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12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0年)_第1頁
《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12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0年)_第2頁
《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12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0年)_第3頁
《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12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0年)_第4頁
《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12篇(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0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匯編《大道之行也》比較閱讀(截至2020年)【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洞蟮乐幸病贰疽摇孔幽友栽唬骸叭嗜酥詾槭抡?,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比粍t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薄都鎼壑小?3.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B.不獨親其親,不獨于其子。(父母親人)C.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D.家之與家之相篡。(掠奪)14.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譯文: ②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譯文: 15.甲文寄托著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其中對人才的選拔有什么標準?(3分) 16.根據(jù)甲乙兩文的描寫,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4分) 【參考答案】13.B【親:以……為親】14.①施行大道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②讓老年人有終老的保障,年輕人能夠發(fā)揮自已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夠順利成長。(2分)15.有德行、有才能、講信用、能和人和睦相處。(答“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也可)(3分)16.人人能得到社會關愛;人人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穩(wěn)定;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等。(每點1分,答對4點給滿分)【參考譯文】【乙】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奔热蝗绱?,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說:“現(xiàn)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xié)調(diào),這就都是天下之害?!保?020湖南湘西)【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釋】①布:頒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終于。④嗣:繼承。⑤刑:處罰。⑥傅:老師。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①秦民大說說:一②有一人徙之之:13.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B.故/外戶/而不閉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費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15.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2分)16.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己進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2分)【參考答案】12.①通“悅”,愉快。②代詞,指“木”(木頭)。13.A14.招募能搬(木頭)放置(到)北門的百姓賞給十金。15.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騙百姓);“講信”16.不同意。示例1:因為太子當繼承人不符合“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特征;示例2:太子老師代罰不符合“修睦”(成員間建立良好關系)的特征?!緟⒖甲g文】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商鞅)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最終頒布了法令。在這時太子觸犯法令。衛(wèi)鞅說:“法令不能實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觸犯法令?!睖蕚湟婪☉吞幪?。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加刑罰,便對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對太子師公孫賈處以黥刑。第二天,秦國百姓都服從法令了。實行新法十年,秦國百姓皆大歡喜,路上不撿拾他人遺物,山中沒有蟊賊強盜,家家富裕,人人滿足。(2018湖北襄陽)【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③時望。上或?qū)m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常臨鏡,默默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薄咀⑨尅竣匍T下侍郎:官職名,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中書、門下協(xié)商處理政務之意。③允:符合。(選自《涉史隨筆》)12.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1)盜竊亂賊而不作:__________

(2)上常臨鏡:__________13.翻譯下列語句。(4分)(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譯文:

(2)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譯文:

14.實現(xiàn)大同社會是每個人的愿望。請你結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談談如何才能實現(xiàn)大同社會?(2分)答:

【參考答案】12.(1)興起

(2)面對

評分標準:(2分)每個詞解釋準確各得1分?!窘馕觥吭囶}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特點,如本題中“臨”有“面對”和“到”的意思,“作”有“興起”和“發(fā)生”的意思,要根據(jù)語境仔細辨析?!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13.(1)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2)我重用韓休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自己。評分標準:(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窘馕觥吭囶}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譯要做到三點,原意不能改變,關鍵字詞要譯準確,句子要通順。第一句要注意兩個“親”與“子”意義的不同,一為動詞,一為名詞;第二句要理解“社稷”和“身“的意思,翻譯后要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究键c定位】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14.

示例:圍繞“善于納諫,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中的任意一點來談即可。評分標準:(2分)【解析】試題分析:閱讀兩文,疏通文字,讀懂內(nèi)容,了解文中所說的“大同社會”是怎樣的社會,抓住“善于納諫,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聯(lián)系實際來談即可?!究键c定位】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緟⒖甲g文】【乙】唐玄宗任用韓休擔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韓休為人嚴峻剛直,不涉及名譽權勢。等到擔任宰相后,所做所為很得當時民心。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飲歡樂或在苑中打獵游玩,偶爾玩得過度,就對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不知道?”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唐玄宗常常對著鏡子默不作聲,左右的人說:“韓休擔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為什么不罷免他。”唐玄宗嘆息說:“我的容貌雖然清瘦,天下一定豐饒了許多。蕭嵩稟報事情常常順從旨意,他退下以后,我無法安睡。韓休經(jīng)常據(jù)理力爭,辭別以后,我睡得很安穩(wěn)。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我自己啊。”(2015黑龍江龍東)【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大道之行也》)【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日:“有生之數(shù),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甯父衅溲?,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y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2分)()A.選賢與能與:和,同B.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指職業(yè),職守C.將欲更棄之更:再次D.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感:被……感動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2分)()A.是故謀閉而不興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若見而不收養(yǎng),無仁心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C.張元見之,即收而養(yǎng)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汪汪之聲不已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12.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譯:(2)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譯:13.【乙】文中張元所說的“仁心”是,在【甲】文中表現(xiàn)這種“仁心”的具體語句是。(4分)【參考譯文】【乙】有一條狗被人拋棄了,驚惶不安地在田間小路(走著)。張元看見了,立刻將小狗收養(yǎng)了。他的叔父很生氣,(說):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丟掉。張元乞求(叔父)不要丟棄它,說:(小狗)也是有生命的東西,不能不重視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實際,出生老死,這是自然的道理。(但)現(xiàn)在它是被人所遺棄,這是有敗道義的。倘若看見(它將死)而不收養(yǎng)的話,就是沒有仁慈之心了。(張元)的叔父被他的話感動了,于是就允許(張元撫養(yǎng)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隨著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著。張元感到很奇怪,跟著狗走出家門,看見叔父(倒在地上)已經(jīng)不省人事。(張元)馬上(把醫(yī)生)請來醫(yī)治叔父,沒過幾天(叔父)就痊愈了。從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親人一樣。(2015湖南永州)【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觯闷浯?,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共4分,每小題1分)(1)選賢與能( ) (2)不獨子其子( )(3)屋舍儼然( ) (4)尋病終( )13.翻譯下面的句子。(共4分,每小題2分)(1)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炯住课臉嬒氲拇笸鐣硐氚男┓矫??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3分)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聽了之后為什么“皆嘆惋”?(3分)【乙】文的“世外桃源”與【甲】文的“大同”社會有什么關聯(lián)之處?兩文各自側重于哪種表達方式?(4分)【參考答案】12.(1)同“舉”,選拔 (2)以……為子(3)整齊的樣子 (4)隨即,不久13.(1)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2)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14.①人人都能受到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意思相近即可,答對一點1分)15.桃源外的世界依舊如此動亂、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意思相近即可)16.兩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對理想(大同)社會的向往與追求(1分)【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jù)【甲】文“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或:“世外桃源”是對“大同”社會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xiàn))(1分)【甲】文側重于議論(1分)【乙】文側重于記敘(或描寫)(1分)(2019貴州安順)【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閑,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屋舍儼然②阡陌交通 ③不獨子其子④貨惡其棄于地也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予作文以記之 B.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長跪而謝之(3)翻譯下面句子。 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 ①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 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緟⒖即鸢浮?.(4分)(每小題1分)(1)整齊的樣子(2)交錯相通(3)以……為子

(4)憎惡10.(2

分)

B11.(4分)(每小題2分)(1)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12.

(2分)(每小題1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13.(3分)示例:①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2016福建福州)【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桃花源記》)16.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選賢與()能(2)貨惡()其棄于地也(3)故()外戶而不閉(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8.【甲】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參考答案】16.(1)“與”通“舉”,選拔(2)憎惡(3)所以(4)類(4分,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給分)17.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18.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2分,結合語句分析也可)(2016浙江義烏)【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語文八上《大道之行也》)【乙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節(jié)選自語文八上《桃花源記》,有改動)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故人不獨親其親。(3)緣溪行,忘路之遠近。(4)停數(shù)日,辭去。19.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2)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20.【乙文】中三處畫線句子分別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甲文】所闡述的“大同”社會的理想生活?(選答兩處)21.【乙文】的“世外桃源”與【甲文】的“大同”社會有什么關聯(lián)之處?兩文各自側重于哪種表達方式?【參考答案】18.(1)通“舉”,推舉,選舉;(2)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人;(3)順著,沿著;(4)離開。19.(1)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2)漁人見到這片景色很是驚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20.(1)寫桃花源里田園風貌,一派富足寧靜的景象;(2)寫桃花源中人過著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3)寫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21.兩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對“大同”社會的向往與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jù)[甲文]“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或:“世外桃源”是對“大同”社會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xiàn))。[甲文]側重于議論(或“闡述”),[乙文]側重于記敘(或描寫)。(2013湖北恩施)【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乙】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桃花源記》)16.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選賢與(▲)能(2)貨惡(▲)其棄于地也(3)故(▲)外戶而不閉(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文言句子。(2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8.【甲】文中闡述的“大同社會”與【乙】文中描繪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參考答案】16.(1)“與”通“舉”,選拔(2)憎惡(3)所以(4)類(4分,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給分)17.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2分,意思符合即給分)18.兩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2分,結合語句分析也可)(2011浙江義烏)【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2分)(1)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1分)(2)佁然不動呆呆的樣子(1分)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2分)(得分要點:整句翻譯通順給滿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學生把“尤”翻譯成“尤其”也給分。)(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把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