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高二地理寒假作業(yè)測試卷講評》(課件)_第1頁
高二地理《高二地理寒假作業(yè)測試卷講評》(課件)_第2頁
高二地理《高二地理寒假作業(yè)測試卷講評》(課件)_第3頁
高二地理《高二地理寒假作業(yè)測試卷講評》(課件)_第4頁
高二地理《高二地理寒假作業(yè)測試卷講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名錄

48處

(分類排列,可點擊觀看)

世界文化遺產(chǎn)(31處)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甘肅敦煌莫高窟

長城

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北京故宮

武當(dāng)山古建筑群第一頁,共58頁。第一頁,共58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蘇州古典園林

山西平遙古城

云南麗江古城

北京天壇

北京頤和園第二頁,共58頁。第二頁,共58頁。

重慶大足石刻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明清皇家陵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大同云岡石窟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第三頁,共58頁。第三頁,共58頁。

澳門歷史城區(qū)

安陽殷墟

開平碉樓與村落

福建土樓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元上都遺址第四頁,共58頁。第四頁,共58頁。

云南紅河哈尼梯田

中國大運河

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

中國土司遺址第五頁,共58頁。第五頁,共58頁。

世界自然遺產(chǎn)(10處)

四川九寨溝

四川黃龍

湖南武陵源

云南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中國南方喀斯特

江西三清山

中國丹霞

中國澄江化石地

中國新疆天山第六頁,共58頁。第六頁,共58頁。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4處)

山東泰山

安徽黃山

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第七頁,共58頁。第七頁,共58頁。

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3處)

江西廬山

山西五臺山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第八頁,共58頁。第八頁,共58頁。中國土司遺址

2015.7.4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九頁,共58頁。第九頁,共58頁。絲綢之路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十頁,共58頁。第十頁,共58頁。中國大運河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一頁,共58頁。第十一頁,共58頁。紅河哈尼梯田2013年6月22日,獲準(zhǔ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二頁,共58頁。第十二頁,共58頁。中國“新疆天山”2013年6月21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第十三頁,共58頁。第十三頁,共58頁。澄江化石地2012年7月1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四頁,共58頁。第十四頁,共58頁。中國元上都遺址2012年6月29日,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五頁,共58頁。第十五頁,共58頁。杭州西湖文化景區(qū)2011年6月24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六頁,共58頁。第十六頁,共58頁?!爸袊は肌?010年8月1日,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七頁,共58頁。第十七頁,共58頁。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2010年8月1日,獲準(zhǔn)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十八頁,共58頁。第十八頁,共58頁。山西五臺山

2009年6月26日,被作為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十九頁,共58頁。第十九頁,共58頁。三清山2008年7月8日,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頁,共58頁。第二十頁,共58頁。福建土樓2008年7月6日,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一頁,共58頁。第二十一頁,共58頁?!伴_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6月28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二頁,共58頁。第二十二頁,共58頁。中國南方喀斯特喀斯特即巖溶地貌,2007年6月27日,被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第二十三頁,共58頁。第二十三頁,共58頁。中國安陽殷墟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四頁,共58頁。第二十四頁,共58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年7月12日,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第二十五頁,共58頁。第二十五頁,共58頁。澳門歷史城區(qū)

2005年7月15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六頁,共58頁。第二十六頁,共58頁。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年7月,被獲準(zhǔn)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第二十七頁,共58頁。第二十七頁,共58頁?!叭⒘鳌?003年7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第二十八頁,共58頁。第二十八頁,共58頁。

云岡石窟2001年12月14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二十九頁,共58頁。第二十九頁,共58頁。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年11月,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三十頁,共58頁。第三十頁,共58頁。第三十一頁,共58頁。第三十一頁,共58頁。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年11月,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三十二頁,共58頁。第三十二頁,共58頁。明清皇家陵寢

在2000年至2004年間先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三十三頁,共58頁。第三十三頁,共58頁。

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年11月30日,安徽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三十四頁,共58頁。第三十四頁,共58頁。重慶大足石刻1999年12月1日,在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三十五頁,共58頁。第三十五頁,共58頁。福建省武夷山

1999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三十六頁,共58頁。第三十六頁,共58頁。北京頤和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三十七頁,共58頁。第三十七頁,共58頁。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三十八頁,共58頁。第三十八頁,共58頁。麗江古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三十九頁,共58頁。第三十九頁,共58頁。平遙古城1997年12月,獲準(zhǔn)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四十頁,共58頁。第四十頁,共58頁。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蘇州古典園林第四十一頁,共58頁。第四十一頁,共58頁。江西廬山風(fēng)景區(qū)

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二頁,共58頁。第四十二頁,共58頁。峨眉山—樂山大佛1996年12月,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三頁,共58頁。第四十三頁,共58頁。布達拉宮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四十四頁,共58頁。第四十四頁,共58頁。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五頁,共58頁。第四十五頁,共58頁。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1994年12月,“三孔”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六頁,共58頁。第四十六頁,共58頁。湖北的武當(dāng)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七頁,共58頁。第四十七頁,共58頁。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qū)

1992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第四十八頁,共58頁。第四十八頁,共58頁。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qū)1992年《世界自然遺產(chǎn)》。第四十九頁,共58頁。第四十九頁,共58頁。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qū)1992年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第五十頁,共58頁。第五十頁,共58頁。安徽黃山1990年12月,獲準(zhǔn)成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第五十一頁,共58頁。第五十一頁,共58頁。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分別于1987及2004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五十二頁,共58頁。第五十二頁,共58頁。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五十三頁,共58頁。第五十三頁,共58頁。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lián)盟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tǒng)稱。其歷史長達2000多年,中國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第五十四頁,共58頁。第五十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