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_第1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_第2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_第3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_第4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jié)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勘察報告是巖土工程勘察的總結性文件,一般由文字報告和所附圖表組成。此項工作是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原始資料編錄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保證勘察報告的質量,原始資料必須真實、系統、完整。因此,對巖土工程分析所依據的一切原始資料,均應及時整編和檢查。一、報告的基本內容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的內容,應根據任務要求、勘察階段、地質條件、工程特點等情況確定。鑒于巖土工程勘察的類型、規(guī)模各不相同,目的要求、工程特點和自然地質條件等差別很大,因此只能提出報告的基本內容。

第一頁,共三十五頁。1、報告的內容(1)委托單位、場地位置、工作簡況,勘察的目的、要求和任務,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資料情況。(2)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項勘察工作的數量布置及依據,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取樣、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等方法的必要說明。(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和不良地質現象等內容,對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作出評價;(4)巖土參數的分析與選用,包括各項巖土性質指標的測試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適宜性,評價其變異性,提出其標準值;(5)工程施工和運營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巖土工程問題的預測及監(jiān)控、預防措施的建議。第二頁,共三十五頁。(6)根據地質和巖土條件、工程結構特點及場地環(huán)境情況,提出地基基礎方案、不良地質現象整治方案、開挖和邊坡加固方案等巖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議,并進行技術經濟論證;(7)對建筑結構設計和監(jiān)測工作的建議,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間應注意的問題,下一步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議等。第三頁,共三十五頁。2、報告的內容結構工程地質報告書既是工程地質勘察資料的綜合、總結,具有一定科學價值,也是工程設計的地質依據。應明確回答工程設計所提出的問題,并應便于工程設計部門的應用。報告書正文應簡明扼要,但足以說明工作地區(qū)工程地質條件的特點,并對工程場地作出明確的工程地質評價(定性、定量)。

報告由正文、附圖、附件三部分組成。(1)緒論

說明勘察工作任務,要解決的問題,采用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并應附實際材料圖及其他圖表。第四頁,共三十五頁。(2)通論

闡明工程地質條件、區(qū)域地質環(huán)境,論述重點在于闡明工程的可行性。通論在規(guī)劃、初勘階段中占有重要地位,隨勘察階段的深入,通論比重減少。(3)專論

是報告書的中心,重點內容著重于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評價。對工程方案提出建設性論證意見,對地基改良提出合理措施。專論的深度和內容與勘察階段有關。(4)結論

在論證基礎上,對各種具體問題作出簡要、明確的回答。第五頁,共三十五頁。二、報告應附的圖表(一)報告應附圖表類型勘察報告應附必要的圖表,主要包括:(1)場地工程地質圖(附勘察工程布置)。(2)工程地質柱狀圖、剖面圖或立體投影圖。(3)室內試驗和原位測試成果圖表。(4)巖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有關圖表。(5)巖土工程計算簡圖及計算成果圖表。第六頁,共三十五頁。(二)工程地質圖為了確切地反映某一地區(qū)的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單用敘述的方式是不夠的,必須有圖件配合。為了將某一工程地區(qū)內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問題,確切而直觀地反映出來,最好的方法是編制工程地質圖。

工程地質圖是工程地質工作全部成果的綜合表達,工程地質圖的質量標志著編圖者對工程地質問題的預測水平,工程地質圖是工程地質學家(技術人員)提供給規(guī)劃、設計、施工和運行人員直接應用的主要資料,它對工程的布局、選址、設計及工程進展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工程地質圖一般包括平面圖、剖面圖、切面圖、柱狀圖和立體圖,并附有巖土物理力學性、水理性等定量指標。工程地質圖除為規(guī)劃設計使用外,還可為下一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第七頁,共三十五頁。1、工程地質圖基本特點(1)工程地質圖是針對工程目的而編制的地質圖件,它不同于一般地質圖,它應該提供具有鮮明工程特色的信息,并按照與比例尺相稱的精度,反映對某一地區(qū)的工程地質評價。(2)綜合測繪、勘探、試驗、長期觀測所獲得的成果,反映區(qū)內綜合的或某一方面的工程地質條件。(3)圖的類型、比例尺、因工程對象和勘察階段而不同。(4)依據一系列基礎圖件(地質圖、地貌圖、水文地質圖等),并結合各種勘探試驗成果,綜合分析“編制”而成。它不是基礎圖件的簡單重疊,而是各種基礎資料的重新組合。常以套圖(系列圖)的形式出現。第八頁,共三十五頁。2、工程地質圖的發(fā)展(1)1976年由IAEG召開的工程地質編圖學術會議,會后出版了“工程地質圖及編制指南”,并附有樣圖,對編圖原則和方法提出綜合性建議。(2)我國已編制了1:400萬中國工程地質圖(1990),省級1:100萬工程地質圖。如湖北省1:100萬環(huán)境地質圖系,含11幅圖件,反映地貌、構造、巖性、山體穩(wěn)定性、巖溶發(fā)育程度、河湖變遷、自然災害、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旅游地質等內容。(3)1990年8月6日—10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六屆國際工程地質大會,將工程地質圖列為第一項議題(收到論文36篇),歸納工程地質編圖工作的最新進展。(4)環(huán)境地質圖的編制(和工程地質相關圖件)。第九頁,共三十五頁。3、工程地質圖的最新進展(1)出現綜合性多層次多因素的環(huán)境工程地質圖;(2)災害預測地質圖的發(fā)展,如滑坡災害分區(qū)圖(按概率分區(qū));(3)計算機及GIS系統在工程地質編圖中的應用,也是目前編圖工作的主流和熱點。第十頁,共三十五頁。4、環(huán)境地質圖(1)環(huán)境地質圖包括圖件內容A、基礎資料圖

示出巖土類型、基巖等值線、采礦區(qū)、豎井、平硐、鉆孔位置、填土、滑坡及邊坡角、工程特性及礦床、地下水資源等。B、演繹圖

礦產資源、地基條件、設置地下貯存建筑物的潛力。C、環(huán)境潛力圖(環(huán)境容量圖)礦產、地下水和農業(yè)有關的資源開發(fā)問題,指導開發(fā)并指出建筑物不應覆蓋的地段或不允許場地填土污染的地段,或其他限制(如不良地基、滑坡、塌陷敏感地段或洪澇敏感地段)。第十一頁,共三十五頁。(2)環(huán)境地質圖的目標A、在詳細程度上能滿足地方規(guī)劃的有用信息;B、在廣度上能提供結構規(guī)劃權系及其評價手段;C、能提供考慮發(fā)展的建議書文義;D、能幫助專業(yè)工程師和地質學家對收集到的基本資料進行快速評價。第十二頁,共三十五頁。5、工程地質圖的類型根據多年來實際出現的類型,大致可按內容和用途分類如下:(1)按內容分類

A、工程地質條件圖(基本工程地質圖)

綜合反映工作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以及對條件的總體評價,但不作分區(qū)。它表示各類建筑物區(qū)的基本工程地質條件及綜合評價,有時也可針對某類建筑的特點,有選擇地表示某些條件或因素,以便使用圖件重點突出,便于生產部門使用。又稱綜合圖。B、工程地質分析圖(分析圖)針對某一重要的專門工程地質問題,分析有關因素的變第十三頁,共三十五頁?;?guī)律的圖件。圖中只反映某一種因素或某一種巖、土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常以等值線圖的形式出現。

如建筑物持力層頂板埋深或高程等值線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巖土滲透性(K值)等值線圖,巖土c、值、壓縮系數a、變形摸量E等值線圖等。顯然,編制這類圖件需要大量數據,一般在詳細勘察階段才有可能編制。常作為重要工程地質圖件的輔助圖件。C、工程地質分區(qū)圖

按照工程地質條件中各要素的主次順序相似程度分區(qū),并可作幾級劃分,圖面上只有分區(qū)界限和區(qū)的代號,各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在所附的說明表中說明,并作出評價。常與工程地質圖(條件圖)相互配合使用。使用于中、小比例尺,大范圍。第十四頁,共三十五頁。

D、綜合分區(qū)圖

圖中既表示工程地質條件的有關資料,又有分區(qū)并對各區(qū)的建筑適宜性作出評價。是生產部門中常用的形式,這種圖件適于條件簡單或中等復雜程度的地區(qū),對于條件復雜地區(qū),則圖中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適于大比例尺、小范圍。(2)按用途分類A、通用工程地質圖以表示工程地質條件為主要內容,以巖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為主體,綜合地質結構、水文地質等因素,并提出一般性工程地質評價。通用圖可為各種工程建設服務,應用范圍廣而精度低,小比例尺,大范圍,用于區(qū)域規(guī)劃。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1:1000萬,中國工程地質圖1:400萬。)第十五頁,共三十五頁。

B、專用工程地質圖為某一類工程建筑服務,具有專門性,在全面反映工程地質條件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建筑的需要和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加以篩選,使重點突出,避免因反映因素過多而使圖面復雜化。這種圖可有各種比例尺,但是小比例尺專用工程地質圖,其收集資料精度較低,實際上只能反映基本條件,因而趨于通用圖,用于規(guī)劃階段。中大比例尺,所反映的數據精度較高,專用性加強,因而專用工程地質圖,應以中、大比例尺為主。第十六頁,共三十五頁。6、編圖中的工程地質單元體劃分和分區(qū)問題工程地質單元體的劃分和工程地質分區(qū)是工程地質編圖中的兩項重要問題,也是在爭論中逐步得到統一和發(fā)展的問題,涉及到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1)巖土的工程地質制圖單元劃分問題工程地質圖的中心內容是反映以巖土類型為主體的各種工程地質單元體。不同比例尺的圖件對巖土類型劃分的詳細程度不同。比例尺愈小,單元體概括性愈高,隨比例尺加大,則要求逐漸突出巖土的微型特征作為單元體的劃分依據。第十七頁,共三十五頁。CEGM(CommitteeofEngineeringGeologicalMap)標準國際工程地質協會(IAEG)工程地質編圖委員會建議,按4級劃分工程地質制圖單元。A、工程地質類型(EngineeringGeologicalType---E.T)工程地質類型是最小一級單元體,在大比例尺工程地質圖上才有條件劃分。B、巖石類型(LithologicalType----L.T)是基本單元,用于大、中比例尺工程地質圖。第十八頁,共三十五頁。C、巖石綜合體(LithologicalComplex----L.C)是中單元,用于中、小比例尺工程地質圖。D、巖組(LithologicalSuite----L.S)最大單元,用于小比例尺工程地質圖。各級單元體的劃分標志如下表:單元級別名稱地質成因地質歷史工程地質特征均一程度D巖組(L.S)屬于同一地質時期、大地構造及地理環(huán)境,有成因聯系相似相近不均一、各向異性第十九頁,共三十五頁。單元級別名稱地質成因地質歷史工程地質特征均一程度C巖石綜合體(L.C)屬于同一構造及地理環(huán)境相同相似,但不能給出綜合體的指標,只能給出個別巖類指標巖石類型均一但可進一步分類B巖石類型(L.T)相同相同相似,可以給出單元體指標范圍值,但不能給出平均值巖性均一,物質成分、結構、構造相似,但物理狀態(tài)不同A工程地質類型(E.T)相同相同相同,可以給出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確切值均一,物理狀態(tài)一致第二十頁,共三十五頁。中國工程地質圖的巖土類型單元劃分標準以地質成因—地質特征—工程地質性質作為巖土單元劃分原則。A、巖體按建造(成因、地質特征)及工程地質特征

建造:巖漿巖、碎屑巖、碳酸鹽巖、變質巖、松散土。工程地質特征:按強度及結構巖石強度+巖體結構+巖組或巖石名稱如堅硬塊狀侵入巖組堅硬厚層狀碳酸鹽巖組較堅硬中厚層狀泥灰?guī)r-砂巖組軟弱薄層狀泥巖組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五頁。B、土體按粒度成分、特殊工程地質性質粒度成分——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特殊工程地質性質——特殊土(軟粘土、膨脹土、黃土、鹽漬土、凍土如軟弱均一粘性土巖組較軟弱層狀粘性土-砂土巖組顯然,巖組的命名隨土體分類命名的調整應加以修正,并應考慮結構及均一性特點。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五頁。(2)工程地質分區(qū)問題按工程地質條件個要素的相似性,對研究區(qū)進行逐級劃分區(qū)段,以反映條件的差別,便于應用。A、分區(qū)目的同一區(qū)段內工程建筑和使用條件以及勘察條件上具有相似性,不同區(qū)段其工程地質條件和評價不同。B、分區(qū)標志指分區(qū)所依據的準則——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評價。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五頁。級別名稱表達方式分區(qū)標志評價方式工程地質特征共性一級區(qū)域顏色大地構造、地貌、地質結構的差異性定性定量少多二級地區(qū)色調地貌、新構造運動的差異三級區(qū)線條巖土類型及工程性質、巖土均質性、巖土組合結構特征四級地段圖例符號水文地質條件的差異性五級二級地段按比例符號自然地質作用、工程地質作用與現象,天然建筑材料C、以工程地質條件為分區(qū)標志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五頁。D、以工程地質評價作為分區(qū)標志具有發(fā)展前景,按工程需求出現新的分區(qū)標志,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標準,結合工程設計的需要進行分區(qū)。分區(qū)目的在于表示對工程建筑有利或不利因素及其程度,專門性分區(qū)標志的選擇應結合主要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不同勘察階段,分區(qū)標志及側重點有所不同。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五頁??辈祀A段問題分區(qū)標志城市規(guī)劃、區(qū)域規(guī)劃區(qū)域穩(wěn)定穩(wěn)定性(穩(wěn)定、基本穩(wěn)定、潛在不穩(wěn)定、不穩(wěn)定)城市工民建選址地基對基礎的適宜性適宜程度(適宜、較適宜、不適宜)環(huán)境地質研究斜坡穩(wěn)定性斜坡敏感性指數、穩(wěn)定性系數城市環(huán)保水土污染問題污染系數、污染因子含量指數國土利用規(guī)劃環(huán)境地質災害、自然資源損耗風險值(經濟代價)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五頁。7、工程地質圖的編繪(1)內容表達工程地質條件圖或綜合分區(qū)圖內容表達較復雜,其中心問題是工程地質條件的表示形式。A、地形、地貌地形——用等高線及形態(tài)符號表示。地貌——大中型單元圈出邊界,小單元可用符號。小比例尺反映基本成因類型、構造、剝蝕、侵蝕、堆積;中比例尺反映形態(tài)成因類型、山脊、斜坡、河谷、階地、夷平面、巖溶;大比例尺反映微地貌單元、沼澤、洼地、古河道等。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五頁。B、巖土類型巖類——界限;時代——色譜(顏色);成因——代號;巖性——線條、花紋、巖性代號;軟弱夾層——按比例尺或超比例尺表示;物理力學指標——附表、框圖、特殊符號加數字、等值線。C、地質結構產狀、構造線、褶皺軸線、斷層線(帶)——符號(比例尺、超比例尺);節(jié)理裂隙統計圖等——符號。D、水文地質條件符號、分子式、等值線表示。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五頁。E、動力地質現象超比例尺符號(小比例尺圖),圈出實際范圍(中、大比例尺圖)并由圖例符號表示類型、時代、活動程度。F、天然建筑材料圈出范圍,用符號、顏色表示。(2)編繪與整飾原則A、編制工程地質圖的基礎圖件(地質圖、地貌圖、水文地質圖等)的比例尺應等于或大于編圖用比例尺。實際資料的精度應符合精度標準。B、對于圖件中出現的各要素或分界線,應按其內容的重要性,作必要的合并、歸納和調整,突出重點。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五頁。C、顏色和花紋1)表示綜合分區(qū)

一級區(qū)使用主色(紅、黃、綠);次級區(qū)由色調或深淺表示。2)按工程地質評價分區(qū)

綠色(安全、穩(wěn)定、良好);黃色(較差);紅色(不安全、不穩(wěn)定、危險)。3)巖土類型顏色(巖土單元);花紋(巖性)。D、符號、代號、等值線表示各種地質構造現象、水文地質要素、分區(qū)等。第三十頁,共三十五頁。8、工程地質圖的附件及其編繪(1)巖土單元綜合柱狀圖

在綜合地層柱狀圖基礎上,按地質年代進一步劃出工程地質單元。(2)工程地質剖面圖

根據鉆孔及試驗資料作圖,在地質剖面圖的基礎上,按工程地質單元分層、分區(qū)。表明地下水位、工程地質分區(qū)(界限、代號)、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值?;虬磶r土某一性質指標,如K、w、a等值線劃出單元體。如:巖土滲透性工程地質剖面圖(用于壩基滲漏的計算與評價)。(3)立體投影圖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五頁。三維軸視投影圖,用于表示場地地質結構的空間立體形態(tài),為場地選擇及工程地質分區(qū)服務,適用于場地較平坦,坑孔布置較規(guī)則的勘探網。A、30°、30°X、Y軸與水平基線夾角都是300,等度軸視正投影立體圖,三軸偏縮系數相等均為0.8165。

XY300ZB、7°、40°三軸偏縮系數:X0.9255,Y0.5366,Z0.9255。XY704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