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增味劑_第1頁
食品添加劑增味劑_第2頁
食品添加劑增味劑_第3頁
食品添加劑增味劑_第4頁
食品添加劑增味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添加劑增味劑第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增味劑定義、種類和分類增味劑的特點增味劑各論增味劑應用實例內(nèi)容第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定義:又稱風味增強劑,是指能補充或增強食品原有風味的物質,我國歷來稱為鮮味劑。種類:我國允許使用約6種。分類:

-按來源:天然(動物、植物、微生物)、化學合成

-按發(fā)展階段:第一代、第二代、新型

-按成分(結構)分:氨基酸、核苷酸、有機酸、復合型

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氨基酸類(第一代):L-谷氨酸鈉(L-monosodiumglutamate,MSG),L-丙氨酸(L-alanine)。*有機酸類(第二代):琥珀酸二鈉(disodiumsuccinate)。

*核苷酸類(第二代)

5’-肌苷酸二鈉(disodium5’-inosinate,IMP)

5’-鳥苷酸二鈉(disodium5’-guanylate,GMP)

5’-呈味核苷酸二鈉(sodium5’-ribonucleotide):以IMP、GMP為主,還含有其它5’-核甘酸二鈉,如5’-尿甘酸二鈉、5’-胞甘酸二鈉。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核甘酸與鮮味的關系

-嘌呤類核甘酸的嘌呤環(huán)的6號碳上有一個-OH及在核糖組分的5號碳上有一個磷酸酯時可產(chǎn)生強鮮味:X=-OH,Y=-H,為IMP;X=-OH,Y=-NH2,為GMP;X=-OH,Y=-OH,為XMP;-嘧啶類核甘酸(如尿甘酸、胞甘酸)鮮味弱;XY第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新型鮮味劑水解動物蛋白(HydrolyzedAnimalProteins,HAP)-主要以雞肉、豬肉、牛肉等動物蛋白為原料,通過酸或酶水解將蛋白質分解成各種氨基酸及短肽。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VegetableProteins,

HVP)-主要以豆粕粉、玉米蛋白、面筋、花生餅及棉籽等植物蛋白為原料,通過酸或酶水解將蛋白質分解成各種氨基酸和短肽。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酵母抽提物(YeastExtract)-以酵母為原料,通過自溶法、酶解法、酸熱加工法等制得,含多肽、氨基酸及核苷酸。上述三種新型鮮味劑的特點:

-風味獨特,富含營養(yǎng)功能成分,發(fā)展很快。

-主要應用是與其它增味劑、物質復合生產(chǎn)高級調(diào)味料、食品營養(yǎng)的強化,并作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例如:雞精-復合型調(diào)味料的組成

-鹽

50-70%,甜味劑(蔗糖)10-25%;

-傳統(tǒng)鮮味劑:味精10-20%;核苷酸(I+G)5%(占味精用量);琥珀酸二鈉0.1%;

-新型風味增強劑:肉粉、香精、酵母精,10%;

-天然香辛料:大蒜、洋蔥、大蔥、胡椒等,0.5-1.5%;

-填充劑:補充配方中原料總和為100%,為糊精、淀粉等;

-抗結劑:二氧化硅、磷酸鈣,<1%。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其它新型增味劑:美拉德反應產(chǎn)物

-是指原來食物中含有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在加熱時,糖類會降解為單糖、醛、酮及呋喃類物質,蛋白質會分解為多種氨基酸,而脂肪則會自身氧化、水解、脫水和脫酸生成各種醛、酮、脂肪酸和丙脂類物質。上述各種物質相互作用,從而產(chǎn)生出具有獨特香味的揮發(fā)性物質。一、增味劑的定義、種類和分類第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增味劑的特點*不同增味劑,其呈現(xiàn)的鮮味有所不同。

-IMP呈鮮魚味,MSG呈肉味鮮味,GMP呈香菇鮮味,琥珀酸有特異貝類鮮味。

-氨基酸類所呈的是復合味.鮮咸酸甜苦味精(MSG)71.413.53.49.81.7組氨酸53.48.82.1天冬氨酸53.46.8表1.氨基酸的復合味第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增味劑的特點-食品鮮味是由于其所含的鮮味成分所致。

√醬油,竹筍:天冬酰氨

√貝類,酒:琥珀酸

√雞,魚肉:5’-肌苷酸(IMP)

√香菇:5’-鳥苷酸(GMP)

√海帶:谷氨酸鈉*不同增味劑,其呈現(xiàn)鮮味的閾值不同

-鮮味閾值:是指增味劑能呈現(xiàn)出鮮味的最低濃度;第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增味劑的特點表2.增味劑的閾值增味劑閾值/%L-谷氨酸0.030L-谷氨酸鈉0.012L-天冬氨酸0.160琥珀酸二鈉0.030IMP0.025GMP0.0125IMP和GMP混合物(1:1)0.0063第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增味劑的特點*各種增味劑鮮味強度各不相同。表3.各種增味劑的強度氨基酸類鮮味劑相對鮮味谷氨酸鈉1.0天冬氨酸鈉0.31天冬氨酸0.08肌苷酸鈉(與MSG合用)40鳥苷酸鈉(與MSG合用)160第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增味劑的特點*不同鮮味劑之間呈在協(xié)同作用。表4.鮮味劑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MSG量IMP量GMP量相當于MSG量991290982350973430964520955600952.52.5800第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MSG(第一代鮮味劑)來源及結構:由發(fā)酵所得L-谷氨酸經(jīng)碳酸鈉或碳酸氫鈉中和、精制而成。

COONaCOONaCH2CH2CH2CH2HCNH2NH2

CHCOOHCOOH三、增味劑各論L-型,有鮮味D-型,無鮮味第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特性A.

穩(wěn)定性

耐酸堿性:耐酸、堿性較弱,應在pH6-7使用。

-其鮮味與其電離程度有關,pH6-7幾乎全部電離,鮮味最高;

-pH>7,形成二鈉鹽,無鮮味;

-pH<7,形成谷氨酸,鮮味減弱**。三、增味劑各論第十六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COOHCOONaCOONa

CH2CH2CH2CH2CH2CH2HCNH2HCNH2HCNH2

COOHCOOHCOONa

三、增味劑各論pH<7pH>7pH6-7COO-COO-

鮮味弱無鮮味鮮味強第十七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耐熱性:不可在pH5以下長時間受熱,可部分分解為有毒性的焦谷氨酸(5,-吡咯烷酮-2-羧酸)。

B.本品與食鹽使用,鮮味可增強。

C.本品與IMP或GMP合用,可顯著增強其鮮味,可生產(chǎn)強力味精。

-幾種強力味精的配方:

MSGIMP

GMP99%0.5%0.5%98%1%1%95%2.5%2.5%三、增味劑各論第十八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D.本品與琥珀酸鈉、甘氨酸、丙氨酸、檸檬酸(鈉)、蘋果酸、富馬酸、及HAP、HVP等進行不同的配合,可制成具有不同特點的復合鮮味劑。

-例子:復合鮮味劑配方:味精88%、呈味核甘酸4%、檸檬酸4%。

味精41%、呈味核甘酸2%、HAP56%、琥珀酸二鈉1%三、增味劑各論第十九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安全性-味精在69年和71年都曾經(jīng)過大討論,經(jīng)再三論證,證明味精在正常使用量范圍內(nèi)安全性是無可置疑的,87年JECFA再次對其評價后,除取消原數(shù)字ADI外,還刪除了不宜用于12周齡嬰兒的限制。-LD50:17kg/kg;GRAS;ADI:不需規(guī)定使用標準

可在各類食品生產(chǎn)中按需要適量使用。三、增味劑各論第二十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核苷酸類(第二代鮮味劑):來源與結構:

-由酵母所得核酸(RNA)分解、分離二得;

-發(fā)酵制?。蝗?、增味劑各論5,-肌苷酸二鈉,IMP5,-鳥苷酸二鈉,GMP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特性

A.

鮮味

-GMP的鮮味是IMP的2.3倍;

-GMP與IMP有很強的協(xié)同作用;

-與味精相比,單獨存在時鮮味無多大優(yōu)勢,但與味精合用鮮味有相乘效果;例如1:

市售產(chǎn)品I+G即是IMP和GMP按1:1比例共結晶而形成的,其鮮味是MSG的50-100倍,因此用量低;三、增味劑各論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增味劑各論食品

用量MSG/%I+G(1:1)/%湯罐頭0.12-0.180.002-0.003蟹肉罐頭0.07-0.100.001-0.002魚肉罐頭0.10-0.300.003-0.006香腸、火腿罐頭0.10-0.200.006-0.010調(diào)味料0.30-0.400.010-0.150蔬菜汁0.30-0.500.002-0.014醬油0.30-0.600.030-0.050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例如2:I+G和MSG復合,具有相乘效果。三、增味劑各論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B.穩(wěn)定性:性質比較穩(wěn)定,在常規(guī)焙烤、烹飪加工中都不易被破壞;但易受磷酸一酯酶分解。三、增味劑各論磷酸一酯酶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九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安全性:安全性高。-

LD50:GMP10000mg/kg,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