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心得體會(15篇)_第1頁
書法心得體會(15篇)_第2頁
書法心得體會(15篇)_第3頁
書法心得體會(15篇)_第4頁
書法心得體會(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法心得體會(15篇)

書法心得體會篇1

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學問,一種文化,書法藝術,書法技藝,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珍寶。

我們中國書法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人聰慧才智的結晶,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的珍貴財寶。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

書法也可以理解為漢字的書寫方法和規(guī)章,方法和規(guī)章是進展書寫活動時遵循的法則,根據書寫方法,規(guī)章寫出來的字跡。書寫作品是根據肯定的方法和規(guī)章制造出來的。

退休后,我愛好寫大字和書畫,而毛筆字不同于書法,過去所寫毛筆字是自由體,筆畫不標準,隨便寫寫畫畫,不按規(guī)章去寫,不成體系。近兩年,我參與了五家渠市文化館舉辦的書法培訓班。這個班是公益性的,不收學費,配有專職從事書法教師任教。教材是統(tǒng)一用漢隸“曹全碑”書法教材,任課教師從書法的橫、豎、撇、捺、點、鉤、折彎一筆一畫從用筆教起,教師不僅在書板上親自寫,而且還手把手的親自教,使學書法的初學者,把握了書法根本筆畫,然后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從握筆、用筆、運筆,教師手把手地教學員,運筆時從起鋒、側峰、回鋒的根本學問,教師教得仔細,學員學得扎實,很快提高了學員的書法學習熱忱。

通過兩年來書法理論和實踐系統(tǒng)地學習,在專職書法教師的指導下,受益匪淺,收獲很大,進步很快。最近,三月份我用所學習的隸書書法的規(guī)章和方法,根據書法的規(guī)章,法規(guī)創(chuàng)作出了8幅書法作品。參與了石河子大學紀委舉辦的反腐倡廉書法展覽,四月份,我創(chuàng)作出了6幅書法作品,其中3幅作品是內弟創(chuàng)立的食品廠,我創(chuàng)作了“輝煌創(chuàng)業(yè)史,豪情南通人”書法作品得到親友們的高度評價和欣賞。又寫了三幅書法作品參與了石河子大學老年書法展覽,這對我所學的隸書書法技藝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

學習書法要有勤奮精神,要耐得住孤獨,棄去急躁,腳踏實地進展討論,我每天要保持3個小時的臨貼練字,白天忙了,晚上補課,要有自覺的學習堅持精神,不要急于參與書法展覽,只有書法根本功的千錘百練,功到自然成,書法作品肯定會寫出美麗的書法文字,取得優(yōu)異成果,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隸書作為初學者來說,簡單上手的,從隸書入手學書法是一個既專又寬的路子。

通過書法學習使我體會到既熬煉了眼神,又開闊了才智,是用腦、用手,用眼,同時運動的好方法,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臨貼要有幾篇,幾十篇地反復推敲練字,對比字帖,不僅要寫得像,更要寫得好,寫得精,要求精益求精,細了再細,不行馬虎應付,也不行隨便造字,在臨貼動筆前首先要讀貼,因此,讀貼是臨貼的前提,只有在理睬的根底上再運筆,以隸書系統(tǒng)的某種根本形態(tài),以此為臨習的范本,敏捷調用隸書的各種字法和各種筆調去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效勞。

“曹全碑”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以漢隸的篡書簡化演化而來,字形由長變?yōu)楸夥?,筆畫由彎變直,消失波挑以依勢變?yōu)闄M勢,筆畫在篡書的直、曲、點的根底上增加了撇、捺、鉤、挑、點、折加上橫豎,漢字的八種筆畫根本成型,同時漢字更為簡化,筆畫更為法規(guī),長短更以豐富多彩,其文字字型寫現代文字大同小異,為中國現代文學,文字及書法奠定了堅實的根底。

漢隸“曹全碑”是漢碑中挑魚盛譽,以風格飄逸多姿,構造勻整,著作于世。

古人評說“曹全碑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溝神品也”,其結字習整,透闊典麗,用筆方圓兼?zhèn)?,而以圓筆為主,奇妙多姿,是漢隸成熟期飄逸秀麗的一路書法的典型。

隸書的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字型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運筆更為簡短。

隸書也是日積月累靠很多人共同制造的。漢隸蘊含著一種特大的氣概,充溢而涌動的雄健的力氣,精致絕妙的漢隸至今仍舊散發(fā)著無窮無盡的藝術魅力。

書法心得體會篇2

喜愛書法應當從進師范時計起,周元江教師和胡吉利教師的字始終以來對我都是一種仰慕。參與工作后,由于工作激情忙于教書育人,但是,喜愛和愛好始終沒有連續(xù)過。免不了常買一些自己喜愛的帖讀一讀、練一練。到青龍中學教書后,還訂閱了中國書法進展學習,但由于根底太差,好多地方總是不能理解,動筆也是憑間或的興趣而已。

工作之余,讀了一些有關書法方面的書,也臨了一些碑帖。到政府部門工作后,這種興趣越來越濃,只要認為好帖就臨寫一番。到紀委工作后,特殊是深受宗書記愛好理念的啟發(fā),多看、多想、多練變有了一些深層次的看法,經王林教師的屢次點撥,使我對學習書法,使我對書法方面的學問、熟悉和觀賞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就學習談一點感想和體會。

重在臨。會寫字的人許多,但只有嫻熟地把握了書法的技法和學問,才能從一般有用寫字提高到以欣賞為主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高度。我們學習書法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書法首先是從臨帖開頭。既要臨古人帖,拜古人為師,也要臨現代人的帖。但是,為主的應臨古帖、名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縱向取古,橫向取今”。在這方面先賢和當代大師們都論述得很清晰,我們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照著做就行了。啟功大師在給書法愛好者的信中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不管是誰的話,只要有理,就得聽,學現在人最簡單象,但一象了,一輩子脫不掉,以懊悔之晚矣。“寫帖主要抓構造,構造對了,點劃的姿勢即使全都刪除,人家也會說象某家、似某帖?!眴⒐ο壬鷮εR古、臨今說得再清晰不過了。

貴在勤。學習書法有“苦”、有“樂”,是苦中求樂。清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詩句,比擬形象深刻地說出了勤學苦練的道理。書法家馮國語先生的名言“無情何必來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深刻地提醒了書法家的博大胸懷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說:我練書法,經過的是“五步煉獄”。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神劍森列,無羈走馬,皆以臨為先。帖拜名師,不慕虛名,凝神錘造。此為一。心慕手追,別開蹊徑,獨創(chuàng)一格。此為二。

廣納、博取、能容,天地為師,人人為師。此為三。學問、人品、修養(yǎng)與之并輝。此為四。悟性為第五。何為悟性?“都道悟性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機。疾風驟雨張長史,落花飛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訓,古風古貌不隨俗。頓悟原來勤中生,胸納百川筆自逸?!笨梢?,要想在書法藝術方面有所成就,不經過勤學苦練,不經過深鉆細研和仔細地體驗醒悟是不行能的。但是,光靠“悶著頭”苦練也是不行的,還有一個學練的方法、竅門問題。聞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說:字不是“練”好的,是“學”好的。

學就是拿,拿就是學。要想著自己是“寫字”的,而“字”寫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顏真卿這樣的古人,假如不老狡猾實地向先賢們學習,不堅持到傳統(tǒng)寶庫中去拿寶,“字”是寫不好的。又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就學習書法來說,“外財”就是向外人學習,向外人的優(yōu)點學習,把外人的好東西都汲取甚至“搶”過來。不向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和造就自己。在“發(fā)外財”中,傳統(tǒng)寶庫里的外財最豐富,這個寶庫對誰都是放開大門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還是很多件,是拿一次還是常常拿。人,不從別人那里拿來寶貝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來,只有把人的天賦和好學、善學的刻苦鉆研精神結合起來,做到有才華而不淺嘗輒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廢寢忘食的苦練,“退筆成山”的毅力,博學深思的悟性,才能在書法藝術方面才思靈敏,得心應手,剛柔相濟,創(chuàng)作出氣概恢弘,瀟灑神飛,具有自己特點和風格的好作品來。

恒在情。對書法藝術的喜愛和愛好,是學好書法的前提和根底。對于一種好的書法碑帖、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經常是百看不厭,百練不厭,愛不釋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獲,練一次有一次的提高。這就是感情所系,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沒有這種愛好和感情,是無法學好書法藝術的。

情感因素在書法藝術中是特別重要的,書法就是講功力和情性。有許多老同志功底很好,但情性不行,寫得很死、很板。功力是技法性的,情性是精神性的,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以心境平和、不激不厲的心態(tài)來進展書法練習。這就既要有功夫,把握法規(guī)法度;又須見情性,奔軼絕塵,蹈乎大方而不逾矩。所謂心手雙暢,功情兩全。使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意之所托、筆之所動躍然紙上,完成揮灑才情、表露氣質、張揚共性和集中美感的生動過程。

行在美。在學習書法的實踐活動中,常遇到有些書法作品寫得美觀大方、活潑生動,讓人覺得很美,看起來很舒適,甚至有些字不認得,大家也覺得好看。有的作品寫得古奇怪怪的,看了就不舒適。對一幅書法作品的觀賞和評估有時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是觀賞者個人的愛好、水平和審美角度的差異。學書法要不斷提高個人觀賞和評估書法作品的水平和力量。馬克思在《一九四四年經濟——哲學手稿》中說:“假如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需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清人葉橫山說:“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生畏縮,無識則不能取舍,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笨梢娞岣哂^賞和鑒賞水平,對于書法愛好者是必要的,對于從事書法藝術者更為重要。只有不斷學習和豐富個人對書法藝術的學問,不斷提高文學、美學等方面的學問和修養(yǎng),才能提高我們的觀賞、鑒賞水平和創(chuàng)作力量。

要在追求美的風格中不斷超越自我,在書法學習中,追求美的風格,也就是自己認為“怎么美就怎么寫”??匆环鶗ㄗ髌访啦幻溃纫疵總€字的形體構造,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劃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盡性,神采飛揚。由于每個人愛好和審美觀的不同,必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但,好的始終是好的,這一點無論何人都不能超越,以無法超越。書法學習是無止境的,是長期學習追求、不懈奮斗的事,只有將整個身心加以傾注,不斷超越自我,多看、多想、多練,終定能有所收獲。

書法心得體會篇3

中國書法經過幾千年的沉淀、積存和進展,已成為獨具華夏特色的文化珍寶。關于如何學習書法,我有“三個閱歷”體會與書法愛好者共勉。本人經受了從不知到有知,從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從寫字到書法,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從我知事的那天起,就把它作為終身追求的一項事業(yè),從真學上下工夫。堅持60多年如一日,為國家學,為民族學,為傳承和創(chuàng)新而學。家境貧寒,買不起燈油和筆墨,就用山上的松樹油照明,用樹枝當筆,以大地當紙;沒有字帖,就蹲在墓碑前觀摩習練;出門在外,沒有筆墨,就在自己的膝蓋上比劃名碑名帖;有條件時舍命學,沒有條件時千方百計制造條件學,工作繁忙時擠出時間學,把別人用于唱歌、跳舞和釣魚的閑余,都用來學書法,這樣抓住空閑刻苦學,自覺地把學習書法作為生活中除衣食之外的須臾不行缺少的第三件大事,不管生活條件多艱難,也不管工作環(huán)境多險惡,從未連續(xù)過仔細學書法。

善練是方法。人間凡事,沒有學不會,只有不會學?!盁o巧不成書”,學習書法,既要有決心,更要講方法。方法是渡河之舟。我在學習書法時,堅持“帖學與碑學并重,古法和今法相濟;楷行習練穿插,常練榜書在先;首要把握重心,字形構造嚴謹;注意學習效率,練字習法共進;心中有字在胸,下筆方可有神”。從而,變苦練為善練,變死練為活練,變練一體為練多體,變單練書法為繪畫、雕刻(石、木、竹)、裝裱并舉。這樣,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融會,事半功倍。

苦研是恒守。書法是我國千古絕唱的線條藝術之一。要傳承和進展,必需刻苦鉆研、持之以恒地探清其脈絡,理清其源泉,把握其精華,效法其標準,開掘其新境。據此,我進入大學后,就發(fā)奮學習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蘇東坡、張懷瓘、懷素等歷代書法名家的書法理論,既研習書法的歷史進程和演化,又研習書法的產生形成與風格;既研習各種書體自身的美學原則和技法規(guī)律,又研習各種書體的用筆技術與文化背景;既研習我國的書法和繪畫,又研習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原生態(tài)的根底構筑,但凡有利于學習、弘揚和創(chuàng)新書畫藝術的各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因此,從創(chuàng)立自己超越傳統(tǒng)的握筆方法,到行之有效的“書法重心學”,從寫字的根本筆法到字體的和美構造,從帖學到碑學,從書寫形式到書寫內涵,從學會一體到學會多體,從學好一家到學會百家,從集百家之長到獨具共性特點,從書法的形狀美到書法的內在美等等,都進展過仔細不懈地研習。同時還研習了唐詩宋詞和哲學、美學,不斷為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堅固的根底和吸取鮮活元素的條件。實踐使我深切地感悟到:沒有凝練厚重的文化底蘊,領悟不了書法的真諦精華,充其量就只能做個寫字匠,而永久、肯定當不成書法家。

妙用是目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比效勞民眾、奉獻社會更有意義。妙用書法之途亦理應如此。我上小學二年級時,就給鄉(xiāng)親們寫春聯(lián),后來從中學到大學,從機關到農村,辦板報墻報、布置會議室、慶典寫橫幅標語、表彰大會寫獎狀、太平盛世入碑林以及與世界各國開展文化溝通,無所不用其極。辦展覽、出專集,刊發(fā)報紙、雜志,收進典籍、文庫,運用電視網絡,讓廣闊民眾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教學生、發(fā)范本,為從中心到地方的各級各主管領導、民間社團和企業(yè)家及城鄉(xiāng)老百姓書寫橫批中堂,為抗災扶貧助教等公益活動捐獻作品,只講付出,不求回報。把自己的所學之長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心曠神怡,樂在其中。

書法心得體會篇4

學習書法也有一段時間了,現在將學習書法的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能寫好字,寫一筆好字,這是職業(yè)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種狀況下,我開學學習書法。教師特殊是語文教師,寫字是很重要的根本功。寫字我們常用寫的字就是上課時候的粉筆字和平常寫在紙上的鋼筆字,間或也寫寫毛筆字。這我們教師常稱之三筆字。

從學習書法以來,我覺得書法有以下好處:

1、最根本的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字變美麗起來;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書法需要的是急躁和長久的堅持,因此在練習書法的同時,可以修心養(yǎng)性,這對于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很有幫忙。有人說“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方面的意思。

我想學習書法的好處最主要的就是以上兩點。

那我始終以來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首先,在平常的工作和學習中,留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需要寫字的時候,我仔細對待,絕不馬虎,從一筆一劃練起,因此慢慢地我的字也就好起來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肯定的時間學習名家書法。比方每個星期總要抽出肯定的時間來練習毛筆字,在練習的同時,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讓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實。名家書法有許多,顏真卿的,柳公權的,趙之謙的,等等我都挺喜愛,不管是哪個書法家,不管是哪種字體,我都會加以練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楷書到隸書,再到行書,草書等等,我都在學習之中。我覺得草書最能表達人的性格了,因而草書最難以練習的,或許只有書法大家才能揮毫成草書。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我覺得學習書法要留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肯定的時間之后才能有所成績,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

其次,學習書法要勤于思索,最好能找個教師。書法是一種藝術,而要進入藝術之門,最好是能有一個引導者。假如能找到一個名家大師作為自己的教師,那么對于學習書法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教師,可以常常看看字帖和歷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時候思索這字的構造、形體、筆畫、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索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感,即既美麗美觀,又具有神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觀看和體會的,我想這也是我要到達的境地。

第三,書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固然這指的是書法一個比擬高的境地。當書法到達一個比擬高境地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領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在書法中表達出來,真正做到字不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備,這才是好的書法。

有句話說的對,要想練好字,功夫在字外。當書法練習感覺枯燥的時候或者說沒有進展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益身心安康的活動,比方體操、武術、舞蹈、垂釣等活動,這將有助于書法的練習和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夠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我們平常應當培育對學習書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對書法有較大的興趣,我們才能練就一筆好的書法。

書法心得體會篇5

前些日子,有幸傾聽了聞名書法家葉培貴教師的書法講座。講座中,葉培貴教師笑容可掬,不乏親切之感,他從觀賞的角度動身,引導教師感悟書法藝術中的“雅”與“俗”,講解了如何客觀正確的感受書法藝術之美,提高了美術教師對書法藝術的感悟和鑒賞水平。另外,葉培貴教師還提到了歷代優(yōu)秀碑帖,尤以唐楷為主,對各家書體做出了精煉的闡述。

本次書法學問的學習,使我對書法鑒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醉過方知酒濃,當置身于那一幅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中,才知道書法愛好者如癡如醉地“求工于一筆之內,寄情于點畫之間”那種情結為何!

書法是一門藝術,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喧鬧”,要瞧出門道,就必需懂得如此門道的方法,我們平常很欠缺這方面的學問,由此學習正確的鑒賞學問尤為重要。我們對書法的學習與熟悉,大多只停留在“好”與“差”的感覺層次上,是特別籠統(tǒng)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需多看多寫多練。葉培貴教師建議初學者學寫字應從楷書和隸書入手,楷書尤以歐體和顏體為宜,把握各種筆法后再學習其它書體就有了根底。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便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肯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毛筆字比一般的硬筆書畫在書畫的要求上更為細致,它的筆畫并不是從始至終完全一樣的,從提筆、運筆到最終收筆,線條的飽滿程

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視知覺力量才能對整個字的邊、線和角有一個正確的把握。而且,對墨的多少全掌握在手腕和手指之間,對手部小肌肉的精細掌握力量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練習書法能使人靜,而靜又是書法的前提!靜以修身,對書法的追求是一種境地,倫教師還給我們展現了他的一些作品。這也使我聯(lián)想到了許多,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導致人心急躁,做事情缺乏長久力,也總是靜不下心來!祖先留給我們的,是無比珍貴的藝術財寶和精神財寶,真的應當仔細練習書法,徜徉其中,不但可以提升我們的自身修養(yǎng),還可以讓淵源的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有所求,亦有所樂,為此要一往向前!

書法心得體會篇6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梢?,書法是門藝術,不是簡簡潔單地能寫好字就是學好了書法,是需要用“心”去學,花時間去學的藝術。僅僅一中午的時間,教師們根本功的扎實、精彩的課堂及對如何讓學生來充分的感受這門藝術所激起的浪花,讓我身為一名語文教師而自慚形愧。

初入獨樹小學,走道旁邊展現的一幅幅學生書法作品在動聽的輕音樂中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扉,順著這些靈動的漢字我來到了手握鋼筆的孩子們身邊,孩子們標準的坐姿、仔細觀看的眼神讓我對展板的上的作品有了也許了解。步入會議室,陳教師和預備上課的學生已然預備好,桌子上放好的字帖更是吸引我的眼簾,情不自禁的和同事快速翻開,“哇,這是陳教師自己寫的?真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學生練得是自己教師寫出的字?”“這里的書法學習氣氛可真好?!币宦暵曎澝啦唤^于耳。

由于有了漢字,“母親”于是儀態(tài)萬方、超凡脫俗,由于有了漢字;“母親”于是姿容卓絕、傾國傾城;由于有了漢字,“母親”于是美輪美奐、艷光四射。漢字無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珍寶,雖然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明白,但是我們怎樣讓學生愛上這門藝術?讓這門藝術在我們的手中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卻是始終沒有進展深入的討論。通過一中午的學習,讓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不懈,需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這也是我們參與培訓的教師普遍達成的共識。

作為教師,特殊是語文教師,平常要堅持練字,把握這一專業(yè)技能,不僅僅是一次對專業(yè)學問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會給自身增加底氣,給學生們營造一種更好的學習氣氛。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去勤學苦練,產生興趣。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對學生講,并不是練一百日的字就能成為書法家,而且要持之以恒通過勤學苦練。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中非常鐘的寫字環(huán)節(jié),嚴格的要求,由易到難地進展有規(guī)劃、有步驟的詳細指導和訓練。然后,每天的家庭作業(yè)留幾行練字來提升學生的手上功夫。漸漸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等學生的功夫日益加深,運筆日益嫻熟,興趣也就日漸提高。接著可以結合學校的假日活動、興趣小組,調動學生練習書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班級形成一種勤學苦練的好風氣。學生的字寫的美麗,可是始終藏著,沒有表現自己的時機,這對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會大打折扣。學生也不能夠熟悉到自己的優(yōu)點。所以,教師要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進展優(yōu)秀作品的展覽或參與書法競賽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和展現自己,心理得到滿意,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會更有信念的連續(xù)努力,才會發(fā)憤地練好書法。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中華古老藝術珍寶中這顆燦爛明珠的魅力。培育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肯定要注意方法,講究策略,形式多樣。這樣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書法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歡樂。有人愛詩詞歌賦,有人愛中國畫,讓我們引領起我們的學生大聲的對你說——書法,我們對你愛的膚淺……

書法心得體會篇7

11月10日下午,我有幸參與了六郎片區(qū)小學語文書法教育專題講座。細心傾聽了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研室主任姚金中教師做的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中國書法學問講座》。

姚教師首先分析的當今書法教育的現狀,闡述書法教育的意義以及教育部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的要求;圖文并茂,敘述書法簡史及字體的特點。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魏碑、楷書,呈現歷代優(yōu)秀碑帖,對各家書體做出了精煉的闡述;然后,從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五指執(zhí)筆法:擫、押、鉤、格、抵,筆法:起、行、收的三個過程,構造的九條根本規(guī)律:大小、平正、疏密、均勻、錯落、收放、讓就、同異、連貫,細致敘述了書法練習的要領。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書法專業(yè)學問有了較系統(tǒng)了解和新的熟悉,深深地感受到它不僅僅是一次專業(yè)學問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傳遞著一種責任,那就是傳承祖國書法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作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深知培訓意義和此次書法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培訓,熟悉到作為教育工對書法傳承的重要性。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而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又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它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

書法是我國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千百年來,始終為人們觀賞和寵愛。人們只所以會喜愛她,正是由于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說,他是無聲的音樂,靜態(tài)的舞蹈。它觸發(fā)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lián)想,它是審美與有用的結合體。學習書法不只是提高寫字的水平,還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yǎng)和人的良好心里素養(yǎng)。

如練習書法可以陶冶情操。練字也像音樂一樣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興奮,受到美的感染。如學習王羲之秀美挺立的字體,可使人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學習顏真卿端正的字體,就似乎傾聽一首抒情小調,可以使人性格樸實、厚重;中國自古講究“字如其人”,很多大書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們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guī)律的組合線條作用于紙上而形成的,長期進展書法練習能自覺地感受流淌線條的美,也感受到寫好字并非高不行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練習,就會有驚喜的收獲。

我國的漢字起源悠久,書畫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對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間的視覺形象。漢字構造的藝術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觀的形式美,還具有客觀的形象美。所以,學習書法,要有良好的想象力量,要與自然造物之美結合起來,書寫出主觀與客觀、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藝術漢字來。

身為中國人,講的是中國話,寫的固然是中國字。在學校寫字課堂上,我們要指導學生堅持練習書法,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寫出一手美麗的字。其實作為一名教師,面對一大堆的作業(yè),假如學生的字寫得好,批改作業(yè)何嘗不是可算是一種享受呢?

練字的人,雖然不行能人人成為書法家,但人人都可成為一個書法藝術愛好者。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個長期的細水長流的過程。既要留意人品的修養(yǎng),要不務虛名,不好高騖遠,還要富有刻苦踏實的學習作風。這正是我們民族氣節(jié)和精神文明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攀登書法藝術的頂峰。

總之,此次書法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受訓教師的書法水平,也對傳承民族的文化藝術,對今后在學校進一步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時間中,要盡量擠出時間,靜下心來仔細思索,積極行動,盡快地消化和汲取培訓的學問,按要求在寫字課堂指導學生練習書法,努力為書法的傳承做出應有的奉獻。

有所求,亦有所樂,為此要一往向前!

書法心得體會篇8

之前很少接觸書法,現在經過一個學年的練習,我最終領悟到了書法也是門很美的藝術,它是有精神和靈魂的。但經過一個學年的書法練習,我學到了許多。至少我們學習它可以了解更多的書法學問寫字技巧。還能了解一些歷代書法家和書法家的作品。特殊是能熬煉一個人的毅力與耐性。

學書法,假如真的投入當中的話,你可以感受許多的樂趣。果真沒錯,我個人比擬偏愛楷書,俗話說:“萬事簡單開頭難”。臨摹是學楷書的一個不行缺少的過程,要把握書法的運筆技巧,就得下苦功夫。初臨摹字帖時,不知從何做起,臨了幾帖,覺得仿照的不像,就重新臨帖,結果越臨越不像了,真有點左右犯難,但我還是堅持臨帖,久而久之心浮氣躁慢慢消逝,發(fā)覺靜下心來的臨帖要比粗枝大葉的仿照一翻效果更好些。通過學楷書,使我深深的懂得了要想寫好楷書,不只是機械的臨帖,關鍵在于筆法,選一些比擬輕靈,多筋的圓筆碑帖臨寫,使字做到筋骨并用,方圓并舉,快慢互用,富于情趣。要真的學好某種字體風格是不簡單的。首先你得對所歷代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肯定的了解,然后要把握他的書法特點和運筆技巧。其實書法的境地的確是無窮大的,你要學好它,真的得花時間,我們要花時間去領悟某種字體風格,多去了解些書法家的時代背景和他作品誕生的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的把握某種書法風格。學書法,我認為我們最好還是得從臨摹開頭,我們要留意向他人學習,向他人的優(yōu)點學習,把他人的好東西汲取過來,才能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假如不向他人學習,就不能豐富

和造就自己。固然在臨習前人的作品時也不能盲目的臨,要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要留意對名帖進展討論,要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究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書法的道路是漫長的,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繼承傳統(tǒng),下苦功夫去練,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成果,只有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的去多臨帖,多練,多寫,才會進步,否則,寫出的字是經不起觀看的?!懊坊ㄏ阕钥嗪畞怼薄N倚湃沃灰覀兏冻隽伺涂隙軌驅W好書法的。

書法心得體會篇9

在開學的前三周,我學習了書法。同大一下半學期的書法大體一樣,主要是學習顏真卿的顏體。但是練得時間太短,成效并不太大,還需進一步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勤奮練習。

在學習書法,閱讀書法史的時候,要學會從不同的書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則。這種法則,雖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現,歷代不同,各人相異,但其內在的規(guī)律法則卻是一樣的。學習書法,很重要的就是從點畫用筆上去找古今一脈相承規(guī)律。

歷代大家都很重視寫楷書,學書法的人不能在楷書體會到多少書法規(guī)律性東西于其他書法是不會體會很深的。除了有用以外,楷書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書法最根本規(guī)律和完備的筆法。楷書讓人靜下來留意每個點畫的動作,細節(jié),盡量把每個提按轉折做到位。長期靠這個養(yǎng)成的用筆習慣,讓人手下的感覺微妙而細膩。

結合歷代大家對不同人物書法的品鑒,專心比擬和體會里面的凹凸好壞,去熟悉書法最根底本質的東西。還有就是要把不同的書家多做橫向和縱向的比擬。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矯正自己,依靠的就是不斷深入的讀帖和臨帖。

用筆尤其要留意起筆和收筆的地方。不管寫哪種書體,行筆必需自然,動作必需連貫,筆勢要暢,勢圓筆方,勢方筆圓,整個動作就像打太極一樣,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合于自然。行筆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筆要留得住,殺進紙去。不能有模糊的東西。順著心中的節(jié)律,從胸有成竹到胸無定數,自然生成。

寫唐楷有收獲,再寫魏碑也不會有太大障礙,只不過用筆更方一些。它的筆勢是全都的,都是一脈相承的。

學藝術的三個層次:一,技法上的學習;二,視覺形式的討論;三,精神層面的修養(yǎng)。

寫褚的楷書,用筆的時候,要留意筆鋒的變化,敏銳的捕獲筆尖入紙,行筆,出鋒的運動軌跡,要充分發(fā)揮出筆毛的彈性。點畫”是動作,蘊含有根本的筆法和動作在里面,過去的人對書法強調動作,筆法。用“線條”來講書法是講不徹底的,由于書法根本不是線條。

好的書法能表現出人生,生命的體驗。無論文學,還是書法,既含蓄又直接。好的作品我們會感受到它無拘無束的情感流露,無障礙,隨心所欲。初學一個帖,點畫和點畫之間一下很難擺順,這需要我們去找規(guī)律,一點一畫,一撇一捺間每個大家都會有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規(guī)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寫一個字,切忌把每個局部孤立起來,要做到協(xié)調,整體協(xié)調力量是很重要的,這有許多竅門,道理在里面。

臨帖時要隨時隨地提示自己不要讓筆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筆,自己左右手中的筆。下筆要擅長找參照,大膽落筆,隨時調整,熬煉出前筆有缺憾,后面的點畫能補救回來的本領,字的形要掌握好,也在于擅長找參照。臨帖的時候自己的主觀不要被帖套住,隨時想到整體的關系,更加留意單個字的整體,角度的大小,長短,筆劃之間的協(xié)作。從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從細節(jié)上深入。褚字圓轉多,筆劃多的字方折少,點畫少的字方折多,這樣整個字,整篇字都能挺得起。顏體字是下面收得比擬短,重心下壓。簡單多折畫的字,多數折要減弱。強調度,一個字強調只能一兩個點畫,要有主次關系,整體打算細節(jié)。

在這三周的學習中,我練習的顏體和柳體沒有區(qū)分。書法史一門長期的練習,需要鉆研和靜心學習。我會在接下來的書法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

書法心得體會篇10

歲月如梭,新的一年不行逆轉地又要完畢了?;蛟S是逢年多思的緣由,書法與人生這一看似互不相干的命題,卻時??M繞于心,并且有了以筆留痕的沖動。

人生難,學書亦難。人年少時,言談舉止經常無所畏懼。而到中年,無形中就變得有所顧忌甚至當心翼翼了。究其緣由,也許是真正領會到生活的不易與人生的艱辛吧。對于學書,可以說是“童心便有學書癖,手指今余把筆痕”!因之獲得不少夸贊與奉迎。而竊喜之余,甚至以己之長較他人之短,內心不免生出些許的輕浮與自傲。當傾聽了南開大學書法討論生導師田蘊章教授的三百余集書法講座之后,可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方知什么叫大、什么叫家、什么叫風范。慚愧之余,慶幸自己被田老適時地導引向“書法人生”的“中年“,開頭變得理性而自知了。根據古人通論,成一畫家得需十年,而成一書家得需二十年。真正的書家,既是文人,又是墨客。自己年近不惑,已無緣于書家光環(huán)。然有幸直面書法這一國學文化的頂峰,雖然像無知的孩子挨了巴掌,但已知足矣。我感到書法是上蒼賜予我人生中年的禮物,讓我在傳統(tǒng)文化中感知中年的厚重,在提筆臨習中體會努力的艱辛。對于書法,不僅是寫好字而已,還有其背后豐厚的國學文化。沒有國學文化支撐的書法是蒼白的,把書法看成只是寫好字的熟悉是淺薄的,而背離書法之“法”、盜用“書法”之名的所謂“創(chuàng)作”、“藝術”更是裝神弄鬼、迷惑良知甚至是別有專心的。同樣,對于人生,假如僅僅滿意于吃喝拉撒、養(yǎng)尊處優(yōu),我們的人生將是怎么樣的一種境地?我們的社會將是怎么樣的一種狀態(tài)?作為一個一般人,對于社會來講,不允許我們無為,更不允許我們無知。

人生有道,書學亦有道。立足于現實的多元化思潮,人們常講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也由此產生諸多的人生態(tài)度。我想,不管哪種活法,都是要有前提的,就是在敬重個人意志自由的同時,遵守社會普遍法則、倫理道德等等。概而論之,就是活出自己而又敬重他人,正所謂人生大道。正如田老所言,如此大道,你不遵守它,別人就要罵你。而書法之法則,是古人給予漢字音、形、意“三美合一”的大道。前及二王父子、歐顏柳趙,后到蘇黃米蔡、近代書家,盡管體范不同,但仍大同小異,萬變不離其宗,從而成就了書法之大法,且千年傳承,為人稱道。而時下,熱衷名利之風,以丑為美之行,有悖書法初衷,愧對先賢志士。壞的風氣,反映在個人行為和人生態(tài)度上,就是多了無知、多了無畏、多了投機、多了偽裝,其滲透并顛覆著主流社會價值觀與書法之大道,認為我就是法。相較于田老,幾十年如一日,師古而不泥古,享受著“筆墨情深何寂寥”,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境地和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呢?

書法之法,有人生之巨細事。有道是,人字好寫人難做。然對書者而言,人字難寫,人亦難做。凡學書者都有這樣的體會:

一是簡字往往難寫。一二三四五,之乎者也哉,這些看似簡潔的字,用得最多,要寫好卻難。因此,古人給其注入的法則也許多,一旦寫不好,毛病極易顯現。故古人常以小楷為日課,心不厭熟,手不厭精,可謂熟能生巧、妙筆生花!對于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看似簡潔,但凡食人間煙火者,個中味道自知。對個體來講,簡潔的事辦成了,小事做成了,則往往成就了大事,甚至成就了幻想。

二是繁字蘊含人生哲理。所謂繁字,筆畫多,結體難,更需假以時日。為此,古人在宏觀上把握字形,微觀上處理筆畫。經常慣以虛實、迎讓等法則,做到布排均勻,虛實結合,平險一統(tǒng),頂天立地。聯(lián)系人生處世,人們經常滿腦子的事,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以書法此道理解團隊精神等等,則經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當書匠易,難在為文。聯(lián)系人生,當書匠好像人們長軀體,多是生理意義上的東西。真正的書家,難在為文。文是靈魂,書是載體,更象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人的一生可以在物質財寶積存上到達極致,而對精神層面的不少東西卻難以企及,給短暫的人生增加了很多缺憾,使得我們身上少了些令人回味、值得傳承的東西!

四是書法與人生何須刻意描作。古代先賢之與書法,多是信手拈來,順流而下,那份率真、自然、生動、親切,留給了后人發(fā)自心底、任由心性的美,這也許也是書法的“特色美”。而時下有人否認古法,拋棄古法,獨立門戶,舍本逐末,嘩眾取寵,欺世盜名,令人堪憂。有人說,人生百分之三十是活自己,而百分之七十是當演員。對此,我亦認同。但我更看重的是那百分之三十,對那百分之三十的憐憫與留戀,就像追求書法那天真率真的自然美一樣癡迷。我們的書法、我們的人生,假如一味地刻意描作,書法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又有多少呢!

面對書法,我感慨先賢。對于人生,我敬畏有加。能以書法之大道體會人生之艱辛,醒悟人生之厚重,在個體的高雅愛好中拾得人生些許,不正是飽暖之余享受生活、豐富生活的幸事嗎?

書法心得體會篇11

作為一名教師,能寫好字,寫一筆好字,這是職業(yè)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種狀況下,我開學學習書法。寫字是很重要的根本功。我們常用寫的字就是上課時候的粉筆字和平常寫在紙上的鋼筆字,間或也寫寫毛筆字。這我們教師常稱之三筆字。從學習書法以來,我覺得書法有以下好處:

可以寫一手美麗的字,好的字在觀賞中可以得到審美的享受、哲思的啟迪、心靈的美化。書法能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整體修養(yǎng),養(yǎng)浩然之氣,積淵博之才,得天地靈性,納萬物菁華,妙發(fā)靈機,創(chuàng)物我同心的大境。那怎樣才能寫好三筆字呢?

首先毛筆是硬筆和粉筆字的根底,所以要寫好三筆字,必需要先練好毛筆字。

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書法要有恒心和時間,恒心,就是堅持,時間就是幾乎每天一兩個小時,其次。選好自己喜愛的古帖,再次就是臨帖不止,始終到每個字爛熟于心,然后就可以隨心所欲寫出象樣的書法作品來。將別人好的成為自己的適當添加自己的風格。

二、練習書法要保持心態(tài)安靜,不急不躁,康有為說;只講耕耘,不講收獲。讓我說,只要不停耕耘,遲早要有收獲的。

三、練書法要溫故而知新,每天練習1—2個字足亦,然后再復習以前所學過字,并切要求字字入帖,只有這樣才能循循漸進。

四、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有信念,不要認為自己笨,不是那塊料,練不出來。實際上許多人都能練好毛筆字,為什么最終只剩下少數人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由于能堅持究竟的也是少數人。

總而言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夠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我們平常應當培育對學習書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對書法有較大的興趣,我們才能練就一筆好的書法

書法心得體會篇12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結合我校的實際狀況,學校開展了書法課程。由于我校的生源來自農村,學生的程度水平參差不齊。

所以學生在書寫中存在不少問題:學生的書寫姿態(tài)不正確,沒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不標準等。正是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狀況,尤其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詳細的教學查找一條可行之路,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

從興趣動身,營造良好氣氛,小學生天真,得意,奇怪心強,也簡單激發(fā)興趣。首先給他們講解了王羲之的故事,他利用自己字的影響力,幫組老奶奶的風扇??梢娨皇趾米志哂卸啻篦攘?,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接著讓學生觀賞。感受漢字形體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參加與熱忱。再有開展小組競賽,評比優(yōu)秀“小小書法家”,并將好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四周,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忱。書寫,從根本技能入手。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學生才會有更好的進展。

因此,教學中,我首先注意對學生根本寫字姿態(tài)的培訓。正確的寫字姿態(tài)可以使身體各部位到伸展,輕松,也有利于身體安康和視力安康。其次,重視根本筆畫練習。漢字是由最根本的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八種筆畫組成的。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每一個根本筆畫,每一個筆畫都須經受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過程。并給學生編些形象的順口溜便于記憶。

從一開頭就讓學生練就扎實的根底,為今后的寫字打下良好的根底,持之以恒,方有收獲。硬筆書法的練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需長期的堅持。因此,每天要求學生堅持臨摹一小時,并要求在平常的漢字書寫中留意穩(wěn)固練習效果,同時,要求學生端正態(tài)度,熟悉漢字文化,民族文化的魅力,弘揚民族文化。只有將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才會最終學有所獲。

書法心得體會篇13

在中國書法藝術里,點是一個最根本的元素。早期的中國文字并沒有點,象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小篆里,都找不到點,只有等隸書的消失,點才問世。點的消失,大大豐富了漢字的構造變化,也給書法增加了無窮的魅力。

書法中的點的形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有園點、三角點、多角點、水點、垂點、側點、撇點、挑點、藏鋒點、露鋒點,還有各種兩點組合、三點組合、四點組合等等。不同的點給人以不同的美感,如園點、藏鋒點給人以渾厚、穩(wěn)健感,水點、露鋒點給人以流淌、飄逸感,三角點給人以險感,多角點給人以力感等等。點大的似面,小的若有若無,輕若蟬翼,重若崩云。

點的書寫千萬任憑不得。唐人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點的寫法千變萬化,但總的看來應當出筆中鋒,藏頭護尾,起迄清楚,形體自然,宜厚重,忌輕薄。有人寫點左右兩筆寫成(即挑和剔相對而成),所謂有陰陽開合之意。也有人寫點如高山墜石。就一個字、一幅作品而言,點應當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同,潤枯有變,顧盼生姿。要點點有精神,點點有意態(tài)。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說:“形質成而性情見,所謂畫變起伏,點殊扭挫,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也?!?/p>

只有充分熟悉點在書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駕御它。可以說,點是一切造形藝術的靈魂。點的停頓連貫起節(jié)奏作用,點的大小形態(tài)起裝飾作用,點的離合位置起協(xié)調布局作用,精彩的一點往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此外,練書法要多看,包括看書展,讀字帖。多練,包括用鋼筆練。隨時都可以練的,其實硬筆與毛筆是相通的,一般來講,用鋼筆也可以寫出毛筆的效果。自學時實在走不通了,也不要氣餒,可以適當放一放,做一些有益身心安康的運動,比方:瑜珈、舞蹈、垂釣,有句話說得很對:要想練好字,功夫在字外。舉桿遛魚的時侯,魚線在水面上劃出的軌跡很象草書,書法與釣魚同樣是妙不行言的。

書法心得體會篇14

朱熹是我國歷史上聞名的教育家,是一名學者型的高級官吏,官至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進講《大學》。

他一身直接從事教育活動達四十年之久,所到之處,熱心興辦教育,每每親子講學,他整理編撰的《四書集注》成為元、明、清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和學校的必讀教科書,其地位甚至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