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復習資料_第1頁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復習資料_第2頁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復習資料_第3頁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復習資料_第4頁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天氣

1、我們關心天氣

1、天氣(總是)在發(fā)生變化,我們每天都能感覺到天氣帶來的變化,它影響著我們的(活

動),也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生物)。天氣變化是可以(觀測)和(預測)的。

2、天氣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

3、我知道的天氣有晴、多云、陰天、雨、雪、風、霜、霧、霾、冰雹、雷陣雨、沙塵暴

等。

4,(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是天氣的重要特征,是天氣中觀察

的重要數(shù)據(jù)。

5、我們是怎樣描述天氣的?

答:我們通常通過云量、降水量、氣溫、風速和風向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

6、在觀察天氣時,把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聯(lián)系起來考慮,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天氣。

網(wǎng)狀圖”能使這種聯(lián)系變得更加清晰。

2、天氣日歷

7、(天氣日歷)是記錄每

天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表格。

8、天氣日歷作用:①記

錄和分析氣象信息;②總

結以往的氣象規(guī)律;③預

測今后的天氣變化……

9、常見的天氣符號(見

右圖)。

10、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天氣符號來記錄(云量)、(降水量)、(風速)、(風

向)。

11、在我們的天氣日歷中,一般要記錄(日期和時間)、(云量)、(降水情況),(氣溫)、

(風向和風速)。如果有(云),還要記錄(云的類型)。

12、制作天氣日歷。

7?。?/p>

H11

月a月0na月H

工亳星期

tfi.工期更需

月H月nI

>1a月日月HnH

呈M由旦用

——

月9

月口月0月0月口月B

14

次立陽**E包且富

月日[

JJS

8a月a月S月aC已

星期IM1*1

我們的天氣日歷

時間:2016年6月

6月1日6月2日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6月6日6月7日

鬢期三

I.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

*

4d工-H

40

6月8日6月9日6月10日6月11日6月12日6月17日6月14日

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尼斯一星期二

0.4*?■

14、觀察天氣應該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3、溫度與氣溫

15、(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是天氣日歷中重耍的記錄數(shù)據(jù)。通過觀察和測量我們

周圍的大氣的溫度,可以知道當?shù)氐臍鉁亍?/p>

16>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這個地方的溫度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亍?/p>

17、測量氣溫要使用(溫度計),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C)。

18、認識溫度計(見右圖)。

19、正確使用溫度計。

①要把溫度計放置在測量環(huán)境內(nèi)2—3分鐘,待液

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shù)。

②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面保持平行。

③溫度計上標出的溫度是整十數(shù),每兩個數(shù)值之間

被平均分成10個相等的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攝氏度。

20、實驗:測量室內(nèi)外的溫度

器材:溫度計

規(guī)范操作要點:

(1)手拿溫度計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觀測時,等示數(shù)穩(wěn)定時再讀數(shù)(小液泡雖然敏感,但也需要一個變

化過程,這個過程約2-3分鐘)。

(3)視線要和溫度計的示數(shù)保持相平。

(4)讀數(shù)時,不要對著溫度計說話,避免呼出的氣影響溫度。

操作的建議:

(1)室內(nèi)溫度的測量,可以在教室里掛一支溫度計,便于全班同學觀測。

(2)每天測量溫度的時間和地點要一致,室外陰涼、通風處的溫度更

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亍?/p>

(3)溫度計是易碎玻璃儀器,要輕拿輕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

上滾落地上打碎。

21、測量氣溫要選擇(室外)、(陰涼)、(通

風)的地方。

22、測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

傍晚的氣溫,并繪制圖氣溫變化柱狀圖(見

右圖)。

從圖表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天氣溫的變化特

點是先升高,后降低。一天中(清晨)溫度

最低,(中午)的溫度較高,午后(兩時)

溫度最高,傍晚溫度較低。

4、風向和風速

23、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的事物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24、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由北向南吹來的是(北風),由西南向東北吹來的是(西

南風)。當紅旗飄向東南時,吹的是(西北風)。北

25、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是測量風向的儀

器。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風向標的箭頭指向風(吹

來)的方向。如風向標的箭頭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風。

26、我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見右圖)。

27、制作簡易風向標。[西/

制作材料:吸管、帶橡皮的鉛筆、

硬紙板若干、剪刀、大頭針、透

明膠帶、指南針

制作步驟:--一

I、選一根硬一點的吸管(或麥稈),在吸管兩端縱向切開約1厘米的縫隙。

2、用硬紙板剪一個大小適中的箭頭和一個稍大的箭

翼。分別插入吸管兩端的縫隙,并固定。一,」一方

3、用一根大頭針穿過吸管平衡點并插入鉛筆一端的

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轉動。

4、剪一個圓形紙板,寫上東、南、西、北、東北、

東南、西南、西北8個方向,然后中間戳洞,把鉛

筆插入圓形紙板。

5、確定好方向(可借助指南針),與圓形紙板上的方向一致,然后測定風向。

注意事項:箭頭和箭翼以及插入的大頭針要盡可能在同一平面內(nèi)。

28、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

答:(1)確定方位。

①觀察太陽。清晨時,太陽從東方升起,正午時太陽在

正南方,下午時太陽大致從西方落下。

②利用機械手表測方向。把機械手表表盤平置,時針指

向太陽,時針與12時刻度平分線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③利用影子確定方向。在有太陽時,將一根直木棍豎直

插在地上,在木棍影子的頂點A處做好記號;約10分鐘,

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將A、B兩點連成一條線,這

條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一端是南方,相反

的方向是北方。

④利用北極星確定方向。北極星始終位于正北的天空中,找到北極星就可以確定方向了。

⑤根據(jù)植物生長特征確定方向。

a、一般陽坡,即北側山坡,低矮的蕨類和藤本植物比陽面生長得更好。

b、單個植物的向陽面枝葉茂盛,向北的陰地樹干則可能生長苔辭。

c、我國北方的許多樹木樹干的斷面可見清晰的年輪,向陽一側的年輪較稀疏,向北的一

側的年輪較緊密。

(2)確定風向。

①將絲巾等較輕的物體拋向空中,觀察其被吹向哪個方向,

然后根據(jù)風吹來的方向確定風向。

②將手臂插入水中,然后讓風吹手臂,哪一側感覺更涼一些,

就說明風是從哪個方向吹來的。

29、風的速度是(以風每秒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

30、(風速儀)是測量風速的儀器。

31、氣象學家把風速記為(13個)等級(0一一12級)。

總品

14-5.4委風:樹葉、小樹枝加我成吹動.

45.5~7.9小區(qū)?四起土土*艮片?樹枝摳動.

8,0-ia7tApbwa*.

6I10.8?13.8枚大大相堪再以打傘.

7I119-17.1接近找Ki簽屎輯器?他K支珞不過.

817.2—20.7

92a8~24.4

1024,5*28.4

IT?熱

32、通過觀察紅旗的飄動、煙的飄向、樹葉和樹枝

的搖晃等來判斷風速的大小。

33、在我們的天氣日歷中可以用簡化的風速等級來

劃分風速,一般分無風、微風、大風三個等級。

34、制作小風旗。

制作材料:塊布(長的35聞案,寬20甩米),一張健雄板(長的40及米。固6購頡|

書卷.

制作步■:(】)將硬紙板時折,將布片折眼放入紙板內(nèi)?并將抵板合上.

制作原理:在風力的作用下,

(2)用H書器將紙板訂結實.小風旗順著一個方向展開,

展開的大小表示風速的不

0極集才一定的?皮同。

35、風向和風速是天氣觀察中的重要數(shù)據(jù),在天氣日歷中,記錄我們每天對風

向和風速的觀測。如下表:

5、降水量的測量

36、(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天氣日歷中的重要數(shù)據(jù)。降水的形

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

37、(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來收

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們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

來做雨量器。測量記錄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38、制作簡易雨量器。

制作材料:直筒的透明杯1個、噴壺或(洗澡噴頭)、紙條1張、直尺1把

制作步驟:

1、找一個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為單位,利用刻度尺在紙條上畫好刻度,紙條的長度略小于直

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長于刻度紙條的透明膠帶平放在桌子上,膠面朝上,將紙條畫

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膠帶中間;

4、一個同學手持杯子,另一個同學把粘在刻度紙條的透明膠帶豎直粘到

杯子的外側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內(nèi)側底部對齊;

5、用粘貼刻度紙的條的方法把小組的名字粘貼在杯子的背面。

制作原理:

直筒的杯子起到了收集雨水的作用;刻度紙條起到了計量的作用。

39、模擬降雨,

實驗名稱:測量降水量活動

實驗器材:雨量器

實驗步驟:1、用噴水壺模擬降水,記錄好時間。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

讀出刻度3、換算成24小時,核對雨量等級。

實驗結果:根據(jù)24小時內(nèi)測的降水量,對照等級表,確定了下雨的等級。

注意點:

1、紙條0刻度對齊杯底。

2、讀數(shù)時,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視線和雨量器內(nèi)的水面保持平行時

讀取雨量器的刻度數(shù)。

鏈接:

課外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的指導:

1、雨量器擺放位置的確定:選擇上面或附近沒有遮擋物的較開闊的地點,

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風吹到。

2、每24小時記錄一次降水量,做好記錄,對照等級表,確定下雨的等級。

3、記錄后將雨量器內(nèi)的水倒掉

40、降水量等級表____

氣象學家根據(jù)某一段時間內(nèi)(一般為21小時)的降水成的多少來區(qū)分下雨的等級.

降水量等級表

瞽級小雨中雨

大雨區(qū)雨大?而特大1?而

24小時的降

0.1-9.910.0—24.92s.O~49.:)50.0—99.9100.0-249.9

水■(毫米)6250.0

41、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立二好總制的柱狀圖曲郃HR儂l&,q*削|:

6、云的觀測

42、(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霧),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

43、不同的天氣狀況怎樣劃分呢?

答:一種簡單的方法是:把(天空當做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

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qū)分。

44、人們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區(qū)分(晴天)、(多云)、(陰天)。當天空中

的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三是(多云)。(陰天)

時,云量會超過整個天空的(四分之三)。

45、氣象學家通常在對云進行描述時,根據(jù)云的高度和形狀把云分成(積云)、

(層云)、(卷云)三類。

4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層狀云是(層

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層云變厚,

就是(雨層云),將會出現(xiàn)(毛毛雨)、

(大雨)或(雪)。

47、高于云層,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樣

的云叫做(積云)。積云發(fā)展成(積

雨云),形成(雷陣雨)。積云通常

與晴好天氣相聯(lián)系,但是也能發(fā)展出

積雨云,并形成雷陣雨的天氣。

48、纖細的羽狀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溫度非常低的

高空才能形成的,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

49、氣象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依據(jù):

各種云的特點及與天氣的關系。

和類特點一位?二?!?/p>

用比可以通過它同1

工云像羽毛、像皺抄①氣象學家通常按照云的

到地面.天"鑄朝1

高低、云的外形及結構特點

參枳云煤N波很高它不會若火的皆1

龍舄地面20(>>K將云分為四族和十類。四族

咖云像棉花0!天氣晴就

左右就是高云、中云、低云和直

它向1T抵世.

行倚白色翦4高

天氣籽“陰展云;十類指的是卷云、卷

它fl(承符曼積云、卷層云、層云、雨層

像白破臆

下勒索,下*云、積云、高積云、高層云、

布滿天空更低詢士?畀林降下

馬上就會下工闞|層積云、積雨云;

e優(yōu)

②按云的溫度還可以將云分為冷云和暖云;

③按云的物理結構還可以將云分為水云、冰云和混合云。

50>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即將來臨的不同天氣,(云量的

多少)是區(qū)分晴天、多云和陰天的標準。

51、在云的觀測過程中,我們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呢?

云千姿百態(tài),并且不斷地變化,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7、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52、對天氣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

某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

53、根據(jù)天氣日歷的記錄,分析統(tǒng)計。

(1)統(tǒng)計氣溫數(shù)據(jù)。

氣溫統(tǒng)計表

時間和次數(shù)

從月ai月日.共計次

最高氣溫

_______________

--------------------------------------------

最低氣溫

平均氣溫一

(2)分析云量的變化。

各沖天氣狀況暗夭_&M夭夭;$云夭夭;其他夭

常見的天氣哈吳「冊天□,云夭□*?他口

y估*

出加些類型的云k蜃Mi|&云L

(3)分析風向和風速的變化。

的風向統(tǒng)計(方位)

統(tǒng)

風速范83(0.1.2)

(1)舞后降水量的變化。

1.統(tǒng)計每周的降水總■,填寫表格。

時間第一用U二用帚三周

降水?(?米)

0902720

2,根據(jù)填寫的衰格繪制降水?變化的柱狀圖.并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

我們的降水■變化柱狀圖

(1)根據(jù)降水鼠等級表分析降水的為

等報小雨中雨大雨2大?而抬大■麗

24小時的

0.1-9.910.0—24.92149.950.0-99.9100249,9>250.0

91水■(充米)。?

一個月內(nèi)降水量和降水等級統(tǒng)計表

這一個月內(nèi).出現(xiàn)過三種類型的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

(2)計算月平均降水月.

月平均降水量=一個月內(nèi)每天的降水殳之和.本月人數(shù)根據(jù)計算,這個月的平均降水量

約為4.42毫米.

(3)分析降水鼠的特點.

在這個月的31天中?有降水的天數(shù)為6大,以中雨居多,降水盤在7?10毫米之間,降水,

矍集中在第二、三周.

(4)分析降水情況.

出現(xiàn)過連續(xù)多H沒有降水的情況,I?1()H沒行降水.14?17口沒有好水.23?31H也沒

有降水,

綜匕所述:可長時回收里的天氣eg選行允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大氣特征.了解天

氣變化的展明.......................工…:

(5)綜合分析[

①描述一段時間天氣變化的方法。

描述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要從多方面綜合進行描述。如氣溫、云量、風

和降水量等天氣現(xiàn)象的變化情況都要描述。

②天氣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A、氣溫的變化。

氣溫過高的天氣下進行戶外工作和活動可能會造成中暑等情況,在室內(nèi)則

需要空調(diào)、風扇等工具給身體降溫;氣溫過低的天氣下,我們需要穿很厚的衣

物進行御寒,還要帶上帽子、手套等保護身體,使我們的行動受到限制。

B、降水量的變化。

在雨雪天氣下,我們的出行很不方便,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C、風的變化。

在有風的天氣下,我們無法進行室外體育活動;更大的風還有可能造成人

員或財產(chǎn)損失。

D、云量的變化。

如果云量過多,完全遮擋了太陽,會使地表的溫度降低,光線不足,也會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

8、資料庫

54、天氣諺語集錦。

(1)有關云狀的諺語。

①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②饅頭云,天氣晴。

③火燒烏云蓋,大雨來得快。④黑豬過河,大雨滂沱。

⑤天上花花云,地上曬死人。⑥棉花云,雨快臨。

(2)有關降水的諺語。

①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②早上紅云照,不是大風便是雹。

③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④云從東北起,必定有風雨。

⑤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⑥星星眨眼天要變。

(3)有關物象的諺語。

①螞蟻搬家,必有雨下。②燕子高飛晴天高,燕子低飛雨天報。

③蜻蜓趕場,大水當防。④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⑤鯉魚跳龍門,大雨定傾盆。⑥雞不入籠,陰雨將臨。

⑦青蛙呱呱叫,大雨必來到。⑧關節(jié)痛得很,下雨靠得穩(wěn)。

⑨大蛇橫路,泥鰥;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⑩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鱗片會打開,/反,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

55、更多的天氣信息。

(1)空氣質(zhì)量預報

_降水概率(降水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

物濃度等級的預測)預測)

共分5級?30%以下為下

?優(yōu)雨的可能性很小

?良?40%~60%為

?輕微污染有下雨的可能

?輕度污染?70%以上為下

中度污染雨的可能性很大

?重度污染

包|度找盎(人對氣溫、濕度和風.紫外線強度(太陽藕射中紫外線藕射

一的綜合感受)共分7級7雖度)共參5級

極冷

冷?最弱

涼?弱

適?中等

熱?強

熱?很強

第二單元溶解

56、水能溶解很多物質(zhì)。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許多礦物質(zhì),生物得到了營

養(yǎng);由于水溶解了空氣中的氧氣,水中的動物和植物能夠生存……

1、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

57、溶解是指物質(zhì)在水中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

不能用(過濾)或(沉淀)的方法分離。

58、觀察、描述食鹽在水中的狀態(tài)。

觀察準備:燒杯1個、食鹽(約20克)、水、攪拌棒1根

觀察方法:(1)把食鹽加到水里,分

別從上部、側面、底部進行觀察,并

分成三個階段:攪拌前、用攪拌棒輕

輕攪拌一會兒后和停止攪拌幾分鐘后

杯子里的情況。(2)觀察食鹽的變化,

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觀察記錄:

物質(zhì)不攪拌攪拌后放置一會兒后

食鹽顆粒慢慢變小顆粒慢慢消失顆粒消失,完全溶解在水中

觀察分析:溶解是指一種物質(zhì)均勻地分散于另一種物質(zhì)中形成均勻、穩(wěn)定溶液

的過程。食鹽顆粒在水中逐漸變小直至消失,變成鹽水,說明食鹽顆??梢匀?/p>

解在水中。

觀察結論:一些物質(zhì)(如食鹽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59、一些物質(zhì)(如食鹽等)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質(zhì)(如沙、面粉等)不能

溶解在水中。

60、觀察、描述沙在水中的狀態(tài)。

觀察準備:燒杯1個、沙(約30克)、水、攪拌棒1根

觀察方法:(1)把沙加到水里,不搖晃,

不攪拌,靜靜地觀察,然后把看到的現(xiàn)

象記錄下來。(2)用攪拌棒輕輕攪拌,

邊攪拌邊觀察,邊做記錄。(3)停止攪

拌,放置一會兒,看看有什變化,同時

做好記錄。

觀察記錄:

物質(zhì)不攪拌攪拌后放置一會兒后

沙不變不變不變

觀察分析:沙在水中無論攪拌與否,最終都會沉到水底。

觀察結論:一些物質(zhì)(如沙等)不能溶解在水中。

61、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不同狀態(tài)。

通過觀察、對比食鹽和沙在水中的狀態(tài)可

以得出結論:食鹽在水中攪拌后,變成了極小

的、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里,我們

可以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攪拌

后,沙粒大小沒有變化,我們可以說“沙在水

中沒有溶解”。

62、觀察、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狀態(tài)。

觀察準備:燒杯1個、面粉(約30克)、水、攪拌棒1根

觀察方法:(1)把沙加到水里,不搖晃,不攪拌,靜靜地觀察面粉的變化。

(2)用攪拌棒輕輕攪拌,觀察面粉在水中的變化。

(3)放置一會兒,觀察面粉在水中的狀態(tài)。

觀察記錄:

物質(zhì)不攪拌攪拌后放置一會兒后

大部分浮在水面,水中和水底水變渾濁,呈乳白色,面粉顆粒沉淀在

面粉

可見少量面粉顆粒顆粒分散在水中杯子底部

觀察分析:攪拌前的面粉就像紙張放在水面上一樣,由于浮力和水的表面張

力作用,干燥的面粉有一部分會浮在水面,吸水后,較大顆粒的面粉會下

沉至杯底,也有一部分面粉顆粒會懸浮在水中。攪拌后,水變渾濁,呈乳

白色。放置一會兒后,面粉顆粒沉淀在杯子底部。由此可見,面粉和水的

混合物沒有形成一種均勻、穩(wěn)定的溶液。

觀察結論: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63、比較食鹽、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觀察食鹽、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狀態(tài)。

實驗材料:食鹽、沙、面粉、燒杯、玻璃棒、清水

實驗步驟:(1)將濾紙對折兩

次后,沿著一條邊打開,放入漏

斗中(如右圖)。

(2)在濾紙上沾點水,使濾紙緊

叢播作??

貼漏斗,將漏斗固定在鐵架臺的鐵圈

內(nèi),讓漏斗頸的底端緊貼燒杯的內(nèi)壁。&合*體的時候.成4

45<A

(3)玻璃棒略傾斜,一端對著三層濾

a.同棒的下&

紙,過濾時要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慢慢地?4三八i?圾力上

流入漏斗內(nèi),注意漏斗里液體的液面

要低于濾紙的邊緣。

(4)分別過濾三個燒杯中的物質(zhì)。仔細觀察過濾前

后燒杯中水和濾紙的變化,比較食鹽、沙和面粉能否

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并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SB6

象記錄下來。

實驗記錄:

物質(zhì)

過濾前留過渡后"1

食讓燒杯底部沒有食及顆粒,完全宓解在水中這船上沒有出現(xiàn)丹技

沙沙粒全部下沉至燒杯底部沙留在池紙上

面粉水變渾濁,呈乳白色,燒杯底部有顆粒面粉留在速紙上

實驗結論:食鹽溶解在水中,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質(zhì)從水中分

離出來;沙和面粉能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

64、做過濾實驗時,要注意“一貼、兩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

內(nèi)壁。兩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濾

液的燒杯(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漏斗末端(緊靠)承接

濾液的燒杯內(nèi)壁。

2、物質(zhì)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65、為了清晰地觀察到物質(zhì)的溶解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zhì)代替食鹽做

溶解的實驗。

66、認識高鎰酸鉀。

(1)外觀:深紫色細長斜方柱狀結晶,有藍色的

金屬光澤。

(2)性質(zhì):高銃酸鉀易溶于水,與皮膚接觸可腐

蝕皮膚,與甘油、蔗糖等有機物混合能發(fā)生燃燒或

爆炸。

(3)用途:人們常用高鎰酸鉀來消毒和防腐。

67、高鎰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把高鎰酸鉀放入水中,觀察并描述高鎰酸鉀和水的變化,認識

溶解過程。

實驗材料:高鎰酸鉀、燒杯、玻璃棒、藥匙

實驗步驟:(1)用藥匙取幾粒高鋅酸鉀輕輕放入盛水的燒杯中,立即從側面觀

察高鎰酸鉀在水中的變化。

(2)用玻璃棒輕輕攪拌,觀察高鎰酸鉀和水的變化。

(3)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格中,整理實驗器材,再與其他小組進行

交流、討論。

實驗記錄:

高鎰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記錄表

高朝

實酸用的高佳酸仰屬于深紫色加長斜方柱狀拈品,有藍色的金屬先滓

楸態(tài)

迅逞沉入水底,高住收仰經(jīng)過的水里出現(xiàn)了悌色的條盤,高隹破“撲器光化所收小的

要黜擲進入

分散到水中.沉淀在底部的高住酸鉀周圍慢慢出現(xiàn)紫紅皂的云菜狀水域.更多的高住收行

水中時的狀態(tài)

*般分散到水中.

攪拌后高鏈

紫色的范,國不斷獷大.燒杯內(nèi)的水全部變成了餅紅色.高佳酸停瞭檢灼勺地令右任表中

酸憚的狀態(tài)

高轉i蛾水

高柱破仰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水變?yōu)槌吻宓模t&液體

溶液的狀態(tài)

實驗分析:高銃酸鉀顆粒在水中逐漸變小,最后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

均勻地分布在水中,水變?yōu)槌吻宓淖霞t色液體。

實驗結論:高鋅酸鉀均勻地、穩(wěn)定地溶解在水中,形成高鎰酸鉀溶液。

68、描述高鎰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答:高鎰酸鉀進入水中時的狀態(tài):(少數(shù))溶解,大部分沉入水底。輕輕搖晃

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鎰酸鉀減少了,杯中的液體變成紫色。充分攪拌高鎰酸

鉀后:全部溶解,變成了(均勻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鎰酸鉀溶液。

69、高鎰酸鉀與食鹽在水中溶解的異同。

根據(jù)高銃酸鉀的溶解過程,可推測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食鹽在水中變

成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慢慢地擴散在水中,最后均勻地分布在水中。二者的

異同如下:

高鎰酸鉀食鹽

能看到溶解顆粒慢慢變只能看見顆粒\

的全過程,并消失在水中,慢慢變小,溶

溶液由無色形成均勻、穩(wěn)液始終是無色

變?yōu)樽霞t色定的溶液/透明狀態(tài)/

70、觀察比較面粉、沙、食鹽和高鎰酸鉀在水中的狀態(tài)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觀察面粉、沙、食鹽和高鎰酸鉀在水中的狀態(tài),比較它們在水

中有什么相同與不同,準確區(qū)別物質(zhì)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實驗材料:燒杯4個,玻璃棒4根,藥匙1個,高鎰酸鉀、面粉20克、食鹽

20克、沙30克

實驗步驟:(1)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至少4人。

(2)小組內(nèi)進行分工,分別將面粉、沙、食鹽和高鎰酸鉀放入水中,觀察并

記錄它們在水中的狀態(tài)。

(3)用攪拌棒輕輕攪拌,觀察并記錄它們在水中的狀態(tài)。

(4)用過濾的方法將它們進行分離,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

實驗記錄:

____________面粉、沙、食鹽和高銃電

2鉀在水中的狀態(tài)記錄表

____放入水中的物質(zhì)

面扮沙金拉高候K*

能否看見顆粒能否否

分布是否均勻否丞

---------__________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現(xiàn)是否否

能用過渡的方法分離嗎能能不能不能

是否溶解沒有淳解沒有※解

實驗分析:高鋅酸鉀相食鹽的賴寂在水中逐漸變小直至消失,不能將它們從水

中分離出來。面粉和沙在水中無論攪拌與否,最終都沉在水底,并可以用過濾

的方法將它們從水中分離出來。

實驗結論:食鹽和高錦酸鉀在水中溶解了,面粉和沙沒有溶解。

71、觀察和區(qū)別物質(zhì)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1)食鹽和高錦酸鉀這兩種物質(zhì)在水中完全溶解了,變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

粒,慢慢地擴散到水中,最后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2)面粉和沙這兩種物質(zhì)在水中沒有溶解。攪拌前,面粉大部分都浮在水面

上,只有一小部分在水中分散開了;攪拌之后,整杯水都變渾濁了,呈乳白色,

顆粒分散在水中。沙自始至終都沒有變化,全部沉入水底。

72、觀察和區(qū)別“物質(zhì)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顆粒大?。┑淖兓⒃?/p>

水中是否(均勻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3、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

73、膠水和洗發(fā)液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實驗目的:通過把膠水和洗發(fā)液分別放入水中,對比觀察并描述膠水和洗發(fā)液

在水中的溶解過程。

實驗材料:燒杯2個、膠水和洗發(fā)液各1瓶、膠玻璃棒2根、藥匙1個

實驗步驟:

(1)取一小匙(約2毫升)膠水或洗發(fā)液,慢慢地倒入

盛水的燒杯中。

(2)觀察膠水或洗發(fā)液是怎樣進入水中的,它們在水中

是漂浮的還是下沉的。當杯中液體靜靜地放置時,觀察

它們是怎樣擴散的。

(3)用攪拌棒輕輕攪拌,觀察兩個燒杯中分別發(fā)生了什

么變化,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4)用攪拌棒充分攪拌,觀察它們在水中是

在的?比實雅中,每次只能改變

否溶解了。一個月*為7*作實聆的公

手,即除了改變的那個因*■外,

(5)將膠水和洗發(fā)液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記錄其他國土左傕排一樣,

在實驗記錄表中。

實驗記錄:

物質(zhì)怎樣進入到水中在水中怎樣擴散是否溶解

洗發(fā)液沉入水底小片地向水中獷散是

膠水沉入水底慢慢獷散,分散在水中是

____

實驗結論:膠水和洗發(fā)液能溶解在水中。

74、描述膠水的溶解過程。

膠水像一條透明的線一樣緩緩地沉入杯底,并蜷縮在杯底;沉入杯底后暫

不擴散,輕輕攪拌后,膠水變?yōu)橐粭l條透明的絲緩慢擴散到水中;充分攪拌后,

膠水均勻、穩(wěn)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75、描述洗發(fā)液的溶解過程。

洗發(fā)液倒入水中便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擴散;輕輕攪拌后,洗發(fā)液

小片地向水中擴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攪拌后,洗發(fā)液像云霧一樣在水中翻

滾,穩(wěn)定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均勻的溶液。

76、與食鹽和高鎰酸鉀的溶解實驗比較。

食鹽和高鋅酸鉀進入水中后,部分開始溶解,攪拌之后完全溶解;而膠水

和洗發(fā)液進入水中先下沉到杯底,充分攪拌后才能溶解。

77、醋、酒精和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實驗。

實驗目的:觀察并描述醋、酒精和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情況。

實驗猜想:在水中會溶解,在水中不會溶解。

實驗材料:試管3支、醋、酒精、食用油各1瓶、試管架

實驗步驟:

(1)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2)先往試管中加入約10?15毫升的水,再往試

管中加入1?2毫升的醋,觀察物質(zhì)是怎樣進入水

中的。

(3)靜止狀態(tài)下觀察物質(zhì)在水中是漂浮的還是下

沉的。

(4)充分振蕩后,靜置一會兒,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振藥試管時,試管口不能時

(5)將醋分別換成酒精和食用油,重復以上實驗。

著同學和自己,手持試管上部三

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滌劑,

(6)分之一1處,試管與地面成45度

振蕩后觀察會有什么現(xiàn)象。角,輕輕振蕩。

(7)描述實驗過程,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

實驗記錄:

液體之間的溶解記錄表

液體種類-

ibi電

怎樣進入進入水面后進入水面后

沉入水底浮在水面

到水中就慢慢溶解就慢慢溶解

在水中怎慢慢擴散.從上在下從上往下

基本不擴散

樣擴散分散在水中逐漸擴散逐漸擴散

是否溶解是是是否

實驗分析:醋進入水中很快就溶解了,水的顏色也發(fā)生了變化;酒精進入水中

很快就溶解了;食用油在水中不能溶解,但是加入洗滌劑后,便溶解到

水中了。

實驗結論: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78、食用油開始不溶于水,加入洗滌劑后,變成乳狀液體溶解在水中。這說明:

有的物質(zhì)不能溶解在一種液體中,但可能溶解到另一種液體中。

79、區(qū)別液體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

醋和酒精進入水中很快就擴散了,溶解在水中。膠水和洗發(fā)液先沉到水底,

再慢慢地擴散,攪拌后才慢慢溶解。在不攪拌或不振蕩的情況下,膠水和洗發(fā)

液與水很難形成均勻溶液的。食用油漂浮在水面上,不能溶解在水中,但是食

用油能溶解在洗滌劑中。

一種液體均勻地分布在另一種液體中,靜置一段時間,沒有像食用油在水

中那樣分層的現(xiàn)象就是溶解了。

80、食鹽、小蘇打、高鎰酸鉀、膠水、洗發(fā)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

成了(透明)、(穩(wěn)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形成的是(混合物)。

81、除去織物上污漬的方法。

污潰清洗方法1

白色織物上,可用草酸稀溶液和漂白劑溶液輪流擦拭,再用洗滌劑和水

董&水洗;有色織物上.小心用高隹酸仰溶液擦拭,污漬去掉后,迅速用過氧化

氫稀溶液擦拭污漬處,井立即用水漂洗.

81珠筆油用酒精擦拭,再用洗滌劑洗,最后用水洗。

菜湯、乳汁用酒精擦拭,再用稀氨水提洗,最后用水洗。

用氯化鈉溶液洗,或用草酸稀溶液沾濕,再用水洗;如果是白色織物,可

水果清

用過氧化氫稀溶液沾濕,再用水洗。

剛沾上時,立即用冷水洗,再用洗滌劑洗,最后用水洗;沾污時間較長

血油的.可用氨水擦拭,片刻后用冷水洗,如不能除凈.用其酸稀澹液洗滌.

再用水洗。

鐵傍用草酸稀溶液清洗,再用水洗.

瀝青用酒精或汽油擦拭多次,再用水洗.

注意事項:如果是真絲制品,要注意防止其褪色。

4、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82、觀察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實驗目的:通過把食鹽和小蘇打分別放入水中溶解,比較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

能力,驗證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實驗材料:燒杯2個、玻璃棒2根、20克食鹽、20克小蘇打、水

實驗步驟:

(1)取大約20克食鹽和小蘇打各一份,再把它們平

均分成8小份。

(2)兩個燒杯內(nèi)分別放入50毫升的水,溫度相同。

(3)先在兩個燒杯內(nèi)各放一份食鹽和小蘇打,用攪拌

棒充分攪拌,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為了保證實驗的公平也片

科中桂?兩杯水的量集和向?每

溶解為止。次分別加入的食處和小蘇打的

(4)統(tǒng)計食鹽和小蘇打各放了多少份,記錄下來。量要利用,每次第妥充分祝邦?

11好魯次解在無全淳解之后再

實驗記錄:倒入下一份物廉.

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比較記錄表

物質(zhì)50?升水溶解物質(zhì)的份數(shù)溶解能力的比較

食效7?9份(妁18克)

食數(shù)的溶解能力強

小蘇打2?3份(約5克)

L一■‘‘

實驗結論:

50毫升的水中,食鹽能溶解7份左右;小蘇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鹽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的強。由此說明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

的。

83、不同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種物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可以為生產(chǎn)和生活提供幫助。

84、觀察氣體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觀察溶解在汽水里的氣泡,了解氣體在水中的溶解。

實驗材料:汽水1瓶、注射器1支

實驗步驟:

(1)以組為單位準備實驗用品。

(2)觀察一瓶汽水靜止時的狀態(tài),再觀察搖動時瓶內(nèi)

發(fā)生的現(xiàn)象。

(3)輕輕開啟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1/3管的汽

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觀察汽水析出的氣泡。

(4)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

反復2?3次。觀察注射器里的變化。

實驗分析:

(1)汽水靜止時瓶內(nèi)沒有氣泡,搖晃后瓶內(nèi)有氣泡

產(chǎn)生,在搖晃時從液體里逸出的氣泡就是溶解在汽水中的氣體。

(2)慢慢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發(fā)現(xiàn)有氣體逸出;再往里推活塞,氣泡不見

了,即重新溶解在水中了。

實驗結論:一些氣體(如氧氣、二氧化碳等)能夠在水中溶解,也能從水中析

出,氣體溶于水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85、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開,氣

體就冒出來了。

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