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提取與遺忘_第1頁
記憶的提取與遺忘_第2頁
記憶的提取與遺忘_第3頁
記憶的提取與遺忘_第4頁
記憶的提取與遺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記憶的提取與遺忘第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節(jié)、提取內隱記憶:人們并沒有覺察到自己擁有這種記憶,但是它確在特定任務操作中表現(xiàn)出來外顯記憶:需要有意識回憶的記憶第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記憶的測量直接測量自由回憶線索回憶再認+置信等級評估間接測量艾賓浩斯的節(jié)省法、重學法詞干補筆任務注意:直接間接測量并不簡單對應外顯內隱記憶第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提取的原則范疇化編碼的特異性相關線索》無關線索》無線索線索超負荷當提取線索與其他任何記憶項目不相關并且可以高度區(qū)分時,提取線索最有效第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編碼-提取范式

AXAYBX

BY提取XYAB編碼第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提取模式外顯提取,有意提取內隱提取,偶然提取第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提取體驗Roediger(1995)16個詞一組,15個呈現(xiàn)給被試(誘餌詞),一個詞未給被試呈現(xiàn)過(關鍵詞),關鍵詞和誘餌詞有較高的語義聯(lián)系E.g.誘餌詞:門,玻璃,長方塊,陰影,窗簾。。。。。結果:回憶:被試頻繁回憶出“窗戶”再認:對無關誘餌詞的虛報主要來源于“知道”,而不是“記得”對關鍵詞的虛報確表現(xiàn)為“記得”第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重復提取測驗效應:對一個事件的提取不是中性的,它會影響隨后的回憶,提取是記憶修正器,對一個事件的成功提取將會促進將來對它的回憶。Bartlett,1932,鬼魂的戰(zhàn)爭第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記憶的提取模型Sternberg的搜索模型系列掃描vs.平行掃描,窮盡掃描vs.自我終止掃描“否”反應“是”反應記憶集大?。?-6)反應時第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直通模型短時記憶的各個項目不是通過比較來提取的,人可直接通達所要提取的項目的短時記憶中的位置,進行直接提取每個人在大腦內部都有一個判斷標準,當熟悉值高于這一標準,回答“是”,否則回答“否”。第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雙重模型Atkinson,1973將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結合起來直通:高于高標準快速“是”反應低于低標準快速“否”反應搜索:介于上述兩個標準之間系列搜索后再決策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節(jié)內隱記憶指先前的經(jīng)驗不需要經(jīng)過有意識回想的一類記憶形式,是某些記憶成分開始工作而個體并沒有意識到的一種現(xiàn)象與外顯記憶的差別加工深度影響外顯記憶,確不影響內隱記憶內隱記憶比外顯記憶消退的慢記憶負荷影響外顯記憶的正確率,不容易影響內隱記憶感覺通道轉變影響內隱記憶,不容易影響外顯記憶外顯記憶易受無關信息干擾,內隱則不是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關于內隱記憶的理論激活理論多重記憶系統(tǒng)理論(Tulving&Squire)適當遷移加工理論(Roediger)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隱記憶的研究范式任務分離范式(Tulving,1983)通過改變指導語,生成兩種記憶任務,即間接測驗和直接測驗,通過考察兩種記憶測驗成績間的關系來確定是否出現(xiàn)分離。加工分離范式(Jacoby,1991)用兩個彼此對立的測驗(包含測驗與排除測驗),使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的作用方向相反,進而達到把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分離開的目的。排除測驗vs.包含測驗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啟動效應執(zhí)行某一任務對后來執(zhí)行同樣或類似任務的促進作用知覺啟動、直接啟動、重復啟動提取的線索與啟動項目在知覺特性上有關,而與加工水平無關詞干補筆,殘詞補筆,知覺辨認,快速命名語義啟動一個啟動刺激對隨后出現(xiàn)的相關目標詞在發(fā)音或詞匯識別上的促進作用就是語義啟動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當前一個刺激中的干擾項作為后一個刺激中的目標項時出現(xiàn)的抑制作用原因反應抑制認知去活化編碼協(xié)調認知阻塞S-R映射情景恢復負啟動效應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節(jié)記得和知道知道感(FeelingofKnowing)指相信某個信息能從記憶中提取出來,但現(xiàn)在又提取不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機制痕跡接通說(Hart,1965)推論說(Nelson,1984)可獲得性模型(Koriat,1983)第十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節(jié)錯誤記憶Bartlett,1932,幽靈的戰(zhàn)爭任何記憶都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進行的。當這些圖式與正在記憶的內容相沖突時,便會使記憶內容歪曲以更適合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或圖式。Deese-Roediger-MeDermott范式Loftus,1974,記憶重構實驗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loftus和Palmer(1974)1.過程看電影,做問卷“Howfastwerethecarsgoingwhenthey_____eachother?”被試在空格處會看到smashed、collided、bumped、hitorcontacted這五個動詞中的一個。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結果使用的動詞明顯地影響了被試者的判斷??吹健皊mashed”的被試估計車速有65千米/小時,看到“contacted”的被試估計車速只有50千米/小時。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解釋

提問的方式改變了被試的記憶。最初的編碼被新的編碼所覆蓋(overwriting),出現(xiàn)了“侵入誤差”。4.進一步的實驗

完成前面的過程一周后,所有被試再回答一個關鍵問題:你在電影中看見碎玻璃沒有?(實際上沒出現(xiàn)碎玻璃)結果:看到動詞“smashed”的被試有32%報告說自己看到了碎玻璃;看到動詞“hit”的被試有14%做了同樣的回答;沒有被問速度問題的被試有12%報告看到了碎玻璃。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理論解釋1.Loftus的解釋Loftus(1979):那些出自誤導問題的信息可以永久地改變目擊者關于事件的記憶表征:以前形成的記憶被覆蓋或者毀壞。Loftus(1992):被試接受了事后呈現(xiàn)給他們的誤導信息,并隨后把這些信息看成是原事件記憶的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試會更傾向于以這種方式接受事后信息。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錯誤記憶的產(ch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