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緒論本_第1頁
邏輯學緒論本_第2頁
邏輯學緒論本_第3頁
邏輯學緒論本_第4頁
邏輯學緒論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邏輯學緒論本第一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講

緒論

——關(guān)于邏輯學的一般問題第二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節(jié)

邏輯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一、“邏輯”的含義二、邏輯學的起源(三大發(fā)源地)三、邏輯學的發(fā)展四、邏輯學的發(fā)展趨勢第三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邏輯”一詞的來源1、“邏輯”一詞由英文logic音譯過來,最早來自于古希臘語“邏各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被列寧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用“邏各斯”來指稱主宰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赫拉克利特說:“世界不是由任何神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彼J為,“火”就是“邏各斯”,就是“主宰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從此,這個詞開始流行。2、最早將西方邏輯思想引入中國的是眀末清初的學者李之藻,他翻譯了西方的邏輯著作《亞里斯多德辯證法概論》并命名為《名理探》。初始,中國譯者將logic譯為“名學”、“辯學”、“名辯學”。3、近代學者嚴復(福州人)在其譯著《穆勒名學》中第一次把英文的logic翻譯成漢語的“邏輯”一詞。后經(jīng)近代學者的提倡,這一譯名得以普及。第四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邏輯”的不同含義1、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邏輯”,指的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規(guī)律;如“公安工作的邏輯”,指的是公安工作的規(guī)律。2、人的認識和思維的規(guī)則、規(guī)律。如“說話、寫文章要合乎邏輯”,就是指要合乎人的認識、思維的的規(guī)則、規(guī)律;如“辦案人員的思維要具有邏輯性”,就是指要符合思維的的規(guī)則、規(guī)律。3、某種特殊的理論或觀點——貶義性質(zhì)。如“把侵略說成是‘友誼’,這是地地道道的強盜邏輯”。4、邏輯科學(邏輯學)。如“要學點邏輯”、“要掌握邏輯知識”。第五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練習:指出下列各語句中的“邏輯”一詞是在何種涵義上使用的。 (1)邏輯和修辭,使人長于論辯。(培根) (2)法律尋求的是合理性證明的邏輯而不僅僅是或主要不是發(fā)現(xiàn)的邏輯。(波斯納) (3)邏輯是不可少的,過去說一個人“不講邏輯”是個很大的罪名,是罵人的話。(金岳霖) (4)男人的邏輯總是對付不了女人的邏輯。(契訶夫) (5)經(jīng)濟全球化的原動力來自市場秩序的內(nèi)在邏輯。 (6)邏輯可以告訴我們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保證不遇見任何障礙;但它不能告訴我們那一條道路能引導我們達到目的地。(彭加勒)第六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邏輯學的起源(三大發(fā)源地)

邏輯學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最古老的學科之一。從它產(chǎn)生到如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統(tǒng)邏輯的發(fā)源地有三個:古希臘、古印度和古中國。(1)古代中國的邏輯學——“名辯之學”。

如:鄧析子的“兩可”之說;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論(2)古印度的因明學說; 在古梵文中,因:推理、論證;明:學說(3)古希臘的邏輯學。第七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邏輯學的發(fā)展邏輯學發(fā)展歷史的三大階段(歐洲):1、古希臘是邏輯學的主要誕生地,邏輯學的繁榮源于當時社會的學術(shù)繁榮與論辯術(shù)。邏輯學和哲學一樣是智慧之學。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建立起邏輯學的學科體系,一舉奠定了邏輯學的科學基礎。2、中世紀是邏輯學的發(fā)展停滯期。

3、近、現(xiàn)代邏輯學的特點——形式邏輯的深化與擴張(數(shù)理邏輯、辯證邏輯、實用邏輯)。

第八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F.Bacon(培根,1561-1626)以及J.S.Mill(彌爾,1806-1873)的古典歸納邏輯學說; 培根的《新工具》,彌爾的《邏輯體系》(2)G.Leibnitz(萊布尼茨,1646-1716)開辟了數(shù)理邏輯(現(xiàn)代邏輯)的道路; 萊布尼茨將數(shù)學的方法引入邏輯領域,提出創(chuàng)制數(shù)理邏輯的設想,將形式邏輯符號化,從而能對人的思維進行運算和推理。(3)I.Kant(康德,1724-1804)和G.Hegel(黑格爾,1770-1831)等人首倡辯證邏輯研究。第九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邏輯學的發(fā)展趨勢(1)向現(xiàn)代邏輯方向的高深度發(fā)展譬如,現(xiàn)代邏輯在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2)向普及與應用方向發(fā)展譬如:邏輯學研究向部門科學的滲透;邏輯學研究向人們的日常思維靠攏;西方的非形式邏輯運動和批判性思維的研究……第十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節(jié)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性質(zhì)及學習意義一、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二、邏輯學的學科性質(zhì)

三、邏輯學的作用、意義與局限性四、學習邏輯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第十一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邏輯學的定義:(形式邏輯)是研究思維形式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1、思維形式、邏輯形式

2、思維規(guī)律第十二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脊椎動物。(動物)(2)所有的楊樹都是落葉喬木。(植物)(3)所有的商品都是勞動產(chǎn)品。(經(jīng)濟)

所有的S都是P

第十三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所有生物都有新陳代謝過程,病毒是一種生物,所以,病毒也是有新陳代謝過程的。(生物學)(2)所有法律都由國家頒布,《鐵路法》是一種法律,所以,《鐵路法》也是由國家頒布的。(法學)所有A(是)B,C是A,所以,C是B。第十四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邏輯常項(logicalconstant):某一思維形式中固定不變的部分,它決定著該類思維形式的邏輯性質(zhì)與邏輯特征。邏輯變項(logicalvariable):某一思維形式中因具體內(nèi)容的不同而可以互相替換的部分。邏輯常項與邏輯變項第十五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思維規(guī)律:研究的是人們只要進行思維活動就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碼的規(guī)律。(1)保證思維一致性的同一律(2)保證思維無矛盾性的不矛盾律(3)保證思維明確性的排中律(4)保證思維論證性的充足理由律

第十六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邏輯學的學科性質(zhì)(1)工具性 人類的思維、認識和表達都要借助于邏輯。邏輯學既是表述和論證的工具,也是認識的工具。(2)普效性 任何科學都是應用邏輯,邏輯學提供帶有普遍有效性的知識。 在學科分類中,邏輯學屬于基礎科學。(3)全人類性 邏輯學無民族性、本身沒有階級性,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知識。第十七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邏輯學的作用、意義與局限性1.一般作用:對所有思維正常者而言的意義 (1)邏輯學從理論上揭示了正確思維的特性,有助于人們從自發(fā)的邏輯思維提升為自覺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第十八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在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里有一個“猜匣訂婚”的情節(jié)。在金、銀、鉛三個匣子中,父親只放了一張女兒的肖像,并在三個匣子上分別刻了這么三句話:“肖像不放在此匣中”、“肖像在金匣子中”和“肖像不在此匣中”。三句話中只有一句真話,誰能依此猜中肖像的位置,女兒就嫁給誰。第十九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邏輯學不僅具有理論指導作用,而且也具有方法論意義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diào)。(《呂氏春秋·察今》)第二十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邏輯學提供一種批判工具,是論證思想和表達思想的有力武器例:馬克·吐溫的道歉啟事:原命題:美國國會中有的國會議員是臭婊子養(yǎng)的新命題:美國國會中有的國會議員不是臭婊子養(yǎng)的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4)邏輯學是預防邏輯錯誤以及揭露和駁斥詭辯的有力工具古希臘詭辯家歐布利德曾有個“你不認識你父親”的詭辯。他問,“你認識站在幕后的那個人嗎?”見不到那人的面孔,你一般會回答:“不認識?!彼麉s接著說,“我告訴你吧,那個人就是你父親,所以你不認識你父親?!?/p>

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邏輯的局限性

沒有邏輯是萬萬不能的,但邏輯自有其不能之處,因而僅有邏輯又是遠遠不夠的。對邏輯的實用價值不應估計過高。學習邏輯本身不能使人從不善于推理變成善于推理,因為好的推理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技巧,需要關(guān)于推理所涉及題材的正確判斷和廣泛的知識。邏輯課程并不能提供這些條件。但是有某些推理能力的人,可以通過學習邏輯改進和提高推理的技巧是確定無疑的。([美]S·F·巴克爾《邏輯原理》)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學習邏輯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1.需要一點悟性,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王國維說過:“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淇尚哦荒軔郏X其可愛而不能信?!保ā鹅o庵文集·自序二》) 邏輯學大致屬于“可信而不可愛”之說。2.適當加強作業(yè)訓練,從典型習題的解答中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

雍琦、金承光主編《法律邏輯教與學》(法律出版社)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推薦書目1、金岳霖著:《邏輯》,三聯(lián)書店1961年版/1978年重印。2、周禮全主編:《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雍琦主編:《實用司法邏輯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4、雍琦、金承光、姚榮茂著:《法律適用中的邏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5、李錫海著:《偵查思維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版。6、倪北海著:《刑事偵查邏輯學基本原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7、李延鑄,李文健主編:《偵查邏輯學》,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8、陽作洲,施廟松,盧景生編著:《辦案邏輯》,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9、韋澤民著:《犯罪和偵破的邏輯對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10、張成敏著:《案史:西方經(jīng)典與邏輯》,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鄧析,鄭國人,中國古代邏輯啟蒙者,名家第一人,邏輯學家兼律師,以“兩可”之說著稱于世:

淆水甚大,鄭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尸者;富人請贖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鄧析。鄧析曰:“安之,人必莫之賣者?!钡檬呋贾?,以告鄧析。鄧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無所更買矣。”

(《呂氏春秋·離謂》)后世評價鄧析子,多有偏見:“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劉歆《鄧析子·序》)、“巧辯而亂法”(《淮南子·詮言訓》)、“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而好治怪說,玩綺辭。甚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為治綱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保ā盾髯印し鞘印罚ⅰ耙苑菫槭牵允菫榉?,是非無度,可與不可日變,所欲勝因勝,所欲罪因罪”(《呂氏春秋·離謂》)。返回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公孫龍,趙國人,六國時辯士。以“白馬非馬”論和“離堅白”說聞名于世,其“白馬非馬”長期被視為詭辯命題。曰:“白馬非馬,可乎?”曰:“可?!痹唬骸昂卧??”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痹唬骸坝邪遵R,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有白馬為有馬,白之非馬,何也?”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薄唬骸鞍渍卟欢ㄋ?,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馬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公孫龍:《白馬論》)返回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74年公布的學科分類目錄中,邏輯學位居七類基礎學科之二:1.數(shù)學:包括代數(shù)、泛函分析、計算機科學、幾何學、運籌學、統(tǒng)計學、拓撲學等。2.邏輯學:包括邏輯的應用、演繹邏輯、一般邏輯、歸納邏輯、方法論等。3.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包括宇宙學和宇宙起源學、行星學、射電天文學、太陽系研究等。4.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包括大氣物理學、大地測量、水文學、海洋學、土地學、空間科學等。5.物理學:包括聲學、電磁學、電子學、核物理學等。6.化學:包括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核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7.生命科學:包括動物學、自然人類學、生物化學、生物數(shù)學、生物測量學、生態(tài)學、遺傳學等。下頁續(xù)返回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977年,《大英百科全書》英文版把邏輯學列為知識的五大分科之首:

一、邏輯學 二、數(shù)學 三、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shù)科學) 四、歷史學和人文學(主要指語言文字) 五、哲學返回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說謊者悖論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克里特島的哲學家伊壁門尼德斯有如此斷言:"所有克里特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謊話."公元前4世紀,希臘哲學家也提出了這個悖論:"我現(xiàn)在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悖論”(paradox)一詞常見諸報端,其字面意思為“荒謬的理論或自相矛盾的話”。從邏輯上看,悖論性的語句具有這樣的特征:如果假定這個語句為真,那么會推出這個語句為假;反之,如果假定這個語句為假,又會推出這個語句為真。說它對也不是,不對也不是,真是左右為難。第三十頁,共三十二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半費之訟據(jù)說有一天,普羅泰戈拉收了一名學生叫歐提勒士(Euathlus)。普氏與他簽訂了這樣一份合同:前者向后者傳授辯論技巧,教他幫人打官司;后者入學時交一半學費,另一半學費則在他畢業(yè)后幫人打官司贏了之后再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