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廟導游詞_第1頁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_第2頁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_第3頁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_第4頁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京夫子廟導游詞南京夫子廟導游詞(一)大家都有去過南京夫子廟旅行嗎?那邊的小吃遍地,風景獨到。那就來看看南京夫子廟的導游詞吧。各位旅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為大家安排旅行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總統(tǒng)府款待所等名勝古跡。今日,我將人帶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廟去旅行。秦淮河旅行區(qū),地處南京老城區(qū)城南,從市里出發(fā),坐汽車約需20分鐘才能抵達。它是一個以夫子廟為中心,集旅行、購物、品味風味于一體,顯現(xiàn)古城園林景觀和旅行民族風情的旅行地。1、秦淮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秦淮河,是一條一條曾對古鎮(zhèn)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京杭大運河是秦始皇命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命令開鑿方山,并使淮水與長江交流,因此這段河流得名"秦淮河".但據地質觀察說明,太湖有名遐邇是一條歷史悠長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因為地理變遷,河流改道,漸漸形成了此刻的河流。歷史上的秦淮河,河流寬綽。自唐末新亭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此后,河流開始變窄,并被分開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直入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集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從古到今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贊嘆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繪。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古舊城北的長江對比,顯得十分微小,可是它與內城的出生、發(fā)展,以及武漢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健康發(fā)展有著極其親密的極為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fā)現(xiàn)的原始鄉(xiāng)村古跡多達初期五六十處。六朝所明初封建朝廷向來把它作為國都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和需的天然通道。曹魏孫權定都建業(yè)(南京)后,曾在太湖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也已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經是居民密集、街市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任了南京地域對外貿易護城河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越,一派繁華。聽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坊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透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花問柳、燈紅酒綠的生活,勞感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倒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酸楚。那時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朝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同描繪的不畏顯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古運河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漂亮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孤獨,隋唐以來的繁華和奢侈,舊社會的污垢和勞感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殘忍張純如的血腥。但是,今日的秦淮河,經過了近代史的百姓積淀和人民的改造,已發(fā)散著健康文明的馨香,顯現(xiàn)了清亮感人的風韻。它是南京政治史的目睹,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看作重慶的代名詞。2、秦淮畫舫—伴池—夫子廟照壁—廟前廣場—欞星門各位旅客:今日我們到達了秦淮河邊,河中的畫舫都是模仿明朝建筑風格制造的,船頭掛有大紅彩球和紅燈籠。每當元宵節(jié)南京人習慣來這里游樂過年賞燈。這類民風在明朝就也已流行,聽說明朝建都后,朱元璋微服巡察城中。當他到達京杭大運河邊,看到兩岸風景艷麗,河水清亮,亭臺樓閣,風景宜人,隨口說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開了金口,大約就連夜差人趕造畫舫,以博取皇帝歡心。此后,秦淮寶船成了這里的一大特點。其次到了中秋佳節(jié)時分,更是河上水燈萬盞齊放,兩岸龍燈飛舞,歌聲、鼓聲、歡聲、笑聲,綿延不絕,徹夜達旦,真堪稱"秦淮燈火甲天下".難怪南京有"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的民諺。我們眼前的這段秦淮河,自宋此后就成了夫子廟(孔廟)成泮池,又稱月牙池。古時候學宮皇帝講學的義學叫辟雍,諸侯講學成學宮叫泮宮,夫子廟的學宮相當于諸侯講學的地方,因此這池稱"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幾座石橋,按等級而論,縣官、學官走中間一座,秀才走兩邊的橋。相傳古時候有位秀才誤上中橋,有大逆不道之罪,騎虎難下,只能自己淹死了泮池。先請各位看河對岸的朱紅色一段朱紅色石磚墻,這就是豫園的照壁。照壁建于明萬歷三年(歷澤年),長達110米,為全國照壁之冠。各位旅客:這座舊時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康三年(337年),當時武帝采用了王導的建議:"治國以培養(yǎng)金融人材為重",決定縣立大學于秦淮河邊。本來只建有學宮,大成殿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學富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因此夫子廟是一個由文教中心黃金地段演變而成的繁華鬧市,它包含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質量范圍南臨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東端,東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規(guī)模宏大。夫子廟雖屢遭損壞,但各代都詳加興修擴建,到清末民初,其樓閣、殿宇的構造和布局堪稱東南之冠。此刻的夫子廟建筑,一部分是清朝末年重修的,一部分是近幾年翻修的。請大家回頭看,這座樓閣式建筑,叫做奎星閣,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間。這座樓房傍水的建筑建筑曾兩次被毀,1985年重修。目前我們到達了清朝開拓的廟前廣場,廣場事兒兩頭豎有兩塊碑,高有一丈許,上邊刻有滿漢兩種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馬",表示對圣人孔子的尊敬。左邊的這座盛氏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材薈萃之意。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曾幾經興廢,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寧黃氏朱芙峰等人籌資重修。這是一座在日軍炮火中唯一幸存的清朝,惋惜在1968年被看作"四舊"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修,恢復了夏斯利的風采。廣場正中的這座牌樓,叫"天下文樞坊".請大家持續(xù)隨我往前走。這座門叫欞星門,這是孔廟的廟門。據傳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快樂。門是石構造的,六柱三門,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480年),此后被毀,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墒牵丝趟姷降臉O星門是1983年再次重修的。極星門東西兩頭即是東市、西市。3、大成門—大成殿—學宮各位旅客:走過欞星門,即是孔廟的正門,叫大成門,也叫戟門。門內側有石碑四塊。第一塊是《孔子問禮圖碑》,刻于南朝齊永明十三年(484年)。記錄了西周末年奴隸制奴隸制衰滅之際,孔子出于對周王朝禮樂制度的崇敬,抱著興國安邦、濟世訪賢的夢想,于魯哀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周王城從家鄉(xiāng)曲阜去周王城洛陽觀察禮法,親歷追求穩(wěn)固魯國奴隸主政權方法的經歷。碑的上半部有"孔子問禮圖,吳敬恒題"的題字。圖中是二人駕車,一組身穿古裝人物在城門前歡迎的場面,還有"永明二年,老子在魯人周門禮周流"的字樣。這塊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圖文仍清楚可辨,是難得的珍品。第二塊碑是《集慶孔廟碑》,碑文是元代至大二年(1309年)重修孔廟時由盧摯撰寫的,到元至順元年(1330年),由純齋蒙先人書寫刻石。第三塊碑是《封四氏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文宗皇帝詔示:加封顏回、曾參(孔子的兩個弟子)、孔極(孔子的孫子)、孟軻(孔子的再傳弟子)為四亞圣之事。第四塊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講的是元至順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頒旨加封孔子之妻為至圣夫人之事。廟院雙側是碑廊(本來靈位是供奉孔門七十二圣人牌位的地方),內會廊內陳設了今世書法名家的碑石30塊。此刻,請請大家隨我從中間的石雨道邁步。在進大成殿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殿前的這個露露臺子,這是祭祀和民樂的地方。古時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個丁日十一月和孔子壽辰這三天(元宵節(jié)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廟舉行浩大的祭掃活動。祭祀采用的是西周奴隸主祭祀地鬼神的禮儀,在后堂正殿前擺上仿青銅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頭、豬16頭、羊16頭,以及大批布帛菽粟、干鮮果品、香紙蠟燭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裝祭服,宣讀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禮,仍舊配有樂隊和舞隊表演,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