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類和命名_第1頁
病毒分類和命名_第2頁
病毒分類和命名_第3頁
病毒分類和命名_第4頁
病毒分類和命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病毒分類和命名第1頁/共32頁第四章病毒分類和命名P21~43第2頁/共32頁第四章病毒分類和命名病毒是一類比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夠自我復制和嚴格細胞內(nèi)寄生的非細胞生物病毒的定義隨著分子病毒學的發(fā)展而不斷延伸類病毒、衛(wèi)星病毒、朊病毒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病毒學的內(nèi)容病毒分類學是隨著病毒學尤其是分子病毒學的發(fā)展而建立起來的,并逐漸走向成熟。第3頁/共32頁生物資源種類類群已知種估計種已知種占的比例%病毒54504000001.3細菌66601000006.7真菌7200015000005藻類4000040000010被子植物27000032000084原生動物4000020000020線蟲150005000003昆蟲950000800000012魚類190002400080鳥類91989500~

100哺乳動物41704300~100僅從1994年的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新發(fā)現(xiàn)約40種病毒對人類健康構(gòu)成新的威脅;AIDS、瘋牛病、肝炎、感冒、SARS;第4頁/共32頁本章要點了解病毒分類的現(xiàn)狀病毒分類與其它微生物分類的區(qū)別病毒分類的主要依據(jù)第5頁/共32頁第四章病毒分類和命名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二、關(guān)于病毒密碼程式三、病毒分類進展及最新分類系統(tǒng)第6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1.1961以前各自研究領(lǐng)域的科學家提出或建立一些分類系統(tǒng),進展緩慢,缺乏國際間的協(xié)作;2.1962~1966

借助國際微生物學術(shù)會議(1966,莫斯科),建立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NV,InternationalCommitteeforNomenclatureofVirus)3.1966~1970Wildy任ICNV主席期間,組織國際間的協(xié)作,發(fā)表ICNV的第一次報告4.1971~今病毒分類與命名的工作得到鞏固和發(fā)展第7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1961以前植物病毒分類法(1)Johnson&Hoggan提出的分類標準(1935):病毒傳播方式及昆蟲介體自然的寄主植物范圍及鑒別寄主在活體外的存活期致死溫度癥狀特點第8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1961以前植物病毒分類法(2)Hansen(1956):強調(diào)拉丁雙名法的屬名應反映出寄主類別、傳播方式及病毒顆粒形態(tài),分4目:蚜傳病毒目(Aphivirales)葉蟬傳病毒目(Cicavirales)無介傳病毒目(Invirales)介傳傳病毒目(Xenovirales)第9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1961以前動物病毒分類法根據(jù)組織胚胎學與病毒的組織親和性,將脊椎動物病毒分為8個類群臨床及流行病學分類法(根據(jù)病毒傳染途徑、侵染部位及所致的癥狀分10群)昆蟲病毒分類法(根據(jù)病害類型、包含體有無及形狀分4~5屬)(1)外胚層病毒群(2)外胚層及內(nèi)胚層病毒群(3)中胚層及內(nèi)胚層病毒群(4)外胚層向神經(jīng)性病毒群(5)內(nèi)胚層向神經(jīng)性病毒群(6)中胚層病毒群(7)血流感染病毒群(8)致腫瘤病毒群(1)呼吸道病毒群(2)腸道病毒群(3)肝炎病毒群(4)皮膚及黏膜病毒群(5)蟲媒病毒群(6)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毒群(7)眼病毒群(8)唾液腺病毒群(9)慢病毒群(10)腫瘤病毒群(1)波氏病毒屬:多角形包涵體(2)史氏病毒屬:折光性和多態(tài)性的包涵體(3)勃氏病毒屬:細胞質(zhì)內(nèi)有顆粒狀包涵體(4)瓦氏病毒屬:昆蟲痘病毒(5)摩氏病毒屬:無包涵體第10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2.1962~1966成立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NV),制定4項基本方針:必須明確列出病毒的組(或?qū)伲┨岢鲞@些組的代表成員(種)提出各組(或?qū)伲┑拿Q探討利用密碼進行分類的方法存在問題:(1)存在明顯的不調(diào)和態(tài)度(2)脊椎動物病毒分類與其他病毒分類差別顯著(3)需同時應用專門知識并采取共同途徑(4)制定病毒學工作者愿意采用的病毒名稱第11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1966~1970Wildy任ICNV主席,第一次報告——病毒的分類與命名,描述并劃定43個屬(或相當于屬的組、群)及其他成員;

《病毒學論文集》第5卷采用了密碼進行分類(每個密碼包括4對符號);通過了“國際病毒命名法則”,共18項。第12頁/共32頁一、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4.1970~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NV)改為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1973);第三屆國際病毒學代表大會,ICTV報告特點:從實際工作出發(fā),首先按宿主分五大類;病毒的化學組成、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生理生化仍是重要依據(jù);增加了科、屬、種、群名詞的詞源;設(shè)立七個小組委員會。ICTV八次報告(2005年7月),不斷修改。寄生于一種以上寄主只寄生于脊椎動物只寄生于無脊椎動物只寄生于細菌只寄生于植物第13頁/共32頁病毒分類的國際組織機構(gòu)1病毒命名分會委員會(SCNV)1951

SubcommitteeonVirusNomenclature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第五屆國際微生物學會議第14頁/共32頁SCNV推薦病毒分類的8條標準:1、形態(tài)和復制方法2、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zhì)3、免疫學性質(zhì)4、對物理、化學因子的敏感性5、自然傳播方式6、與寄主、組織或細胞的關(guān)系7、包括內(nèi)含體形成的病理學8、癥狀學(1951年第五屆國際微生物學會)把早期分類學上的生物學特性,特別是癥狀學特性降到相對次要的地位第15頁/共32頁病毒分類的國際組織機構(gòu)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病毒命名籌備委員會(PCNV)1963PreparatoryCommitteeforNomenclatureofVirus

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NV)1966InternationalCommitteeforNomenclatureofVirus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1973年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第16頁/共32頁PCNV推薦病毒分類的8條標準:1、核酸的類型、結(jié)構(gòu)和分子量;2、病毒粒子的形狀和大小;3、病毒粒子的結(jié)構(gòu);4、病毒粒子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的敏感性;5、血清學性質(zhì)和抗原關(guān)系;6、病毒在細胞培養(yǎng)上的繁殖特性;7、對除脂溶劑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8、流行病學特征。(1963年國際微生物學命名委員會病毒分會)第17頁/共32頁ICNV的宗旨:1、建立一個國際公認的病毒分類系統(tǒng)2、為各分類組群確定一個國際公認的名稱3、通過舉行會議、出版報告、交流病毒學家關(guān)于病毒分類和命名的最新結(jié)果

第18頁/共32頁二、關(guān)于病毒密碼程式cryptogram核酸類型核酸分子量病毒粒子外形寄主種類:::核酸鏈類型核酸含量核衣殼外形傳播方式/傳播介體

R/1

:2/5:

E/E:S/ORNA/SS:200萬Da/5%:截頭桿狀/截頭桿狀:

種子植物/確切介體不詳R/1:2.3/5+0.6-1.3/5:E/E:S/Ne(TRV)1966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NV建立“編碼子委員會”1977年終止第19頁/共32頁三、病毒分類進展及最新分類系統(tǒng)1、病毒的命名與分類仍然很亂,不夠統(tǒng)一命名:地名(馬爾堡,布尼亞)、人名(Rous,Epstein&Barr)癥狀或病理特征(花葉,登革熱,脊髓灰質(zhì)炎等)病毒粒子形態(tài)(彈狀、絲狀等)宿拼字、字母、數(shù)字(Bromo,T4,ΦX174)分類:動物病毒分類等級——科、屬、種植物病毒——組、亞組、種第20頁/共32頁三、病毒分類進展及最新分類系統(tǒng)95年以前植物病毒不設(shè)目95年采用科、屬、種分類系統(tǒng)1991年ICTV第5次報告設(shè)1個目:

單分子負鏈RNA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1999年第7次分類報告:認可的病毒約4000種,設(shè)3個目第21頁/共32頁2、病毒最新分類系統(tǒng):1999年第7次分類報告:3個目、64科、233屬有尾噬菌體目caudovirales3科dsDNA單分子負鏈RNA目mononegavirales

4科-ssRNA套病毒目nidovirales2科+ssRNA未確定目55科未確定目、科(獨立屬)29屬亞病毒感染因子:subvirus

衛(wèi)星病毒satellites

類病毒viroids2科朊病毒prions不是所有病毒都必須隸屬某個目,在沒有適當目的情況下,科可以是最高的病毒分類等級2002年,在巴黎召開ICTV會議,產(chǎn)生6個新科,8個新屬另有3個屬名發(fā)生變化第22頁/共32頁2、病毒最新分類系統(tǒng):2005年第8次分類報告(1259頁):

5450個病毒

3個目;

73科、11亞科;

289屬

1950種最大特點:進一步明確了“種”作為病毒分類系統(tǒng)中的最小分類階元,在每一個確定種下面列出了至少1個、至多幾十個不同的分離物以及它們在GenBank上的登錄號,增加了許多反映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關(guān)系的系統(tǒng)樹圖,并將原子分辨率的粒子三維結(jié)構(gòu)插入到相應的科/屬中,使讀者對病毒粒子空間結(jié)構(gòu)有更詳細的了解。第23頁/共32頁三、病毒分類進展及最新分類系統(tǒng)1、病毒“種species”的定義:Avirusspeciesisdefinedas“apolytheticclassofvirusesthatconstitutesareplicatinglineageandoccupiesaparticularecologicalniche”

構(gòu)成一個復制譜系——系統(tǒng)進化特性(共同祖先)占據(jù)特定的小生境——特定的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寄主范圍、致病機理等具有多個分類特征——多原則分類“Species”:一個基本分類單元,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親緣關(guān)系極其接近,與同屬內(nèi)其它物種有明顯差異的菌株的總稱。第24頁/共32頁植物病毒曾使用:1、俗名法寄主俗名+癥狀特點+“病毒”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mosaicvirus2、目錄法寄主俗名+“病毒”+在寄主上發(fā)現(xiàn)的順序TMVTobaccovirus1TEVTobaccovirus7(etch蝕紋)3、拉丁雙名法寄主屬名+病毒TMVNicotianavirus3、病毒的命名不統(tǒng)一第25頁/共32頁4、病毒命名的一般規(guī)則:病毒命名不是采用Linnaeus創(chuàng)立的雙名法.地名、人名(如Rous、EB)癥狀或病理特征(如花葉、登革熱、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粒子形態(tài)(如彈狀、絲狀、紡錘狀)宿拼字、字母、數(shù)字(如T4)為了使病毒命名能夠統(tǒng)一,ICTV在原有的病毒分類和命名規(guī)則的基礎(chǔ)上,于1996年8月在耶路撒冷召開的第十屆國際病毒大會上,公布了病毒分類和命名38條規(guī)則。1998年在ICTV常務委員會的提議下,又批準了41條新的分類和命名規(guī)則。(一般規(guī)則、種的規(guī)則、屬的規(guī)則、科的規(guī)則…書寫規(guī)則…)第26頁/共32頁4、病毒命名的一般規(guī)則:1、分類和命名應是國際性的.并普遍適用于所有病毒;2、國際病毒分類系統(tǒng)采用目(order)、科(family)、亞科(sub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分類階元;3、ICTV不負責病毒種以下的分類和命名,病毒種以下的血清型、基因型、毒力株、變異株和分離株的名稱由公認的國際專家小組確定;4、人工產(chǎn)生的病毒和實驗室構(gòu)建的雜種病毒在病毒分類上不予考慮,它們的分類由公認的國際專家小組負責;5、分類階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種的特性得到充分了解和在公開出版物上進行過描述,以致于明確了它們的分類地位,并使其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