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5700字(論文)】_第1頁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5700字(論文)】_第2頁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5700字(論文)】_第3頁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5700字(論文)】_第4頁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57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TOC\o"1-3"\h\u摘要 3一、研究的目的意義及相關理論綜述 4(一)研究的目的意義 4(二)相關理論綜述 4(1)所得稅會計準則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源 4(2)所得稅會計的本質 4(3)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目標 5二、新準則的主要內容 6(一)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6(二)要確定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6(三)定義暫時性差異的概念 6(四)企業(yè)所得稅確認規(guī)定 6(五)企業(yè)所得稅計量規(guī)定 7(六)披露要求 7三、新準則與原制度差異比較 8(一)會計處理方法 8(二)引入“計稅基礎”的概念 8(三)確認差異 8(四)彌補虧損的會計處理不同 9四、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10(一)損益表債務法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比較 10(二)兩種方法的內涵 10(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 11(1)所得稅費用的計算程序不同 11(2)兩種方法的核算結果不同 11(3)核算“遞延稅款”的起始點不同 12(4)兩者對收益的理解不同 12參考文獻 13摘要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是企業(yè)會計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依據,對維護社會經濟健康發(fā)展有著至關影響。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化背景和國內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我國的會計和稅收制度進行了大幅度調整,例如,2007年生效的《企業(yè)會計準則》法案于同年公布,并于次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最受關注。本文利用兩種制度合作的機會,準備利用這兩種制度的差異的考察,為會計準則和所得稅立法的繼續(xù)協(xié)調提供參考。關鍵詞:會計準則企業(yè)所得稅差異一、研究的目的意義及相關理論綜述(一)研究的目的意義隨著經濟業(yè)務的全球復雜性和會計數據對報告使用者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對傳統(tǒng)所得稅會計方法的限制日益突出。最近在我國生效的所得稅會計準則引入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方法,規(guī)范了所得稅數據的核算和披露,并引入了稅基和暫時性差異等概念,與世界稅收體系保持一致。新的所得稅規(guī)則要求公司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也提高了企業(yè)會計數據的可比性,還使資產負債表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然而,利用以前對所得稅發(fā)展的研究,新標準的引入還是有大量問題,因此,本文基于之前的所得稅會計發(fā)展,詳細分析新舊所得稅會計在會計處理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本身存在的優(yōu)劣,并就上市公司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下,對財務報表進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分析,以期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進一步完善和會計實務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有益的指導意義。(二)相關理論綜述(1)所得稅會計準則產生和發(fā)展的根源所得稅的歷史淵源是會計規(guī)則和稅法的不同。會計規(guī)則和稅收立法區(qū)別的根本原因是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目標的分離。在我國最初的會計制度中,所得稅會計原則上受稅法約束。之后,我國的所得稅會計研究伴隨著稅收制度的變化和發(fā)展而逐步深入。1994年,財政部發(fā)布了《企業(yè)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guī)定》,這意味著所得稅賬戶開始適當的分離,同時也意味著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產生。到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還公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于2007年1月1日首次在上市公司中引入。截至目前,新的所得稅標準已正式納入國際會計準則,該準則要求所有公司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遞延所得稅。(2)所得稅會計的本質首先,所得稅是一種成本。此外,所得稅是一種特定的成本。具體的成本體現在所得稅不僅受到稅收立法的限制,而且必須符合會計準則和制度。所得稅是由稅法規(guī)定產生的,公司因所得稅而產生的負債(資產)、費用和現金流量都要入賬。在稅法和會計準則相結合的情況下(稱為“財稅合一”),應納稅所得額與稅前利潤相同,所得稅僅基于會計結果。相關率只測量一次,處理原則不具體。但是,如果對稅收立法和會計準則進行區(qū)分(稱為“財稅分離”),就必須考慮到這兩種監(jiān)管之間的區(qū)別,從而造成社會稅收判斷的復雜性,只有這樣才有必要建立所得稅會計準則。制定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問題在于按照基本會計原則反映稅法規(guī)定的所得稅事項并保持邏輯一致性的最佳方式。(3)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目標我國新出臺的所得稅會計準則,秉持資產負債觀,以暫時性差異取代時間性差異,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首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進而由其變動來確定當期所得稅費用,相信只要資產負債的賬目符合真實、公平的原則,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記錄當然是正確、可靠的。二、新準則的主要內容在我國的實際工作中,大多數所得稅公司的會計核算方法是根據稅法規(guī)定計算所得稅,同時按照相同的金額確定所得稅成本,即應付稅款法。這樣確定的所得稅支出一般不夠精確,不符合國際標準。所得稅標準的主要規(guī)定和解釋是:(一)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直接確認資產負債表項目,間接確認利潤賬戶。換句話說,首先計算并驗證會計日的遞延稅項資產或負債,然后擠壓所得稅成本。(二)要確定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新準則強調的是企業(yè)在特定時日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該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差異,主要是從余額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在這種計稅基礎上,新準則強調的是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并將這種暫時性差異對企業(yè)的影響分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分別加以處理。(三)定義暫時性差異的概念資產負債賬面金額與納稅價值之間的差額為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待征稅的暫時性差異是指未來應交稅收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和未來抵扣應稅金額的可扣除暫時性差異。(四)企業(yè)所得稅確認規(guī)定會計年度和以前財政年度的未繳所得稅被確認為負債,已繳超額稅款被確認為資產。待征稅的暫時差額和可扣除的暫時差額應乘以預計收回資產或清償債務的財政年度的現行稅率,從而產生遞延納稅義務。原則上,企業(yè)必須確認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有遞延稅項負債。原則上,承諾必須僅限于可能用于減少應收遞延稅款的應納稅所得額。(五)企業(yè)所得稅計量規(guī)定新準則評估第1項明確規(guī)定,本會計年度和以前會計年度產生的所得稅負債(或應收款項)按照預計應納稅額(或可收回額)進行估值。根據稅法,即計量應繳納所得稅。企業(yè)財政年度的所得稅和遞延稅項作為稅費或收入計入年度收入,但不包括企業(yè)合并和直接在權益中確認的項目。直接計入權益的交易或交易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稅應計入權益,而不是所得稅成本。(六)披露要求 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出遞延稅項資產和負債,在利潤表中記錄所得稅成本,并提供所得稅成本(收入)、所得稅成本(收入)和收入比率的主要組成部分。未確認遞延稅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虧損金額等。三、新準則與原制度差異比較(一)會計處理方法最初的方案要求公司計算所得稅和稅收影響。計算稅收影響的方法是債務法或遞延法。新標準要求企業(yè)使用資產負債債務法計算稅收。(二)引入“計稅基礎”的概念資產負債表法應確認遞延稅項負債或遞延稅項應收款項,這需要在獲取資產和負債時確定承諾。因此,新標準引入了“計稅基礎”的概念。財產稅計稅依據是指資產賬面價值返還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從應納稅經濟利益中扣除的金額。債務計稅基礎是指用于計算未來稅收的賬面金額減去債務的可扣稅金額。(三)確認差異在原來的制度下,會計和稅收立法之間在收入、成本確認和估值時間上的差異被稱為時間差異,根據這一制度,使用計稅方法時,時間差異被視為永久性差異,并使用收益表債務方法。時間上的差異被視為永久性差異年度所得稅的影響被確認為遞延稅項本財政年度產生的稅收金額,不直接反映對未來的影響,也不解決非暫時性差異的暫時性差異。新標準引入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引入了稅基,并側重于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包括所有暫時性差異和非暫時性差異。例如,資產的價值和權益的價值應該在估價確定后進行調整。估值產生所得稅和遞延稅對權益的直接影響。這種估算稅是基于非暫時性的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表中的遞延所得稅應收款項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可以直接推導出期中稅率和當期稅率的結果,但當期應使用當期余額和前期余額之間的差額。原始系統(tǒng)和新準則都稱會計和稅收立法在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和估值方面的差異為永久性差異,這種差異只影響當前財政年度。例如,在確定企業(yè)的財政年度或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所得稅免賠額時,公司收到無息貸款、各種行政罰款、不能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納稅期和利潤、政府債券的利息收入等。(四)彌補虧損的會計處理不同我國現行稅法允許公司將虧損推遲五年。在當前損失補償期內,根據原計劃的所得稅規(guī)定結轉并可扣除的合格損失不予確認。新標準要求公司在可用于減少損失的納稅年度收入限額內,從后期結轉的可抵扣虧損中確認遞延稅款資產。這種方法應使公司能夠評估在未來經營期的應稅結果中,在五年內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是否能夠完全轉回。如果沒有,公司不得確認。四、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一)損益表債務法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比較《新企業(yè)會計準則18號——所得稅》,指出所得稅會計是指從資產負債表出發(fā),通過比較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資產、負債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確定的帳面價值與按照稅法規(guī)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對于兩者之間的差額分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并在這個基礎上確定每一期間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由此可見,在新會計準則下,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是圍繞著資產負債表展開的。而會計處理方法的改變就是企業(yè)所得稅會計準則最大的變革。它由原來的以損益表為重心轉向了以資產負債表為重心。對于所得稅的處理方法,舊的會計準則采用了應納稅額法或稅收影響法,稅收影響法可進一步細分為債務法和遞延法,主要采用損益法。在現實就業(yè)中,大多數所得稅公司的會計處理是按照稅法計算應納所得稅,同時確定相同的金額,即引入計稅方法。但是,這樣計算的所得稅成本不是當期會計收入應承擔的成本。凈遞延收益不是歸屬于公司財政年度的實際利潤。權責發(fā)生制與配比的原則沒有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無法與國際準則保持一致?!镀髽I(yè)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要求所有公司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表法是在會計年度內保持和維持因暫時性差異而產生的稅額,直至差異消除。當稅率發(fā)生變化或征收新稅時,需要新的稅率來調整遞延稅款余額,以使其客觀反映稅率變化導致的公司納稅義務或付款權利。它在“儲備債務”概念的基礎上定義收益,并強調資產負債表賬戶很可能與決策相關。認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還可以提高企業(yè)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對財務狀況和未來現金流量做出恰當的評價和預測的能力,以反映企業(yè)價值最大化。因此,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采用,為會計與稅法的真正分離奠定了制度基礎。(二)兩種方法的內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則依據“資產負債觀”定義收益,注重于暫時性差異,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出發(fā),分析暫時性差異的內容及其對資產和負債的影響。如果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首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然后通過其變化確定財政年度的所得稅成本。所得稅成本的會計記錄當然是正確可靠的。計算公式為:先確定資產負債表中期末的遞延稅項資產(負債),再擠壓所得稅成本。計算公式表示為:年度所得稅費用=應納所得稅+(期末遞延稅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損益表債務法按照“收入費用觀”定義收益,側重時間性差異,調整時差對未來所得稅的影響。采用這種方法計算所得稅費用的過程,首先要計算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為:當期所得稅費用=會計收益×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稅率變動對以前遞延稅款的調整數,然后將所得稅費用與會計年度內應納稅額和遞延應收稅款(負債)的差額計算回來。新的所得稅準則規(guī)定只能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體現了其站在未來現金流量凈增加額的角度,遵照資產負債觀,旨在真實體現資產和負債的未來可收回金額,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yè)資產和負債未來能為企業(yè)帶來的實際的現金流。(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1)所得稅費用的計算程序不同損益表債務法從損益表出發(fā),著眼于損益表中的費用和收入項目,這種方法用于從損益表項目中導出資產負債表項目。資產負債表法從資產負債表法開始,側重于資產負債表資產和負債。在這種方法中,所得稅處理制度與轉換資產負債表項目的損益表債務法完全相反。(2)兩種方法的核算結果不同新準則的“暫時性差異”不僅包括時間差異,還涵蓋資產和負債的賬面金額與直接調整資產和負債金額所產生的稅基之間的差異。在這部分差額的納稅申報單中,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被確認為產生該差額的財政年度的遞延應收稅款或負債。然而因為這部分差額不是時間差,采用利潤表債務法計算,不反映這部分差額對未來稅收的影響,只是永久性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影響后續(xù)會計期間?;诖耍酒诤鸵院蟾髌诘倪f延稅項負債或應收遞延稅項和所得稅費用的金額在兩方面都不相等。(3)核算“遞延稅款”的起始點不同損益表債務法注重的是時間性差異,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側重于暫時性差異。(4)兩者對收益的理解不同損益表債務法側重于損益表,用“收入/費用觀”定義收益,強調收益是收人與費用的配比。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側重于資產負債表,用“資產/負債觀”來定義收益,從而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由于損益表債務法是對時間性差異的核算,是從損益表出發(fā)的難免會忽略一些可能產生未來應納稅和可抵減所得稅的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講,損益表債務法不是一種完全的債務法。資產負債表法從暫時性差異的性質入手,分析暫時性差異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和負債的影響,建立所有遞延稅項資產和遞延稅項負債及余額,使資產負債表“遞延稅軟”項目更具有實際意義,也更為科學。參考文獻[1]史云華;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發(fā)展模式分析[J];現代商業(yè);2013年03期[2]么嬈;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F];東北財經大學津橋商學院;2012年08期[3]崔志坤;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國際趨勢、典型實踐及對中國的啟示[F];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2012年05期[4]劉潔;我國會計規(guī)范與稅收法規(guī)的所得稅會計差異及協(xié)調[D];山西財經大學;2013年[5]曹麗麗;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合并報表中所得稅的處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6]杜娟;新舊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對比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