為光氣是化學變化D.一個光氣分子由4個原子構成【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據(jù)氯仿的組成判斷.B、根據(jù)氧化物的定義判斷.C、根據(jù)化學變化的定義及特征判斷.D、根據(jù)光氣分子的結構判斷.【解答】解:A、氯仿的化學式為CHCl3,可見它是由碳、氫、氯三種元素組成的,所以正確.B、氧化物中只含兩種元素且含氧元素,而氯仿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且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所以錯誤.C、化學變化是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氯仿和光氣的分子結構不同,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氯仿轉化為光氣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所以正確.D、光氣的化學式為COCl2,這也是它的分子式,可見一個光氣分子由4個原子構成(1+1+2),所以正確.故選B.【點評】化學式是最重要的化學用語之一,應用廣泛,是考查的重點和熱點,理解化學式的含義,掌握相關計算的方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9.據(jù)報道,1994年12月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新元素,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2,其原子核內有161個中子.該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A.433 B.161 C.272 D.111【考點】原子的有關數(shù)量計算.【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分析】根據(jù)質子數(shù)等于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來解答.【解答】解:由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72,則質量數(shù)為272,又原子核內有161個中子,則質子數(shù)為272﹣161=111,即核電荷數(shù)為111,故選D.【點評】本題很簡單,學生應明確原子結構中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利用習題中相關的信息來計算解答.10.油炸和膨化食品中常含有明礬,明礬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鋁鉀(KAl(SO4)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A.+2 B.+4 C.+6 D.﹣2【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專題】化學式的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分析】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結合硫酸鋁鉀的化學式進行解答即可.【解答】解:鉀元素顯+1價,鋁元素顯+3價,氧元素顯﹣2價,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1)+(+3)+2x+(﹣2)×4×2=0,則x=+6價.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價的原則(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計算指定元素的化合價的方法即可正確解答此類題.11.當mg硫和ng氧氣在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是()A.等于(m+n)g B.大于(m+n)gC.小于或等于(m+n)g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題意“將mg硫放在ng氧氣中燃燒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則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質量:小于或等于(m+n)g.【解答】解:由題意“將mg硫放在ng氧氣中燃燒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則可知所生成二氧化硫質量:二者正好完全反應,則所生成二氧化硫質量:等于(m+n)g;如果二者中有一種剩余,則小于(m+n)g;等于或小于(m+n)g.故選C.【點評】反應物的物質質量比若與根據(jù)化學方程式所計算的反應物間各物質質量比相符,則反應物恰好完全反應,否則會有物質剩余而未全部參加反應.12.如圖將一根銅絲燒成螺旋狀網罩罩在一支燃著蠟燭的火焰處,不多久蠟燭火焰熄滅,其熄滅的原因是()A.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著火點 D.隔絕了氧氣【考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專題】化學與能源.【分析】根據(jù)已有的燃燒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據(jù)此解答.【解答】解:將一根銅絲燒成螺旋狀網罩罩在一支燃著蠟燭的火焰處,銅絲會吸收熱量,導致溫度降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從而蠟燭熄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燃燒與滅火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13.圖1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其中與集氣瓶相連的壓強傳感器等電子設備能將集氣瓶內氣體壓強精確地記錄并保存下來.圖2、圖3是用該裝置測得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集氣瓶中燃燒的壓強﹣時間關系圖(該裝置氣密性良好,p0是集氣瓶內初始氣壓,p和p′分別是反應結束后恢復到室溫時集氣瓶內的氣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燃燒匙內所裝紅磷或木炭的多少對實驗結果無影響B(tài).反應開始時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C.p=,p′=p0是因為紅磷的著火點比木炭低D.由圖3可推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專題】空氣與水.【分析】A.根據(jù)藥品多少來分析;B.根據(jù)壓強瞬間變大的原因來分析;C.根據(jù)壓強的不同原因來分析;D.根據(jù)木炭燃燒生成氣體來分析.【解答】解:A.若所用藥品過少,就不會將裝置內的氧氣耗盡,會導致實驗結果出現(xiàn)誤差,故錯誤;B.反應開始時,物質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氣體體積受熱膨脹,所以集氣瓶中壓強瞬間變大的是由燃燒放熱造成的,故正確;C.壓強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木碳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與可燃物的著火點無關,故錯誤;D.由于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雖然都消耗了氧氣,但又生成了氣體,裝置內氣體壓強保持不變,無法測定,故錯誤.故選B.【點評】解這類題目,主要是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總結實驗結論,根據(jù)結論得出的物質性質,屬基礎性知識考查題.14.下列4個坐標圖分別表示4個實驗過程中某些質量的變化,其中正確的是()A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B銅絲在空氣中加熱C木炭在盛有氧氣的密閉容器內燃燒D電解水生成兩種氣體A.A B.B C.C D.D【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電解水實驗.【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據(jù)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分解產生了氧氣,反應完畢,氧氣的質量不變,可以據(jù)此解答;B、根據(jù)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質量增加解答;C、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分析即可;D、根據(jù)通電分解水的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進行解答.【解答】解:A、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分解產生了氧氣,反應完畢,氧氣的質量不變,故錯誤;B、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固體質量增加,固正確;C、碳在盛有氧氣的密閉集氣瓶內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氣體質量從0開始上升,反應完畢,二氧化碳的質量不變,故錯誤;D、通電分解水時產生氫氣的體積是氧氣的二倍,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是結合圖象的分析題,解題時注意分析清楚轉折點即可較快做出判斷.二、填空題15.從①純堿②一氧化碳③氫氧化鈣④氧氣⑤西紅杮⑥鈉離子中,選擇符合題意的選項,按要求填寫在橫線上.(1)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氣體是④(填序號);(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填化學式);(3)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是CO(填化學式);(4)構成氯化鈉的陽離子Na+(填化學符號).【考點】氧氣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專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純堿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用于食品工業(yè),一氧化碳有毒,能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而引起中毒,氫氧化鈣能與酸反應,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氧氣具有支持燃燒和幫助呼吸的性質,西紅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構成氯化鈉的陽離子是鈉離子.【解答】解:(1)氧氣供給呼吸,是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氣體,所以本題答案為:⑤;(2)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所以本題答案為;Ca(OH)2;(3)一氧化碳有毒,能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而引起中毒,所以本題答案為:CO;(4)構成氯化鈉的陽離子是鈉離子,所以本題答案為:Na+.【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用途,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16.選擇下列物質的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①空氣;②大理石;③石墨: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鉀;⑥冰水共存物;⑦水銀;⑧氫氧化鈉;⑨活性炭.(1)混合物:①②⑨;(2)化合物:④⑤⑥⑧;(3)氧化物:④⑥;(4)單質:③⑦.【考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專題】物質的分類.【分析】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及物質分類的概念分析判斷,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屬于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解答】解:(1)①空氣;②大理石;⑨活性炭都是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都屬于混合物;(2)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鉀;⑥冰水共存物;⑧氫氧化鈉;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都屬于化合物;(3)④二氧化碳;⑥冰水共存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4)③石墨;⑦水銀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都屬于單質.故答案為:(1)①②⑨(2)④⑤⑥⑧(3)④⑥(4)③⑦.【點評】本題考查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別,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qū)別: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區(qū)別:是否由一種元素組成.17.(1)在一個鐵制的坩堝里放入松節(jié)油,加熱把它點燃,待燃燒正常以后,如圖所示,將坩堝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將看到的現(xiàn)象是火熄滅;(2)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把坩堝放進水中后,降低了坩堝及油的溫度,當降到油的著火點以下,火就熄滅了(3)要使松節(jié)油熄滅的方法還有很多,請你再寫出一種用濕布或沙子等蓋滅.【考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專題】生產、生活、環(huán)保類簡答題.【分析】根據(jù)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解答本題.【解答】解:根據(jù)滅火原理:破壞燃燒的一個條件使燃燒停止,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的原理有: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②隔絕氧氣或空氣③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1)將松節(jié)油加熱把它點燃,燃燒正常,把坩堝半浸入水槽的水里,把坩堝及松節(jié)油的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看到的現(xiàn)象是火熄滅,故答案為:火熄滅;(2)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把坩堝放進水中后,降低了坩堝及油的溫度,當降到油的著火點以下,火就熄滅了;(3)要使松節(jié)油熄滅的方法:把松節(jié)油去掉;用濕布或沙子等蓋滅;故答案為:把松節(jié)油去掉;用濕布或沙子等蓋滅.【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滅火原理的知識的理解,并靈活應用進行解題的能力.1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化學性質相差很大.(1)有人認為,二者就像孿生姐妹,這是因為B(填序號);A.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B.它們由相同的元素組成C.它們都能與氧氣反應(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寫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H2O=H2CO3;(3)區(qū)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A(填序號);A.聞氣味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點燃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寫出一條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考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分析】(1)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式,可知組成元素相同,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2)據(jù)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3)A、根據(jù)兩者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進行分析,B、根據(jù)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C、根據(jù)二氧化碳不能助燃的性質進行分析,D、根據(jù)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進行分析.(4)根據(jù)常見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回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的化學式為CO,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兩氣體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就像孿生兄弟.(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3)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通過聞氣味的方式鑒別.不能鑒別,故A正確,B、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不具有該性質,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B錯誤,C、燃著的木條會將一氧化碳點燃,在二氧化碳中熄滅,現(xiàn)象不同,可以鑒別,故C錯誤;D、二氧化碳在紫色石蕊試液中會形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一氧化碳不具有該性質,可以鑒別,故D錯誤,故選A(4)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潔的能源等;故答案為:(1)B;(2)CO2+H2O=H2CO3;(3)A(4)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能靈活運用即可正確解答本題.三、問答題19.根據(jù)信息回答問題:(1)將黑色氧化銅粉末裝入試管中加熱,通入氨氣(NH3)則生成紅色的銅、水和一種氣體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CuO+2NH33Cu+N2+3H2O.(2)某發(fā)電廠煙氣處理的新工藝:CH4十2NO2═N2+X+2H2O,則X的化學式為CO2.(3)工業(yè)上常用接觸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鐵礦(主要含F(xiàn)eS).在高溫下,將硫鐵礦的粉末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硫,再經過一系列轉化可生成硫酸.試寫出硫鐵礦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S2+11O22Fe2O3+8SO2,在這個反應中鐵由+2價升到+3價,硫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變成+4價.【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化學式的計算;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分析】(1)首先根據(jù)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寫、配、注、等)進行書寫即可.(2)此題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分別統(tǒng)計出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及個數(shù),比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質的化學式.(3)根據(jù)題意,硫鐵礦主要含F(xiàn)eS,在高溫下,將硫鐵礦的粉末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硫,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將黑色氧化銅粉末裝入試管中加熱,通入氨氣(NH3)則生成紅色的銅、水和一種氣體單質(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該單質是氮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O+2NH33Cu+N2+3H2O.故答案為:3CuO+2NH33Cu+N2+3H2O.(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shù)都不變,由方程式知反應物中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原子個數(shù)為C,1;H,4;N,2;O,4;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種類及原子個數(shù)為H,4;N,2;O,2;比較分析可知X中含有C和O元素,其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1和2,故A的化學式為CO2,故填:CO2.(3)硫鐵礦主要含F(xiàn)eS,在高溫下,將硫鐵礦的粉末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S2+11O22Fe2O3+8SO2.鐵元素顯+2價,設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2)+2x=0,則x=﹣1價.氧元素顯﹣2價,設SO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y,根據(jù)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得:y+(﹣2)×2=0,則y=+4價.故答案為:FeS2+11O22Fe2O3+8SO2;﹣1價;+4價.【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jù)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化學方程式書寫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有不符合客觀事實、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不寫條件、不標符號等.20.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在常溫下易升華,如圖是干冰升華時的情景,根據(jù)圖中信息,從“物質性質物質用途”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質和用途.(1)干冰升華時吸熱(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因此可作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2)干冰轉化成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現(xiàn)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3)將干冰轉化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看到變紅的現(xiàn)象,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示)CO2+H2O=H2CO3,加熱后可看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紫色的現(xiàn)象.(4)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過高,容易造成“溫室效應”.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以下建議中合理的是①②③(填序號).①開發(fā)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能源;②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④人類少呼出二氧化碳.【考點】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的影響;書寫化學方程式.【專題】化學知識生活化;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分析】(1)干冰易升華,升華時要吸熱,可以使周圍溫度下降;(2)根據(j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根據(jù)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顯紅色;(4)根據(jù)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進行分析.【解答】解:(1)干冰升華易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為:吸熱;(2)將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碳酸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性消失;故答案為:變紅,CO2+H2O=H2CO3,溶液由紅色變成紫色;(4)①開發(fā)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②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③大量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故答案為:①②③.【點評】本題考查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質,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物質的性質進行.21.X、Y、Z、甲、乙、丙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中X、Y、Z為單質,Z為紅色固體,甲、乙、丙為氧化物.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1)Y的化學式是O2;(2)甲的化學式是CO2.(3)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X+丙C+2CuO2Cu+CO2↑;乙+丙CO+CuOCu+CO2.【考點】物質的鑒別、推斷;書寫化學方程式.【專題】框圖型推斷題.【分析】根據(jù)X、Y、Z、甲、乙、丙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是紅色固體單質,X、乙和丙都會生成Z,所以Z是銅,丙是黑色固體氧化物,所以丙是氧化銅,X是黑色固體單質,所以X是木炭,木炭和單質Y會生成氧化物甲,所以Y是氧氣,甲和木炭會發(fā)生反應,所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然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驗證即可.【解答】解:(1)X、Y、Z、甲、乙、丙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是紅色固體單質,X、乙和丙都會生成Z,所以Z是銅,丙是黑色固體氧化物,所以丙是氧化銅,X是黑色固體單質,所以X是木炭,木炭和單質Y會生成氧化物甲,所以Y是氧氣,甲和木炭會發(fā)生反應,所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Y是O2;(2)通過推導可知,甲是CO2;(3)X+丙的反應是氧化銅和木炭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2CuO2Cu+CO2↑;乙+丙的反應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CuOCu+CO2.故答案為:(1)O2;(2)CO2;(3)C+2CuO2Cu+CO2↑,CO+CuOCu+CO2.【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四、實驗探究題22.(2022秋?信宜市期末)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圖1~4是教科書上的裝置圖:(1)圖1是利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4P+5O22P2O5,該反應測定結果偏小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等.(答出一點即可)(2)圖2實驗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H2↑+O2↑;本實驗的結論是: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3)圖3是制取蒸餾水的簡易裝置.在燒瓶中加入幾顆沸石的原因是防止液體暴沸.(4)圖4是粉塵爆炸實驗.鼓氣的目的是使空氣與面粉充分混合(或增大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蒸發(fā)與蒸餾操作;電解水實驗;書寫化學方程式;燃燒和爆炸實驗.【專題】實驗性簡答題.【分析】(1)根據(jù)利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原理、注意的事項分析回答;(2)根據(jù)電解水實驗分析回答;(3)根據(jù)在制取蒸餾水時,在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其目的是防止液體暴沸解答;(4)根據(jù)可燃性氣體或易燃物的粉塵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爆炸極限時,遇到明火就會劇烈燃燒,導致有限空間里氣體的體積急劇膨脹,從而引起爆炸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解答】解:(1)在利用紅磷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紅磷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4P+5O22P2O5.該實驗測定結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紅磷量不足、裝置漏氣、沒等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2)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H2↑+O2↑;本實驗的結論是: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3)在制取蒸餾水時,在燒瓶中加入幾粒沸石,其目的是防止液體暴沸;(4)面粉屬于可燃物,鼓入空氣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滿容器,使面粉與空氣充分接觸;答案:(1)4P+5O22P2O5;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等.(2)2H2O2H2↑+O2↑;氫元素和氧元素;(3)防止液體暴沸;(4)使空氣與面粉充分混合(或增大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點評】本題涉及的實驗,是課本中的四個重要的基礎實驗,但難度不大,應加強實驗,提高自己的實驗技能.23.有一種神奇的蠟燭,點燃后你怎么吹也吹不滅,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蠟燭一模一樣,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機能讓蠟燭持續(xù)燃燒?請你一起參與探究.查閱資料:普通蠟燭由石蠟和蠟燭芯制成,而吹不滅的蠟燭是在蠟燭芯上包裹一層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種金屬摻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著火點只有150℃,當蠟燭燃燒時,金屬并不燃燒;但當蠟燭吹滅后,未冷卻的金屬接觸到氧氣就發(fā)生燃燒,從而使蠟燭復燃.老師告訴同學們,蠟燭芯內打火石中的某種金屬可能是鎂、鐵或銅中的一種,為確定該金屬的成分,大家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請你填空和回答有關問題(注:不考慮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對探究金屬性質的影響).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1切開蠟燭,取出打火石,用砂紙打磨打火石呈銀白色該金屬一定不是銅.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溶液為無色.該金屬一定不是鐵,而是鎂反思交流:(1)實驗2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2HCl═MgCl2+H2↑.(2)這種蠟燭燃燒時,蠟燭芯里的金屬為什么不燃燒?蠟燭燭芯被石蠟蒸汽包圍著,缺少氧氣,里面的金屬難以燃燒.(3)這種“吹不滅”的蠟燭實際上也可以熄滅,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絕氧氣或剪除燈芯或用濕抹布蓋滅等.【考點】蠟燭燃燒實驗;酸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專題】科學探究.【分析】實驗:根據(jù)銅的顏色確定打火石是否屬于銅,由于氯化亞鐵的溶液是淺綠色的,所以采用打火石與鹽酸的反應對反應后的溶液進行識別,溶液無色即為不是氯化亞鐵的溶液.反思交流:(1)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2)利用燃燒的條件分析;(3)利用燃燒的條件判斷滅火的方法.【解答】解:打火石是銀白色,而銅是紫紅色的,所以該金屬一定不是銅;根據(jù)氯化亞鐵的溶液是淺綠色的事實分析可知:取燈芯加入鹽酸如果生成無色的溶液則說明有沒有鐵存在;反思交流:(1)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方程式為Mg+2HCl═MgCl2+H2↑.(2)利用燃燒的條件可知燈芯金屬不燃燒是因為蠟蒸氣起到了隔絕空氣的作用,(3)要想使其熄滅可控制燃燒的條件完成,可以隔絕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居家保姆雇傭合同書
- 2025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滬教新版高二數(shù)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粵人版八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遵義職業(yè)技術學院《西方法律思想史(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牛棚養(yǎng)殖廢棄物回收與處理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門窗行業(yè)標準化安裝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苗木種植與森林防火技術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木門材料研發(fā)與市場拓展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木托盤生產設備進出口合同4篇
- 七年級英語閱讀理解55篇(含答案)
- 臨床常見操作-灌腸
- 基于視覺的工業(yè)缺陷檢測技術
- 案例分析:美國紐約高樓防火設計課件
- 老客戶維護方案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一 用戶定位與選題
- 萬科物業(yè)管理公司全套制度(2016版)
- 2021年高考化學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20工業(yè)流程題含解析
- 工作證明模板下載免費
- (完整word)長沙胡博士工作室公益發(fā)布新加坡SM2考試物理全真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機械點檢員職業(yè)技能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90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