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_第1頁
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_第2頁
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_第3頁
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_第4頁
歷史比較語言學理論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歷史比擬語言學理論與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方法研究〔AstudyontheTheoryofparativeHistoricalLinguisticsandtheMethodofConfirmingth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cognatewords〕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博一漢語同族詞研究的歷史局限:缺乏驗證同族詞是指一種語言內部由源詞及其孳生詞、或同一來源的假設干個孳生詞構成的詞語類聚。這類詞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的族屬關系,因而聲音和意義多一樣相近或相關。例如“叉〞〔手指分*交織〕、“杈〞〔樹干分出的枝條〕、“釵〞〔兩股簪〕、“衩〞〔衣裙下側開口處〕、“汊〞〔水流的分支或分岔〕、“岔〞〔山路分歧處〕、“扠〞〔*開大指和中指所量的尺寸〕等聲音相近,皆含分歧義,是一組漢語同族詞;景頗語po?33(突出)、po?31〔壯實〕、t∫o?31〔堆尖狀〕、ko?31〔堆〕、ko?55〔稍高狀〕、?o?31〔聳立狀〕、tso?55〔微豎立狀〕等詞的韻母皆為o?,意義都與“突出〞有關,它們是一組景頗語同族詞?!矃⒖创鲬c廈、*悉艱1995:165〕。上古漢語詞匯具有單語素—單音節(jié)性,這種類型特征限制了詞匯通過語素組合的方式構造新詞,新詞主要通過原詞單語素—單音節(jié)格局內部音義成分的變易而孳乳衍生;而甲骨文時期曾為主體的假借字和周秦兩漢以來愈益占絕對優(yōu)勢的形聲字又為音轉構詞和義衍構詞提供了適宜的書面表現(xiàn)形式,有效地穩(wěn)固了音轉構詞和義衍構詞的成果,使?jié)h語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音轉同族詞和義衍同族詞。表示否認的“毋、無、不、弗、勿、非、未、莫、罔、靡、微、蔑、否〞等就是一組音轉同族詞;前舉“叉〞組詞則是一組義衍同族詞。同族詞的大量存在使詞語之間的源流族屬關系成了倍受古今學者重視的課題,東漢*熙?釋名?的聲訓法、宋代王圣美等人的右文說、清儒的音近義通說、晚近章太炎的語根沿流法、沈兼士的新右文體系、楊樹達的語源考索法、高本漢?漢語詞類?〔1934〕的聲母韻尾框*法和王力?同源字典?〔1982〕的音義雙重限制法等學說和方法后出轉精,使辨識同族詞族屬關系的目的性及辨識方法的可操作性愈益增強。但是,從總體上看,漢語同族詞研究方法始終存在著嚴重的缺欠,這就是,在確認詞語的源流族屬關系時,過于依憑詞語聲音和意義的一樣相近現(xiàn)有論著、教科書和工具書在定義同源詞〔或稱同源字,相當于本文中的同族詞〕時,大都把音義條件擺在首位,作為同族詞的第一性要素加以強調,而源流族屬關系卻旁落到次要地位,讓人感到,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似乎不是源自族屬關系,而是決定了族屬關系;不是因為同源才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而是因為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才稱其為同源。例如:“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這些字都有同一來源。〞現(xiàn)有論著、教科書和工具書在定義同源詞〔或稱同源字,相當于本文中的同族詞〕時,大都把音義條件擺在首位,作為同族詞的第一性要素加以強調,而源流族屬關系卻旁落到次要地位,讓人感到,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似乎不是源自族屬關系,而是決定了族屬關系;不是因為同源才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而是因為音近義同或音同義近才稱其為同源。例如:“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這些字都有同一來源。〞〔王力,1982:3〕詞語間是否有源流相因或同出一源的族屬關系,不能依據(jù)任何一種音義條件〔或曰音義標準〕來衡量,原因在于:首先,上古漢語詞匯的單音節(jié)性和語音語義演變的多樣性為非同族而偶然形成音義一樣相近關系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從語音的角度說,上古漢語單音節(jié)的構造形式比擬單一,只有“聲母+韻母〞這種形式,且缺乏豐富的復輔音和復元音,音節(jié)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詞語同音的幾率很高;又由于語言的演變可使原本相遠的語音變得一樣或相近,再加上所謂語音標準又允許聲母和韻部在一定的*圍內通轉,音近詞更多得不計其數(shù)。從語義的角度來說,本義不同的音同音近詞可沿著各自的詞義引申路線殊途同歸,在*一義位上構成同義;加上詞義之間存在“各種關系〞〔參看王力,1982:27—38〕,構成所謂“近義〞就更為容易。因此,“同音可以是偶然的,同義也可以是偶然的。簡單地用同音加同義的方法來確定同源,常常是很危險的〞〔陸宗達、王寧,1981〕。例如,王力?同源字典?將古音相近、都表持物使高義的“舉〔kia〕〞“揭〔kiat〕〞予以系聯(lián),然而,更多的證據(jù)顯示,“舉〞本義為兩手對舉,與隱含“兩手〞義的“1〞〔叉手;兩手捧物〕、“舁〞〔兩人共舉一物〕、“與〞〔兩手舉物與人〕、“梮〞〔抬食物的器具〕、“輿〞〔輿床,抬人用的轎子〕等同族,“揭〞則與詞源義為“高〞的“碣〞〔特立之石〕、“2〞〔禾舉出苗〕、“嵑〞〔山特立〕、“楬〞〔高出地面以作標志用的木樁〕、“傑〞〔出色〕、“嵥〞〔特立貌〕等同族。其次,漢語同族詞是原生詞在時空跨度較大的語言系統(tǒng)中變易孳乳的產(chǎn)物,持續(xù)不斷的、動因條件和方向不同的變易或許使*些同族詞的音義疏離,無法用一種衡定的、平面的音義標準去機械框*。再次,所謂音義條件帶有不可防止的主觀性。從語音條件來說,由于古音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結論,各家在音類劃分和音值構擬等方面多有分歧,加之對音轉的把握寬嚴不一,使一些詞的語音在甲看來是相近,在乙看來可能卻屬遠隔。從詞義來說,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從各自的聯(lián)想出發(fā)推測詞語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一種詞義終究和哪些意義相近相關可能會有大相徑庭的多種多樣的見解。漢語在類型上的特殊性、同族詞音義關系的復雜性和音義條件的主觀性等因素,決定了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確實定必須包含推測和驗證兩道程序。也就是說,驗證絕非可有可無的附帶手續(xù),而是一個必備的、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與步驟,任何有關詞語族屬關系的推測不經(jīng)歷證都不應視為定論。因此,構建漢語同族詞驗證機制、探索適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驗證方法是實現(xiàn)漢語同族詞研究科學化的當務之急。二基于“對應規(guī)律〞構建同族詞驗證機制同族詞是一種語言中有共同來源或源流相因的詞,從本質上來看,它與不同語言中有共同來源的同源詞是相通的,二者都是語言開展演變的產(chǎn)物。因此,漢語同族詞研究可以參鑒歷史比擬語言學有關同源詞研究的根本原則和方法。同源詞是歷史比擬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在同源詞研究中,歷史比擬語言學特別重視對所擬測的不同語言間詞語的同源關系進展驗證,擬測與驗證相結合是同源詞研究最為根本的方法論原則。歷史比擬語言學的代表人物梅耶在?歷史語言學中的比擬方法?(1925)一書中對驗證的必要性及其所用的證據(jù)進展了詳盡的論述,他強調指出:“證明*種相符并非出于偶然,這是詞源學家所應負的責任。這種證明可以隨語言和情況的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每一種語言和每一個詞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但是在任何情況下,證明卻必須是精細的,嚴格的。〞〔P.31〕“怎樣才能證明詞匯間的相符〞,歷史比擬語言學“決不是只根據(jù)語音形式間的相似而確定的,而是根據(jù)對應的規(guī)律。〞〔同上,P.27〕不同語言間意義相關的詞,不管語音差異有多大,只要能找到一批與之有對應關系的實例,就可以證明它們是同源的。比方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中的“八〞分別是huit,otto,ocho,差異看來很大,“但是并非偶然,因為這樣的對應還有許多,如法語的nuit‘夜’,意大利語的notte,西班牙語的noche;或法語的cuit‘煮’,意大利語的cotto;以至法語的lait‘乳’,意大利語的latte,西班牙語的leche;法語的fait‘事實’,意大利語的fatto,西班牙語的hecho等等。〞〔同上P.5—5〕親屬語言同源詞間的對應規(guī)律來源于語言演變的規(guī)律性。漢語同族詞既然是上古漢語音轉義衍構詞的產(chǎn)物,則,它的產(chǎn)生就不是孤立的和任意的,一定會受到語音演變規(guī)律和語義演變規(guī)律的制約。因此,作為歷史比擬語言學理論基石的“對應規(guī)律〞理應成為構建漢語同族詞驗證機制的根本出發(fā)點。由于漢語同族詞的成因與存在的*圍與同源詞有所不同,因此,在參鑒同源詞驗證方法的根底上,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驗證必須在驗證內容和驗證維度上有新的拓展。從驗證內容上看,確定不同語言間的詞語是否同源,通常只針對語音關系探尋對應規(guī)律。盡管歷史比擬語言學家已經(jīng)認識到,在語言分化的過程中,同源詞的意義可能也會產(chǎn)生較大分歧,而且也強調要對意義上的分歧進展詮釋,〔梅耶,1925:29〕但是,歷史比擬語言學并未展開對語義對應規(guī)律的研究。由于漢語同族詞的產(chǎn)生有語音變轉和意義衍化兩種途徑,則,其族屬關系的驗證內容就應當包括語音和意義兩個方面,也就是說,不僅要通過探尋語音對應規(guī)律證實同族詞的“音轉〞,還要通過探尋語義對應規(guī)律證實同族詞的“義通〞。從驗證的層面看,歷史比擬語言學是在親屬語言之間探尋對應規(guī)律以證明詞語的同源關系。而漢語同族詞是在漢語內部生成,則,能夠證明其族屬關系的最直接、最豐富的證據(jù)應當存在于漢語系統(tǒng)內部。因此,在漢語方言間和文獻中開掘可以證明同族詞“音轉〞“義通〞關系的對應實例,是首要的驗證工作。在用以證明同族詞族屬關系的語音對應或語義對應根本建立之后,還可以進一步在與漢語有發(fā)生學關系的親屬語言中尋找證據(jù),通過漢語與親屬語言間的對應規(guī)律來輔助證明漢語同族詞的族屬關系。另外,由于詞匯與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詞義的開展受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最為直接和深刻,因此,在有些情況下,還可以探尋先民的生活遺跡、文化心理與同族詞意義關系的對應,以此闡釋和驗證同族詞之間深層的語義聯(lián)系。綜上,漢語同族詞驗證機制包涵漢語內部材料〔包括方言和歷史文獻材料〕的平行互證、親屬語言的旁證和民族文化的輔證三個維度。利用漢語文獻語言材料進展平行互證可分為證音和證義兩個方面。證音的主要手段是:音轉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利用諧聲、重文、讀假設、異文、又音、通假、聲訓等文獻材料輔證;證義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右文〞證明構詞理據(jù),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利用多義詞的義位關聯(lián)和詞語的組合關系輔證。親屬語言的旁證也包括證音和證義兩個方面。證音的主要手段是:親屬語言與漢語同源詞的語音對應證,親屬語言間同源詞的語音關系證,親屬語言特殊音位證,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的族際互證;證義的主要手段是:親屬語言多義詞的義位關聯(lián)證,親屬語言構形手段證,親屬語言同族詞的語義關聯(lián)證,親屬語言同源詞的語義關聯(lián)證。民族文化對同族詞語義關系的輔證主要包括華夏民族思維特征證,傳統(tǒng)觀念和文化心理證,神話傳說和人名地名證,古代習俗證,經(jīng)濟生活形態(tài)證,古器物形制證?!苍斠?博,2003〕漢語同族詞族屬關系的三個驗證維度和多種驗證手段并不彼此排斥,根據(jù)具體需要,??蓮亩鄠€方面、綜合調動多種手段進展驗證。一般來說,驗證的維度和證據(jù)數(shù)量越多,詞語間同族關系為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對于不同類型的同族詞來說,不同證據(jù)的驗證效力是有差異的。比方,漢語多組同族詞呈現(xiàn)出的語音對應規(guī)律和語義對應規(guī)律對于同族詞間的“音轉〞“義通〞最有證明力,而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的整體對應對于因詞源義輻射式衍化而生成的義衍同族詞群最有證明力。下文將結合實例重點討論漢語同族詞系列的組際互證和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的族際互證這兩種驗證方法。三漢語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3.1音轉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以往為探索詞語源流族屬關系而確立的音轉*圍和條例有四種:1〕偏重聲轉,如戴震的“同位〞“位同〞之說戴震?轉語二十章序?:“凡同位為正轉,位同為變轉〞,“凡同位則同聲,位同則聲變。〞以現(xiàn)代語音學術語而言,即凡發(fā)音部位一樣的聲母通轉為同位關系,凡發(fā)音方法一樣的聲母通轉為位同關系。是聲轉條例;2〕偏重韻轉,如章太炎的?成均圖?是韻轉規(guī)則;3〕聲母韻尾同限,高本漢認為漢語有“豐富繁雜的元音變異〞,因而他在?漢語詞類?中所構建的漢語詞族的語音框架就只對聲母和韻尾加以限制,先按上古漢語收尾輔音分成舌根、雙唇、舌尖三大類,后按起首輔音把這主要的三類再進展分類,形成十個“起首輔音—韻尾輔音〞的“框子〞;4〕聲韻同限,王力?同源字典?強調同源字“必須韻部、聲母都一樣或相近〞〔第20頁〕,即同源字韻部之間必須有疊韻、對轉、旁轉、旁對轉、通轉之類的關系,聲母之間必須有雙聲、準雙聲、旁紐、準旁紐、鄰紐之類的關系。這些音轉*圍和條例都不能成為系聯(lián)漢語同族詞的語音標準,原因在于,它們無視了語音變轉的有條件性。在語音變轉過程中,聲韻總是相互制約、互為條件的。*種“旁轉〞“對轉〞或“旁對轉〞可能只發(fā)生在*些聲母的*圍內,反之,*種“旁紐〞或“鄰紐〞或許也不能普及所有的韻部。如果不注意音轉的條件,可能會據(jù)孤立的音轉確認詞語的族屬關系。例如?同源字典·侵部?系聯(lián)的“醲﹕釅〞為泥疑鄰紐,侵談旁轉,但?同源字典?中“泥疑鄰紐〞極為罕見,除此之外,僅見?支部?“麑﹕3〞,而其韻部關系為支侯旁轉。這樣,盡管“醲﹕釅〞與“麑﹕3〞的聲轉形式一樣,但聲轉的語音條件并不一樣,因此,嚴格說來,它們各自孤立,不能相互為證。如果說“醲﹕釅〞聲轉還有異條件的“麑﹕3〞為伴的話,則,?同源字典?中還有個別聲轉或韻轉干脆是絕無僅有,例如?魚部?“戴震?轉語二十章序?:“凡同位為正轉,位同為變轉〞,“凡同位則同聲,位同則聲變。〞以現(xiàn)代語音學術語而言,即凡發(fā)音部位一樣的聲母通轉為同位關系,凡發(fā)音方法一樣的聲母通轉為位同關系。在根據(jù)一般的聲轉韻轉規(guī)則或具體線索推測兩個意義一樣或相近的詞是源于語音變轉的同族詞時,應當設法尋找與之聲母韻部完全對應的其他同義詞,構建一個音轉同族詞系列,既用以證明推測為同族的詞語之間的語音關系,又可使該系列中的多組音轉同族詞彼此互證,這種驗證方法就是音轉同族詞系列的組際互證。音轉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注重的是嚴格的語音對應規(guī)律,而不是簡單地用所謂“音同〞“音近〞來衡量。即使語音相遠,但只要呈現(xiàn)出有規(guī)律的語音對應,也可證明音轉同族詞的語音關系。例如,?說文?:“鐼,鐵屬。從金,賁聲。讀假設熏。〞據(jù)?說文?“讀假設〞提供的線索,同表香義的賁聲之“蕡〞與熏聲之“薰〞古音也當相近〔還包括“芬﹕蕓〞〕,或許為音轉同族詞??伞笆埁暤穆暷甘谴揭簦稗龚暤穆暷笧楹硪?,依一般的古音體系,這兩類聲母相去甚遠。如果孤立地對待“蕡〞“薰〞的語音關系,顯然不能把它們視為同族詞??僧斘覀冊谏瞎盼墨I多組同義近義詞中發(fā)現(xiàn)與“蕡〞“薰〞語音關系一樣的如下語音對應后,則可根本確認其為音轉同族詞:(擬音依李方桂?上古音手冊?〔1971〕,該書附于韻后的*、h分別標記上聲和去聲,平聲不作標記)被證族:蕡*bj?n芬*phj?n………薰*hwj?n蕓*gwj?n〔香〕參證族:⑴棼黂*bj?n紛*phj?n……紜*gwj?n溷*gw?nh〔亂〕⑵氛*phj?n…………………雲(yún)*gwj?n〔云氣〕⑶4*bj?n…………………韗*gwj?nh〔鼓〕⑷賁*bj?n…………………楎*gw?n〔三爪之物〕⑸忿*phj?nh………………恨*g?nh〔恨〕⑹賁pj?nh幩*bj?n………鞎*g?n〔飾〕⑺濆*bj?n…………………垠*ngj?n〔邊際〕⑻本*p?n*…………………根*k?n〔根〕⑼憤*bj?n*………………忶*gw?n〔悶〕⑽奮*pj?nh………………翚*hwj?d〔振羽疾飛〕⑾奮*pj?nh………………釁*hj?nh〔奮動〕⑿5*bj?n*………………釁*hj?nh皸*kwj?n〔裂〕“蕡﹕薰〞等13組同義詞之間的語音關系形成較為嚴整的語音對應,表現(xiàn)在:1〕虛線左右兩側的字韻部一樣,皆為古文部字,〔“翚〞除外。但郭錫良〔1986:143〕據(jù)?詩·小雅·庭燎?以“晨、煇、旂〞押韻的情況分析,認為從“軍〞的字?詩經(jīng)?時代可能在文部?!城医^大多數(shù)屬中古合口三等;2〕虛線左側的字上古皆為唇音聲母,中古除“本〞外皆為唇齒音聲母;3〕虛線右邊的字絕大多數(shù)為中古曉母匣母字,即使不屬曉母匣母,也與曉匣字有諧聲關系。如疑母之“垠〞、見母之“根〞與匣母之“痕、鞎、很、狠、恨〞等有諧聲關系,見母之“皸〞與“匣〞母之“渾、楎、餫、輝、暉、翚〞等有諧聲關系。這13組聲韻對應的同義詞可以彼此互證,使其音轉關系及由此決定的同族關系根本可信。多個擬測為同族的詞語間的語音通轉關系也可以利用音轉同族詞系列證明。例如,明母之“靡〞“蔑/末〞“曼〞“無/毋〞“莫〞“亡/罔〞皆表否認,分屬歌部、月部、元部、魚部、鐸部、陽部,它們之間的語音通轉關系可以通過下面這個音轉同族詞系列證明:明歌明月明元明魚明鐸明陽這個系列所含詞語的聲韻狀況比擬整齊,故統(tǒng)一標注。個別情況將另作注釋。被證族:靡………蔑/末……曼……無/毋……莫……亡/罔〔表否認〕參證族:⑴幭……幔………幠曉魚……幕………6曉陽〔覆,覆蓋物〕⑵蔑眜……瞞………瞙………盲〔目不明〕⑶摩…………抹……撫…………摸〔摸,撫摸〕⑷懱/蔑……慢………憮曉魚〔輕慢,傲慢〕⑸勱……勉/愐……慔………蘉〔勉力,盡力〕⑹塺…………末……麪〔麵〕………………塻〔粉狀物〕⑺麼………末/蔑……緬…………………芒〔細小〕⑻靡摩………滅………………亡〔消滅,滅亡〕⑼靡……娩/曼………嫵〔美麗〕⑽末………晚………暮〔日暮,晚年,年老〕⑾謾/慲………誣……誷〔欺騙〕⑿7………慲/悗………………忘〔忘記〕根據(jù)被證詞的語音關系所構建的音轉同族詞系列可分為聲轉、韻轉和聲韻皆轉三種類型,“蕡﹕薰〞系列和“靡﹕蔑/末﹕曼﹕無/毋﹕莫﹕亡/罔〞系列分別屬于聲轉同族詞系列和韻轉同族詞系列;根據(jù)被證詞語音變轉的層級,可以分為單層音轉和多層音轉兩種類型,“蕡﹕薰〞系列和“靡﹕蔑/末﹕曼﹕無/毋﹕莫﹕亡/罔〞系列就分別屬于這兩種類型。與以往訂立的同族詞音轉條例相比,音轉同族詞系列高度重視音變的有條件性,追求的是聲母和韻部的完全對應,因而可以比擬有效地證明同族詞之間的語音通轉關系。3.2義衍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在詞義衍化的過程中,具有語義聚合關系的詞往往彼此牽連帶動,相引相從,發(fā)生對應性的分化。詞義對應性分化的語義條件從本質上說是同義聚合。就單語素詞而言,“同義〞關系存在于義位和義素兩個層面。同義詞有一樣的義位,它們在義位層面上形成同義聚合關系。反義詞和類義詞相關義位對稱的語義構造式中都有共同的義素,它們在義素層面上形成同義聚合關系。還有些詞既不是反義詞,也不是類義詞,無法用比照的方法分析它們的共同義素和區(qū)別性義素。然而,如果把它們的訓詞釋語大概視為一個語義構造式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這些詞相關義位的語義構造式并不對稱,可其中有一樣的義素,也可在義素層面形成同義聚合關系。為與反義詞和類義詞相區(qū)別,本文只稱這些詞為同義素詞。同義詞、反義詞、類義詞和同義素詞相應分化的結果是產(chǎn)生多組有語義對應關系的同族詞,構成義衍同族詞系列。因此,確認音同音近的A詞和B詞的意義關聯(lián)是否來自詞義衍化,它們有無同族關系,可以考察與A、B有語義聚合關系的其他詞是否有一樣的語義關聯(lián),通過構建義衍同族詞系列進展組際互證。例如,據(jù)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先?考證,義為“灑足也〞的“洗〞與含“足〞義素的“先〞“侁〞“跣〞有族屬關系。為證實這一推測,我們觀察與“足〞有類義關系的其他表身體部位的詞,結果發(fā)現(xiàn)有“手〞義的“爪〞與“澡〞〔灑手也〕音近,“軀〞與“浴〞〔灑身也〕音近“軀〞“浴〞聲紐似遠,然“浴〞從“谷〞得聲,“谷〞“軀〞見溪旁紐,屋侯對轉。轉引自*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69頁。參考文獻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教育。戴慶廈*悉艱1995?景頗語詞匯學?,中央民族大學?!败|〞“浴〞聲紐似遠,然“浴〞從“谷〞得聲,“谷〞“軀〞見溪旁紐,屋侯對轉。轉引自*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69頁。參考文獻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教育。戴慶廈*悉艱1995?景頗語詞匯學?,中央民族大學。高本漢1934?漢語詞類?,*世祿譯,商務印書館,1937年。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大學。李方桂1971?上古音手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陸天橋1990漢語“窟窿〞和壯侗語族的遠古關系,載?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語關系研究?,中央民族學院學報增刊。陸宗達王寧1981談比擬互證的訓詁方法,?訓詁學研究?第1輯,師*大學。梅耶1925?歷史語言學中的比擬方法?,見?國外語言學論文選譯?,岑麒祥譯,語文,1992年。王力1982?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通鏘1991?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悉艱1993景頗語的同族詞,?民族語文論文集?,中央民族大學。楊樹達1983?積微居小學述林?,中華書局。*博1989漢語音轉同族詞系統(tǒng)性初探,?**社會科學?第6期?!?995詞的相應分化與義分同族詞系列,?古漢語研究?第4期?!?003?漢語同族詞的系統(tǒng)性與驗證方法?,商務印書館。說明:文中加綠色底紋的方框,是排版時需造的字。寫法如下:1“臼〞下面的橫筆斷開;2禾+曷,左右構造。3需+兔,左右構造。4卉+鼓,上下構造。5巾+奮,左右構造。6巾+巟,左右構造。7忄+末,左右構造。8目+“堫〞的右邊,左右構造。9占+刂,左右構造。10缶+占,左右構造。11門+俞,包圍構造。12目+夾,左右構造。13穴+叕+女,上下構造。14魚+兌,左右構造。15叕+頁,左右構造。身體部位洗身體*部位被證族:[先、侁、跣]——————洗參證族:爪————————澡軀————————浴毛————————沐又如,?說文?:“陴,城上女墻俾倪也。〞段玉裁注:“凡小者謂之女,女墻即女垣也。俾倪疊韻字,或作睥睨,或作埤堄,皆俗字。城上為小墻,作孔穴,可以窺外,謂之俾倪。〞據(jù)段氏推源,城上女墻因有孔穴可向外窺視,故名之曰“俾倪〞,則,它當與表窺視義的“睥睨〞有同族關系。為對此進展驗證,我們對含有“孔隙〞義和“窺視〞義的詞進展觀察,發(fā)現(xiàn)幾組分別與“俾倪〞“睥睨〞有語義類聚關系的音同音近詞,呈現(xiàn)出“孔隙——窺視〞的語義對應:孔隙窺視被證族:俾倪〔城墻之上有孔洞的矮墻〕———————睥睨參證族:窗〔屋頂通氣透光的孔〕——————————8閒〔門縫〕——————————————瞯9/10〔刀、瓦器上的缺口或縫隙〕——————覘窬〔門邊象圭形的小洞〕——————————11窐〔甑下小孔〕—————————————窺橫線左側諸詞不是同義詞,其所表客觀事物也算不上同類,但其詞義中皆含有“孔隙〞義素,屬同義素詞,它們相應分化出表窺視義的詞,構成一個同義素義衍同族詞系列,為“俾倪〞的得名之義及“俾倪〞與“睥睨〞的語義相關提供了證據(jù)。3.3漢語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的意義漢語同族詞系列是語音或語義上有聚合關系的單語素詞有規(guī)律地孳乳衍化的結果,相對于漢語內部和外部的其他證據(jù)來說,它為證明單組同族詞的族屬關系提供了最為直接和可靠的證據(jù)。在同族詞系列中,每一組詞語之間的音轉形式或語義關聯(lián)既可被他組詞所證明,又可反過來為他組詞的音轉形式或語義關聯(lián)提供證據(jù)。另外,漢語同族詞系列組際互證的方法不僅有利于核實對同族關系的初始發(fā)現(xiàn),還可以引發(fā)對更多的詞語之間的同族關系的認知。例如,?同源字典?將“饑﹕饉〞系為一族,認為它們意義相近,有見群旁紐、微文對轉的音轉關系。如果有意對這一音轉關系予以驗證,我們至少可以發(fā)現(xiàn)5組與“饑﹕饉〞音轉形式一樣的同族詞:⑴璣﹕瑾?說文?:“璣,珠不圜也。〞“瑾,瑾瑜,美玉也。〞⑵僟﹕謹?說文?:“僟,精謹也。〞“謹,慎也。〞⑶幾﹕近/僅?爾雅·釋詁下?:“幾,近也。〞段玉裁?說文?“僅〞字注:“唐人文字,僅多訓庶幾之幾。〞⑷譏﹕靳?說文?:“譏,誹也。〞段玉裁注:“譏之言微也,以微言相摩切也。〞?新唐書·隱逸傳?:“績之仕,以醉失職,鄉(xiāng)人靳之。〞靳,嘲諷。⑸覬﹕覲?玉篇?:“覬,見也。〞?爾雅·釋詁上?:“覲,見也。〞如果沒有驗證的驅動,不易發(fā)現(xiàn)這些同族詞,這不僅使“饑﹕饉〞之間的“見群旁紐、微文對轉〞成為孤立的、未被證實的音轉,而且也未能呈現(xiàn)同族詞衍生的規(guī)律性。因此,應當注重使用同族詞組際互證的驗證方法,提高同族詞系聯(lián)的質量與數(shù)量。五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族際互證漢語中一組聲近義通的詞和親屬語言中一組聲近義通的詞如果在語義和語音上都有對應關系,則它們可以彼此互證,既證實對方的同族關系為真,又證實自身的同族關系為真。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的族際互證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一種語言中假設干詞語聲近義通可能出自偶合,但其親屬語言假設干詞語之間如果存在與之對應的聲近義通關系,偶合的可能性就極小了。親屬語言間有對應關系的音近義通的詞語當是*一詞源形式在原始母語及其后代子語間孳乳衍化的產(chǎn)物,是有同源關系的同族詞組,因而可以互為對方的族屬關系提供參證。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初具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比擬研究的思路,他指出:“當印度支那比擬語言學能夠平安的著手進展以前,在各語系當中,還有一種偉大的工作須待完成的。中國語里的語詞必須依照原初的親族關系把它們一類一類的分列起來,在臺語和**緬甸語里也是如此。從此,而且只是從此,我們才可以把這三大語系的‘語詞族類’加以比擬,而期待可靠的結果。〞〔?漢語詞類?〔1925〕*世祿譯本,第1—2頁〕日本漢學家藤堂明?!?965,0.3〕也把漢語“單字家族〞〔即單音節(jié)同族詞〕的整理視為漢藏語言比擬的根底,認為:“漢藏語族中的各個語言間的比擬研究,它首先是各個語言中單字家族完成之后的課題。〞但這些學者都未將其主*付諸實踐。最早將漢語同族詞與親屬語言同族詞作比擬研究的當推中國學者董為光、曹廣衢、嚴學宭合寫的?漢語和侗臺語的親緣關系?〔1984〕,文章通過比擬,證明“漢語表黑色、陰暗的一組詞與侗臺語有明顯的對應〞。在他們的啟發(fā)下,有學者也開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例如陸天橋〔1990〕大規(guī)模地系聯(lián)比擬了有“空洞〞義的漢語同族詞與壯侗語族同族詞。但以往親屬語言同族詞與漢語同族詞的比擬研究并非為驗證漢語詞語的族屬關系,而旨在論證語言間的親緣關系。因此,與漢語比擬的材料就自然而然地限于親緣關系頗有爭議的苗瑤與壯侗語族。然而,這并不阻礙我們借鑒歷史語言學同族詞比擬法,在公認的與漢語有親緣關系的語言或方言中開掘同族詞材料,以用來印證漢語詞語的族屬關系。例如,漢語中有假設干隱含“兩面相對〞義的音同音近詞,其同族關系可借助一組藏語同族詞來證明:漢語:夾*kriap挾*giap搛*kiam〔夾持〕鋏*kiap鉗*gjam〔鐵夾,鉗子〕梜*kiap〔筷子〕劫*kjap脅*hjap拑*giam〔要脅,挾制〕頰*kiap臉*kliam*〔面旁〕峽*grap〔兩山之間〕狹*grap〔狹隘,狹窄〕莢*kiap〔豆莢〕12*tsjap瞼*kliam*眨*tsrap〔目旁毛,閉眼,眨眼〕袷*ki?p〔夾衣〕藏語:a.單純詞:khyab“擁抱〞?gram(pa)“腮〞skam(pa)“夾剪,鉗子〞?d?ab“夾子〞b.合成詞:kabt?ar“合頁,合扇〞kabrag“間隙,空間〔二根柱子間的間隔〕〞mig〔眼睛〕krabkrab“眨眼〞藏語中隱含“兩面相對〞義的詞和詞素,其讀音與“夾〞組詞音有較為嚴整的對應關系,即基輔音根本上是舌面后音,主要元音為a,韻尾則為雙唇塞音或鼻音。這說明,漢語中含有“兩面相對〞義素的多個詞語有大致一樣的語音形式絕非偶然,它們淵源有自,是原始漢藏語*一詞源形式在漢語中孳乳分化出的一組同族詞。通過有同源關系的親屬語言同族詞觀照和印證漢語詞語的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