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技術可行性分析_第1頁
三峽技術可行性分析_第2頁
三峽技術可行性分析_第3頁
三峽技術可行性分析_第4頁
三峽技術可行性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峽工程可行性分析第1頁主講內容三峽工程慨況可行性分析綜合評價長江情況經濟背景建設概況必要性可行性綜合評價技術可行性對環(huán)境影響處理方案三峽效益第2頁三峽工程概況一.經濟背景三峽工程實行之前中國正處于一種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經濟連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十五年來國民生產總值從1980年4470億元增加到1994年43800億元扣除物價增加原因實際增加了261。中國經濟正高速發(fā)展。第3頁二.長江概況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名列世界第三。它自西向東橫貫中國大陸流入太平洋全長6300余公里。長江水量豐沛有3500多條支流。全流域集水總面積為18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大陸總面積18.8%。年入海水量近萬億立方米。沿長江兩岸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主要都市長江流域是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繁華地域。地面低于洪水位五六米至十余米,假如暴雨形成洪水超出了河道宣泄能力就會使堤壩潰決造成中下游嚴重洪水災害并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全局發(fā)展。歷史上長江曾數次發(fā)生洪水災害。例如,1954年洪水奪去了3萬人生命受災人口達1000萬受淹地域達300萬公頃使該地域乃至全國經濟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1954年大水后來長江水利委員會正式開展了長江流域規(guī)劃通過流域總體規(guī)劃研究結識到防洪是綜合治理開發(fā)長江首要任務。第4頁三.建設概況1.1993年施工工程準備開工2.1994年12月14日主體工程開工3.1997年11月8日成功實現大壩截流4.2023年三峽電廠籌建處建立5.2023年6月10日三峽工程蓄水達成135米6.2023年6月16日雙線五級船閘試航成功7.2023年7月10日首臺機組發(fā)電成功8.2023年終三峽左岸電站實現裝機6臺9.2023年終三峽左岸電站實現裝機11臺10.2023年9月16日三峽左岸裝機14臺70千瓦機組所有并網運行,提前一年實現投產發(fā)電11.2023年三峽大壩建成第5頁可行性分析一.必要性1.防洪需要洞庭湖某些地域高度低于長江洪水水位10余米,潰口巨量洪水直瀉而下,不但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還會造成數以萬計人口死亡,產生嚴重后果和經濟影響,這是長江中下游最突出問題。2.對電力能源需要三峽工程將給沿江工業(yè)城鎮(zhèn)和廣大地域提供便宜而清潔電力,這是三峽最主要直接經濟效益,也是三峽建設充足條件。建設三峽工程,將建成115米高水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電站。3.改善航運,促進內河航運業(yè)發(fā)展由于三峽水庫建立,改善了峽谷河段航道,萬噸級船隊有六個月時間能夠直達重慶,通航能力能夠從每年100萬噸提升到5000萬噸,并且能夠減少航運成本30%到37%,這些都極大促進內河航運發(fā)展。4.巨大投資帶動內需,促進有關產業(yè)發(fā)展三峽工程投資巨大,必然要帶動包括建筑,材料,機電,鋼材等有關產業(yè)巨大發(fā)展,對經濟有巨大拉動作用,也將促進這一地域和全國經濟發(fā)展、第6頁二.技術可行性1.淤泥技術處理方案通過科學計算三峽水庫平均每年有約5.3億噸泥沙進入水庫。這些泥沙如所有沉積在庫內不到百年水庫將被淤積成為遠流河床,喪失水庫效益。減少入庫泥沙量措施在于在壩址上游流域內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和在長江上游于支流上建造大型水庫以欄蓄部分泥沙。這兩項措施雖勢在必行,但估計在三峽水庫投入運行后短期內尚難于顯著見效。為此必須在三峽水庫運行調度和樞紐工程布置方面采取增加排沙出庫量措施。這樣水庫絕大部分有效庫容能夠長期保存并發(fā)揮調整作用。從遠期看泥沙淤積壩區(qū)和庫尾變動回水區(qū)這對航道及港口會產生一定影響妨礙船舶正常航行。采取“蓄清排渾”運行方式,絕大部分庫容均能夠長期保存其防洪和發(fā)電效益基本不受泥沙淤積影響。

第7頁2.設備和技術難點三峽船閘超出目前世界水平技術難題主要有兩個。一是輸水系統(tǒng)水位差,需要處理輸水廊道閥門水力學問題,二是上闡首閘門運行條件,在閘門啟閉時淹沒水深較大。這兩個問題通過試驗研究已有處理措施。同步我國尚有修建葛洲壩巨型船閘實踐經驗因此結合科研工作精心設計在技術上是可行。三峽升船機將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升船機主要技術難題是升船機安全問題、承船廂在懸吊狀態(tài)下動態(tài)穩(wěn)定問題和大容量升船機制造問題。通過科研試驗和國外考查均已有處理措施能夠立足國內制造。三峽工程規(guī)模大總裝機1768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單機容量68萬千瓦屬于70萬千瓦等級相稱于國際上20世紀70年代水平。從世界水平看,制造高水平三峽機組是沒有問題。有關最大水輪發(fā)電機組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能制造最大水輪發(fā)電機組未超出30萬千瓦。由制造30萬千瓦水電機組到制造60萬千瓦花了近23年。我們目前條件比美國當初情況要好得多一是世界上已有成熟經驗二是我國國內在制造大型水輪發(fā)電機組上已有相稱水平三是有改革開放政策便于與國外交流引進技術。因此三峽機組在國內制造是完全有也許。但目前我國水輪發(fā)電機組制造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些差距。因此必須通過科技攻關與國外合作迎頭趕上。如經努力仍難達成必要時能夠引進部分設備與技術以提升我們技術水平。通過這些措施三峽機組不但能在國內制造并且一定能夠達成世界先進水平。第8頁3.其他技術難點三峽樞紐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大壩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除了設備和對應技術難點之外三峽工程樞紐在施工中尚有某些難點問題工程量巨大。土石方開挖量8800萬立方米填筑量310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量約2700萬立方米金屬構造安裝25.52萬噸巨型水輪發(fā)電機組安裝26臺。施工強度高土石方開挖、混凝土澆筑年、月、施工強度也都超出國內外水平。施工范圍大左右岸施工同步施工項目多、工序多、施工干擾多這些特點決定了三峽工程施工是艱巨。雖然有上面這些困難但修混凝土重力壩和壩后式廠房我國有豐富經驗早在50年代就開始修建三門峽這樣大型工程70年代開始修建葛洲壩工程80年代修建與三峽大壩高度相稱龍羊峽工程壩高178米。有了上述建設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經驗相比之下90年代開始修建三峽工程是完全也許。第9頁三.對環(huán)境影響1.對生態(tài)影響(1).有利影響

工程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升長江中下游尤其是荊江河段防洪能力,有效地減免洪澇災害帶來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破壞,減緩洞庭湖淤積和萎縮;工程能增加長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助于改善枯水期水質,并可為南水北調提供水源條件;工程利用水能資源發(fā)電,與燃煤發(fā)電相比,可大量減少污染物排放。

(2).不利影響

水庫淹沒耕地,移民和城鎮(zhèn)遷建,會加劇本來就已十分突出人地矛盾,并因此而也許加劇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惡化;建庫后,庫區(qū)水體流速減緩,復氧和擴散能力下降,將加重局部水域污染;工程將變化庫區(qū)及長江中下游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構造和功能,某些珍稀、瀕危物種生存條件深入惡化,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也會帶來不利影響;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下游河道出現沖淤變化,對長江中游平原湖區(qū)低洼農田土壤潛育化、沼澤化有一定影響,下游河口海水入侵危害有也許增加;等等。

第10頁2.對居民生活和文物保護影響(1)三峽總淹沒范圍包括19個縣市。受淹在冊人口72.55萬人口,推算至2023年規(guī)劃還建人口113.18萬。(2)除了人口以外,還淹沒大量實物,包括耕地35.69萬畝,工廠657個,固定資產約8.19億元,另外尚有通訊線和電站等。(3)淹沒國家重點保護對象一處,5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尚有十余處縣級保護單位和二十余處一般保護單位。第11頁

3.其他影響對于是否加劇四川洪澇災害,專家以為:四川省洪澇災害有三種,一是江河洪澇,重點在成都平原,二是分散山區(qū)洪災,即山洪災害,三是暴雨后某些陡峻山體滑坡,巖角和泥石流災害,即山地災害。但這三種都不會因三峽工程建成而加劇。三峽建庫后,上游受影響水位抬高,但其影響范圍一定。成都平原高度在500至700米之間,嘉陵江合川縣附近高度也在214米以上,重慶朝天門碼頭高度也在200米以上,因此三峽工程對四川洪澇災害影響力不大。第12頁四.處理方案(1)以陸域截污處理為重點,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2)積極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3)大力實行生態(tài)修復建設工程。(4)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5)

調整有關政策,減輕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壓力。(6)切實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第13頁四。帶來社會收益和經濟收益1.防洪(1)千年一遇或類似1870年特大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后,枝城站對應流量不超出710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利用,可控制荊州市水位不超出45.0米,為避免荊江兩岸1500萬人口和154萬公頃耕地發(fā)生消滅性災害提供了必要條件。(2)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升到百年一遇。(3)保障武漢地域防洪安全。(4)減輕洞庭湖區(qū)洪水威脅。三峽水庫建成后,能有效地控制上游來水,減輕洞庭湖區(qū)湖水威脅,延緩洞庭湖泥沙淤積;可對澧水洪水進行錯峰賠償調整,減輕其尾閭洪水災害,并為松滋等四口建閘控制和洞庭湖根治發(fā)明條件。(5)由于三峽水庫有巨大防洪庫容,將極大地增強長江中下游防洪調度可靠性和靈活性,便于應付多種意外情況。第14頁2.發(fā)電效益(1)支持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域發(fā)展(2)有助于全國電力聯(lián)網。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中西結合部,它所供電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域,供電距離都在400~1000km經濟輸電范圍以內。(3)能發(fā)明可觀經濟效益。三峽水電站若電價暫按0.18~0.21/(kW·h)計算,每年售電收入可達181億~219億元,除可歸還貸款本息外,還能夠向國家繳納大量得稅。(4)具有顯著增值效。按華中、華東地域1990年每kW·h電發(fā)明工農業(yè)產值6元計算,三峽水電站每年能夠國家增加工農業(yè)產值6218億元提供電力確保。(5)具有重大環(huán)境效益。清潔、價廉、可再生水電替代火電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溫室效應二氧化碳1.3億t,造成酸雨二氧化硫約300萬t和一氧化碳1.5萬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梢姡龒{工程也是一項改善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工程。第15頁3.航運效益(1)萬噸級船隊能夠直達重慶,年通航能力能夠從目前1000萬t提升到5000萬t,航運成本減少35%~37%,年確保率為50%以上。(2)三峽工程建成后,由于長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條件改善,將促進船型、船隊向標準化、大型化方向發(fā)展。(3)險灘整改、疏浚、維護費用大大減少,并為系統(tǒng)地進行庫區(qū)港口、航道建設和航標管理發(fā)明了有利條件。(4)三峽工程可與重慶市境內長江干流及支流烏江、嘉陵江水利樞紐工程相銜接,使長江干流及幾大支流航運事業(yè)深入發(fā)展;還可使香溪、神農溪、大寧河、龍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通航里程增加約500km。第16頁

4.改善能源構造通過三峽工程興建,其巨大電源將組成全國性大電網,可充足發(fā)揮水、火電共濟和水電站群之間跨流域賠償調整,以取得巨大聯(lián)網效益,進而改善我國能源布局。同步在水資源綜合利用中,論述三峽水庫對1998年長江洪水防洪作用,及對重慶與西南地域經濟發(fā)展影響等,深入說明發(fā)揮水資源綜合效益重大意義。二十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早期,是我國深入發(fā)展、實現“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關鍵時期,作為能源工業(yè)中電力工業(yè),是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物質基礎產業(yè)。深入控制江河,除害興利,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加大水電開發(fā)力度,優(yōu)化電源構造,同步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第17頁綜合評價

(1)

目前三峽庫區(qū)及有關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情況總體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總體上在論證和可行性研究階段預測范圍之內,初步印證了論證和可行性研究階段結論,即:三峽工程利大于弊,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影響工程可行性。同步證明,工程建設以來國家和地方采取工作和對策措施是正確、有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