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太陰病_第1頁
第九講-太陰病_第2頁
第九講-太陰病_第3頁
第九講-太陰病_第4頁
第九講-太陰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講太陰病Ⅰ概說一、太陰大陰三陰 二、太陰的生理太陰的生理以足太陰脾經、脾臟一經一腑的生理功能為基礎。太陰的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是運化:通常說是運化水谷、運化水濕⑴運化水谷包括接納水谷、運化精微、運化糟粕。⑵運化水濕包括運化津液(jīnyè)、運化內外濕(氣/邪)⑶其運化作用總體體表為四個方面:納化運用(化2)三、太陰的病理(一)病因1.內因2.外因(二)發(fā)病1.直中2.傳變太陽少陽少陰第一頁,共七頁。編輯課件(三)典型表現

吐利不食,腹?jié)M時痛。(1)吐時遠而吐,量少無聲(2)利虛寒下利(3)腹?jié)M①喜溫喜按;②時作時止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275)(4)腹時痛A.隱痛B.急痛C.脹痛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bùxià),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273)第二頁,共七頁。編輯課件(四)病機邪犯太陰,脾陽受損,運化失職(shīzhí),津液不布,寒濕內盛。簡稱為“脾虛寒濕”。(五)定義太陰病,是人體感受外邪,正虛邪入,引起太陰所屬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紊亂所致的急性外感病。(六).性質1.八綱屬性:里寒虛陰2.階段:中期的過渡階段/后期)(七)特點1.證候單一2.病程遷延(八)轉歸及預后1.轉歸:愈傳留2.預后:良(九)分類太陰病比較單純。只分本、兼兩證。第三頁,共七頁。編輯課件四、太陰病的治療(一)虛則補之太陰病以溫法為代表治法。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277)《傷寒論·辨太陰病脈證并治》附: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73)A.理中類干姜為主B.四逆類附子為主C.桂枝(ɡuìzhī)類桂枝(ɡuìzhī)為主(二)濕性纏綿,治當堅持第四頁,共七頁。編輯課件Ⅱ太陰病本證一、太陰脾家虛腐穢不去證1.典型表現太陰病的典型表現,特別(tèbié)出現腹?jié)M時痛者(喜溫喜按),大便不通2.病機脾虛失運,腐穢內停3.治法溫運脾陽,導出腐穢4.代表方(1)桂枝加芍藥湯方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生姜三兩(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2)桂枝加大黃湯方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二兩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第五頁,共七頁。編輯課件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fā)身黃,若小便(xiǎobiàn)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278)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279)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280)第六頁,共七頁。編輯課件內容(nèiróng)總結第九講太陰病。太陰的生理以足太陰脾經、脾臟一經一腑的生理功能為基礎。太陰的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是運化:通常說是運化水谷、運化水濕。⑴運化水谷包括接納水谷、運化精微、運化糟粕。⑵運化水濕包括運化津液、運化內外濕(氣/邪)。邪犯太陰,脾陽受損,運化失職,津液不布,寒濕內盛。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