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用植物學》講義緒論首先提問:為何要學《藥用植物學》?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袼幱弥参飳WPharmaceuticalbotany利用植物學的有關知識和方法來研究和應用藥用植物的一門學科。是中藥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裰兴幣c草藥中藥: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所使用的藥物,多在中醫(yī)古籍有載,藥房有售。草藥:民間使用,藥房多不備。兩者可互相轉化:①中藥長期不用即成草藥,如《神農本草經》中的茵芋、營實、杜若、云實、飛廉、石龍芮、馬先蒿、積雪草、女菀、爵床、羊蹄、澤漆、烏韭、藎草、鹿藿、陸英等。②常用的草藥漸被中醫(yī)采用,運用中醫(yī)理論指導變?yōu)橹兴?,如垂盆草、田基黃、百蕊草、白毛夏枯草,徐長卿,一見喜,腫節(jié)風等。●民間藥、天然藥民間散在,零星應用,無理論指導的藥物稱民間藥。天然藥包羅一切民間藥、中藥、草藥,來自自然界,非人為加工品。為什么要學《藥用植物學》?1、設問①當別人拿來一味中藥,請你辨別真?zhèn)魏唾|量好壞時,怎么辦?如一位同學準確地說出了省立醫(yī)院中藥房的“白花蛇舌草”是偽品,其依據是該批藥材無托葉,子房上位,花序為聚傘花序,其它如人參、天麻、西洋參、大黃……越是名貴的藥物,越是多偽品。大別山區(qū)曾誤把玄參科山蘿花當成半枝蓮(唇形科)收購,損失很大,此類例子很多。②當發(fā)生中毒事故時,是何原因?如五加皮有2種。南五加皮為傳統(tǒng)所用的細柱五加,是五加科植物,無毒,而另一種北五加皮是蘿藦科杠柳根皮,則有毒。又如細辛屬有多種植物,在皖東曾多年來誤將金粟蘭科有毒植物絲穗金粟蘭誤作“馬細辛”收購并應用,極易產生中毒事故。旋覆花原有一個品種,植物為狹葉旋覆花,與旋覆花同科同屬,但用后可能產生嘔吐現象。③當民間發(fā)現一種單驗方,治療疾病效果很佳,如何去發(fā)掘?重慶乃至全國這類例子特別多,如斷血流,百蕊草,白毛夏枯草,江南牡丹草,安徽貝母等安徽民間藥物的發(fā)掘。④當某種中藥資源缺乏,或某病人處方中某味中藥無法配齊,如何辦?如中國的胡黃連原靠進口,后在西藏發(fā)現了資源西藏胡黃連,與進口者功效相似。又如,利血平的原料藥蘿芙木在云南的發(fā)現。中醫(yī)處方中一些藥物可選擇功效相近者代用?!@樣的問題還能提出很多。2、植物藥在中藥中的地位:中藥絕大多數來源于植物,另外還有動物、礦物。從本草書籍收集的中藥可見:書籍總味數(種數)植物藥數占%神農本草經(公元二世紀)365味25269新修本草(唐659年)844味60071證類本草(宋1090年)1518味112274本草綱目(明1590年)1897味110658(1978年)中藥學教材(1984年)(1995年)500味407味484味395333404(動54、礦26)7981.883.5中國中藥資源志要(1994年)127721111887全國中草藥名鑒(1996年)132681147186中華本草(1999年)8980味7815味(礦114、動1051)87.4①植物藥從早期的70%左右逐漸上升到常用中藥80%左右,種數達87%左右,由此看出植物藥在中藥中的位置。②種數,與中藥味數不是一個概念。3、植物界的復雜性中藥中80%左右來源于植物,這些植物如何辨別?各有什么特征?如何掌握這些特征?這就得了解與中藥有關的植物學知識——《藥用植物學》人們從植物外表進行觀察形成了植物形態(tài)學。從植物內部進行觀察形成了植物解剖學。從植物形態(tài)和解剖特征對其分門別類,便于識別和應用,產生了植物分類學?!端幱弥参飳W》包括這三個方面。植物界分類方法后面再詳細介紹。4、中藥品種的演變及復雜性①中藥的多源性對常用中藥534味(根據《中華本草·精選本》)進行統(tǒng)計,單源者(297味)占55.6%;兩源者73味,占13.7%;多源者164味,占30.7%。兩源和多源共有237味,共占44.4%。(其中植物藥454味,單源256,兩源59,多源139,合計多源198味,占43.6%)連《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多源者也占27.6%。其中:單源:人參、三七、白頭翁、當歸、木香、川芎、川烏、半夏、烏藥、苦參、地黃、山藥、巴戟天、三棱、香附、杜仲、肉桂、酸棗仁、木瓜、山茱萸、牛蒡子、蒺藜、芡實、檳榔、枇杷葉、通草、青蒿、雷丸、茯苓、西紅花、丁香、巴豆、款冬等。二源:黃芪、前胡、柴胡、藁本、漏蘆、紫草、白前、白薇、地榆、重樓、黃柏、馬兜鈴、鹿茸、土鱉蟲、地龍、蟾酥等。三原:麻黃、大黃、龍膽、威靈仙、升麻、黃連、辛夷、苦杏仁、山楂、細辛、豨薟草、天南星、黃精、百合、百部、莪術、麝香、珍珠、牡蠣等。四源及以上:秦艽、秦皮、淫羊藿、鉤藤、金銀花、青黛、郁金、石斛、石決明、海馬等。有限多源性藥材的形成——親緣關系相近,形色氣味合格,具相同和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極為相似的臨床療效。②同名異物的復雜性——500多種常用中藥中有同名異物問題的約300種。不同地區(qū)稱同一名稱而來源不同,如白頭翁有20多種植物在不同地區(qū)均稱白頭翁入藥,正品為毛茛科白頭翁Pulsatillachinensis,毛茛科的野棉花,大火草、秋牡丹、薔微科的委陵菜、翻白草;菊科的祁州漏蘆,毛大丁草,濕鼠曲草、多莖鼠曲草,大棉花草,珠光香青、石竹科的白鼓釘;唇形科的金瘡小草;玄參科的毛鹿茸草等。山慈姑有蘭科杜鵑蘭(毛慈姑)Cremastraappendiculata、瓶狀獨蒜蘭、滇獨蒜蘭、獨葉山蘭;百合科的老鴉瓣(光慈姑)、伊犁光慈姑、麗江光慈姑;防己科的金果欖、金牛膽;馬兜鈴科的巖慈姑;天南星科犁頭尖等在不同地區(qū)混作山慈姑。另外如貫眾、紫菀、白前、白薇、澤蘭、透骨草、漏蘆、秦皮、白鮮皮、海風藤、合歡花、王不留行等同名異物情況甚多,形成名實不符。③同物異名a一藥多名:陰行草,南方作“綿茵陳”使用,北方作“劉寄奴”使用,獨角蓮:大帶皮稱“獨角蓮”,去皮姜礬制稱“白附子”,小者甘肅充土半夏?;⒄疲盒≌吣承┑貐^(qū)作“半夏”,大者作“天南星”。b一物多名:司空見慣,有的異名竟多達百余個,聞其名,令人難知其物,④古今品種變化的復雜性(品種變遷)a被取代:療效欠佳被取代,如古之枳殼、枳實為枸橘,今為酸橙;描述不詳被新興品種取代,巴戟天原有滁州巴戟天,現為茜草科廣巴戟Morindaofficinalis;外來品被國產品取代,蓽澄茄原為胡椒科蓽澄茄,現為樟科山蒼子,胡黃連原為印度產胡黃連,現為藏胡黃連;采伐過度,被同屬近緣種取代:黃連,唐朝的宣黃連為短萼黃連,后為川黃連取代;延胡索原為東北產的齒瓣延胡索,后被浙江、江蘇的延胡索所取代。b、同名異物的變遷木通與通草:《本經》《綱目》通草為木通科木通。古代兩者均稱通草《拾遺》《圖經》通脫木,為現時藥用的五加科通草?,F在的木通與通草已分開,木通與古代不同,為馬兜鈴科關木通和毛莨科川木通,關木通味極苦,與古代性味截然有別,服之中毒甚多,現已淘汰,,川木通為鐵線蓮屬多種植物騰莖,所以稱木通,是以“有細孔,兩頭皆通”所致。C、同物異用的變化前胡:古本草用白花前胡,現今加入紫花前胡,但紫花前胡古代稱為“土當歸”。5、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只要畢業(yè)后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藥用植物學》知識都是你必備的知識。①生產、經營、研究、教學各種工作環(huán)境中,均與《藥用植物學》知識有關,包括藥材真?zhèn)蔚蔫b別,藥材質量的控制,新資源的調查發(fā)掘,民間藥物的鑒定,新藥的開發(fā)研究,中藥材的種植研究……②日常生活知識的需要還魂草的開花是騙局,因為卷柏為蕨類植物,不可能開花。在一般的平原、丘陵地帶環(huán)境種天麻,人參、大黃不可能,天麻必須有蜜環(huán)茵,并且無葉;人參在高山種植,無法在高溫的夏季(超過25℃)過夏;大黃生長在西北高山地帶,淮北平原大面積的“大黃”食用的植物類別有何滋補作用:如香菇、木耳、竹蓀、海帶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水果、蔬菜、食物進入國內,南方水果北運,這些全需要植物知識。6、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學》《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學》與《藥用植物學》均有密切關系。另外《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學》、《方劑學》、《中藥炮制學》與《藥用植物學》也有一定關系。怎樣學好《藥用植物學》1、《藥用植物學》的研究范圍植物形態(tài)學Plantmorphology植物解剖學Plantanatomy藥用植物學的主要研究范圍植物分類學Planttoxonomy另外《植物學》還包括植物生態(tài)學Plantecology植物地理學Plantgeography植物生理學Plantphysiology植物遺傳學Plantgenetics植物胚胎學Plantembryology植物病理學Plantpathology植物化石學Plantgeologicalbotany通過植物學中與中藥有密切關系的三個分支學科學習為基礎,有機會再擴大知識面。2、課程安排:分為理論課、實驗課和野外教學實習三個環(huán)節(jié),理論課僅是一部分,實驗課時超過理論課時,另外野外教學占的比例更大,除平時在校園,藥圃及大蜀山認植物外,還有2周黃山野外實習?!端幱弥参飳W》教學安排2學期,秋季開始上課,一開始形態(tài)內容,隨后顯微內容;春季上分類。5月份待課程結束后,安排2周野外教學實習。3、教學要求①融會貫通地掌握基本知識,②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視實驗課,平時多接觸實踐。③認識常用藥用植物300—500種。不認識常用植物,無法學好本門課程,也無法適應將來的工作,其實認識數百種植物,也僅僅是開始。④背誦拉丁學名:科名40個,重要屬名80個。因為拉丁學名在學術交流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查閱資料也特別方便。⑤獨立鑒定植物:了解和學會使用參考書,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剖花,鑒定未知植物。4、學習藥用植物學的環(huán)境與條件①課堂、實驗室、圖書館——與其他課程相同。②大自然的課堂——這是藥用植物學特有的,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學習和實習藥用植物的場所,校園內、公園、家鄉(xiāng)、山區(qū)。③藥用植物園和中藥標本中心是我院為教學、科研創(chuàng)造的優(yōu)良條件。④安徽中藥資源豐富,有不同的氣候、不同的環(huán)境,造就了豐富多彩的藥用植物。據全國普查安徽有中藥資源2508種,其中藥用植物2167種,居華東之首,全國第8位(云南5050、廣西4590、四川4354、貴州4294、湖北3970、陜西3291、廣東2645)。據我們最近研究,安徽有中藥資源34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有263科2904種。5、學習方法①培養(yǎng)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藥用植物學學習的最關鍵問題,就是認植物,植物遍地都是,只要隨時留心,就能逐漸認識一些。當認識了植物,進一步學習就非常容易了。我們學院現在又有這么好的條件,校園、藥圃、標本室,同學家鄉(xiāng)還有各種植物。我們教師將非常樂意幫助同學,只要不認識的植物,隨時可到教研室找我們來問,也可與教師電話約定時間、地點,只要同學主動學習,興趣逐步就培養(yǎng)出來了,學習就省力而方便。②重視實踐,注意觀察:藥用植物學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多實踐,每個同學都要主動去野外采認藥用植物,平時留心,不認識的用塑料袋帶回,請教同學和老師。有的還可壓制干標本。上課前大家多帶植物來,老師進行講解。另外實驗課的實踐也非常重要,野外教學實習,包括到藥圃和大蜀山等地,同學們千萬不可脫課,否則補起來很困難③學習前瀏覽全書:掌握局部與整體關系,預習所學內容;學習中抓住重點:每一章節(jié)內容的重要性有所不同,要能抓住重點;學習后歸納總結:使學習過的內容互相聯系,分類掌握。④多看參考書:《藥用植物學》教材僅是一本最簡單的入門課本,要想學好,還要多看參考書。6、參考書目①各種版本的《植物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李楊漢等②《植物解剖學》.李正理,及其翻譯本(K.伊稍)《種子植物解剖學》③《中藥志》、《安徽中藥志》、《安徽中草藥》、《浙江藥用植物志》、《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本草圖譜類④《中國植物志》、《安徽植物志》、《江蘇植物志》、《浙江植物志》、《河南植物志》、《湖北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國高等植物》等。⑤《中藥資源學》、《中藥鑒別手冊》、《藥用植物化學分類學》、《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中藥材品種論述》⑥《植物生態(tài)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地理學》、《植物細胞學》、《孢粉學概論》。關于:實驗課有關事項:1、準備物品:實驗報告、紙、繪圖鉛筆(2H型)、削鉛筆刀、橡皮、直尺、鑷子、擴大鏡、解剖針、單面刀片等。2、課代表安排。上篇植物器官形態(tài)和顯微結構引言1、《藥用植物學》內容相互關系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薄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分泌組織根營養(yǎng)器官莖葉組織細胞器官植物體組織細胞器官植物體花生殖器官果實種子花生殖器官果實種子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植物界)親緣關系低等植物低等植物離瓣花植物合瓣花植物高等植物離瓣花植物合瓣花植物高等植物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該部分內容講解時以數棵新鮮植物舉例講解,指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2、長度關系及顯微鏡的觀察范圍Kmmmmμmnm?光學顯微鏡分辨極限不超過0.2μm,有效放大倍數一般不超過1200倍——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已超過100萬倍——超微結構、亞顯微結構1.4?以上宏觀—0.1mm↑3、植物細胞:一般直徑在10—100μm之間,單細胞植物細胞較小,只有幾μm,薄壁細胞20—100μm,較大,貯藏組織細胞可達1mm,苧麻纖維可達200mm,長者可達550mm,最長的細胞為乳管(無節(jié)),長數米到數十米。植物的組織:由同類細胞組成。植物的器官:由多數組織組成,由幾mm到若干m。4、典型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質——細胞質——質膜7.5μm 液泡(移線粒體后) 質體——葉綠體、有色體、白色體 線粒體1~2μm細胞器 高爾基體1~3μm 核糖體10—15μm 溶酶體0.5—2μm 內質網(厚50?)10~20μm核膜細胞核最小1μm核液最大可達1mm核仁染色體原生質體原生質體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植植物細胞淀粉淀粉菊糖蛋白質脂肪和脂肪油晶體:草酸鈣晶體、碳酸鈣晶體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后含物后含物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生理活性物質生理活性物質生理活性物質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酶、纖維素、植物激素、抗生素和植物殺菌素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胞間層初生壁1~3胞間層初生壁1~3μm單紋孔次生壁5~10μm紋孔具緣紋孔壁的特化半緣紋孔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細胞壁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生理活性物質細胞壁第一章植物的細胞第一節(jié)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形狀:多樣,隨植物種類,存在植物體的部位和執(zhí)行機能不同而異。①游離或排列疏松——呈類圓形、橢園形和球形。②排列緊密——多面體形或其他形狀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紡錘形、圓柱形等④輸導——長管狀一、原生質體Protoplast是細胞內有生命物質的總稱,包括細胞質、細胞核、質體、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溶酶體等,是細胞的主要部分,細胞的一切代謝活動都在這里進行。1、細胞質:(1)質膜:具選擇透性和滲透現象(2)細胞器:質體、線粒體、液泡系、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核蛋白體、溶酶體。細胞器:是細胞中具一定形態(tài)結構、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也稱擬器官。光鏡可觀察到:質體、線粒體、液泡系電鏡觀察: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核蛋白體、溶酶體。質體: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細胞器。質體Plastid——葉綠體chloroplast、有色體chromoplast白色體leucoplast直徑約數微米葉綠體:葉、莖及長果綠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種色素,A、B、胡蘿卜素、葉黃素。球形、卵形、透鏡形。有色體:色素主要是胡蘿卜素、葉黃素。呈黃、橙紅或紅色(色素兩者比例不同,顏色各異)。(染色體)形狀:針、圓、桿、多角或不規(guī)則形狀。位置:花(蒲公英、唐菖蒲、金蓮花)、果(紅辣椒、番茄)、根(胡蘿卜)功能:聚集淀粉和脂類,在花與果實中吸收昆蟲和動物傳粉和傳種。白色體:不含色素,無色,形狀:圓形,橢圓形、紡錘形。位置:不暴光的組織(塊莖、塊根),也有在葉中。功能:積累貯藏物質,造粉體——合成淀粉,蛋白質體——合成蛋白質,造油體——合成脂肪和脂肪油?!魅~色與葉綠素關系:葉色與四種色素比例有關,葉綠素占絕對優(yōu)勢,葉呈綠色,葉綠素下降,葉呈黃或橙黃色,陰生植物與陽生植物葉綠素A與B的含量有別。陽生植物,葉綠素含量小,A/B值大,充分利用直射光下的紅光陰生植物,葉綠素含量大,A/B值小,充分利用散射光下的藍紫光葉素素A在紅光部分吸收帶寬,B則在藍紫光部分吸收帶較寬紫外←紫、藍、綠、黃、橙、紅→紅外400nm800nm△有色體與色素的區(qū)別有色體有一定形狀,細胞質中,黃色、橙色、橙紅色、脂溶性、不受PH影響花色素(花青素、花黃素)均勻分布細胞液中,紅色,藍色,紫色,水溶性,隨PH變化?!髻|體比較表葉綠體雜色體白色體成分葉綠體A、B、葉黃素、胡蘿卜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無色素顏色綠黃、橙、橙紅無色形狀高等動物中呈球、卵、透鏡形顆料、桿、針、球球、紡錘結構雙層膜、基粒、基質片層雙層膜雙層膜存在部位綠色植物葉、莖、花、果果實、花瓣、少數根各部分貯藏cell中,主要是不暴光組織細胞核功能光合作用,合成固化淀粉積聚淀粉、脂類、傳粉、傳播種子造粉體,造油體蛋白質體△質體轉化關系胡蘿卜、白蘿卜→變綠番茄果實由白→綠→紅辣椒由綠→紅線粒體mitochondria—形狀:顆粒狀、棒狀、絲狀或有分枝的細胞器大?。罕荣|體小,一般直徑0.5-1.0um,長約1-2um,光鏡下僅見外形結構:兩層膜功能:是細胞中物質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液泡vacuole植物特有。變化:先小而多,隨細胞成長,變大,融合占細胞90%功能:調節(jié)細胞滲透壓,在維持細胞質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方面起著主要作用。組成:液泡膜、細胞液——糖類、鹽類、生物堿、苷、單寧、有機酸、揮發(fā)油、色素、樹脂、草酸鈣結晶。內質網高爾基體由同學自學核糖體(又稱核糖核蛋白體、核蛋白體)溶酶體2、細胞核nucleus數目:高等植物通常單核,藻類、菌類有雙核、多核,花粉囊絨氈層在成熟期也有雙核,乳管有多核。形狀:一般園球形,花粉營養(yǎng)核有的形成不規(guī)則裂瓣,禾本科保衛(wèi)細胞啞鈴形大?。褐睆揭话?0-20um,蘇鐵受精卵核達1mm,真菌有的核僅1um。組成:核膜nuclearmembrane核液nuclearsap核仁nucleolus染色質chromatin—當細胞核行將分裂時→螺旋狀扭曲的染色質絲→棒狀染色體chromosome,含有DNA、Pr、RNA二、細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質是細胞代謝過程中的產物,屬非生命物質一類是后含物——為貯藏物質或廢棄物質,以成形或非成形形式分布在細胞質或液泡內。另一類是生理活性物質——是對細胞內生物化學反應和生理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含量少、效能高。1、后含物ergasticsubstance細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非生命物質統(tǒng)稱。(1)淀粉Starch——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長鏈化合物。產生:葉綠素(光合作用)→淀粉(分解)→葡萄糖(轉運)→貯藏細胞(造粉體)→淀粉粒分布:薄壁細胞中,尤以各類貯藏器官更為集中,如種子胚乳、子葉、塊根、塊莖、球莖、根莖等更為豐富。淀粉粒結構形成:造粉體在形成淀粉粒時,由一個中心開始,由內向外層層沉積,中心即臍點(hilium),層層沉積,出現層紋(annularstriationlamellae),因淀粉沉積時,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相互交替分層沉積,二者親水性有異,遇水膨脹不一,顯示折光上差異,而在光鏡下觀察到層紋。若用酒精脫水,層紋隨之消失。形狀:圓球形、卵圓形、或多角形、棒狀(大戟),骨狀等。大小:小者約3-5μm(大米),大者70-100μm(馬鈴薯)臍點位置與形狀:位置居中(小麥、蠶豆),偏于一側(馬鈴薯),形狀有點狀,裂隙狀、分叉狀、星狀、可能由于淀粉粒脫水,臍點往往出現輻射狀裂縫。類型:單粒淀粉simplestarchgrain——單臍點(極少數2個以上,如川貝),層紋環(huán)繞臍點。復粒淀粉compoundstarchgrains——由若干分粒組成,每一變粒具2-多個臍點,每臍點有各自層紋環(huán)繞。半復粒淀粉halfcompoundstarchgrains——有2-多個臍點,每臍點除有各自層紋外,同時有共同的層紋。成分:直鏈淀粉含水量較高,遇I顯藍色,支鏈淀粉含水量較低,遇I顯紫紅色,一般植物淀粉粒兩類均有,則呈藍紫色,糯米幾乎全為支鏈——水裝片。偏光顯微鏡觀察——已糊化淀粉粒無偏光,未糊化有偏光。各種植物淀粉粒在類型、形狀、大小、臍點位置等方面各具特征,可根據有無和形態(tài),鑒定藥材。(2)菊糖inulin成分: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溶于水,不溶于酒精。觀察時先將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觀察(切片)。分布:菊科,桔???,龍膽科,百合科部分植物,山茱萸果皮。形態(tài):球形、半球形、扇形結晶存在于細胞內。檢驗:加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再加硫酸,顯紫紅色,并很快溶解。(3)蛋白質Protein貯藏Protein是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非生命物質,在cell中呈固體狀態(tài),它與構成原生質體的活性protein完全不同。一般以糊粉粒aleuronegrain狀態(tài)存在于細胞中。糊粉?!幸欢ǖ男螒B(tài)結構,外面有一層單位膜包裹,里面為無定形的蛋白質,基質或蛋白質基質中還含有蛋白質的擬晶體,球狀體及草酸鈣結晶。擬晶體:具有晶體和膠體二重性,因此稱擬晶體,新教材直稱蛋白質晶體。擬晶體有不同形狀,但常呈方形。分布——在種子胚乳和子葉細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時形成特殊的1-數層細胞(糊粉層)。檢驗——①在盛有Pr溶液試管里加數滴濃硝酸并微熱,可見黃色沉淀析出,冷卻片刻再加過量氨液,沉淀變?yōu)槌赛S色,稱Pr黃色反應。②Pr遇碘液顯棕色或黃棕色。③Pr溶液加硝酸汞試液,顯磚紅色。④Pr加硫酸銅和苛性堿的水溶液則顯紫紅色。馬鈴薯剝皮后會損失Pr,其方形蛋白質擬晶體存在塊莖近外圍的薄壁cell中。薄壁Cell淀粉中常夾有立方體的Pr擬晶體。小麥種子胚乳cell含有大量構造簡單的球形糊粉粒,外有一層Pr膜,因而是無定形的Pr。葡萄種子細胞中,有1個大的和幾個小的糊粉粒,其中大者內含草酸鈣結晶。(4)脂肪fat和脂肪油fatoil成分: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的脂。形態(tài):在常溫下呈固體或半固體的稱為脂,呈液體的稱為油。分布:通常呈小滴狀分散在細胞質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常存在于種子里,有的種子所含脂肪可達種子干重45%—60%。功能:是貯藏營養(yǎng)物質中最為經濟的形式,在氧化時能放出較多的能量。檢驗:①加蘇丹Ⅲ試液顯橘紅色、紅色或紫紅色。②加紫黃試液顯紫紅色;③加四氧化鋨顯黑色。(5)晶體Crystal——草酸鈣結晶和碳酸鈣結晶①草酸鈣結晶Calciumoxalatecrystal作用:草酸被鈣中和,減少草酸對植物的毒害形狀:無色透明,簇、針、方、砂、柱等形狀單晶Solitarycrystal——又稱方晶或塊晶,通常正方、長方、斜方,八面體、三棱形等,單獨存在,也有呈雙晶twincrystals(茛菪)。針晶acicularcrystal——兩端尖銳的針狀,在cell中多成束存在,稱針晶束raphides,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細胞中,如半夏、黃精、玉竹等,也有分散,如蒼術。簇晶Clustercrystal;rosetteaggregate——晶體由許多八面體、三棱形單晶聚集而成,通常呈球狀或三角狀星狀,如人參、大黃、椴樹、天竺葵葉、菊花等。砂晶micro-crystal;crystalsand——晶體呈細小的三角形,箭頭狀或不規(guī)則狀,通常密集于細胞腔中。因此聚集砂晶的細胞顏色較暗,易與其它細胞區(qū)別,茄科植物。柱晶Columnarcrystal;styloid——晶體呈長柱形,長度為直徑的四倍以上,形如柱狀,如射干等鳶尾科植物,淫羊藿葉、紫鴨跖草等。②碳酸鈣結晶Calciumcarbonatecrystal位置——多存在于葉表皮cell中,是cell壁的特殊瘤狀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鈣或少量的硅酸鈣而形成,通常呈鐘乳狀,又稱鐘乳體cysyolith。分布——???、爵床科、蕁麻科③石膏結晶——檉柳葉靛藍結晶——菘藍科橙皮甙結晶——吳茱萸、薄荷葉蕓香甙結晶——槐花。檢驗:草酸鈣結晶不溶于稀醋酸,加稀鹽酸溶解而無氣泡產生,遇1—20%硫酸溶液則溶解而形成針狀的硫酸鈣結晶析出。碳酸鈣結晶加醋酸或稀鹽酸溶解,同時有CO2氣泡產生,可與草酸鈣區(qū)別。2、生理活性物質——生化的內容、略講。對細胞內的生化反應和生理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物質總稱。包括:酶、維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①酶emzyme②維生素vitamine③植物激素auxin④抗生素antibiotic三、細胞壁cellwall細胞壁,質體,液泡是植物cell與動物cell不同的三大結構特征。1、分層——胞間層,初生壁、次生壁①胞間層intercellularlayer(又稱中層middlelamella):是相鄰2細胞共有的薄層。形成:細胞分裂時,細胞中部紡錘絲的赤道而產生細胞板,將cell分隔為二,并在cell板上形成由果膠pectin類物質所組成的結構,稱胞間層或中層,其兩邊分別形成初生壁。分離:胞間層粘連兩個細胞,若果膠分解,細胞互相之間即分離,一為自身分離,如果實成熟變軟,另一為細菌產生果膠酶,如漚麻。人為分離——硝酸和氯酸鉀混合液、氫氧化鉀或碳酸鈉溶液作解離劑,解離組織,便于鑒定。細胞間隙intercellularspace——細胞生長分化時,胞間層部分溶解所致。起通氣和貯藏氣體。②初生壁primarywall,一般厚1-3μm形成——細胞生長時,原生質分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增加在胞間層內方形成。在細胞生長葉,初生壁還可進行填充生長(伸長)和附加生長(增厚)。③次生壁secondarywall,一般厚而堅韌,5-10μm形成—細胞停止生長后,原生質分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及少量木質素使壁加厚。復合中層—具次生壁細胞,初生壁很薄,2相鄰細胞的初生壁與胞間層共同結構被稱為復合中層,有時也包括初形成的次生壁。次生壁分層—在較厚次生壁中,一般分為內、中、外3層,中層較厚。較厚的具次生壁的厚壁細胞可具5層結構。2、紋孔Pit與胞間連絲Plasmodesmata紋孔——次生壁加厚時,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間層和初生壁,此薄區(qū)域即紋孔。紋孔對——相鄰細胞在相同部位出現紋孔,稱紋孔對pitpair紋孔膜——紋孔對之間的薄膜,即復合中層。紋孔腔——兩側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紋孔口——紋孔腔通往細胞壁的開口初生紋孔場——初生壁上凹陷的地方,又稱原紋孔。胞間連絲——初生紋孔場上集中分布許多小孔,許多纖細的原生質絲通過此彼此聯系。(在壁其它部位也存在少量的胞間連絲)①紋孔對類型單紋孔simplepit——未加厚處圓筒形,次生壁厚時成孔道或溝。具緣紋孔borderedpit——紋孔周圍次生壁,向細胞腔內呈架拱狀隆起,形成紋孔的緣部。有的具塞,正面觀2圓或3個同心圓。半緣紋孔halfborderedpit——是薄壁細胞與管胞或導管間的紋孔,一邊形似單紋孔,另一邊呈架拱狀隆起的紋孔緣,三塞。2圓。②細胞壁的特化通常:cell壁主要是由纖維素構成,具韌性和彈性。纖維素遇氧化銅氨液能溶解。加氯化鋅碘試液,顯藍色或紫色。木質化lignification——壁內填充和附加了木質素,硬度增強,細胞群機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常見細胞:管胞、導管、木纖維、石細胞等。顯色反應:間苯三酚+鹽酸,顯紅色或紫紅色。加氯化鋅碘液顯黃色或棕色。木栓化suberization——壁內增加木栓質suberin,不透氣和水。死細胞,具保護作用,木栓層顯色反應:蘇丹Ⅲ橘紅色或紅色??列遭浖訜幔舅ㄙ|溶解成黃色油滴狀。角質化cutinization——原生質體產生的角質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質化,并常積聚壁表面成無色透明角質層(cuticle),可防水分過度蒸發(fā)和微生物侵害。顯色反應:蘇丹Ⅲ橘紅色或紅色,遇堿液加熱能較持久保持。粘液質化mucilagization——壁中果酸質,纖維素變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細胞表面常呈固體狀態(tài),吸水膨脹呈粘滯狀態(tài),車前、芥菜、亞麻種子等表皮細胞中。顯色反應:加玫紅酸鈉酒精溶液可染成玫瑰紅色,加鈣紅試液可染成紅色。礦質化mineralization——壁中含硅質或鈣質,如禾本科的莖、葉,木賊莖均含大量硅酸鹽。硅質化細胞壁加硫酸或醋酸無變化。③細胞的壁向和細胞分裂方向第二節(jié)植物細胞的分裂一、有絲分裂mitosis最普遍的一種方式,根尖、莖尖過程:分裂間期——復制前期、復制期、復制后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無絲分裂amitosis又稱直接分裂,較簡單的一種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見,高等植物生長迅速的地方也常見到,如不定芽,不定根、胚乳,愈傷組織等。三、減數分裂meiosis與有性生殖密切相關,分裂結果使每個子細胞染色體數只有母細胞的一半,成為單倍染色體(n),與有絲分裂不同點有:1、第一次分裂是母細胞中每對同源染色體配對,排列到赤道板區(qū),并縱裂為二,不分開,配對的染色體移向兩端,產生兩個子細胞,每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為母cell一半,子染色體數與母cell中染色體數相同。2、第2次分裂,子細胞中每個染色體中的并列的兩個子染色體分離,形成兩個子細胞,各成單倍染色體細胞。染色體Chromosome中部著絲點染色體m(median)亞中著絲點染色體sm(submedian)亞端著絲點染色體st(subterminal)端部著絲點染色體t(terminal)染色體組型(核型):個體或種的全部染色體糊、大小、形狀、主、副縊痕等特征的總和。主縊痕、副縊痕、隨體。單倍體haploid兩倍體diploid多倍體polyploid——自然界中被子植物約一半是多倍體,如三倍體的香蕉、南苜蓿(金花菜);四倍體的陸地綿、馬鈴薯;六倍體的普通小麥、菊芋。全葉延胡索、齒瓣延胡索2n=2x=16、延胡索、夏天無2n=4x=32圓齒延胡索C.remotavar.rotundiloba2n=6x=48注:齒瓣延胡索學名已改為corydalisturtschaninoviiBess圓齒延胡索已作為齒瓣延胡索的一個異名。人工多倍體:三倍體的無籽西瓜、甜菜;桑、茶(抗寒力強)四倍體的橡膠草(含膠量高);曼陀羅(2n=4x=48)母菊、菘藍等人工培育的四倍體含量、產量增加……第二章植物的組織tissue設問:哪些植物有組織?單細胞的低等生物,在一個細胞中可行使各種不同功能,無組織的分化。原始的多細胞葉狀體,如藻類石莼所含的大多數細胞在功能上彼此相似。比較高等的褐藻,如海帶也是葉狀體,但有了“髓”和“皮層”的分化。高等植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變異,逐漸由單cell到多細胞個體,導致細胞分工。產生了組織——器官。植物界的大類群植物界低等植物(無胚植物)藻類植物:藍、綠、紅、褐等門孢子植物(隱花植物)菌類植物:細菌、真菌、粘菌門(異養(yǎng))地衣門高等植物(有胚植物)苔蘚植物門(苔綱、蘚綱)頸卵器植物蕨類植物門種子植物:裸子植物門、被子植物門維管植物(顯花植物)第二章組織,第三章器官所學的內容主要與高等植物有關,重點在被子植物門,尤其是花、果實的內容組織——來源相同,形態(tài)結構相似,機能相同而又緊密聯系的細胞群。被子植物是最高等植物,由于適應陸地生活,必須受到三方面制約。a、限制水分散失細胞發(fā)生分工,產生物質吸收,運輸;養(yǎng)分制造、貯藏;植物體保護、支持等功能,由專一類型cell承擔,形成各種組織b、有利水分吸收、傳導和分泌c、適應植物體的機械支持植物組織分生組織:頂端、側生、居間(按位置);原生、初生、次生(按來源)成熟組織薄壁組織:基本、固化,貯藏、吸收、通氣保護組織:表皮、周皮機械組織:厚角、厚壁(纖維、石細胞)輸導組織:管胞與導管;篩管,伴胞與篩胞分泌組織:外部(腺毛、蜜腺);內部(分泌細胞,腔,道,乳汁管)中藥材組織構造、細胞形狀及內含物特征,是鑒定一種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稱為顯微鑒定,如人參及其偽品植物簇晶針晶束樹脂道菊糖乳管淀粉粒導管人參√√√單列野豇豆√華山參√土人參√數列商陸√√多環(huán)維管束山萵苣√√第一節(jié)植物組織的類型一、分生組織meristem分生組織——植物體內凡能持續(xù)保持細胞分裂的機能,不斷產生新細胞的細胞群。部位——位于植物生長的部位,使植物生長。特點:a、細胞代謝作用旺盛,具強烈分生能力。b、體積一般較小,等徑,排列緊密,無間隙。c、壁薄,不具紋孔,質濃,核相對較大,無明顯液泡和質體的分化。1、按來源的性質分類①原分生組織promeristem——來源于種子的胚,位于根莖的最先端,是由沒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終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細胞組成。②初生分生組織primarymeristem——來源于原分生組織衍生出來的細胞所組成。特點: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組織,一方面開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組織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組織之間過渡形式。原表皮層→表皮如莖:原分生組織分裂→初生分生組織基本分生組織→皮層、髓原形成層→維管束的初生部分(初生分生組織)③次生分生組織secondarymeristem來源:由已成熟的薄壁組織(如表皮、皮層、髓射線等)經過生理上和結構上的變化,重新恢復分生能力,轉變過程中,原生質變濃,液泡縮小。組成:木栓形成層,根的形成層,莖的束間形成層及單子葉植物莖內特殊的增粗活動環(huán),與植物根、莖加粗和重新形成保護組織有關。2、按位置分類①頂端分生組織apicalmeristem位置:位于根、莖頂端,細胞能長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機能,進行長度和高度生長。為了使植物不致徒長,打去頂心,就能阻止植物長高。②側生分組織lateralmeristem位置:種子植物(除單子葉)根、莖內的側方周圍部分,形成環(huán)狀。作用:包括形成層和木栓形成層,使根、莖增粗,并使增粗破壞的表皮形成新的保護組織木栓層,并不斷更新。③居間分生組織intercalarymeristem來源:頂端分生組織細胞遺留下來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組織重新恢復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時間,以后即轉成成熟組織。位置:莖的節(jié)間基部,葉的基部,總花柄的頂端,子房柄處。作用:居間生長。分布:麻黃(裸子)、木賊(蕨類)、小麥、水稻、竹(禾本科);蔥、韭菜、蒜、鳶尾(葉基)、蒲公英、車前草(總花柄頂端);花生、細莖雙蝴蝶(子房柄)3、互相關系頂端分生組織原分生組織居間分生組織初生分生組織側生分生組織次生分生組織二、薄壁組織parenchyma(基本組織groundtissue)分布:是植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分布廣、體積大,如根、莖的皮層,髓部,葉肉細胞,花的各部分,果實的果肉,種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組織構成。機械、輸導等組織則常包括在薄壁組織之中。功能:同化,貯藏,吸收,通氣等營養(yǎng)功能,故又稱營養(yǎng)組織。特征:a、生活細胞。b、壁薄,由纖維素和果膠質構成。c、液泡較大,具胞間隙,細胞體積大,紋孔單紋孔。d、分化程度淺,有潛在的分生能力。1、基本薄壁組織(一般薄壁組織ordinanyparenchyma)分布: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內各處。特點:常球形,圓柱形,多面體形等,質稀薄,液泡較大,細胞排列疏松,富有細胞間隙。功能:填充,聯系其他組織,并具有轉化為次生分生組織的機能。2、同化薄壁組織assimilationparenchyma分布:植物體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葉、萼(綠)、果實、幼莖。功能:又稱綠色薄壁組織,特征為含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3、貯藏薄壁組織storageparenchyma分布:根-根狀莖,果實,種子中。功能:主要是淀粉、蛋白質、脂肪、糖類——以液態(tài)存在細胞液中,或呈固體或液體分散在細胞質內,還有貯水薄壁組織,半纖維素貯存在柿、天門冬、椰棗等種子胚乳細胞壁上。4、吸收薄壁組織absorbtiveparenchyma分布:根尖。功能: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運送到輸導組織中。5、通氣薄壁組織aerenchyma分布:水生或沼澤植物體內,如蓮葉柄和燈心草髓部。功能:具貯藏氣體、漂浮和支柱作用。特征:具相當發(fā)達的細胞間隙、間隙互相聯結,形成大氣腔。6、輸導薄壁組織conductingparenchyma如髓射線,在木質部和髓部輸水分、養(yǎng)料作用。薄壁組織對植物本身重要,對中藥鑒定意義不大,因不具備典型特征。三、保護組織protectivetissue以人體的保護來引出植物保護組織。如人體外表有皮膚、毛發(fā)、指甲,當受傷后結痂,著力點磨擦后產生老繭,植物同樣也有類似情況。植物的保護組織包被在植物各器官的表面,起到:a、保護植物內部組織;b、控制和進行氣體交換;c、防止水分過度散失;d、防止病蟲害侵害及機械損傷;1、表皮epidermis——初生保護組織。位置:由初生分生組織的原表皮分化而來,包括幼嫩的根、莖和葉、花、果實等表面,是植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的直接接觸層,因此,它的特點與這一特殊位置和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特點:a、通常一層,少數2~3層。b、排列緊密,板塊狀,除氣孔外,無間隙。c、活cell,一般不具葉綠體,但有白色體和有色體,及其它物質。d、外壁厚,同時角質化,常具角質層,內壁和側壁均薄,有的外壁還有蠟質滲入或在角質層外,形成蠟被,亦有礦質化。角質:不透水,減少水分蒸發(fā),堅硬角質層對防止病菌侵入和增加機械支持也有一定作用。蠟質:使表皮不易浸濕,具有防止病菌孢子在體表萌發(fā)的作用。礦質:使器官表面粗糙堅實。(1)毛茸——表皮細胞特化而成的突出物,具保護,分泌,減少水分蒸發(fā)作用。①腺毛glandularhair分泌揮發(fā)油,樹脂、粘液等,具腺頭和腺柄兩部分;腺頭通常圓球形,由1-多個分泌細胞組成;腺柄單細胞或多細胞。腺鱗:具分泌能力的無柄腺毛。還有消化昆蟲的腺毛。②非腺毛non-glandularhair不具腺體,不能分泌,頂端常狹尖,起單純保護作用。a、線狀毛——線狀,單細胞或多細胞。b、棘毛——壁厚而堅牢,木質化,細胞內有結晶體沉積(大麻)。c、分枝毛——分枝狀(毛蕊花、裸花紫珠葉)。d、丁字毛——丁字形(菊科)。e、星狀毛——放射狀,分枝似星(蜀葵、石韋、密蒙花)。f、鱗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鱗片狀或圓形平頂狀(胡頹子)。g、螫毛——較脆,液泡中含蟻酸,刺激皮膚劇痛(蕁麻)。h、冠毛——生于果端,果實傳播,如蒲公英。i、種纓——生于種子上,種子傳播,如長春花、蘿藦、絡石。請同學總結下下毛茸的作用。加強表皮保護;腺毛產生化學防御物質;毛可減少水分蒸發(fā)(干旱植物毛多);免受動物嚙食;幫助種子傳播;防御寒冷(雪蓮);食蟲(捕蟲草)(2)氣孔stoma(stomata復數)在氣生表皮上具有很多氣孔,是氣體進出的門戶。氣孔是形狀狹長的細胞間隙,由兩個保衛(wèi)細胞對合而成。氣孔器:氣孔連同保衛(wèi)cell的合稱,亦有把“氣孔”當作“氣孔器”的同義語。①保衛(wèi)細胞guardcella、比周圍表皮細胞小,是生活的,并有葉綠體。b、與表皮cell相鄰的壁薄,其余各方較厚,充分膨脹,氣孔拉開,失水則關閉。②副衛(wèi)細胞subsidiarycell;accessorycella、在保衛(wèi)cell周圍有2~多個和表皮cell不同的細胞稱副衛(wèi)細胞。b、隨不同種類植物,副衛(wèi)cell排列次序有別,構成了氣孔軸式,或稱氣孔類型。③雙子葉植物的氣孔軸式副衛(wèi)cell數大小排列(與保衛(wèi)cell長軸)分布a、平軸式—平列型paracytictype2相等平等茜草科、豆科、馬齒莧科b、直軸式—橫列型diacytictype2相等垂直唇形科、石竹科c、不等式—不等細胞型anisocytictype3-41個小十字花科,菊科、曼陀羅、景天屬d、不定式—無規(guī)則型anomocytictype不定相等與表皮細胞相似毛茛科、艾葉、桑、南瓜、天竺葵e、環(huán)式—輻射型actinocytictype不定相等比表皮cell狹窄,環(huán)狀茶、桉④單子葉植物氣孔類型也很多啞鈴形的禾本科植物氣孔⑤裸子植物氣孔一般都凹入很深。⑥planttaxonomyandbiosystematics一書記載了31種氣孔類型注:S(副衛(wèi)細胞)G(保衛(wèi)細胞)1、無規(guī)則型——副衛(wèi)cell與表皮cell無區(qū)別2、環(huán)列型——單環(huán),小的副衛(wèi)cell包括保衛(wèi)cell3、雙環(huán)列型——雙環(huán),小的副衛(wèi)cell包括保衛(wèi)cell4、放射狀細胞型——由稍為擴大或延長的副衛(wèi)cell組成單環(huán),包圍保護細胞5、不等細胞型——3個S,2大1小,組成單環(huán),繞G6、雙環(huán)不等細胞型——雙環(huán)S,繞G,內環(huán)3S,2大1小,外環(huán)2~4S,組成不完全環(huán)。7、橫列型——2個S,長軸與G成直角,單環(huán)繞G8、雙環(huán)橫列型——4個與G長軸直角,組成雙環(huán)9、平列型——2個S,長軸與G平行,圍G10、雙環(huán)平列型——4個S,長軸與G長軸平等,雙環(huán)11、短平列型——2個S,在側翼與G邊緣相連,但不完全包括G,這些cell可或不延長,但與G長軸平行。12、雙環(huán)短平列型——4個S,雙環(huán),長軸互相平行,側面與G相連,不完全包圍G。13、半平列型——在與1個G相鄰的cell中,只有1個S,將G全圍,而另1個G,則被3個或更多表皮cell所包圍。14、平列四細胞型——2個延長的S,與G側的平行,另外2個較窄的S為極cell。15、雙環(huán)平列四細胞型——2個延長的S,與G側向平行,另外2個為較窄的極細胞,這4個S又被一環(huán)小cell包圍。16、短平列四細胞型——2個短的S,側向與G平行,2個寬的為極cell。17、雙環(huán)短平列四細胞型——2個短S側向平行于G,2個寬的為極cell,它們全被一環(huán)小cell包圍。18、十字型——4個多少等的S,其垂周壁從G的兩極及中間呈直角延伸。19、無規(guī)則四細胞型——4個S,無規(guī)則地以各種方式包圍G。20、平列六細胞型(單極)——有4個延長的S與G,側向平行,還有2個窄的極細胞。21、平行六細胞型(雙極)——2個延長的S,與G側向平行,還有4個窄的極細胞。22、短平列六細胞型(單極)——4個短的S,位G側面,2個寬的為極細胞。23、短平行六細胞(雙極)——2個短的S,位G側面,4個寬的為極cell。24、極細胞型——1個S,幾乎但不完全把2個G包圍,只有一極為單個表皮細胞所包。25、聚合極細胞型——除了G一極為單個表皮cell外,G其它部位由1個S所包圍,這個S又被另一個新月形cell部分包圍。26、腋下細胞型——1個S,幾乎包圍2個G,只有一游離極被2個表皮細胞所圍,這2個cell共同垂周壁從極往外伸,與G長軸平行。27、聚腋下細胞型——1個S,幾乎將2個G包圍,又被另一個新月形cell包圍,1游離極被2個表皮cell包圍,它們共同垂周壁從極往外伸,與G長軸平行。28、帶狀細胞型——1個S,包圍2個G,其一個垂周壁從一極往外伸,把這個S切開,29、聚圍繞細胞型——1個S,包圍2個G,這個S又被另一個新月形cell部分包圍。30、圍繞細胞型——1個S,包圍2個G。31、雙環(huán)圍繞細胞型——1個S,包圍2個G,這個S又被另一個cell完全包圍。⑦氣孔數與氣孔指數氣孔數:同一植物的葉子,單位面積(mm2)的氣孔數目,稱氣孔數,有很大差異,在鑒定上無重要意義。氣孔指數:同種植物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與表皮細胞數的比例都是相對恒定的,這種比例關系按“氣孔指數”stomatalindex氣孔指數=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100單位面積上的氣孔數與表皮cell數的和如:顛茄下表皮氣孔指數19.5—21.6—23.9尖葉顛茄下表皮氣孔指數16.7—17.6—18.8尖葉番瀉上下表皮氣孔指數11.4—12.2—13.0狹葉番瀉上下表皮氣孔指數17.1—18.7—20.0⑧氣孔的分布:氣孔數量和大小隨器官、環(huán)境而不同:葉多,莖少,根無。葉上表皮少或無,下表皮多。水生葉無,浮生葉上表皮多,下表皮無,直生葉二面有。2、周皮periderm一次生保護組織分布:大多數一年生植物器官表面終生只具表皮,多年生木本植物,除葉外,莖與根幼年保持表皮,隨其增粗,表皮破壞,而產生周皮,有些又厚又軟如栓皮櫟、白千層等。組成:由側生分生組織木栓形成層向外分化木栓,向內分化成栓內層,合稱周皮。特點:木栓層corkphellem——具多層細胞,橫切面觀細胞呈長方形,緊密排列成整齊的徑向行列,壁較厚強列栓化,細胞成熟時原生質死亡解體,胞腔充滿空氣。使其不透水,并有抗壓、降熱、絕緣、質輕、具彈性,抗有機溶液和多種化學藥品,對植物起有效的保護作用,可作日用輕質絕緣材料和救生設備。木栓形成層phellogen,corkcambium——次生分生組織,由皮層或韌皮薄壁細胞形成,根中多由中柱鞘產生。往往一層細胞。栓內層phelloderm——是生活的薄壁cell,常只有一層,莖的栓內層cell常含葉綠體,所以又稱綠皮層,與皮層cell區(qū)別,其排列徑向與木栓成列。木栓形成層發(fā)生部位——可由表皮、皮層任一部分,中柱鞘或韌皮薄壁cell恢復分生能力而產生。莖最初周皮常在皮下層中發(fā)生,偶爾發(fā)生在表皮,根大多數最初圍繞發(fā)生于中柱鞘——隨后在最初形成的圍皮下發(fā)生,最后均在韌皮部薄型cell中產生。(皮下層——表皮層下面的一層或幾層cell,與下面的基本組織可以分開)皮孔Lenticel——在周皮形成時,某些部位的木栓形成層比其它部分更為活躍,向外衍生出一種與木栓細胞不同,并有發(fā)達的細胞間隙的補充細胞,它們突破表皮形成裂口,成為氣體交換的通道——皮孔。皮孔外表呈直的、橫的或點狀突起,最初在周皮上形成的皮孔,一般在氣孔位置產生。皮孔形狀、顏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作為皮類藥材鑒別特征。雙子葉植物皮孔類型a、補充組織由栓質化的cell組成,胞間隙緊密,可出現生長層,如木蘭屬,梨屬;b、疏松的非栓質化細胞組成,到生長季末,則成較緊密排列而有栓質化的細胞層,如接骨木;c、補充組織分層,栓質化與非栓質化組織相間排列,形成一至數層cell的封閉層,如洋槐等冬天封閉,春天又沖破。復皮層——金絲桃、桃金娘、柳葉菜、薔薇科的根或地下莖的一種特殊保護組織,是由一部分栓質化細胞和一部分非栓質化細胞相間排列而成,有貯藏能力,是生活的組織。疊生木栓——單子葉植物如蘆薈,椰子,通過內部的薄壁組織幾次平周分裂產生。四、機械組織mechanicaltissue機能——是對植物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組織,它有很強的抗壓、抗張和抗曲撓能力。植物能有一定的硬度、枝干能挺立,樹葉能平展,能經受狂風暴雨及其它外力侵襲,都與這種組織有關。特征——部分或全部細胞型強烈加厚,根據細胞結構不同(壁增厚的方式和細胞的形態(tài)),分為厚角組織和厚壁組織。1、厚角組織collenchyma分布:在莖、葉柄、葉片、花柄等部位,根中一般不存在。分布于器官的外圍,或直接在表皮下或與表皮只隔幾層薄壁細胞。連續(xù)成圓筒或分離成束,在具肋狀突起處明顯,如葉柄、莖、葉片的葉腺等部位。特點:細胞壁不均勻加厚,并是初生物質的。含有原生質體,是生活細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潛能,常含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加厚一般在細胞角隅外,也有在切向壁或靠胞間隙處。成分:壁除纖維素外,還含有大量的果膠和半纖維素,不含木質。由于果膠有強烈的親水性,因此壁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光鏡下,增厚的壁顯示特殊的珠光,很易與其它組織相區(qū)別,酒精脫水會使厚角組織收縮很厲害,增厚的壁會變薄,同時珠光也消失。作用:主要是正在生長的莖和葉的支柱組織。a、一方面由于厚角組織的細胞為長柱形,相互重疊排列,初生壁雖較薄,但許多細胞壁的磁增厚部分集中在一齊形成柱狀或板狀,因而使它有較強的機械強度。b、另一方面,厚角組織分化較早,壁的初生性質,使它能隨周圍細胞延伸而擴展,不妨礙植物的生長。因此厚角組織既有支柱作用,又不妨礙幼嫩器官的生長。類型:a、角隅厚角組織angularcollenchyma(其厚角為組織),為最普通的類型,加厚在角隅處,如曼陀羅屬、南瓜屬、桑屬、榕屬、酸橫屬、蓼屬等。b、板狀厚角組織lamellarcollenchyma(片狀原角組織),加厚在切向壁,如細辛屬、大黃屬、地榆屬、澤蘭屬,接骨木屬、鼠李屬等。c、腔隙厚角組織lacunarcollenchyma與角隅型相似,但有胞間隙,如夏枯草屬、salvia、錦葵屬、蜀葵屬、菊科多種植物。2、厚壁組織Sclerenchyma是植物體中一些重要的支持組織,由次生加厚的細胞壁組成的組織,它們在細胞完成伸展生長時,初生壁上沉積了次生壁。特點:a、壁全面增厚,并可有層紋和紋孔,細胞腔很小。b、加厚部分是次生壁,在cell停止生長后進行。c、成熟后為死cell。分類:根據形狀分為纖維和石細胞。①纖維fiber特點:兩端尖的細長細胞,外壁增厚,胞腔狹窄,加厚物質是纖維素和木質部,紋孔少數,常呈裂隙狀。分布:a、廣泛分布于種子植物根、莖、葉,而且也可在某些植物果實中(絲瓜絡)。b、可在木質部、韌皮部或髓層的薄壁組織中,特別是葉子中,可結合維管組織形成鞘或束鞘。c、可單獨存在,但普遍地是形成束狀或網絡狀或連續(xù)中空的柱。分類:通常根據纖維在植物體所處位置分為韌皮纖維和木纖維長度胞腔紋孔結構木纖維較短(也可很長)較大較多,易見,多式紋孔多木質化韌皮纖維較長(初生韌皮纖維較長,次生韌皮纖維較短,所以皮類藥材可見完整纖維)較小稀少,裂隙狀纖維化或木質化△木纖維xylemfiber來源:與木質部其它組成分子一樣,來自同一分生組織,共同組成木質部。特點:典型木纖維具有木質化的次生壁,大小、形態(tài)壁結構各有很大差異。演化:從系統(tǒng)演化看,認為木纖維是由低等維管植物的管胞演化而來,它們從管胞進化時,壁增厚,具緣紋孔逐漸變小變少,最后進化成單紋孔。類型:a、管胞:壁薄,腔大,典型的具緣紋孔,數目多,長度較小。b、纖維管胞:是從典型的管胞至典型的木纖維之間過渡類型,壁增厚,腔減小,具不典型的(退化)具緣紋孔,數目減少,細胞長度增加,紋孔口長度通常超過紋孔室直徑。c、木纖維:壁厚,腔窄小,單紋孔,數目少,細胞長。因典型木纖維與韌皮纖維相似,故又稱韌型纖維。d、分隔纖維:纖維管胞與韌型纖維都可能具有分隔,它們是在次生壁沉積以后形成的,如金絲桃屬、姜。這些分隔纖維可能長期保存有原生質,貯有豐富的淀粉、油類或樹脂。有的植物(葡萄)木質部和韌皮部都有分隔纖維?!髂举|部外纖維來源:發(fā)生于木質部以外,主要是韌皮纖維,所以有將此類統(tǒng)稱為韌皮部纖維。分布:a、皮層纖維——許多單子葉莖的基本組織中發(fā)生一連續(xù)的中空管,由基本組織發(fā)生。b、維管束帽或鞘——單子葉纖維形成帽狀或鞘,包圍維管束,這些纖維有的來自形成層,有的來自基本組織。c、周圍纖維(環(huán)管纖維)——有些藤本(南瓜、馬兜鈴)皮層內側有成環(huán)的纖維環(huán),它們大都發(fā)生于韌皮部的外部位。d、初生韌皮纖維——位韌皮部外側,不成環(huán),從韌皮部起源。e、韌皮纖維——位于韌皮部(初生韌皮部或次生韌皮部)類型:a、硬纖維——單子葉葉中纖維高度木質化,質地堅硬粗糙,如龍舌蘭、劍麻、鳳尾蘭等。b、軟纖維——多是木質部外纖維,可能木質化或束木質化,質地柔軟,易彎曲,(硬纖維與軟纖維是商業(yè)上的分類)c、晶鞘纖維——是一束纖維外側包圍著許多草酸鈣分晶的薄壁細胞所組成的復合體總稱,如甘草、黃柏等。另外有“嵌晶纖維”——纖維次生壁外層密嵌細小的草酸鈣方晶(如南五味子根)表:厚角組織與厚壁組織區(qū)別厚角組織柔韌初生壁不木質化有活躍的厚生原體可誘導分生不均勻加厚厚壁組織堅硬次生壁多木質化成熟后無原生質體無分生能力均勻加厚②石細胞sclereid,stonecell形狀——是植物體內特別硬化的厚壁cell,形狀主要是近乎等徑的,長度一般不超過寬度的3-4倍,但也有變化,如長形、芒狀,毛狀等。a、石細胞是薄壁cell經細胞增厚并木質化而成,因此成熟后是死細胞。b、加厚程度大,腔小,單紋孔引伸成溝狀,可形成管狀紋孔道,如匯合則成分枝紋孔道。c、有的隨次生壁增厚而形成層紋。分布——廣泛分布于種子植物體內。a、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皮層和髓部,常含單個或成小團的石細胞,也可組成木質部和韌皮部的一部分,特別是有些植物的韌皮部(如杜仲、樟樹)往往有明顯的石細胞。b、果實和種子中常存在石cell,如梨果肉、豌豆、菜豆等種皮。c、很多植物葉子,特別是熱帶植物的葉子,往往含有各種石細胞(華南農大一位老師利用茶葉石細胞來研究茶葉的分類和質量,熱帶植物葉中多石細胞,可能是由于這些葉常綠,多年生并革質化有關系)。類型——a、短石cell,形狀象薄辟細胞(梨、木瓜果肉,橡韌皮部)b、大石cell,伸長成柱狀(豌豆、菜豆種皮)。c、骨狀石cell,柱狀而末端膨大,象骨狀(種皮、葉子中,如哈克木)d、星狀石cell,有分枝大至呈星狀,(葉柄、葉片,如茶,昆欄樹,睡蓮)e、毛狀cell,非常伸長的石cell,形狀有點象毛,并有時有分枝,存在蓬萊葛全生根,木犀欖的葉子中。f、異型石細胞:在植物體內單個存在的大型cell,有分枝呈“I”、“丁”字形或星形,增厚程序稍小,腔較大,起支撐和鞏固作用,又稱支柱cell(茶葉、木犀葉中)纖維與石細胞區(qū)別——典型者易分,但有過渡類型,有些雖短紡錘狀的厚壁細胞被權宜稱為“纖維狀石細胞”。五、分泌組織Secretorytissue有些植物有香葉(如薄荷味、樟腦味)、蜜汁、流脂、乳汁,皆為分泌組織產生,根據貝分泌物積累體內或排出體外分為二類。分泌細胞——能分泌特殊物質如蜜汁、粘液、揮發(fā)油、樹脂、乳汁等的細胞,稱分泌細胞,由其組成分泌組織。作用:a、本身有的防止植物組織腐爛,幫助傷口愈合;免受動物嚙食(如螯毛、鼠尾草屬莖上粘著很多小昆蟲);排除或貯積體內廢物;有的還起引誘昆蟲,以利傳粉(蜜腺);甚至有的還可消化動物。b、許多分泌物可藥用,如松香、松節(jié)油、樟腦、蜜、乳香、沒藥、阿魏、安息香、楓香脂、蘇合香及各種芳香油等。c、中藥鑒定:植物某些科屬常具有一定的分泌結構,因此在鑒定上有一定價值。1、外部的分泌組織——分布體表,分泌物排出體外①腺毛glandularhair——具分泌能力的表皮毛,腺頭細胞覆蓋著較厚的角質層,分泌物積聚在細胞壁與角質層之間。分泌物種子在角質層滲出,或角質層破裂而排出。存在于莖、葉、芽鱗、子房等部位,花萼、花冠上也可存在。②蜜腺nectary——能分泌蜜汁的腺體,由一層表皮cell及其下數層細胞特化而成。腺體cell壁薄,無角質層或薄。細胞質產生蜜汁,通過角質層擴散或經腺體上表皮的氣孔排出,蜜腺下常有維管組織。分布:a、花蜜腺flowernectary——分布于瓣、萼、子房、花柱基部,具蜜腺皆為蟲媒花。b、花外蜜腺(營養(yǎng)體蜜腺)——蠶豆托葉紫色部分,梧桐葉下紅色小斑,桃與櫻桃葉片基部,棗、白花菜、大戟屬花序中。2、內部的分泌組織——分布在體內,分泌物積存體內①分泌細胞secretorycell:單個散在具分泌能力的cell,分散在基本組織中,通常比周圍細胞大。當分泌物充滿整個細胞時,壁也往往木栓化,似體內的一個貯藏室。根據分泌物不同,分為a、油細胞(含揮發(fā)油)——姜、桂皮、菖蒲、樟科、木蘭科、臘梅科、姜科b、粘液cell——半夏、山藥、玉竹、白及、仙人掌科c、單寧(鞣質)細胞——豆科、薔薇科、殼斗科、冬青科、漆樹科、葡萄科、景天科d、芥子酶細胞——十字花科、白花菜科e、樹脂細胞——松屬cell含有樹脂問:你注意過橘皮上的黃色亮點嗎?有些植物葉子迎光可見透明亮點,這些都是什么?②分泌腔secretorycavity(分泌囊)(油室)由多數分泌細胞所形成的腔室,分泌物大多是揮發(fā)油。a、溶生或lysigenous分泌腔:柑橘類葉與果皮、桉葉、蕓香科葉上的分泌腔是由一群分泌細胞,隨分泌物積累增多,而使壁破裂溶解,在體內形成的含分泌物腔室。腔室周圍可見有部分破損的細胞。b、裂生式schizogenous分泌腔:由分泌細胞彼此分離,胞間隙擴大而形成的腔室,分泌細胞完整地圍繞著腔室,如金絲桃、漆樹、當歸等。c、裂溶生式——是兩種方式結合,如芒果屬。③分泌道secrytorycanal由分泌細胞彼此分離形成的一個長形胞間隙的腔道,其周圍的分泌細胞稱上皮細胞。上皮cell產生的分泌物貯存于腔道中。橫切面與分泌腔(裂生式)相似,縱切面可見管道狀。分布:松柏類、雙子葉植物a、樹脂道resincanal:上皮細胞向腔道中分泌樹脂,如松莖。雞血藤莖中韌皮部有很多分泌道,每2-10個成群排列著,成為赤褐色圓環(huán),分泌管內充滿了棕紅色分泌物(鞣質、還原性糖、樹脂類等)。一旦鋸斷,“血”就滲出,有補血、行血、通經活絡作用。b、油管vitta:分泌道內分泌物是揮發(fā)油,如茴香果實等。c、粘液道slimecanal或粘液管slimeduct:分泌和貯藏粘液,如美人蕉、椴樹、錦葵科植物。④乳汁管laticifer是分泌乳汁的管狀細胞,或稱為乳汁管。分布:在器官的薄壁組織中,如皮層、髓部、子房壁內。乳汁特點:a、橡膠:很多科乳汁含有橡膠,它是萜烯類,如大戟科橡膠樹Heveabrasiliensis、印度橡膠樹Ficuselastica、橡膠草Taraxacumkoksaghyz、銀色橡膠菊Partheniumargentatum、杜仲Eucommiaulmoides等。杜仲絲是橡膠絲,含水量小,橡膠含量高,絲堅韌。b、自衛(wèi)武器:甘遂乳汁很毒,一滴在舌頭上,會或到喉嚨和嘴均熱得象燃燒,要數小時才可稍加緩解,量多可被毒死。??埔娧夂順湟褐贫炯?,獵獸用,劇毒。c、其它用途:桑乳汁解蜈蚣毒;豬乳汁治疥癬;大戟屬乳汁可提取石油;漆乳汁可制漆;南美索爾維拉樹乳汁味同牛奶,可食用。d、顏色:成分復雜,白色較多,如??疲ㄉ?、楮、柘、無花果)、大戟科(澤漆、大戟)、菊科(蒲公英)、蘿藦科(蘿藦、杠柳)、夾竹桃科(夾竹桃、羅布麻)、旋花科(壅菜、甘薯、小旋花)、桔???、漆樹科等,黃色的如罌粟科(博落回、白屈菜)、大戟科(狼毒),紅色者有罌粟科(血水草、荷青花)等。分類:a、無節(jié)乳汁管nonarticulatelaticifer:起源于單一細胞,經頂端侵入生長,隨植物體的生長而延伸并可分枝,長度數米以上,細胞核分裂為多數游離核。分枝的無節(jié)乳汁管:起源胚中,在胚中,有一個或數個乳汁細胞,數目少,一次產生,隨著幼胚生長,不斷延伸分枝,分布整個植物體內,如蘿藦科、大多數大戟科和夾竹桃科等。不分枝的無節(jié)乳汁管:不產生于胚中,而不斷產生于分生組織中,形式簡單,只生于一個節(jié)間內和這個節(jié)間上的枝葉內,如蕁麻科及一部分夾竹桃科。b、有節(jié)乳汁管articulatelaticifer:由一系列管狀乳細胞錯綜連接而成的網狀系統(tǒng),連接處的cell壁融化貫通,乳汁可互相流動,起源于分生組織,極似導管。相連的橫壁消失后,乳汁管成為多核的,如番木瓜科、罌粟科、旋花科、菊科、芭蕉科、桔梗科、大戟科的橡膠樹屬。問:乳汁管是長管狀的分泌組織,這與分泌道有何異同?為何不是同類?答:a、分泌道是裂生式,分泌物在胞間隙,形成管狀;而乳汁管是管狀的乳細胞,分泌的乳汁存在細胞內。b、分泌的乳汁含有同化產物,并由于乳汁管存在,篩管相對減少(如罌粟),說明乳汁管可能有輸導作用,因此,有人將其列入輸導組織,但又因含新陳代謝產物,所以又列在分泌組織。六、輸導組織conductingtissue功能:擔負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由它們運送到地上部分;葉的光合作用,通過其運送到根、莖、葉、花、果實中去。植物體各部分之間,也經常進行物質的重新分配和轉移,也是通過輸導組織進行。類型:木質部主要輸送水分及其溶于其中的無機鹽;韌皮部運輸有機營養(yǎng)物質。木質部:管胞、導管分子、纖維、薄壁細胞等,主要為管胞與導管分子。韌皮部:篩管分子或篩胞、體胞、薄型細胞、纖維等,運輸為篩管分子或篩胞。厚壁伸長cell,成熟時沒有生活的原生質體,次生壁有各式木質化增厚,兩者區(qū)別見下表。1、管胞tracheid厚壁伸長cell,成熟時沒有生活的原生質體,次生壁有各式木質化增厚,兩者區(qū)別見下表。2、導管veesel管胞與導管對比表管胞tracheid導管veseel分布蕨類、裸子及少數被子植物(葉柄、葉脈)被子植物及少數裸子植物(麻黃)蕨類(蕨屬)形態(tài)單個細胞,長管狀,兩端偏斜由導管分子縱向連結成的細胞行列,端壁消失成穿孔長度、管徑2-5mm,細數cm→數m不等,粗運輸方式端部重疊,通過紋孔傳輸穿孔直接溝通,側壁還有紋孔功能輸水與無機鹽,兼支持作用輸水與無機鹽,其木質部纖維起支持作用演化壁厚,紋孔變窄,專營支持→纖維壁不增厚,端壁溶解→導管橫壁由梯紋過渡到單穿孔導管壁增厚方式a、環(huán)紋導管annularvessel:增厚部分環(huán)狀,直徑較小,未增厚仍為薄壁有利于伸長生長,多存在幼嫩器官中。b、螺紋導管spiralvessel:增厚部分呈螺旋狀,直徑較小,不妨礙伸長生長,并易與初生壁分離,形成“藕斷絲連”現象。c、梯紋導管scalariformvessel:增厚部分為連續(xù)部分,未增厚為間隔分開,兩者之間形成梯形,存在成熟器官部分,不易再行伸長。d、網紋導管reticulatevessel:增厚部分密集交織成網狀,網孔是保留的未增厚部分。導管直徑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e、孔紋導管pittedvessel:導管壁幾乎全面增厚,未增厚部分為單紋孔或具緣紋孔,直徑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以上是5種典型導管,觀察時,有較多的過渡類型而不易區(qū)分,如出現所謂的梯網紋導管即是過渡類型。對一些幼嫩植物如豆芽幼莖分段制片,容易觀察到從環(huán)—螺—梯—網—孔的演化過程。散孔材與環(huán)孔材散孔材—導管孔徑大小一致,均勻分布在整個生長層,如木蘭、樟科。環(huán)孔材—導管孔徑不一,晚材孔<早材孔,如洋槐。環(huán)孔材是演化上的特化,包括種屬較少,差不多全在北溫帶。管間紋孔式具緣紋孔對:導管之間、纖維管胞之間、管胞之間半緣紋孔對:導管與射線之間單紋孔對:薄壁細胞之間,韌皮纖維侵填體tylosis——與導管鄰近的薄壁細胞通過紋孔連同內含物侵入導管腔。對病菌侵害起一定防腐作用,使導管液流透性降低。3、篩管sievetube存在于被子植物韌皮部,由多數篩管分子連結而成。此與導管相似,但在構造上與導管完全不同。a、生活cell:細胞成熟后,核消失。b、初生壁:由纖維素組成,不木質化,不增厚。c、具篩板sieveplate:上下端橫壁篩板具篩孔,通過聯絡索聯系。篩域——篩板或側壁上篩孔集中區(qū)域稱篩域。復篩板——在一個篩板上,由幾個篩域所組成,并成梯狀或網狀排列稱復篩板。d、存在時間短:一般生活一年,老的篩管被新者取代,在莖的增粗過程中被擠壓。e、胼胝體:冬末,樹木篩板往往被一些碳水化合物堵塞,形成墊狀物,稱胼胝體,有的第二年可溶解恢復輸導功能。f、體胞:被子植物篩管分子旁常有1個或多個小型薄壁細胞,和篩管相伴存在,稱伴胞。其質濃、核大,和篩管分子由同一母細胞分裂而成,篩管分子死亡時,伴胞也死亡。4、篩胞sievecell分布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中,與篩管區(qū)別為a、為單個狹長cell,直徑較小b、端壁傾斜,無篩板,側壁有篩域。c、不是伴胞。松柏類篩胞與鄰近薄壁細胞有類似伴胞作用,兩者一道死亡。d、原生質絲通過的孔,遠比篩板上的小,輸導功能較弱。第二節(jié)組織系統(tǒng)與維管束類型一、組織系統(tǒng)維管植物組織系統(tǒng)可歸并為三個組織系統(tǒng)。1、皮組織系統(tǒng)(皮系統(tǒng))——包括表皮和周皮,覆蓋于植物各器官表面,形成一個保護整個植物體的邊疆保護層。2、維管組織系統(tǒng)(維管系統(tǒng))——包括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韌皮部和輸導水分的木質部,它們連續(xù)貫穿于整個植物內,把生長區(qū)、發(fā)育區(qū)、有機養(yǎng)料制造區(qū)和儲藏區(qū)都連接起來。3、基本組織系統(tǒng)(基本系統(tǒng))——包括各類薄壁組織、厚角組織、厚壁組織,它們是植物體各部分的基本組織。植物整體的結構表現為維管系統(tǒng)包埋于基本系統(tǒng)之中,而外面又覆蓋皮系統(tǒng)。各種器官結構上的變化,除表皮和周皮始終包被在最外層外,主要表現在維管系統(tǒng)與基本系統(tǒng)的相對分布差異。二、維管束類型無限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實習合同模板:實習期間實習成果轉化3篇
- 2025版木結構景觀清包施工合同示范文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實內容創(chuàng)作者免責聲明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小型沼氣項目設備研發(fā)、生產、安裝及運營維護合同3篇
- 增值稅及其會計處理教學課件
- 2025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小麥種子市場調研與風險評估合同2篇
- 2025版學校臨時教師聘用合同實施細則3篇
- 二零二五版幕墻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合同4篇
- 體育設施工程體育場地圍網施工考核試卷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fā)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維保及安全檢查合同3篇
- 【教案】+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學設計)(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下冊
-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數學試卷(含解析)
- 單位往個人轉賬的合同(2篇)
- 科研倫理審查與違規(guī)處理考核試卷
- GB/T 44101-2024中國式摔跤課程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guī)范
- 高危妊娠的評估和護理
- 2024年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兒童10歲生日-百日宴-滿月酒生日會成長相冊展示(共二篇)
-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數學(理)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