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 (自動保存的)_第1頁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 (自動保存的)_第2頁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 (自動保存的)_第3頁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 (自動保存的)_第4頁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 (自動保存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資料一、鴉片戰(zhàn)爭為什么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開始發(fā)生質的變化。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正因如此鴉片戰(zhàn)爭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二、近代不平等條約

1.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英)內容:割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五口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協(xié)定關稅影響: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外患接踵而至,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中英)內容: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3.1858年《天津條約》(中-英法)內容:允許外國公使駐北京、增開沿海沿江十處通商口岸,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經(jīng)商和傳教,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等。4.1860年《北京條約》(中-英法)內容:開放天津,準華工出國,割九龍,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設總理衙門影響:使中國喪失大量主權和領土,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5.1895年《馬關條約》(中日)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chǎn)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影響:1)巨額賠款,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2)新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3)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4)列強爭相在中國強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5)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地加深了6.1901年《辛丑條約》

內容:1)經(jīng)濟上: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共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2)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3)軍事上: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zhàn)略要地4)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5)外交上和內政上: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影響:1)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使中國的稅收受到列強的控制2)“使館界”作為國中之國,成為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3)懲辦支持義和團的官員,改設外務部,列強通過外交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迫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4)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方式:軍事侵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政治控制、經(jīng)濟掠奪、文化滲透。8.列強瓜分中國圖謀破產(chǎn)原因1)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重要原因),保全清政府為共同統(tǒng)治工具,“以華制華”2)中華民族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根本原因),正是包括義和團在內的中華民族為反抗侵略進行的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戰(zhàn)斗才粉碎了圖謀9.中國近代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社會制度的腐?。ǜ驹颍┙?jīng)濟技術的落后三、

民族意識覺醒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人物及作品1)林則徐(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組織將英國的《地理大全》編譯成《四洲志》);2)魏源(1848年將《四洲志》書稿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學習外國先進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富國強兵,抵御外國侵略,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3)王韜、薛福成、馬建忠、鄭觀應(19世紀70年代以后,其中鄭觀應在所著《盛世危言》提出大力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同西方國家進行“商戰(zhàn)”,建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張。這些主張具有重要的思想啟蒙的意義。)4)康有為(1898年4月保國會演說)

5)嚴復(1895年《救亡決論》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甲午戰(zhàn)爭后他有翻譯了《天演論》,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進化論思想,為危機意識和民族意識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約資本(耕者有其田)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根3.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的區(qū)別:根本在于反帝反封建是否明確,都是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綱領4.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

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5.辛亥革命(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的歷史意義、失敗的原因、教訓(P73-74):

辛亥革命是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意義:1)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2)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3)給人們帶來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會經(jīng)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積極變化。5)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之一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用活動的高漲。失敗的原因:1)反動勢力共同絞殺2)階級本身的局限性、軟弱性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資產(chǎn)階級不敢正面去反對帝國主義而耽于狹隘的排滿情緒;也不敢從根本上去改變封建制度的經(jīng)濟基礎,只滿足于清帝退位脫離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是人民迫切的要求,辛亥革命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人民群眾熱情喪失;也由于資產(chǎn)階級害怕人民,不敢放手發(fā)動群眾,在中外反動勢力進攻下孤立無援同盟會軟弱無力。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它既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與缺乏明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內部四分五裂沒有建立自己的武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發(fā)展的先天不足決定的八、新文化運動

標志:《新青年》(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原為《青年雜志》)口號:民主和科學(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內容:前期其實質是資產(chǎn)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后期則由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題。意義: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前期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新文化運動是資產(chǎn)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爭,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新文化運動是偉大的思想解放與民主和科學的洗禮,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但只有舉起社會主義的旗幟,才算找到振興中國的新道路。新文化運動——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構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3)為五四運動爆發(fā)起了思想宣傳動員作用。4)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九、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資產(chǎn)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12.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即為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表現(xiàn)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于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3.評價:進步性(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chǎn)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fā)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4)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fā)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tǒng)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繁榮。局限性(1)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yōu)先的地位。但是,離開改造產(chǎn)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huán)境的革命實踐,僅僅依靠少數(shù)人的吶喊,依靠有限的宣傳手段,要根本改造由這種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國民性,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工農運動結合,使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里。(2)他們還回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3)以當時的文學革命而論,雖然提出建設“國民文學”,但當時的文學活動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還沒有可能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味批判以及對西學的全盤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終導致了西方文學不徹底,東方文學被否定,是中華古典文化走向沒落的開端。(4)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批判孔學,是為了給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但是,由于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所以從根本上說,提倡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并不能為人們提供一種思想武器去認識中國,去有效地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交的失敗。4.意義: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3]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yōu)橛神R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5.作用:新文化運動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wǎng),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但因為對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對中國固有文化的全面否定,也導致了中華古典文化的沒落十、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活動1.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戰(zhàn))

1)問題主義論戰(zhàn):李大釗針對胡適的<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的主張《再論問題與主義》根本解決,一點改良不行

2)社會主義論戰(zhàn):張東蓀、梁啟超挑起。資本主義必倒,社會主義必興,發(fā)展資本主義

3)政府主義論戰(zhàn):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成員同黃凌霜、區(qū)聲白等。極端個人主義

2.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

3.驚醒關于建黨問題的討論和實際組織工作。十一、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

1.黨的綱領:以無產(chǎn)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chǎn)階級,采用無產(chǎn)階級專政達到階級斗爭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lián)合第三國際2.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意義: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1)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不斷向前發(fā)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2)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chǎn)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3)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之間的聯(lián)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十二、中國中產(chǎn)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7月)1.黨的最高綱領: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2.當階段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十三、中國革命的新局面1.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群眾路線十四、國共合作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標志:國民黨一大的成功2.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標志: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fā)表《中國共產(chǎn)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fā)表實際承認共產(chǎn)黨合法地位的談話。十五、大革命失敗1.原因:1)客觀方面,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強大,是由于資產(chǎn)階級發(fā)生嚴重的動搖、統(tǒng)一戰(zhàn)線出現(xiàn)劇烈的分化,是由于蔣介石集團、汪精衛(wèi)集團先后背叛革命。2)主觀方面,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定的后期犯下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注意的錯誤,放棄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領導權。2.教訓:土地革命,掌握革命武裝,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十六、八七會議

1.內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通知的總方針,并選出了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2.意義:八七會議使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大大前進了一步,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轉折。十七、工農武裝割據(jù)理論的內容:以農民為工作重點,到農村去發(fā)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jù)地。十八、土地政策1.1927-1937土地革命:1)第一次井岡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制定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力。)2)第二次(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定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的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边@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保證了中國農民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3)第三次(1931年2月,毛澤東和鄧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路線和土地分配方法: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消滅地主階級;以鄉(xiāng)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至此,中國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制定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和路線)2.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嚴重挫折即三次左傾錯誤(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未結合)

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后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

1)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傾盲動錯誤,認為革命形勢在不斷漲,盲目要求“創(chuàng)造總暴動的局面”。

2)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地認為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進入高潮,盲目要求舉行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

3)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陳紹禹(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3.抗日戰(zhàn)爭減租減息,發(fā)展生產(chǎn)。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實行減租減息,減輕農民所受剝削,提高抗日、生產(chǎn)積極性,交租交息,聯(lián)合地主抗日?!白约簞邮?,豐衣足食”,領導根據(jù)地軍民大生產(chǎn)(1942年)4.解放戰(zhàn)爭1946年5月4日,《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決定將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河北省平山縣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guī)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xiāng)村中的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xiāng)村農會接受”,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保田參軍意義:獲得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資源;土地制度改革,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的根基的社會大變革。中國主要人民群眾——農民,進一步認識到共產(chǎn)黨是自身利益的維護者,因而自覺團結在黨周圍,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群眾基礎。十九、遵義會議

1.內容:會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分工,根據(jù)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博古任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全權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

2.意義: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開始確立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chǎn)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二十、什么是長征精神?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些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現(xiàn),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xiàn)。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長征一結束,中國的新局面就開始了。二十一、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游行)

意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來臨二十二、國民黨組織的四次會站:淞滬、忻口、徐州、武漢

1938年3月,李宗仁,臺兒莊戰(zhàn)役大捷二十三、洛川會議

1937年8月,中共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抗日救國是綱領二十四、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中日戰(zhàn)爭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戰(zhàn)爭。一方面,敵強我弱,決定了戰(zhàn)爭的持久性;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國,發(fā)動退步野蠻的侵略戰(zhàn)爭,失道寡助,中國是大國,進行正義進步的反侵略戰(zhàn)爭,得道多助。中國已有代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根據(jù)地及中國軍隊。因此,最后勝利又將屬于中國??茖W的預測抗日戰(zhàn)爭的發(fā)展進程,即抗日戰(zhàn)爭將經(jīng)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三個階段。二十五、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八路軍115師,全民族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二十六、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總方針: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鼓勵鞏固勢力。二十七、延安整風運動

1.主要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最主要任務)、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帝黨八股以整隊文風2.主觀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內反復出現(xiàn)“左”、右傾錯誤的思想認識根源3.實質:理論脫離實際,顛倒認識、實踐關系,是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4.表現(xiàn):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主觀主義、教條主義表現(xiàn)了幼稚者的蒙昧。)

5.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二十八、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意義、基本經(jīng)驗:1.意義:1)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wèi)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2)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4)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yè)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2.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