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模擬試題匯編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模擬試題匯編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模擬試題匯編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模擬試題匯編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模擬試題匯編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版歷史二輪專題(專題版)目錄規(guī)劃

專題一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第1講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1.[2021.吉林省實驗中學第二次模擬]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圖7中的“城”字中間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墻,令表示城樓,為士兵守護之意;“邦"字下邊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局部的象形符號,是標示疆界范圍的界標。從這兩個字的構造和含義可以看出,“城邦”的含義和主要功能是“城“城” "邦07A.一定區(qū)域范圍內統(tǒng)治管理中心 B.具有對外防御能力的軍事基地C.強化農業(yè)生產為主的經濟中心 D.土地和軍隊是國家財富的來源A【答案解析】A依據(jù)題干的解釋可以得出城邦為政治中心,在中國古代城市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軍事中心的職能為主,其后隨著經濟的開展經濟功能才逐漸增加。[2021.北京豐臺高三期末]以下圖是1954年在江蘇丹徒出土的青銅器篋,內有銘文120余字,記述周康王冊封矢為宜侯,賞賜他酒、銅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隸等。此文物可用于研究A.甲骨文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縣制2.C【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冊封矢為宜侯”所反映的制度只能是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郡縣制,內有“銘文”而不是甲骨文,所以此文物用于研究分封制。(2021?廣東揭陽?模)12.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寫道:“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小區(qū)域的世襲政長而兼地主?!边@里描述的是()A.行省制B.宗法制C.分封制D.C.分封制D.郡縣制C【解析】行省制是元朝中央管轄地方的制度,地方大權多收歸中央,故A項錯誤;宗法制解決家族內權位財產的繼承問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王室之下有幾級封君即諸侯王,諸侯王對周王室稱臣,對自己管轄的小區(qū)域而言,是世襲的長官和地主,關鍵字“封",指向了"分封制”。故C項正確;郡縣制是秦朝管轄地方的制度,郡縣長官不能世襲,故D項錯誤。(2021?廣東六校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12.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夫君者,民眾父母也”“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這主要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中的( )A.宗法血緣關系 B.家國同構觀念C.尊卑等級意識 D.以民為本思想4.B【解析】通過材料中“國〃和"家"、"君"和"父母”的關系,沒有談到嫡氏子繼承制等宗法制度的有關內容,故A項錯誤;"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夫君者,民眾父母也","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講到的是家國同構的觀念,故B項正確;材料中國等同于家,沒有提到尊卑問題,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談的事國與家的關系,沒有表達以民為本,故D項錯誤。[2021.黑龍江雙鴨山中期末]“西周的宗法制與‘領主分封’互為補充,……是城邦奴隸制向統(tǒng)一的封建古代國家過渡的必然產物?!笨梢?,宗法制C.促進了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 D.標志著封建社會確實立C【解析】結合材料中“是城邦奴隸制向統(tǒng)一的封建古代國家過渡的必然產物"和所學可分析出,分封制是以宗法制為根底的;我國古代并未形成城邦政治;我國封建社會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2021.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西周在延續(xù)前代制度的根底上進展了一系列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以便到達"天下歸周"、"天下歸宗"和‘'天下歸心"的目的。以下與“天下歸心”相對應的是A.世襲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禮樂制6.D【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與教材知識的聯(lián)系能力。題干中“天下歸周”、"天下歸宗”和"天下歸心”,分別與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相對應。原文為“周公吐哺,天下歸意思是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所以D正確。[2021.山東實驗中學高二第三次診斷]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選項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B【解析】材料選自錢穆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國,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度,考察了郡縣制的市:要意義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甫要標志。[2021.福建三明一中第二次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嬴政比擬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擦也避不開。"作者這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開場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B、確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國家政治框架C、確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開場用軍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8.B【解析】此題考察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說明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制度在歷史長河中流傳,這種制度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故此題選擇B項。[2021.沏南鄭州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史記?記載:“(始皇三十二年)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秦始皇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水利建立 B.開展小農經濟C.強化中央集權 D.遏制諸侯勢力【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統(tǒng)一后,采取消除各種軍事上的隱患,方便了交通和水利的建立,防止原有六國的軍事設施如城郭、險塞等,被各國貴族用來作為反秦的據(jù)點或屏障。[2021?河北邯鄲高三質檢]清代學者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諸侯未必皆賢,即使因其不賢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盡出于王朝,其民之視聽不能盡屬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強。其易而縣邑也,那么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時期A.分封制完全被縣邑制取代B.中央集權雛形開場出現(xiàn)C.各級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統(tǒng)治臣民B【解析】依據(jù)所學,春秋時期,縣制才剛剛出現(xiàn),故A、C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其易而縣邑也,那么不然"說明這時中央集權雛形開場出現(xiàn),故B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統(tǒng)治臣民。所以應選人[2021?江蘇揚州高三期末]“中國人總是作為他家庭中忠誠的成員生活著,非常關心親族關系,對于輩分、男女性別和身份的區(qū)別很是敏感,從古代起,女兒都是嫁到別家去,兒子那么將媳婦娶進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傳統(tǒng),其根源可以遠溯到()A.夏商周時期開創(chuàng)的宗法制度B.周朝開啟的“家天下”時代

C.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小農經濟的形成D.漢朝儒家倡導的''綱常名教"A【解析】根據(jù)材料中“非常關心親族關系","對于輩分、男女性別和身份的區(qū)別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題干描述了夏商周時期開創(chuàng)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觀念,故A項正確;“家天下”時代開啟于夏朝,故B項錯誤;小農經濟的形成與題意無關,故C項錯誤;儒家倡導的“綱常名教”是宋明時期的理學,故D項錯誤。[2021.浙江杭州七校期末聯(lián)考]趙翼?廿二史札記?載:“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漢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變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開場瓦解 B.中央集權制度建立C.貴族政治遭到破壞 D.察舉制度逐漸形成LC【解析】根據(jù)題干中“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可知,之前世卿世祿的制度遭到破壞,即貴族政治遭到破壞,所以C正確。A項分封制開場瓦解,是在春秋時期:B項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萌芽于戰(zhàn)國后期,正式確立于秦朝;D項察舉制度逐漸形成,是在漢朝,但與題干內容沒有聯(lián)系。[2021.福建泉州五校聯(lián)考]有學者評論說“貞觀年間,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權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個人,皇帝實際上成為政府的最高負責人。”對此理解正確的選項是( )A.皇權專制得到空前的加強 B.政府擁有了最終政務決策權C.皇權受到政府制約 D.政府獨立于皇權之外【解析】結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員,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約,故C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不符合題意,皇權受到了制約而不是得到強化:最終決策權實質上還掌握在皇帝手中,B項不符合題意;D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答案為C。[2021.山東實驗中學高三第三次診斷]分化削弱宰相的權力,是古代中國皇帝實現(xiàn)個人專制的一貫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權力的“中書門下〃主要行使的是A.決策權 B.行政權C.軍政權 D.財政權B【解析】此題考察學生對宋代加強君主專制措施的根底知識掌握,宋代的中書門下是最高的行政機構,其最高長它行使宰相職權。[2021.福建三明?中第二次月考]表為官方統(tǒng)計的官民信息,足以說明時期西漢pi?唐間不時元成宗時清康熙時全國人口(?。?959萬5238萬5816萬2459萬官員7500人13465人22500人27000人官民之比1:79451:39271:26131:911A.古代中國實行專制集權制度 B.古代官民數(shù)量增長成正比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D.國家行政本錢越來越高昂D【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準確解讀圖表信息的能力,從表格數(shù)據(jù)官民比例中可以看出官員在人口中的比市:逐漸提高,這說明國家要養(yǎng)活越來越多的官員,國家行政本錢越來越高昂,應選D,A、C材料無從表達,B項說法錯誤,明顯不符合題意。[2021.湖北荊門高三調研]漢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國分設冀、幽、并、徐、梁、青、荊等十三州,每州設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視所部郡國,以"六條問事”考察郡縣長官,內容有:“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兩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托所監(jiān)?!边@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B.王國問題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決C.皇帝加強對基層百姓控制 D.中央集權受到地方的嚴重A【解析】從材料中可分析出漢武帝時,在地方設置刺史,負責監(jiān)視地方豪強、貪污受賄等,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上的控制。應選A項。[2021.四川德陽高三第一次診斷]有學者指出,中國地方政體自秦到清經歷了三個階段,依次為郡政階段、州政階段、省政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矛盾相調適的產物。文中的“州政階段"主要是指A.先秦時期 B.秦漢時期C.唐宋時期 D.明清時期【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變遷:秦漢是推行郡縣丙級制,是郡政階段;魏晉至宋,在郡之上設置了州,是州政階段;元自明清,元朝設置行省制度,為后世所沿襲,是省政階段。[2021?福建廈門高三質檢]?廿二史札記?宋史?記載:“自太師及開府儀同三司,可蔭子假設孫……曾任宰執(zhí)及現(xiàn)任三少使相者,蔭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蔭一人。 一人人仕,那么子孫親族俱可得官?!ú牧戏从车亩魇a制度源于

A.世官制A.世官制B.三公九卿制A【解析】“世官制"就是指世代為宮,官吏都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材料中“蔭子假設孫,一人人仕,那么子孫親族俱可得官”的信息可以得出是世官制,故A項正確;B依靠門第選官;C屬于推舉選官;D依靠考試選官。[2021?廣東湛江?模]隋朝科舉制度規(guī)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律平等,按考試成績錄用為國家官員。這反映了當時推行科舉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穩(wěn)定 B.加強中央集權,穩(wěn)固統(tǒng)治根底C.擴大入仕之途,加強統(tǒng)治根底 D.打破特權壟斷,提高專制政體A【解析】從題干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試成績錄用為國家官員”的信息可以看出,當時推行科舉制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民族融合,維護國家穩(wěn)定,故A項正確;B、C、D項表述雖然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表達,故B、C、D項錯誤。[2021.山東濱州市高三期末]研究者指出,科舉制的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動,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動。對科舉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準確的是()A.中央加強了對選官的控制B.促進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C.提高官員群體的文化素質D.平衡官員來源的地域分布9.B【解析】中央加強了對選它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只符合"上升”型流動,故A項錯誤;寒門學子可以通過科舉考試躋身社會上層,富家子弟如果不學無術,社會地位也會下降,符合科舉制“上升”"下降”型流動,故B項正確;科舉制提高官員群體的文化素質,只符合"上升”型流動,故C項錯誤;科舉制公開以才學選拔官員,不會受地域分布的影響,故D項錯誤。[2021?福建省莆山?中等三校期末聯(lián)考]唐代張九齡擔任宰相時有條用人原那么“不歷州縣不擬(擬定為)臺?。ㄖ醒氩块T官員)”這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這一原那么A.杜絕了以門第選官的現(xiàn)象B.符合唐朝中央制定政策的流程C.表達了科舉制選官的特性D.有利于提高唐朝官員的素質D【解析】“不歷州縣不擬臺省(中央)”要求中央選官有一定的州縣工作經歷,為缺乏實際行政經歷的科舉土人積累基層經歷、提高行政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而有利于提高唐朝官員的素質。[2021?湖北荊門高三元月調研]先秦許多名臣出身微賤,如“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土,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魏晉時期那么愈加強調官吏的出身和門第。這反映了秦漢至魏晉時期A.宗法思想逐漸退出政壇 B.儒學被用于標準君臣關系C.階層固化影響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換為社會不公C解析:先秦許多名臣出身微賤,說明選官制度不受門第影響;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選官標準為門第等級,土族世襲政治特權;該變化說明階層固化影響官僚政治,ABD項與題干信息無關,應選C項。(2021?廣東湛江一模)“朕欲革去中書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绱四敲礄嗖粚S谝凰?,事不留于壅蔽?!蔽闹械?朕”是指()A.漢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皇權,明太祖以宰相相胡惟庸謀反為借口,罷中書省,廢丞相制,提高更、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揮,以期“權不專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項錯誤,D項正確。(2021?廣東惠州一模)史載唐朝駙馬(公主夫婿)選取注重門第出生,多出自勛貴名臣,而明朝嚴令皇室與大臣聯(lián)姻,故駙馬多出自寒門。這種變化反映了()A.中央集權的加強 B.科舉制度的成熟C.貴族制度的衰落 D.專制皇權的強化D【解析】明朝嚴令制止皇室與大臣聯(lián)姻,目的是防止大臣與皇室勾結,威脅皇權,9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無關,故A項錯誤;明清八股取土標志著科舉制度的衰落,故B項錯誤;明朝皇室貴族仍然是特權階層,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故C項錯誤:嚴禁通婚反映出皇帝對大臣控制的加強,實際上表達出專制皇權的強化,故D項正確。[2021.福建泉州五校聯(lián)考]明初廢丞相、設參謀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說明( )A.皇權漸趨衰弱 B.君主集權加強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B【解析】A項與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的開展史實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項。內閣取代六部與史實不符合,這二者不存在政治隸屬關系,六部直承受皇帝統(tǒng)領。不是取代六部;材料中不是論述首輔權力,故C和D項與史實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說的首輔權利來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輔大臣專權只能說明是皇權的集權不斷加強,故此題選擇B項。。[2021.福建三明一中第二次月考]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隋唐宋組成的第二帝國帶開放性,相對之下,明清組成的第三帝國那么帶收斂性"。這里的"收斂性”具體表現(xiàn)在①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視②廢宰相,以六局部理全國政務③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展A.①?@ B.①③④C.②③0 D.①②③④C【解析】根據(jù)題意,“收斂性”是明清時期的特點,各選項中第①項是北宋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②項是明初朱元璋時的措施;第③項是清雍正帝時的措施:第④項是明清的海禁政策,據(jù)此此題符合明清時期的選C項。[2021.北京石景山區(qū)高三期末]易中天先生在?帝國的終結??書中指出,皇帝對官員常有一種復雜的心理。一方面,他離不開官員;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認為帝國的事情會壞在這幫家伙手里。以下哪些屬于皇帝為了防止“帝國的事情會壞在這幫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①漢武帝設中朝 ②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③元朝設中書省 ④明朝廢丞相,設內閣A.①B.①C.①③④D.①②③④B【解析】①為削減丞相權力,由皇帝身邊的較低級的親信它更和侍從人員組成“中朝”,形成一個宮內決策機構,也稱為“內閣”。利用內朝與外朝對峙,并分奪外朝權力。依靠內朝,削弱相權。②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事權和財政權,相權進一步削弱。③元朝設中由省,相權膨脹,威脅皇權,故排除。④明朝廢除丞相,徹底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設內閣,加強了君主專制。因為答案選B項。[2021.山東濱州市高三期末]?板垣記略?載:“奏章票擬,主之內閣;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材料說明清初()A.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B.皇權受到一定牽制C.簡化處理政務的手續(xù) D.內閣決策國家政務B【解析】材料中內閣掌握票擬權,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確定,可見清初君主權力受到限制,故A項錯誤;清初皇權受到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牽制,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反映出處理政務的程序,無法推測出是否簡化手續(xù),故C項錯誤;”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國家政務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決策,故D項錯誤。[2021.四川棠湖中學高三月考]如果你到故宮參觀,你可以在“軍機處”景點的文字說明上發(fā)現(xiàn)這樣的文字:“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一一見面(請皇帝旨)一一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一一交發(fā)(下發(fā)旨意)……”這說明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A.輔助皇帝,參與決策 B.縱論軍機,謀劃戰(zhàn)事C.陪讀陪寫,賦詩作畫 D.跪受筆錄,上傳下達D【解析】材料中“接折一一見面一一述旨一一過朱一一交發(fā)"說明了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為皇帝直接處理政務提供效勞,本身不具有決策權,負責在皇帝和地方之間傳遞重要信息,所以答案選D項。AB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C項顯然與其題中職能不符。[2021.福州高三期末質檢]西方人曾將“軍機處”翻譯為"OfficeofMilitarySecrets"(軍事機密辦公室),該譯法最能反映出軍機處的A.由來 B.職能C.特點 D.性質A【解析】材料中“軍事機密辦公室”與軍機處最初是處理西北軍務史實相符,故A項正確;軍機處職能是上傳下達,跪受筆錄,故B項錯誤;軍機處特點是“機構簡單.、辦事效率高和決策封閉"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軍機處屬于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辦事機構,故D項錯誤。[2021.四川德陽高三第一次診斷]?大清律例?規(guī)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監(jiān)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喚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等,罪止杖八十。”這一規(guī)定可以印證當時A.對行政人員有嚴格的人身控制 B.政府著力標準官吏正當行使權力C.以嚴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官營成為手工業(yè)的主要組織形式B【解析】B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對官員違規(guī)使用卜.級仆役的各種情況予以嚴厲的懲辦,說明政府通過法律手段標準官吏正當行使權力。[2021?山東省桓臺二中高三期末]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政治體制顯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卻有一樣之處。其一樣之處表達在A.“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統(tǒng)”C.“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B【解析】我國古代奴隸社會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會時期實行的中央集權制度都倡導“天下一家"“家國一體”的統(tǒng)一理念,B項正確:A項主張實行分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點:D表達了“天人合一、以民為本”的思想。[2021?福建省長泰一中高三期末]著名史學家黃仁宇認為“隋唐宋組成的第二帝國帶開放性,相對之下,明清組成的第三帝國那么帶收斂性”。這里的"收斂性”具體表現(xiàn)在①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視②廢宰相,以六局部理全國政務③軍機大臣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對外貿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進展A.①?@B.①③@C.②@@D.①②③④C【解析】根據(jù)題意,“收斂性”是明清時期的特點,各選項中第①項是北宋時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第②項是明初朱元璋時的措施;第③項是清雍正帝時的措施;第④項是明太祖時所為。故此題符合明清時期的選項為C。故應選C。第2講中國占代的農耕經濟.[2021.杭州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耒耙經?記載:“進之那么箭下,入土也深;退之那么箭上,入土也淺?!瓥|之田器盡于是?!边@?農具A.由西域傳入 B.屬水力灌溉工具C.在東漢時普遍使用 D.最早出現(xiàn)于江南地區(qū)D【解析】由"未相經?、江東之田器盡于是"有效信息分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相傳耒耙乃是神農氏所創(chuàng)制的松土的農業(yè)生產工具。因此,A項“西域”說法錯誤,B項“水力灌溉工具”說法錯誤,C項“東漢”說法錯誤:由“江東之田器盡于是"可知,D項正確。.“五個一名校聯(lián)盟"高工質監(jiān)]?荀子?富國?中說,“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那么畝益數(shù)盆,一歲而再獲之。"?荀子?富國?根據(jù)材料可以得出當時農業(yè)生產具有的特點是A.小農經濟 B.鐵犁牛耕C【解析】“人善治”指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畝益數(shù)盆、?歲而再獲"指的是增加產量,所以要重視精耕細作,這也是精耕細作的特點。

.2021.山東濱州市高三期末]“就如中國的農民,歐洲使用木制農具時,他們已經用鐵犁耕田。而當歐洲也使用鐵制農具時,他們仍在使用鐵制農具。中國人把一種經濟體制和社會構造運用到很高的水平,卻沒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边@一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性問題是()A.自然經濟的脆弱性B.歐洲經濟后來居上C.鐵犁技術更新緩慢D.小農經濟的停滯性D【解析】材料認為中國“經濟體制和社會構造"即小農經濟和社會保持穩(wěn)定,“沒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臼然經濟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表現(xiàn)出脆弱性,與題意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中國的小農經濟,故B項錯誤;鐵犁技術更新緩慢只是其穩(wěn)定不變的原因之一,故C項錯誤;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及社會構造保持穩(wěn)定,與歐洲差距拉大,表現(xiàn)出停滯性,故D項正確。[2021.四川德陽高三第一次診斷]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革命的時代,因為北宋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中國人均C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人均CDP427美元。根據(jù)所學,可以推斷宋代時中國A.已經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 B.出現(xiàn)了國強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經濟開展到較高程度 D.成為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國家C【解析】從材料中''北宋時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2.7%"可分析出北宋時期我國的封建經濟開展到較高程度。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A項錯誤;B,D項材料中沒有表達。[2021.山東萊州一中期末]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到了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十分流行。這一變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江浙一帶的農業(yè)開場轉型 B.經濟重心已經轉向湖廣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為全國糧食主產區(qū) D.江浙地區(qū)經濟開展日趨緩慢A【解析】根據(jù)題目“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說明南宋時期蘇湖地區(qū)種植業(yè)的開展,再到“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那么說明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棉紡織業(yè),可以說明江浙?帶的農業(yè)開場轉型。其他說法無法從材料找到依據(jù)。[2021.河北衡水中學高二第四次聯(lián)考]據(jù)估計,宋明清的耕地面積分別為5.6億畝、8.5億畝、11~12億畝。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鹵沙岡”"陡絕之地”。這些土地被稱為“邊際之地”。"邊際之地”的增加0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續(xù)增長 B.導致水土流失經濟開展停滯C.表達了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C.表達了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D.反映出農業(yè)的科技水平低下D【解析】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邊際土地的開發(fā)是由于人口增長太快,在農業(yè)科技水平低的情況下,為了養(yǎng)活這么多的人口,只能采取開荒的方式。但我國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續(xù)增長的,而且人口增長不是開發(fā)邊際土地的根源,只能是用: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錯誤。精耕細作、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才是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C錯誤。D項經濟開展停滯錯誤。選B。[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明代中葉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農的佃權,即土地經營權,即是有償取得,遂可以有償轉佃和出典。這反映了B【解析】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行,佃農可以有償獲得土地的經營權,也可以有償轉讓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經營權的商品化。[2021.山東泰安高三期末]明朝萬歷中期河南巡撫鐘化民奏:“臣見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盡歸商販,民間衣服率從貿易。"這反映了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②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③政府鼓勵商業(yè)開展④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A.②③B.①?C.③?D.①②【答案解析】D解析:解決此題有兩種方式,一是正向選擇,依據(jù)材料內容來分析選擇,由材料中的“臣見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由“乃棉花盡歸商販",不是用于自己消費可知是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二是排除法,明朝是幣:農抑商政策的頂峰,所以③項錯誤。資本主義萌芽的本質特征是雇傭關系的產生,但材料中并沒有表達出這一點,所以排除④項。故此題選D。[2021.廣東華南師大附中12月模擬]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中國向來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了。今日關于中國……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敘比擬,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中國的財富就已完全到達了該國法律制度允許的開展程度由此亞當?斯密認為中國經濟停滯的根源是A.農耕經濟的落后 B.西方國家的侵略C.人口壓力的沉重D.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D【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國的財富就已完全到達了該國法律制度允許的開展程度"說明亞當?斯密認為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是阻礙中國財富進一步增加的根源問題,所以D項表述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與題中亞當?斯密贊美農耕經濟相反,BC兩項材料并未K接表達。[2021?山東省萊蕪一中高三1月月考]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到了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十分流行。這一變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江浙一帶的農業(yè)開場轉型B.經濟重心已經轉向湖廣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為全國糧食主產區(qū)D.江浙地區(qū)經濟開展日趨緩慢A【解析】根據(jù)題目“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大卜足"的諺語”說明南宋時期蘇湖地區(qū)種植業(yè)的開展情況,再到“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那么說明明清時期出現(xiàn)了棉紡織業(yè),可以說明江浙一帶的農業(yè)開場轉型。應選A項。[2021.杭州: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在西方人眼中,兩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國文明的“象征”是茶葉。這主要說明古代中國①自然經濟長時間內沒有根本性突破 ②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③手工業(yè)開展水平世界領先 ④對外貿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⑨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C解析:該題為組合型選擇題,旨在考察學生對古代中國手工業(yè)開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題中列舉了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但能夠中國“象征”的,都是傳統(tǒng)的手工制品。所以說明古代中國手工業(yè)水平高,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的經濟長期內未實現(xiàn)根本性突破,故C項組合正確。[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據(jù)?宋史?地理志?記載統(tǒng)計的宋代時華北地區(qū)貢絹州數(shù)量,這說明當時路(行政單位)貢絹州數(shù)該路州數(shù)貢絹州所占比例河北東西路293876.3%京東東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計496872.1%(占全國總州數(shù)的21%)A.政府征收賦稅以絲織品為主 B.華北地區(qū)的絲織業(yè)最為興旺C.華北地區(qū)絲織業(yè)分布較普遍 D.絲織業(yè)范圍擴展到華北地區(qū)C【解析】從表格可以得出,表格只說明了貢絹州的所占比例,沒有表達貢絹所占比例,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表達不出“華北地區(qū)的絲織業(yè)最為興旺”,B項排除;根據(jù)所學知識,華北地區(qū)早就有絲織業(yè),I)項排除。[2021.遼寧省沈陽:中高三月考]漢代冶鐵技術取得重大開展。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和煉鋼技術在漢初很不普及,但漢武帝后卻得到迅速推廣,工藝也更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鐵業(yè)官營政策的推行 B.商品經濟的相對繁榮C.冶煉技術有了很大改進 D.民營手工業(yè)的開展A【解析】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官營等經濟政策,全面控制工商業(yè),使得‘占營手工業(yè)的技術更加成熟,應選Ao民營手工業(yè)在漢武帝時期受到打擊,無力與國家抗衡,B排除。東漢杜詩創(chuàng)造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排除C.冶鐵技術的先進才使得鐵農具廣泛使用,D是結果而不是原因。[2021.黑龍江省哈六中高三期末]西漢御史指出國家鹽鐵官營的目的為,''大夫各運籌策,建國用,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損有余,補缺乏,以齊黎民,是以兵革東西征伐,賦斂不征而用足。"據(jù)此分析,以下關于鹽鐵官營的表述,正確的選項是A.政府可獲取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利益B.根本解除了百姓賦稅負擔C.以壟斷經營排斥了商品經濟的開展D.目的就是要解決軍費問題A【解析】根據(jù)材料總結出鹽鐵官營的目的'‘建國用、排富商、齊黎民、兵革東西征伐,賦斂不征而用足”,可見其H的是為建立國家、打擊富商、濟民生、增加政府收入,解決軍費,減輕百姓賦稅負擔;應選A。B、C、D項說法與材料觀點不符。[2021.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以下圖是連環(huán)畫?水滸傳?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為“魯智深來到五今山福地牌樓前的小市鎮(zhèn)買些酒吃,聽到叮叮當當?shù)娜ヌ?,卻是三個人在那里打鐵,他進去說打禪杖和戒刀”。對其圖文解讀正確的A.鐵匠鋪中的工匠來自于官營手工業(yè)作坊B.當時的私營手工業(yè)已經占據(jù)了主導地位C.“計日受值”的雇傭勞動關系已經出現(xiàn)D.私營手工業(yè)的開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繁榮D【解析】此題旨在考察學生中國古代商業(yè)開展狀況和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圖片信息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家私營手工業(yè)作坊,所以A項錯誤;私營手工業(yè)已經占據(jù)主導地位是在明代中葉以后,而?水滸傳?是反映宋代歷史的小說,故B項錯誤:“計日受值”的雇傭勞動關系,指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初出現(xiàn)于明朝中后期,故C錯誤:只有D項沒有錯誤,故應該選D項。[2021.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五調]“廣陵有賈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費己二

十萬,載之建康,賣以求利?!边@一經營活動具有的特征是A.專業(yè)化生產 B.交易場所固定C.產銷合一 D.制漆技藝高超C【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與教材知識的聯(lián)系能力。材料中記載:有個廣陵的商人,用柏木制作床,還作了一百多件器具,作得十分精巧,已花去了二十萬本錢。他把這些家具運到建康,打算賣了掙錢。據(jù)此可判斷這一經營活動是私營手工亞,材料表達出私營手工業(yè)者對生產與銷售兩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重視,其具有的特征是產銷合一。[2021?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三期末]以卜關于中國古代手工業(yè)開展情況的描述正確的選項是①有官營、民營、工場手工業(yè)三種根本形態(tài)②它營手工業(yè)對商品經濟有一定阻礙作用③明清時期私營手工業(yè)占據(jù)了主導地位④從唐代起瓷器成為中華文明新的象征A.①③④ B.①②③C.@?@D.①②④C【解析】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手工業(yè)并沒有"工場手工業(yè)“,所以”①有官營、民營、工場手工業(yè)三種根本形態(tài)“本省就是錯誤的,但凡含有①的選項均是錯誤的,故答案選C項。[2021?浙江省嘉興市高三一模]清代?浮梁縣志?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而考古資料說明其最早的瓷業(yè)遺存在晚唐五代時期。江西景德鎮(zhèn)南窯唐代窯址作為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是景德鎮(zhèn)地區(qū)目前最早的瓷業(yè)遺存,填補了景德鎮(zhèn)地區(qū)唐代瓷窯遺存的空白。以下說法最為合理的有①清代縣志距漢代年代長遠,故不可信②景德鎮(zhèn)制瓷的歷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須證實③縣志記載須得到考古證實,方可采信④考占發(fā)現(xiàn)可以填補文獻記載的缺乏,應當重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解析】查看縣志是了解地方史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而考古發(fā)現(xiàn)可以補充文獻記載的缺乏,所以①③說法有誤,故正確答案選D項。[2021?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聯(lián)考]天寶二年(713)韋堅為唐玄宗從南方采辦的貨物中大多是來自民間作坊的杰作:“假設廣陵君(楊州巾)船,即于柢背上堆積廣陵所出錦、鏡、銅器、海味;丹陽郡(江

蘇鎮(zhèn)江)船,即京口綾衫緞;晉陵郡(江蘇常州)船……:會計郡(浙江紹興)船……;南??ぃ◤V州)船,……"(?舊唐書?韋堅傳?)。材料說明唐代A.經濟幣心南移的完成B.私營手工業(yè)占據(jù)主導地位C.形成專業(yè)性生產區(qū)域D.家庭手工業(yè)得到較大開展C【解析】“假設廣陵君(楊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積廣陵所出錦、鏡、銅器、海味:丹陽郡(江蘇鎮(zhèn)江)船,即京口綾衫緞;晉陵郡(江蘇常州)船……;會計郡(浙江紹興)船……;南海郡(廣州)船,……”材料說明從南方采辦的貨物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商品生產形成專業(yè)性生產區(qū)域,因此答案選擇C項。[2021.浙江杭州七校期末聯(lián)考]右圖東漢畫像磚反映了集市場景,集市外圍四面建門墻,十字形的市道劃分出4大交易區(qū),各區(qū)內有長廊式建筑(稱為列肆)。對此,以下分析或推測符合史實的有①當時對商業(yè)管理相當嚴格②遠方富商衣絲乘車來此交易③集市與住宅區(qū)嚴格別離④城郊的集市設有“草市尉”管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C【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以及對圖片和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②遠方富商衣絲乘車來此交易表述錯誤,因為漢朝制止商人衣絲乘車;④城郊的集市設有“草市尉”管理表述錯誤,草:市尉是南北朝時期管理卓巾的行政機構,所以C項正確。21.2021.山東濱州市高三期末]?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下而眾議會;日入前七刻,擊鈕三百下,散。"晚唐詩人王建的詩:“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睂@些記載,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唐六典?中已有關于夜市的記載 B.文學作品對夜市的描寫都不可靠C.記載失實,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現(xiàn) D.可能說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開展D【解析】?唐六典?記載中“日入前七刻"己經閉市,還未出現(xiàn)夜市,故A項錯誤;文學作品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可以作為研究夜市的史料,其可靠性不能完全否認,故B項錯誤;因此其記載不一定失實,故C項錯誤;王建的詩中有夜市的記載,可能說明唐代的市突破經營時間的限制,有突破性開展,故D項正確。[2021.成都畢業(yè)班第一次診測]白居易?賣炭翁?一詩,被史學大師陳貢恪贊譽為“詩史”。詩中表達老翁"曉駕炭車碾冰轍”來到長安城,“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此處的"市”是指A.沒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嚴格管制的集中市場C.沿街開鋪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鎮(zhèn)B【解析】從材料中“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可分析出,此處的“市”是唐代的“長安城"中的"市",A、D項排除;唐代的商業(yè)開展特點是“坊市別離”,說明唐朝的商業(yè)開展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C項是宋代的商業(yè)開展特點。[2021.云南師大附中高三適應性月考]安徽當涂縣古時候常有貨郎挑貨擔走鄉(xiāng)串戶,搖鼓叫賣。人多時貨郎就快樂地搖“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并大聲地叫賣。貨郎走街串巷較為普遍應開場于( )A.漢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C【解析】漢代、唐代都在指定區(qū)域進展商品交換,故A、B項錯誤;宋代商品交換打破時空限制,商品交換可能出現(xiàn)在居民區(qū),故C項正確,D項錯誤。[2021.福建三明一中第二次月考]漆俠?宋代經濟史?認為宋代商品流通有兩種運動形式:一是農副產品的“求心”運動,即農副產品向城巾集中;一是手工業(yè)產品的“輻射”運動,即手工業(yè)產品在某一地大量生產后,由商人運往各地經銷。符合上述觀點的史實有①閩粵出產的棉花參與當時的“求心”運動②“俞大娘航船"參與當時的“輻射”運動③兩種運動形式均促進了汴京商業(yè)的繁榮④商幫是宋代兩種運動形式的主導力量A.①②@ B.①②④ C.①@ D.③④C【解析】此題主要考察的是時材料的信息準確掌握能力。②是唐朝的情況;④是明清時商業(yè)開展的情況。所以①③是正確的,答案選C。[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明人張瀚在?松窗夢語?里說北京城“四方之貨不產于燕而聚于燕”,“遠方異域之人不避間關險阻,而鱗次輻犢,以故蓄積為天下饒"。從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A.邊塞城市 B.工商城市C.消費城市 D.軍事城市C【解析】從材料中的“四方之貨不產于燕而聚于燕””以故蓄積為天下饒”可以分析出,四方的貨物都聚焦在北京,是以北京城因積聚了大量財富而富饒,反映了明后期開場開場,商品經濟開場空前活潑。[2021.福建泉州五校聯(lián)考]有學者認為,宋代到清代的歷史進程中有過三次商業(yè)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業(yè)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業(yè)革命。其中第二次“商業(yè)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出現(xiàn)了世界最早的紙幣 B.商業(yè)活動突破時空限制C.南方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盛 D.民間對外貿易空前活潑C【解析】解題時抓住題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業(yè)革命",即明清時期的商業(yè)概括,聯(lián)系已學知識可知A、B出現(xiàn)在宋朝時期,不合題意,明清時期興起一大批工商業(yè)市鎮(zhèn),尤以江南地區(qū)為盛,還出現(xiàn)了商幫,因此C符合題意,D的表述不合史實,應選C。[2021.河南鄭州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明代戶部尚書丘浚主張,“市者,商賈之事。官不可與民為市,非但罹(專賣)鹽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為本,茍民自便,何必官為。"該言論側面反映出明代A.私人市場自由 B.自然經濟解體C.法律觀念濃厚 D.商品經濟繁榮D【解析】材料反映了作者主張廢除歷代沿用而明代尤盛的“罹鹽”制度,只要申之官府獲準,私人便可"自煮"、”自賣",經營食鹽的生產和銷售。反映了明代中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進一步開展的客觀要求。[2021.廣東華南師大附中12月模擬]賣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時期的著名晉商,該家族“以商賈興,以官宦顯",繼而大興土木。這一現(xiàn)象對經濟開展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主要是A.官商結合致官場腐敗B.奢侈污染社會風氣C.抑制資芽滋長D.商業(yè)壟斷阻礙社會進步C【解析】“以商賈興,以官宦顯",繼而大興土木,這種現(xiàn)象是中國占代商人的典型代表,這導致本來用于商業(yè)的資本缺乏,最終影響到擴大再生產,從而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展,應選C。[2021?浙江省嘉興市高三一模]漢代時市的長官稱“市令”或"市長”,南北朝時設有“草市尉”,唐代州縣設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廢州縣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機構再也沒有恢復。對上述史實解讀正確的選項是A.從漢代開場起政府對市進展了直接收理B.南北朝時政府對“草市”實行行政管理C.“廢州縣市印"不利于商品經濟的開展D.政府最終放棄對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B【解析】早在漢代政府就開場對市進展管理,A說法有誤;由材料可知,南北朝時期政府對"卓市“進展管理,所以答案選B項;材料沒有涉及"費州縣市印''后的影響,但是"費州縣市印''是有利于商品經濟的開展,C說法錯誤;放棄對市的管理是在宋代,D說法錯誤。[2021.河南鄭州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秦律?田律?規(guī)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酷(買賣)酒,田嗇夫(官職)、部佐(官職)謹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痹摲畛雠_的主要動機是A.抑制商賈開展B.提倡糧食節(jié)省C.嚴禁商品流通D.穩(wěn)定酒類物價A【解析】從材料中可以分析出秦朝“制止百姓釀酒”。秦國的酒政,有兩點,即:制止百姓釀酒,對酒實行高價重稅。其目的是用經濟的手段和嚴歷的法律抑制酒的生產和消費,鼓勵百姓多種糧食;另一方面,通過重稅高價,國家也可以獲得巨額的收入。[2021.山東實驗中學高二第三次診斷]?漢書?食貨志?記載:“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這說明A.朝廷重農,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農抑商C.百姓皆重商輕農D.重農抑商政策出現(xiàn)上下相背離傾向D【解析】通過解讀材料可知,當時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已經出現(xiàn)法律與實際背離的現(xiàn)象,所以選擇D項。A項明顯錯誤,重農抑商政策是從政府到民間均通行的思想;B項說法絕對化,在重農抑商政策之卜一,商業(yè)也獲得了很大的開展;C項明顯錯誤。[2021.浙江杭州七校期末聯(lián)考]“從整體上說,中國大局部時間是重農不抑商,農業(yè)固然受到重視,但商業(yè)也并沒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業(yè)一直有充分開展的空間。"能為這一觀點提供佐證的是()①商鞅變法“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②漢高祖“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③宋太宗“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④明清“商賈捐資,建立會館,便往還而通貿易"A.①②B.②③C.①@D.③④

D【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以及對材料的解讀能力。②漢高祖“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表述錯誤,因為漢朝制止商人衣絲乘車;依據(jù)題干材料“但商業(yè)也并沒有收到抑制,私人工商業(yè)一直有充分開展的空間"的信息說明古代鼓勵商業(yè)開展的措施,①②均屬于市農抑商政策,③④屬于促進商業(yè)開展的舉措,故正確答案選D項。[2021.河南省洛陽市高三笫一次統(tǒng)考]?唐六典?卷三規(guī)定:“工商皆為家專其業(yè)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土。"而北宋蘇轍那么說:“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土者也?!边@種變化說明A.政府重農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業(yè)者對政治形勢的影響力增強C.工商業(yè)者社會地位有所提高D.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發(fā)生改變C【解析】材料中說明的是商人地位變化,并能說明國家看農抑商政策的松動,故A項錯誤;材料中說明工商業(yè)者參加考試變化,缺乏以對政治形勢作出較強的影響力,故B項錯誤;從''工商之家不得預于士”可知唐朝商人和手工業(yè)者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居它,可見當時的商人政治地位低下,而北宋時期“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土者也"說明工商業(yè)者積極參加科舉考試,說明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故C項正確;封建社會主流觀念仍然是追求功名利祿,故D項錯誤。[2021.遼寧省沈陽.中高三月考]有學者研究材料發(fā)現(xiàn):宋代的商稅率大致為3%,國家權力對商業(yè)的征稅力度,比農業(yè)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現(xiàn)虧損時,統(tǒng)治者常常要“優(yōu)商”"恤商”。與之相比,統(tǒng)治者很少在農家收成卜.降時優(yōu)恤農民。這說明A.古代統(tǒng)治者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漸超過其他社會階層C.宋以后國家商業(yè)稅收超過農業(yè)稅 D.古代對商業(yè)采取的政策較為靈活D【解析】從戰(zhàn)國時期開場,歷代統(tǒng)治者都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A、B項不符合史實;材料只是說宋代的商稅率比農業(yè)要低得多,并不能說明宋以后國家商業(yè)稅收超過農業(yè)稅,C項錯誤。材料表達了統(tǒng)治者對商業(yè)采取了較為靈活的政策,D項符合題意。[2021.河北省冀州中學高三第四次月考]2021屆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202101)】24.李伯重?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說:“明清江南工業(yè)開展最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其重工業(yè)畸輕而輕工業(yè)畸重,從而形成一種“超輕構造”。規(guī)模龐大的輕工業(yè)加上規(guī)模同樣龐大(甚至更為龐大)的農業(yè),生活資料的生產占了社會生產的絕大比重,以重工業(yè)為主的生產資料生產在社會生產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時期中國經濟開展特點的成因為A.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A.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B.明清時期營養(yǎng)不良、先天缺乏的毛病C.農業(yè)和輕工業(yè)比重大 D.政府重農抑商D【解析】材料中“生活資料的生產占了社會生產的絕大比重””以重工業(yè)為主的生產資料生產在社會生產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說明當時中國以農業(yè)為主,市工業(yè)開展落后,形成該局面主要原因是用農抑商政策的使然,故此題選擇D。[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訪法國。他受邀參觀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覺得曾被無數(shù)法國人踩在腳下,這是法國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實上,法方為了展示城市建立成果,只安排各國皇室的貴賓參觀此工程。同一天還有兩位來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樣進入下水道進展了參觀。對此,今人解讀最接近史實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胯下之辱,"有失身份C【解析】由于長期的“天朝上國、華夷之辨”思想和閉關鎖國政策,近代中國對世界的變化不了解,所以出現(xiàn)崇厚出訪時的現(xiàn)象,C項分析最全面:A、D項只是問題的兩個外表現(xiàn)象:B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2021.山東泰安高三期末]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指出:“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僮薦臻(薦臻:接連到來),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實施 B.社會矛盾鋒利C.倭寇為患 D.土地兼并嚴重A【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海禁政策的實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無路",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為盜,A項符合要求。[2021.湖北省局部高中高三元月調考]清政府在1684年統(tǒng)一臺灣后發(fā)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許各國朝貢船進港,認可民間商船來航通商。材料說明A.清代閉關鎖國的傳統(tǒng)觀點沒有依據(jù)B.外貿政策進展了調整便于各國朝貢C.清朝解除“海禁”,與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有關D.清政府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管理C【解析】題干信息“清政府在1684年統(tǒng)一臺灣后發(fā)……次年又……"說明清政府解除“海禁”與國家統(tǒng)-有關。故此題選C。ABD項與題干信息無關,皆排除。第3講中國古代思想、科技與文化[2021?山東泰安高三期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者認為“禮”是"國之干”,堅持以"禮"作為對

歷史人物的評判依據(jù)。這里的“禮”主要是指A.風俗B.貢賦C.禮儀D.秩序D【解析】儒家認為確立禮是國家的軀干,認為殺害有禮者,就是在戕害國家軀體,制造禍端。那么對于一國而言,“禮”即是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標準。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表達,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在封建時代,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穩(wěn)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標準和準那么。禮既是中國古代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組成局部。故此題選D。[2021?河北“五個一名校聯(lián)盟"高三質監(jiān)]某學者說:“儒教中包含的這種共同體意識在韓國的現(xiàn)代化建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沁@種剛健有為的性格、自強不息的精神,韓國才能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處變不驚,沉著應對,讓經濟穩(wěn)步復興?!痹搶W者認為儒家思想對韓國的影響主要表達在C【解析】從材料“儒教中包含的這種共同體意識在韓國的現(xiàn)代化建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沁@種剛健有為的性格、自強不息的精神,韓國才能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處變不驚,沉著應對,讓經濟穩(wěn)步復興"即可說明儒家思想對韓國的影響主要表達在形成了團結協(xié)作和自強精神[2021?云南名校高三統(tǒng)考]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感,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材料反映了孔子A.以人為本 B.因材施教C.啟發(fā)引導 D.教學相長B【解析】依材料可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請教的是同一個問題,孔子卻對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答復。他對子路說:家里父兄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而對冉有卻是加以肯定:應當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西華想不通,便問孔子這是為什么呢?孔子開導說: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子路遇事輕率,所以加以抑制。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2021?河北省邯鄲市高三1月質檢]?孟子?梁惠王上?記載:“王曰:'叟(老者),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這說明儒家主張A.舍生取義B.A.舍生取義B.見利忘義C.重義輕利 D.義利并重C【解析】儒家思想重視“仁義”,材料中”將有以利吾國乎"“亦有仁義而已矣"的信息說明孟子比擬注市仁義而不注重利益,故此題選擇C項;A說法較為絕對,B與材料中意思相反,D說法不符合除了意思。[2021?河南省洛陽市高三第一次統(tǒng)考]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茍子說:“禮義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禮至法那么國有常。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而治,二而亂?!币陨涎哉撜f明荀子A.全面解釋傳統(tǒng)儒家禮治思想 B.繼承開展傳統(tǒng)儒家禮治思想C.已經形成君主專制的思想 D.背離傳統(tǒng)儒家禮治思想B【解析】傳統(tǒng)儒家注重“禮治”思想,材料中明顯是對傳統(tǒng)儒學思想進展了改造,故A項錯誤;材料中“隆禮至法那么國有常"的信息說明荀子強調“禮法并用”,繼承了傳統(tǒng)儒家中“禮”思想,故B項正確;君主專制的思想屬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沒有表達該信息,故C項錯誤;荀子思想是對傳統(tǒng)儒家思想繼承和開展,不是背離,故D項錯誤。[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老子?中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經?中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左傳?中記載:“夫民,神之主也?!裰毂貜闹?。?易?賁卦?象辭?中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資料的共同點是A.表達了中國古代的人文精神 B.表達了中國古代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C.說明中國古代沒有宗教和神學 D.說明了中國古代要求統(tǒng)治者重視民意A【解析】據(jù)“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為貴""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可看出題干中的材料都強調了人的重要性,表達了我國古代的人文精神,A項正確。[2021.吉林東北師大附中高三摸底]先秦時某位思想家說:''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那么不能治?!敳靵y何自起?起不相愛?!边@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老子C.韓非子D.墨子D【解析】從材料中“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可分析出這位思想家主張“兼相愛”,由此可判斷出是墨子,材料出自于?墨子?兼愛上?.[2021.山東日照一中高三第三次質檢]秦漢以后,先秦諸子百家的命運開場分化:_成了中華文化的正統(tǒng)和主流;—雖在輿論上不大受好評,但實際上主宰了兩千年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那么占據(jù)了民間社會的廣闊天地,成為幽人隱土的精神家園;只有,在剎那輝煌之后煙消云散。上述論述分別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儒家思想在漢代經過董仲舒改造,在漢武帝時期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者治國的思想實際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結合,即外儒內法,因此法家思想雖在輿論上不大受好評,但實際上主宰了兩千年來專制朝廷的廟堂政治,道家主張順應自然,追求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經歷了戰(zhàn)國時期的輝煌后,逐漸衰落,D項正確[2021.吉林東北師大附中高二摸底]先秦諸子理論著眼的角度和論述的根據(jù)雖然各有不同,但都認為應該由獨一無二的君主來治理天下。這反映出A.只有君主專制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定 B.完畢分裂實現(xiàn)集權已成為諸子共識C.先秦諸子階級屬性沒有本質上區(qū)別 D.諸子希望恢復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解析】從材料中“都認為應該由獨一無二的君主來治理天下"和所學知識可分析出,春秋戰(zhàn)國的動亂,列國紛爭,人們希望出現(xiàn)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所以完畢分裂實現(xiàn)集權成為諸子的共識,B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說法錯誤,先秦諸子階級屬性有本質區(qū)別,排除;D項說法錯誤,排除。[2021?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調研]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說和墨家學說在民間廣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卻紛紛采用法家學說,興起了變法運動。官方采取與民間不同的態(tài)度,是基于A.穩(wěn)固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的需要B.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國目標的需要C.應對政治軍事形勢的需要D.建立和諧社會目標的需要C【解析】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變革時期,儒家學說和墨家學說并不代表歷史潮流,只有法家的思想才是代表歷史潮流的,是順應社會變革,所以面對?復雜的政治軍事形勢官方要想富國強兵,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只可能采用法家學說,所以此題答案選C項。[2021?北京市順義區(qū)高二:期末]莫格在?他說的仍在實行?中指出:“和柏拉圖一樣,孔子認為‘明君’治國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社會,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敗的政治家。"柏拉圖和孔子成為“失敗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A.與當時的現(xiàn)實政治脫節(jié)B.缺乏思辨性和系統(tǒng)性

C.未能成為社會主流思想D.治國實踐中遭致失敗A【解析】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提倡“仁”和"禮”,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這和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zhàn)爭相違背的,當時只有法家思想才能適應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同時代的西方的柏拉圖也是一樣,其提倡的思想與當時的變動社會不相適應,故此題選A。[2021?河南省濮陽市高三一檢]''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禮法),上(尚)功用,大(重視)儉約,而慢差等(無視等級差異)?!边@句話應是戰(zhàn)國時期哪兩個學派之間的爭鳴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B【解析】材料表達了儒家仁愛和墨家兼愛的區(qū)別。仁愛是以血緣關系為根底的,是有等級差異的愛;墨家的兼愛是沒有等級差異的愛,應選B項。[2021?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質監(jiān)]魯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恒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孔子又向季孫(魯國的卿家貴族,掌握魯國實權)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對材料理解正確的選項是A.分封制已經走向全面崩潰B.季孫拒絕出兵是為維護宗法制C.孔子伐齊是因為反對暴政D.孔子克己復禮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D【解析】材料說明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分封制已經逐漸瓦解,但還不是全面崩潰,A錯誤:李孫本身就是宗法制的破壞者,拒絕出兵不是維護宗法制,B項錯誤;禮樂等級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孔子要求出兵伐齊,是因為弒君事件破壞宗法禮樂制度,而不是暴政,C項錯誤;孔子出兵請求遭到拒絕,說明其克己復禮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應選D項。[2021?安徽省安慶市五校聯(lián)盟高三3月聯(lián)考]“傳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不正也。"與之思想相近的是A.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B.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C.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D.治民無常,唯法為治C【解析】由材料“民者,君之本也"可知,材料表達的是民本思想。而AB表達的是墨子的“非攻、尚賢”思想:C表達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所以答案選C項。D項表達的是法治思想。[2021?浙江省金華十校高三調研]“民主”一詞在中國古已有之,?尚書?中就有“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于成湯”的詞句。以下解讀,正確的選項是①材料記載了中國早起的民主制度 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③材料含有古人對天人關系的認識 ④材料表達了人民主權的治國理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B【解析】材料中的“民主”指為民做主的、有德行的君主。①錯誤,應該是君主不是民主;②正確;由“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于成湯"可以看出表達了古人對天人關系的認識,所以③正確:④錯誤,材料并不是人民主權的治國理念。所以答案選B。(2021?廣東肇慶二模?14)14.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至秦漢以后,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之謂,實是后起儒家能薈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義,將之盡行吸收,融會為一。"對此理解正確的選項是()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己遭到排斥B.秦漢以后,儒學得到豐富和更新C.漢初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學在漢代成為官方哲學B【解析】材料認為,秦漢以后儒學吸收其它學說的精要,加以融合,逐漸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說明儒學并非完全排斥異己,故A項錯誤;秦漢以后,儒學吸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思想,得到豐富和更新,故B項正確;佛教在西漢末年才傳入,不符合時間限制,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漢代儒學融合其它學說,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確實立,故D項錯誤。[2021?山東泰安高?:期末]有學者評論某思想家時說:“以其對策,開創(chuàng)了儒家倫理政治理論步入政治殿堂的歷史?!边@位思想家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黃宗羲B【解析】漢武帝時期重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穩(wěn)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從此確立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為漢武帝賞識,從此開創(chuàng)了儒家倫理政治理論步入政治殿堂的歷史。故此題選B。[2021?湖北黃岡高三元月調研]有學者認為,“秦朝滅亡后,法家學說信譽掃地,而儒家學說長期被推祟為官方教義。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這里,”法家的一個勝利"指的是A.儒法合一、外儒內法B儒家不再強調“民本”思想C新儒學吸收了法家思想D.法家思想專制原那么的勝利D【解析】我們應該理解“被推祟為官方教義”這幾個字的表達,看出官府推崇儒家學說、實行“獨尊儒術”實質上是對法家思想專制的繼承。儒家強調君權神授,維護君主專制,也是對法家思想的繼承。因此,“儒家學說長期被推祟為官方教義",”也是法家的一個勝利"。所以答案選D項。(2021?廣東惠州一模?15)15.明清時期,北京曾有屢次霧霾的記載。明清皇帝極為恐懼,為消除霧霾,曾令文武群臣致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動上蒼,賜下甘霖,這種行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淵源于()A.先秦儒學B.漢代儒學C.宋明理學D.佛教B【解析】這種行為所反映的是天人關系,而先秦儒學主要討論人際關系,故A項錯誤;漢代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提出“天人感應”學說,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因此就會出現(xiàn)這種行為,故B項正確;宋明理學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與災害天譴論對皇權的約束無關,故C項錯誤;明朝佛教并非官方哲學,不會導致統(tǒng)治者的這種行為,故D項錯誤。[2021.河南鄭州高三第一次質量預測]以下不屬于西漢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德體天地者稱皇帝,天佑而子之號稱天子"”王正那么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人之壽命化天之四時,人之喜怒哀樂之答春夏秋冬之類也"C【解析】“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表達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xiàn)思想統(tǒng)二[2021.山東省日照?中高三質6檢測]司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i,兇殘)強伉,加有大功

于天下,其……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之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其中的"名義”自哪一學派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A【解析】西漢時期,董仲舒吸納道家、法家等思想建立了新的儒學體系,新儒學倡導“大一統(tǒng)”、"君權神授、天人感應”、"三綱五?!钡人枷耄瑵h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成為統(tǒng)治思想。“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抑也"其"名義”應主要是儒家的“三綱五?!彼枷?。[2021.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董仲舒?天人三策?載:“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與此觀點相異的表述是A.天與人可以相互感應,互相影響B(tài).災異雖是天的旨意,卻是根據(jù)帝王所作所為做出的應答C.強調君主應推行仁政,順應民意D.一定程度上對帝王的行為是一種約束C【解析】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創(chuàng)立新的儒學體系。從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認為“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即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2021?廣東汕頭一模)秦代律法“細密嚴苛,輕罪重罰",漢代律法那么“以刑輔德,重德輕刑”,特別是漢武帝執(zhí)政后,漢律更加明顯地融人"三綱五常”的禮教原那么。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漢武帝時期()A.儒學正統(tǒng)地位確實立 B.法家思想的徹底消亡C.程朱理學占據(jù)主導地位 D.限制君權的主張甚囂塵上A【解析】漢代重視德行,漢律中強調“三綱五?!钡亩Y教原那么,反映了經過董仲舒改進后的新儒學占據(jù)了正統(tǒng)地位,故A項正確;外儒內法是封建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實質,故B項錯誤:程朱理學的出現(xiàn)時間是宋代,與題干時間漢代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限制君權,故D項錯誤。[2021?遼寧省大連市高三雙基]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認為:“漢代強調良好的政府是基于倫理的和諧,甚至將天候與政治混為一談。如此將宇宙觀及政治學混為一談,籠統(tǒng)地稱之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

種目的,但其流弊那么是一經擺布,今后兩千年那么再難以搖撼之?!ㄔ斐扇寮宜枷朐谥袊糯半y以搖撼之”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B.提出了天人感應的思想C.已經被廣闊民眾普遍承受D.能夠促進古代社會和諧A【解析】由“漢代強調良好的政府是基于倫理的和諧,甚至將天候與政治混為一談。如此將宇宙觀及政治學混為一談,籠統(tǒng)地稱之為儒教"結合所學知識,此題要考察的是漢代董仲舒的新儒學。提出了君權神授、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新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故”今后兩千年那么再難以搖撼之"。所以此題選A項。[2021?江蘇省泰州市高三一模]“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辈牧媳磉_的是A.先秦儒學B.漢代儒學C.程朱理學D.陸王心學B【解析】先秦儒學提倡“仁義”"禮"等思想,材料中沒有表達,故A錯誤;依據(jù)材料中“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可知,董仲舒主張以德治國而少刑罰,這表達了對先秦儒學的繼承,故B正確;程朱理學強調歷史萬物本原思想,故C錯誤:陸王心學是對理學思想的開展,故D項錯誤.[2021?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一模]“柔仁好儒”的太子認為漢宣帝(漢武帝曾孫)“持刑太過,宜用儒生",卻遭到訓斥,“漢家自有制度”,"奈何純任德教"。這主要反映了A.漢家制度往往用儒學包裝法治思想B.儒學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漢宣帝不再以儒學作為正統(tǒng)思想D.漢宣帝時儒生地位一落千丈A【解析】題干的討論話題是治國理念。太子認為“持刑太過”,反對嚴刑峻法,提出“宜用儒生",實行仁政。漢宣帝認為“漢家自有制度”,"奈何純任德教"。主張外儒內法,因此選擇A項。材料和教育、儒生的地位無關,故排除BDoC項史實錯誤,故排除[2021?陜西省商洛市高三期末]“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這一學說是()A.陰陽五行學說B.大一統(tǒng)學說C.仁政學說D.天人感應學說D【解析】結合題干材料可知,此題實際上考察“天與人”的關系——二者相協(xié)調、照應。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BC三項的表述,題干材料均無從涉及,屬于無關項。進一步可知,D項表述符合史實和題意,是正確選項。[2021.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期末]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提醒?記載:“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對這段材料理解正確的選項是C【解析】依據(jù)材料“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可知強調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2021.廣東中山市高三期末]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這位思想家應該是A.老子B.李贄 C.朱熹D.王陽明D【解析】材料是王陽明的一首詩,其意思是“修行當于日常生活中無心而為,順任自然,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之外,別有用功,別有修行。世人不懂得這種不用功的用功、不修之修的微妙,一味地向身外覓功夫,終屬徒勞",其認為"理”就在心中,主張加強自己內心的修養(yǎng)。應選D。[2021.浙江杭州七校期末聯(lián)考]在修養(yǎng)論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以下觀點,實質上與其一樣的是A.李贄: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B.二程:滅私欲那么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張載:以愛己之心愛人,那么盡仁B【解析】材料中“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說明王守仁明確圣人和普通人的區(qū)別,其實質是主張用思想統(tǒng)治人民,意思與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相符,故此題選擇B項。31.[2021.福建泉州五校聯(lián)考]唐詩“慢束羅裙半露胸"、"綺羅纖縷見肌膚",描寫了唐朝服飾的艷麗奢華和開放。但宋朝時的服飾卻簡潔質樸,女裝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靜。唐宋服飾的演變,反映了人們審美觀的變化,此種審美觀的轉變主要是由于( )A.封建經濟的衰退 B.專制集權的穩(wěn)固

C【解析】唐宋婦女服飾的巨大反差主要在于宋代程朱理學的推行使女性處于封建禮教思想的高壓之下,在外形服飾方面趨于保守,所以答案選C,AD兩項說法錯誤,B項說法不準確,唐宋時期皇權專制都在強化。[2021.福建三明?中第二次月考]國外學者指出:“北宋以后堪稱近代史……復興古學,方使‘千載不傳之學’重放光明……與西洋文藝復興時代知識人的自覺不無相似之處。"該學者認為的相似之處表現(xiàn)在A、借助古典文化來宣傳資產階級思想 B、借助傳統(tǒng)文化來批判社會的黑暗面C、借助古代思想來復興人文主義精神 D、借助古典文化來改造社會主流思想D【解析】此題考察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材料中可知“復興古學,方使‘千載不傳之學‘重放光明"是北宋理學和西方文藝復興的相似點,再聯(lián)系所學可知,他們都借助古典文化來改造社會主流思想,故D項正確;理學不屬于資產階級思想,故A項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