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之魂-鑼鼓經》教學設計_第1頁
《京劇之魂-鑼鼓經》教學設計_第2頁
《京劇之魂-鑼鼓經》教學設計_第3頁
《京劇之魂-鑼鼓經》教學設計_第4頁
《京劇之魂-鑼鼓經》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學第一屆“京教杯”青年教師教學設計評選2016年北京市中小學第一屆“京教杯”青年教師教學設計評選#教學基本信息課題京劇之魂——鑼鼓經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學科音樂學段: 初中 年級 初一相關領域初中: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教材書名: 《音 樂》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姓名單位聯(lián)系方式設計者王卉北京市八里莊第三中施者王卉北京市八里莊第三中導者劉娜李磊劉穎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北京市第八十中學138119811551350126024313611354501課件制作者王卉北京市八里莊第三中、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本課應用“參與-體驗-模仿-合作”理論,結合學情分析,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體悟國粹京劇的程式化特點、 傳承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二)理論依據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 這一理論立足于我國數千年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傳統(tǒng)?!薄芭d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彼?,“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yǎng),豐富精神生活。 ”“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chuàng)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同時還應該“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yǎng),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薄昂霌P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應將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边@正是本課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二、教學背景(一)教學內容分析《京劇之魂——鑼鼓經》是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是一節(jié)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京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京劇被譽為“國劇” 、“國粹”。在傳統(tǒng)戲曲中,京劇最具有民族性、群眾性和國際性,代表著中華戲曲文化主流。本單元涉及的京劇唱段有《定軍山》 、《我不掛帥誰掛帥》 、《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及運用京劇唱腔元素創(chuàng)作的戲歌《唱臉譜》 。在唱段的選擇上,以經典性、思想性、藝術性為原則,京劇的三個唱段以及戲歌包括了生、旦、凈三個以唱功為主的行當。 《唱臉譜》是一首被人們廣為傳唱的戲歌,用“藍臉的竇爾墩” 、“紅臉的關公”等京劇臉譜形象以及《戰(zhàn)長沙》 、《盜御馬》等京劇劇目名稱普及了京劇知識。雖是一首戲歌, 《唱臉譜》吸收了京劇唱腔的元素,以凈行唱腔為主,兼收了生行和旦行的唱腔,可以說是一個讓學生體驗京劇唱腔韻味的好素材。本單元的課后練習涉及了京劇的場面。京劇的樂隊稱作“場面”或“文武場” 。其中管弦樂部分稱為“文場” ,打擊樂部分稱為“武場”。文場中的樂器有:京胡、 京二胡、月琴、三弦、嗩吶、海笛、笙等。武場中的樂器有:單皮鼓、板、大鑼、小鑼、鐃鈸等。在文武場中,鼓板由一人演奏,在樂隊起著領奏或指揮的作用。鑼鼓經亦稱“鑼經” 。京劇打擊樂各種形式的泛稱。用鼓、板、大鑼、小鑼、鐃鈸、堂鼓等打擊樂器的音響組成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以烘托緊張、抒情等不同的情緒和氣氛。例如:長錘、四擊頭、急急風、沖頭、亂錘、小鑼長絲頭等等。京劇鑼鼓經的記譜方法,一般用“倉、臺(的)、七、札、冬”等字作為音符。“倉”表示大鑼;“臺(的)”表示小鑼;“七”表示鈸;“切”表示镲;“札”表示悶打;“冬”表示鼓;“大”表示梆子;“令”表示小鑼和小镲齊奏;“隆冬”表示鼓連打;“乙”表示空音。本課設計的沖頭打法是:

京劇的特點是程式化, 單一的學唱京劇片段或欣賞不能夠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京劇這一特征, 同時在學生還沒有對京劇產生濃厚興趣的前提下教唱京劇選段會讓學生覺得難學難懂, 反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全體學生圍繞著鑼鼓經“沖頭”而展開的京劇程式化表演。(二)學生情況分析作為北京市普通初中校的初一學生,在小學時他們對京劇有過一些初步了解,但是很少有學生喜愛京劇并樂于去學習和探索。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享譽世界各地,全球各地都掀起了學習京劇的熱潮。但是,作為京劇發(fā)源地的孩子們卻并不喜愛京劇,甚至不愿意去學習京劇。我對學生做了相關的調查,同學們認為雖然京劇的扮相很漂亮,但是在舞臺上京劇演員的唱腔和咬字有些晦澀難懂,動作有時又看不明白,由于我校大部分學生是借讀生,孩子們說話帶有方言又缺乏自信,因此就更張不開嘴去模仿,所以一說到京劇只能感嘆到它是博大精深的國粹,自己卻提不起興趣。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知道京劇的四個行當,但不清楚各個行當唱腔的基本特點。不知道京劇伴奏樂器,不清楚什么是京劇鑼鼓經。不了解“倉” 、“七” 、“臺”等像聲字,不知道這些字在京劇鑼鼓經中代表的含義。能夠較準確地念讀節(jié)奏中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基本組合形式,但缺少多聲部形式的節(jié)奏念讀練習,聲部配合能力較弱。對戲歌《唱臉譜》較熟悉,能夠跟唱,但在演唱中缺少力度,咬字和吐字不清楚,不曾模仿凈角行當的唱腔特點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沒有模仿學習過京劇的亮相動作以及出場臺步等,不知道京劇的程式化特點。(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直觀演示——教師展示樂器、圖片,進行示范性演唱、 演奏,采用現(xiàn)代化視聽手段,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啟發(fā)探究——教師啟發(fā)學生聆聽、感受、鑒賞音樂,探究鑼鼓經的特點和作用;參與體驗——學生在練習鑼鼓經和與同學的配合演唱、演奏中,體驗京劇鑼鼓經的韻味兒,體會京劇程式化的特點;口傳心授——運用中國傳統(tǒng)戲曲師傅帶徒弟的方法,老師帶學生、學生帶徒弟,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原汁原味的感受中國傳統(tǒng)戲曲韻味兒。(四)技術準備教師練習演奏《唱臉譜》的鋼琴伴奏,自彈自唱。錄制《沖頭》 、《三叫頭》 、《走馬鑼鼓》的視頻資料。準備《穆桂英掛帥》 、《鎖麟囊》等相關音、視頻資料。尋找相關圖片,制作課件。準備京劇武場常用伴奏樂器:單皮鼓、大鑼、小鑼、鐃鈸。(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針對絕大多數初中學生對京劇作品知之甚少的實際情況, 本課在教學素材方面,甄選了流傳較為廣泛、學生喜聞樂道的作品戲歌《唱臉譜》 ,通過相對熟知的作品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歌唱或表演時通常比較拘謹, 羞于大膽表現(xiàn)音樂的現(xiàn)狀,在教學方式的選擇方面,教師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演奏、范唱引導學生大膽地模仿、積極地表現(xiàn),在實踐參與中感知音樂、體驗音樂。在演唱技巧的要求方面,以往主要從歌唱的角度訓練學生使用頭腔、胸腔、咽腔共鳴,要求流暢、圓潤、明亮的聲音,在本課中,針對京劇中凈角行當的聲腔特點,更要強調演唱中的硬起音、 鼻腔音的演唱技巧, 體現(xiàn)出京劇的“字兒”、“氣兒”、“勁兒”演唱出京劇的韻味兒。針對京劇程式化特點,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讓學生自發(fā)形成一個小型的鑼鼓班子,在鑼鼓點兒的配合下全體學生完成京劇凈角行當上場——亮相——唱一句的過程,讓孩子們切身的體驗和感受京劇的表演,初步展示京劇的表演形式,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認識京劇的程式化特點。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樂于參與集體性的綜合表演,體驗京劇所蘊含的中國音樂的特點,能夠對京劇藝術產生興趣。(二)過程與方法口傳心授法運用“口傳心授”的學習方法體驗用京劇的韻味兒演唱《唱臉譜》片段,感受并表現(xiàn)戲歌中蘊含的京劇韻味兒。2.模仿法模仿演奏京劇鑼鼓經的基本節(jié)奏型,嘗試綜合性表演。(三)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京劇程式化的特點和表現(xiàn)特征,以及京劇伴奏音樂分類等相關知識。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有韻味兒地演唱《唱臉譜》中的代表性樂句。準確的擊打“沖頭”節(jié)奏,并配合肢體動作的表演。(二)教學難點嘗試運用京劇唱腔的發(fā)聲方法演唱《唱臉譜》中的代表性樂句。用所學的鑼鼓經、亮相動作和學唱的樂句,師生配合,完成綜合性表演。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一、導入1.介紹鑼鼓經2.聽辨京劇鑼鼓3.“玩”樂器4.播放京劇鑼鼓1.了解京劇鑼鼓經2.聽辨打擊樂器3.“玩”樂器4.欣賞京劇鑼鼓1.初步體驗2.復習舊知3.激發(fā)興趣放鑼”播“鼓經音頻二、新授課1.京劇鑼鼓經“沖頭”1.學習京劇鑼鼓經“沖頭”1.循序漸進體會鑼鼓與演員的配合,最終達到綜合性表演播放“鑼鼓經”視頻

(1)教授鑼鼓經和上場動作①多聲部念讀京劇鑼鼓②打鑼鼓樂器③示范跑圓場、上場(2)教授鑼鼓經亮相動作①示范亮相動作②念鑼鼓經③示范上場和亮相動作④組織學生上臺展示2.欣賞《唱臉譜》(1)示范演唱《唱臉譜》(2)教唱《唱臉譜》 B段部分樂句①關鍵字的演唱力度提示:硬起音的演唱(1)學習鑼鼓經和上場動作①練習念讀配合鑼鼓②鑼鼓配合練習③運用樂器配合動作練習鑼鼓經(2)學習鑼鼓經和亮相動作①模仿亮相動作②配合樂器練習鑼鼓經③練習上場和亮相動作并熟讀鑼鼓經④嘗試配合鑼鼓經表演2.欣賞《唱臉譜》(1)聽辨《唱臉譜》AB兩段的唱腔特點(2)學唱《唱臉譜》 B段部分樂句①用拍手的形式體會關鍵字的力度檢測:亮相鑼鼓經與動作的配合2.通過《唱臉譜》(1)體會京劇不同行當的唱腔特點(2)體會凈角行當的唱腔特點

②起唱提示:注意后半拍起唱③亮相并演唱《唱臉譜》 B段部分樂句④配合鑼鼓經進行上場、 亮相加唱一句②用拍腿的方法練習起拍③嘗試表演④體驗綜合性表演練習凈角行當的“勁兒”和“味兒”檢測:鑼鼓經與動作、演唱的配合三、知識拓展1.播放鑼鼓經視頻介紹中國鑼鼓經的數量、種類,程式化特點2.京劇的組成形式解京劇相關文化感受京劇演員與鑼鼓經的默契配合感受京劇的博大精深播放三段京劇鑼鼓視頻四、綜合展示組織學生完成綜合性表演:上場——亮相——演唱——跑圓場下場全體同學展示復習鞏固綜合性的表演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 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如對學生演唱、演奏的評價,學生自評主要體現(xiàn)在經過學習與練習,最后是否能夠自主完成小型京劇程式化表演。(二)評價量規(guī)評價量規(guī)表格:1.演唱唱一句優(yōu)秀良好合格字兒氣兒勁兒味兒2.做亮相優(yōu)秀良好合格

上場優(yōu)秀良好合格腳步架勢腰身眼神3.鑼鼓沖頭優(yōu)秀良好合格單皮鼓大鑼小鑼鐃鈸4.配合上場亮相優(yōu)秀良好合格腳步與鑼鼓手勢與鑼鼓轉頭與鑼鼓唱的銜接評價說明:1.能夠配合演奏鑼鼓經“沖頭”的基本節(jié)奏型;能夠較準確地有韻味兒、有精氣神兒、有力度地演唱《唱臉譜》部分樂句;能夠在同學伴奏的配合下進行上場、亮相的表演。能夠較完整的呈現(xiàn)在鑼鼓經伴奏下上場——亮相——唱一句的表演。七、教學設計的特點本課體現(xiàn)出了鑼鼓經在京劇中的重要地位, 同時縱向深入的感受到了京劇的博大精深。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了京劇演員與鑼鼓師傅之間的默契配合,感受到了京劇演員站在舞臺上所展現(xiàn)出的中國人的精氣神兒。因為本課由淺入深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如何欣賞京劇,更埋下了渴望繼續(xù)探索、更加深入學習京劇的種子。本課設計特點如下:教學內容豐富,學生參與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教學手法多樣化,口傳心授、小師傅帶徒弟、小組練習、全員體驗等。教學重難點突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圍繞著京劇的程式化特點展開。教學構思巧妙,通過鑼鼓經的學習貫穿始末,用鑼鼓經連成一條京劇表演形式的線,在鑼鼓經的配合下完成上場——亮相——唱的表演。八、教學反思本課是一節(jié)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京劇最主要的特點是程式化,單一的學唱京劇片段或欣賞不能夠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京劇這一特征, 同時在學生還沒有對京劇產生濃厚興趣的前提下教唱京劇選段會讓學生覺得難學難懂,反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我的教學重點是圍繞著京劇的程式化特點展開的。本課的教學亮點如下:實踐活動層層鋪墊,落實學、練、演教學中能夠精心設計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深入體驗。力爭用活動帶動課堂,落實教學設計,做到合理有序;用活動指導學生技能訓練,努力達成教學目標;用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選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用活動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帶動唱、念、做綜合表演訓練,以不斷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技能訓練循序漸進,圍繞聽、唱、奏教學中關注技能的訓練,能夠根據學生實際能力水平選擇教學方法。運用口傳心授的方法教唱,同時模仿簡單動作。從單一學唱,到邊唱邊做動作,遵循由簡到難的教學原則。在唱與奏的練習中強調節(jié)奏節(jié)拍的穩(wěn)定準確,強調聲部間的配合,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