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十二規(guī)劃_第1頁
小型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十二規(guī)劃_第2頁
小型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十二規(guī)劃_第3頁
小型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十二規(guī)劃_第4頁
小型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十二規(guī)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縣XX鄉(xiāng)XX煤礦瓦斯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XX縣XX鄉(xiāng)XX煤礦二o——年五月XX縣XX鄉(xiāng)XX煤礦瓦斯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煤礦行業(yè)做大做強,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為杜絕重大通風瓦斯事故,全面提升礦瓦斯綜合治理水平,保持我礦安全生產平穩(wěn)發(fā)展,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關于印發(fā)“十二五”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通知》([2011]42號),和XX省煤炭工業(yè)局、XX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關于印發(fā)XX省煤礦瓦斯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XX煤安監(jiān)[XX]XX號)精神,結合瓦斯綜合防治理的要求,特制定我礦“十二五”瓦斯綜合防治規(guī)劃。一、 工作目標“十二五”期間,我礦根據開拓、采區(qū)布置情況,積極采取瓦斯綜合防治措施,落實“以風定產、先抽后采、監(jiān)測監(jiān)控”的防治方針,建立“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jiān)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防治工作體系,建立健全瓦斯防治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以達到突出礦井瓦斯管理和瓦斯綜合治理標準礦井建設要求,為我礦煤炭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xù)穩(wěn)定好轉打下堅實基礎。二、基本要求優(yōu)化開拓、采區(qū)布局,合理組織生產,保證通風系統穩(wěn)定可靠,風量充足,風流穩(wěn)定,確保安全。實現地面瓦斯抽放系統有效投入運行,積極推進瓦斯綜合利用。完善礦井瓦斯突出防治體系,全面落實“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做到區(qū)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做到“不掘突出頭,不采突出面,不直接與突出煤層打交道”。做到監(jiān)控有效,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建全瓦斯治理機構,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強化現場管理,責任明確,執(zhí)行有力,監(jiān)督嚴格,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充實技術管理力量,加強現場技術管理。三、煤礦基本情況㈠煤礦簡介1、煤礦位置及交通XX煤礦行政區(qū)劃屬XX縣XX鄉(xiāng)XX管轄,東距XX縣城直線距離約20km。地理坐標為北緯XX°43,27〃?xx°44/20〃,東經xx°35,27〃?xx°36,37〃。煤礦有水泥公路與XX縣城相通,區(qū)內簡易公路四通八達;XX縣城有公路通向全國各地,交通極為方便。XX煤礦為私營股份份制企業(yè),礦區(qū)面積XXXXkm2,開采深度由XX?XX標高。2、煤礦歷史沿革XX煤礦由原XX煤礦和XX煤礦資源整合而來,XXXXXXXXXXXXXXXX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60kt/a,近幾年實際產量約20kt/a。3、礦區(qū)煤系地層及煤層賦存情況礦井位于XX—XX南北構造帶南段西側,礦井構造復雜程度為復雜類型,褶皺構造發(fā)育,斷裂構造更為發(fā)育。按其展布方向發(fā)育有三組共七條斷層,對煤層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煤層傾角30°?50°,局部倒轉。XXXXXXXXXX。煤質為中灰、中硫、低揮發(fā)分、高熱值無煙煤,可作為動力煤和民用煤。4、開采技術條件⑴煤層頂底板3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或泥質粉砂巖,XXXXXXXXXX6煤層頂板以灰黑色薄層狀泥質粉砂巖為主,XXXXXXXXXX礦井工程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⑵水文地質條件礦坑涌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礦坑實際涌水量僅為5?30m3/h,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簡單類型。⑶瓦斯、煤塵及自燃根據XX煤炭工業(yè)局《關于XX年度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的批復》(XX號),XXXXXXXXXX煤層無自燃傾向性,煤塵無爆炸危險性5、礦井資源條件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XXkt,可采儲量XXkt。㈡主要生產系統1、礦井開拓開采礦井采用斜井開拓方式,共設置一主、一副、一風3個井筒,XXXXXXXXXX礦井劃分為一個生產水平,水平標高為+240m;劃分為6個采區(qū),即11、12、13、14、15、16采區(qū)。12采區(qū)為生產采區(qū),11采區(qū)為準備、接替采區(qū)。12采區(qū)利用XXXXXXXXX2、提升運輸系統主斜井提升設備采用JTK-1.0X0.8型單筒提升絞車,其配套電動機功率37kW。配用12NAT6x7+FC1770ZSGB/T8918型鋼絲繩,每次提升煤車2輛或矸石車1輛。副井擔負輔助提升任務,提升部分矸石和材料,選用JTK-1.0x0.8型單筒提升絞車,其配套電動機功率37kW。配用12NAT6x7+FC1770ZSGB/T8918型鋼絲繩,每次提升矸石車1輛或材料車一輛。采用KFU0.75—6型翻斗式礦車裝載、人力推車翻煤。3、通風系統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通風方法為機械抽出式。引巷與掘進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風機配阻燃柔性膠布風筒壓入式供風,礦井通風系統基本合理。4、供電系統礦井主供電源來自xx縣xx鎮(zhèn)35/10kV變電站,用LGJ—50mm2架空線輸送至礦,電壓等級10kV,供電距離為10km;備用電源來自xx縣xx鄉(xiāng)35/10kV變電站,用LGJ—50mm2架空線輸送至礦,電壓等級10kV,供電距離為5km。當任一回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回線路能保證整個礦井用電需要。礦井供電電源可靠。5、防、排水系統礦井采用一級排水,排水管由+240m水平泵房沿主井排至地面(+313.0m標高),排水高度73m。安裝有D80-30x4型水泵3臺,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該水泵額定流量43ms/h,額定揚程120m,配電機功率為22kW。四、瓦斯治理規(guī)劃㈠采掘布置1、總體原則優(yōu)化生產布局、采掘布局合理、合理組織生產、堅持正規(guī)開采2、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2年底,盡快結束12采區(qū)的生產。⑵2012年:按礦井整合初步設計的要求布置開拓布置11采區(qū)。11采區(qū)必須布置有總回風大巷與回風井相通,11采區(qū)6煤層底板布置軌道上山、回風上山、行人上山三條巖石上山。每個區(qū)段在6煤層底板布置底板抽采巷。同一區(qū)段先開采5煤層,再開采6煤層。工作面布置下運輸順槽和上回風巷,布置壁式工作面引進工程技術人員,派出技術工人到外礦學習長壁式采煤方法。⑶2013年:堅決淘汰巷道式采煤法,采用走向長壁式采煤方法進行前進式回采,開采三角煤、殘煤時,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報縣煤炭局備案。⑷2014年:優(yōu)化生產布局??偨Y符合我礦井瓦斯治理的開采方法和開采順序,使采區(qū)和工作面的布置滿足礦井瓦斯治理的需要,優(yōu)化巷道布置,簡化生產系統,確定合理的工作面參數,合理集中生產,實現安全高效。⑸2015年:鞏固和提高。并把成功的經驗推廣至13、14、15、16采區(qū),并根據開采條件進行調整。合理組織生產,按瓦斯抽采能力、通風能力核定礦井年度和月度生產計劃,當礦井主要通風系統、瓦斯治理技術、開采工藝等發(fā)生變化時,應立即進行生產計劃的修改,杜絕超能力組織生產。㈡礦井通系統1、總體原則采區(qū)實行分區(qū)通風,縮短通風流程、擴大通風斷面、減少通風阻力、增大通風能力、提高抗災能力。2、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1年底更換主要通風機,按設計要求風井安裝2臺FBCZNM3/30型防爆抽出式軸流式通風機,功率30Kw,—臺工作,一臺備用。完美風井口設施,設防爆門、專用行人出口,設負壓水柱計,建立主要通風機運行臺帳。礦井所有的廢巷、肓巷、采空區(qū)進行砌密墻封閉,臨時不用的巷道打上合格的欄柵。⑵2012年更換礦井井下所有風門。按照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要求建立合格的風門,每座風門必須有正反兩道風門,風門墻體厚度不小于800mm,掏槽深度不小于200mm,風門上方的局部通風機通風口設防瓦斯逆流裝置,下方水溝設反水裝置。取消采掘工作面回風側的所有控制風流的風門、風墻、風檔。確需控制風流時,其控制裝置設在進風側。采區(qū)實行分區(qū)通風。采、掘工作面實行獨立通風,杜絕不符合《規(guī)程》規(guī)定的串聯通風、擴散通風、采煤工作面利用局部通風機通風等現象。杜絕采掘工作面回風直接切斷其他工作面唯一安全出口現象。采煤工作面堅持采用“U”型正規(guī)通風方式,并確保風量充足。⑶2013年對風井、+265m回風大巷等主要通風巷道進行擴刷,使有主要通風巷道的斷面達6.0m2以上,計劃擴刷巷道長度300m。使礦井通風阻力合理,各地點風速符合《規(guī)程》規(guī)定。礦井有效風量率不低于87%。回風巷道失修率不高于7%,嚴重失修率不高于3%;主要進風巷道實際斷面不小于設計斷面的2/3。采區(qū)設置專用回風巷。采區(qū)進、回風巷應貫穿整個采區(qū),杜絕一段為進風、一段為回風的現象。⑷2014年:所有局部通風機安裝“三專兩閉鎖”,實現“雙風機、雙電源”,并實現運行風機和備用風機自動切換。⑸2015年:購買儀器設備,進行礦井通風阻力測定,進一步優(yōu)化礦井通風系統。嚴格執(zhí)行測風制度,堅持每10天進行1次全面測風,并及時調節(jié)風量,保證礦井有效總風量富余系數在1.6以上,確保各作業(yè)地點風流穩(wěn)定,減少和避免瓦斯聚集、超限。㈢瓦斯抽采1、總體原則堅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不達標不進行采掘活動。實現地面瓦斯抽放系統有效投入運行,積極推進瓦斯綜合利用。2、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1年底進行瓦斯抽采系統設計,建立地面瓦斯抽采體系。初步擬定礦井瓦斯抽采系統規(guī)模為2.0m3/min純瓦斯量。瓦斯抽采系統在2011年底投入試運行。在12采區(qū)底板運輸大巷布置鉆場進行試抽。⑵2012年全面掌握礦井煤層瓦斯參數,進行煤層瓦斯基本參數測定,測定的內容有煤層瓦斯壓力、煤層瓦斯含量、煤層透氣性系數、瓦斯放散初速度,百米鉆孔瓦斯衰減系數等參數。礦井3、6煤層相距12?40m,將11采區(qū)區(qū)段底板抽采巷布置在6煤層底板法線距離15m左右,打穿層鉆孔,鉆孔穿過6、3煤層至3煤層頂板2m進行抽采,進行抽采半徑的測定工作。⑶2013年在11采區(qū)全面進行底板巷抽采。凡應抽采的煤層都必須進行抽采,要把煤層中的瓦斯最大限度抽采出來。11采區(qū)各石門揭煤時,進行瓦斯抽采。未經抽采的煤層決不揭煤。第一區(qū)段下順槽、上風巷煤層條帶,增加鉆孔密度。⑷2014年在11采區(qū)實行本煤層邊采邊抽和鄰近層抽采。開采3煤層時,從底板巷抽采3煤的瓦斯,并同時抽采下部6煤層的瓦斯。摸索本煤層邊采邊抽和近層抽采的最佳鉆孔布置參數,研究有效的抽采超前距。新采區(qū)投產前,必須進行底板預抽,底板巷鉆場密度不得大于1個/30m,每個鉆場穿層鉆孔數不得少于30個,瓦斯抽采率不得低于30%,抽采達標控制煤量必須持續(xù)滿足6個月的生產需要。當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時,必須采取超長鉆孔預抽瓦斯或在預抽鉆孔的掩護下進行作業(yè)。⑸2015年擴大地面抽采泵房,增設2臺低負壓大流量的抽采泵,并新安裝一趟直徑不小于500mm的瓦斯抽采管路至11采區(qū)。在11采區(qū)結束時,進行采空區(qū)抽采試驗。建立瓦斯抽采利用系統。初步設想建立一套500Kw的瓦斯發(fā)電機組。樹立瓦斯是優(yōu)質清潔能源的思想,變抽放為抽采,以多種形式利用瓦斯,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實現煤與瓦斯共采。全面開展礦井瓦斯抽采,要把煤層、圍巖中的瓦斯最大限度抽采出來。㈣監(jiān)測監(jiān)控1、總體原則監(jiān)控有效,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2、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1年底建立礦井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監(jiān)控室設在礦井主井口上方的調度室旁,設專人值班,主機2臺,一工一備,設備用電源,打印機等。采掘工作面初步實現監(jiān)測監(jiān)控。各回采工作面設2個高低濃度甲烷傳感器,進風巷設一個低濃度甲烷傳感器;各掘進工作面設2個高低濃度甲烷傳感器;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和安裝方法符合《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guī)范》(AQ1029-2007)的要求。進行人員培訓。至少派出2名技術工人進行培訓,使用礦井安全監(jiān)測系統能初步運行。⑵2012年進一步完善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將礦井總進風量、總回風量、礦井通風負壓、局部通風機開停、主要通風機開停、風門開關狀態(tài)等全部納入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安裝甲烷超限斷電和甲烷風電閉鎖控制,以及時化解風險,杜絕事故。實現中心站雙回路供電、雙機備份,備用主機能在5分鐘內投入工作,井下設備之間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在瓦斯抽采泵站設監(jiān)控分站,將瓦斯抽采流量、負壓、濃度、溫度、開停等參數納入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建立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的管理制度,保證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的正常運行,實現監(jiān)控有效,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3)2013年?2015年加大投入,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的各類傳感器的種類、數量、安裝位置根據礦井的采掘布置和通風系統的情況隨時調整。在礦井臨時安全避險硐室、永久安全避險硐室安裝監(jiān)控分站,將安全避險硐室的防爆門開關、甲烷、氧氣、溫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參數納入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增加和完善相關設備,安設礦井工業(yè)電視。安全監(jiān)測系統與縣煤炭局聯網。㈤防突管理1、總體原則完善礦井瓦斯突出防治體系,全面落實“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做到區(qū)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做到“不掘突出頭,不采突出面,不直接與突出煤層打交道”。2、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1年底聘請防突專業(yè)技術人員,擔任礦井的防突技術管理工作。制定“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⑵2012年聘請技術專家組,對礦井瓦斯治理進行會診,制定礦井瓦斯治理方案。全面落實“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包括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區(qū)域防突措施、區(qū)域措施效果檢驗、區(qū)域驗證在內的區(qū)域綜合防突措施。⑶2013年本礦井3煤層和6煤層相距14?40m,3煤層可做為保護層進行開采。11采區(qū)采取各區(qū)段底板瓦斯抽采巷進行穿層鉆孔預抽、邊采邊抽、鄰近層抽采等方法,對3煤層進行抽采,同時采取“四位一體”的防突措施,以實現3煤層的安全開采。3煤層開采后,6煤層可視為被保護層,可在進行效果檢驗、和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進行安全開采。⑷2014年堅持優(yōu)先采取開采保護層或預抽煤層瓦斯等區(qū)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做到區(qū)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不掘突出頭,不采突出面。3煤層全面進行抽采,不抽采不開采、不掘進。6煤層全面實現被保護層,不被保護不開采、不掘進。當局部6煤層不具備開采條件時,應想法先抽采,采取“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⑸2015年全面鞏固、進一步完善防突管理成果,摸索適合礦井瓦斯地質條件的突出危險性預臨界值指標。㈥安全避險⑴總體原則安全險險設施齊全,工作可靠。⑵具體規(guī)劃(1)2011年6月?2011年底地面建立空壓機站,安裝壓風管路至各個采掘地點,并且壓風管每隔100m安裝接口和開關。完善礦井通訊聯絡系統。⑵2012年建立礦井人員定位系統。在12采區(qū)各區(qū)段建立臨時安全避險硐室,安裝壓風自救裝置,在各采掘工作面設壓風自救裝置。在地面建立可供飲用的水池,安裝供水施救水管,至采掘工作面,每隔100m安裝接口和開關。在臨時安全避險硐室安裝各類傳感器,并接入礦井安全監(jiān)測系統。配備隔離式自救器,其防護時間不小于30min,臺數不小于下井總人數的1.2倍。⑶2013年建立礦井井下永久安全避險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