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型氣動特性實驗指導書_第1頁
翼型氣動特性實驗指導書_第2頁
翼型氣動特性實驗指導書_第3頁
翼型氣動特性實驗指導書_第4頁
翼型氣動特性實驗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空氣動力學》課程試驗指導書翼型壓強分布測量與氣動特性分析試驗一、試驗目的出翼型外表壓強分布。測定給定迎角下,翼型上的壓強分布,并用坐標法繪出翼型的壓強系數(shù)分布圖。承受積分法計算翼型升力系數(shù),并繪制不同試驗段速度下的升力曲線。把握試驗段風速與電流頻率的校核方法。二、試驗儀器和設備0.30.3米。試驗風速V 20,30,40m/sp

,試驗段氣pp。0 a2.1來流速度與電流頻率的對應〔參考〕頻率〔Hz〕來流速度〔m/s〕

0 45 507.3039.70312.67115.10117.72020.48422.64225.0602.2翼型測壓點分布表上外表序號12345678910X02510序號111281920下外表X4550105110115序號21222324252627282930X1.55812.517.522.527.532.542.547.5序號3373839X56.56677.587.598104108.5112.8116.80.09米,安裝于風洞兩側壁間。模01、2、3……〔如表-2所示〕多管壓力計:壓力計斜度90K1.0。壓力計左端第一測壓管通大氣,為總壓管,其液柱長度為LI

;左端其次測壓管接風洞收縮段前的風洞入口側壁靜壓孔,其液柱長度為LIN

;左端第三、四、五測壓管接試驗段右側壁面的三個測壓孔,取其液柱長度平均值為LII

。其余測壓管分成兩組,分別與上下翼面測壓孔一一對應連接,并有編號,其液柱長度為L。這兩組測壓管間留一空管通大氣,起i分隔提示作用。三、試驗原理局部的載荷分布,這是強度設計的根本數(shù)據(jù);其次,依據(jù)外表壓強分布,可以了解氣流繞〔例如在二維風洞中,模型緊夾在兩壁間,不便于裝置天平〕,全靠壓強分布來間接推算出作用在機翼上的升力或力矩。測定壓強分布的模型構造如下:在物體外表上各測點垂直鉆一小孔,小孔底與埋置在然后再通過細橡皮管與多管壓力計上各支管相接,各測壓孔與多管壓力計上各支管都編有號碼,于是依據(jù)各支管內(nèi)的都是基于連通器原理,只是把多個管子裝在同一架子上而已,這樣就可同時觀看多點的壓強分布狀況,為了提高量度的準確性,排管架的傾斜度可任意轉變。圖3.1接多管壓力計上各相應支管 圖3.2試驗安裝示意圖ip與實ip即

關系為:

pK gLi 液

sinp

K gL液 II

sinpppi i

K液

g(LII

L)sin,(i0,1,2,3,......) 〔1〕ip

pa

〔p0

〕關系為:p K gL sinpK gLsin 液 II 0 液 I依據(jù)伯努利方程,則試驗段的氣流淌壓為:1q pp V2K g(L L)sin 〔2〕 0

2 a

液 II I同理,風洞入口段收縮管前的氣流淌壓為:1q pp

g(L

L)sin 〔3〕IN

IN 2

aIN

液 IN I a

分別為空氣密度和壓力計工作液〔水〕密度。

pCp i q

IILL LiLII IiL

〔4〕緣對壓力系數(shù)進展積分得到的:Lc(pp)dxc[(pp)(pp)dxl u l u 0 0C L 1*cC C )dx1

C )dxl q*c c pl pu 0

pl pu c0CplCpuc為翼型的平均氣動弦長。四、試驗步驟記錄試驗室的大氣參數(shù)、壓力計工作液〔水〕密度:1○氣溫:t 30C;1a2海拔:h40m;3工作液〔水〕密度: 995.6kg/m3;液4重力加速度:

9.79 m/s2;5

pa95920 Pa ;6翼型弦長:c12mm;090。調(diào)整到位并固定,風洞開車,由變頻器進展風速調(diào)整,迎角掌握機構進展迎角調(diào)整。試驗中迎角為4 8,增量為2°。LI

、風洞入口LIN

LII

L。i關閉風洞,整理試驗場地,將記錄交教師檢查。整理試驗數(shù)據(jù),寫好試驗報告。五、試驗要求壓強的變化。六、試驗報告要求段風速計算公式:2aK 2aK g(L L)sin液III其中空氣密度a

由下式計算: pa 〔kg/m3〕a 287.053*(273.15t)a機頻率的校核,并與參考數(shù)據(jù)進展比照分析。的壓強系數(shù)分布圖。角變化的曲線七、思考題如何依據(jù)壓強分布,推斷駐點的位置?如何依據(jù)壓強分布,推斷分別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何粗略地推斷出零升角〔升力為零的角度〕?如何獲得風洞入口處,即收縮段前的氣流速度?如何估算風洞收縮段的面積收縮比?為何模型上,上外表前半部的測壓孔較密?八、試驗結果1、試驗室試驗參數(shù)〔見第四節(jié):試驗步驟〕2、試驗段風速校核電流頻率〔電流頻率〔Hz〕304050液壓管液柱長LI----度度〔mm〕IIIN試驗段流速V入口段流速VIN〔與參考數(shù)據(jù)做比照,并做誤差緣由分析〕3、翼型外表壓力測量原始數(shù)據(jù)與壓力分布曲線原始數(shù)據(jù)電流:30Hz試驗段風速:攻角:-2°~8°P1 P2P3 P4P5 P6P7P8P9P10P11 P12P13 P14P15 P16P17P18P19P20P21 P2P23 P24P25 P26P27P28P29P30P31 P32P33 P34P35 P36P37P38P39電流:40Hz試驗段風速:攻角:-2°~8°P1 P2P3 P4P5 P6P7P8P9P10P11 P12P13 P14P15 P16P17P18P19P20P21 P2P23 P24P25 P26P27P28P29P30P31 P32P33 P34P35 P36P37P38P39電流:50Hz試驗段風速:攻角:-2°~8°P1 P2P3 P4P5 P6P7P8P9P10P11 P12P13 P14P15 P16P17P18P19P20P21P2P23P24P25P26P27P28P29P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