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_第1頁
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_第2頁
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_第3頁
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_第4頁
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作業(yè)桐城閃閃制作2023/5/172

目錄

2023/5/173基本介紹郵編:231400代碼:340881區(qū)號:0556拼音:TóngChéngShì英譯:TongchengCity全市轄3個街道、12個鎮(zhèn)、兩個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文昌街道、龍眠街道、龍騰街道,雙港鎮(zhèn)、新渡鎮(zhèn)、金神鎮(zhèn)、孔城鎮(zhèn)、范崗鎮(zhèn)、青草鎮(zhèn)、呂亭鎮(zhèn)、大關鎮(zhèn)、唐灣鎮(zhèn)、鱘魚鎮(zhèn)、嬉子湖鎮(zhèn)、黃甲鎮(zhèn)及市經濟開發(fā)區(qū)、雙新經濟開發(fā)區(qū)。合(肥)九(江)鐵路、合(肥)安(慶)高速、206國道、228省道過境。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有桐城文廟、吳越故居、半山閣、施從云墓、戴名世墓、姚瑩墓(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尺巷、孔城老街、龍眠山、披雪瀑以及桐城中學內有“二野”司令部舊址等。民國時三十八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xiàn)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直管試點市之一2023/5/174交通區(qū)位桐城市位于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地處合肥、安慶中間,東鄰廬江、樅陽兩縣,西連潛山縣,北接舒城縣,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桐城交通便捷,陸路方面,206國道、合九鐵路和合安高速(G4212)縱貫全境,航空方面距安慶、合肥機場較近,水路通過菜子湖直通長江。全市已實現(xiàn)鄉(xiāng)鄉(xiāng)通油路,從市區(qū)到主要鄉(xiāng)鎮(zhèn)都有干道相連,郵電通訊方便快捷。2023/5/175桐城教育高等教育桐城師范高等??茖W校中職教育桐城望溪高級職業(yè)學校桐城中華職業(yè)學校桐城技工學校安慶文都科技職業(yè)學校普通高中桐城中學天城中學桐城二中桐城四中桐城五中桐城六中桐城七中桐城八中桐城九中桐城十中桐城十一中民辦教育吳汝綸公學2023/5/176自然狀況全市總戶籍人口75萬,城區(qū)常住人口12萬。國土面積147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氣候區(qū),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農、宜牧、宜漁。境內礦藏豐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礬、花崗石、大理石、銅、鐵等10余種,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穿山甲、水靈貓、水獺、江豚、白鶴、巨蜥等,珍稀植物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等,藥用植物多達200余種。2023/5/177建制沿革夏,屬揚州之域商,屬揚州之域周,置桐國秦,為舒縣隸九江郡西漢,初為樅陽縣,隸廬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改稱舒縣東漢,屬舒和龍舒侯國,先隸廬江郡,后隸揚州刺史部。晉,屬舒縣,先隸廬江郡,后隸揚州道,又隸晉熙郡。南北朝宋,初為舒縣,隸廬江郡;后為陰安縣、呂亭左縣,隸晉熙郡。齊,屬晉熙郡陰安縣,廬江郡舒縣、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梁、陳,為樅陽郡樅陽縣。隋,初為樅陽縣,屬熙州;開皇十八年(598)改為同安縣,隸同安郡。唐,初仍為同安縣,屬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去郡縣名稱中的“安”字,改同安郡為盛唐郡(后復為同安郡)、同安縣為桐城縣,此為桐城縣名之始,沿用至今。宋,北宋初年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屬淮南西路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屬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屬安慶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屬江淮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一年屬江浙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明,初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屬安慶府,直隸南京。清,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屬安徽省安慶府。中華民國出現(xiàn)后,民國元年(1912)直隸安徽省,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7年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qū),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qū),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qū)?,F(xiàn)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23/5/178古城桐城桐城古城區(qū)為桐城市(縣)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歷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龍眠三山,旁挾石河、龍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嬈。古城初名山城,民國時改為孟俠鎮(zhèn),建國后定名為城關鎮(zhèn)。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稱。城中保存完或經修復的古建筑有:宏偉壯觀,體現(xiàn)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廟”;飛檐翹角,體現(xiàn)明清建筑特色的“東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風韻的“告春及軒”;五垛四孔,橫跨龍眠河上的“紫來橋”;幽靜肅穆,仿佛置身仙境的“靜土蓮社”;千年不涸,富有傳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處名人遺存,諸如方學漸的“講學園”,方以智故居“瀟灑園”,左光斗故居“啖椒堂”及“左公祠”,張英、張廷玉“宰相府”及“六尺巷”遺址,姚鼐的“惜抱軒”及其手植的銀杏樹,姚元之舊館“竹葉亭”,方東樹家廟,方宗誠故居“九間樓”,吳汝綸藏書處“半山閣”,方守敦吟詩亭“凌寒亭”,以及近代革命烈士吳樾故居等等,均歷歷在目,展示了古城特有風姿。桐城古城當代著名學者和作家朱光潛、方東美、葉丁易、方孝岳、方令孺、馬茂元、光仁洪、舒蕪等也都在家鄉(xiāng)古城留下青少年時期的足跡。主要景點有:朱光潛故居等。著名文史學家羅哲文在考察古城時寫道:“想過去冠蓋滿京華,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領風騷?!?023/5/179人文歷史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fā)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公元1996年撤縣設市,歷時1200余年。其間人文勃興,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松,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清時期中進士者就達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無與倫比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特別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余年,擁有作家1200余人,創(chuàng)作傳世作品2000余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家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現(xiàn)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zhèn),農工民主黨創(chuàng)建人章伯鈞,中國計算機專家慈云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chuàng)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xiāng),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2023/5/1710經濟概況桐城1996年撤縣設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桐城經濟社會發(fā)展迅速,已連續(xù)五年縣級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前列。2005年,全市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55.5億元,財政收入3.32億元。2007年地區(qū)生產總值78億元,2008年成功成為安徽省首批省管縣(市)之一,該年地區(qū)生產總值達到89億元。2010年地區(qū)生產總值達134.1億元。工業(yè)經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裝、機械加工、羽絨制品等行業(yè)優(yōu)勢逐步形成,農業(yè)產業(yè)化快速發(fā)展?!扒嗖菹恪贝竺?、“桐城小花”茶、“龍眠山”茶油、桐城水芹等一批名特優(yōu)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科技、文化、體育、民政等社會事業(yè)均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2023/5/1711桐城商標2011年11月29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1年“中國馳名商標”名錄,桐城“青草香”榜上有名。至此桐城本土的”中國馳名商標“達到7個,除了新加入的“青草香”,其他6個為:中國鴻潤集團的“鴻潤”商標(中國名牌)、金光集團的“金光”商標、華祥集團的“白兔湖”商標,金星機械公司的“金星”商標,霞珍集團的“霞珍”商標和盛運集團的“盛運”商標。截止2010年初,桐城市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占到了安徽省現(xiàn)有中國馳名商標總數(shù)的近1/7,居全省縣級首位;擁有26件安徽省著名商標,占到安慶市省著名商標總數(shù)的1/3!2010年度安徽“民企百強”排行榜出爐,我市有8家民營企業(yè)光榮上榜。安徽鴻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別進入“50強”和“100強”之列。2023/5/1712桐城之最桐城最早得名于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改當時的同安縣為桐城縣。桐城最高山峰為華崖山,海拔1065米。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內長74.79公里。桐城最大湖泊是與樅陽共有的菜子湖,東西長22公里,南北平均寬約8公里。桐城最大水庫是牯牛背水庫,建于1965年4月,總庫容8180萬立方米。桐城最早的戶口記載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當時居民10427戶,58562人。桐城最早記載的地震發(fā)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桐城最早的水電站是1958年3月建成發(fā)電的麻山嘴兒沖水電站。桐城最早的小學是光緒三十年春〈1904〉在縣城建成的崇實學堂。桐城最早創(chuàng)辦的報紙是民國元年的〈投子曉鐘報〉

桐城最早進入中國文學史冊的是唐著名詩人曹松,著有〈曹夢征詩集〉

清乾隆年間桐城人方觀承繪制的〈御題棉花圖〉是我國最早的棉作學圖譜。桐城派稱雄清代文壇200多年。擁有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作家群體。“天下文章,歸于桐城”。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桐城派,從中學到大學,都要講述桐城派。1958年9月,桐城氣候站開始進行氣象預報,這是境內最早的天氣預報。桐城最久遠的古遺址是魯王墩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桐城的院士、博導、教授、大學生、出國留學的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國近2000個縣級區(qū)域是最高的之一,不但過去,即使是今天,也無愧于文都的稱號桐城擁有全國最年輕的博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段路明教授,28歲時當博導,當時全國最年輕。桐城唐灣人,14歲畢業(yè)于桐城中學。保送科大,他和導師在量子領域的一個成果被國際稱為段-郭界限。其導師郭光燦為中科院士。桐城——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百強市2023/5/1713桐城名人方以智姚鼐桐城派何思鰲明嘉靖間以貢生廷試第一,授山東棲霞知縣。何如申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與弟如寵同舉進士,授浙江右布政使。何如寵兄弟二人同舉進士,如寵為官清廉,深得在朝官員信賴,官至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桐城第一宰相。何其鞏桐城人。北平市首任市長。姚范清代著名文學家戴名世桐城派劉大櫆桐城派方苞桐城派姚鼐桐城派張英父子宰相左光斗

姚瑩

方維儀

黃鎮(zhèn)外交家艾雯著名作家吳樾“投向清廷第一彈”朱光潛美學大師,畢業(yè)于桐城中學吳汝綸著名教育家,創(chuàng)辦桐城學堂--桐城中學前身潘玉良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女俠陳所巨1947.6.19-2005.9.24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在當代文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舒蕪當代文學評論家金庸有爭議,有說祖籍桐城,有說江西婺源,不過他學習得是桐城文化,中央電視臺上已經說明了。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翻譯員儲波原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讓內蒙古成為中國經濟增加最快的人)費玉清本名張彥亭,祖籍安徽桐城,出生在臺北張菲綜藝大哥大項雷鳳凰衛(wèi)視編導胡一虎鳳凰衛(wèi)視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江和平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xiàn)任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級編輯。祝義才雨潤公司總裁,系桐城市嬉子湖人,在家鄉(xiāng)投資興學,傳為佳話2023/5/1714趙建軍,安徽桐城人,深圳市普聯(lián)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普聯(lián)技術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創(chuàng)建了享譽全國的知名網絡與通信品牌:TP-LINK。桂四海,安徽桐城人,香港遠航集團總裁,有香港新一代“船王”之稱,短短十余年,資產從10萬港幣到300億他締造了一個現(xiàn)代商業(yè)傳奇。遠航集團如今已擁有26條現(xiàn)代化貨輪,船隊總運力約300萬噸,航線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港口,已躍居為香港最大的獨立船東。孫德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鋼鐵冶金學家慈云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吳杭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低溫物理學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陸大道中國科學院院士經濟地理學家徐南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膜領域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汪旭光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yè)炸藥與爆破技術專家吳曼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雷達探測技術專家組專家嚴耕望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學漸明桐城人。明中葉桐城學術的領頭人。東林黨魁方大鎮(zhèn)明桐城人。官至大理少卿。著有《田居乙記》四卷、《寧漢居文集》四卷錢澄之明末清初桐城人.組織“云龍社”,與“復社”相應和。授彰州推官,改延平府。授禮部儀制司主事。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編修知制誥。曾在吳江起兵抗清。清兵攻陷桂林后,一度削發(fā)為僧,后還俗歸隱故鄉(xiāng),改名澄之。其博學多才,詩文尤負重名。著有《田間易學》、《莊屈合詁》、《藏山閣文存》、《藏山閣詩存》、《錢飲光全集》、《錢飲光遺書》5種。方東樹清桐城人。“桐城派”作家、文學家、學者。以反漢學為旗幟,極力宣揚程朱理學。所著有《漢學商兌》、《昭昧詹言》、《書林揚觶》、《儀衛(wèi)軒文集》等。馬其昶桐城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近代散文家。光緒間曾任學部主事,后任京師大學堂教習。辛亥革命后,曾參與修纂《清史稿》。所著有《抱潤軒文集》、《毛詩學》等。汪世銘桐城人。原民社黨革命新派負責人之一。建國后任國務院參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吳芝瑛(女):桐城人。書法家、詩人。書法工瘦金體,冠絕一時。最煊赫一時的快事是上書袁世凱,勸其順應潮流。秋謹遇害后,家屬不敢營葬。與徐寄塵二人,在杭州西岸橋畔,買地為其辦理葬事,此事一時傳為美談。史尚寬桐城人。中國民法第一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迄今為止獨立完成“民法全書”的第一人。施從云桐城人?!氨狈礁锩娬笨偹玖?。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二級上將。2023/5/1715方大鉉明桐城人。授刑部主事。起補戶部。著有《聽峽齋草》、《塞蘭館集》。李宗傳清桐城人。浙江督糧道。杭、嘉、湖三府大水,宗傳建議,浙西諸水尾閭,下由江蘇入海,必宜江、浙兩省通籌疏浚,大吏用其言,疏請合治。坐事左遷,巡撫程含章薦之,以知府用,授湖南永州,葺濂溪書院,崇節(jié)義,勸種植。擢四川成綿龍茂道,累攝鹽道、布政使。張祖翼桐城人。清末民初四金石書畫巨擘之一。晚清著名篆刻書畫家。方令孺(女)桐城人。翻譯家、散文家。新月派僅有的兩詩人之一。留學美國。回國后,先后任重慶國立劇專教授,國立編譯館編審,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浙江省文聯(lián)主席。方瑋德桐城人。新月派后期青年詩人。新月派后起之秀。馬茂元桐城人。唐研究學者。主要研究目標在唐詩。代表作有《唐詩選》、《唐才子傳箋證》等。方東美桐城人?,F(xiàn)代哲學家.新儒學八大家之一。新儒學三期代表人物。方言原名方祚德。桐城人。1949年調新華社工作后,歷任東北總分社編委,總社國內新聞部組長、副主任,山西分社社長,總社新聞研究部副主任、新聞研究所所長等職。1986年評為高級編輯。曾任全國好新聞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新聞學科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指導教師。致力于新聞學研究。趙筱梅桐城人。臺灣“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從事國民黨官辦婦女兒童工作,參與籌建“婦女聯(lián)合會”,任委員。曾任臺灣旅游管理學會理事長及臺北教育會理事長。華松年桐城人。臺灣原“糧政廳副廳長”。曾參與撰寫《接收臺灣報告》,后從事糧食管制、工商策劃等建設工作,為戰(zhàn)后臺灣的經濟恢復和發(fā)展作出過較大的貢獻。《臺灣糧食發(fā)展之研究》、《臺灣經濟奇跡探源》等多部專著。其中,《臺灣糧政史》曾獲嘉新優(yōu)良著作獎第一名,被譽為臺灣的“糧政專家”。黎莉莉(女)桐城人。默片影星。與胡蝶同代的“影后”。表演藝術家、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章立生桐城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春元桐城人。文學評論家。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理論室主任、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現(xiàn)代文論》副主編、《現(xiàn)代外國文論叢書》編譯組負責人。張元民桐城人。電演導演。先后拍攝《閃光的彩球》、《快樂的單身漢》、《T省的八四、八五年》、《最后的選擇》等故事片15部,以及新聞紀錄片、藝術性紀錄片《上海新貌》、《黃山》、《上海工藝美術》等六十余部集。1990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現(xiàn)任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黨委副書記兼上海電影電視(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是上海廣播電影電視臺系列中級職稱評委會主任、《上海電影志》副主編、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電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影視技術學會副主席。楊永直桐城人,原上?!督夥艌蟆飞缟玳L、總編輯,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2023/5/1716潘正祥桐城人。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國際政治特別是中蘇關系、中俄關系研究。楊田村桐城人。原北京廣播學院高級編輯、北京廣播學院文編系副主任。姚佐唐桐城人。加入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二七”慘案后,作為工人代表之一向北洋政府請愿并向死難烈士家屬表示慰問。率領鐵路工人組成鐵道隊,在河南、廣州與軍閥進行斗爭。隨北伐軍轉戰(zhàn)到南京,在中共南京市委領導下工作。因叛徒出賣被捕,被槍殺。唐哲明桐城人。少將。中南軍區(qū)工兵司令員兼工兵司令部參謀長,工程兵科學技術研究部部長,工程兵副參謀長。1955年授予。周浣白桐城人。少將。軍委通信部辦公室主任,軍委通信兵干部部部長,總參謀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提升。李鐵砧桐城人。少將炮兵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炮兵直屬政治部主任,炮兵政委辦公室主任,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提升。王禮貺桐城人。原新華社副秘書長兼信息中心主任(1994年2月起任)疏效平桐城人,美國紐約州壬色列理工學院電機博士。現(xiàn)任美國圣荷西華人天主教神同禱會長。何如寵明桐城人。崇禎時,官禮部、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受封皇族。首輔名臣。齊之鸞明桐城(今樅陽雨壇鄉(xiāng)人)。之鸞字瑞卿,號蓉川,是樅陽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據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功臣鳳陽徐達,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因避禍南遷,故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故此之鸞乃變成樅陽雨壇查嶺齊氏一世祖齊添福(天福)后代。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先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后授刑部給事中。齊之鸞在任刑部給事中期間,直言敢諫。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于任上,時年52歲,卒后列入鄉(xiāng)賢祠奉祀。之鸞學識淵博,文彩宏麗,對桐城派的興起有先導作用。姚瑩在《桐舊集》序中曰:“自齊蓉川(之鸞)給諫以詩著有明中葉,錢田間(錢澄之)振于晚季,自是作者如林?!饼R之鸞著有《蓉川集》、《南征紀行》和《入夏錄》等各若干卷。之鸞詩歌直面現(xiàn)實,出語新奇,是當之無愧的桐城派始祖。馬孟禎明桐城人。御史。吳天放明桐城人。詩人。吳道新明末桐城人。官吏,詩人。工部主事。主要著作有:《潛德居詩集》;《龍眠風雅》;《桐舊集》;《潛德居文集》;《浮山志》。龍汝言清桐城人。嘉慶十九年狀元。實錄館總裁。方式濟清桐城人。著《易說未定稿》6卷、《五經一得》若干卷。寫成著名的黑龍江志書《龍沙記略》?!端膸烊珪嵋贩Q此書對某些江河水系的考辯,足以訂正遼金諸史的訛誤,并可補《盛京通志》的缺失。葉范清桐城人。畫家。工花鳥。書宗北朝。同光間官福州,一時畫風多受其影響。陳子奮青少年時期常臨摹其作品。直接受其影響的有侯官人,工花鳥的虞湘。2023/5/1717孫元衡清桐城人。臺灣海防同知。臺灣人感念德政,建牌坊、立碑文紀念。馬瑞辰清桐城人。學者。歷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吉林將軍,主白山書院。著《毛詩傳箋通釋》。胡璋清末桐城人。畫家。與王冶梅并以畫梅得名在上海創(chuàng)辦《蘇報》。有梅王之稱.入《寒松閣談語錄》,《海上墨林》,《近代六十名家傳》。陳澹然桐城人。袁世凱總統(tǒng)府高級顧問、陸軍部編修。安大中文系教授。痛斥翁、張二人“徒有清流之名,而無治國才干。”代表作有《江表忠略》、《原人》、《原學》、《權制》、《憲法制原》、《王文成公成年譜》、《皖志議略》、《中國通史》、《異伶?zhèn)鳌贰ⅰ短镩g兵略》、《晦堂文論》、《方柏堂先生事實考略》(與桐城文士方守彝合著)等等。多方搜集湘軍史料,撰寫成具有真實研究價值的杰出名著《江表忠略》。方治(方???桐城人。國民黨中央委員,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教育部訓育委員會主委,重慶及上海市黨部主委,福建省代主席,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國大主席團主席,救總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逝世時葬於琉球,沖繩縣知事西銘順治親臨致祭,琉球各界在琉球新報及沖繩時報第四版聯(lián)名刊登全版廣告哀悼.吳鎧生桐城人。學者。著作家。民國后,入總統(tǒng)府任秘監(jiān)至終。施正一桐城人。原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謝蔚明桐城人。高級記者。1942年在湖北恩施任《武漢報》采訪主任、《新湖北報》通訊室主任,后在湖北松滋創(chuàng)辦《新湖北報》鄂中版任分社主任。抗戰(zhàn)爭勝利后,任中央社武漢分社采訪組長,后在南京《和平報》任采訪部副主任兼《每晚報》采訪部主任。1949年秋,任《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記者。1980~1986年初任文匯報社主辦的《文匯月刊》雜志副主編。1995年被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劉棣懷桐城人。圍棋名家。棋界呼為“大將”。在重慶與棋友創(chuàng)辦中國圍棋總會。民國35年至解放,棋界以他為四段的標準,以衡量其他棋手的水平。上海棋界四家之一。與北京過惕生并稱“南劉北過”。后任《圍棋》月刊副主編。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第一屆中國圍棋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市棋類協(xié)會副主席。疏松桂桐城人。自動控制及系統(tǒng)可靠性專家。歸僑。我國自動電力拖動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控制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與教育的開拓者之一。章伯鈞民盟創(chuàng)始人之一,1957年被劃為右派,至今尚未摘掉右派帽子。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被稱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的政治活動家”。2023/5/1718城市名片桐城經濟開發(fā)區(qū)桐城——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xiāng)2007年度“公眾心目中的和諧之城”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市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百強(縣)市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安徽省衛(wèi)生先進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市區(qū)為歷史文化名城塑料之鄉(xiāng)——新渡鎮(zhèn)設有國家級星火密集區(qū)、省級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國輸送機名城2023/5/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